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战国之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不游泳之鱼
.全部章节





战国之鹰 第436章 定装火药
. .
政良想说的是脱蜡铸造法。所谓脱蜡铸造法,其原理就是先将石蜡注入模型,脱掉模型后得到与需要的铸件相同的石蜡熔模;在熔模上重复沾耐火涂料与撒耐火砂工序,硬化型壳及干燥;再将内部的熔模溶化掉,获得型腔;焙烧型壳以获得足够的强度,及烧掉残余的熔模材料;浇注所需要的金属材料;凝固冷却,脱壳后清砂,从而获得高精度的成品。据政良记忆,现在明国应该已经有这一种技术的了。当然,对于罗氏家目前的这些工匠来说,的确是一种全新的铸造法。在听到政良的介绍后。包括刘烨、安德尔在内的所有在场工匠都仔细地思考了起来。政良见状后笑了笑。以目前罗氏家的技术水平,要实现这一种铸造技术,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爬滚打的。所以为了加快摸索的速度,政良决定花高价,让王海、佐墨阳、尤剑侠等人从明国帮忙获得这一类的技术或者工匠,并且还需要大量购进石蜡。石蜡这东西是石油的产物,在日本本地是无法获得原料的,所以目前只能依靠进口了。而且政良也准备为此而大出血了。缘何政良要决心进口大量石蜡?除了为了摸索前面的脱蜡铸造法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政良准备推广定装火药法。在巡视的过程中,政良已经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火绳枪所配备的火药,倒出来的全部都是粉状火药。这样一来便造成了火药里面成分不均匀。严重的影响到了火药的性能。自然也影响到了火枪的威力。这时代还没有无烟火药,但是黑火药只要做成粒状火药,威力也是相当可观的,如此看来,这些制作火药的工匠要么就是偷工减料了,要么就是根本没有掌握粒状火药的制作方法。再有,现在铁炮手的火药都是装在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竹筒里面的,装药的时候许多没jingyan的人很容易装多或者装少。根本无法保证装填的质量,而且也影响到了装填的速度,临阵的时候,手忙脚乱再忘了堵上竹筒的口,火药也会撒个精光。这和政良的认知便出现了差异,在政良看来,即便是火绳枪时代,完全也可以采用定装火药,将火药提前分装在小容器里面,用的时候直接倒入到枪膛之中。这样才能保证每一次装填火药质量相同,大幅减少炸膛的事故。粒状火药制作起来也很简单。不过就是将粉状火药充分的混合均匀,平摊在笸箩上,然后熬一些糯米汁,不管是用嘴喷还是用喷壶喷洒,将糯米汁均匀的喷在摊好的粉状火药上,然后轻轻摇一下笸箩,粉状火药便自己凝结成了粒状火药,阴干之后储存,粒状火药便算是大功告成,这样的粒状火药威力上要比粉状火药强的多,而且不易出现运输的时候震动使火药中比较重的硫磺下沉,木炭粉浮在上层的情况了,而且还能有效的减少火药吸湿受潮,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至于分装火药,就更简单了,只要严格的按照装药量把火药等重分好之后,用大小尽量一致的小竹管装好就可以了。这样既取用装填方便,也可以有效防潮,其作用自然不言而喻了。至于小竹筒的制作也很简单,几乎就是就地取材,找一些干燥的细竹,砍成一段一段的,把火药分装在这些竹管之中,用软木塞堵住口,最后再封上蜡防潮,便算是大功告成。当然,这里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了。那就是蜡从何来。所以最终也只能大量从明国进口了。还有糯米,也是需要从明国引进,然后在领地内大力推广种植的。这样的话,糯米就既可以充当粮食,也可以充当粒状火药的制作原料。再有就是政良还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这些铁炮手用的铅子有点不规矩,要么大要么小,大的装填的时候不容易装入枪膛,还容易炸膛,小的却吧唧一下就掉进去了,枪口稍微低一点,弹丸就会掉出来,即便是不掉出来,也因为火药燃烧时候泄气的缘故,造成弹丸飞不远威力大减。于是他只能让一个工匠把这些弹丸融了重新铸造,规格必须配合每支枪使之不出现以前的情况,尽可能的精密一些,使之可以有效的和枪膛配合,提高火枪的装填速度和威力。当这些定装火药制作好后,便可以直接装备给罗氏家的铁炮手了,用的时候,铁炮手们只要用牙咬掉封口的木塞,直接将火药倒入枪口之中便可以了,政良还让张茜找到一些妇女,让她们用粗布缝制了一套定装火药竹筒的腰带,跟后世猎枪的皮带一般,取用的时候也方便多了。巡视完火器工坊后,政良还巡视了刘烨在峡谷里新建立的攻城器械工坊。目前工坊中只有一种攻城武器,那就是云梯。在经过柳川城的笼城战后,刘烨正在根据当初出现的一些情况加紧改良这些云梯。参观完峡谷的工坊后,政良又跑到了距离工坊附近不远的铁炮队驻地,视察了铁炮队的训练情况。在观看完训练后,政良当场给出了几点必须立即执行的要求:一是,要加快铁炮手填装铁炮的速度。为此,他要求铁炮手们不停的操练火铳的装填,反反复复的让他们重复每一个装填的动作,使之对装填的步骤一直达到本能的程度,省的这帮货临阵之际装填出了差错,避免他们要么装多了火药搞得炸膛,要么忘了装弹丸或者忘了抽出搠杖,白放一枪,如此训练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大幅提高装弹的速度,起码要做到一分钟能装填两次才行。实际上对于加快铁炮填装速度的问题,政良也曾经考虑过三段击的办法。但是基于罗氏目前的实际情况,以及加强铁炮手自身的能力的情况,政良决定两者都要兼备,既要这些铁炮手能够独自掌握不错的火枪操作技能,也要在将来训练三段击、排击等战术,以便灵活地应对战场上的形势变化。实际上目前政良对士兵们的火药填装速度要求也不高,只要这些个铁炮手在加强装填训练后,进步神速,原本一两分钟才能装填一次的速度大幅提升,使装填的速度达到了每分钟两颗的速度,这就能让政良满意了。除了让这帮人练习装填之外,政良还要求铁炮队加强瞄准训练。训练的办法就是要求铁炮队每天长时间的练习瞄准,每个人托着火枪,一托就是好半天。政良还要求在这个过程中,要给他们每个人枪杆上再挂个石头,增加重量,锻炼他们操枪瞄准时候的稳定性。只可惜的是罗氏家现在火药数量以及火枪数量都实在太少了,虽然政良很想用实弹射击来操练这帮铁炮手们,但是奇缺的火药以及火枪,让他无法这么做,再加上这些火枪的寿命很短,远比不上后世枪械动辄几千发上万发的火枪寿命。所以最终也只能一天让他们实弹实际那么两三次了。唯一期盼的就是罗氏家的自制火枪生产线尽快形成规模起来了。当政良参观完山中的工坊以及铁炮训练营后,在到达山脚时,政良又顺路视察了一下建立在山下小溪边的造纸坊。作为罗氏家最早建立起来的工坊之一,经过这两三年的发展,造纸坊已经扩了好几倍了,而且造纸坊目前不但能够满足领地的日常需要,还能够出口到领地以外的地方,为罗氏家创造了不少的外快。正当罗铭兴致勃勃地参观着造纸坊的时候,却突然收到了黑鹰的回报,原来是朱钦烽那条南蛮船即将来访了。嘿!正想将领地地所有的南蛮商人、明国商人聚集商议事情呢,没有想到他们就来了。(谢谢书友绿米亚的打赏。)(未完待续……)t
.全部章节




战国之鹰 第437章 南蛮礼物
. .
“咦?这是?”朱钦烽本人的船只还没靠岸,反倒是这个家伙提前派人向政良送来了一个小礼物。当政良回到岸岳城看到这样的小礼物时不由得惊讶起来。这竟然是一个小小的玻璃球。当看到看到这个小玻璃球时,政良不由得暗自打了自己一个嘴巴。他竟然一直忘记玻璃这种东西了。这可是赚钱的好东西啊。现在玻璃还没有完全在东方普及,所以玻璃一直被当作奢侈品,尤其是明国,面积稍微大点的玻璃都会被官商富绅争相购买。而且政良还可以将玻璃卖到倭国本地甚至朝鲜等地啊。制作玻璃的办法也并不复杂。只需有石英砂、纯碱、长石及石灰石等原料,经高温融化,然后碾平便可制成。最近为了加快烧砖的制作速度以及为建造陶瓷工坊作准备,罗氏家正好引进了明朝颇为发达的瓷窑技术,足可以达到相应的温度。其中的细节。只要工匠们细心研究,其实完全是可以将其发明创造出来的。领地里正好有一些以前在明国烧制过瓷器的泥匠。对于瓷窑的温度掌握,是非常有jingyan的。这个瓷窑,要达到融化玻璃的温度,并不难。说干就干。政良当即找来了相关工匠,向他们讲解玻璃的具体制作方法。因为这些工匠很多都是第一次听说玻璃这种东西,所以,每个工序,每个步骤,甚至是每件用具的具体使用办法,都要政良亲自说明。甚至还需要他亲自在现场进行指点。此后的数日。政良一直就跟这些工匠呆在一起了。为了保证玻璃顺利制造。政良还专门组织这些工匠多演练数次,直到他们的手势都很熟练了,相互间的配合也很默契了。才最终开始真正的制造。十五日后,当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好后,一座临时建立起来生产玻璃的瓷窑也终于在工坊峡谷里建成了。当政良亲自宣布开始后,瓷窑里面,当即燃起了熊熊烈火。工匠们按照政良之前训练的顺序逐一将原料投入到容器里面去。经过不断的烧锻后,第一炉的玻璃溶液终于出炉了。在瓷窑外面的空地上。摆放着一张张的铁桌子。在玻璃溶液出窑后。便有数个大汉,喊着号子,将炉内滚热的玻璃液倒在铁桌子上面,然后几个匠工,拖着粗大的生铁圆棍子,在上面来回碾动着,很快玻璃展平后,便形成和桌面一样的大块,一面平板玻璃便成了。当然,经过碾平的玻璃虽然很大。边长刚好是一丈,却并不光滑。还需要磨整。此时便又有几个匠工过来,将平板大玻璃放在铺有厚毡的桌子上,并撒一层细砂。又放上另一块玻璃平板,通过推拉上面的那块玻璃,细砂便将这两块玻璃磨平了。不过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却需要五六个匠工连续工作一日以上,而且如此还不行,经过这样处理的玻璃表面存在着细砂留下的无数纹路,还需要进一步磨光。匠工们用一种极细的矿石粉末和着水,用包有羊毛毡的小木板来回磨擦几十万次小再用羊毛毡磨擦几十万次。因为是纯粹的手工制作,产量不可能很大。更为郁闷的是,第一块最终制造出来的玻璃卖相实在太差了,可以说,从外面来看,完全就是一种奇怪的产物罢了,跟意识当中的玻璃样子完全拉不上关系。对于这样的结果,政良早有预料。反正政良也不着急,就让这些工匠慢慢研究就是了。放下玻璃的事情后,政良又开始忙于另外一件事情了。那就是千里眼(也就是望远镜)的制造问题。制造千里眼的主意是由制造玻璃的时候所引起的。千里眼在陆地军事以及海上航海上的应用实在太重要了。况且千里眼的制作比玻璃还要来的简单。制作千里眼的最主要原料是透镜。而透镜完全可以用水晶石、石英、黄玉、紫晶磨等东西打磨而成,现成的透镜,在西方以及明国也能够购买得到。当然,这也是罗氏家的试制品罢了。记忆中,西方的第一个千里眼(望远镜)是17世纪初荷兰小镇的一家眼镜店的主人利伯希(hanslippershey)无意中发明的。他为了检查磨制出来的透镜质量,把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镜排成一条线,通过透镜看过去,发现远处的教堂塔尖好像变大拉近了,于是在无意中发现了望远镜的秘密。1608年他为自己制作的望远镜申请专利,并遵从当局的要求,造了一个双筒望远镜。据说小镇好几十个眼镜匠都声称发明了望远镜,不过一般都认为利伯希是望远镜的发明者。而明国则是在明朝天启(1605年-1627年)年间才有关于千里眼(望远镜)的记录了。所以罗氏家现在真的是摸着石头过河,作为首个研究千里眼制作的家族了。无论是玻璃还是千里眼,都是需要罗氏家麾下的这些半吊子工匠慢慢研究的了,所以政良也开始专注于领地内的其他事情了。首先进入政良眼线的有关于大内义隆大军在出云的战报。此时已经是四月初了。根据最新传来的情报所说,大内家联军终于出现了败相。当初政良从战场上撤回到肥前后,已经是去年的十一月了,大内军也总算慢吞吞地攻到了月山富田城的城郊处,大内义隆先是在三刀屋峰驻扎,但丧失锐气的大内军进展极其缓慢,直到今年的二月,义隆才算又进了一步,把本阵移到了稍微靠前的京罗木山。其实此刻,大内军败局已定,晴久手里不但有新宫党没动,而且不停地从伯耆、备中抽调生力军,准备发动反击。果然,在此后大内军是屡遭挫折:毛利元就、内藤兴盛攻菅谷口,被尼子军牛尾幸清击败;平贺隆宗、益田藤兼攻洞光寺,被尼子国久新宫党击溃;四月,毛利元就又带着初阵的大儿子毛利隆元攻盐谷口,结果给隆元的初阵留下了阴影,又被新宫党打垮,隆元在家臣的拼死护卫下,才逃出来,回来还慨叹“真是九死一生的修罗场”。在得到大内联军再次受挫的最新消息后,政良知道距离大内义隆兵败出云的时间已经不久了,很多事情必须提前布局了,于是政良赶紧又发布了数道针对性的命令。发布完命令下后,政良又想了想,确定已经没有遗漏后,政良才松了一口气。然后政良终于也看到了他邀请的几个人也来到了罗氏家的消息。于是一场关乎罗氏家今后发展的会议就此在岸岳城召开。(谢谢书友杨脖子的打赏。谢谢像你一样的众多的书友的支持。由于本书一直以来总是受到这样那样的攻击的原因,再加上身体以及工作上出了问题的原因,本人曾经一度打算就此放弃,正是由于你们的一直支持,才让我坚持了下来。放心吧,只要还有一个人在看,我也会坚持完本的。让我们来一起见证这本书到二百万字的那一天吧。)(未完待续……)t
.全部章节




战国之鹰 第438章 商业雏形
. .
天文十二年(1543)四月初,一次由数方人马参加的会议在岸岳城宽敞的议事堂中召开。与会的主要人员有南蛮商人朱钦烽、明国商人佐墨阳、明国商人王海、明国盐枭尤剑侠、本地商人雨田信康,以及代表罗氏家族一系的神屋绍策、太久凌。太久凌是众人当中的唯一女性。这些人当中,诸如王海、尤剑侠等人的,都是在收到了政良的传信后,从外地赶过来的。政良将众人召集到一起,是准备向他们展示一个新的商业扩展方向的。在以往的对外贸易中,罗氏家主要向南蛮商人朱钦烽以及明国商人佐墨阳卖出黄金、白银、铜矿以及硫磺。而罗氏家则是从他们手中得到成品火枪、子弹火药、硝石以及一些南蛮特产。同时也给跟他们了解一些最新的南蛮技术。对于明国商人王海、明国盐枭尤剑侠两人,则是主要向他们两人出售精盐、粗盐、小部分黄金白银、铜矿以及日本当地的一些特产。罗氏家则是从他们手中购买明国的一些特产、明国的一些技术。最为重要的是由他们协助明国的流民迁移到罗氏家的领地来定居,并且帮助罗氏家获得明国一些先进的技术甚至工匠。随着双方合作的加深,无论是南蛮方面还是明国方面的商人,与罗氏家的合作也往更加深入的联合开发的方向发展了。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最近三方关于在肥后、筑后发现的几处矿石的共同开发协议了。由罗氏家提供资源以及人力,其余两方提供技术以及销路,所得后。罗氏家占六成。而其余两家各占两成。最为重要的是。在销售的过程中,罗氏家将往两方的船上派驻护卫以及随行人员。这样既保障了罗氏家的利益,也从中锻炼了随行人员的航海技术。等于是免费在训练水军了。在政良的计划中,对于南蛮方面除了继续加深双方合作外,政良还希望从南蛮商人这里获得大筒(即大炮)的铸造技术、船只的建造技术以及更为先进的火枪技术。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会是航海的大时代,虽然目前罗氏家的水军暂时只是满足于守卫沿海领地,但是所谓大势所趋、不进则退。为了更好守护领土甚至开辟领土,更为先进的造船技术以及航海技术是必须学习的。而来自西方的南蛮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对象。目前,由于将大部分的资源都应用于陆地军事以及领地农事民事的发展技术革新上了,所以罗氏家暂时还无法抽出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航海的发展上来。但是随着领地逐步稳定以及发展起来后,航海技术的步伐是必须跟上来的。还有就是火枪技术。据政良所知,比火绳枪更加先进的齿轮火枪、燧发枪都会在未来数年内逐一出现,以目前罗氏家的工匠水平,即便政良将上述这些火枪的原理告诉他们,短时间内也是难以研发出这些火枪来的,所以还不如寄希望于到时候将这些最新的火枪技术引进来。至于现在。则是集中资源扩大火绳枪的生产规模以及不断对火绳枪进行改善。最后就是大筒的铸造技术了。实际上除了南蛮外,明国也有自己的大炮铸造技术。比如现在罗氏家铁炮队中的那尊小佛郎机炮就是明国自行研制铸造出来的。只是获得明国的大炮技术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技术相对已经有点落后于西方了。所以政良还不如转而寻求凡事讲求利益的南蛮人帮忙,只要有足够的利益,政良相信不但可以获得铸造技术,甚至还能获得一些西方工匠前来投奔也说不定呢。对于本地商人雨田信康,则是罗氏家作为中间人,将一些南蛮、明国特产转卖给他。而他则也是作为中间人,协助罗氏家在本地购买大量的粮食、军马、兵器等战略物资。最后就是代表罗氏家族一系的神屋绍策、太久凌两人。这两人才是对罗氏家最为重要的人。神屋绍策所经营的神屋,对外,主要是负责协助内政阁与南蛮、明国商人以及本地商人之间的买卖,同时通过神屋本身的商路购买大批罗氏家需要的战略物资。同时,对内方面。神屋则是相当于国企一样,负责管理着粮食、矿石、战马、耕牛等战略物资的买卖。私人是不允许进行这方面的买卖的。太久凌则是这其中最为特殊的一个商人。抛开她女性的身份不说,她的所有店铺都是由政良几位夫人参股而成的,而且她的店铺只售卖诸如布匹、纸张、美食等的日常物资。由于在罗氏家新占据的领地内,那些代表旧豪族势力的商铺受困于罗氏家封锁领地边境以及被罗氏家刻意打压的影响,他们最终要不是改行就是投奔到太久凌的商铺旗下了。久而久之,太久凌的商铺现在几乎遍布罗氏家的领地,而且占据了罗氏家领地内日常物资买卖的大半壁江山。这两人,一个是协助罗氏家掌控对内的战略物资的买卖,一个是掌控着领民日常生活的物资买卖,可谓是罗氏家中相当重要的两人。必要时,政良可以通过这两人间接调控领地内的物价,确保领地的安定。总的来说,今天到来的这些人,都是由于各种原因,最终都与罗氏家联系在了一起,甚至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罗氏家为中心的庞大商业帝国的雏形。今天,将这些人召集到岸岳城来,除了再一次跟众人确定双方贸易的协议外,政良还提出了希望增加石蜡、糯米、铅、优质铁矿等的进口需求。最后,则是最为重要的两个议题。一个就是开辟朝鲜海上商路的计划,另一个就是贩卖火统的决定。“诸位,请看这里。”政良指着一张简要地图说道,“从本家的唐津、平户出发,绕过正在发生内乱的壹岐岛,就是有马岛了,再绕过有马岛则是可以到达朝鲜。那里是一个有着大量矿石、棉花等财富的物资的地方。”众人都盯着政良放在一个明国屏风上的地图,等待这政良的下文。“诸位不但可以向那里贩卖一些你们各自的特产,更为重要的是,它的距离,比从明国,甚至西方到达这里的距离更近。”“我想,诸位已经明白我的意思了吧。不错,诸位大可以在那里将你们的东西卖掉,然后换上本家需要的物资,再回到本家进行贸易,这样就可以大大缩减各位在海上的航程,并且能够得到更多的财富了。”“除了此条海道外,在这一处还有一个岛屿,名叫济州牧,同样是朝鲜的一个海岛,若是我们与朝鲜建立贸易关系后,我们也可以直接绕过壹岐岛、有马岛,直接在这个岛上与朝鲜进行贸易。”实际上,政良暗地里觉得,实际上走壹岐岛、有马岛这条航线更为可行。直接在济州牧与朝鲜进行贸易,不但会遇到如何与朝鲜建立贸易关系的问题,还会遇到大量的明国、朝鲜以及日本海上海盗的问题。当然,走壹岐岛、有马岛这条航线也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同样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与朝鲜建立贸易关系的问题。1510年,被倭寇问题搞得头大的朝鲜李朝政府颁发了“三浦”入港限制令限制日朝贸易,结果对这一限制不满的日本侨民和商人发生了大暴动,史称“三浦之乱”,朝鲜史学界称之为“三浦倭乱”,宗盛弘率兵300登陆朝鲜熊川保护商家、支援暴动,被朝鲜官军击败身死。1512年,双方签定《永正条约》(朝鲜方称之为《壬申约定》),为了惩罚对马宗氏,朝鲜李朝将与对马进行贸易的岁遣船削减到25艘。“三浦之乱”后,对马同朝鲜的贸易开始走下坡路。所以现在的朝鲜政府不会贸然接受新加入的对外贸易对象的。最差的一种打算,就是仿效跟明国一样,只能暗中跟朝鲜沿岸的一些私人商人进行贸易了。但是即便如此,也要想方设法找到这些私人商人才行。除了与朝鲜建立贸易关系的问题外,第二个问题就是沿途的众多海贼以及波多家、宗家的势力的阻扰骚扰问题。政良也有想过与有马岛上的宗家合作的可能。现在有马宗家的家督是第十三代家督宗晴康。此人还算得上是一个开明的家督。但是对马宗家作为日本众多大名中的一家,在九州本岛上一些地方还拥有少量领地的,而且他们一直企图依靠少贰氏在九州本岛扩张势力,从而达到控制更多的土地,避免因为对马岛本来面积过小,且山地多,故可耕地甚少,从而严重依靠粮食进口问题。但是这一个愿望随着罗氏家攻陷少贰家在肥前的最后一个城砦牟田城而破灭了。虽然有马宗家目前仍然保持着其在筑前的一些领地,但是对罗氏家的外交态度到底是如何就很难说了。但是无论怎样,开拓朝鲜商路,将罗氏家手中的刀剑、火统(是火统不是火枪)等本地物资卖到朝鲜,换来领地急需物资的计划是不会改变的。为此,政良准备派人先行前往朝鲜、有马宗家打探一番。(感谢书友“靠想取的名字都有人用了”、“星辰紫霄”、“无聊、ing~”的月票,感谢书友“baby↗木子”的打赏。)(未完待续……)t
1...166167168169170...4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