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懒散初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北冥老鱼
“参见陛下!”接到李世民前来的消息,李绩与李道宗也立刻前来拜见,两人从昨天到现在就几乎没休息过,眼睛都熬的通红,特别是李道宗身上的铠甲都是锈红色,那是干涸的血迹,毕竟昨天他也是亲临战阵,而且从昨天到现在,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
不过虽然一天一夜没有休息,但是李绩和李道宗的精神却都极为亢奋,毕竟取得这么大的胜利,他们两人也是大功一件,日后青史留名也是肯定的。
“不必多礼,你们昨天打的很好,果然没有辜负朕的重托!”李世民这时也是大笑一声,然后上前扶住自己这两位爱将夸赞道。
听到李世民的夸赞,李绩和李道宗也急忙谦虚几句,不过脸上那种满足与自豪却怎么也掩藏不住。不过这时李世民却是忽然扭头向李道宗道:“对了,昨天战场上那个青眼惊人的白袍小将在哪里?”
李道宗听到李世民问起薛仁贵,当下也不由得看了他背后的李休一眼,随即就笑着开口道:“启禀陛下,您说的是驸马推荐的薛仁贵,此人晓勇异常,昨天也多亏了他率军冲破了敌军,这才让我们顺利的截断了高句丽的大军,现在他就在山下驻守,陛下可是要召见他?”
后世有本《说唐全传》的小说,按照小说的内容,薛仁贵虽然因战场上的表现得到李世民的重视,但却被上司用自己的侄子冒名顶替,结果差点埋没了薛仁贵,不过现在薛仁贵有李休这个后台,恐怕也没人敢打这个主意。
“哈哈哈哈~,朕昨日观战时,就想早点见到这个薛仁贵,你快去将他召来,朕要亲眼看一看这员猛将!”李世民这时也是大笑一声道,他本来就是武将出身,昨天看到薛仁贵的晓勇,自然是起了爱才之心。
李道宗听到这里也当即派人去请薛仁贵过来,不一会的功夫,就见身材高大魁梧的薛仁贵大步走来,身上的铠甲已经破损多处,身上也带着一些小伤,但并不严重。
不过最吸引人的还是他身上的白袍,只不过这时的白袍却已经变成了红袍,上面全都是干涸的血迹,而且还被割成了几条,看起来有些狼狈,但却彰显着他昨天的英勇。
“你就是薛仁贵?”李世民这时上下打量着薛仁贵,脸上也带着几分惊喜的问道,薛仁贵身材魁梧高大,几乎可以和尉迟恭相比,难怪能够在战场上所向无敌。
“启禀陛下,末将正是薛礼,字仁贵!”薛仁贵这时还不知道李世民为什么召自己来这里,因此也是一脸的茫然,行礼时还看了看李休,不过李休却只是对他露出一个鼓励的微笑。
“不错不错,昨天你在战场上的表现,朕也都看在眼里,果然不愧是朕的得意门生!”李世民这时也不由得再次大笑一声夸奖道,虽然名义上军校毕业的学生都是他的学生,但其实一直都是李靖和秦琼在管,之前李休为了让薛仁贵在李世民心中加深印象,所以才称对方是李世民的得意门生,结果李世民也不觉得害臊,反而还直接拿过来用,似乎薛仁贵是他教出来的。
“陛下谬赞了,末将也只不过是尽了自己的职责,若是没有李将军的指挥得当,以及将士们的拼死冲杀,末将一人也起不到什么作用!”薛仁贵这时也十分谦虚的道。别看他长的五大三粗,但其实却是个十分精明的人,这时也把功劳推到了李道宗和手下的将士身上,这样才不会得罪人。
“哈哈哈~!难得你还不居功自傲,不过你的功劳朕心中有数!”李世民说到这里时,目光却是看向了薛仁贵身后的破烂的白袍,当下也是再次开口道,“朕听驸马说你喜欢穿白袍,刚好朕这里有件白袍,就赏赐于你,望你日后为国征战,立下更多的功劳!”
李世民说着一挥手,立刻有内侍手捧着一件白袍送到薛仁贵面前,这让薛仁贵先是一愣,随后就十分激动的接过白袍,单膝跪下行礼道:“薛礼谢陛下赏赐!”
看着薛仁贵手中的白袍,周围的人也一个个露出羡慕的表情,区区一件白袍当然不算什么,但是这却是李世民亲自赏赐的,换句话说,也就代表着李世民已经记下了薛仁贵,这就叫简在帝心,日后薛仁贵的升迁可就比其它人要顺利多了。
李休看到这里却是心中暗笑,虽然李世民这套收买人心的把戏十分老套,但也不得不说十分有用,先不说薛仁贵怎么样,周围的一些将领都已经眼睛喷火,恨不得自己也能立下大功,然后得到李世民的赏赐。
做戏要做全套,只见李世民亲手将薛仁贵搀扶起来,然后又十分亲切的询问了对方几句,问题倒也很简单,无非就是问问他伤势如何,在军中有没有什么困难之类的,薛仁贵也一一做了回答,最后李世民又让他跟在自己身边,然后亲自沿着山脚转了一圈,这也让山脚下的所有将士都看到了薛仁贵竟然能陪在陛下身边,自然引得很多人即羡慕又嫉妒。
演完收买人心的把戏后,李世民这才让薛仁贵回去,然后带着李休、李绩和李道宗等人来到帐篷中议事,刚一进去,就见李世民向李绩道:“懋功,山上的高延寿有没有派人请降?”
“启禀陛下,高延寿昨天夜里突围失败,到现在还没有派人下来,不过山上无水没粮,四万多残兵也是士气全无,以我的估计,最多三天他就会派人来请降!”李绩这时十分自信的开口道,山上的高延寿在他看来,已经成为自己的囊中之物。
“三天的时间太久了,朕想趁着这场大胜,一鼓作气的拿下安市城,所以你今天就派人上山劝降,只要高延寿不傻,就知道该如何选择!”李世民当即开口道。
这场大胜之后,唐军的士气也涨到了最高点,士气这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极其重要,历史上之所以有那么多以少胜多的战绩,除了天时地利等的一些客观条件外,士气也是决定胜负的一个关键因素。
“臣遵命!”李绩当即也立刻领命道,做为跟随李世民多年的老将,根本不用李世民过多解释,他就知道了李世民的计划,这也就是他们君臣间的默契。
“承范,这次能够一举灭掉高句丽的十五万大军,你的骑兵也是居功至伟,不过接下来你要让骑兵好好的休养一下,等到安市城一破,你们就立刻奔袭平壤城,苏定方的大军也从海路出发,到时你们相互配合,争取一举夺下平壤城,擒拿泉盖苏文!”李世民这时再次向李道宗吩咐道。
“臣遵命!”李道宗也立刻领命道,他手下全是骑兵,攻打安市城时自然用不上,而且昨天的那场大战也消耗了骑兵的大量体力,伤亡更是不小,比如战死的将近两千将士中,有一半都是骑兵。
确定了接下来的布局,李世民当即又与李绩两人商议了一下军务,本来这件事情应该是由程咬金来做的,不过程咬金正在后方清理战场,暂时还回不来,所以才由李世民来代替,当然了,就算程咬金在这里,估计他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事情商议完毕,这时也已经是傍晚时分,李世民出了帐篷看了看被围困的这座小山,因为这座山的山势不高,借着落日的余光,甚至可以看到山上到处都是高句丽的败兵。
不过也就在李世民正要转身离开这里时,却忽然只听被围困的山上一片喧哗,这让他也不由得一愣,随后扭头看去,结果却发现围困的高句丽残兵中似乎发生了什么事情,特别是在山头的位置,更是喊杀声连成一片?





懒散初唐 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内讧
“怎么回事?”李休等听到山头上的喊杀声,也都不由得扭头看去,一个个也露出疑惑的表情,而李绩和李道宗却是立刻反应过来,当下命令手下的将士做好迎敌的准备,他们以为是山上的高句丽残兵又想突围。
不过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山顶上虽然喊杀声不断,但却没有任何高句丽人冲杀下来,这时李休也终于反应过来,当下十分惊讶的开口道:“该不会是山上的高句丽人起了内讧吧?”
李休的话一出口,其它人也都醒悟过来,随即李世民看了看李休,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事情,然后悄悄的将他拉到一边低声道:“朕记得那个高惠真也和高延寿一起退守到山上,你说是不是他真的在这个时候起兵响应了?”
“还真有可能,若真是如此的话,这个高惠真恐怕也是个愚蠢之徒,日后陛下也万不可用这种人!”李休这时也再次开口道。
之前高惠真暗中投靠大唐,并且向大唐传递情报,甚至还约定在双方决定时,会起兵响应,可是昨天却一直没有动静,当然李世民也没指望他,因此也谈不上失望。
可是现在山上忽然大乱,若真的是高惠真起兵投降大唐,那就只能说明对方太蠢,根本把握不住时机,若是昨天在战场上起兵,倒也算信守诺言,李世民日后也不会亏待他,可是现在他和高延寿都困在山上了,这时再起兵也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李世民也不会对他有任何的好感,这也再次证明他的愚蠢。
“朕也是这么想的,虽然朕没有见过这个高惠真,但从他的举动来看,此人反复无常,看似精明,但其实却是个目光短浅之辈,不过他若真的投靠咱们大唐,倒也有几分用处,只是不能重用,而且还必须有人看着他,否则日后可能被他反咬一口!”李世民这时也冷笑一声道,对于这个未曾谋面的高惠真,他也没有什么好感。
“陛下,可以确定是山上发生了内乱,咱们是不是要趁机攻上去?”正在这时,只见李绩大步走过来向李世民请示道,山上内乱,正是进攻的好时机,毕竟之前李世民还想早点解决这边的事情,然后借着这股士气一举拿下安市城。
听到李绩的建议,李世民也不由得露出心动的表情,不过在考虑了片刻后,他却冷笑着摇了摇头道:“高延寿已经被逼到绝境之中,哪怕没有内乱,他也撑不了多久,所以咱们还是坐在山下看戏就是了,无论山上的胜负如何,他们都要派人与咱们接触!”
李绩和李休听到李世民的话也都是点了点头,山上的高延寿等人也的确没有任何的希望了,虽然唐军在这个时候可以很轻易的攻上山,但也会给自身造成一些伤亡,因此根本没有必要,还不如等上面的人分出胜负,再由胜者主动向自己这边投降。
山上发生了动乱,李世民也放弃了离开的打算,干脆就在这里休息,李绩将自己的帐篷让出来。不过他们也没干等着,李世民让人杀了几头羊,然后架在火堆上,又将李绩和李道宗等人都召集过来,大家边吃烤肉边欣赏着山顶上的动乱,虽然天黑看不清楚,但是山顶上的喊杀声却一直没有停过。
等到两更天的时候,山顶上的喊杀声终于停了下来,看样子已经分出了胜负,又过了一会,山顶上果然派人前来求见,李世民当即让人把人带到自己面前,但是他们却没有停止吃喝,似乎一点也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不一会的功夫,就见一个身材高瘦的中年人大步走来,长脸细眼鹰勾的鼻子,看起来颇为阴沉,当他来到这里时看到李世民与李绩等人时,也不由得一愣,因为他本以为可以见到山下驻守的唐将,却没想到一下子这么多人,而且上首有一个气度不凡的中年人,周围的人似乎都对他颇为敬畏,但对方却又没有穿着铠甲,似乎不是军中的将领?
“见到我大唐皇帝陛下,还不跪下行礼!”看到这个来使发愣,只见李道宗这时冷哼一声道,同时点明了李世民的身份。
听到面前的这个中年人竟然就是传说中的大唐皇帝,这让这个中年人也是吓了一跳,当下急忙跪下行礼道:“末将高明真拜见皇帝陛下!”
“高明真?你和高惠真是什么关系?”李世民这时淡淡的看了对方一眼问道。
“启禀陛下,高惠真是我的兄长!”高明真当下再次回答道,他虽然是高句丽人,但汉语却说的相当标准,事实上高句丽与新罗等国一向都倾慕中原文化,所以贵族大都懂汉语。
“呵呵,如此看来,刚才是你兄长赢了?”李世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再次一笑道。
“陛下英明,本来我兄长在昨天就想起兵响应,可惜却一直没找到机会,直到今天高延寿召住众将商议突围之时,我兄长这才找到机会,一举擒拿高延寿等主要将领,现在就等着陛下的发落!”高明空当即再次开口道。
“既然你兄长已经掌控了山上的局面,那就让他带着高延寿等人来见朕吧!”李世民这时再次淡淡的开口道,高惠真明明已经赢了,但却不敢亲自下山,而是只派了高明真下山,估计也是想试探一下自己这边的反应。
“这个……”高明真听到李世民让自己兄长马上下山,当即也露出犹豫的表情,过了片刻这才开口道,“陛下,我兄长早就决定弃暗投明,不知大唐之前开出的条件……”
高明真说到最后也故意的停下不语,而是等候着李世民的反应,毕竟当初高惠真决定投靠大唐时,大唐也开出不少的条件,所以他现在也是想问一下,之前的条件大唐是否会兑现?
“朕一言九鼎,自然不失言,不过你们兄弟也要表现出自己的诚意来,不要让朕失望!”李世民当即再次开口道,只不过在说这些话时,他也是暗自冷笑,如果不是高惠真还有些用处,恐怕他根本不会留这种小人。




懒散初唐 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三天?
高惠真在山上发动了兵变,一举将高延寿等人拿下,然后派自己的弟弟下山与唐军接触,得到李世民的承诺后,也很快亲自押送着高延寿等人下了山,山上残存的高句丽人也向大唐投降,这也标志着十五万高句丽援军几乎全部被大唐歼灭。
不过让高惠真失望的说是,李世民并没有杀高延寿,反而派人说服对方投靠大唐,然后封高延寿为鸿胪卿,封高惠真为司农卿,当然这两个官职都是虚职,根本没有任何的权力,而李世民之所以留下他们,主要是想在打下高句丽后,用这两人的名义来安抚地方。
而当高延寿的十五万大军全部被歼的消息传回安市城时,杨万春也不由得惊的目瞪口呆,他本来就反对高延寿主动出击,可是对方却根本不听他的,所以他在高延寿出兵后,就做好了派兵救援的准备,可是却万万没想到,仅仅几天时间,十五万大军要么死要么降,逃回来的人甚至还不足一万。
“一将无能,累死千军,高延寿误国啊!”杨万春在最初的震惊过后,随即长叹一声神情颓丧的坐倒在椅子上,虽然他之前已经料到高延寿会败,但却没想到竟然败的这么彻底,十五万大军只逃回来一万人,那可是高句丽最后的精锐,没有了这支军队,他们拿什么去挡住如狼似虎的唐军?
“父亲,战败的消息已经发出去了,估计过几天就会送到平壤城去!”正在这时,忽然只见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推开书房的门走进来,然后轻声向杨万春禀报道,这个年轻人名叫杨宠,正是杨万春的儿子。
“唉,平壤城若是知道十五万大军覆没的消息,恐怕也会乱成一团,我高句丽危矣啊!”杨万春听到自己儿子的话也不由得再次长叹一声道,战败这么大的消息,他自然也不敢隐瞒,所以也第一时间让人送到平壤城去,不过想到现在高句丽的情况,他也不由得十分担心。
“父亲您还关心平壤城做什么,泉盖苏文谋逆篡位,本来就应该人人得而诛之,而且用人不明,竟然让高延寿这种酒囊饭袋带兵,现在十五万大军全都没了,我看咱们高句丽真的要完了,父亲您也要早做打算啊!”杨宠这时却面带不满的报怨道,最后的话更是有些大逆不道。
杨万春是个忠君爱国之人,如果平时听到儿子说上面的这些话,恐怕他早就大耳光招呼了,不过这时他却只是眉头一皱,面带不悦的看了儿子一眼,但随即却又无奈的摇了摇头道:“中原有名话,叫做‘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虽然王上死于奸人之手,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背叛国家,毕竟若是让唐人占据了这里,恐怕根本不会把我们高句丽人当人看!”
“可是现在唐军兵锋如此之盛,虽然高延寿无能,但整整十五万大军被他们消灭,也足以说明唐军无可抵挡,现在咱们城中只有三万余人,怎么可能挡得住唐军的兵锋?”杨宠看到父亲没有骂自己,当下胆子也大了许多,于是再次开口道。
“之前是三万人,但现在不是接收了之前的败兵吗,所以现在城中应该有四万守军,再加上城中的百姓也可以动员,而且咱们又有城墙可以凭借,所以唐军也未必占据着优势,更何况之前高延寿到来时,平壤也运来许多的物资,有些物资存放在城中,更让咱们不用担心物资匮乏,所以只要咱们上下一心,挡住唐军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杨万春这时却是神情淡定的开口道。
“唐军一向擅长于守城,自然也更擅长于攻城,上次仅仅只是试探性的进攻,就让城中损失不小,若是他们铁了心的要攻城,恐怕咱们安市城也难以保全啊!”杨宠这时却是苦口婆心的再次劝说道。
“好了,这些事情我比你清楚,当初王上命我守在安市城,虽然王上不在了,但我也绝不会辜负他的嘱托!”杨万春这时也有些不耐烦的挥了挥手道,似乎不想再听儿子说这些。
看到无法说服父亲,杨宠也不由得露出失望的表情,而且他也知道自己的父亲顽固无比,只要是他认定的事情,哪怕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所以最后也只能无奈的退了出去。
等到儿子退出去后,杨万春却也不由得叹息一声,其实他也知道在面对唐军时,自己这边没有丝毫的把握,可是现在自己的安市城已经成为高句丽的最后一道屏障,而且在失去了主力大军后,泉盖苏文也需要时间集结第二批军队,因此哪怕是死,他也要将唐军死死的拖在安市城下!
与此同时,李世民却在军营中犒赏三军,程咬金的大军也已经与他们会合,使得唐军的兵力达到了五万余人,而且经过之前的大胜,使得唐军士气高昂,不少人都吵着要直取平壤城,至于安市城则根本没被他们放在眼里。
不过别人可以放松,但是李休这个管理后勤的却不能放松,因为这次大胜之后的战俘太多,虽然这些战俘没什么人权,但总归要给点吃的,而且这可是将近十万战俘,平时也得有人看着,否则万一他们爆动起来,那可就糟糕了。
“陛下,要我说直接坑杀算了,毕竟十万人的战俘,咱们也不可能一直养着,与其让他们浪费粮食,还不如直接都宰了,省时省力!”帅帐之中,程咬金第一个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道。
虽然这次大战程咬金没有出现在正面的战场上,仅仅是抄了高延寿的后路,但他是军中的主将,所以李绩和李道宗立下的功劳最后都要分给他一份,而且在抄后路的过程中,他手下的那帮将士也是刮了不少的油水,可以说好处占尽,对此他也得意了好久。
“杀俘毕竟不详,而且说出去也会损害陛下的名望,我看还是送到后方去处理!”李绩这时却站出来建议道,所谓送到后方处理,其中的潜台词就是可以送到煤矿之类的地方做苦力,之前苏定方就是这么干的,而且颇受人们的欢迎。
“咳~,臣也觉得杀俘不详,李将军的建议倒是十分合适!”李休听到这里也站出来道,他记得在原来的历史上,李世民因为养不起这么多战俘,最后只好坑杀了几千人立威,剩下的战俘只能放了,简直太可惜了。
李休是掌管后勤的主官,他的话也十分有份量,因此李世民在考虑了一下后,也终于点了点头,不过这时程咬金却不由得撇了撇嘴,他自然知道李绩和李休打的什么主意,不过相比送到煤矿做苦力,他觉得还是直接一刀砍了简单,而且这样对那些高句丽战俘来说也更加仁慈,因为煤矿那种地方根本不是人呆的,不但条件恶劣,而且还十分危险,估计这些战俘最后都难活着走出煤矿。
商议完战俘的事后,李世民他们又商议了一些军中的杂务,然后这才开始讨论今天的主题,只见李世民这时坐直身子道:“各位爱卿,高延寿的大军已经消灭了,现在剩下的也就只有安市城了,你们谁敢领命攻打安市城?”
“陛下,臣愿领兵两万,三天之内攻下安市城!”只见程咬金这时第一个站出来道,身为主将,他也不能什么事情都让李绩这些人做,而且在他看来,安市城现在肯定人心惶惶,只要自己出兵,几乎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拿下!




懒散初唐 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安市城下(上)
“咚咚咚咚~”随着一阵激昂的战鼓声,程咬金率领着两万大军出了营门,径直来到安市城下排开阵列,而安市城头上也已经布满了守兵,杨万春更是亲自在城门上督战,双方第一次真正的攻城战也即将爆发。
“懋功,你觉得知节能在几天内打下安市城?”远离战场的一片高地上,李世民骑着马打量着远处的安市城,然后十分轻松的向旁边的李绩开口问道。
“呵呵,虽然程兄夸口说三天就能拿下安市城,不过以上次安市城的表现来看,对方的守将也是一个擅长守城之人,所以我觉得他恐怕需要多花上几天的时间,才可能攻破安市城!”李绩这时也微笑着开口道。
上次李世民询问手下的将领,谁敢率兵攻打安市城,结果程咬金第一个跳出来,而且保证三天内拿下安市城,不过李绩与李道宗等人也都不愿放弃这个机会,于是几人就争了起来,但是最后程咬金却是以主将的身份压着他们几个,结果还是程咬金夺下了这个任务,这让李绩等人也都颇为不服。
“三天的确是少了点,朕也觉得知节这次有些太小看安市城了,以朕的估计,他最少也得十天才能打下安市城。”李世民听到李绩的话也是点了点头,随后再次开口道,脸上的表情也依然十分轻松,虽然十天的时间长了点,但他依然相信打下安市城也是迟早的事。
听到李世民和李绩的对话,旁边的李休却是暗叹一声,心想他们和程咬金未免太过乐观了,虽然现在历史已经改变,但是安市城也不是那么好打的,恐怕程咬金这次得吃一个亏才行,不过这样也好,至少可以打掉唐军之中的一些傲气。
1...378379380381382...4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