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南宋同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小样有型
可叹两位先皇,可叹那些受到伤害的嫔妃们……更可叹那些流离失所的民众。
并非刀不快也,并非人不擅战也,并非汴京城墙不高,黄河之水不深也!
乃是那时候的人不知道为何而战罢了!
其实这一场争论是由先前的《流求时报》引发的……而且还是由杨友行主编主笔。
我们为何而战?
是为了不成为奴隶而战!
任何逃避,只是保住了当奴隶的命运!!
那些臣服了鞑靼强盗的汉人是过着何等的生活?
他们没有自由迁徒的权力……没有改变职业的权力……根本没有科举,重要官员都是鞑靼人,血统比能力重要……投降的汉人们是等级最低的阶层,就算无辜被杀害也只需要赔一头驴!
十户才可以有一把菜刀,新婚之人头一夜由鞑靼贵族享受……传闻北方汉人都有摔死头胎孩子的风俗。
意外死一个鞑靼人竟然要屠灭方圆十里的无辜之人。
吓人了……
读书之人有意被排列在第九等等级的职业中。
他们的所学毫无用处。
那时,《流求时报》上连篇累牍地登载着鞑靼强盗们的所作所为,他们全是破坏与屠杀……对人类没有丝毫的建设和贡献!
流求军队为何而战?
没有私仇,而是公仇……这不是民族或人种的问题,而是两种皆然不同的三观之间的仇恨!
两者是天然的死敌。
这就是为什么那时的流求军队远隔着海洋也要痛打鞑靼强盗的原因……落后不一定会挨打,做恶一定会被揍!
事实上,那时候的《流求时报》报出的料真的吓到了大宋人……他们真不敢相信,鞑靼强盗竟然会屠杀了那样多的人!
原先只是听闻,那时才明白,如果臣服了鞑靼强盗就会过上那样的日子,没有人可以逃避……除非你本身就是鞑靼强盗。
当初,如果被俘虏的两位先皇知道自己会是那样的下场……他们还会投降吗?
每一个大宋人都知道,他们那时在极寒之地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其实,那时的《流求时报》只是想解释一下为何会突然出兵山东地区……但是,那上面的一句“我们为何而战”的质问也警醒了太多的大宋文人与武将。
若是鞑靼强盗真的战胜了……大家的生活太可怕了!
大宋有的是从北面逃命南下的人,随便找一个人问问就可以明白了。
还有传闻说,大头目忽必烈看到那报纸上痛斥他的屠城之为时,还哈哈大笑呢。
还说了,一次投降了那么多人,不杀了他们以何来养活他们……不杀了他们如何能震慑了别人……那报纸上说的数字不对,我大军杀的人数远远不止这些,当年所经之处寸草不生,而《流求时报》只算城里的人了……但凡有一丝反抗之意者,皆死。
好吧,这样的言论确实吓到了一批人……但是,当流求军队在山东地区接连大胜他们之后,也有很多人真的就明白了他们要为何而战!
比如总统领法可这个文人出身的武将。
那时,只要《流求时报》登出鞑靼强盗做过的暴行,他皆命人在御前火器营中念给大家听,然后不做一点点的评价,让那些官兵们自己去想。
前文提到过……御前火器营官兵的俸禄和其它待遇是全大宋其它官兵中最高的,而且入伍较难,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胜过寻常官兵。
他们经常听到鞑靼强盗们的暴行之后,再了解到北方汉人的遭遇……不用鼓动,那些人明白自己要为何而战了。
若是臣服了鞑靼人,可能保命不死,但是家里的人会过上如何的生活!
所以,总统领法可的守城自信不是盲目的……连他自己一想到保了自己的性命,却让家里妻子与儿子过上那样的生活……他还不如早点死去呢!
当然,他还是很清醒的,光知道为何而战还不够呢,那个可抵不住鞑靼强盗们的铁蹄。
尽管现在大宋战马完全不缺了……但是他的轻骑兵仍然是弱项,他们演练时像模像样,但是肯定不能与生长在马背上的鞑靼骑兵想比。
他仍然迫切需要后来成立的联邦帝国的武器……一定要超过鞑靼强盗手里有的。
当初,他对贾平章实施的李代桃僵、过河折桥之计,巧妙地将流求军队推到前沿的办法颇有微辞……但是现在看来,对大宋来说,这是最好的选择!
不要小看这几年的安稳……至少,他有时间完全建起了御前火器军,完全替代了大宋皇家御林军!
他的官职仍是甚微……但是,他建起的御前火器军的实力惊人。
他后来才想明白,贾平章让他叫自己的儿子法善入宫陪伴大宋小官家是一种变相的做了人质,难怪他现在大展手脚,竟然没有受到一个文官的怀疑。
大宋的文官与武将的关系,他很清楚的。
这样最好了,他可以一心一意建设御前火器军。
他又一次亲自拜见贾平章,提出自己的要求。
贾平章在书房里接见了他,听完他的汇报后,很吃惊地说道:“我大宋御前火器军威武至此,仍然不能在野战中完胜?!”
总统领法可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贾平章说道:“上一次,他们不是卖了我们一批武器吗?”
总统领法可说:“那只不过是五百枪转轮手枪,刚刚能够配发给军官们用……”
与南宋同行 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宋是讲契约精神的地方吗
贾平章听到御前军总统领法可对那个联邦帝国新出产的武器的描述后,惊的差一点跳起来!
他当然也曾经领过兵上过战场,自然对军事上的事情懂很多。
当初出现的石炮让他吃了一惊,到了后面又出现的青铜火炮,他已经惊为天物了……到了现在,在新汴京城里,他每次靠近城墙时,抬头要是看到了那城墙上的大型青铜火炮,心里都要感到格外安稳。
那是可以打到五里外的火炮呢!
五十米一台大型火炮,若是再加上众多的小炮……围攻新汴京的人越多,死的就越多!
而且,现在从新汴京城向着东南西北延伸的有线电报铜线,随时可以把千里之外的大宋军队招回……新汴京城现在已经是铁桶一般的存在,永世不会再被攻破了。
但是,当他听御前军总统领法可说那个联邦帝国新出产了一种火炮,名叫迫击炮,它不仅可以吊射到两公里外,而且爆炸力惊人!
甚至还有一种可以发射出连发子弹的火枪,名叫加特林机枪,据说配上六十发的弹匣,发射时息息不绝……纵是千军万马奔来也会被一一打死……
贾平章搔了搔越来越少的头发,他想不明白那些武器是怎样的一个样子。
“……可以让枢密院下令购买嘛,此事简单。”
总统领法可拱手道:“此事不简单……我问过多次,他们总以产能不足来推拖,想必认为那些是军中重器,不肯轻易与人……我以为这天下也只有平章能够开口即成了。”
原来的凤凰男现在拍马屁都非常到位了。
贾平章非常舒服地点点头,确实如此。
朝中的上下不管是谁,都知道我先前与那些殷地安商人们关系极好。
商人嘛,无非是为了图利,多给一些钱钞应该没有问题。
贾平章随口说道:“好吧,此事交给我办了……我会给他们写封信……适之,今晚留下来吃个便餐,我向你引见一个人物。”
总统领法可欣然留下,贾平章完全把自己当成了自己人。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闲事,这时有人来报,同知枢密院事李庭芝携陆秀夫求见。
贾平章乐了,说:“赶紧去将廖群玉也请来……十天一次的清谈开讲了!”
原来,自从上次他们四人聊的开心之后,每十天便再到贾府里聚会,已经成为了习惯。
今天,总统领法可正好赶上了。
不多时,大家围坐在了一起,由仆人端上来五杯香气四溢的咖啡和一个精美的瓷咖啡壶。
总统领法可看那咖啡壶可不简单,是官窑出品,定是谢太皇太后赏赐下来的……贾平章仍是圣眷正隆呢。
贾平章呵呵笑道:“先前刚出现咖啡之物时,都言其比清茶有味道,能提神……试之果然如此,只是有些微苦……后来,又出现了什么澳洲奶粉,两相一兑,更加好喝了!”
同知枢密院事李庭芝也笑了,说:“都说澳洲奶粉利于孩童与长者……黄豆制成豆花与豆浆我懂,但到现在也想不明白他们如何能将牛羊奶制成粉样。”
陆秀夫喝了一口咖啡后果然感觉格外香,说:
“听闻那澳洲都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场,而且连凶猛的野兽都没有------我看过相关的报道,据说那里食肉的土狼都打不过带过去的猎犬。
正是放养牲畜的好地方啊------若是我大宋能拥有河套地区,岂不就是与他们一样了?!
到时候把他们制造奶法的办法买来,便可缓解奶粉急缺的问题。
我家小儿十分喜欢喝它,而且身子似乎强壮了一些------没有想到它还可以兑在咖啡里喝!”
陆秀夫不经易间提到了河套地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其他人一下子陷入了沉思中。
是啊,若是那河套地区属于我大宋该多好呢。
奶粉事小,大型牲畜事大啊------尤其是那战马。
更重要的是,新汴京城的西北部就会彻底安全了,而且整条黄河的中上游也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但是------
同知枢密院事李庭芝感叹道:“真没有想到那寸草不生的延长地区竟然还拥有石油、煤炭,还是个可以种棉花的好地方!”
如今这三样物资在大宋的市场上都是紧俏商品,可以说有多少都能卖出多少!
若是煤炭炼制成焦炭,石油提炼成煤油,棉花织成棉布------样样都是暴利啊。
如果采用官办,或是官商联办,这个利润远远要比大宋政府辛辛苦苦征收各项税赋多多了。
贾平章慢慢地说:“这就是为何那流求岛竟然能开始不征收自耕农税赋的原因-------谢太皇太后闻听此事后,也曾询问过我-------但是大宋现在还不能照学------我们的财政收入缺少他们那样的暴利!”
总统领法可拱手道:“联邦帝国不是允许我大宋不管是私人还公家,都可以在澳洲购买草场嘛,算是解了大宋一个隐患。”
同知枢密院事李庭芝叹气道:“那是那里太远了------坐最快的海船都要二十天,而且到底不是我大宋的地方-------”
是啊,众人心里都有个想法,如果能重新夺下那里,修建几座具体而微的新汴京城,这几座重城就可以像铁链一样将那里锁住了。
但是,这意味着同鞑靼强盗们开战了,要在千里如毯的草原上同鞑靼强盗们野战!
贾平章一想到牺牲了眼下的大好时光,他的心脏缩了一下,万万不可为了小利而失去大好的局面。
他连忙转移了话题,说:“听闻他们在南开地区又发现了大金矿?!”
同知枢密院事李庭芝一下子就听出了贾平章的用意,不想再谈河套之事了------他想了想自己的身体,又颇为羡慕地看了看总统领法可的样子------以后的天下,必将是他们这样的年轻人了。
大宋回迁之后,他能看到贾平章正在一天天地老去,事实上,他自己的身体也一天赶不上一天------现在要想与鞑靼强盗野战,仍然不是好时机。
最好的时机是等着他们的盟友流求军队与鞑靼强盗死战,然后大宋采用坐山观虎斗之计,无论结果如何,大宋都会是先立于不败之地!
同知枢密院事李庭芝虽然认同这个大计谋,但是,他今天前来,却是要与贾平章谈一谈契约精神。
他早在游历流求岛时,曾经在那铭刻着所谓的《大宪章》的青铜大鼎的地方发呆------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反复强调契约精神的地方。
但是大宋是讲契约精神的地方吗?
是的,是在口头上讲,也在里讲-------但是真要履行时呢?
可能就会是实用主义了。
大约在公元1110年时,辽国治下的金人发动起义,势同烈火,辽国岌岌可危。
这时,金人来提出要和大宋联合灭了辽国,好处就是给大宋燕云十六州。
瞬间,大宋就撕毁与辽国的盟约,联金灭辽……来大宋的辽使当庭哭骂:“辽宋两国,和好百年,盟约誓书,字字俱在。尔能欺国,不能欺天!”
呵呵,当时的大宋朝廷上上下下都说,之前签的合约不算,只是为了韬光养晦嘛。
然而,不仅大辽被北宋耍了,连金人也被耍了。
联金灭辽,说好了是共同出兵,但大宋又放了金人的鸽子。
因为在1120年,方腊宣告起义,要干掉宋徽宗自己当皇帝。
而且,方腊的起义军“势如破竹”啊。
于是,北宋急忙派准备伐辽的十五万禁军和西北边兵日夜兼程南下,镇压方腊起义。
当然,大宋对金的违约不仅如此,还有很多。
金国在干掉辽国之后,借着违约为借口将大宋的汴京城攻破,就有了著名的靖康之耻。
与南宋同行 第二百五十一章 济济一堂的人才……
当年和大辽打了很多年后,最终两国皇帝都御驾亲征在澶州大干一场,就有了和解的“澶渊之盟”。
这个合约很有意思,大宋赢了面子,“宋帝称兄,辽帝称弟”;大辽赢了里子,“钱”。
之后,百年间双方再也没有大规模的战事了,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大宋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就像“澶渊之盟”中所说,“两国对天盟誓,永结和好”!
当然,这没有影响大宋的实用主义,当金人崛起的时候,大宋上上下下干净利落地出卖了大辽。
当然,大宋也没有得好,大宋南下之后,他们主动和金国签订了条约,向金称臣,纳贡。
毫无疑问,这远比“宋帝称兄,辽帝称弟”的“澶渊之盟”惨一百倍啊!
每一个有抱负的大宋人只要想起了靖康之耻,无不顿足捶胸------真是莫大的耻辱啊-------
但是不管怎样,这又一次的契约代替了战争,又是几十年的和平让大宋慢慢恢复了,直到等来了鞑靼人与金人的战争。
聪明机智的大宋再次看准机会,和鞑靼人形成联盟,联鞑靼人灭金。
金国使者就像百年前的大辽使者一样,又一次问道,我们都和好几十年了,又没违约,你们打我们干什么?
大宋再次理直气壮地说,当初签订议和只是为了韬光养晦……
这不是在复制黏贴,而是历史就是这样重复重复再重复……联鞑靼人灭金,鞑靼人负责打,大宋负责后勤。
盟约规定,灭金之后,鞑靼人要将金的领土划一半给大宋,大宋按以前给金纳贡的方式给鞑靼人纳贡……以后,双方成为兄弟之邦世代友好互不侵犯。
结果呢,一场端平之战又让鞑靼人有了认为大宋违备契约的借口。
当然,这一次还真是各自都认为是自己有理的事情,只能说大宋有违约之嫌。
但是,贾平章与流求军队从一开始说好的联盟,到最后把流求军队丢到沟里,让他们:“南开地区又发现了大金矿,那也许是民间的传言……《流求时报》上未见到报道,想必可信度不大……流求岛上的那个自封为国王的张大商人可是一个讲究契约精神的人……”
贾平章微笑了,他捋着稀疏的一字胡,说:“契约精神?呵呵……君子固求信,但是要会顺势而为啊……时势不同,所为不同,惟义也。”
陆秀夫皱了皱眉,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岂能因时势而变?”
廖莹中摇了摇头,说:“君子必有固守之信……无论山崩地裂还是海枯石烂……”
贾平章简直想笑了,他们真的不过是文人啊……若是让他们来主持国家大事,那才会搞乱一切。
固守?有所为,有所不为?
如此迂腐行事如何能应对瞬息万变的局面?
所以啊……大宋是需要我这样的人来操持才行。
贾平章心情愉悦极了,说:“来,来,摆下酒宴,老夫忽然想痛饮几杯。”
同知枢密院事李庭芝也随言附和了几句,他心里明白了,就算与联邦帝国再一次联盟……如果有需要,贾平章还会再次“出卖”他们……因为“义”永远在我们这里。
他不动声色地同大家饮酒……但是心里开始想自己如何利用自己的权力来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刚刚酒过三巡……结果有人来报,中书侍郎陈谊中求见!
贾平章大喜,他心里设定的接班人来了。
贾平章是当然的宰相,他的副手则为参知政事……参知政事一般最少设一员,最多设四员。
元丰改制后,以门下、中书二侍郎和尚书左右丞为副宰相,就是设四员的例子。
通常则在二三员之间,直到现在,三员已经成为定制。
这一方面是帮助宰相分担重任……当然,另一方面也对宰相是个牵制。
贾平章马下命人撤席,重新摆上酒宴,又命乐师女伎出来奏乐舞蹈来助酒性。
中书侍郎陈谊中可不是凤凰男法可那样的人,他在席间轻松自然地与每个在座的人都唱了个喏,不分官职与地位,顿时让大家对他有了好感。
贾平章笑呵呵地看着中书侍郎陈谊中在酒席上的表演,心里认为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他把这个年轻才俊安置为分治省事,让他专门负责去沟通与协调大宋与诸蕃国的关系。
三位参知政事协助宰相处理中枢事务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几位参知政事并无具体分工,通盘协助宰相处理各方面政务;二是几位参知政事有了具体分工,各负责某一方面政务。前者称为“通治省事”,后者称为“分治省事”,这个本来以前者方式居多。
贾平章很欣赏那个张大商人弄出的什么外交大臣的官制,也对那个设在新汴京城里的所谓的联邦帝国的大使馆感到方便。
如果要与联邦帝国联系,一般的事情,知会那个大使馆便可以了……只有重要的事情,他才会用写密信派人专送的方式。
他的主要心思是让中书侍郎陈谊中多多与联邦帝国的张安国国王联系,以便让他继承自己与流求岛的友谊。
贾平章要开始利用流求岛的军事力量了……他本想自己操作,但是可惜自己的身体开始吃不住。
与南宋同行 第二百五十二章 你之蜜糖,我之砒霜
贾平章喜爱陈谊中的原因很简单。
陈谊中对贾平章曾经推行的《公田法》大为赞同不说……对他成功甩锅于流求军队的计策简直钦佩之极。
陈谊中曾经公开有言:“联金灭辽,联鞑靼人灭金人都是形势所逼,我大宋无奈而为……后与鞑靼人和好,也并非我大宋有意违约,此乃天意所属啊!”
这个青年才俊其实也不年轻了,已经五十有一,但是在贾平章看来,仍是个“青年”。
他担任过御使,熟悉朝廷内务;又有地方行政管理的经验,业绩还不错……加上认同贾平章的理念,为人圆滑,理所当然地被他所看重。
武有总统领法可,文有中书侍郎陈谊中,枢密院里有李庭芝……那个陆秀夫也不错颇有才华,若是再让廖莹中担当某个地方大吏……他贾平章真的可以引功而退了!
当然,最后时时刻,他还是有两件大事要做完,不能让后辈之人担当……也担心他们根本担当不起。
地方大军阀吕家的问题。
最后如何使用计谋让那个张大商人出手攻打鞑靼强盗……贾平章认为,以他们的军事实力来看,可不只能够自保了,完全可以和鞑靼强盗拼个你死我活!
大宋到底如何选择?!
当然要选那个联邦帝国了……但是,还是要观察大势,不可冒然行事。
众人杯来盏往谈笑宴宴……他们在开始正式聊天之后,提前便屏退了所有的侍服人员。
这一次贾府聚会的情况汇报,很快就出现在吕氏军事集团的掌门人京湖制置使吕文涣的书桌之上。
吕文涣认真阅读了一下后,叹了口气,轻轻放下了。
他已经知道了贾平章经常拢络何人了,今年的送礼名单上又要添加几个人了。
他不是舍不得送礼,而是实在摸不透贾平章到底要如何处理他吕家的事情。
强干弱枝之术,他是明白的……如果没有战争的压力,朝廷上上下下不管谁都是不能容忍地方上的军事实力竟然可以抗衡御林军了……其实岂是可以抗衡?
吕文焕现在心里有十成的把握,吕家现在的烧炭军团完全可以击败所谓的御前火器军!
他们不过是流求玻璃温室里的漂亮花朵,而他的烧炭军团则是生长在悬崖上峭壁上的灿烂野花!
单单看烧炭军团的军演便知道了……吕家的军演,每次都会死上十几二十几个人,对抗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而所谓的御前火器军的军演,常常连个受伤的人都没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