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懒散初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北冥老鱼
听到李休话中提到秦琼和程咬金,薛仁贵也是心中一惊,毕竟这两人都是位列国公,绝非一般人可以接触的,这也让他对李休的身份更加好奇,当下犹豫了片刻终于还是再次开口道:“多谢贵人的款待,不知贵人如何称呼?”
“我刚才不是说了吗,我父亲的身份不是一般人能知道的,不过若是你愿意做我的骑射师父的话,我倒是可以告诉你!”这时李晋再次抢着开口道,看样子他是铁了心的想拜薛仁贵为师,毕竟刚才薛仁贵的表现着实太过惊艳,李晋虽然不缺教导他的骑射师父,但毕竟谁都希望能有一个厉害的师父来指。
“胡闹,给我坐下!”李休这时却是训斥道,这让李晋也有些不满,不过也不敢说什么,最后只能无奈的坐下。
如果对于一般人,李休可能会隐瞒自己的身份,不过对于薛仁贵他也十分的想要招揽,所以并不打算隐瞒,因此只见李休缓缓的道:“薛壮士既然想知道,那我也就不隐瞒了,在下李休!”
听到李休自报名字,薛仁贵先是一呆,随后“腾”的一声站了起来,满脸都是不敢相信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他这才试探的问道:“您……您是燕国公,大唐驸马?”
“呵呵,不错,我就是燕国公,这是我与公主的儿子李晋,我们这次来到太原,其实是主持穆皇后迁陵之事!”李休当下微笑着说道,李渊登基后,追封窦皇后为穆皇后。
“果然是燕国公,在下之前有眼无珠,实在有些怠慢国公了!”薛仁贵确认了李休的身份,当下也深施一礼道,毕竟他现在只是个落魄的世家子弟,虽然有些武力,但是在身份上却与李休有着巨大的悬殊,甚至让他一时间也有些惶恐。
“薛壮士客气了,快快请座,今日我便服出行,本来是为了欣赏太原的风光,却没想到遇到薛壮士这样的人才,刚才我看薛壮士箭法通神、武艺也十分精湛,正是军中紧缺的人才,为何你不去投军,这样也能为自己搏一个出身?”李休先是客气了两句,然后又请薛仁贵坐下,这才再次开口问道。
其实李休也有些好奇,因为薛仁贵第一次出现在唐史上,是在数年后的大唐攻打高句丽之战,当时他一战成名,从而得到李世民的青睐,不过那时薛仁贵已经快三十岁了,而在此之前,薛仁贵空有一身能力,却一直呆在老家中种地,这实在有些不太正常,毕竟大唐武风浓厚,很多十几岁的年轻人都喜欢到军中搏个出身。
听到李休的问话,只见薛仁贵这时却是长叹一声,随后这才开口解释道:“国公有所不知,薛某也曾经想过到战场上建功立业,可是我自幼丧父,我是家中的独子,母亲含辛茹苦的把我养大,前几年也撒手而去,她老人家在去世之前,嘱咐我必须先成家生子,为我们薛家留下血脉后才能从军,毕竟战场上刀枪无眼,哪怕武艺再好,也不敢保证就一定能活下来。”
“这……薛壮士你现在还没有子嗣?”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惊讶的问道,毕竟薛仁贵看起来也有二十岁左右,以大唐的风气,应该早就成亲生子才是?
让李休没想到的是,只见薛仁贵这时却是苦笑一声道:“别说儿子了,我现在都还没有成亲,其实这次我来太原,也是为了娶亲的事!”





懒散初唐 第七百八十七章 武术教头
薛仁贵的老家在河东绛州龙门县,虽然离太原不是很远,但也不算很近,毕竟古代交通极度落后,很多人从出生到去世,就一生活在方圆数十里的范围内,所以李休也一直奇怪薛仁贵为什么忽然跑到太原来?
薛仁贵对李休倒没有任何的隐瞒,其实他来太原主要是为了自己的亲事,别看他今年都快二十了,但却还没有成亲,毕竟他把一个小康之家都吃垮了,现在家里只有一个破院子,另外还剩下几亩薄田,连他自己都养不活,更别说娶妻生子了。
不过万幸的是,薛仁贵的父亲薛轨在世时,曾经给他订了一门娃娃亲,双方连婚书都交换过了,女方是河东柳氏出身,当初也算门当户对,只不过现在薛家衰败了,而柳家却还不错,一直住在太原城中。
本来薛仁贵早应该迎娶那位柳小娘子了,只不过前几年薛仁贵的母亲去世,他不得不守孝三年,直到前段时间才守孝期满,这才想起自己的这门亲事,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也一直没和柳家联系,所以也不知道那位柳家还在不在太原,更不知道那位柳小娘子是不是已经嫁人了?所以他也只是来碰一碰运气。
薛仁贵昨天才到太原,几乎和李休他们一起进城,不过太原城这么大,河东柳氏也是个大世家,不少姓柳的都在太原生活,薛仁贵只知道自己那位准岳父的姓名,但却根本不知道人家住哪,再加上他的钱也花完了,所以从昨天到现在一直都没有吃饭,直到看到那些胡人比箭,这才想赚点钱,至少把肚子给填饱了。
听完了薛仁贵的遭遇,李休也不由得有些哑然,不过他想到历史上薛仁贵的妻子好像就是姓柳,看来他和柳家的婚事也算是成了,而且这个柳氏也不简单,正是她劝说薛仁贵投身军中,这才让薛仁贵一战成名,从而成为大唐最有名的将领之一。
“薛壮士,你既然是为了成亲而来,现在又没有住处,那不如就先到我那里去住吧,另外我也可以让当地的官员帮你找一找,总比你一个人去找要快多了!”李休当下再次开口道。
“这……这可万万使不得,今日这顿饭已经让国公您破费了,我哪里还能再占您的便宜?”薛仁贵听到这里却是再次站起来推辞道,他并不喜欢占别人的便宜,更不想给李休添麻烦。
“薛壮士客气了,其实刚才小儿已经两次想拜你为师,学习武艺和箭法,说起来我这个儿子平时也十分的顽劣,读书不怎么用心,反而对练武十分的感兴趣,所以如果薛壮士不嫌弃的话,是否可愿担任我儿子的武术教头,指点一下他的武艺?”李休这时再次开口道,李晋刚才的话倒是刚好给了他留下薛仁贵的借口。
“这个……”薛仁贵听到这里却露出迟疑的表情,因为他想到李休只是暂时呆在太原,日后肯定要回长安,如果他真的答应了对方,日后恐怕也要迁到长安去,这让他一时间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薛壮士,其实在我看来,你是个天生就适合在军中任职的人,当然你有母命在身,要先成家再立业,毕竟延续香火最为重要,不过等到你有了孩子后,若是想要重振薛家的门庭,却还是要进入军中打拼,如果你跟着我去长安的话,日后我倒是可以推荐你去军校学习,在那里你可以学习到各种兵法,而且还有军中宿将为你们讲解,等到毕业后立刻就是将官,这可比你从最底层打拼要强多了!”李休这时再次开口劝说道。
军校经过几年的运营,倒也发展的十分顺利,前几批毕业的学员也都到军中任职,这些学员不但学习兵法武艺,同时也要被灌输各种忠君爱国的思想,这也是李休暗中向李世民建议的,毕竟军队必须效忠于国家,否则必生大乱,只不过现在军校毕业的将官还少,在军中暂时也没有形成规模,因此军校的影响力可能还需要数年的积累才能显现出来。
“军校!”薛仁贵显然知道军校是什么,毕竟河东本来就驻扎着重兵,防备草原人南下,所以他平时也偶尔与军中的人接触,自然听说过军校,别的他可能不清楚,但却知道军校出来的人至少也是个队正,而且日后升迁的机会很大,听说军中不少人为了进军校都挤破了头。
想到上面这些,薛仁贵也不由得露出心动的表情,毕竟他本来就是个穷小子,家里除了几亩薄田几乎一无所有,而且他还想娶妻生子,可是以他现在的情况,哪怕娶了妻子,也只能让对方跟着自己受苦,可是现在如果有李休的提拔,至少他不用再担心日后的生活了。
“多谢国公的恩典,只要小公子不嫌弃,在下愿意将自身的武艺倾囊相赠!”薛仁贵这时毫不犹豫的点头答应道,毕竟这么优厚的条件,无论是谁都无法拒绝。
“太好了!”李晋从李休说出要请薛仁贵担任他的武术教头时,就开始一脸担心的盯着犹豫的薛仁贵,现在看到对方答应,也是一下子跳起来欢呼道。
“哈哈哈哈~,为国荐才也是我们这些臣子的职责,薛壮士不必多礼,不过在此之前,还是要先找到你的那位未婚妻子,然后让你们早日成婚才是!”李休看到儿子高兴的样子,当下也是大笑一声道。
薛仁贵听到这里也是再次道谢,脸上也露出几分不好意思的表情,他是个孝子,相比自己的前程,他更希望能早点完成母亲的遗愿,当然对于娶妻这件事,他也十分的期待。
当下李休带着薛仁贵回到住处,第一时间就去找了那位接待他们的太原刺史李处节,请对方帮忙寻找一个名叫柳士林的人,这个人就是薛仁贵的准岳父,十几年前曾在太原担任过官职,只是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调走了?
李处节对李休的吩咐自然不敢怠慢,立刻就让人去寻找,结果很快就有了柳士林的消息,只不过当李休听到柳士林的消息时,却不由得一皱眉头,因为他也没想到竟然会有这样的变故?




懒散初唐 第七百八十八章 节度使
柳士林几年前的确在太原任职,甚至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他可能现在依然还在太原,但是几年前突厥被灭,剩下的突厥人也都要被迁到南方,柳士林虽然官职不高,但却是个能吏,特别擅长调度,结果竟然被赵德言相中,所以现在被调到了南方管理突厥人。 .
李休听到这个消息也有些无奈,他没想到柳士林的命运竟然也因自己而改变,不过想想也不奇怪,毕竟随着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大唐的历史轨迹也开始发生一些变动,哪怕历史的惯性依然十分巨大,但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历史已经开始向另一个不可知的方面偏移,对于以后的历史发展,李休也无法预测。
“柳叔父他们一家都搬到南方去了?那……”薛仁贵听到上面这个消息时,也不由得露出无奈的表情,最后似乎想问什么,但却几次张嘴也没好意思问出来。
李休却是猜出薛仁贵在想些什么,当下也是一笑道:“柳士林一家虽然搬到南方去了,但太原还是有一些认识他的人,据我打听到的消息,柳士林有三子一女,儿子都已经成年,也在外地为官,唯一的女儿年纪最小,也一直和他们一起生活,而且离开太原时,这个女子也并没有嫁人。”
听到李休的话,薛仁贵也不由得松了口气,毕竟对方是自己未过门的妻子,虽然中间没有联系过,但他也不希望对方嫁给别人,毕竟人都是自私的,更何况双方还有婚约在身。只不过紧接着他又有些担心,毕竟柳家小娘子只是在离开太原时没有成亲,但柳家已经去了南方数年,虽然哪怕柳家小娘子比自己小几岁,但现在也应该到了嫁人的年纪了。
“柳士林他们一家既然在去了南方,刚好我与赵德言交情不好,等下我写封信让给他送去,让他帮忙查一下柳士林的情况,如果柳家小娘子并没有嫁人的话,刚好可以成全你们这段姻缘!”李休这时也是笑着开口道,他也看出了薛仁贵脸上的担心,所以才开口安慰道。
“多谢国公成全!”薛仁贵这时也不再矜持,当下郑重的向李休行礼道,毕竟这关系到他的终身大事,而且这门婚事还是他父亲定下来的,所以他也十分的重视。
几天之后,终于到了迁陵的日子,李休与李孝恭这些皇族早在几天前,就被礼部的官员按照礼仪培训了一遍,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哪个环节有什么必须的礼仪等等,全都要做到位,李休对这些礼仪虽然十分不屑,但也没必要和这个社会规则做对,因此也和一群皇族老老实实的做了一遍,等到将窦皇后的棺椁抬上特制的灵车后,这才算告一段落。
不过做完了一套礼仪后,李休也是累的要命,休息了一晚之后,第二天李休他们就准备回长安,以李休的估计,裴寂那边的皇陵也应该已经动土了,而且按照他们的计划,皇陵那边最先修建的应该是一间停灵殿,到时窦皇后的棺椁就先停在那里,等到皇陵修好了再安放进去。
只是让李休没想到的是,就在第二天早上他们这支扶灵的队伍准备要离开时,之前被李孝恭念叨,却一直避而不见的周绍范终于露面了。
周绍范看起来四十岁左右,正是一个男人的黄金时期,相貌也十分的威武,当李休李休出城时,他这才骑马从城中出来为他们送行,见到为首的李休也立刻行礼道:“末将周绍范拜见驸马,本来末将早就该来的,只不过前段时间有要事出城,昨天半夜才回来,所以还请驸马不要怪罪才是!”
“周节度使镇守一方,自然要以国事为重,而且这些年北方草原再无边患,也多亏了周节度使的日夜操劳啊!”李休这时也笑呵呵的回道,虽然周绍范的人品可能有问题,不过他也犯不上和对方过不去。
“驸马客气了,若不是您当初与李将军等人一举灭掉突厥,北方边境哪有现在的安宁?”周绍范这时也十分客气的道,不过他也仅仅只是对李休客气,至于就在李休不远处的李孝恭,他却一直当做没看到,这让李孝恭也是气的冷哼一声,一甩袖子转过身去,干脆是眼不见心为净。
李休与周绍范寒暄了几句,随后就以时辰已到为由告辞离开,周绍范也亲自送他们离开了太原,不过李休在与周绍范对话时,明显感到对方身上的傲气,哪怕对他这个大唐一等公,周绍范也仅仅只是表面尊敬罢了,骨子里的那股傲气自私也遮掩不住。
不过认真的想一想,周绍范的确有自傲的本钱,一来他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将领之一,虽然是前隋降将,但现在却担任着河东节度使一职,手中掌握着河东一地的数万大军,而且节度使的权力极大,可以说当地的军政大事他都有权过问,这可是真正的封疆大吏,甚至说句不好听的,在河东这片地方,周绍范几乎就是这里的土皇帝。
想到这里,李休又联想到中唐之后,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的事,甚至连皇帝的更替,都要看这些节度使的眼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导致大唐由盛而衰的安思之乱,其中安禄山就是担任着河东节度使一职,而他之所以能够叛乱,就是因为节度使手中的权力过大,军队、政务、财务全都被节度使一人掌握。
当然在初唐时期,大唐中央军力强盛,各地节度使也没能在地方形成自己的派系,因此刚开始时大唐并不担心这些节度使坐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唐中央兵力衰弱,各地节度使也形成自己的势力,甚至父子相传,如此一来,就形成一个个国中之国,对大唐皇帝的命令也可以无视,如此一来,大唐就重演了当初周天子的悲剧。
“节度使!节度使!”李休轻声自语道,一边走也一边思考着节度使这个官职的必要性,军政大权集于一身,自然更方便节度使行事,也方便他们打击外敌的入侵,不用事事都要向朝廷请示,从这一方面来看自然是好的,但权力过大,日后自然也容易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之所以设置节度使这个特殊的官职,第一是大唐的国土太大,地方与中央的沟通不畅,第二则是以前大唐边患不断,直到这几年才开始减少,日后也会更少,所以倒也不足为虑,看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从解决交通与消息传递方面的问题!”李休这时再次自语道。
不过说到最后时,李休却不由得露出几分苦笑,因为以大唐这个时代的科技,想要解决交通和信息传递的问题简直太难了,飞奴司虽然可以用信鸽传递消息,但信鸽很容易受到天气、天敌等影响,很多时候信鸽都到不了目的地,至于交通就更惨了,哪怕是官道,几天的大雨一下,道路也变得泥泞不堪,根本无法通行。
“大唐虽然强盛,但前进的道路依然十分坎坷啊!”李休最后也不由得再次感慨一声道,不过说到这里时,他忽然又有些自嘲的一笑,自己都已经决定要远离朝堂这个是非之地了,有时却还在为这些朝堂上的事担忧,想想还真有些可笑。
离开了太原之后,李休他们一路上走的很慢,关键是运输窦皇后棺椁的灵车不能走的太快,甚至遇到道路不平时,还要让当地的官员组织民夫平路,据说是窦皇后的棺椁不能有任何的颠簸,否则会惊扰到皇后的在天之灵,当然对于这种说法,李休自然是不信的,不过一些钦天临和礼部的官员却说的是煞有介事,谁也不敢在这件事上和他们争论。
薛仁贵也与李休一起去长安,路上走的慢,李晋也感觉十分无聊,所以就边走边向薛仁贵请教骑射与武艺,有时等待修路时,他们干脆骑马去附近的山林打猎,有薛仁贵这样的保镖在,李休倒也不担心李晋的安全。
李休他们这一路上走走停停,足足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终于回到了长安,这时已经十一月底了,还有一个月就要过年了,不过李世民接到李休他们回来的消息,还是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出城迎接窦皇后的棺椁,然后亲自将棺椁安放在三原县皇陵的停灵殿中。
在李休去太原的这段时间里,裴寂也一直忙于皇陵的修建,周围数个县的民夫全都被征集过来,分成三班日夜施工,现在整个皇陵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雏形,接下来就要修建陵墓的主体了,这些都有专门的官员负责,裴寂只负责督促就可以了。
也幸亏初唐时期还没有形成开山为陵的风气,哪怕是皇陵也都是在平原上修建,否则若是像后来李治的乾陵那样开山而建,恐怕最少也得十几年才能完工,当然这样建造的陵墓也有好处,那就是极为坚固,比如乾陵就是唐陵中唯一一个没有被盗的皇陵。
不过就在李休回来没多久,眼看着就要过年时,他却忽然听到一个消息,吐蕃终于派使节前来,并且向大唐请求和亲!




懒散初唐 第七百八十九章 柳家的消息
吐蕃跑来向大唐请求和亲,这让李休心中也颇为不舒服,说起来都怪当初的刘邦开了个不好的头,结果导致中原王朝无论是强盛还是衰弱,都喜欢往外嫁女人来换取和平,虽然李休已经数次劝阻李世民不要将大唐公主外嫁,但却依然架不住周围这些小国跑来求亲。
不过对于这些朝堂上的事,李休也不想再插嘴,而且这次去太原也着实累坏了,所以回到长安,安排好窦皇后的棺椁后,李休和裴寂交待了一下,然后给自己放了几天假休息一下,顺便也把薛仁贵的事办一下,算算时间,赵德言那边也该有回复了。
这天一早,马爷果然带来了赵德言的回信,为了早点接到消息,李休之前还动用了飞奴司的力量,毕竟论起传递消息,这个时代可没有比飞奴司更快的了。
“给你,不过你也真是的,晋儿的武艺由我来教就行了,为什么又给他从外地找来一个武术教头,难道你觉得他的武艺能比我强?”马爷将赵德言的回信塞到李休手中,随后就有些不满的道,他知道李休给赵德言联系是因为一个名叫薛仁贵的武术教头,但暂时还没有见过对方,而且他觉得李休找一个外人来教李晋也不合适,毕竟他和平阳公主都可以教李晋。
“马叔,这可不能怪我,之前在太原时,我和晋儿遇到薛仁贵与人比试箭法,结果晋儿一眼就相中了对方,非要吵着要拜对方为师,我也没办法拒绝,所以只好答应下来,所以您要怪就只能怪晋儿了!”李休这时却是笑道,他知道马爷把晋儿当成亲孙子疼,肯定不舍得怪他,不过也正是因为马爷对晋儿太亲了,教他习武反而不舍得让他吃苦。
听到李休把晋儿拿出来当挡箭牌,马爷也不由得瞪了他一眼,不过李休这时却是嘿嘿一笑,丝毫也不在意马爷的不满,随后就将赵德言的信打开,结果当看到信上的内容时,他的脸上也不由得一僵,不过当看到最后时,却终于还是松了口气。
赵德言的回信告诉李休,柳士林的确是在他手下做事,而且还是他重要的助手之一,至于柳士林也的确有一个女儿,今年刚巧十六岁,虽然李休修改大唐的律法,建议女子十八成婚,但是在民间,大部分人都依然保持着女子十五岁前嫁人的习惯,换句话说,柳家小娘子本来在去年就应该嫁人了。
不过柳士林倒是个信人,一直没有忘记当初他和薛仁贵父亲定下的闲事,那个柳家小娘子也是个守信的女子,所以父女二人商量了一下,就多等了一年,可是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薛家那边还是没有人联系他们,于是就在今年的时候,柳士林也终于等不下去了,就给自己的女儿又说了门亲事,准备明年春天就完婚。
说起来也不能怪柳士林,毕竟人家多等一年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而且以柳小娘子的年龄,如果再耽误下去的话,恐怕日后就真的不好嫁人了,所以再说一门亲事也是应该的,幸好现在还没有成亲,倒也有挽回的余地。
“快,去把薛教头请来!”李休放下书信急忙去让人去请薛仁贵,毕竟这件事说来也有些麻烦,那位柳家小娘子虽然没有出嫁,但已经和人订婚了,所以这件事如何必,还是要征求一下薛仁贵的意见。
“刚好,我倒是要见识一下,这个能让晋儿心服口服的武术教头有何过人之处?”马爷听到这里也不由得坐下来喝了口茶道,这两年他慢慢的把飞奴司的事放了下来,甚至之前就两次向李世民请辞,只不过李世民暂时不放人,对此他和李休也没办法。
不一会的功夫,就只听客厅外传来一阵沉重的脚步声,紧接着只见厅门一暗,一个高大魁梧的身影就走了进来,正是随同李休一起回来的薛仁贵,而当马爷看到对方时,也不由得赞叹道:“好魁梧的身材,简直就是天生的陌刀手啊!”
陌刀队是大唐最精锐的重步兵,作战时需要身披重甲,手持数十斤的陌刀,排成人墙缓步前进,任何挡在他们面前的障碍,都被他们砍成粉碎,不过无论是重甲还是陌刀,都不是普通人能拿得动的,必须是军中万里挑一的雄壮之士,不过像薛仁贵这种身材,哪怕是陌刀队中也十分少见。
1...281282283284285...4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