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华东之雄
想到这里,甘末林继续说道:“将第七军也调动过去!”
既然判断出来了德国军队进攻的方向,那还有什么犹豫的,干脆将最后的预备队也一起压上去!
这样,在真正的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德国军队就会遇到全部英国远征军、法军主力、比利时20 个师和荷兰10 个师的抵抗,这是一支从数量上远远超过德国的军队!
德军企图横扫比利时,或者还有荷兰,从侧面进击马奇诺防线的打算,从一开始就会被粉碎!
等到德国的主力被消耗掉,联军就可以反攻了,打到柏林去!
“我们不留预备队吗?”就在这时,一个声音说道。
第三帝国 第四百四十七章 和平大使张伯伦辞相
早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提出了“斗一、守二”的思想,主张作战时以三分之一的兵力为前锋,与敌交战;以三分之二的兵力作为后队,待令而动。
欧洲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提出了以中等装备的步兵担任预备队的思想,并在高加米拉之战中建立并适时投入预备队,打败了波斯军队。
当年拿破仑的失败,也是因为最后没有预备队了。
在关键的时候,多投入一个预备队,就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现在,甘末林已经迫不及待地将所有的预备队压上去了,这让英国方面的将领感觉到不安,尤其是现在说话的,是英国方面代表的最高人物,海军大臣丘吉尔。
将嘴里的雪茄夹在手里,丘吉尔的眉头是紧皱的,他向着对面的甘末林,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大战,才刚刚开始,就要将所有的部队都压上去?
“现在,就是投入预备队的最好的时机,我们已经判断出来了德国人主攻的方向。”甘末林说道:“我们必须用一场漂亮的胜利来告诉德国人,他们不管有多少先进的坦克,都无法对我们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必须要彻底地打败德国人!这是甘末林的判断,此时,他对自己的判断深信不疑。
说完,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虽然把预备队全部压上去了,但是我们会立刻进行国防动员,还会有后续的部队源源不断地组建出来,最多一个星期,我们就会再有十个整编师的预备部队。”
现在,战争已经开始了,必须要进行新的战争动员,把退役的军人征召入伍,很容易再凑出一支军队来。
想起一战那残酷的绞肉机,就让很多人的心颤抖,但是现在,他们别无选择,二十年,刚刚新的一代青年们成长起来,他们就需要被消耗到战场上。
要怪,就怪德国人去吧!
丘吉尔还是有疑问,但是,他还没有提出来,一名副官,就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向着丘吉尔说道:“丘吉尔先生,请立刻返回伦敦。”
立刻返回伦敦?丘吉尔不由得向副官问到:“伦敦发生了什么事?”
“张伯伦要辞职了,他提名由您来接任首相的职务。”副官的话,让丘吉尔一愣,跟着又是一喜。
阿瑟-尼维尔-张伯伦,他是英国30年代绥靖政策的代表人物。
1869年出生,现在已经是七十岁的老人了。
经历过一战的人,都再也不想经历一场战争了,和平的呼唤,是在欧洲上空回响的,在这种情况下,出任首相的张伯伦,对德国和意大利作了一系列让步,想借此换取欧洲的和平。
他所执行的政策被后人称为“绥靖政策”。
德国挺进苏台德,出兵侵占奥地利,随后又陈兵捷克边境。张伯伦在下院发表演说谴责德国的侵略行为,但无具体的行动。
当德国侵占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后,英国开始采取措施加强防御,张伯伦宣布给予波兰军事保障。
但是,当波兰被德国入侵后,英国虽然对德国宣战,却没有任何的战争行动。
张伯伦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欧洲的和平,不希望英国进入战争状态,再死一代青年人,英国已经怕了。
其实,张伯伦的这些行为,都是受到英国人的欢迎的,当年慕尼黑协议签订后,老迈的张伯伦坐着飞机,返回英国,在机场,张伯伦受到的欢迎是空前的。
他给英国带来了和平!
但是,随着时局的改变,张伯伦终于被英国人放弃了。
当德国轰炸了英国海军基地的时候,英国上下一片哗然,他们对此感觉到无比愤慨。
面对着德国的袭击,张伯伦做出了一些决定,比如轰炸利比亚油田等等,但是,这些都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而德国的全面战争,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你们在这里坐的时间太长了,没有干出任何好事,走吧,让我们以上帝的名义告诉你们,滚!”在国会,一名议员在发言中引用了克伦威尔解散议会时的宣言,他挥舞着自己的拳头,无比的愤怒。
他似乎忘记了,当慕尼黑协议签订的时候,他也是挥舞着这支胳膊支持的。
“必须要对政府进行不信任动议投票,立刻,马上!”另一名议员大声地说道:“看看我们的政府吧,这些年,都干了什么好事!”
德国对法国本土的进攻,让英国的这些政治家们,都认识到了张伯伦一直以来执行的政策是错误的,绥靖,让德国一点点地强大,现在,德国已经开始真正地威胁英法了!
其实,从后世的角度去评价,三十年代张伯伦做出的一切绥靖,是符合当时那个时代的情况的,不管谁坐到那个位置上,都得那么做。
丘吉尔倒是强硬的,但是,在当时,谁支持过丘吉尔?当丘吉尔释放德国威胁的言论的时候,丘吉尔遭到的是一片的斥责声。
“丘胖子,赶紧滚蛋,离开议会!”曾经有议员直接这样骂过丘吉尔,说大家不爱听的话,做大家不喜欢的人,就是这样的下场。
丘吉尔的战争论调,没有受到任何人的支持,反而丘吉尔被赶出了政府。
当战争起来的时候,英国人才突然意识到了丘吉尔是正确的,赶紧把强硬的丘吉尔请回来,担任他们的首相。
而现在,进行的就是这个过程。
对张伯伦政府的不信任动议投票,几乎在十几分钟之后就召开了,几十名原本支持政府的议员投了反对票,站在一旁的张伯伦很清楚,自己也该下台了。
虽然张伯伦有意继续留任至新一轮的危机完结,在这个危机的关头,他想要力挽狂澜,为他的政治生涯划一个圆满的句号,但是,他还是不得不向国王递交辞呈,正式推荐丘吉尔继任英国首相。
在这种时候,几年前就喋喋不休地预言德国的野心的丘吉尔,终于是众望所归了。
第三帝国 第四百四十八章 回国任首相
人们似乎忘记了前几年有多么的讨厌丘吉尔的言论了,那种喋喋不休的战争威胁的话,简直让人想要把丘吉尔当做神棍绑到架子上给烧死。
但是现在,他们突然发现,原来丘吉尔早就有先见之明!丘吉尔预言的一切,都是真的,同时,丘吉尔,还是坚定的代表!
英国虽然也是自由国度,但是,和美国又不同,英国大选不是选首相,而是指议会下议院议员的选举。
大选实行简单多数选举制度,选民从650个选区议席中投票选出下院议员,赢得全国超过半数选区议席,即超过326个席位的政党获得执政权,该党领袖将成为英国首相。
也就是说,只要党内的议员够多,就能出任首相,同时,如果党内议员数量不够,还可以和其他党派联合,组成联合政府。
在英国,首相是不用选举出来的。
在这个多事之秋,英国更没有能力进行各种选举活动,在张伯伦知道自己已经被议会放弃之后,张伯伦就推举出来了众望所归的丘吉尔,来担任英国的首相。
这样,张伯伦也是有好处的,当丘吉尔担任首相之后,就可以赦免张伯伦犯下的一切错误了,甚至,张伯伦还可以继续他的政治生涯,历史上也是如此。
在丘吉尔上台之后,帮助张伯伦挡住了那些弹劾,甚至给张伯伦一些职务。
张伯伦辞去首相职务后,仍然是保守党党魁。虽然工党和自由党怂恿丘吉尔从政府中开除张伯伦,但由于张伯伦仍然得到大部份保守党议员的支持,所以丘吉尔仍然请他留在战时内阁。
丘吉尔最初想任命张伯伦为财政大臣,但受到工党和自由党的强烈反对,最后任命他为枢密院议长,并掌管重要的枢密院议长委员会。
作为一名英国政治家,张伯伦继续忠实地执行自己的工作,并为政府提供许多有益的咨询。
丘吉尔的这种做法,也受到了回报。到了1940年,由于无法征服英国,德国提出和英国议和的条件,几乎引起政府的分裂,张伯伦最初支持接受条款,但丘吉尔成功地说服张伯伦和他站在一起,反对议和。
张伯伦仍然受到大部份保守党议员的拥护,而丘吉尔却只受到工党和自由党议员的拥护,张伯伦担心这种现象会削弱政府,于是在各种场合鼓励保守党议员支持丘吉尔。
看这些事例,就知道英国政府还是很和谐的,总之,绝对不会出现东方某个国家那样,总统当着当着,就爆出丑闻,最后被扔到监狱里面的奇闻。
而现在,张伯伦知道,自己已经不适合当首相了,那就要找一个合适的人来领导英国,而这个人,当然是丘吉尔!
丘吉尔接到了这个消息的时候,开始也是一愣,之后,就立刻恢复了过来,他已经是首相了,那么,他就要为英国的利益服务!
他在巴黎,是想要协调英国远征军和法国一起对德国的战争,但是现在已经不重要了,他必须要返回英国才行。
英国,现在缺少的是希望,而丘吉尔,希望通过演讲,给国家,给人民希望!
英国,从未失败过,这次也是如此!
“立刻准备一架专机,我要返回英国。”丘吉尔说道。
转入战时体制,征召预备役军队进入现役,继续向美国方面求助,这一切,都需要立刻去布置,英国,失去了太多的时间了,现在必须要争分夺秒!
丘吉尔最后看了一眼甘末林,向他说道:“甘末林将军,我建议您留下一些预备队,我们对面的德国人,是很狡猾的。”
这里的主帅是甘末林,哪怕就是丘吉尔利用他新的首相的身份,也不能给甘末林指手画脚地下达命令,毕竟这里是法国的领土。
他只能建议。
当他说完了这句话之后,从会议场里面,匆匆而去,对他来说,有更重要的任务,英国,需要他!
同时,他也在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哪怕是日薄西山,英国的底蕴仍然是丰厚的,德国不可能取胜,英国,一定会坚持到最后!
“汤普生,回去之后,立刻去见国王陛下。”在专机上,丘吉尔向自己的贴身侍卫说道。
在英国,当年的资产阶级大革命中,并没有像法国那样彻底,直接把国王送上断头台,而是保持了王室的存在。
由王室在精神上领导人民,而首相则具体处理国家的政务,而每一名首相在完成了竞选之后,都需要首先去找国王陛下报道。
现在英国的国王,是乔治六世,是前年才上台的。
“是。”汤普生向他回答道,从此之后,丘吉尔需要处理的事情会很多,作为贴身的侍卫长,他要保护好丘吉尔的安全,而且要为他规划好行程。
飞越英吉利海峡的时候,丘吉尔睡着了。一直到机身传来轻轻的晃动,丘吉尔才醒过来。
“首相,已经到伦敦了。”汤普生说道。
已经到了?丘吉尔从座位上起来,当他打开窗帘,看着机舱外面的时候,顿时就是一愣。
不知道什么时候,外面居然站满了人群!此时,伦敦在下着小雨,机舱外的人,没有打雨伞,他们在用一种专注的目光,望着这架专机。
“对不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我们的飞机降落的时候,机场里已经有这么多人了。”汤普生说道。
丘吉尔想起了几年前,当慕尼黑协议签订之后,张伯伦回到伦敦的时候,机场上,也是这样的盛况,只是,人民的心情,已经不同了。
那个时候,是轻松的,而现在,是压抑的。
“好吧,我们出去。”丘吉尔说道,他不得不临时改变计划,在下飞机之后,做一次演讲,鼓舞英国士气!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政治家,那就必须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演说家,一个小胡子,就能够把整个德国从一战的阴霾中鼓动出来,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而丘吉尔,也绝对能完成这个任务,要知道,丘吉尔本身就是一个文人。
伦敦的小雨,淅淅沥沥的,而在细雨中,一双眼睛,在焦躁不安地看着这架飞机,礼帽压住了他的脸庞,他的手,有些微微地颤抖。
第三帝国 第四百四十九章 飞来的帽子
“大家可能都已经知道了,德国发动了入侵法国的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到来。”
丘吉尔走出了机舱,就在飞机的舷梯上,他面向了机场里面的这些英国人民,开始了自己的演讲。
今天的消息,足够所有人震惊的了,比德国偷袭斯卡帕湾,还让他们震惊,战争,无可避免,真的到来了。
响起那个可怕的一战,无数人都在心中颤抖,一场新的绞肉机开始了吗?
“我们不希望战争的到来,但是,既然战争到来了,我们别无选择!”丘吉尔的话语,突然坚定起来。
“我们将永不停止,永不疲倦,永不让步,全国人民已立誓要负起这一任务:在欧洲扫清nc的毒害,把世界从新的黑暗时代中拯救出来。”
“我们想夺取的是希特勒主义的生命和灵魂。仅此而已,别无其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胜利属于我们。”
说道这里,丘吉尔将雪茄重新放回到自己的嘴边,两只胳膊竖了起来,整个身体,成为了一个大大的v型,此时,他那微胖的身体,居然做出了这样动人的肢体语言!
“永远,永远,永永远远,永永远远不要放弃!!”一边叼着雪茄,丘吉尔一边说出了这样的话来,他依旧做出那个姿势,那是胜利的标志!
“胜利,肯定是属于我们的!”
随着这句话,周围的英国人,终于沸腾了起来,他们大声地喊着:“胜利,胜利!”
不知道是谁,首先把自己的帽子,扔到了天空中,接着,一个又一个的帽子,就这样被扔上了天,在蒙蒙的细雨中,一个个的帽子,组成了一片花海。
丘吉尔已经完成了自己的演讲,在飞机舷梯上,他想要继续向下走,而就在这时,他身后的卫队长汤普生,却突然就闪过了身体来。
一顶帽子,居然旋转着飞过来,目标赫然就是丘吉尔!
刚刚的时候,丘吉尔在演讲中,汤普生就一直在注视着下面,只要有人稍稍有举动,汤普生就会用自己的身体来挡在丘吉尔的前面。
而现在,那顶旋转着飞过来的帽子,瞬间就让汤普生意识到了危险,汤普生下意识地就扑了上来,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丘吉尔。
这一刻,几乎不用怀疑,绝对是有问题!说不定,这帽子里,有炸弹!
如果丘吉尔正式成为了首相,那对他的保护,是要上一个级别的,这些民众即使是自发地来到机场,肯定都得挨个搜身,但是现在,丘吉尔还没有正式就任,正好是这个空档。
真没有想到,这么快,就有人来刺杀来了,而且,还使用的是这么可怕的手段!
现在,里面肯定有对方的同伙,就是最先扔帽子的家伙,让大家一起扔帽子,而对方居然能够将帽子转着扔过来,那肯定做过专门的训练的,就和魔术师一样。
这个帽子,说不定是个小型的飞行器?
汤普生一边向前跑,一边向后面喊道:“保护首相!”
可惜,这里太狭窄了。毕竟,只是上下飞机的舷梯而已。
丘吉尔相当地胖,但是,却无比的灵活,当发现其中一顶帽子飞来之后,丘吉尔就已经熟练地向回跑了。
至少,飞机上要比外面安全!
丘吉尔不知道,他的这个动作,救了他一命,但是同时,这个动作,却让他痛苦了后半生。
当汤普生挡在了丘吉尔的前面的时候,眼看着那顶飞来的帽子,居然在空中绕了一个圈,从他的前面飞过,绕到了他的后面!
如果丘吉尔没有动,那顶帽子,将会不偏不齐地落到丘吉尔的头上!但是现在,丘吉尔向后退了两步,于是,那顶帽子,飞到了丘吉尔身体的中部,就是胯下。
此时,丘吉尔的瞳孔放大了,这准头真高,难道下一时刻,这帽子,就会爆炸吗?虽然不是落在脑袋上,而是在胯下的位置,那里一旦爆炸的话,丘吉尔也绝对没有逃生的可能!
汤普生此时已经扭过身体来,一把抓住了这顶帽子,然后一转手,再次将这顶帽子,扔了出去。
虽然下面都是人,总比在己方这里爆炸要好!
于是,那顶帽子,就这样地飞了,在汤姆森注目下,那顶帽子,飞得很远,最后落到了一个小水洼里面。
虚惊一场!
丘吉尔继续抽了两口雪茄压压惊,向着下面说道:“现在还在下雨,请各位戴好自己的帽子。”
离开了人群,上了汽车,丘吉尔还在奇怪,刚刚发生的一切,究竟是算一场意外,还是有预谋的?
不是毒气,也没有爆炸,难道就是一场意外?
此时的丘吉尔,还没有感受到身体的不适,他根本就不知道,刚刚飞向他的那顶帽子,里面有一个魔鬼一般可怕的东西。
那是被打开的潘多拉盒子里面的恶魔!而它给丘吉尔带来的伤害,要过几天才能知道。
“行动失败。”离开了机场之后,那名扔帽子的男人,来到了一间僻静的场所里,向着另一个人说道。
“不,已经算是成功了,只要在帽子周围半米内,都是成功的。现在,你可以继续回你的杂技团去了,你为帝国立了大功。”
回到了伦敦的丘吉尔,立刻开始了他的首相生涯,整个欧洲的局势,已经如同干干的柴草被点燃了一样。
整个欧洲战场上,都在一片混乱之中,而从德国人庞大的攻势中,可以发现德国人的主攻目标是比利时,所以,整个法国的作战力量,都在向着比利时调动。
坐在一辆char b1-bis坦克上,一名瘦瘦高高的坦克兵,表情严肃,他的左眼,被一个黑色的镜片给挡住了,他的肩膀上,已经扛上了少将的军衔。
独眼将军,戴高乐。
在上一次的战斗中,戴高乐上校率领507团,勇敢地完成了任务,还不顾自己的伤痛,救出了误入雷区的步兵,在伤好之后,戴高乐军衔升为了少将,同时,负责指挥第五集团军坦克部队。
(罗斯福是瘸子,戴高乐是独眼龙,大家可以先猜一下,丘吉尔是什么?给他们安排了个残疾三人组,不知道大家能否喜欢,答案几天之后公布。)
第三帝国 第四百五十章 阿登森林
到现在为止,因循守旧的法国军队,依旧没有单独地组建装甲师!这让戴高乐十分的不满,现在,难道看不出来将装甲力量集中应用的巨大优势吗?
虽然不满,戴高乐依旧在坚定地执行上级的任务,现在,他的任务,就是要开进到比利时,阻击德国人!
戴高乐跟随着大批的部队,向着比利时的领土开动,在他们的心中,虽然有些急躁,但是胜利的自豪感一直都存在的。
虽然德国的坦克比较先进,他们也绝对能够阻挡住德国人!这场战争,将以英法的胜利而告终!
坦克履带,碾压着地面,快速地推进着,但是,刚刚前进到雷戴尔,戴高乐就得到了一个沮丧的消息。
燃料补给没有跟上来,他需要等待后方的燃料车!
坐在自己的坦克上,戴高乐无比的郁闷,他的右侧,就是比利时的阿登地区了。
此时,还没有人知道,在阿登地区,另一支坦克部队,正在森林之中穿行着。
法国的防线并不长,中部地区,几乎没有防备,在所有军事家的眼中,阿登地区,就是天然的屏障,德国主力的装甲部队,是不会选择这种地区的。
到处都是茂密的树林,这种地方,简直就是装甲部队通行的天敌!
现在,已经是白天了,红外大灯已经关掉,只是树林子里面,永远都是灰蒙蒙的,从炮塔上,抬起头来,根本就看不到头顶的天空。
走在最前面的,依旧是迪特里希的装甲师,内斯佩尔的黑豹3坦克,则在装甲师的最前面。
内斯佩尔的坦克,炮塔是向后的,炮管耷拉到了最后面,这样可以防止受损。
因为炮管比较长,已经伸出了车体,所以,如果在前面的话,万一碰到了什么,那肯定是炮管先碰到,精密的炮管一旦发生撞击,就彻底报废了,哪怕弯一毫米,打出去的炮弹也就飞了。
坦克手崔格,此时也在小心翼翼地驾驶,为了穿越这片森林,早就有一支先头部队在给他们打前锋了。
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而现在,森林中没有路,那就硬生生地开辟出一条路来!
前面的树桩子,清晰可见上面的锯末,那是刚刚被锯断的一棵参天大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