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与南宋同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小样有型
许多巡警拽着一个大垫子跟着那楼顶上的潘金莲来回行动,一个女警则拿着一个铜喇叭在劝说着她。
武大郎的眼睛都红了,他当时就高喊了一句:“我的娘子啊,武大郎来也!”
人群马上闪开一条通道,武大郎冲了过去,来到了楼下。
郓哥看见他冲过人群时,身影似乎格外高大。
武大郎站在楼下,他仰着头高叫:“我的娘子啊,我们的好日子刚刚才开始,你莫要离我而去啊!”
自古艰难唯一死……潘金莲心里不知道转过了多少念头,不知道下过了多少决心。
这个时候,她清晰地听到了武大郎的叫声……现在,这是多么熟悉而亲切的叫声。
好日子刚刚才开始?我还有机会过上好日子??
潘金莲停了下了徘徊的脚步,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
人群发出了“噢”的一声,也许大家一直在吊吊着的心有些落了下来。
潘金莲突然喊道:“大郎!你不会怪我嘛?!就让我好好的走吧……”
武大郎这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他指着上天喊道:“上天为证,我武大郎绝不会怪我的娘子,仍然一辈子对她好!”
“大郎!我的身子啊……”
“全当是被妖狐迷了,全当是被野狗咬了,我爱的是你这个人啊!”
武大郎痛苦万分,眼泪也落了下来。
全场的围观者也有暗自落泪的……爱的是你这个人啊……
楼顶的潘金莲愣了一下,她停了哭泣,反而哈哈大笑起来,说:“啊啊……如今才知道被人真心爱着有多美好……大郎,来生我做你的狗来回报吧!”
说完,她眼睛一闭直接扑下了楼!
人群发出了惊恐的叫声!
这时,楼下的巡警们早都做好了准备,他们拉着垫子,准准地接住了潘金莲……围观的人群发出欢呼的声音。
武大郎哪里管其它人,这个天与地之间,只有他和他的娘子了……他连滚带爬地冲上了那垫子,死死地搂住了他的娘子。
真的,天下人都看出来了,他爱的是潘金莲这个人……
随后的事情简单了。
西门庆借《流求时报》向联邦帝国的妇女们道歉,并宣布辞去西门产业的执行董事,就此离开山东地区与流求岛,永远不会再回来。
而且,他宣称自己是在与武二郎切磋拳脚时受的伤……绝不是武二郎殴打自己。
沈芊芊看完报纸后,乐了,说:“看看,看看,让那天下那些三心二意的男人们看看,哪个若再敢把我们女子不当成人,不忠诚于娘子,敢在外面勾三搭四的……必受惩罚,必会身败名裂!”
她用挑战似的眼神看着杨友行……杨友行怯生生地说:“郭子仁和古剑山多少次找我出去玩,我都没去……这些你都知道的!”
“那你前天晚上怎么会在十一点钟才回来呢?!”
“我解释了四次了……我去看蹴鞠赛了!”
“蹴鞠赛十点就比赛完了!”
“是啊,回来的路上我去喝了点啤酒!”
“在哪一家喝的?!”
“……吉祥酒馆。”
“哈哈,四次全不一样呢……老老实实说吧,你到底干什么去了?!”
杨友行无语了……蹴鞠球场周边酒馆茶馆林立……一喝上酒,他哪里能记清楚?!
真的,他太委屈了……他和郭子仁、古剑山出去那啥时,都是利用中午时间呢,谁还会傻逼到在晚上去那啥……那会让自己的娘子问来问去的!
后来,登州拳脚馆也撤了诉,辨称是切磋时场面有些失控了而已。
那个拳脚师傅还扬言要与武二郎重赛一场,但是双方必须都要戴上拳套。
武二郎从羁押处出来后,不停地被人拍照,还被记者不停地问来问去。
他哪里有武大郎的耐心,轻轻地一扒拉,就没有什么记者能靠近他……他大步流星地去寻自己的大哥了。
没有人知道他与他大哥说了什么……然后他就离开了流求岛,回了大宋,想安心当他的县衙都头。
但是大宋境内的报纸记者也蜂拥而至,让他烦不胜烦。
武大郎与潘金莲卖了自家的房子,一起去了日本国石见自由贸易区。
ps:感谢书友澳洲老吴的打赏。





与南宋同行 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宋真正回归了
热点新闻就是这样,它来的快去的也快。
很快,报纸上就没有了相关的报道……张安国国王在早餐桌上遗憾地放下了报纸。
他希望能看到一场公开的审判……在他的眼里,无论是哪一方获胜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开。
但是,这个民族的民众依然有不喜欢打官司的传统。
安静王后用餐巾擦了擦嘴角,轻声说:“怎么,安国,报纸上有不好的消息?”
“不是。我本以为武大郎与潘金莲的案件能引发一些争论……”
“你想让这个时空的人探讨人性?”
“是啊,这比只懂得法律制度层次更高了……”
“安国,别太心急了,这个时空能允许女人改嫁,承认女人有继承权、财产权就已经让人心满意足了!”
大宋时代确实是一个相对开明和自由的时代,他们还没有被鞑靼强盗或其它异族摧残与阉割。
这个商业精神浓郁的时代有它种种的缺点:物欲横流、贪慕虚荣、嫌贫爱富。
但是,它温情脉脉的一面足够抵上缺点了……它至少给了人们从来都没有过的自由!
可以自由恋爱,可以自由迁徙,可以自由从业……还可以自由发布言论,民间可以拥有私人的报纸,拥有私人的土地。
也许看上去,这些不重要,至少不能当饭吃……只有失去它们的人才会真正理解那些有多重要。
张安国国王要的有些多。
他笑笑说:“秩序与自由,能够基本上同时存在;公正与公平,能够相对并存;法律与道德,能够互相不矛盾……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的更高层次的事物,也许就会慢慢到来……还真不能心急。”
安静王后轻声说:“刚开始时,我们担心大宋政府会限制人口向流求岛流动,我们抢占鞑靼强盗控制的山东地区就是怕他们这样,但是人家一直都没有限制;后来,我们担心大宋限制我们的商货流入大宋境内,所以,我们拼命发展其它商路,但是人家仍然是一直没有限制,甚至还允许我们的货币与他们的货币可以一起流通……就算他们还不懂什么经济金融学,但是骨子里是认同自由与商业观念,只要能一直遵循这个理念,你所说的其它更高层次的事物真的一定会来到的。
你看,沈芊芊这个小女孩子搞的女权运动就可以看成是一个发端。”
张安国国王呵呵笑了,说:“真没有想到她会搞出这样的事情……生生要把一个大家族逼疯了。”
“不平则鸣!这一点可不分男女……说不好,有一天她们会针对我们弄出这样的事情……”
“对!会有那一天的……只要保持住新闻自由,这天下就没有能掩盖住的丑恶!
就算我们做恶事了,也一样跑不掉……战生那孩子已经深深地明白这一点了。”
提到了他们的孩子,安静王后心里格外温柔起来。
她说:“大宋政府能接受我们的铜银金货币系统提法吗?”
张安国国王说:“我和几个朋友已经推演过了,他们认为大宋政府极有可能不会理解我们的提法……不如我们自己慢慢推进吧,早晚会推动他们跟进。”
趁着现在的大发展时期,吴大鹏提出来逐渐让货币回归贵重金属本位的办法。
这里的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发行纸币虽然是历史的必然……但是现在却属于太超前了,他们还在这个时空时还好说,等他们不在了,不管是大宋还是他们的继承者,尤其是大宋政府的某位官家一旦任性起来,开动起印刷机狂印纸币,必然会损害联邦帝国的经济,弄不好会把经济的基本盘都砸碎了!
这第二个是,他们手里已经攒够了贵重金属,特别是开发了南北美的银铜矿之后,已经有了充足的储备,足够满足当下的经济发展的需要。
而且,人家大宋本身就是铜币大国……只不过他们是浇铸式的,还在里面掺杂了若干的铅。
张安国国王决定开始增发铜银金货币……联邦帝国现在的工业水平,可以很轻松的完成金属货币的冲压工作,生产的速度和产量完全可以达到正常的需求。
大宋的迁都是从春天后开始的,直到深秋还没有完事。
当然,迁都的行为远比当年他们南逃之时要从容之极而且有计划有组织。
不过,经过长达八个月之久的搬迁,大宋政府的基本盘已经完成,整个政府的运行一直保持通畅。
四轮马车、内河机帆船和有线电报……以及越来越廉价的照明煤油,已经从各个方面都帮助了大宋的搬迁工作。
贾平章在汴京的汴河边建起了自己的新贾府……同别人一样,略带有流求式建设特点,喜欢盖成两到三层,整体建筑的窗户格外宽大,安装了赛珞璐玻窗,而且墙体上还用水泥贴了带图案的瓷砖……大宋工匠烧瓷的水平足够高超,还能烧出大幅大幅的图画,拼在墙上,整体内外都分外明亮。
新贾府由于建设用地够大,基本都是盖成两层,然后在二楼的楼盖上还加了飞檐和琉璃瓦。
张安国国王看过新汴京的相片……他当时还有些伤感呢,宋式建筑所特有的空灵剩的不多了。
这个真没有办法,大宋民间本来就喜欢显摆,而且流求式建筑修建起来就是比原来的修建方法快捷。
所以,大宋毫不在意地就采用了流求形式。
贾平章的迁都目的部分实现了……新汴京夏天要比杭州炎热,冬天将会比杭州寒冷,而且空气明显更加干燥,一些老家伙真的因为身体不适而致仕了,这大大削弱了保守派的实力。
贾平章顺势插手,提拔了不少中壮年官员。
但是,因为年纪与身体的原因,他本人也感觉不太适应新汴京的气候,全靠着柳精片顶着。
保守派中的主力依然还在,而且他还没有完成自己的全面布局。
他必须抢在倒下之前完成安排,还要在身体上赢过那些老家伙。
让他欣慰的是,谢老太皇太后搬进新皇宫后,身体反而更加好了些。
新皇宫远比杭州城内的皇宫宽敞明亮,而且还高大威严。
据说,谢老太皇太后在新皇宫里散步时脚步远比以前轻盈。
是的,大宋真正回归了,连平常百姓心里都提气呢。
ps:感谢书友poloyellow、wqant的打赏。




与南宋同行 第二百四十二章 强干弱枝的手段?
到了1285年的深秋,贾平章感觉到了新汴京地区的寒意……这种寒意远比杭州城要浓厚。
他命令管家提前烧锅炉给整个新贾府送暖水。
山东地区大城市里的冬季取暖方法早都从烧铁皮炉子或者是烧火炕变成了暖水式取暖。
一个热水锅炉,加上一些铸铁管道和铸铁暖水散热片这样简单的设备,人家大宋工匠看到了,用心揣摩一下就学会了方法……当然,这还是需要一些费用的。
整个新汴京地区稍微有些实力的人家都安装上了。
整个皇宫也都通了暖水管……这个时候,他们还无法做到大规模集中式供暖,只能是一小片一小片的来。
贾平章坐在温暖如春的书房里与廖莹中聊天。
事实上,他想劝说他出仕,哪怕先在周边的县城里担任一个县丞之类的小官呢……早晚会把他调回新汴京。
但是廖莹中一如继往地拒绝了。
他一心一意整理自己在流求岛上考察时所写下的笔记与心得,进一步钻研流求岛出版的书籍。
可以这样说吧,流求岛出版的所有书籍,甚至发行过的报纸,他全都拥有。
他从刚开始的震惊到反对……直到后来发现不过是一些常识,只不过平常没有往深处想罢了。
比如《国富论》中提到的贸易顺逆差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开始时他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词,不由自主的产生了畏意,等后来明白这个名词的含义时,微微一乐,无非是你多卖点,我少卖点,你收的商税多点,我少点之类的事情。
比如《民富论》中论公有制的本质是变相的奴隶制一说,他开始也是弄糊涂了……后来想了想,也就明白了……本来嘛,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是特定的几个人的,所指的就是奴隶主嘛。
比如书里所说的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更是常识中的常识……只有鞑靼强盗才喜欢动手抢别人的财产。
但是,那些书中所说的常识,再结合着他看到的实际情况,总有一些东西在他心中涌动着,有千万种想法,但是一时间还说不出来。
他十分迫切地想亲手写出一本书!
但是,常常写着写着就撕稿了……感觉没有写出自己真正想写的东西!
贾平章还不时地找他聊天……没有办法,贾平章认为这世上只有他这一个人值得信任,敢对他说说心里话,哪怕是不用他出主意解决问题。
贾平章细声细语地说道:“群玉,写不出就不写了……何必要为难自己?”
“唉……心中块垒不吐出来,我寝食难安。”
心中块垒?
呵呵……
贾平章说:“过去我以为公田法是为国为民之法,一直烦恼他人不能理解……到现在,我见了流求岛上那帮人用的发行国债之法后,我才明白,公田法只能算是下策中的下策!”
他的意思很明显,连贾平章本人过去都有做错事的时候,廖莹中你的心中何必有什么块垒呢。
说到了流求岛上的国债,廖莹中的眼睛一亮,说:“我大宋是否也将发行国债?!”
贾平章摇摇头,说:“那几个老家伙极力反对,认为是与民夺利之为……他们家族中有不少人都是以开办钱行为业。”
“胡说!国债不单单向国内民众发行,还会向国外发行……联邦帝国、日本国、高丽国都会有人购买!……远在天竺地区的土王或是联邦帝国殖民地的大户们也都会买!”
殖民地?贾平章搔了搔越来越少的头发……群玉说的话中,有太多是从流求岛那边传来的新词了,要让人想一会儿才能明白。
联邦帝国的国债之法确实有效……他们给付了第一期一年之限的连本带半成利息的国债后,又接连发行了两年期,三年期的国债,每一次发行,都有人抢购,听闻那高丽国与日本国都有大商大户购买。
贾平章说:“事关钱钞的事情都不重要……你对我强干弱枝的办法如何看待?”
廖莹中拱手道:“收回地方军阀的军权,实现军队国家化,此事是光明正大之事……如今我大宋财力雄厚,若是再发行几期国债,完全可以供养上精兵五十万,过去那种厢兵、杂兵的手段千万不可以再用了。”
精兵五十万?若是按照流求岛那种供养手法……还真的要发行国债了。
“你对吕家势力如何看待呢?”
廖莹中的眼睛瞪圆了,说:“平章的意思是吕家竟有不服收权之心?!”
“呵呵,事情还没有到那种程度……”
贾平章就把他知道的情况简要说了一下。
原来,吕氏家族经过这些年的经营,再加上他们与流求岛的商贸往来,已经成为了整个京湖战区的一个超级大户。
地方上的兵权以及地方管理权的两权合一,让他们迅速发展起来……先前派人收回了他们的地方管理权,他们听从了。
但是,派去的官员却要不时地听从吕家的左右,否则,不论是谁都会在那个地方寸步难行!
后来,贾平章亲自写信斥责吕文焕,这才让他们有所收敛。
但是再后来,他们不知道怎么就开始在西北的延长地区发展起来了,从那里弄出大量的煤炭、石油与棉花……开始时没有人注意到,直到出产之物越来越多后,贾平章派出的细作才发现此事。
原来,市场上新出现的那些品质比流求煤油差了许多的总是冒着黑烟的煤油,竟然是与延长之地有关!
那个细作冒险深入到延长地区后,发现那里的钻井井架林立,开采之人,运输之人,个个都是精明能干的样子。
那里的防护甚是严密,几乎是几百米处就有横眉立目的守卫看守。
到里还到处都是铁丝网……扮做小贩的细作只能远观。
运输的马车与河船虽然都看不到吕家的标识,但是襄阳城里早有人传闻那里本就是吕家所开发的聚宝盆。
廖莹中哪里知道这些实情……他有些担心道:“……那里可是鞑靼强盗管理的地方,莫非是吕家……”
贾平章笑着摆摆手,说:“群玉多疑了……那里的地方贫瘠,草木不生,鞑靼人早都弃管北上了……只有一些流匪活动。”
“流匪哪里有开采石油的手段?!”
ps:感谢书友澳洲老吴的打赏。




与南宋同行 第二百四十三章 贾平章安插的钉子
贾平章的对立派尽管处处与他做对,双方以贪腐之名不停地打击对方的地方官员,拼命要削弱对方的实力……但是在对收回地方军阀的兵权的事情上,两方的态度绝对是一致的!
这是文人与武人问题,是国家与地方的问题……两派站在一起要解决地方军阀的问题,再不下手恐怕会有尾大不掉的危险,会危害到国家的安定了。
李庭芝不幸成为了第一个牺牲品。
他老老实实接受了贾平章的暗示,几乎等同于主动一样,向朝廷上交了兵权,同时还听从上调的命令,到新汴京的枢密院里当了一位闲职高官。
针对吕氏军事集团的拆分则要慎重一些了。
第一步,《邸报》上公布了对李庭芝的上调,对他的工作给予了甚高的评价。
第二步,将吕氏军事集团中的一些原本在襄樊地区担任地方官员的成员,都陆续外调到新收入的州县。
这个举动很正常,大宋陆续通过物资购买的行为从鞑靼强盗集团那里得到了黄河以南的土地,太多的地方需要地方官员了。
所以,以需要有工作经验的地方官的借口抽调人员,到哪里都能说的过去。
同时再把年轻的进士官员安插进去……这都是符合常理的安置方法,谁也不能说不是!
至少到目前为止,吕氏军事集团还很乖巧,完全接受指示。
贾平章当然很满意自己的手段了……他不由得不向他的朋友廖莹中炫耀。
廖莹中兴致勃勃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他提出军队不可以归属地方,过去在战争期间不得以的事情,不应该再维持下去。
西北延长地区的事情则另外计较……最好不要公开谈及,虽然那里是三不管的地方,不要让鞑靼强盗得到口实。
至于说人家吕氏家族的产业,廖莹中则大谈特谈私人财产的不可侵犯性。
贾平章笑了,他根本就没有打吕家产业的主意。
整个大宋的上上下下,没有自家产业的官员几乎没有!
打那样的主意,是要惹众怒的。
贾平章细声细语地说:“西北之事,我当然要装做不知了……但是,我已经警告过他们,千万莫要授人口实,启了战端!
眼下的大好局面来之不易啊……”
贾平章有些自得地感叹着。
廖莹中点头认可,正是贾平章施展了诸多手段,将流求军队顶到了前面,大宋才会有眼下的安定与发展。
此时正是整清国内诸多弊端的时机。
两人正在舒畅地聊天的时候,忽然有人来报,说是枢密院知院事李庭芝要拜见。
贾平章大喜,先前还有些担心上调他来新汴京,会让他心有芥蒂呢……今日来访,定是要表达投靠之意。
贾平章与廖莹中在书房接见了李庭芝与他的参议官陆秀夫。
四个人喝着流求式清茶,开始了愉快的交谈。
大家都是身着便装,因而没有了官职上的束缚,相谈甚欢。
当李庭芝得知廖莹中也曾经去过流求岛参观走访,顿时来了精神,两人马上开始了深入的交流……竟然不太顾及了贾平章。
贾平章倒是毫不在意,只要他有了投靠之意比什么都强……他本算是武人出身嘛。
李庭芝将是他安排在枢密院算是个重要的棋子。
大宋建政以来由枢密院分管军政。
按理说枢密院长官应该是武人多于文官,后来崛起于白水黑山之间的金国,人家照学大宋的官职体系,他们的枢密院长官就全用武人。
而大宋却正好颠倒过来,枢密院的长官以文人士大夫为主,用武人反而成为一种变通,或者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情况。
就算是文武官员同列这样正常的情况,也大多数发在战争年月。
一但到了和平时期,则明显表现出极其强烈的重文轻武的倾向。
用文官为枢密院使副,即能获得朝廷官员舆论的认可,如启用武人,必定会遭到大臣们的反对,任职者也最终不安于位,被迫离职而去。
事实上,大宋枢密院使副偏重文职的倾向,后周时期就已经初露端倪。
1...354355356357358...3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