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北冥老鱼
“什么?”李休的话一出口,李世民也不由得皱起眉头有些不敢相信的道,这件事他还真是一点也不知道,更没想到吐蕃这么大胆。周围的大臣们这时也都是议论纷纷,毕竟之前吐蕃使节可是在朝会上向大唐提出和亲的请求,虽然李世民没有同意,但也设宴款待吐蕃使节,却没想到吐蕃竟然是来骗婚的。
“这个消息是否可靠?”李世民这时也沉着脸问道,这件事关系到大唐的颜面,而李世民则是一个极度好面子的人,特别是在打败突厥之后,他的自信心也极度膨胀,哪里容得下被吐蕃这样的蛮夷小国欺骗?
“消息绝对可靠,松赞干布取尼婆罗公主的事在吐蕃有不少人知道,只要派人打听一下就可以知道,吐蕃使节禄东赞也是仗着吐蕃离我大唐遥远,边界地形也十分复杂,导致两国交流不畅,欺我大唐不知此事,这才敢来请求公主下嫁!”李休再次郑重的开口道。
“好一个胆大包天的吐蕃,来人,将吐蕃使节给我抓起来!”李世民听到这里也是气极,当下开口吩咐道,按照禄东赞的作法,已经犯了欺君罔上之罪,哪怕对方身为使节,也不能因此而轻易放过。
天子一怒,整个长安都为之震动,哪怕李休坐在朝堂上,也能想像到长安城中金吾卫四处准备抓人,哪怕昨天禄东赞察觉到不妙,他也不可能逃出大唐的疆域,所以李休根本不担心对方会逃,甚至他觉得以禄东赞的聪明,这时应该在驿馆里等着人去抓他,这样至少也能保存几分颜面。
不过李世民的怒火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很快他的目光转向了武将的队伍中,紧接着再次开口道:“侯君集听命!”
“诺!”侯君集听到李世民的话先是一愣,随后就有些惊喜的站起来上前道。
“朕任命你为弥道行营大总管,即刻上任,组织兵力阵列在吐蕃边界,做好战前准备!”李世民再次开口道,眼睛中也闪烁着几分杀气,似乎随时都准备杀进吐蕃。不过下面的李休和长孙无忌却是相视一笑,因为他们都知道李世民也只是做做样子,根本不可能真的杀进吐蕃去。
“喏!”侯君集听到这里也露出狂喜的表情,当下大声应道,这段时间在长安他是浑身不在自在,毕竟身为武将,边疆才是他大展拳脚的地方。
侯君集仅仅是第一个,接下来牛进达、刘兰等几个大将也得到任命,全都去了西南方向,似乎像是要几路大军围剿吐蕃,这让朝堂上也为之震动。
不过也就在这时,忽然只见一个内侍从后殿飞奔而来,然后在李世民低声耳语了几句,结果只见李世民的脸色也立刻变得十分难看,随后就大声吩咐道:“退朝,燕国公李休留下!”
懒散初唐 第七百九十三章 李渊的病
朝会才进行到一半,李世民却忽然宣布退朝,这让下面的大臣也都是一片哗然,李休更是一愣,因为他想不明白李世民为何单独让他留下?
不过李世民显然没时间解释,说完就立刻站起来走向后殿,李休这时也心中好奇,当下急忙跟了过去,等到他出了后殿时,却发现殿外已经有人备好了马匹,李世民已经骑在马上,旁边还有一匹空马,看样子应该是给李休准备的。
李休当下也迈步上了马,随即就立即开口道:“陛下,到底怎么回事,为何忽然中止朝会?”
“父皇又病倒了!”李世民这时皱紧眉头说道。
李休听到这里也是心中一惊,眉头也皱了起来,不过这时他却又想到当初和裴寂的谈话,这让他也不由得联想到一些其它的东西。
当下李世民与李休在宫中打马而行,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大安宫,当他们来到李渊的寝宫时,却发现御医早已经挤满了房间,现在正对李渊的病情进行讨论,同时房间里也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药味。
“父皇的病情怎么样?”李世民这时沉着脸对御医问道,其实根本不用问,看这些御医凝重的脸色就能猜的出来,李渊的病肯定不轻松。
“这个……”只见为首的一个白发御医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开口禀报道,“启禀陛下,太上皇的身体一向不好,之前就生了数次大病,而且太上皇的年纪大了,身体本就有些衰弱,所以这次恐怕……”
御医说到最后时,也不敢再说下去,不过李世民听到这里却忽然怒道:“你们之前不是说父皇的身体虽糟,但至少还可以坚持几年吗,为何会忽然变得如此糟糕!”
李世民的话几乎是低吼出来的,如果不是这些话不宜传出去,恐怕他的声音会传遍整个大安宫,不过即便是这样,这群御医也都是吓的不轻,那个为首的老御医急忙解释道:“陛下息怒,之前太上皇的身体虽然糟糕,但只要悉心调养,还是可以恢复一些的,但是这段时间太上皇并没有按时服药,甚至还不听劝阻的饮酒做乐,这无异于雪上加霜,这才导致太上皇的身体急剧恶化!”
“按你这么说,难道都要怪父皇了?”李世民听到这里再次怒道,这时的他已经陷入暴怒之中,隐约间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毕竟哪怕是再冷静的人,也都有一个极限。
御医听到李世民的质问也是一脸的苦笑,说是不对,说不是也不对,这让他们也都十分的为难,不过真要说起来,还真不能怪他们,毕竟李渊自己作死,根本不爱惜自己的身体,面对这种情况,哪怕是华佗在世恐怕也是无能为力。
“陛下息怒,御医们也都已经尽力了,至于太上皇那里,臣一定会努力劝说他多多保重身体!”正在这时,李休也不忍心这些御医受这种无妄之灾,当下也开口劝说道。
听到李休的话,李世民也发觉自己有些失态了,不过他是天子,自然不有轻易认错,不过态度却还是软化下来,当下再次对御医开口道:“太上皇的身体到底怎么样,若是日后悉心调养,是否还有恢复的希望?”
“启禀陛下,太上皇若是按照我们开的方子按照吃药,平时也不再放纵自己的身体,肯定是可以恢复的,只是这次太上皇的病情来势汹汹,我们也不敢说有十足的把握,所以还请陛下恕罪。”御医这时感谢的看了李休一眼,随后就再次解释道。
听到御医也不敢保证可以治好李渊的病,李世民也不由得再次有些恼火,不过很快他就冷静下来,当下无奈的挥了挥手道:“你们尽力而为,无论用什么办法,朕都要让太上皇的身体好起来!”
御医们听到这里也是答应一声,随后李世民和李休进到李渊的卧室之中,结果一眼就看到了躺在床上的李渊,之前李休才刚见过李渊,相隔还不到一个月,可是现在再见到床上的李渊,却是吓了一跳,因为只见对方面色惨白,两颊也深深的凹陷下去,看起来简直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
更加糟糕的是,李渊这时双眼紧闭,似乎对外界没有任何的反应,只能通过微微起伏的胸口才能看出他还活着。李世民看到这种情况,眼泪也一下子涌了出来,虽然他们父子间有矛盾,但毕竟父子天性,看到李渊现在这个样子,李世民心中自然也不好受。
御医们商议的救治方案很快就出来,药也很快熬好了,只是当喂药之时,李渊却是牙关紧咬,根本就喂不下去,最后只能用一块竹板将李渊的牙关撬开,这才将药灌了下去,随后又御医帮李渊针灸,加快药物发挥效果。
好一通折腾下来,倒也的确起到了效果,李渊虽然没有清醒过来,但这时脸色却多了几分血色,而且呼吸也粗重了一些,不再像之前那样气若游丝,让人生怕忽然间就断了。
“启禀陛下,太上皇的脉相已经平稳了许多,这证明我们的药有效,只要坚持喝下去,应该可以治好太上皇的病!”御医这时再次给李渊号过脉,随后也是松了口气道,只要药有效果,这就说明他们治疗的思路是对的,那么治好李渊的病也有很大的希望。
“既然药有效果,为何父皇还没有醒?”李世民这时却十分心急的问道。
“陛下不要太心急了,正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太上皇的病也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治好的,现在药才刚起到效果,也许过一会太上皇就会醒来了。”李休这时也再次开口道。
“燕国公所言极是,药效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陛下的身体也十分的虚弱,这些都需要时间来休养。”御医这时也急忙解释道。
李世民听到这里也终于点了点头,随后他又扫视了一下眼前这些御医,却是眉头一皱道:“孙思邈孙道长为何不在这里,你们派人去请了吗?”
李世民的话一出口,御医和周围李渊的侍从们却都是无奈的苦笑一声,而李休这时也同样露出无奈的表情,这件事倒是知道内情,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向李世民解释?
懒散初唐 第七百九十四章 突厥人造反了
若论起医术,大唐几乎无人可以和孙思邈相比,现在李渊重病,李世民自然也想到了他,事实上之前李渊生病时,他也曾经请过孙思邈来给李渊看病,而且每次都很快起到了效果,可是这次却没有见到孙思邈,这让他也有些奇怪。
“陛下,上次孙道长为太上皇看病时,曾经叮嘱他按照服药,并且要戒掉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可是太上皇的身体刚好一点,就把孙道长的这些叮嘱抛在脑后,这让孙道长也没办法,所以……”李休这时帮着孙思邈解释道,说到最后时,他脸上也露出无奈的表情,为了给李渊看病,孙思邈可没少受气,也没少向李休抱怨,甚至李休也曾经劝过李渊,可是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李世民自然猜到李休没说的那些话是什么,当下也不由得叹了口气,他也能理解孙思邈,毕竟医术再高,也得病人配合才行,可是这几年李渊的脾气越来越坏,特别是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也更是尴尬,他也没办法劝,哪怕是李休从中发挥的作用也很有限。
“李休,我知道孙道长肯定受了一些委屈,不过现在父皇的情况如此糟糕,你又和孙道长交好,所以还请你帮一下忙,请他来一趟如何?”过了好一会儿,李世民这时忽然转身向李休说道。
“这个……我尽力而为!”李休听到这里先是犹豫了一下,甚至想要直接拒绝,不过看到床上李渊的样子,他也实在不忍心,另外他也很好奇李渊的身体情况到底是怎么样?所以最后还是答应下来。
救人如救火,虽然李渊的情况好转,但人毕竟还没有醒过来,所以李休也立刻告辞离开了大安宫,骑上马飞快的赶到孙思邈居住的药观之中,当他见到对方时,孙思邈正在教四五个孩子学习医术,这些孩子都是他从学堂里挑选出来的,真正做为他的亲传弟子来继承他的医术。
孙思邈也没想到李休会突然闯进来,当也是一愣,随后就开口问道:“看驸马风尘满面的样子,而且身上也沾染着一些药味,难道是有人生病了?”
“孙道长果然厉害,太上皇今日忽然发病,宫中御医虽然尽力诊治,但也只是让太上皇的病情有一些好转,人还是没有清醒过来,所以陛下想请你前去为太上皇诊治!”李休当即表明来意道。
孙思邈听到要为李渊诊治,当下也是脸色一黑,甚至没有接李休的话,毕竟之前他都几次三番向李休抱怨过李渊的事了,实在不想再管对方的病了。
“孙道长,我也知道太上皇有些任性,可是这次的情况紧急,一个不好,恐怕……”李休说到这里也不由得顿了一下,不敢再说下去,随后就再次请求道,“陛下也知道孙道长你之前受了委屈,可是这次真的需要孙道长您再次出手了!”
孙思邈是个真正的医者,这时听到李休的哀求,也实在不好意思拒绝,毕竟别说李渊了,哪怕是周围村子的普通老人生病了,只要求到他这里,他都会上门为对方诊治,所以最后他终于还是点了点头道:“好吧,那我就和驸马走一趟,不过太上皇的病是他长期积累下来的,我也不敢说能将他治好!”
看到孙思邈同意,李休也是松了口气,当下急忙与他一起出了药观,然后两人打马飞奔回到大安宫,只不过这时都已经是下午时分了,李休的早饭和午饭都没有吃,但却也不觉得饿,毕竟现在李渊的生死才是最重要的。
李世民看到李休请了孙思邈,当下也是一喜,当即上前请孙思邈进到寝宫为李渊诊治,他和李休则在外面等候,等到孙思邈进去后,李世民这才再次开口道:“刚才父皇清醒了片刻,但随即就又昏迷了过去,御医说父皇的病情又开始变得不稳定,希望孙道长能够妙手回春,治好父皇的病!”
“陛下也不要太担心了,孙道长不是第一次为太上皇治病,既然他来了,肯定是有几分把握的!”李休这时也开口劝道,李世民这时倒是比之前冷静多了,现在又恢复成一位睿智的帝王,不过相比之下,李休觉得之前发怒的李世民更容易让人接受。
“对了,那个禄东赞已经抓起来下到大牢之中了,你觉得该怎么处置这些吐蕃人?”李世民这时忽然想到吐蕃的事,当下再次向李休道。
“这个……”李休听到这里也是一皱眉,虽然他对吐蕃没有任何好感,甚至之前还把禄东赞给扔出府去,但是对方毕竟是吐蕃派来的使节,如果一刀杀了,未免显得大唐没有气度,而且还会给别国的使节造成不好的影响,甚至大唐内部也肯定有许多人不同意,可是如果就这么轻易的把禄东赞放了,又未免有些太便宜他了。
“这个禄东赞还真有麻烦,杀了有损咱们大唐的颜面,又不能轻易的放过,我看不如惩治一番,再放他回吐蕃就是了!”李休考虑了片刻终于开口道,不过说话时的语气却有些失望,因为他真的想把禄东赞一刀砍了,毕竟这个家伙可是个出色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放他回吐蕃肯定会给大唐带来些麻烦。
“惩治是肯定的,不过关键是如何惩治,如何仅仅是打他一顿,未免显得我大唐没有风度了。”李世民这时也接口道,这时的他再次恢复成为平日那个冷静的帝王,哪怕是房中的李渊病重,也并不影响李世民的思路。
“既然打不得,那就关押他一段时间吧,这样也能让吐蕃长点记性!”李休这时忽然灵机一动道,禄东赞虽然有才华,但自己不让他回吐蕃,恐怕他再有才华也没用。
“这倒是个办法,那就把他关上几年,让吐蕃好好的反省一下,说起来吐蕃之前对咱们大唐可并不怎么友好,直到咱们一战灭了吐谷浑,这才把他们吓的派使团前来,估计也是怕咱们把天花用到他们身上!”李世民听到李休的建议也是点了点头道。
正在说话之时,大安宫中忽然一阵喧嚣,紧接着只见一群人纷纷赶来,为首的除了平阳公主外,还有其它几位在长安的公主,以及一些李渊的儿子等人,不过大都是没有成年的孩子,因为所有成年的全都被李渊赶到外地了。
平阳公主看到李休,也急忙跑上来询问李渊的病情,不过却对旁边的李世民视而不见,对此李世民也是轻叹一声,也并没有去触平阳公主的霉头,默默的回身和其它的姐妹相见。
孙思邈进去了好长时间,一直等到天快黑时,这才出了寝宫,而这时房间里的李渊也终于清醒了过来,这让李世民等人也急忙进去探望,不过李渊对李世民却表现的十分冷淡,反而招呼平阳公主等人坐在自己身边说了会话,如此明显的差别待遇,让李世民的脸色也不怎么好看,不过他也没有说什么。
不过李渊也只是清醒过来,身体依然十分虚弱,所以平阳公主他们陪着李渊聊了会天,就被御医劝了出去,随后李渊吃了孙思邈与御医商量着开的新药,然后就沉沉的睡了过去。
平阳公主担心李渊的病情,所以就准备在大安宫中住一晚,李休也担心她的身体,毕竟平阳公主现在还怀着孩子,所以也陪她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时,孙思邈告诉他们,李渊的病情暂时稳定下来了,只不过李渊的身体情况依然很糟糕,连他也不敢保证能治好李渊的病,这让平阳公主也更加担心了。
不过治病也不是心急的事,平阳公主怀着孩子,也无法亲自照顾李渊,所以最后又探望过李渊后,这才与李休一起回家,只不过在走的时候,平阳公主却频频回望大安宫,脸上也一直带着担忧的神色。
几天之后,李渊的病情在孙思邈的诊治之下,终于慢慢的平稳下来,这让李世民等人也都是松了口气,李休同样也十分高兴,因为李渊的身体好了,平阳公主也就不用担心了,这对她和肚子里的孩子都有好处。
然而还没等李休高兴太久,他却忽然接到一个消息,那就是孙思邈气呼呼的从宫里回来了,李休刚开始有些奇怪,直到亲自去孙思邈那里询问才知道,原来李渊的病才好一点,他竟然又开始不再按照医嘱吃药,甚至还找个借口把孙思邈骂了一顿,然后赶出了大安宫。
受到这样的侮辱,哪怕孙思邈的涵养再好,也不可能再回去给李渊治病了。不过李休听完之后却是皱起眉头,因为他是知道内情的人,李渊越是这样,越说明裴寂准备的那件事很可能就要开始实施了。
想到裴寂当初透露出来的计划,李休也不由得感到十分的不安,然而就在这时,却有一个爆炸性的消息飞报来长安:安置在洞庭湖一带的突厥人竟然造反了!
懒散初唐 第七百九十五章 洪州
薛仁贵牵着马出了岳州城,随后飞身上马,打马向南方飞奔而去,岳州就在洞庭湖畔,距离安置突厥人的地方也不是太远,说起来洞庭湖在后世虽然是一片富饶的鱼米之乡,但是在大唐这个时期,却是一片水患泛滥的沼泽之地。
洞庭湖位于长江南岸,而在一江之隔的北岸,那里在以前同样是一片湖泊与沼泽,与洞庭湖合称为云梦泽,云梦泽的面积越来越小,到了唐朝这个时期,北岸已经变成一片富饶之地,不但生活着大量的人口,而且还是大唐有名的粮仓之一,但是南岸的洞庭湖一带却还是沼泽遍地,每年夏季长江水位上升,洞庭湖就会水患泛滥,遍地都是烂泥与死水。
早在晋朝时,就有人指出,洞庭湖一带的潜力巨大,若是能将水患消除,这里肯定是一片富饶之地,不过这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这时中原一带的土地也颇为富饶,所以中原的统治者也没有动力来治理洞庭湖一带。
也正是因为洞庭湖巨大的潜力,所以李休才看中了这些,将它做为突厥人迁移之地,借助这些和战俘差不多的突厥人之力,来一点点的改造洞庭湖一带,希望将这里打造成和长江北岸一样的粮食产地。
薛仁贵沿着洞庭湖的东岸一路狂奔,又走了大概一天的的路程,这才来到安置突厥人的区域,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还没等他见到突厥人,就被路口的官兵给拦了下来。
“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把守路口的一个兵头拦下薛仁贵,然后一脸审视的质问道。
“在下薛仁贵,从长安而来,这次是去洪城探亲!”薛仁贵这时也下了马回道,洪城就是赵德言让突厥人在洞庭湖畔建造的一座新城,专门用来管理这些迁移而来的突厥人,事实上这些突厥人虽然被内迁,但平时也不允许与唐人接触,生活的区域也是固定的,所有通向外界的路口都有像这样的关卡守卫。
听到薛仁贵是长安来的,兵头的态度也立刻软化了许多,当然又盘问了一下,这才打开拒马放行。薛仁贵又向前行了几里,这才真正的来到突厥人生活的区域。
这里是洞庭湖畔,水网密布,几乎每隔几里就有一条小河,有些小河甚至还是新开挖的,河岸上还堆着高高的泥土,河上也修建有小桥,十分方便通行,而是在河两岸的土地中,有一些明显是突厥打扮的人正在挥舞着锄头开垦荒地,有些田地里也种上了红薯和玉米等作物,绿油油的看起来长得极为旺盛。
而在田间的尽头,还能看到一些刚建造起来的村庄,只是房屋有些简陋,大都是用一些木板拼凑起来,样式也有些古怪,与汉人的房屋有明显的不同,反而更像是木头拼成的帐篷,想来应该就是这些突厥人住的地方。
又向前行了数里,终于看到一个规模不大的小镇,镇子里大都是突厥人,但也有少量的汉人商贩在做生意,比如收一些突厥土地上的特产,然后再卖一些突厥必须的生活用品,可以说两头赚钱。
薛仁贵看到天色也不早了,于是就在小镇上找了个住的地方休息了一晚,这个镇子上倒是有一些汉商开的店铺,可以让行人住宿吃饭,不过这里的汉人太少,而且听别人说,绝大部分汉人都生活在洪城里,很少有汉人长期与突厥人混居,主要是不安全,毕竟突厥迁到这里后,有不少人都心生怨气,对汉人也不太友好,所以虽然有汉人做这些突厥人的生意,但也都尽量的回洪城居住。
薛仁贵在一个简陋的小客房里住了一晚,第二天也没在店里吃饭,而是买了两大包干粮边走边吃,就这样又走了一天,等到了天色将晚的时候,只见前面也终于出现一座大城,这里正是赵德言用了几年时间才建造起来的洪城。
大唐为了安置内迁的突厥人,特意在洞庭湖东南侧划出一块面积广阔的土地,当然大部分都是水灾泛滥的沼泽地,经过赵德言的治理,这片土地上的田地面积也迅速增加,出产的粮食也越来越多,甚至现在的粮食已经可以自给自足了,所以李世民就将这片区域单独划成一州,称为洪州,洪城就是洪州的治所。
当薛仁贵来到洪城的城门前,发现进出的人中有汉人也有突厥人,而且他发现大部分的突厥人都是衣着光鲜,看样子突厥人中同样被分为三六九等,眼前这些生活在洪城的突厥人,就绝不是那些赤着膀子在田地里开荒的突厥人可比。
进到洪城之后,薛仁贵也不禁有些惊讶的发现,洪城虽然是座新建的城池,但城中却十分的热闹,街道两侧的店铺也很有规划,到处都是叫卖之声,街道上也是车水马龙往来不息,其中还能看到许多突厥人也和汉人一样开始做生意,甚至有些明显突厥人长相的人,也开始换上汉服,估计用不了多久,这里就再也没有什么突厥人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