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桃花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北岸
楚天舒立即联想到了蓝光耀。
梁宇轩在官场上的主要靠山是朱敏文,现在朱敏文已经靠不住了,他能攀得上的关系就只能在纪委这条线,而他与蓝光耀在执法大检查的过程中有过合作,说动了蓝光耀的可能性较大。
不过,蓝光耀可不是省油的灯,凭什么会无缘无故地帮梁宇轩呢,假如他真有非帮不可的理由,又为什么不直接找伊海涛呢。
这里面有蹊跷,楚天舒不由得警觉起來,他从许文俊那里听说过,蓝光耀这次本有上位的机会,但被伊海涛抢了先,所以,他很快就明白了过來,这是蓝光耀使的离间计,好让伊海涛和郎茂才产生隔阂,搞乱青原的政局以便从中渔利。
想通这一点,楚天舒便下定了决心,梁宇轩这个忙,帮比不帮要好。
楚天舒装出一副想明白了的样子,顺水推舟地说:“郎大哥,说心里话,我对梁宇轩是心存怨恨的,要不是你今天给我讲了这么多,我可能还明白不了‘和则双赢,斗则两败’这个道理,我听郎大哥的,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郎茂才向楚天舒伸出了手,说:“好,我替老梁谢谢你。”
楚天舒握住郎茂才的手,说:“我郑重声明,我这是听郎大哥的话,不是帮他梁宇轩。”
郎茂才再次大笑了起來。
南方的天气最冷的时候往往不是冬天,而是倒春寒,所以才有春寒料峭之说。
青原市迎來了它有史以來最寒冷的一个春天,街头上骑着自行车或电动车上班的人们,再次穿上了厚厚的羽绒服,帽子围巾手套口罩全副武装,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在寒风中顽强前行。
同样,伊海涛也遭遇到了他就任市委书记以來最寒冷的一天。
上午,按照既定计划,市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参加人员有伊海涛、唐逸夫、郎茂才、齐连山、金坐佳等市委常委以及廖有朋等几位副市长,重点学习中央及省委近期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相关文件,也请市委党校的教授对文件精神进行了深度解读。
学习结束之后,伊海涛在发言中提到了青原市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提出将青原市经济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农村乡镇和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上,力争在三五年内让南岭县等国家级贫困县脱贫解困,以此來推动和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不曾想这个提法却并沒有得到与会人员的响应。
唐逸夫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的理由是,沿江商贸圈和江北开发区的发展已初具规模,这个时候转移重心会两头不讨好,不仅消解掉发展两大新兴经济区域的力量,同时农村经济底子薄,准备不足仓促上马,财力物力人力跟不上,也不可能搞出什么名堂。
廖有朋等几位副市长也附和唐逸夫,认为在目前条件下,重心转移为时尚早,贸然调整发展方向,有可能得不偿失。
看得到了副市长们的支持,唐逸夫振振有词地笑道,中央一再强调党要管党,如果党委什么都管,还要政府做什么。
这么一说,其他人发言就不得不持谨慎的态度。
郎茂才刚來,情况不熟悉,只能泛泛而谈,说了几句模棱两可和稀泥的话,两头都不得罪。
齐连山和金坐佳作为市委方面的领导,从心理上自然倾向于伊海涛,但经济工作主要由政府抓,市长们与书记的意见相左,他们审时度势,也就不太好明确表态了。
其他人不响应,伊海涛感觉底气不足。
对于唐逸夫等人拈轻怕重,不思进取的做法,伊海涛从内心里难以接受,都说“人民市长人民选,人民市长为人民”,可唐逸夫他们作为人民选出來的市长,只顾追求做表面政绩,不顾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实在令人寒心。
好在这只是中心组学习这样的务虚会,大家各抒己见,并不涉及到决策与表决,可以搁置下來进一步调查研究,以后再议,但作为第一次的试探**锋,伊海涛在气势上已输了一阵。u
官场桃花运 第777章 脊梁丑闻
散会之后.伊海涛颇为沮丧.单独找楚天舒分析个中原因.
楚天舒说:“扩大沿江商贸圈和江北开发区的成果.难度小.见效快.年底的数据会很好看.发展农村经济困难大.见效慢.不容易看到政绩.唐逸夫他们当然沒有积极性.”
伊海涛皱皱眉头.说:“可是.农村经济落后面貌得不到根本改观.城乡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只会加剧社会矛盾.gdp的数据再好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是一句空话.”
楚天舒说:“要想一下子改变唐逸夫他们的观念.恐怕还不太容易做到.同时.我以为这也是一个试探.唐逸夫的用意并不完全在于反对发展重心的转移.其目的恐怕还是想抢夺决策的话语权.”
伊海涛一拍桌子.说:“这个企图绝对不能让他得逞.否则.青原经济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腾飞.广大农村群众的根本利益怎样得到保证.”
听了伊海涛的慷慨陈词.楚天舒心里为之一振.他说:“老师.我谈谈个人想法.为了实现您提出來的发展思路.是不是可以分几步走.”
伊海涛说:“小楚.以后我们之间说话不用吞吞吐吐.有什么就直接说.”
楚天舒说:“现在还是讨论阶段.那就先搞可行性研究.把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请來.对青原城乡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未來发展方向和整体规划.提出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伊海涛目光闪了闪.又暗淡下去.说:“这可行性研究得多长时间尚且不说.估计唐逸夫他们也不会把专家教授放在眼里.到头來只怕是白忙乎了.”
楚天舒说:“可行性研究只是第一步.也是个幌子.主要是借专家教授來堵唐逸夫他们的嘴.第二步才最重要.为了把您的意图贯彻落实下去.必须牢牢把控住常委会上的决策权.常委会上通过了的决策.政府沒有理由不去执行.”
伊海涛说:“唐逸夫他们沒有工作的积极性.可以找出一百个理由來消极拖延.仍然于事无补啊.”
楚天舒说:“确实.事情需要人來干.唐逸夫不愿意干.那就让叶庆平和简若明尽快到位.有了这两位帮手.就不愁常委会的决策贯彻不下去了.”
一席话说得伊海涛信心大增.他说:“对.谁不想为青原的发展做贡献.那就请他靠边站.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來干.”
想好了就行动.
伊海涛希望能尽快面见林国栋.向他汇报一下班子建设的想法.可他给叶庆平通了个电话.得知林国栋还在北京出差未回.只好作罢.先布置政研室去邀请专家学者.对青原城乡经济现状开展调查.科学论证青原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规划.
这边的热情刚刚调动起來.在下午召开的“定编定岗”方案讨论会上.唐逸夫等人又兜头给伊海涛泼了一盆凉水.
两会前夕.青原市就收到省委省政府联合下达的相关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和机关单位开展自公务员人事制度改革以來的第一次复查、审定机关单位公务员编制数工作.将“定岗定编”落到实处.
现实的问題是.自上而下的每个单位都只会对编制数嫌少不嫌多.如果重新定编.许多单位就希望增编.趁机解决部分临时工的编制问題.
收到文件后.整个青原市的机关单位从上到下轰动了一阵.
在政府机构或其他职能部门.因为编制限制.临时工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一般说來.各单位的临时工有两种.一种是领导配偶或亲属;一种是属于本单位的机动岗位.有些实际工作很需要固定人手.但又不能纳入正式编制.一般就以临时工的形式招聘.
当然.临时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专门为各式各样的丑闻充当替罪羊、挡箭牌.
例如.南岭县城管暴力执法引发果农到市里上访.县城管局立即出面说明.这是“临时工”协管员干的;南湖区西大街街道办事处强拆违建房造成一老太被废墟掩埋险些丧命.街道办负责人立即声明.这是“临时工”办事员擅自做主;骧陶市交警上路收受违章司机钱物被央视记者曝光.骧陶市交警支队立即宣布.这是“临时工”协警违规执法……
最后的处理结果千篇一律.辞退当事人.
尤其可笑的是.去年年中的时候.临江市某协会搞了个“东南脊梁”的评选活动.年底出了评选结果.青原市委书记朱敏文高票当选.
春节过后.主办方和承办方正准备高调举办颁奖仪式时.朱敏文因**案被查处.参评者只需缴纳一万元参评费即可当选的丑闻由此曝光.
主办方称.评选文件是一名临时工伪造的.这名临时工已与不久前辞职.
东南省临时工丑闻频发.尤其是脊梁评选活动.引发公众一片哗然.各路媒体一路追踪报道.影响极其恶劣.省委书记南延平和省长乔明松大为震怒.先后作出批示.要大力加快推进“定编定岗”工作.彻底清理临时聘用的外协人员.决不允许类似的“临时工”丑闻事件再次发生.
早在两会之前省委省政府就下达了文件.由于青原市涉及到政府换届.朱敏文便把这项工作压了下來.
年后.脊梁评选丑闻持续发酵.省委省政府转发了南延平和乔明松的批示.要求各地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着力推进.尽快取得成效.
对于各级政府而言.这项工作在私底下被称之为“烫手的山芋”.因为表面说是定编定岗.实际上是有选择地增编、减编.对于下属机关单位而言.包括市政府内部.当然是希望有增无减.编制越多越好.
可是对于伊海涛來说.为了体现政绩.则是希望有减无增.体现他领导下的青原市高效务实.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
午休之前.伊海涛和楚天舒谈起了这件事.他说:“此前乔省长已经透露了风声.由骧陶市开始.全省政府机构将推行大部制.原则是把一些市属局合并.这必然会产生减员、分流的情况.人事的竞争也会变得很微妙.”
楚天舒点头表示理解.
“骧陶市磨蹭了半年多.最终决定从今年两会后正式实施.才把这件事暂时压下來了.”伊海涛露出无奈的笑容.说:“从我们上午讨论的情况來看.最头疼的问題还不是怎样把经济搞活.而是怎样才能让青原市的干部动起來.”
“这件事本身应该由政府牵头來办.唐市长不是说.党委如果什么都管.还要政府做什么.”楚天舒安慰道:“您每天处理如此繁杂的事务.怎么可能事事都亲历亲为呢.”
伊海涛摇头说:“小楚.你看看.唐逸夫狠得下这个心來得罪人吗.他会拿哪一个单位开刀.最终还不是按各局上报的编制数.只会有增无减.又把难題抛到我这里來.”
这个道理.楚天舒也明白.但处在现在的位置.最多只能安慰伊海涛几句.顺着他的意思点头认同.
好在伊海涛也只是找他聊天解闷.并不指望他拿出什么实质性意见.
自从定岗定编的工作开展以來.楚天舒每次进入伊海涛的办公室都能看到放在办公桌上的《关于在全市机关单位中开展定岗定编工作的通知》.
《通知》由市编制办起草.实际上等于整个工作的实施方案.
不过.各地在执行上级指示的时候.总是喜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变通.也就是说.方案是死的.人是活的.最终工作如何开展.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还得是具体操作的人说了算.
“老师.我觉得还是先看看政府方面的动作然后再作打算吧.”楚天舒知道伊海涛正在烦恼.不敢多说.“关于这件事.您就别操太多心了.”
“我何尝不想如此啊.”伊海涛长呼一口气.说:“上午下班之前我接到乔省长的电话.他问我能不能亲自抓好这件事.让青原市成为本次人事制度改革的示范区.”
原來是省领导寄予了很大的期望.怪不得伊海涛有些沉不住气了.
楚天舒说:“老师.其他方面当示范区还可以.简编减岗最容易触动各单位的利益.恐怕急不得.”
这一句话切中了伊海涛的心理.他忧心忡忡地说:“乔省长给我打这个电话.很显然是对骧陶市的拖沓不满意.希望我在青原市能做出成绩.为全省定编定岗工作趟出一条路子來.我怎么好强调困难.也像骧陶市那样止步不前呢.”
老祖宗们说“得人心者得天下”.这确实是一句贯穿历史的至理名言.现在伊海涛还沒有完全把握住青原市的人心.又马上要去得罪人.有些顾虑和担心太正常不过了.
看到伊海涛为了这件事愁眉紧锁.楚天舒鼓起勇气说:“老师.可不可以专題向乔省长汇报一次.顺便也谈谈叶庆平和简若明的事.”u
官场桃花运 第778章 烫手山芋
伊海涛惊奇地看了楚天舒一眼,似乎是不敢相信刚才听到的话,他想了想,笑着说:“小楚,你反正站着说话不腰疼,你这是要让我去找乔省长讨价还价啊。”
楚天舒说:“嘿嘿,有困难找领导,这也犯不了太大的错吧。”
伊海涛干脆不午休了,他就在床头坐下來,问道:“小楚,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楚天舒索性说:“根据文件精神,只要将实施方案在月底前下发下去,这项工作就算已经启动,完全符合省里的要求,至于收尾工作,省里的要求是在五月底以前完成,如果班子调整能在四月底之前完成,完全來得及将工作突击抓到位。”
楚天舒长期起草此类文件,对于书面要求和实际工作之间的情况有着比较准确的把握。
伊海涛赞同地点点头,说:“嗯,你这个提议不错,我先听听唐市长他们的意见。”
下午的会上,果然不出意料,唐逸夫率先打起了太极拳,他说:“市里的领导班子尚未配齐,下面的班子也需要调整,我个人的想法是,定编定岗工作完全可以结合起來一起推进。”
定编定岗和班子调整并沒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唐逸夫把它们强行扯到一起來,明显是不愿意承担责任,想把矛盾交到伊海涛手上來。
廖有朋等几位副市长都默不作声。
伊海涛冷眼旁观。
唐逸夫主持会议,他不依不饶地一个个点名,要求廖有朋等人发言。
廖有朋心里很为难。
定编定岗工作虽然很烫手,但毕竟是一项重要的人事工作,抓在手上,得罪人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能因此当上常务副市长,运作得好还可以趁机编织自己的人脉网,增强自己在青原官场上的实力,未必不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
廖有朋曾主动与唐逸夫表示愿意牵头这项工作,可是,人事工作唐逸夫从來都希望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尤其在这个敏感的时期,他有心从这件事上向各级干部体现出他在青原的掌控权,自然不会对廖有朋松口。
在这种情况下,廖有朋的发言也只能王顾左右而言他,只谈定编定岗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避而不谈具体该怎么开展。
廖有朋尚且如此,那些沒有其他想法的副市长,面对这种棘手的难題,便推三阻四地谈困难,谈问題,就是不谈措施。
在这些人发言的过程中,参与会议记录的楚天舒多次观察伊海涛,见他始终面带微笑,每一个人发言,他都认真地听,仔细地记录,当然,他到底写沒写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至少从表面上看,他是在认真的听,认真地记。
看到这一点,楚天舒还是很佩服,这说明伊海涛有着极高的政治素养,遇到这样的局面,能够保持足够的冷静,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的修为,真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至少,楚天舒认为自己目前还做不到。
副市长们发言完了,唐逸夫说:“政府工作,毕竟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党管干部,也是一贯的组织原则,所以,定编定岗的工作请伊书记作重要指示。”
楚天舒只能感叹,唐逸夫真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上午刚说完党要管党,不让市委干预政府工作,这才过去几个小时,又换成了政府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把定编定岗与党管干部强行联系在一起,把烫手的山芋扔到伊海涛的手上。
伊海涛合上了笔记本,扫视了一下全场,说:“政府方面的工作由逸夫同志主持,我沒有什么重要指示,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谈到了很多的困难和问題,但对实施方案并沒有异议,我的意见是,先把实施方案下发下去,把工作启动起來,给省委省政府一个交代,对于推进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題,我们再坐下來讨论,群策群力地解决。”
伊海涛绕过困难和问題,直接提出把实施方案下发下去,等于是将了唐逸夫一军。
此时,唐逸夫若想再來反对,也不是不可以,问題是,会议是有专人记录的,每个人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记录在案。
伊海涛所说,并无不妥,既然大家对实施方案并无异议,当然可以下发下去,唐逸夫硬要反对的话,如果耽误了定编定岗工作,将來省委省政府追究起來,他要承担全部责任。
文件只要发下去,伊海涛的目的就达到了,反正也沒指望唐逸夫会尽心尽力,只等着班子调整到位,叶庆平出任常务副市长,他与青原官场毫无瓜葛,又有长期从事组织工作的经验,由他來突击完成定编定岗工作,既能快刀斩乱麻,又能让众人口服心服。
唐逸夫阴沉着脸,草草总结了几句,宣布散会。
楚天舒收起伊海涛的笔记本,端起他的茶杯,紧随着伊海涛回到了书记办公室。
从书记办公室退出來,又遇到了廖有朋。
廖有朋一改过去的冷漠,关切地问:“小楚,定岗定编的工作,伊市长有沒有什么具体的想法。”
楚天舒一时有点回不过神來,他问这个干什么。
不过,他马上反应过來,编制办原先的分工归常务副市长管,现在常务副市长空缺,暂时归廖有朋代管,他故意留下來沒回市府办公大楼,就是专门來打探消息的,这表明,他对常务副市长有想法。
楚天舒沒有猜错,廖有朋找伊海涛谈过话,表达过这方面的意思,见一直沒有动静,又不好再找伊海涛,便想从楚天舒嘴里探探口风。
在机会面前,谁也不会袖手旁观。
楚天舒向來对廖有朋敬而远之,可是此时避无可避,只能恭恭敬敬地回答:“还沒呢,伊书记认为这是政府方面的工作,不想过问得太具体。”
“哦,是这样啊。”廖有朋看了书记办公室一眼,说:“我想提醒一下伊书记,青原市人事本來就复杂,定编定岗的事不宜久拖,如果不抓紧实施,会给一些人留下私下活动的时间,拖得越久,将來就越被动。”
楚天舒说:“廖市长,您这意见很好,要是刚才在会上提出來就更好了。”
廖有朋沒想到楚天舒会这么说,当场怔住了。
楚天舒又客气地问:“廖市长,您要不要当面提醒一下伊书记,我这就去通报。”
见楚天舒作势要进书记办公室,廖有朋一把拉住了他,说:“小楚,算了算了,伊书记工作忙,这点小事就不耽误他的宝贵时间了,麻烦你帮我转达到就可以了。”说完,和楚天舒打了个招呼,匆匆向电梯口走去。
再回到书记办公室,楚天舒把刚才遇见廖有朋的事和伊海涛说了。
伊海涛问:“廖副市长如果真想挑这副重担,他就应该在会上提出來,可是他沒有,这说明什么。”
楚天舒说:“这说明他还是畏首畏尾放不开手脚,就算当了常务副市长,照样摆脱不了唐逸夫的阴影,您在政府里面仍然是孤掌难鸣。”
伊海涛沉吟片刻,说:“是啊,定编定岗的事拖不得,市政府配齐班子的事更拖不得,再拖下去,政府那边都看唐逸夫的眼色行事,我什么事都别想办得成,恐怕不能等林部长从北京回來了,得找个机会向省里其他领导汇报汇报。”
楚天舒心里倒是清楚,林国栋此次在北京出差,是公私兼顾的性质,而且是公事为辅,私事为主,所以,连秘书许文俊都沒有带,陪着他身边的只有向晚晴,因此,东南省这边知道他行踪的人少之又少。
五点左右,林登山过來了,他问楚天舒,伊书记晚上有沒有安排。
楚天舒翻了翻记事本,说,暂时沒有。
林登山边敲门进了书记办公室,向伊海涛汇报说,刚才市府办黄秘书长打來电话,晚上的企业家联谊酒会,唐市长希望伊书记能一起出席。
企业家联谊酒会,每年都举办一次,由市政府出面组织,把青原市有头有脸的企业家们召集在一起,主題是感谢各大企业对政府的支持,回顾过去,展望未來,联络感情,宣传政府的招商政策,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
这个联谊酒会以前都是在春节前举办,由于年前政府换届的变化频繁,谁会担任市长变幻莫测,因此谁來主持迟迟定不下來,所以本年度的联谊酒会就一推再推。
唐逸夫当选市长之后,企业家联谊酒会交由南湖区作为承办方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原先商量好了伊海涛就不参加了,现在他又让黄如山來发出邀请,这既有点像是对伊海涛的一种尊重,又像是发出了和解的信号,伊海涛只好答应参加。
林登上又说,黄秘书长还问,伊书记要不要讲几句。
伊海涛说,政府主办的联谊会,有逸夫同志讲话就行了,我就不讲了,过去给各位企业家敬一杯酒就可以了。
出來之后,林登山马上和黄如山联系,将伊海涛不讲话的意思转达了。
黄如山只迟疑了一下,也沒有再坚持。u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