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懒散初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北冥老鱼
“对了,银行明天就要正式营业了,除了让朕将内库存入银行外,还有没有其它的事情?”李世民这时再次开口问道,其实之前在朝会时,他就发现李休似乎有些话没有说,所以这时才再次询问。
“这个……启禀陛下,臣还有一个想法,只不过可能会让陛下为难。”李休这时迟疑了一下才开口道,他有这个想法已经很久了,只是一直没有和任何人说过。
“哦?什么想法能让朕为难?”李世民听到这里却不由得好奇的问道。
“这个……是这样的,臣希望陛下能够将给百官发放俸禄的事交由我们银行负责!”李休这时再次犹豫了一下,然后才开口道。
“你们银行怎么能为百官发放俸禄?”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听到李休的话时,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反问道,脸上也都是不可思议的表情,似乎银行发放俸禄是件十分不可思议的事。
也许在后世时,无论是官员还是私人,工资几乎都是直接打到卡上的,因为他们的工资只包括金钱,但是在古代时,官员的俸禄却十分的复杂,铜钱只是其中的一少部分,绝大部分都是布匹、粮食等实物,另外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生活用品。
比如以百官之首的宰相为例,宰相每年禄米400石、职田9顷,每日发常食料九盘,所谓食料,其实包括细米、粳米、面、酒、羊肉、酱、醋等等,甚至还有各种蔬菜,而且每年还有赏赐的金银器、杂彩,每年还要订做各种场合穿着的服饰五套,可以说发的东西几乎都是实物,真正的铜钱却很少。
也正是因为大唐官员的俸禄几乎都是实物,所以在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的心中,俸禄才和银行扯不上什么关系,对于李休提议要由银行来发放官员的俸禄,自然也一时间有些转不过弯来。
“陛下,臣以为我大唐官员的俸禄实在太杂乱了,虽然俸禄中面面俱到,几乎将官员生活中所需的物品几乎都发齐了,但这些东西其实都是可以换算成铜钱的,所以臣觉得与其发放实物,不如全都换算成铜钱,然后由银行统一发放,如此一来,朝廷也能省下采购的麻烦!”李休这时十分郑重的道。
理财监中的官员很多都是从户部抽调的,有一些以前就是主管为官员发放俸禄,也正是从这些人中,李休才了解到户部为发放俸禄投入了多少的人力物力,因为发放的都是实物,自然需要采购运输,幸好这些俸禄大都是年俸,也就是一年领一次,但同样也有每月领的杂项,长安这么多的官员,每到领俸禄时,都能把户部给折腾死。
“把俸禄全都换算成铜钱?”李世民听到李休这个建议也不由得大吃一惊,随后就露出沉思的表情,毕竟自从夏商周时起,官员和贵族的俸禄都是以实物发放,官员们也都习惯于领实物,可是现在贸然的将俸禄改为铜钱,恐怕会让许多人一时间无法接受。
“陛下,臣记得去年臣领俸禄时,就让下人准备七八辆马车去拉,而且当天去领俸禄的官员太多,结果排了好久才排上,听说后来因为物资的准备不够,结果后去的官员没能领到,为此还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李休这时再次开口道。
其实李休已经说的很客气了,官员俸禄的大部分都是一年发一次,而每年到了发俸禄的日子,户部那边就像是打仗一样,虽然人人都有,但有时排了很长时间的队,脾气自然也变得暴躁,所以每年领俸禄时,几乎都会发生一些冲突矛盾,比如去年时,因为户部准备的物资不足,结果后面的官员没领到,结果气的不少人把户部给告到朝堂上,这件事牵扯的人太多,最后李世民也只能尽量的从中调解。
另外还有每月发的杂项,同样也是个大部分,因为杂项的发放时间短,必须在三天内去领,但长安的官员又多,结果一堆人挤在户部,每次都会造成道路大拥挤,为此金吾卫每次都得加派人手去户部维持治安、疏解交通。
也正是看到官员的俸禄发放有这么多的弊端,再加上银行也需要增加一些信用,毕竟连官员的俸禄都从银行中领取,自然可以让更多的商人放心,所以李休才向李世民提出这个请求,当然想要让李世民点头也并不容易,毕竟传统的力量也是十分强大的,哪怕将实物折合成铜钱有很多好处,但也不可能让所有人反对,所以若是真的实施,肯定有不小的阻力。
只见李世民听到李休的话后,再次皱着眉头考虑了许久,随后这才扭头看向旁边的长孙无忌道:“无忌,你觉得如何?”
“这个……”长孙无忌看到李世民问自己,当下也不由得一阵苦笑,因为这件事关系所有官员,一个搞不好,很可能会得罪所有官员,到时恐怕连他都会感到吃不消,所以他对这件事也十分的慎重。
“启禀陛下,将实物折合成铜钱,的确让朝廷省下不小的麻烦,不过俸禄发放实物也有其道理,因为以前在战乱之时,各种物价飞涨,铜钱未必能买到各种物资,为了保障官员的生活,所以俸禄中才包括衣食住行等各项物资,当然我大唐现在国泰民安,倒是不用担心这些,只不过官员已经习惯了实物,所以臣觉得这件事也需要慎重考虑!”长孙无忌也十分滑头,竟然给出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说了这么多等于白说。
看到连长孙无忌也不敢再支持自己,李休也不由得苦笑一声,不过幸好他早就知道这件事的阻力很大,所以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





懒散初唐 第八百六十一章 半岛的未来
夜已经深了,但是李休却没有丝毫的睡意,最后索性来到院子里,抬头就看到远处巍峨的皇城。今天他并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在理财监住下,因为明天银行就要开始运营了,所以下午有许多的事情要处理,最后一直忙到半夜,而且明天他也要早早的去银行,他又住在城外,感觉有点远,所以最后就索性住在理财监中。
其实今天不光李休没回去,许敬宗和其它的一些官吏也同样没回去,之前他们也都跟着李休忙来忙去,直到二更天才吃了饭去休息了,明天一早他们也要跟着去银行,防止出什么意外,现在各个休息的房间里也是鼾声如雷。
今天早朝结束后,李休趁机向李世民提出,希望可以对官员的俸禄进行改革,将实物直接换算成铜钱,然后由银行统一发放,不过这件事直接关系到所有官员的切身利益,所以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也都表现的十分慎重,一时间也都对李休的建议不敢太过支持。
面对这种情况,李休最后也只好把准备的折中方案拿了出来,就是向李世民提议,可以将让官员们自己选择,愿意领实物的,依然按照原来的规矩去户部领,但若是有人愿意领铜钱,则可以去银行领,反正铜钱和东西都是等价的。
对于李休这个折中的提议,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倒是觉得可行,其实他们也都知道,官员的薪俸发放实物十分麻烦,特别是每年发放俸禄的日子时,那么多物资的调度几乎可以和打仗相比了,若是全都折合成铜钱,那可就省事多了。
不过对于这个折中的方案,李休却没有太大的把握,毕竟人都是有惰性的,官员们也不例外,他们早都习惯了领取实物,现在忽然将实物折算成铜钱,恐怕很多人一时间无法接受。
当然这种办法也不是完全没有效果,等到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会让许多人慢慢的改变想法,当然这可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甚至是以年来计算,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任何改革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啊!”李休这时也不由得感慨的自语道,说完他也不由得紧了紧身上的衣服,毕竟八月份的夜晚已经有了几分寒意。
不过身体上的寒冷却忽然让李休再次联想到辽东,今天李世民提出要攻打高句丽,结果却被李休提出一个不对称战争的概念,最后不情不愿的终于还是同意了,据说今天下午李世民就和几个武将在两仪殿议事,应该就是商议与高句丽有关的事。
其实随着李休的介入,大唐的军事实力已经远超原来历史上的大唐,毕竟历史上的大唐可没有火药武器,另外粮食的供应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充足,所以若是李世民现在真的御驾亲征,说不定真的可以一举灭掉高句丽。
不过李休之所以不希望李世民现在出兵,除了觉得大唐在这个时候冒这么大的风险不值得外,也有其它的考虑,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他还没有想好灭掉高句丽后,接下来该怎么办?
本来半岛上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虽然高句丽势力最强,但一时间也灭不了新罗和百济,所以半岛上暂时保持着一个平衡,若是忽然灭掉了高句丽,势必会打破半岛上的势力平衡,而且这时百济的势力最弱,万一新罗接着灭掉百济,自然又形成历史上新罗一家独大的局面。
想想历史上新罗的做法,李休也不由得对这个小国充满了厌恶,本来高句丽灭掉后,领土也并入大唐之中,而且还驻扎了不少军队。刚开始时,新罗也表现的十分恭顺,可是后来随着大唐实力的衰弱,新罗却趁机出兵,将大唐的军队驱赶出半岛,甚至还与侵占了不少辽东的土地,更有不少迁到辽东的汉民被新罗的军队杀害。
“绝对不能让新罗坐大,大唐直接出兵一来没有名义,二来也实在不划算,唯一的办法就只有……”想到历史上新罗的卑鄙行径,李休也不由得怒目圆睁道,只不过说到最后时,他脸上却浮现出几分阴险的笑容。
“新罗不是什么好人,百济也同样如此,只不过现在百济还有用,而且他们的实力也太弱了,根本不是新罗的对手,如此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扶持百济,让它有了与新罗抗衡的资本,到时再灭了高句丽,岛上的平衡被打破,大唐再从中挑拨一下,定然可以让两国大打出手,到时大唐表面上两不相帮,暗中却可以玩平衡、卖武器铠甲,就像是后世的老美一样,然后让两国在战争中慢慢的将鲜血流尽!”
李休越说越是兴奋,之前他一直没有想清楚如何处理半岛三国的问题,直接吞并倒不是不行,但对大唐来说却太麻烦了,毕竟与其花费那么大的力气去吞并半岛三国,还不如去吞并草原更加划算,毕竟草原对大唐的威胁更大。
既然不能吞并,那么让整个半岛流血不止就是个最好的办法,事实上大唐在草原上也是用同样的办法,比如之前薛延陀有了威胁大唐的实力,现在大唐就开始挑拨其它的草原部落与薛延陀为敌,导致薛延陀的势力一直进不了漠南,而漠南则是草原最为丰美的地方,控制不了这里,就谈不上控制草原。
现在大唐正在从中说和,希望百济与新罗结盟,从而共同应对高句丽的威胁,毕竟哪怕大唐对高句丽实施不对称战争,一两年内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效果,反而还可能会让高句丽为了转嫁自己的损失,然后加快大对百济和新罗的攻击,因此两国的结盟也是势在必行,不过想要让他们结盟,就必须让新罗吐出当初吞并百济的领土,这也刚好可以增强百济的实力。
想通了辽东那边的事,李休也不由得长出了口气,心中也感觉舒服多了,同时也感到几分困意,于是这才回到房间休息,第二天太阳还没有升起来,李休就带着理财监的一干人等早早的来到银行!




懒散初唐 第八百六十二章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噼噼啪啪~”随着李休亲手将一些塞了硝石的竹管扔进火堆里,立刻爆发出一阵如同鞭炮般的响声,这才是真正的爆竹,一般都是过年是才放,不过今天银行开业,李休为了热闹一点,特意让人做了这些爆竹。
这时已经是日上三竿时分,也正是西市最热闹的时候,坊门的人流量也是巨大,听到银行门前的爆竹声后,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紧接着就有人抬着几面大牌子立在银行门前,牌子上写的都是银行开办一些业务,而且还有专门的小吏高声向周围的人解读上面的内容。
李休早在之前就已经将银行的事情放出风去,因此很多人都已经知道银行是用来做什么的,特别是在商人圈中,更是引起不少人的议论,因为银行有两项业务十分适合他们,一个是银行可以向私人借贷,第二个则是银行可以存钱。
做生意难免都有一时周转不开的时候,这也是商人最头疼的事,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一般商人在商场上都会结交一些朋友,这样遇到周转不开的时候,也可以找人拆借一些,这也导致各地的商人一般都是以地域出身抱团,比如同属于长安本地的商人,就会结为一个商社,遇到问题就可以从商社中借钱周转。
不过借钱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而且向别人开口借钱,别人借给你是仁义,不愿意借也是人家的本分,当然遇到借不到钱的时候,一来自己脸上无光,二来也没办法解决问题,很多商人就因为一时周转不开而吃了大亏,更有不少人冒险去借寺庙的长生库,结果后来却因为背负着巨额的利息,最后家破人亡。
长生库的主要业务就是放贷,而且还是利滚利的高利贷,后世形容高利贷为“七出十三归”,借出七分就有六分的纯利润,由此可知高利贷的爆利,不过相比之下,长生库却比后世的高利贷更加野蛮,因为这个行业根本没有任何的规范,朝廷对此也不重视,所以长生库的放贷可以做到七出二十归,甚至可能达到七出七十归的地步,一分本换回十分利,这足以让任何人为之疯狂。
银行也同样经营放贷,不过李休自然不可能像长生库那么丧心病狂,事实他也是学习后世银行的经营,按照借贷类型、时限等原因,给出不同的利率,这个利率当然比后世的银行要高,但比之长生库可经良心多了,这也是最吸引商人的地方。
除了放贷之外,银行的存钱业务也对商人有很大的吸引力,这点是大唐这个时代的的特征,因为商人做生意时,肯定需要大量的铜钱,这些铜钱自然需要地方存放,本地的商人倒还好办,在家里修建库房就行了,可是外地的商人来长安做生意,携带那么多的铜钱一来不方便,二来也不安全,长安城就时有住店的商人被盗的事发生。
不过现在有了银行,也就可以解决外地商人的大问题了,来到银行直接把钱存进去,需要用的时候甚至根本不用取,直接带着客人转账就行了。可以说这不但保证了他们的财产安全,同时也保证了他们的人身安全,毕竟财帛动人心,大量的钱财带在身边,他们不但要防贼,而且还要提防有人谋财害命,这也使得很多人连睡觉都要睁一只眼。
当然现在银行还只开了一家,没办法开展异地汇兑的业务,否则对商人的吸引力会更大,这样他们就不必冒险带着大量的钱财上路,哪怕是花钱雇佣镖局,有时也不一定能够保证财产的安全。
“驸马,情况有些不对啊,外面的人都已经围着门口好长时间了,但却没有一个人进来,该不会今天没有一个人上门吧?”日渐中午,天气也变得有些闷热,许敬宗这时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问道,银行周转摆放着不少冰盆,使得银行内部的温度并不高,不过银行已经开门好长时间了,却没有人进来,这才让许敬宗有些着急。
“别着急,对于陌生的事物,一般人总需要一段时间来接受,所以就算今天没有人进来也很正常!”李休这时却是十分淡定的道,银行毕竟是个新生事物,哪怕是对商人有很大的吸引人,但正所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现在银行是那只美味的螃蟹,而那个英雄却还没有出现。
正在说话之时,忽然只听外面一阵喧哗,紧接着一队宫中的禁卫抬着箱子穿过人群来到银行的门前,紧接着一个年老的内侍也走了进来,然后进到银行办理存钱的事宜,这也让周围的人议论纷纷,毕竟这些人一看就是宫里人,抬的箱子上还贴着宫中的封条。
过了好一会儿,只见进去的内侍这才带着侍卫走了出来,但他们带来的箱子却是不见了,而且这些人也没有说什么,很快就分开人群离开了。
不过也就在这群宫里人刚刚离开,紧接着就只见又有一些人抬着箱子来到银行,从这些人的衣着上看,应该都是别人家中的奴仆,而且抬的箱子一个比一个沉重,有经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箱子里装的肯定是铜钱。
银行之中,看着外面骆驿不绝进来存钱的人,许敬宗也不由得松了口气,不过随后他又有些不解的向李休问道:“驸马,刚才您为何不让黄内侍在门前宣扬一下,告诉外面的人连宫里的钱都存到咱们这里了,这样肯定能赢得不少人的信任?”
“呵呵,信任这东西是很难一朝一夕培养出来,而且若是让黄内侍公然宣称内库的钱存入银行,反而有些太刻意了,咱们银行的第一批客户就是那些商人,而商人又是最多疑的,所以倒不如低调一些,反正这些消息肯定会被有心人打听出来。”李休这时却是笑呵呵的道。
随着存钱的人越来越多,银行也变得繁忙起来,这些存钱的人都是朝中的官员贵族,肯定是昨天得到了李世民的通知,所以这才将家中的钱存到银行来,当然存多存少无所谓,关键是表明自己的态度。
李休家里也同样派人来了,另外还有许敬宗家里,而且他竟然让自己的妻子亲自带着人来存钱,一个妇道人家出现在银行,自然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同时也有人纷纷打听,而银行的人也没有刻意隐瞒,所以很快就有知道,整个大唐朝廷上到皇帝、下到百官,全都跑来银行存钱。
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在人群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托李世民的福,他登基的手段虽然不光彩,但得益于这些年对外作战无往而不利,高产作物的推广,又让百姓生活富足,所以李世民在民间的号召力也是极强,现在连他都把内库的钱存入银行,自然让不少人对银行更加的信任。
等到快中午的时候,终于有了第一个不属于官员的客户走进了银行,李休与许敬宗站在楼上,可以十分方便的观察大厅中的活动,而当这个人进来时,也立刻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因为刚才存钱来的大都是各家的奴仆,但唯独进来的这个人却是一副商贾打扮,而且除了他之外身后还跟着两个伙计打扮的人,每人手中还提着一个一尺多长的箱子。
只见这个商人大概三四十岁的模样,但头发胡子却有些花白,而且脸色也十分的憔悴,眼睛也有些发红,看起来像是一连几天没有睡觉似的。
“很好,这个人应该就是咱们银行第一个真正的客人了!”李休看到这个人时,当下也不由得点头笑道,从这个人的脸上就能看得出来,这个人肯定是遇到麻烦了,而且还是和钱有关。
只见这个中年商人进到银行后犹豫了一下,似乎有些不敢去柜台上,不过这时却立刻有小吏主动上前询问,然后对方似乎说了几句,随即就被带到柜台上,然后与柜台上的小吏交流了好一会儿,随后柜台就把掌眼先生请来,然后中年商人将身后伙计带来的箱子打开,请掌眼先生鉴定箱子里的东西。
过了不一会儿,掌眼先生似乎鉴定完了里面的东西,然后与对方商谈了好一会儿,最后双方似乎达成一致,然后对方又在柜台办了什么手续,最后柜台从里面提出一个沉重的箱子,里面装满了一串串的铜钱。
中年商人当面占清了铜钱,然后这才让两个伙计抬着箱子离开,看样子他应该是用带来的东西抵押给银行,以此来换取银行的贷款,毕竟贷款也需要抵押物,这个抵押可以是贵重的金银珠宝,也可以是宅子、店铺之类的不动产。
李休对中年商人抵押的东西并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却是中年商人带着一箱子铜钱走出银行时,立刻引起不小的轰动,特别是一些人纷纷向中年人打听银行里的事,毕竟刚才进去的都是权贵家的奴仆,他们也不敢多问。
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也不知道中年商人在外面说了什么,结果却给银行带来一次不小的麻烦!




懒散初唐 第八百六十三章 繁忙的银行
银行大厅之中,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哪怕有专门的人维持秩序,却却架不住人太多了,之前安排的十几个柜台根本接待不过来,现在整个银行都快忙疯了。
“驸马,这些人也太多了吧!”二楼的走廊上,许敬宗即是欣喜又有些担忧的向李休道,自从第一个真正的客户,也就是那个中年商人进来办理了抵押后,立刻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结果之前还没有人敢进的银行,眨眼之间就涌进来大批的人群,银行一时间也接待不过来。
“也不奇怪,长安城这么大,对银行有需求的有人自然也不少,特别是刚才那个中年商人出去时,应该是向众人证实了银行的确可以贷出钱来,而且利息还十分的低,这个消息传出,自然让那些有需求的人全都跑来了,不过你看下面来办业务的,几乎都是放贷,而存钱的人却不多,我现在倒是有些担心银行准备的铜钱是否够用了?”李休这时却显得十分淡定的道。
“这倒也是,仅仅抵押一些东西,就可以换来急需的钱财,以前只有长生库才能做到,可是长生库的利息实在太高了,一般人去借贷简直就是饮鸩止渴,也只有咱们朝廷开办的银行,才是真正的为百姓着想!”许敬宗这时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最后还不忘自夸一句。
现在来银行的都是来借贷的,当然借贷肯定需要东西抵押,不过银行可不是什么东西都收,一般只收一些金银玉器之类的,这些倒是很方便,直接让掌眼先生估个价就行了,当然既然是抵押,肯定不可能按照市价,比如一个玉器价值百贯钱,但是抵押给银行一般也只能借到六十到八十贯,而且还款也有一个期限,若是在这个期限没能还清贷款,抵押的东西就会被银行公开拍卖。
不过有些抵押的东西就比较麻烦了,比如宅子、店铺之类的,这些不动产估值很麻烦,就需要银行派出专人去实地查看,这就比较花费时间了,偏偏宅子和店铺的价值较高,适合大额抵押,所以有不少人都希望抵押宅子或店铺,结果到下午时,银行能派出去的人就全都派出去了,最后不得不暂停不动抵押的业务。
1...305306307308309...4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