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战国之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不游泳之鱼
当然,在双方友好相会时,政良也不忘下令让木下昌直、阿骨打带领大军,在神崎郡少贰家、神代家、西牟田家等豪强的领地上到处劫掠人口,并且烧毁这几家的农田。而陶隆房实际上也是知道罗氏家所做的这些事情的,但是却没有任何的制止。或许,在他看来,这几家三番四次地背叛大内家的豪强被灭族就最好。
回到水江城后,两个军师主动找到了政良。
“殿下,虽然本家已经称霸肥前,但是实际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本家北面有雄踞筑前等数国的大内家,东面也有实力可以与大内家一较高下的大友家。对于本家而言,不过是夹在两个霸主之间求生的豪强罢了。”角隈石宗直言不讳地说道。显然,他现在有点担心政良由于在如此年轻的年纪就取得了如此巨大的功勋而自满骄傲了。
“此次少贰家在六角川一役被殿下击溃,本家也乘机占据了大量的领地,但是不少臣服于本家的豪强仍然心怀异心的,本家必须变现出足够的实力,让这些豪强安静下来。”赤羽信之介也说道。
“你们所指是实力,不但包括本家目前的战力,还包括与大内家的结盟吧?”政良问道。
“不错。”两个军师点头道。
“乱世之中,为求的是家族的存续。” 角隈石宗首先说道,“以本家目前的实力,完全无法独自抗衡大内与大友其中的任何一家,所以本家应该依靠其中一家,对付另外一家,减轻本家面临的威胁,目前大内家实力比起大友家而言强大得多,而且从地理上来说,本家往东发展才是正理。”
“而且得到了大内家的助力后,本家不但获得了大义之名,而且那些小豪族们也安分得多了。”赤羽信之介也说道。
“既然如此,就传令还在大内家中的端木清正,让其代为向大内家传达结盟之意吧。”政良最后决定道。实际上,他很早就有了与大内家结盟之意了,相比起其他人,政良具有知道历史走势的优势,虽然由于他的出现导致了一些历史出现了一点偏差,但是总体的大势是不会变的。当初由于罗氏家还很弱小,即便提出结盟的意愿,大内家也只会要求罗氏家以附庸的方式投靠,现在却是不同了,罗氏家已经成长为肥前的唯一霸主了,那么就有了与大内家结盟的资格了。战国时代,一切以实力说话。
结盟之意传达出去后,很快就得到了大内家的回应。大内义隆答应了罗氏家的结盟提议。显然,在这一段时间里,随着罗氏家称霸肥前已经成为事实,大内家是花费了不少的精力研究了一番罗氏家的一切。
天文十年七月四日,准备一番后,政良正式开始前往筑前大内家的鹰取山城与正在那里的大内义隆缔结盟约。
日后对整个九州乃至西国影响深远的鹰取之盟正式拉开序幕。
(谢谢书友kamaelking、卤花生、乐峻的月票;谢谢书友卤花生的打赏;谢谢书友baobao1125的评价票。)
.全部章节





战国之鹰 第362章 一国之主
. .
天文十年七月六日,政良化妆一番后,仅仅在数个随从的陪同下,跟随大内家的大军来到了筑前的大内家鹰取山城。
听闻肥前的雄鹰来到了这里,领地中的人们显然感到很有趣,纷纷跑到路边来围观。作为随从的加藤段藏等人显然担心人群中有企图偷袭家主之人,所以立即将政良围了起来。
“呵呵,不必如此!”政良劝退了几个家臣,反而昂首挺胸,一脸微笑地继续往前走去。老实说,政良今天穿了崭新的和服,再加上一米七多的身高,显得英俊不已,甚至让周围的少女的异彩连连。
“嗯,此子不凡!”站在鹰取馆窗户前注视着街上发生的一切的大内义隆暗自说道。
政良跟随相良武任进入城中后,很快就来到了鹰取馆的大厅。这个时候,一个气度不凡的中年人走了进来。
“见过大宰大贰大人!”从相良武任等人的神情变化中,政良断定来人就是大内义隆,于是连忙行礼道。
“左卫门大人不必多礼。”大内义隆在主位上坐正后,立即回礼道,“实在是抱歉,让左卫门大人久等了,说说你的来意吧。”
政良再次俯身一礼,神情郑重地说道:“此次前来,是为与大内家缔结同盟。今后,我罗氏家将协助大内家攻略九州南面的敌人,甚至为大内家抵挡来自九州南面的敌人,让大宰大贰放心地上洛。”
“哦?”大内义隆闻言眼前亮。自从1537年受到将军足利义晴的邀请后,他一直都想上洛。只是每次都被尼子家所阻挡,而且九州这里也会经常被拖后腿。现在政良提出的帮他抵挡九州南面的麻烦,他真的动心了。
事实上,这段时间根据所得情报对罗氏家作充分分析后,大内义隆也知道,以罗氏家目前的实力,企图将罗氏家控制的可能性已经几乎不存在了,但是,现在罗氏家主动提出协助其抵挡来自九州南面的麻烦,让他意识到可以利用罗氏家完成其上洛大业。
“左卫大人如此决心,家中主臣没有异议吗?”大内义隆说道。在他的理解中,罗氏家应该也是与大内家一般,家中存在各个掌握着一定实力但是又臣服于大内家的其余豪强的。所以他才有此一问。
“请大宰大贰大人放心,众家臣的忠心可以得到保证。至于在下……既然在下孤身来到了这里,甚至将性命托付给大宰大贰大人了,大宰大贰大人就实在没必要存在任何疑问了。”政良答道。
“那么,我同意了。今后,本家在北九州的北翼就依靠你了,至于九州的南面,你就放心去进攻吧。”大内义隆最终同意了两家的结盟,甚至许诺罗氏家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攻略九州的其他地方。或许在大内义隆的心里,罗氏家还算不上一个太具威胁的大名,所以也就没将这句话放在心里了,但是政良日后就正是以这句话为大义,不断地进攻九州的其他豪强的。
“对了,听说你还没有嫡子,相良武任大人正好有一女,美貌贤德具备。许配给你为正室可好?”答应结盟后,大内义隆又立即说道。
“求之不得。”政良立即说道。这个时代,为了加强联盟关系或者抱着各种各样的目的,相互联姻是很正常的事情来的。只是,相良武任这个家伙一下子却成为了自己的岳父了,让政良感觉有点奇怪。而且对于相良武任的女儿,政良也好奇得很。根据历史记载,数年后,当陶隆房与相良武任交恶时,大内义隆为了调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曾经是试图将相良武任的女儿嫁给陶隆房的。靠,现在这个准备嫁给自己的女儿不会就是日后的那个女儿吧。这样一来,自己岂不是抢陶隆房的老婆了(事实上,陶隆房拒绝了这一个他视为是对他武家之人是侮辱的联姻)。要是自己的推断是真的话,那么这个女儿肯定还很小了。到底有多小呢?政良不由得惴惴不安起来。
至于正室之位的问题,政良倒是一点也不担忧。大不了弄两个正室就是了。反正无论是正室、侧室还是妾,政良都是一视同仁的。这个观点经过一年的灌输,家中的那几个女人已经逐渐接受了。反正她们也知道,她们的夫君老是会想出各种各样奇怪的点子来的,包括晚上在榻榻米上那些羞人姿势。
“相良大人,以后就请多多指教了。”想到这里,政良对着相良武任行礼道。
相良武任也微笑着向政良回了礼。
“此外,贵家的端木清正的才能甚好,我希望将他留在本家作为客将,不知道佐卫门大人以为如何?”大内义隆继续说道。
果真如此吗?政良闻言后暗自想道。在前来鹰取山城的路上,政良已经与作为随从人员的端木清正猜测过大内家结盟的条件,其中就猜测大内家可能要求罗氏家留下家臣作为人质的。毕竟政良现在没有子嗣,就只能留下重臣作为人质了。
而事实上,大内义隆也有着自己的算盘。一是,的确打算让罗氏家留下人质;二是,的确看重了端木清正的才能,尤其是端木清正的茶艺,让他称赞不已。他本来就是一个喜好京都文化的人,对于各种茶艺等文化感兴趣,此番看到端木清正如此精通此道,当然是希望留下他了。所以,虽然端木清正名为作为人质留在大内家,实为形同大内家的一个家臣了,后者是罗氏家寄居到大内家的客将了。
“如此就拜托大宰大贰大人代为照顾了。”政良咬了咬牙最终同意道。端木清正作为客将留在大内家,既有利,又有不利。有利的是,端木清正可以作为罗氏家放在大内家的一个暗桩,随时传递大内家的信息,虽然那些重要的情报端木清正是无法获取的,但是一些基本的情报还是得到的。不利的是,端木清正一走,领地中缺少一个与那些寺庙打交道的人了。
所谓有得必有失,在形势如此的状况下,政良只能咬牙忍了。
天文十年七月六日,罗氏家与大内家缔结了盟约。此消息一出,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原本以为大内家会乘机彻底染指肥前的,结果却是这样的一个结局。群雄们纷纷思量起这两家结盟给自身所带来的影响来。
就在周围群雄各有心思之时,政良于天文十年七月八日回到了中村城。在回来的途中,大内家对于臣服的各个豪强的处置结果出来了。作为这次冲突的罪魁祸首少贰冬尚,先是直辖领地势福寺城被没收,其家臣的凌部城也遭遇一样的命运,只留下了牟田城作为少贰家的领地,少贰冬尚被流放,据说流放到了筑后的草野家,少贰冬尚的弟弟政兴继承了家督。可怜的小家伙,只有十岁都不到啊。
筑紫家这次也被没收了其在筑前的柴田城以及肥前的旭山城,只留下了胜尾城。唯一几乎没有收到惩罚的只有神代家,他除了被勒令派出人质外,几乎保全住了所有的领地。
对于没收而来的各城砦,大内家将派遣大军进驻。至此,大内家几乎控制了肥前的基肄、养父、三根三郡,而神崎郡则是显得有点特殊,因为这里分别由罗氏家、大内家、少贰家、神代家分割控制着。从地图上来看,大内家在肥前所占据的城砦几乎都是连成一片的,确保了一旦有战事,这些城砦可以相互串联支援。而且通过这样的部署,大内家达到将势力渗入肥前,也让各家保持一点相互制衡的目的。尤其是其在神崎郡的布置,既让少贰家、神代家分隔起来,并且至于大内家、罗氏家领地的包围之下,又让这两家成为罗氏家向北面发展的抵挡屏障。整个布置可谓高明之极。
虽然对于这个结果有点不满意,但是罗氏家也趁着这段时间大肆掳掠神崎郡的人口,并且破坏神代家以及少贰家的农田,让他们秋收大量减产,也算是出了一口恶气了。
村中城的议事堂中,罗氏家众家臣齐聚一堂。
“在评定开始前,先向大家说一个好消息。”坐在主位之上的政良说道,“大内家已经向朝廷举荐本人为新的肥前守护,朝廷不日就会送来安堵文书。”有朝廷的承认,政良无论从实力还是名义上,就已经是肥前国的一国之主了。
“恭喜殿下!”、“罗氏家武运昌隆!”众家臣纷纷称赞起来。
“感谢诸位在此次攻略中的奉献。”政良说道。
“圆城寺信胤!”政良开始奖赏起来。
“臣下在!”按照约定,圆城寺信胤此刻已经成为了政良侧近。而且圆城寺信胤的老爹在看清楚了大势后也很会做人,协助罗氏家攻略完小城郡、佐嘉郡后,就主动让出了家督之位,然后让圆城寺信胤继承了家督之位,最后就隐居去了。这位老爹算是看出来了,要想振兴圆城寺家,就要紧跟罗氏家了。
“千僷一族的正统今后就由你一族来继承吧。”政良说道。作为一国之主,他完全有这个名义确定这样的事情了。
.全部章节




战国之鹰 第363章 新的制度
. .
村中城的议事堂中,众家臣正在参加评定。
“至于那些剩下的原千僷宗族以及其余支流的人,领地将被没收,他们也将被打散分配到罗氏家领地的各处去,到时候,你协助东乡平次处置一下此事.”政良的一句话决定了这些人的命运。
“臣下定然为罗氏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圆城寺信胤立即俯身说道。他感动不已,也惊恐异常。感动的是,他的家族得到了千僷家正统的继承权。虽然这只是国主私自决定的,但有这个大义,而且千僷宗家也灭忙的情况下,这已经几乎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所以他很感动。惊惧的是,为那些将被发散到罗氏家领地各处去的宗族遗孤以及其余支流的族人而担忧。虽然国主定然会为他们安置好一切的,他们到了新的地方后,很快就会再次平静生活下去的。但是这些人分散后,几乎就很难就再次聚集在一起了,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等同于他们的宗族几乎就此灭亡。这是一种缓慢的灭族方式啊。
想到这里,他不禁毛骨悚然,家主这一招实在是太狠毒了。同时也为自己当初站对了队而庆幸不已。虽然按照领地的法度,家族的兵力以及收入将会被严重缩减,但是至少保住了宗族啊。领地被没收了成为国有也就算了吧,反正家族可以从里面获得十分之一的税收,维持家族的生存也是没有问题的。而且随着自己功勋越多,得带了封地必然越多,只要让族人做好这些领地的管理,税收收入也必然不少的。这就跟他们以往完全拥有领地差不多了。
“嗯,原千僷家宗家那些领地也封赏给你。”政良想了想后继续说道。
正如圆城寺信胤所想的,政良正是通过领地的法度削弱这些豪族自身的武装势力。想想就知道了,按照领地法度,豪族们对自己的封地只有管理权而没有所有权(所有权都收归领主了,而且被领主按照每个领民的实际情况进行公平分配),这就相当于给领主打工了。战国时期最忌讳的是什么啊?是削藩啊。只有名义上的管理权,而没有实际的所有权。而且这种管理权还得按照领地的法度来管理。政良这样做等于削减那些豪族的领地啊。
一开始的时候,豪族或许会胁于罗氏家实力而不敢吭声,但是心里面肯定有芥蒂的,甚至有反意。激烈点的,甚至会揭竿而起。所以政良要缓慢过度,于是政良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虽然强行要求臣服的豪族执行领地的法度,但是也会加大他们的分封领地,这样,名义上他们的领地扩大了,而且税收折合回来,实际的收入跟以前的收入差不多,甚至更多,至少他们的心理上过得去了。但是明眼人还是看得出来,最重要的领地所有权还是抓在领主手里,他们这些所谓的“领主”也不过是在遵守领地法度的基础上在管理领地罢了,而且自身的军事实力也被大大地控制住了。所以还是会有人不满的。
但是政良一点也不害怕。首先政良的这些安抚政策也只是针对投诚过来的豪族罢了。至于那些起兵反抗并且失败的豪族,政良会毫不犹豫地将他们打散分配到领地各处,甚至直接灭族。
而对于这些投诚的豪族,若是他们也反叛呢?
对此,政良也不怕。
按照领地法度,投诚后,这些豪族的武力就被要求限制在最多十五个随从的数量,其余多余的力量会被另外安排处置,这个法度是在豪族投诚后立即执行的,不容拖延。否则,将被视为谋反而被讨伐。
另外,豪族的土地所有权被没收后,实际上真正的得利者就是这些土地上的领民。在重新分配这些土地时,负责分配的人员(基本都是因为各种原因退役的罗氏番的人员)会告诉这些领民,是国主大人亲自安排将这些领地分给他们使用的,以后他们只需要每年交一次农税就可以了。总之就会不断地给他们灌输,他们现在得到的,都是国主给他们的。
豪族反叛的基础是什么啊?就是这些领民啊。只要这些领民不支持他们,那么他们就只有带着那些死忠的亲族武士以及足轻反叛了。而这一部分的人实际上是并不多的,有利于进行平叛。
而且政良也巴不得这些豪族能够立即反叛,反正领地中越少这种豪族,他的统治就越安稳。
总的来说,对于反抗的豪族,政良会毫不留情地进行抹杀。对于投诚的豪族,则是采取尽量温和的方式进行处理,并且会采用各种方式补偿他们的损失;对于配合的豪族,则是不但会以各种方式补偿他们的损失,而且还会给予更多的照顾。政良就是希望通过这种对比,让所有的豪族意识到,只有配合才会得到最大的好处。
但是,这是一种新的土地制度,与战国目前盛行的土地制度是不一样的,在刚刚开始推行的时候,必然会与这些守旧的豪族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的,所以对于新得到的领地,初始阶段是最为危险的。但是对于这种制度的推行,政良的决心是很坚定的。
为了确保这个制度的顺利推行,政良主要采取了几个办法。
第一,就是牢牢控制着各个军队的所有权,坚定地奉行国主对军队的直辖管理权。目前领地的军事力量,基本都采用常备的方式,这些常备,无论是足轻还是武士,都是由新兵营统一选拔以及培训的,没有经过其余任何豪族的插手,尽量保证了每一番队的士兵不会大部分集中了某个豪族的族人。而且军队中还建立了思想教育制度,每一个新兵从进入新兵营开始,就被灌输国主的命令高于一切的思想,而他们是属于国主的士兵。而对于各个将领来说,他们被政良分封后,实际上也算是一个豪族了。当然,他们当中,必然有新制度下产生的豪族,也有旧制度下投诚而来的豪族,总体来说,代表新制度的豪族数量将会更多。无论新豪族还是旧豪族,他们都被允许带领自己的十五个随从参加到番队中。这些随从不允许占据番队的任何职务,只是作为将领的守卫而存在。将领只对番队有临时指挥权,没有所有权。一旦国主的命令下来,无论将领的命令是什么,都要以国主的命令为主。
第二,大量地起用草根家臣。这些家臣大都没有太大的家族磕绊,或者他们的家族并不在政良的领地内,与政良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政良会将他们提拔起来,让他们成为制衡代表旧制度的豪族家臣的力量,同时让他们成为新制度下的新豪族。当然,随着这些家臣权利以及实力的不断增多,或许他们会希望得到更多或者会滋生别的心思。但是到那个时候,他们突然发现,他们的身边已经没有将这些想法实现的基础以及资源了。
第三,加大对领民的惠顾。无论是军队的来源,还是领地中各种资源的来源,实际都与每一个领民分不开的。现有的制度,实际上每个大名主要还是依靠各个势力不一的豪族。每一个大名的军队都是由各个豪族的军队构成。大名将十分依赖于豪族的效忠,一旦豪族出现背叛,大名就会陷入麻烦。从根本上来说,由于豪族把持了大量的军事实力以及资源,并且直接控制着领下的领民,所以大名不得不依靠他们。日后的织田信长,实际上就是一定程度上地削弱了这样的关系,比如建立了脱离于豪族的常备,再加行各种有利因素以及历史因素,才发展了起来,差点成为了天下人。可是,到了最后,他还是死在里自己的性格以及这种豪族对军队的控制问题上,致死他也没有摆脱这种桎梏。
现在政良一方面削弱各个豪族对领下领民的控制(土地都是国主给的,不归领主说了算;税也每年只交一次,而且是交给国主的,不是交给领主;领主也就只能根据领地法度督促管理领地的农事、民事),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惠顾方式加强对这些领民的控制。政良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让领地的资源以及直接控制权回到自己手里,不再过分依靠各个豪族。而各个豪族在这种制度下,对大名的影响力将大为降低,逐渐转换为辅助大名的角色。
当然,或许政良的这种想法很幼稚,甚至可能会胎死腹中。以现在的情况来看,若是推行这种制度,会有两个危险期。一个是在新占据领地之初,一旦推行这种制度,必然会与那些旧有的豪族产生极大的矛盾,所以必然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冲突,甚至会出现彻底推到重建的事情的出现;另外一个时期就是,部分豪族屈服于罗氏家势力,暂时隐忍,一旦有机会就会发难。对于上述两个危险时期,政良所采取的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一手安抚,一手毫不留情的打击。只要熬个四、五年,新的制度完全被接收后,即便有异心的豪族也将失去了实现异心的基础以及资源。
(汗!家里由于线路问题,断网两天,导致今天更新稍晚,请大家谅解。)rs
.全部章节




战国之鹰 第364章 分封奖赏
. .
对于这种新制度的推行,实际也有有利条件的。那就是罗氏家的家臣团。
目前罗氏家的家臣团,几乎都是新制度下发展起来的新豪族。他们都是适应了新制度或者是支持新制度的。当然,也有例外的。那就是新加入的锅岛清房与小田政光。这两人所代表的是旧制度下的豪族。
首先是小田政光。在他劝降小田一族交出莲池城后,政良也遵照约定,没有屠杀他的一族。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在与大内家商谈结盟一事的同时,政良派遣大军,强行将小田一族整族迁移到了松浦郡的唐船城附近定居,当然,政良也遵守约定,划给了小田一族与以往一样大的的领地面积。但是,至于管理以及税收等就要按照领地法度来施行了。
对此,小田政光也无可奈何,毕竟他们两父子以及几个重臣被软禁着,所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只能听之任之了。政良与大内家结盟后回到肥前时,小田一族已经开始在新的地方定居下来了。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小田一族的领地的西面是松浦郡伊万里城,那里是角隈石宗的分封领地,而东面则是唐船城,是木下昌直的领地。被夹在罗氏家两个重臣的领地之间,即便有所异动,也会很快被发现。更何况,对于这些新投诚的豪族,肯定是领地侦番以及黑鹰的重点监视对象来的。
1...141142143144145...4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