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华东之雄
而德国的“雷达之父”hans.e.hollnn博士,继续和发展了雷达的理论,并将成果运用到实际生产中.
可以说,hollnn博士一生都在致力于雷达的研究,当他在达姆施塔特大学任教时,就已经开始了研究厘米级波长的高频电磁波的工作.
之后,对无线电也非常感兴趣的has.kard von uerzburg-riese的雷达,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只不过当时已经到了二战后期了。
而现在,提前几年,这款性能先进的雷达,就已经研制出来了!最关键的磁控管,现在也能够稳定工作。
先看完了天线,一行人进入到机房内,里面,有一个大型的显像管,此时,里面正在跳跃着一个个的尖波。
“现在,有一架飞机,正在向我们飞来,距离六十公里,按照对方的速度判断,会在八分钟之后,经过我们上空。”
戈林看了看自己的手表,没有说话,他再次来到了外面,用他的飞行员的视力,望着天空。
时间,在一点点地过去,当八分钟之后,一架ju52运输机,从戈林的头上飞过。
“如果这东西部署开,我们飞行的乐趣都会被剥夺!”戈林不由得说道。
这种东西,可以准确地探测到飞机,那意味着什么?在天空中飞行,已经毫无秘密可言!作为空军司令,戈林当然知道这种雷达的巨大价值!
“我们空军,会订购一批这种雷达。”戈林立刻就表态了,在白天,飞行员的目视,可以达到六十公里,但是,到了夜间呢?
这种雷达,首先的优势,就是可以引导飞机夜战!
hollnn博士一阵欣喜,虽然有国家的不断拨款,但是,军队的装备,才能够说明他们的研制价值,现在,戈林立刻拍板要装备,就是他们的价值的体现!
“这款雷达,通过了耐久性的测试之后,就可以定型装备了。”希瑞克说道:“同时,我们还有很多方面,都是需要进一步的发展的。”
现在,仅仅有了简单的对空和对海雷达,当然是不够的,雷达,在很多方面都有用处!





第三帝国 第二百九十一章 电子管小型化和晶体管
“比如,现阶段,要展开高炮雷达和机载雷达的研究。”希瑞克继续顺着自己的思路提供意见:“我们的高炮,如果能够加上雷达,就可以更加准确地打击敌机,而我们的战机,加装了雷达,也可以在夜间准确捕捉到目标。”
对希瑞克提出的意见,戈林没有任何的反对,把这种雷达搬上天空,这个想法真的很不错!
“希瑞克将军,我们现有的雷达设备,都是比较笨重的。” hollnn博士迟疑了一下,还是说出来了自己的顾虑:“如果提供给高炮,或者是战机,体积都会很大,重量也太多,而且,耗电量是相当大的,恐怕不合适啊。”
这个时代,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是无比的笨重的,其中最本质的,就是因为那玻璃泡的电子管!
电子管,是一种最早期的电信号放大器件。从外面看,是一个大玻璃泡,而里面则有灯丝,用来发射电子,还有控制栅极、加速栅极、阳极。这种装置利用电场对真空中的控制栅极注入电子调制信号,并在阳极获得对信号放大或反馈振荡后的不同参数信号数据。
电子管的发现,是有跨时代的意义的,代表了电子时代的到来,一直到了后世,一些音乐发烧友都爱使用胆机,就是电子管组成的。
电子管,打开了电子时代的大门,这个时代的所有电子设备,收音机,广播站,扩音器,无线电等等,都是用电子管来制造的。
但是,这东西还是有缺点的,就是个头太大!刚开始的时候,一个电子管,那就是一个大灯泡,到了后来,经过不断地进化,一个普通的电子管,大概就和一枚雪茄一样粗,长度大概是雪茄的一半。
而且,灯丝要加热,这都需要时间来工作。
听到了德意志著名的电子工程师的抱怨,希瑞克的脑子里,顿时就想起了很多的东西。
在后世,东西方走了不同的道路,面对着巨大的电子管的体积,苏联走的是电子管小型化的道路,而西方走的是晶体管,集成电路的道路。事实已经证明了西方道路的正确性,但是,晶体管是需要技术的。
在后世,晶体管是在47年的时候在贝尔实验室里面制造出来的。现在,还有近十年的时间。
所以,两条腿都要走,找一部分电子专家,研究晶体管,与此同时,现在立刻就着手搞电子管小型化!
相比新理论的晶体管,电子管的小型化,那就在希瑞克的所知之内了。
这就是罗德真空管,以前的电子管,都是从灯泡过来的,所以,电极都在一端,而苏联人瓦伦丁,改变了想法,把竖着的玻璃管,变成了横着放置的一个小的细玻璃管,体积缩小了十几倍!
这种电子管,已经和最初的晶体管体积差不多了,而且,虽然体积小了,性能却不差,这种平行排列的细棒栅极的电子管,效率更高,频率范围更高,更大的”机械性能“和”耐辐射性“。
希瑞克将自己的这个想法,详细地说了出来,而在场的所有人,都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这的确是一个天才一般的想法,如果这种电子管能够制造出来的话,体积肯定能缩小很多倍,同时,耗电量也会下来!
比如,现在这个一房间的设备,可能会压缩成一个箱子那么多!
在场的都是电子专家,他们立刻就有人开始设想怎么具体地设计这种电子管了。
希瑞克的穿越,没有带金手指,他的大脑里的后世的那些知识储备,就是他最大的宝贝!而一旁的戈林,早就见怪不怪了,希瑞克的脑袋里,尽是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希瑞克将军,元首要您立刻回柏林。”就在这时,格拉夫急匆匆地向希瑞克说道:“戈林将军,请立刻一同回柏林。”
回柏林?瞬间希瑞克就是脸色一变,出了什么事,这么着急?
能够急匆匆地叫他回去,那肯定是国际上的大事,难道是苏联方面?
上次,和苏联人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当时希瑞克阴了对方一把,双方共同瓜分波兰,但是是苏联人先动手。
该不会是斯大林迫不及待,现在就对波兰下手了吧?要是他们现在下手,己方还真不能立刻动手啊,这什么都还没有准备好呢,二战就要开打了?
要说老毛子和波兰,还真是死仇,斯大林一定是迫不及待了。
英法是那么好惹的吗?现在占领了捷克,英法已经到了战争的边缘了,就等着最后一下子呢。
带着复杂的心理,希瑞克回到了柏林,刚刚见到了希特勒,希特勒就愤怒地扔给了希瑞克一张报纸:“这些记者,真是该死!”
记者?希瑞克拿起报纸来,顿时也是楞了一下。
德国欺骗了全世界,神秘的利比亚,蕴含大量的石油!
看到了这个标题,希瑞克顿时就感觉到脑子里轰隆了一下,自己并不是救世主,不可能事事都预料到,而古老的华夏有一句话,没有不透风的墙,想要完美地保持一个秘密,是不可能的,而利比亚的秘密,已经保持了十几年,已经相当的不容易了。
事情,要从两天前说起。
“喂,厄尼,你是怎么想的,非得来到这种地方!”一名美国男子,向着另一名男子说道。
“为了寻找题材。”叫做厄尼的男人,前胸挎着一个相机,他从汽车上下来,问到:“乔治,怎么,这辆车修不好了吗?”
这里,是利比亚一望无际的沙漠,荒无人烟,两人开着一辆破旧的老爷车,从附近的城市里出发,来到了这鸟不拉屎的地方,结果,汽车抛锚了。
厄尼-派尔,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1900年出生于印地安那州的达纳附近,在印第安纳大学学习新闻专业,之后从事记者和编辑工作,曾在几家报社工作。
1935年他成为斯科里普斯--霍华德报系之后的专栏作家。不过直至现在,他还是默默无名。
他的出名,在于二战中,成为了最著名的战地记者,他从英国、北非、西西里、法国及太平洋地区发回报道由310种报纸同时转载,这些报纸总发行量达1250万份,他也因此被誉为“大兵记者”和“建立丰功伟业的美国普通士兵的代言人”。




第三帝国 第二百九十二章 利比亚的秘密暴露
现在,他和自己的好友乔治,一起来到了利比亚,自然也是为了挖掘新闻,可惜,对他的老友乔治来说,这里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一望无际的沙漠,有什么好报道的?是可以拍摄几幅美丽的照片,可是,那又有什么用?
这辆该死的破车!已经是附近城市能够租到的最好的一辆车了,可惜,还是在这里抛锚了!
打开发动机盖,乔治看着里面冒烟的发动机,不由得摇头,这辆车,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开始漏水了,现在,发动机彻底地过热了。
“必须要找到水,加到发动机里面。”乔治说道。
水!两人在出发前,是带着水的,但是,一路上太热了,很快两人就将水全部喝光了!
连人喝的水都没有,哪里还有水来给发动机使用?
“看来,我们必须要利用以前学习过的在沙漠里的生存知识了。”厄尼倒是很乐观:“我们就从沙漠里面,找到水吧!”
不远处,就可以看到一株绿色的植物,而按照厄尼的判断,有植物的地方,下面一定有水!
挖!
在出发的时候,考虑到汽车可能在沙漠里陷住,两人是携带着铁锹的,看着乔治没有动弹,厄尼倒是手脚麻利地开始挖沙子了。
其实,厄尼也没有经验,在沙漠里,最好什么都不要动,只能让体内的水分蒸发得更快,想要动的话,那也得晚上再说!
而现在,他的铁锹,向着下面挖了过去,仅仅向下挖了半米,他就看到了一个奇特的东西。
一个铁制的管子!这个管子很粗,很粗,而厄尼也知道,这种管子只用来干一件事,就是输油!
“乔治,我们发现了一个大秘密!”厄尼无比地兴奋。
这里,居然有输油管道,那说明了什么?这里肯定有石油,而且储量无比的丰富!要不为何还要建石油管道?
他立刻想起了十几年前,德国人从意大利人手上,获得了利比亚的石油开采权,而之后,就没有了动静,一些三流小报嘲笑了德国人一通,接着就没有了消息。
谁能想到,德国人居然这般地深沉!他们早就在这里发掘出石油来了,连输油管道都铺设好了,却一直都不声张,他们宁可高价从罗马尼亚进口石油,也不暴露这里的秘密!
出于记者的觉悟,厄尼当然知道自己发现了一个多么惊天动地的大消息,而自己,也将因为这个消息而轰动全球!
于是,扔掉了汽车,两人在沙漠里走了一个晚上,结果顺利地出来了!而厄尼,在返回报社之前,就通过电报,把这个消息发布出去。
跟着,报社就把消息给公布出来了。
就是这样。
消息泄露了。
利比亚里面的人员有错吗?没有,他们不可能沿途看守所有的输油管道,现在,他们只能是将几个大油田的油井地区看管好,以及己方的秘密基地,都看管好。
如果连所有的输油管道都看管上,那需要的人员,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以德国的实力,根本就办不到!
所以,他们没有错,要说错,那就说上帝错了吧。
总之,利比亚有石油这个消息,已经被捅出来了,就看德国如何接招了!而现在,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如果德国要否认,那就得把所有的输油管道拆除,把所有的油井埋起来,让后续跟进的那些记者们,什么都找不到,然后斥责厄尼这个记者完全是造谣,无中生有。
但是,那样的话,代价太大了,德国秘密地在利比亚投入了多少,才算是将利比亚的油田和输油管道都捣鼓好,随时处于可以生产的状态?
仅仅这条输油管道,德国就前后建设了六年!现在,将这些全部拆除?那损失太大了,根本就不划算。
“看来,我们不用从苏联大批地进口石油了。”希瑞克苦笑着说道:“利比亚石油的秘密,保持不住了,我们只能大大方方地开采。”
既然秘密泄露了,那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开采吧!
反正现在二战还没有开始打呢!输油管道只剩下最后一段,就能接到利比亚的海岸线上,到时候,这边的油田投产,那边直接就输送到油轮上去了,就可以运回到德国来,德国也不需要花费资金进口了,有利比亚的石油,足够德国使用!
但是,这个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这里本来是德意志的一个大秘密,是等到以后战争起来的时候,作为原油储备来使用的,现在就曝光了,就没有秘密可言了。
而另一方面,这里大规模地开采原油,肯定会引来墨索里尼的不满。当初,墨索里尼接受了己方的贿赂,将利比亚的石油开采权转让给了己方,但是现在呢?看到汩汩的石油,他能不动心吗?
他肯定是需要好处的,而喂饱墨索里尼,可不容易啊!
现在,已经是38年,德意志的战争机器,已经强大起来,可以说,像以前意大利出动军队,维护奥地利,德国军队赶紧就收手的情况,已经不可能出现了。
在西班牙内战中,德意志军队就显示出来了远远超过意大利的战斗力,如果两国闹僵,德国倒是不怕意大利的战争威胁,但是,现在毕竟意大利和己方是盟友啊!而且,墨索里尼还是希特勒的革命导师。
希特勒一生,对墨索里尼都是非常尊重的。
只能大规模地开采,反正也已经不是秘密了!听到了希瑞克的话,希特勒无奈地点点头:“是的,我们只能开采利比亚的石油了,只是,意大利那边,如何交代?”
希特勒当然也知道,当时墨索里尼很便宜地把石油开采权交给己方,现在,绝对会反悔的。
“那就分给他们一部分好了。”希瑞克的脑子里也是很乱:“能在谈判上解决的,我们用谈判的方式,就能解决了,最多分给意大利三成的石油利润,这就足够意大利用了。如果墨索里尼不答应,那我们也有其他的方法。开采权,我们是不会让出来的,这毕竟是我们开采出来的。”




第三帝国 第二百九十三章 钢铁条约
“利比亚的石油,到底是什么时候发掘出来的?”果然,众人的担心是很有道理的,就在一天之后,墨索里尼就急匆匆地来到了柏林,多少有些兴师问罪的意味。
一来到了这里,墨索里尼就立刻向众人问起了利比亚的石油。
当初,在答应将利比亚的石油交给德国人,专门成立了一个慕尼黑石油公司之后,墨索里尼从来就没有想过里面能够打出石油来,所以,只象征性地收取了一拉里的费用。
“一言难尽啊。”希瑞克在一旁说道:“我们先后探测了几十年,花费了上千万的马克,本来还以为会以失败告终,结果,在去年的时候,我们突然找到了一个大型油田。”
墨索里尼的眼睛里迅速地冒出一股炽热的目光来,大型油田!规模究竟有多大?
“我们在阿马勒附近,发现了一座大型油田。估计储量5.8亿吨以上。现在,我们正在进行钻井设备的安装,等到成熟之后,年产油约350万吨。”
储量5.8亿吨!年产350万吨!这些数据,都让墨索里尼相当心动!利比亚,是意大利的殖民地,而那里的石油,应该是意大利的才对!
想到这里,他的脸色黑了下来:“既然这样,那我们需要这座油田的开采权。”
“对不起,当初的时候,我们已经签订好了协议,整个利比亚的石油开采权,属于我们慕尼黑公司的,现在,我们已经投入了上千万的马克,好容易见到了收益,墨索里尼党魁,您这样的要求,让我们无法答应啊。”
希瑞克的语速很快,没有等到墨索里尼回话,他继续说道:“我们会履行协议的,按照我们当初的协议,您将享有其中的百分之二十的收益,您不用投入任何的资金,也不用雇佣人员,就能自动享有。按照协议…”
“当初我是觉得利比亚不可能有石油,是为了让你们练兵用的。”墨索里尼说道:“现在,既然有了石油,那个协议当然作废了,我们要重新拟定协议。”
墨索里尼作为党魁,作为整个世界的fxs的领袖,说一不二,反悔起来也是很轻松的。
现场的气氛,瞬间就冷了下来。
希特勒一直都没有说话,在他眼里,墨索里尼是他的老师,他非常不希望和自己的老师拔刀相向,但是现在,老师的做法,让他很难接受。
德国,也需要石油,利比亚的石油,就是希特勒最看重的命脉,当初的协议都已经签署好了,现在,墨索里尼上来一开口,就要撕毁协议!
虽然撕毁协议的事希特勒也经常干,但是那是撕毁别人的协议,干起来无比的爽快,而现在,则是别人撕毁他的协议,这就让他无比的郁闷了。
怎么办?如果墨索里尼的胃口喂不饱,那按照希瑞克的说法,就不如找个新的人,来当意大利的首领了!这件事虽然难办,甚至都办不到,但是至少可以让意大利动乱起来,就没有人会继续追究利比亚石油的事了,等到德国占领了整个欧洲,意大利还敢乱放个屁啊!
希特勒不希望走到那一步,但是,如果墨索里尼逼得太狠了的话…
“党魁,您的笑话真好笑。”希瑞克在这时,打破了这股压抑的气氛,“我们以前,不是还签订了轴心国的条约呢吗?我们德国和意大利,是一个轴心,我们利益相同。”
“我们的目标是很长远的,整个欧洲,都将臣服于我们的脚下,我们之间是相当真诚的,不应该有不信守诺言的事出现吧?本来,我们还计划签署一个更有战略意义的协议呢。”希瑞克说道。
更有战略意义的协议?墨索里尼看着希瑞克,不知道希瑞克想要说什么,不过,目标是整个欧洲,这个说法,是很符合墨索里尼的心理的。
想起在非洲问题上,在西班牙问题上,德国都是紧紧地跟在意大利的后面的,墨索里尼就感觉到自己要是把开采权都要过来,的确是有些过分。
“我们正准备酝酿一份新的协议,叫做钢铁条约。”希瑞克说道:“我们德国和意大利,建立一个军事同盟的关系。”
钢铁条约!这个协议的内容,主要有三条:
一、缔约国一方的安全或重大利益受到外来威胁时,另一方将给予政治上和外交上的支持;
二、如果一方卷入战争,另一方则给予陆海空军事支援;
三、成立组成常设委员会以加强互相协调。
这个条约有什么用?当然是标志着德意军事同盟正式建立,它明确规定相互承担军事义务,以推翻现存国际体系,夺取欧洲和世界霸权。
墨索里尼觊觎石油,但是他更加觊觎世界霸权!德国通过几次的吞并,已经不再是那个弱小的战败国了,现在的德国,综合实力,已经排在了全球前三,已经将英法甩在了后面!
其实,墨索里尼这次兴师动众地前来问罪,何尝不是在显示他的身份,别看现在德国强大了,我才是你们的革命导师,你们要听我的!
而现在,德国提出来的新的主张,让墨索里尼无比的看重。
于是,墨索里尼的注意力,已经从石油上移开了,石油只是一个小问题,战略才是大问题!占领整个欧洲!这可是个大战略!
“那么,我们是不是该拉上日本?形成三国同盟?”墨索里尼问到。
拉上日本?那等于是早死早超生,岛国的那群矮子们,根本就不知道天高地厚!
历史上,就是因为日本的拖累,日本突然就跑去打美国,结果,希特勒迫于同盟关系,不得不也向美国宣战,结果,把美国拖进来了,也把德国的前途给葬送了。
现在,希特勒已经接受了希瑞克冷静的分析,拉不拉日本,其实对德国没什么用,毕竟,日本的战场是在亚洲,可以私下里进行一些军事交流,但是不能上升到战争层面。
现在,听到墨索里尼的问话,希特勒这才赶紧回答道:“在华夏的问题上,我们和日本有着严重的分歧,所以,和日本的结盟,我们需要经过反复磋商才行,不过现在,我们和意大利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不如我们先签署这个军事协议,至于日本,等到以后解决了华夏的分歧再说。”




第三帝国 第二百九十四章 日产50万桶
对德国来说,华夏也是一个重要的资源来源地,同时,德国给华夏输出大量的军火,双方各取所需。而日本,却是要侵略和灭亡华夏现有的政府的,双方的这个分歧,几乎无法调和。
墨索里尼点点头:“对这个钢铁条约,我个人是表示接受的。”
先结了这个盟约,看看德国人打得怎么样!墨索里尼已经打定了主意。
“那么,签署完了这个协议之后,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技术支援给意大利。”希瑞克继续说道:“恕我直言,在上次的西班牙内战中,我们已经发现,贵方的装甲力量太落后了。”
这句话,说得墨索里尼老脸一红。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啊。
意大利现在搞出来的cv33坦克,那简直就是玩具,cv35坦克也不行,全部都落后了!
1...7980818283...48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