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太平客栈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莫问江湖
悟真皱了下眉头,双手合十,结成外缚印,环臂一绕。那八条黑色“阴蛇”就如倦鸟归林一般,被他悉数收入掌中,然后他两掌轻轻一碾,十条“阴蛇”便化作一滩污血。
孙不见手中宝杖挥舞不停,“阴蛇”飞舞又至,悟真诵了一声佛号,周身上下金光璀璨,任由这些“阴蛇”激射向自己,谁知第二拨“阴蛇”却是纯粹气机凝化而成,没有实体,刚一接触老僧之后,便齐齐爆裂成毒雾,将老僧笼罩其中。
原来孙不见知道仅凭“阴蛇”奈何不得悟真,故而第二拨“阴蛇”就变成了他取用宗内“尸洞”尸毒炼成的“阴蛇”。第一拨“阴蛇”不过是惑敌的手段,第二拨“阴蛇”才是真正的杀招。
孙不见长笑道:“大师,寻常‘阴蛇’奈何不得你,换成这尸毒‘阴蛇’,又当如何?”
话音落下,就见毒雾倏然四散,悟真的声音悠悠传出:“不过尔尔,孙坛主还有什么鬼蜮伎俩,不妨一并使出,也好让贫僧好好领教下皂阁宗的绝技。”
孙不见既惊且怒,定睛望去,只见悟真身上的祖衣虽然被毒雾腐蚀,但他整个人金光璀璨,丝毫无损。
悟真缓缓上前,道:“若是孙坛主技止于此,还是让出道路,免得徒增损伤。”
孙不见压下心头惊怒,赞道:“金刚不坏,伏魔神通,大师不愧是高居太玄榜第七的‘金身罗汉’,在下自愧不如。”
说话间,他猛然向后退去,手中宝杖连点,黑蛇四出,连同周围严阵以待的皂阁宗弟子,一起组成一方蛇阵。
老僧伸手画了一个半圆,一缠一绕,然后回手一扯。
蕴含“金刚神力”的手掌所致,所有黑蛇无论是虚是实,悉数化作虚无,而那皂阁宗弟子更是凄惨,触之即伤,有时候看似只是轻轻一碰,便立时筋骨断裂。
悟真摇头叹道:“贫僧不想妄造杀孽,可如果孙坛主继续执迷不悟,那就休怪贫僧要金刚怒目怖畏了。”





太平客栈 第五十一章 金刚怒目狮子吼
“大师以为自己赢定了吗?”孙不见已经退至县衙的门前,在他身旁左右就是两方石狮,以及百姓鸣冤所用的大鼓。
孙不见举起手中宝杖,将杖首轻轻搁置在鼓面上,微微笑道:“要知道‘炼神阵’乃是我皂阁宗历代祖师先辈之心血,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玄妙非常。之所以选择此处县衙作为‘炼神阵’的阵眼,也是大有深意,入得此阵,便是踏足九幽炼狱。”
悟真默然不语,只是迈步上前。
孙不见也不再多言,举起手中宝杖在鼓面上一敲。如投巨石入小湖,一阵恢弘涟漪瞬间扩散出去。
军阵沙场,擂鼓进军,鸣金收兵。就在孙不见擂鼓一声之后,周围弥漫的黑色雾气中骤然出现许多绰绰黑影,然后由远及近,变得越来越清晰,最后冲破黑雾,现出真容。却不是寻常的活尸冤魂,而是一骑骑披有黑甲的骑士,人马全身上下皆是黑雾缭绕,唯有双眼处有两点猩红光芒。
滚滚黑骑朝悟真涌来。
当先一骑极为突兀地出阵展开冲锋,更是快如疾雷!
转瞬间就奔袭到了老僧的面前。
悟真双腿微微分开,开始出拳。
他身负金刚宗的“金刚大力”,一指一掌都有千钧之力,与人交战,不必用出如何精妙招式,就算是最简单的“罗汉长拳”,也足以让人难以招架。在他踏足天人境界之后,将“金刚大力”修成“金刚神力”,自有伏魔神通,以实击虚也是寻常,所以不管这些黑骑是僵尸之流,还是鬼魂之属,他只管出拳便是。
只见他一拳击出,这名冲在最前方的黑骑就轰然碎裂,化作黑色雾气在悟真身侧几步外烟消云散,悟真双脚纹丝不动,只是破碎不堪的祖衣微微拂动。
一骑之后还有一骑,绵绵不绝,蜂拥而至。
悟真不等其冲至自己身前丈许之内,直接两拳齐出,两名黑骑的头颅直接爆裂开来。
与此同时,孙不见的宝杖又一次重重落在鼓面上,那股磅礴气机再度迅猛蔓延开来。
一骑战死是两骑,两骑战死是四骑,四骑战死,便是八骑汹涌而来。
大街两端,不下百骑,密密麻麻的黑甲骑士开始集体提枪冲锋。滚滚黑骑,不将这老僧彻底淹没誓不停歇。映入眼帘就是一大片黑潮,让人恍如置身于九幽冥府之中。
虽然老僧出拳越来越快,但仍是不断有黑骑撞在老僧的身上。只不过老僧巍然不动,且无半分损伤。
僧人不闪不避,不摇不动,脸上的所有表情全部敛去,只剩下金刚怒目。
他自幼拜入金刚宗门下,在宗内有一座千佛殿,虽然名为千佛殿,但其中除了诸多佛陀塑像之外,还有菩萨、罗汉、金刚、飞天、伽蓝、护法、天王,在他还是个小沙弥的时候,就喜欢来到此地,仰头观佛,其中有四尊金刚像,嗔目欲裂,狰狞骇人,尤其是夜晚时分,更是让心中有鬼之人背后发寒,故而许多人都对这四尊金刚像敬而远之。
只是不知什么缘故,他却是丝毫不怕,反而是天生亲近,经常一动不动地凝视那四尊金刚像,成为全宗上下人人皆知的怪癖。宗内祖师知道之后,言金刚怒目是为震慑邪魔外道,只有心中有愧之人才会惧怕,他既不惧,可见无畏,乃是与佛有缘,有佛性之人。
随着年纪增长,他开始修习宗内的“金刚之身”和“金刚大力”,他仍是时常会来看这些金刚像,也许正应了面壁而悟的说法,他竟时以此四座塑像为契机,又结合自身所学,两相融汇之下,证得“金刚法身”。之后一法通百法皆通,又自悟出一门“不动如如禅功”,这才成就了他今日“金身罗汉”的超凡境界。
只见悟真满身金光流溢,仿佛是寺庙中享受香火供奉的鎏金大佛。
金刚立世,怖畏护法。
百多骑身披黑甲的骑兵悍不畏死地依次撞在老僧身上,不惜粉身碎骨。每次撞击都会使地面轰然震动,汇聚在一起,真正有一种地动山摇的错觉。
许多皂阁宗弟子都不得不向后撤退,不敢被卷入其中。
孙不见见此情状,再次举起手中的宝杖,便要第三次擂鼓。
就在此时,一人身形如凌空蛟龙而至。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如雷霆万钧,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主于后,无敌于前。
只见剑光纵横,剑气四射,交织出一张罗网,如蜘蛛结网捕蝉,触之即落入罗网之中。
孙不见脸色一变,不得不变换动作,将手中宝杖一扫而出。
虽然堪堪打破了剑气交织的罗网,却也被来人近身到身前三尺位置。
孙不见只觉得背后生起一股寒意。
是哪位武夫说过,身前一拳之距,便是举世无敌来着?方士与武夫交手,最忌讳被如此近身,极为不利,一个不慎便要被武夫一拳打死,不死也要重伤。
所以孙不见的第一反应便是重新拉开距离,可此时他已经在县衙的门口,再退就只能退到县衙之中。
就在他略有犹豫之际,一道霜白剑气已经炸裂开来,孙不见的视线所及,尽是如雪崩一般白茫茫一片。
好在这时有一杆黑色长戟斜斜杀出,帮孙不见挡下了这一刀。
出刀之人正是李玄都,而那杆黑色长戟的主人也不是旁人,正是后卿坛坛主洪成仇。
洪成仇此时有了“炼神阵”作为依仗,再不见前不久的畏缩之态,大喝一声:“好小子,可有破我‘无极枪’的手段了?”
话音未落,洪成仇故技重施,身随手中长戟而动,一扫一弧,三弧如半月,九扫成满月,不过眨眼之间,便有层层叠叠的圆圈朝着李玄都笼罩而来。
归真境素有返璞归真之意,所以归真境的宗师出手,多内敛而少外露,未必要如何天崩地裂,就如洪成仇,看似只是寻常横扫,可真要被他扫中,其中蕴含的“无极劲”便足以将寻常先天境高手拦腰斩断,就算是归真境的高手,也要被重伤内腑。
虽说李玄都有“漏尽通”的体魄,但也不敢以体魄强行硬接,只能以手中“冷美人”应对。
孙不见稍稍缓了一口气,正要再次擂鼓,就见一块飞石激射而至,孙不见认出这是太平宗“八部神通”中的“混元石”,知道厉害,不敢硬接,当即斜身闪开。然后就见一名妇人不知何时也来到了自己身边,手中拿着一根烟杆,朝自己手腕打来。
虽说陆夫人不擅武斗,更不是武夫,但是这些年来也学了一些防身的招数,此时猛地用出一招半式,也骇人耳目。而且孙不见同样不是武夫,在皂阁宗的四大坛主中,以近身武力而论,却是这位赢勾坛坛主垫底,再加上他身上的“阴蛇”已经用了个七七八八,如此一来,两人倒是半斤八两,
孙不见不敢托大,以手中宝杖对上陆夫人的烟杆,两者长度相差无多,且都不是刀剑等兵刃,倒也谈不上谁更占便宜,两人激斗一处,一时难分胜负。
就在此时,悟真双脚重重踩踏地面,面露怒容。
此怒非是嗔怒,只为震慑外道邪魔怖畏。
老僧缓缓张口,发出一声沉闷低吼。
此乃“狮子吼”。
一圈肉眼可见的音浪以老僧立足所在,猛地向四周扫过。
地面上的石板寸寸碎裂,街道两旁的墙壁,轰然倒塌。
一众黑甲骑士人仰马翻,身上的黑甲化作黑气散去,显出真容,看其衣着,竟是前不久还在城内巡视的衙役和帮闲。




太平客栈 第五十二章 一剑杀敌望北邙
两名皂阁宗的坛主见此情状,也不恋战,果断各自摆脱对手,向县衙退去。
只要能与炼尸堂堂主尚熙合兵一处,据阵而守,别看只是一座小小的县衙,此时便如铜墙铁壁一般,就算是悟真和苏云媗也不能如何。而此地距离北邙山极近,待到援军赶至,犹有取胜之机。
就在此时,一道剑光从天而落。
后退时稍稍迟了一步的孙不见直接被这道剑光击穿天灵,然后整个人被这一剑从上至下击穿,死得不能再死。
这位皂阁宗的赢勾坛坛主如何也没有想到,他竟是会死在这里,会在黄泉路上与将臣坛坛主范文成结伴而行。
亲眼见识了这一剑的洪成仇更是惊骇欲绝,忙不迭地往退回县衙,不敢有半分迟疑。
紧接着身披“太乙云衣”的苏云媗手持“妙法莲华”从天而落,刚才就是她击出此剑,将孙不见一剑斩杀。
正如皂阁宗中人所说,金刚宗不想与皂阁宗结成死仇,可是与正一宗同进同退的慈航宗却是没有这个顾忌,在尚熙退入县衙之后,苏云媗追之不及,只好将稍迟一步的孙不见一剑斩杀。
也是孙不见倒霉,他的修为境界不能说不高,虽说武斗不是其所长,但是能与悟真交手一二,可见其不擅武斗只是相对而言,绝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拿捏的软柿子,可惜他遇到了苏云姣,本身已是距离天人境界只差半步之遥的强九,又执掌高居“刀剑评”第七位的神兵“妙法莲华”,再加上孙不见的“阴蛇”已经用完,注意力都放在悟真和陆夫人的身上,苏云媗还有出手偷袭之嫌,这一剑之下,焉能不死。
有些时候,惊艳到极致的出手取人性命,其实都是天时地利与人和三者齐具的结果。
就在孙不见身死之后,县衙内的尚熙和洪成仇似乎受到了惊吓,只见原本笼罩满城的黑雾开始渐渐散去,可笼罩县衙的黑雾却是愈发浓重,近乎实质一般,此时众人与县衙不过丈余距离,便已经看不清县衙的大门和墙壁,可谓是伸手不见五指。
苏云姣从当空落下之后,双手握剑柄而剑尖朝下:“悟真大师、陆夫人、空定师弟,云媗有礼了。”
三人不管心中作何想,纷纷还礼。毕竟苏云媗成为慈航宗的下任宗主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如今她在宗内的实权,丝毫不逊于颜飞卿,甚至犹有过之,饶是悟真这位太玄榜第七人,也不敢有丝毫的小觑,更不能将其视为寻常晚辈。
悟真双手合十道:“皂阁宗之人已经退入县衙之中,此处乃是‘炼神阵’的阵眼所在,诡秘非常,不好擅闯,不知苏仙子有何良策?”
苏云媗摇头苦笑道:“事出仓促,并无良策。”
悟真诵了一声佛号之后,默然不言。
李玄都将“冷美人”收回鞘中,问道:“颜玄机呢?难道他还在北邙山中?”
苏云媗点了点头。
李玄都轻叹一声:“如今‘炼魂阵’和‘炼尸阵’已经被破,只剩下最后的‘炼神阵’,破与不破,在一时半刻之间也无碍大局,我倒是更担心颜玄机那边。”
苏云姣一惊:“李师兄的意思颜师兄那边会出事?”
“皂阁宗有内三堂和外四坛,如今身在北芒县城中的,只有将臣坛坛主范文成、赢勾坛坛主孙不见、后卿坛坛主洪成仇,以及一位炼尸堂堂主尚熙,且不说皂阁宗宗主藏老人和皂阁宗背后的阴阳宗,另外两位堂主和旱魃坛坛主如今身在何处?”苏云媗已经接口说道,同时她的目光也投向北邙山方向。
……
北邙山中。
一老一少两名道人沿着一条土坝缓缓而行。
年老的道人衣着寒酸,背负一柄铜钱符剑,肩上斜挂着一个褡裢,没有多少仙家气派,倒是有不少寒酸气,正是从周家村中侥幸逃得一命的南柯子。
与年老道人相比,年轻道人却是完全不一样了,从头上的莲花冠,到身上的道袍法衣、腰上的腰带和锦囊,再到脚上的云履,无一不彰显仙家气派,而背上所负的长剑,更是氤氲出一股肉眼可见的青气,正是正一宗的掌教颜飞卿。
周家村整个村子在一瞬之间毁去,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当然也惊动了如今正在北邙山中的颜飞卿,当他赶来的时候,什么痕迹也没有剩下,只剩下南柯子一个活人。
两人会合一处之后,南柯子先是向颜飞卿交代了事情的经过,然后两人便开始探究周家村被毁的因由,可惜在地裂之后,地面又再次合拢,就连那条“吞食”了所有村民的沟壑,也消失得无影无踪,若不是还剩下一条土坝,这里就好像一切从未发生过,也从未存在过一个名为周家村的村子。
走到土坝的尽头,颜飞卿望着脚下,若有所思。
南柯子习惯性地抚着自己的山羊胡须,说道:“先是棺材地,又是闹鬼,真不知道皂阁宗到底要干什么。”
虽然还没有明确的证据,但是南柯子已经在心底里认定了此事与皂阁宗有着莫大的干系。
颜飞卿抬起头,忽然问道:“前辈曾经给那赵奇招魂,可曾注意那赵奇是什么命格?”
南柯子一怔,“颜掌教的意思是……”
颜飞卿轻叹一声道:“前辈既然已经见过了李紫府,那就应该知道贫道和他曾经与藏老人有过交手,而交手的原因就是藏老人在收集天煞命格之人,贫道现在怀疑那赵奇也是特殊命格之人,皂阁宗中人这才要将其的魂魄收走,结果被前辈搅扰,于是他们便提前动手,也打伤了前辈。至于皂阁宗为何要等到现在才来收取赵奇的魂魄,也许是因为岁齿的原因。”
南柯子一惊:“就算如此,也不必将整个村子都悉数灭口啊。”
“不是灭口。这里是北邙山境内,就在皂阁宗的眼皮子底下,他们这个口灭给谁看?又怕消息走漏到哪里去?”颜飞卿摇头道:“所以不会是灭口,依贫道看来,倒像是某种血祭手段。”
所谓“献祭”,献而祭之,多是献祭牛羊牲畜。只是在儒、道两家立教之前,追溯到上古时候,巫祝盛行,民风野蛮,殉葬之事时常有之,故而也常常以活人代替牲畜祭祀鬼神,又称“血祭”,在至圣先师和太上道祖相继立教之后,此种习俗便已经渐不可闻,只是在邪道之中还有流传,如那真传宗,号称原始真传之宗,其中就有许多延承自上古的野蛮手段,故而也被划入邪道之列。
皂阁宗出自阁皂一脉,精通符箓,与神霄宗、东华宗等也算是存续相依,只是在背弃阁皂一道之后,皂阁宗的道路便越走越远,虽然还留存了符箓之道,但是重心已经放在驭鬼、驭尸上面,乃至于后来皂阁宗鼎盛一时,还弄出了一个妄图以人力逆天而为的炼神之举,与玄门正宗愈行愈远,如今从真传宗那里学了血祭之法, 也在情理之中。
这等手段素来为正道中人不耻,故而颜飞卿此言一出,南柯子的脸色已经变得极为难看:“皂阁宗他们竟、竟敢如此!”
“他们这些人有什么不敢的。”颜飞卿的神色中也透出几分憎恶:“打尸体的主意,打亡魂的主意,哪一桩哪一件不是损阴德、逆人伦之事?现在他们又把主意打到了活人的身上,是可忍孰不可忍。”
南柯子长长叹了一口气,道:“事已至此,我们要尽快弄清楚皂阁宗的意图到底是什么。”
颜飞卿又低下头去,跺了跺脚,踩在脚下的土坝上:“答案也许就在这道土坝上。”




太平客栈 第五十三章 龙脉地气
“这道土坝?”南柯子也随之低头望去。
颜飞卿伸手从背后拔出“青云”,单手握剑柄而剑尖向下,不像是持剑,倒像是持杖的姿势,然后将“青云”轻轻刺入脚下的土坝尺余。
南柯子凝神望去,然后猛地睁大了双眼。
只见剑尖刺入的地方,竟是缓缓渗出血来。
颜飞卿轻声道:“这条土坝是活的。”
“不可思议,实在是不可思议。”南柯子喃喃道:“如果这条土坝是活的,那么先前吞掉村民的沟壑,岂不是就真成了一张嘴?”
颜飞卿拔出“青云”,只见剑尖上果然沾染了些许鲜血,而剑尖刺入的地方则如一汪极小的泉眼,咕嘟咕嘟地冒出乌黑的血,相较于整条土坝,就像是用细针在手臂上刺了一个极小的红点。
“问题就出在这下面。”颜飞卿指着脚下的土坝说道。
“的确是太不寻常,难道在这底下藏了一只巨兽?”南柯子也算是精通望气之道的老手了,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诡异局面。
颜飞卿摇头道:“不像,贫道与前辈不同,经常行走四方,也曾遇到过类似的事情,许多死物在种种因缘巧合之下,也会显现出类似活物的状态,这底下到底是死物还是活物,如今尚且不好定论。”
南柯子蹲下身,从褡裢中取出一块布帕,蘸了点鲜血,放到鼻下轻嗅,又用两指捻了些许黄土,用舌尖尝了尝。
尝土是寻龙点穴的入门功夫,南柯子年轻时经常与师父一起去堪舆地理,学到不少望脉的窍门。
昆仑不但是道门圣地,而且还是万山之祖,天下三大龙脉都起源于昆仑。依据山川河流的走势和潜藏的龙脉大势,从西到东,将龙脉蜿蜒的地势视为风水地脉,分为三势,称为三龙,分别是:大江以南为南龙,大江、长河之间为中龙,长河以北为北龙。
南柯子吐掉口中的泥土,道:“龙脉的祖山,必定是名山,山势雄伟,地域广大,山环水绕,河渠纵横,山脉绵延千余里。祖山的主脉,通常是一地名山,在天下变迁过程中,一般为重要疆域之分界。主脉蜿蜒东进、南行,形成一块块福地;当它们跨过河谷峡地时,形成一个个土地肥沃的盆地,就是适宜于百姓生存的通衢都会:千里之地为大郡,三百里之地为河川,百里之地为县市,百里以下为城镇。龙脉之山从优到劣分成四种:进龙、退龙、福龙、病龙。北龙的山势巍峨雄壮,出昆仑山向东,南山、中岳绵延纵横,众山环拥相抱,形成一系列进龙、福龙佳地。山侧之西水入龙门西河,山侧之东水入幽州东流至海。北邙山就是南山余脉,故而风水极佳,引得历代帝王将相在此修筑陵寝。”
颜飞卿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此乃风水望气、寻龙点穴的基本,他虽然不精通此道,但对于龙脉一说,也略知一二。
南柯子继续说道:“每条龙脉,从西往东,从昆仑到东海,按照远近大小,分远祖山、老祖山、少祖山等,依次由老到嫩。《青囊经》中曾经说过,山老无生气,山嫩则生气勃勃。随着时势演变,越是靠近西方昆仑,靠西而诞的王朝越是无法应时而生。虽说秦中自古帝王州,但自前朝始,帝都便已不在此二州中,由可见一斑。因此,寻山要寻少祖山,不要寻老祖山。按照道理而言,北邙山位于南山余脉,还算不上老祖山,应该是少祖山,可此地之土却比老祖山还要了无生气,实在奇也怪哉。”
说到这儿,南柯子也是骤起眉头,面露疑惑之色。
颜飞卿亦是骤起眉头:“地气变了。”
南柯子点头道:“无论如何推算,北邙山都不应在此时变为老祖山,可见是有人以人力做了手脚,强行改换天数,此等大手笔,实则非一个皂阁宗可以为之。”
颜飞卿轻声道:“阴阳宗。”
南柯子耸然一惊。
一个阴阳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位阴阳宗的宗主,那位素有“地师”之称的徐无鬼。
正一宗的“天师”称号,乃是太上道祖所授,意为:合乎天道之师。原是道门始祖之一轩辕氏对老师的尊称,可见其大。与“天”相对应的便是“地”,那么“地师”也不可小觑半分。
“地师”是自古对风水术士的尊称,与天师一般,也是一种称号与传承,号称地气宗师。据说历代地师秘传之学,不仅可以感应地气运转,勘察山川地理脉络,还可汇聚天地灵气相助修炼形神,甚至还有运转地气灵枢之妙。
徐无鬼既然有“地师”之称号,可见他本身便是天下间第一等的风水大宗师,若是由他出手谋划,那么少祖山变为老祖山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颜飞卿沉吟了些许时候,道:“到底有什么玄机,掀开这条土坝便都清楚了。”
1...8687888990...7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