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不游泳之鱼
而罗氏家的家臣分封政策,虽然同样也是会将宗家的领地分封给家臣,但是却有着很大区别。
首先罗氏家采取的是分散分封的政策。尽量将家臣领地分散分封到各地(并不会在一处地方分封过大的领地给家臣),家臣为了管理这些领地,那就不得不将族人以及麾下手下分散到各地对这些领地进行打理。从而避免了家臣在固定一处大型领地中大量聚集起家族力量。这样的法度下。久而久之。由于距离的关系,家臣的家族就会逐渐分家,从而避免大型家族在领地中出现。
其次,家臣虽然对自身领地具备经营管理权,但前提是必须遵循罗氏家的法度以及管理制度,而且这些领地中的村子、町子的管理者也是只能由宗家罗氏家有关部门根据领地法度来任命的,家臣虽然可以调用这些基层管理者,但无法对这些管理人员进行任免以及处罚。也就是家臣只能对自己领地中的基层管理者具备管理以及使用权。但没有任命以及处罚权。实际上,这既是对家臣的分权,也是家臣与基层管理者两者之间的相互监督。
最后,家臣在自身领地的军事权限也受到了限制,按照目前罗氏家的法度,一个家臣最多允许具备十五个武装家臣,而且家中的家臣以及家仆情况,需要在罗氏家军事阁、内政阁以及情报阁分别进行登记。
这样的领地分封制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保留了符合这个时代的领地制度,避免与这个时代的制度产生过大的冲突。从而影响到罗氏家的发展;另外一方面又对这种分封制度进行了完善,对家臣的权利进行了限制。确保宗家对所有家臣以及领地的监控。
当然,即便政良已经小心翼翼地对这种制度进行了调整完善,尽量避免因此而在罗氏家内部产生矛盾,但其毕竟这个制度还是与这个时代整体制度是有所差别,这就导致了遇到了不少的wenti。
其一,正如此次遇到了右田家、内藤家、杉家的死命抵抗事件一样,由于这些家族知道罗氏家的制度将会极大地削弱他们的利益,所以这些家族自然不愿意轻易向罗氏家臣服。这样的制度下,自然会导致罗氏家的日后在各地攻略中,会遭受到不少豪族的抵抗,而愿意向罗氏家投诚的豪族将会减少很多。
其二,部分优秀人才,尤其那些本身曾经享受过一些大名的封地福利的人才,并不愿意投靠罗氏家。至少相同条件下,这些人才更愿意投靠别的大名。而那些因为战败而豪族,也不愿意向罗氏家投诚,即便投诚了,心中对于罗氏家的这种分封制度也会有所怨念。
其三,在自家家臣团内,形成一定的隐患。毕竟随着自身的权利越来越大,人对财富、权利等等的追寻**就愈加强烈。当自家逐渐成长起来的家臣看到别的大名的家臣能够获得比他们更大的财富与权利的时候,他们内心自然会产生一些对比的心态,从而产生不利于宗家统治的**,从而成为了罗氏家统治的隐忧。
当然,针对这些情况,政良也刻意进行了补救。
首先,通过建立逐步完善的内政、军事、情报等系统,对家臣进行分权以及监视,并且牢牢掌控着军队。比如建立自己的人才培养系统(既然别人不愿意来投靠,那么只能自己培养了),从小孩子子开始就培养彻底支持以及服从罗氏家的制度的人才,并且将这些人才分散到领地的各个部门机构当中,形成一个彻底支撑罗氏家的体系。而经过十数年的持续经营,这个体系此时已经逐步完成。
其次,善待基层领民,让领民对罗氏极爱感恩戴德的同时,了解以及支持罗氏家的制度。从最底层保障罗氏家的统治。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随着罗氏家领地的不断发展,这些在一般豪强看来蝼蚁一般的领民,在罗氏家的统治中将会占据越来越大的地位,从而决定罗氏家统治的稳定。要是地下所有的民众不愿意支持,那么即便是官职再大的人起来背叛,也不会兴起多大的风浪的。
最后,善待以及引导家臣。比如加大对家臣的物质以及领地赏赐,引导家臣向商业等其他领域投资,从这些能够支持领地发展的领域中寻求到新的**。
况且,也正是考虑到在实行这一套制度之时,会在家中遇到困难,所以政良从罗氏家建立的那一刻开始就逐步为这套制度搭建基础了,更为重要的是,罗氏家起家的家臣,甚至日后加入罗氏家的大部分家臣,实际上都是以草根出身为主的,这就避免了家中一开始就出现各种山头以及体系的家臣集团,从而避免了这些制度遇到过大的阻力,这自然也一定程度上地保证了罗氏家这套制度的顺利实行。等到日后更多的家臣加入到罗氏家的阵营的时候,这一套制度已经完全扎根下来了,所谓大势所趋,这些家臣只能主动去适应它了。
或许,有人有会说,难道政良就不能够先按照这个时代的背景而权力执行此时其他大名所遵循的制度,从而减小罗氏家发展的阻力。实际这种做法显然也不现实的,因为到了那个时候,家中已经形成很多的山头,当政良再次准备推行这些制度的时候,就会遇到很多的阻力,甚至会被反叛了。既然如此,还不如从一开始就坚定贯彻下来,将那些愿意接受新制度的人留下来,而那些不愿意接受的就挡在,门外。
当然,上述的这些制度,不过是政良进行的一次尝试,即便是政良自己也不知道这样的制度最后能否更加良好地适应这个时代,从而获得成功。一切都要看最后的结果了,以及日后历史的评判了。
只是,在政良看来,在个战国时代,那些守旧的大名,只会导致家族的衰落,这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就有越前的韩仓家。而那些勇于创新的家族,则会得到不同的发展,诸如北条家、武田家、织田家甚至被罗氏家所击败的毛利家等等。
纵观整个战国史,实际上各个大名豪强都在往集权化这一进程进化。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家族有着自己的特点罢了。
这些家族当中,进化最为迟缓的自然要数越前国韩仓家。该家族一直沿用着旧有的家族制度,那就是家族家老投票制。家中的权利被家中各个亲戚把持着。而这些亲戚又相互倾轧,极大阻碍了家族的发展,也极大限制了家督的权利。
数年前京都足利幕府日渐衰弱,而把持着京都势力范围的细川家又陷入内乱以及与三好家缠斗之时,正是韩仓家将势力延伸到京都地区的最好机会,可是韩仓家却白白浪费掉了。
至于在家督集权化这一方面走在最前面,自然要数毛利家、武田家、北条家以及日后的织田家了。
毛利家与武田家大致属于同一类型,都是在强力家督的运作下,逐渐在家中形成主要的势力体系,然后家督通过掌握这些体系来运作整个家族。比如毛利家的两川体系以及武田家的两山体系。
但这样的体系,实际上也是有着弊端的。这样会很容易造成这些体系形成不同的山头,一旦这些体系失去强力家督的压制,就会成为家中隐患。这以历史中毛利元就死后,毛利家的两川体系开始出现分歧的例子最为突出。
而北条家则是一种从底层开始控制家族势力的方式,在北条早云、北条信康两代人的努力下,北条家通过一系列的内政制度有利控制了下面各地豪族的情况,从容从底层开始得以逐步控制家族的整体权利。
历史中,北条家之所以没有完全崛起起来,在政良看来,主要是在北条信康时代,刚好遇到了如日中天的武田家以及上杉家,导致北条家扩张的机会被这两家压制了。后来等到武田家、上杉家日渐衰落之际,更为庞大的织田家、丰臣家、德川家又相继出现了,可谓是生不逢时了。(未完待续……)
(.)u
.全部章节
战国之鹰 第858章 门户大开
. .
至于织田家,其特点主要体现在织田信长在彻底掌控家族权利以后,对家中的制度的一系列改革(比如出现了特有的专职士兵)。。。看最新最全小说而这些往往会被这个时代的世人看做是离经背道的举动。再加上织田信长在彻底掌权后,很喜欢独断专行,实际上也令到织田家成为了当时战国众多家族中集权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家族。
当然,织田信长的一系列的权利,实际上都主要建立在其个人对家中众家臣的威压上面的,着实际上并不牢固。更为危险的是,实际上织田家依然保持着战国时代的分国制度,而且缺乏足够的制度来控制这些分国,仅仅是依靠他个人的威信来支撑,并且利用这些家臣间的相互监视来保证各个分国以及军团对织田家的忠诚。于是在出现了明智光秀这个决心违抗信长的威严的猛人后,信长的下场就注定了。而随着信长的死亡,在缺乏完善制度保护的情况下,织田家瓦解的结局则也是必然的了。
可以说,织田信长掌控下,是家族权利集权化改革的先锋,而且信长也有一定的措施来维持他的统治(比如不让一个家臣过长时间地呆在一个地方进行经营,时不时地对这些家臣进行转封)。但信长毕竟是这个时代的人,他的思想即便如何先进,也会被这个时代所局限,从而导致他还是无法很好的完善自己的统治制度,确保自己的统治的延续。
实际上在确保本家统治稳定以及延续这一方面,反倒是日后的乌龟德川家康是这方面的能人。而作为来自后世的政良。在分析了战国数个极具代表性的家族变革历史后。自然也逐渐得出如今这一套既一定程度上适应这个时代背景的要求。又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能够保证罗氏家统治,保证罗氏家后代继承家业的制度。至于最终是否能够成为使用有效的制度,那么就需要历史来证明了,政良现在唯一要做的,那就是不再犹豫地坚定按照自己的计划走下去。
至于由于罗氏家的制度而导致像发生在眼前的右田家一样顽强抵抗罗氏家的情况,政良已经是预料得到了。不过,政良还是小看这一次对手的顽强程度了。
在罗氏家大军攻入右田岳城以后。城中以城主右田隆量为首的一部分敌军依然在根据城中的建筑拼死抵抗。
随着罗氏军源源不断地蜂拥而来,终于这些右田家的士兵寡不敌众,尽管作了最英勇的抵抗,但这些人就逐渐被罗氏家的部队,以绝对数量优势淹没在人海里了。大军已经冲向了城中最后的堡垒,本丸的大门前。
这个时候,一番激战后,数十多人的尸体横尸在本丸大门前,而罗氏家士兵上前双手拖着这些人的双脚,将尸体移开。清出门前的空地来,回头再去割首级算作自己的战功。
“破门。”
看着一片黑色罗氏铠或者罗氏具足。背后插着罗氏家黑鹰旗指物的罗氏家士兵,聚集在门前,矶野员昌当即大喝一声,下达了撞门的命令。随即四名身形魁梧彪悍,赤膊着上身的罗氏家士兵,合抱了一颗原木,奋力朝本丸没多少防御力的冠木门上撞去。
没几下,脆弱的冠木门就被罗氏家士兵一下撞破,罗氏家的士兵集体欢呼一声,一口气冲进了本丸之内。本丸被攻破后,一般而论,笼城战都到了这一步,守军基本可以洗干净脖子,准备引颈就刃了。
洞开的本丸大门内,二十多级的石梯上,天守的楼门紧闭着。矶野员昌仍旧叫人用木头撞开大门,杀进了天守阁。几名急于立功的罗氏家士兵当即冲了进去。
而矶野员昌也持着长枪紧随着这些士兵进入了天守中,此时他看见了最后抵抗的三、四个名手持武士刀,穿着一身铠甲的武士,他们多应该是右田家的世代家臣了。这些武士刀法老辣,顿时给最先冲进天守阁的几个罗氏家士兵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而此时,在天守阁的上面,隐隐传来女人的哭喊声。
随着罗氏家的士兵不断地涌入,这几个右田家的武士最终还是被砍倒在地了。矶野员昌和足轻士兵们随即将这些人的尸体都被踢到一边,然后持着枪冲上了天守阁的二楼。在二楼上,矶野员昌与众人正好见到数名女子,这些人此时正惊慌失措的样子,有一些人甚至拿出了小刀企图自杀。估计这些人就是右田家的家眷以及侍女了。
矶野员昌当即命人将这些女子统一看管起来,防止她们自杀,然后加快了脚步,带着众手下继续往前行进,直朝城主所在的居室大广间赶去。拉开大广间槅门的纸扉,出现在众人眼前是无比惨烈的一幕,一名穿着穿着白衣白服的中年男子,双手捧着肋差反插在自己的腹部,身体正倾倒向前方。很明显,此人就是右田岳城的城主右田隆量了。
“真可惜,竟然切腹自杀了。”矶野员昌有点惋惜地说道。这一次由于眼前这个家伙的拼死抵抗,不但极大延误了他这一路大军的攻略进程,而且还给罗氏家大军造成了不少的伤害,他原本的打算是将这个家伙俘获,然后押送回九州肥前国的野高山新兵训练营,将其作为新兵见血的训练俘虏的。
事实上,这一次右田家的抵抗,令到矶野员昌相当恼火,按照他原来的计划,是希望赶在主公政良的本阵大军抵达之前,提前拿下这座城砦,为主公打开进入大内家统治中心地带山口地区的门户的,从而增加自己在主公心中的分量。结果最终还是被右田家给破坏了。
此时他真的有点想对这个城砦来一次屠城,以发泄他心中的怒火。但他知道这已经不可能了,按照罗氏家有关俘虏的处置法度,在对这些敌军俘虏进行甄别以后,罪大恶极的俘虏将送往九州肥前国松浦郡野高山新兵训练营作为新兵见血的训练对象。一般的俘虏则是将会成为罗氏家奴隶,加入到罗氏家奴隶修路大队当中去,或者成为奴隶农场的一员,他们的家人也会因此而被强行迁移到九州地区定居。至于那些无辜被强逼助阵的敌对农兵,同样也会被连同其家人一起迁移到九州地区去定居。
“城主右田隆量已经自尽,战到此处,右田岳城总算是陷落了,本家进入大内家山口地区的门户也为之打开了。大人,此次攻陷右田岳城一番功非你莫属啊。”一旁的家臣眼看自家主公似乎有点不满,于是当即出言恭喜道。
矶野员昌闻言苦笑摇了摇头,说道:“火速派人禀报主公,说右田岳城已被我等攻陷,还有,立即派人清理城砦,甄别俘虏,我料想主公应该很快就会再次往下一处城砦进军的了。”
在正式开始发动对右田岳城的攻城战之前,矶野员昌是亲眼看到主公政良收到了来自另一路大军的统领阿骨打的海东青带来的情报的,阿骨打这一路大军在与石见国吉见家根据议和协议交接完毕后,就迅速控制了长门国阿武郡的指月城,并且乘机拿下了长门国阿武郡与周防国吉敷郡北面交界处的渡川城(此时的渡川城的守军早就在阿骨打的大军抵达之前就跑光了)。
而在派遣海东青向政良汇报进展之时,他们这一路大军已经踏上翻越大内家山口地区北面山区的路程,虽然那里的山区很少崎岖难行,而且难以确定大内家会否在山中设置把守的关道,但只要阿骨打这一路大军顺利穿越山林地带,那么接下来他们就会进入山口地区的平原地带了,届时,就不会有阻碍他们进攻的阻挡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进入大内家统治中心山口地区的一番功很可能就会落入阿骨打这一路大军的手中了,矶野员昌自然是希望自己所在的这一路大军也赶快上路的。况且,就在昨日,矶野员昌也在军帐中亲眼看到主公政良接到了来自美浓国的急报,得知美浓国发生了剧变,那个一直跟自家主公关系很**的浓姬的父亲似乎被推翻了(此时罗氏家还不知道齐藤道三并没有死)。自从主公接到这一个消息后,似乎就更加急于完成对长门国、周防国的攻略了,所以他自然就可以推测出,随着这处城砦的陷落,大军将会很快继续往大内家的统治中心山口地区进发的。
而就在矶野员昌刚刚说完话,这时突然听见大广间的纸扉后面,突然有响声传来。矶野员昌他们众人对望一眼后,当即纷纷举刀挺枪戒备,矶野员昌大喝一声,言道:“给我出来,不然就用枪戳了。”
沉默了一会,这时候才看见纸扉的拉门轻轻打开,现出一个穿着公卿衣服的年轻男子。(未完待续。。)
(.)u
.全部章节
战国之鹰 第859章 意料之外的客人
. .
周防国吉敷郡右田岳城城外的罗氏家军帐,政良正皱着眉头看着眼前的一位穿着公卿服饰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是矶野员昌等人在右田岳城的天守阁发现的。令政良感到头痛的,是这个年轻人的来历以及其姓名。原来这个年轻人正是历史室町幕府的第十四代将军,第十二代将军足利义晴之弟义维之足利义荣。
历史上,日后随着第十三代将军足利义辉被松永久秀与三好三人众杀死后,而足利义荣就会被松永久秀等人所拥立,翌年入摄津富田,永禄十年(1567)请朝廷封其为将军,翌年二月将军宣下(即位),同年月,织田信长奉义昭入京,足利义荣最终在开战前病死(另外有传言这个傀儡将军其实是被人暗杀的)。
对于这个突然出现在自己眼前的客人,政良实在是感到有点意外,而且一时间也没有想好到底应该如何处置这个客人。政良之所以如此纠结,主要是因为眼前这个年轻人的父亲。
这个年轻人的父亲足利义维,是室町幕府第十一代将军足利义澄之次,第十二代将军足利义晴(足利义辉的父亲)之弟,第十代将军足利义稙之养。足利义维原本是细川晴元扶持的傀儡,用于对付足利义晴,后来陷于细川家、三好家的斗争旋涡当。在天元年(1532年),三好元长被细川晴元害死,足利义维避难到了阿波国天龙寺的平岛庄。于是被人称为平岛公方。
由于此前其一直与足利义晴作对。所以作为足利义晴儿的足利义辉自然对其也没有什么好感。现在足利义辉上台了。而罗氏家又一直与这个新上台的幕府将军关系不错,要是因为收留足利义晴两父而导致弄僵了与足利义辉的关系,那对于罗氏家而言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虽然罗氏家此时也完全不需要依靠足利义辉,相反,对方此时反而更加需要罗氏家。但因此而造成两家之间出现裂痕就不太好了。只是,要是就这样将足利义维两父打发走,似乎又不是那么容易,毕竟对方怎么说都是平岛公方。总之如何处置眼前这个年轻人的事情上面。只要稍有不慎,就会惹来不少麻烦,至少罗氏家的名声很有可能因此而受到影响的。
就在政良纠结之时,下首的足利义荣心也是郁闷不已。此前虽然早就收到了风声,知道大内家的重臣将要对安艺国的毛利家出阵,但是在他们一家看来,以大内家的实力,这一次大战是必胜无疑的。于是足利义荣干脆就毫无防备地跑到右田岳城附近的地区游玩起来了。
结果才游玩了一段时间的足利义荣突然就收到消息,大内家竟然战败了,更为令到他震惊的是。击败大内家的并不是毛利家,反而是凭空出现的罗氏家。对于罗氏家。在来到周防国山口以后,在那些定居在山口地区的众多公卿人的传言下,足利义荣也是有所耳闻的。总之,在众人的眼,罗氏家是最近这几年突然在州地区崛起的巨无霸。
如今这么一个巨无霸突然进攻大内家,并且根据那些逃亡山口地区的人们的描述,罗氏家的大军即将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奔这里来了。随着这一消息的到来,周围到处都是一片兵荒马乱的。惊慌之下,足利义荣只好带着自己的手下跑进了附近的右田岳城,要求该城的大内家家臣派人护送其返回山口地区了。
结果令他感到恐惧的事情出现了,不知道该城的城主出于何种考虑,不但没有按照他的要求派兵护送他返回山口地区,反而还将他软禁了起来。至于他身边的手下,男丁干脆被押入了城的牢房看守起来,而侍女则是留在了天守阁来作为日常服侍他的下人,至于那个决定将他软禁起来的城主,则干脆最也没有来面见过他了。
被软禁起来不久后,他很快就通过天守阁的露台看到了城外突然杀到的罗氏家大军。就这样,他日复一日地被软禁在天守阁,同时还看着攻城的罗氏家大军与守城的右田家守军之间的大战。在这个过程,他仿佛被人遗忘了在一处角落一般,再也没有人理会。就在他已经认命的时候,却又在今天突然出现了变故。
原来是在今天下午时分,天守阁突然涌进了不少右田家的家眷,同时作为城主的右田隆量也狼狈地逃进了天守阁。作为城主的右田隆量表情凝重地跟他说明了城的情况,并且直言此城即将被罗氏家攻陷,作为大内家家臣的他决定为大内家殉死,至于足利义荣的下场,则只能自求多福了。
此后,他亲眼见证了右田隆量在他面前剖腹自杀,随后在罗氏家大军冲入天守阁后,他也落入了到了罗氏家的手,并且被带到了眼前这个同样很年轻,但被称为罗氏家家督的雄主面前。
想起这段时间以来的遭遇,足利义荣真的觉得很郁闷,他甚至怀疑起当初自己的父亲携家带口地前来山口地区定居的决定,到底是不是对的。
那么,原本定居在阿波平岛之上的足利义荣一家,又为何突然出现在西国周防大内家的领地之的呢?
究其原因,还是由于三好家正在快速吞并细川家势力的原因。随着三好长庆数次击败细川晴元,甚至将细川晴元流放到了丹后国,三好家逐渐在畿内建立起强大的版图。
当然,三好长庆击败的只是代表细川家宗家的细川晴元,实际上细川家还有不少分家各自把持着四国的讃岐国、阿波家、淡路国等地区的,为防万一,于是三好长庆委托其弟弟十河一存、三好义贤、安宅东康分别在上述地区开始扩张三好家的势力。同时削弱细川家各分家的势力(当初细川晴元主政时得罪了各个分家。所以在他被三好长庆攻击时。这些分家并没有支持细川晴元)。
天二十一年(1552)八月十日,三好义贤在得到其讃岐国四弟十河一存的帮助下突袭了其名义上的主君阿波守护细川持隆(细川持隆是细川家阿波分家家督),于坂东郡见性寺刺杀死了细川持隆,并在随后肃清了细川持隆重臣的亲细川家势力,名义上一统阿波国的同时,暗也不断打压当地亲细川家势力的豪族,逐渐开始真正掌控四国地区的阿波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