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山沟去种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篾匠叔笑道:“他啊,就是喜欢吃,为了吃黄粑在灶门前守三天三夜都可以!”
大家都是哈哈大笑,药师叔说这是真的!现在跑山要不把李君阁别上,感觉都对不起自己的肠胃!
没等到李君阁端起酒杯,阿音先举起来了,敬的是朱定全,说道:“朱叔叔,感谢您来到李家沟,为我们的事业添砖加瓦,我们就是您的小辈,有啥需要的尽管使唤,我们一定替您服好务!”
朱定全端起酒杯来哈哈大笑:“这次乙方做得舒坦,还要感谢阿音和皮娃,提前通知了一声,你们一个消息,可就省了朱叔叔很多的成本了。”
喝完酒,夹了几口菜,朱定全说道:“现在的大学,那真是富得流油,跟他们打交道是最舒服的,连带着这道路工程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阿音皮娃你们放心,朱叔叔绝对给你们弄得巴巴适适!”
说看看了看猪儿虫和小美:“这还不是最高兴的,知道我最高兴的是什么吗?是你们在夹川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影响力,是你们事业的格局已经起来了,照这样发展下去,不敢想象啊……盘鳌乡,李家沟,苗寨,五溪河,这是多大一片地方?别的行业朱叔叔不了解,光拿房地产这一块来说,那也是好几十个亿的盘子啊!”
李君阁跟阿音对视一笑,李君阁说道:“这个可不能吃独食,我前几天跟梁丫头和阿音商量了一个方案,弄出一个涉及宅基地置换的大工程。”
“等盘鳌乡古建修完,青石故径修起来后,先期从李家沟往盘鳌乡方向,按照现在篾匠叔和石头叔的住宅模式,我们准备先修一批住宅出来,然后和有意愿的村民进行宅基地置换。”
“首批居民的耕地,流转到农开公司名下,而这批居民,将成为我李家沟第一批非农业人口。他们解放出来之后,会经过培训,成为李家沟第一批第三产业的人才。搞农家乐也好,搞民宿也好,开特色工艺品店,小吃店,茶馆也好,总之从世代束缚自己的土地上解脱出来,向第三产业进军。”
阿音点头道:“这第一批人,需要有胆识,有魄力,有技艺,还有一年呢,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挖掘和发现。”
李君阁点头道:“目前看来,二堂哥,二堂嫂肯定很乐意,药师叔肯定也很乐意,其它的诸如先期入我公司的,现在条件好了,可能也有需求,至于其余能做小吃的,能搞接待的,那可能更多。不过这些我们就不用费脑子了,我们只需要把方向搞对路子搞好,至于能开什么花结什么果,就看乡亲们的本事了。”
说完举起酒杯来对朱定全说道:“朱叔叔,这李家沟到盘鳌乡的道路,我们也就一事不烦二主了。”
朱定全笑道:“这话说得,该是我感谢你照顾我生意才是,顺便还可以调理身体,真是一举两得啊。”
阿音对朱定全说道:“朱叔叔,上次访问日本回来后,我们将服务器,网络带宽全部做了升级改造,现在已经可以支持实时的远程办公了,你在夹川的本部也可以将视频会议厅和相应的远程办公,移动办公软硬件设施搭建起来。这样以后开会,决议审批,甚至差旅报销什么的,都可以直接通过远程进行,不用几头来回跑了。”
朱定全手扶脑门:“你们李家沟真是厉害啊!我想到的,你们想到了,我没想到的,你们还是想到了,这些都走到朱叔叔前头去了。行,小美,你跟公司技术部的人联系一下,让他们来李家沟学习学习,把这事情搞定!”
李君阁笑道:“我们也就是会用,架构支持那是人家苏冠海的功劳。现在的科技真是让人开眼界,通过软件能搭建出一个虚拟世界,其中一只鸟飞行的轨迹都能计算出来。”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三百四十九章 煤砂泥的改进
第三百四十九章煤砂泥的改进
刘爷觉得研究这个纯属吃饱了撑的,哈哈笑道:“这不是没事找事吗?整出这个来又能干啥?”
石头叔是高科技的直接受益人,笑眯眯地道:“老刘可别这么说,现在年轻人弄的事情,我们这辈是看不懂了,我老王家十几代人弄不清楚的东西,人家皮娃他大师兄带一套设备来,啪啪两下就搞定了,这个还真是不得不服气啊……”
接下来几天,李君阁又开始了到处跑的生活。
盘鳌乡那里,跟着孙老和大师兄讨论修缮方案。
翻身坪上,跟着阿冲叔研究苗家大型木结构建筑的建造。
小美那里,研究青石故径沿路石桥,亭廊,路面的铺设。
朱朝安那里,监理两栋酒楼的施工进度。
这次是干回自己的专业了,哪里都说得上话,终于不用再像干农活的时候,频频惹来乡亲们的白眼了,李君阁感觉总算是又找回了自身价值。
这天正在兰场给六个山猪儿刷澡的时候,白米乡大舅打来电话,说是煤砂罐工艺有进展了,让他过去一趟。
和阿音一起赶到大舅家里,李君阁发现大舅家已经变样了。
家旁边的竹林消失了一片,又搭起了一个大棚,下边一排四个灶眼。
现在主要的活计都安排在那边,大舅又请了好些人,都快三班倒了。
大棚边上,除了李家沟需要的各式兰盆,就是新款的系列炊具。
功能不变,样式一换,销路一下就打开了,现在甚至还有来自渝州,蜀都的订单,金老跟刘哥的酒店就定了几百套,不光大舅表哥觉得不可思议,就连李君阁自己也是匪夷所思。
因此现在李君阁就在大舅身边,抱着一个罐子翻来覆去地看,想研究明白这煤砂罐的造型到底神奇在何处。
看了半天还是不明白,只好问大舅:“这就是获奖的设计?这也太简单了吧?这把手都不是后镶的,而是罐体上的一个凹槽和突起,有点像鱼鳃,不过端着可真是比以前舒服太多了。”
大舅也不明白:“不光是端着舒服,强度也高了。按说改动也不大,就是几道弧线,什么花色都没有,可就是看着舒服,用着更舒服。”
“现在就觉得煤砂罐天生就该长这个样子,以前那些全长歪了!”
“听秋丫头说就获得了什么设计大奖,是什么后现代极简主意风格的经典创意,新词儿一堆一堆的,每个字都认得,放一起都不知道啥意思。”
李君阁哈哈大笑:“你别说,这玩意儿摆那里,还真像你说的那样,觉得人家原来天生就该这个样子。”
大舅也笑道:“这套设计一式六样,好些商家一定就是几十套,我都不明白了,哪家人家会一次买六七个煤砂罐来放家里?”
阿音笑道:“大舅你别说还真有,我在篾匠叔家就看到了。不过良子婶是拿来做花盆,一套花艺作品摆架子上,漂亮得很呢。”
这时外公挑着一挑泥回来了,放下担子道:“皮娃来了?来来来,我们到老灶口那边说话。”
李君阁和阿音跟着外公来到老灶口那里,外公从一个放工具的木头柜子里拿出一个布包来,对李君阁说道:“皮娃你来看,这个是我用改良的煤砂罐材料弄出来的,你看看成不成。”
李君阁将布包打开,上面摆放着一个银灰色的小壶。
说是银灰色不准确,底色应该是黑色才对,不过因为有一层金属光泽,在自然光下,白色反光叠加在底色上,才显现成了一种梦幻般的银灰。
转动小壶。壶嘴,把手,盖钮这些位置,因为不同弧度的存在,黑色和银色在壶身上形成一种神奇的过渡。
关键是壶身上还有一些冰花,既像是晶簇,又好像松花蛋中形成的松花,有大有小,零零星星分布在壶身上,比银灰的底色更加亮眼,显得熠熠生辉,给小壶注入了一股生机,让小壶变得更加灵动,体现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美感。
阿音大为惊讶:“好漂亮啊!这……这是怎么弄出来的?”
李君阁抠着脑门说道:“这是用煤砂罐材料弄出来的?怎么细腻了这么多?这松花又是怎么回事?等我拍一段视频发给秋丫头看看,这玩意儿看起来怎么都不像是普通货色啊!”
拍摄了一段视频通过微信发给秋丫头,李君阁对外公说道:“外公,给我讲讲怎么弄出来的呗。”
外公笑道:“家里不是添了新灶口嘛,这两口老的我们就拿来鼓捣着玩了。”
“上次你大舅去李家沟送煤砂罐的时候,看到药师在制药,拿石头在水里面磨粉,然后只取上面那一层,出来的浆子贼细,听说也是古法,叫‘飞水法’。”
“回来我们就试了试,取到了几缸细浆子,烧出来的东西就细致多了,怎么样?还行吧?”
李君阁说道:“哪里是还行,简直是太行了,这松花又是怎么回事?”
外公笑道:“这松花啊,还是受了你的启发,你不是要我们加点其它东西做实验吗?嘿嘿嘿,其实这东西非常简单,就是拿……”
李君阁立马伸手制止外公道:“停!这个可是核心机密了,外公啊,你可得长个心眼啊!这个东西可不能到处乱说。”
说完又道:“以现代的科技,破解这秘密估计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不过管它有没有价值,我们都可以先去把专利申请下来。管用不管用的先不论,让自家立于不败之地再说。”
阿音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对,这个事情马上就得办,对了,这壶的功效如何?”
外公说道:“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啊,反正我自己挺喜欢用它泡茶,我觉得比其它杯子茶壶要好喝。”
李君阁对阿音笑道:“煤砂罐的功效还用怀疑吗?面上这层镀碳最关键,化学稳定强啊。看看墨汁就知道了,千年不腐。”
“现在所有的炊具饮具,即使是陶器,瓷器,表面都有金属离子,这是由釉料泥料本身性质决定的。只有它,可以做到完全隔绝,保持茶水的本味,哈哈哈,这个道理解释得通不?”
阿音翻着白眼:“你这嘴死的都能说成活的,通不通的你说了不能算,得通过检测才行。”
李君阁翻出茶叶来泡上一壶,准备试试,外公又去柜子里拿出来几个杯子,说道:“我瞎琢磨着做的,就是把人家美院老师的设计改小了一些,也不知道合适不。”
李君阁将杯子拿起来,发现还真就是人家设计的煤砂罐造型,不过两个把手正好变得可以卡住两个手指头,看来设计师当真地道,东西不论放大缩小,都恰当地符合了人体的工学和美学。
翻来覆去地看着杯子,李君阁爱不释手,对外公说道:“外公,这泥料还能更细不?”
外公将杯子接过来,那指头弹着杯壁,说道:“听,比陶泥的密实程度还差一些,不过也有好处,那就是重量更轻,保温性更强,握着不烫手。我们试验过多次了,这是最佳方案,再细,这碳就附不上去了。”
李君阁将茶倒出来,先递给外公一杯,又递给阿音一杯,自己拿起一杯来闻了闻,又呷了一口,闭着眼睛品了品。
阿音和外公都屏息凝神地看着他,等他说出个一二三。
李君阁睁开眼睛,见一老一小目不转睛地盯着他,赧然道:“嗐!你们不用这样看着我,我能品出个啥来?这玩意儿还有多的不?得给果山师傅,良子婶,旺财叔送去试用才行。他们才是懂茶的行家!不过我感觉,不比旺财叔跟果山师傅的壶差就是了。”
外公气坏了:“不会品茶还在那里装模作样!”
李君阁哈哈大笑说道:“这个不怪我,那几位用茶壶才叫一个讲究,我这是跟他们相处久了,不知不觉就跟着被带沟里去了。”
说完又道:“这泥是差不多了,不过这治壶的工艺恐怕还得好好学学,虽然煤砂泥造型要以简朴浑厚为美,但简朴浑厚并不就意味着手艺粗糙。要不叫表哥出去学习几年?不过跑得就远了,得去宜兴,那里才是治壶艺人们的圣地。”
这时放在壶边的手机响了,李君阁拿起来一看微信,笑道:“暂时想去还去不成呢,明天美院艺术设计系的主任要来,就是给我们设计煤砂罐造型的那位,看来这煤砂泥茶器是入了人家法眼了。”
外公说道:“哎呀那可得好好招待,人家可是相当于一个设计救活了我们一个作坊。现在砂锅罐子供不应求,都是这位的功劳,又没有收咱们家一分钱,这份情可就重了。皮娃你今天不能走,你见的世面多,怎么招待人家可得你来拿个主意。”
李君阁点着头说道:“虽然是秋丫头导师丁老的面子,但是事情却是人家实实在在做的,虽然人家不一定看得上我们乡下的招待,但是我们的态度和热情要拿出来,这样,今晚我就赶去夹川,明天接到人亲自送过来。”
第二天一早,李君阁就守在夹川码头,在那里等人。
没一会一辆艳蓝的nintryn开了过来,车子前盖上有两个白色道道,两个后视镜也是白色的,看得李君阁暗自瘪嘴,心想这车真骚气。
结果后座上下来一个妹崽,看着他就挥手:“二皮哥!你来接我们呀?”
李君阁一看,哎呀,李涵秋!从来没想到艺术设计院的大院长会开这么骚气个车,真该死也不知道刚刚瘪嘴人家看到了没。
车上下来一个戴着橙色网球帽的年轻人,比李君阁大不了两岁,接过李涵秋帮他拎着的大背包往肩膀上一挎:“嘿n!你就是那个有趣的二皮对不对?”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三百五十章 院长老大
第三百五十章院长老大
李君阁都懵了,不是院长大人吗?怎么来了个毛头小伙子?还一身外国味?
不过李君阁反应也快,跟粽粑芋头还是学过两招外国人打招呼的方式的,拳头伸出去跟来人碰了两下,又拿肩膀撞了一下肩膀,这才说道:“没请教这位是?”
那人抱着肚皮哈哈大笑:“涵秋你真没说错呢!哈哈哈,果然有趣得紧!手上是外国礼节,嘴上是中国礼节,哈哈哈哈……”
李君阁望着李涵秋眨巴眼,意思是你带来的这位到底是谁?靠谱不靠谱?刚刚那两下,有那么好笑吗?
李涵秋过来给李君阁解释道:“二皮,这是我们艺术设计院的院长许思,我们都叫他许老大,十八岁的中央美院硕士,二十二岁的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博士,看着年轻,可是名副其实的老院长哟!”
三人上了船,五溪一号开始往白米乡进发。
李君阁再次跟许思握手:“这就是祖师爷赏饭啊!这么年轻怎么就能做到这份上?秋丫头我觉得已经很厉害了,原来您才是真正的天才啊!”
李涵秋笑道:“那是,老大第一次拿国家级大奖才十二岁,画了一幅猫头鹰在讲课,学生都是挂在树丫子上的老鼠们,评委们说深刻地反应了国家那个时候的教育状态,那一个个树杈,构成了一个个的why,给他们冲击老大了……”
许思笑道:“那纯粹是过度解读了,我那时候才十二岁,哪里就懂得这些!其实我就是因为班主任不让我画画,我想不通弄了这么一幅话讽刺他而已。正好遇到了教改,媒体又在带节奏,这才惹来那么大反应……”
李君阁笑道:“老大你就别谦虚了,就算那事情是机遇,后来的履历也能说明你没有浪费掉机遇和天赋。对您这种人,我二皮就一个服字!你设计的煤砂罐我也看过了,看不出来哪里有多特殊,也说不出来哪里好,可打心底里就是喜欢那个造型,觉得它们天生就该长那样,这就是大本事了!”
李涵秋说道:“就是就是!我们学院的同学们也是这么说的,看着就是舒服,可就是说不出好在哪里。”
许思笑道:“涵秋,如果在课堂上,我会先给同学们讲解,说我这个极简主义的作品是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向逆动,然后走向极至的变现。是以最原初的物质自身和最原始线条展示于观者面前。”
“用这种表现方式,可以消弥作者借由作品对观者意识产生的压迫性,将作品作为文本或符号形式出现时的暴力感降低到最少,开放作品自身在艺术概念上的意像空间,让观者自主参与对作品的建构,最终成为作品在不特定限制下的作者。”
“作品的追求,是想让这种最极致的简单形成一种设计风格,使感官上更为简约整洁,整体品味上更为含蓄高雅,思想上更为开放跟和谐。”
李君阁听得两眼满星星,院长就是院长,说的都是人话,就是听不太懂。
李涵秋说道:“老大,我们喜欢的是你那些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说完对李君阁笑道:“‘老大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是我们学院里的专有名词,我们艺术设计院全体同学都对老大的艺术理解力佩服得五体投地,老大的课一位难求,就是他喜欢在刚刚那样讲课之后来一些小段子。”
许思哈哈大笑,说道:“但是刚刚说的那些都是废话,其实艺术就是一门为精神服务的活计。因此只要是艺术作品,对观者的影响本身就是强迫性的。艺术作品的目的本身就是将观者的感官享受强行提升到一个他们平时无法到达的高度,从而产生愉悦感。”
“因此我设计的那几个煤砂罐,虽然在感官上对观者的影响减到了最少,但是对他们精神的影响却没有减低。相反,由于线条极度简单,又不常见,因此会对看它的人产生一种诱导,让人们产生一种熟悉当中的陌生感,或者说陌生当中的熟悉感,令人产生联想,也就是所谓的脑补,这就会形成一种精神上愉悦的体验,说白了就是这么简单。”
李君阁一拍脑门:“嗐!老大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
李涵秋翻着白眼:“我艺术设计专业的都还没完全明白,你反而明白了?”
李君阁笑道:“这套路我见得太多了,我们中国古代诗歌里比比皆是啊!‘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韵律是熟悉的,文字是熟悉的,词法结构是让人感到陌生的,六个名词联排,让人不由自主的联想出一幅羁旅早行的画面,所有动词,都由读诗的人来脑补,这就产生了一种神奇的美感,让人不由自主的深陷其中。这就是老大第一段论述里关于‘极简主义’的高级运用了。”
许思疯狂地鼓掌,简直大有知音之感:“经典!这个解说比我还经典!我在国外待太久了,从来没有想到过在这方面找譬喻。完全就是这个意思!二皮还有其它诗歌没有?你刚刚那个我们听得太少,有没有大家熟悉的例子?我拿到课堂上给同学们讲去,这样他们肯定会理解得更深刻!”
李君阁笑道:“这是这样?哈哈哈,那老大你就用最经典的那个吧,‘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个熟得不能再熟了吧?”
这下轮到许思拍脑门了:“漂亮!这个例子找得太漂亮了!”
聊得兴起,许思对啥都感兴趣,连船上的救生衣,艄竿都要研究半天,扯着李君阁问这问那。
李君阁觉得这院长相当不靠谱,跟自己以前见过的任何一位艺术家和高级知识分子都不太一样,抽空拉着李涵秋低声问道:“你们院长这德性,能受校长书记的待见?”
李涵秋抿着嘴笑:“待见?那是当宝贝供着!能出作品,能拿大奖,能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带出的学生有激情,有技巧,有创意。一个个在外头傲得不要不要的,在他面前全成了乖宝宝,你还能要求人家怎样?”
李君阁摇头叹气:“这么牛,啥人才配得上啊?”
李涵秋又笑道:“单着呢,我们入院第一天就是接受学姐们教育,女生都不准追院长,因为他是我们大家的,哈哈哈……”
李君阁笑道:“你们美院的人都是脑洞清奇,就他那样子还当宝,要放在李家沟,那就叫二不挂五。”
李涵秋笑道:“他呀,性格上就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你当作晓松小柏他们那样相处就可以了。”
五溪一号先在白米乡停了一下,李君阁带着李涵秋和许思先下船来。
一看蛤蟆石许思又来兴趣了,跑过去围着蛤蟆石转着圈看:“哈哈哈二皮,这石头太有趣了,像不像一只大青蛙!”
李君阁说道:“老大,外公他们还等着您呢,这蛤蟆石在这里又不会跑,吃过饭再来看也是一样的。”
三人这才往外公家走。
外公在老窑口等了好久了,见到李君阁带着两位年轻人过来就奇怪:“咦?皮娃你接的人呢?”
李君阁拿手一指许思:“这位就是,我们的煤砂罐造型就是这位设计的,川美的宝贝级人物!这位是我们李家沟出去的妹崽,也在美院学习来着,叫李涵秋。你叫她秋丫头就行了。”
许思笑道:“我就跟着皮娃叫外公了,外公,你叫我思娃就好,哈哈哈,思娃,听着好有趣!呀,原来煤砂罐的窑口是这个样子的!太好玩了!”
李君阁知道这位好奇宝宝要是没见到煤砂罐成品的过程,估计都吃不下饭,只好带着他先到了新窑口,让大舅和表哥给他演示了一遍煤砂罐的成型过程。
许思看得大呼小叫,惊喜连连:“原来还是分体制作的……哎哟这火好热……咦罐子都烧红了……咳咳咳……哈哈哈……黑了黑了……”
看了一遍展示过程,舅妈过来叫人吃饭了。
做的饭菜都是煤砂罐的炖品和烧菜,鸡汤,魔芋烧鸭,三鲜酥肉丸子,笋子烧牛肉,再加几样简单的清炒时蔬。
许思吃得高兴,说道:“这些都是煤砂罐做出来的菜品吧?味道真不错,比我在蜀都吃的砂锅做的好吃。”
李君阁笑道:“应该不光是煤砂罐的功劳,可能还是因为这里的菜蔬肉食都新鲜的关系。都是现杀现采先吃,这个我们还是要实事求是。”
许思哈哈大笑:“蜀都那种放了十天半月的白菜,口感都是绵的,跟这个脆甜脆甜的还真是没法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