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一书生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张围
顾青点头说道,“我没说过我要拿出来。”
“为什么你不拿出来。”上官仪神情不悦:“经济学这个概念是你先提出来了,钱庄马上就要布置下去,我还是希望你尽快拿出来。”
放下茶杯顾青瞧着上官仪,“钱庄布置得怎么样了。”
上官仪长出一口气说道,“朝中的官吏都已经回来的七七八八了,吏部也已经开始准备人手朝会之后准备下发各个郡县开始排查钱庄,这是第一步,之后便是有三省与御史台决定,哪些该管制,那些要取缔。”
第九百三十章 火器的必然
“做完这些要至少要三个月吧。”顾青思量说道。
“确实。”上官仪点头。
“其实一开始你送的礼物,我家下人没有主意,你说你送点莲菜过来,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实在是想不明白。”顾青说道。
“我就是想要送点礼物。”上官仪也说道。
“莲菜到底有什么深层的含义,我一直想不明白。”顾青疑惑。
“我就是想要送点东西而已,没其他意思,在下就这么点俸禄实在是拿不出什么值钱的东西。”上官仪也干脆破罐子破摔,“顾青,我知道你瞧不上,可礼尚往来你也应该明白。”
“我知道了。”顾青朝范健点头。
范健转而送来了十篮子的莲菜。
看得上官仪有些傻眼。
“礼尚往来嘛。”顾青说道,“我还送的更多。”
“你!”上官仪一时间语窒。
范健在一旁憋着笑意,说着礼尚往来,现在知道上官仪想要的是经济学。
“怎么不满意吗?”顾青又对范健说道,“再去拿十篮子过来。”
“慢着!”上官仪瞪着顾青,“你什么意思。”
“礼尚往来啊!”顾青悠然自得说道。
“你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上官仪大声说道。
道上有句话说的好自古深情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顾青一脸忧愁说道,“上官兄,你想要经济学直接开口就好,我会给你的,可是你这个送礼让我浑身难受,莫非你觉得想要我顾青的东西就非要送礼吗?实在是让我左右为难,咱俩的交情就值不上这个莲菜?”
上官仪看着十篮子莲菜,心中也是一阵郁闷,确实是自己先送礼,即然送礼整件事的味道也变了,看来送礼该不该送礼,送礼不送礼还真是一门高深学问,要说读书做官处理政事,自己确实很拿手,为人交际方面确实不如在长安和那些国公老油子手中混出来的顾青。
一来一往之间,即然送出去东西,就给对方留下了一个刻板的价值,还礼方面也是按照这个价值来的,如果自己不送礼向顾青讨要确实可以省下不少的麻烦。
“在下领教了。”上官仪朝着顾青拱手,“改日,在下再向你顾青讨要,这十篮子莲菜我就收下了,多谢款待。”
顾青点点头,“来人,送客。”
上官仪刚离开顾家,李治就来到顾青身边,“你一定要这么刁难上官仪吗?”
“晋王殿下还小,长大就明白了。”顾青苦口婆心说道。
“我才不管这么多。”李治拿着刚刚翻译好的经济学就跟上上官仪。
“上官叔,等等!”李治拿着手中的册子追上前,“其实顾青没有想要藏着这个经济学,他早就交给我了,我还没有交给书院而已。”
上官仪连忙拿过李治手里的册子,稍稍翻了几页,“这个真的是顾青所说的经济学?”
“是的。”李治也说道,“这本学问确实很有意思。”
“哈哈哈……”上官仪摇头苦笑,“是我想差顾青了,在下小人心渡君子腹了,顾青你还是有好的一面。”
李治看向上官仪后方有顾家人拉着的一车莲菜,足足十个篮子,“这些莲菜是……”
“顾青给的还礼。”上官仪乐呵呵说道,“这些莲菜可以那回家腌制,饭食用来下饭也是不错的。”
“哦。”李治呆愣的点头。
“如此还请晋王殿下把书交给书院吧。”上官仪说道。
“不交给朝堂吗?”李治疑惑,“如果书院掌握这本学科,朝中会不会有顾虑。”
“不会的,放心吧,纵使朝中有顾虑,李承乾有什么其他想法,褚遂良与我都会赞同把这门学问交给书院。”上官仪看着书院,“那时候在陛下面前的争论,老夫心中明白,钱的事情不能本末倒置,有些事情还是要交给擅长的人去做,朝中官员难免会有官僚气,不少官员还是会墨守陈归,可是书院不一样。”
“老夫在书院一段时间,知道书院是一个研究学问的地方,这门经济学留在书院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若是留在朝中怕是要明珠蒙尘,放心吧,晋王殿下尽管交给书院,朝中的事情有我和褚遂良看着。”
“那便好,我这就去交给书院。”
甘露殿,李承乾也收到了消息,关于这次高句丽受到海盗袭击的事情,用的还是大唐火器,海盗怎么会拥有大唐的火器?朝中对火器的看重非常严格,包括自己的父皇,如论如何!火器的外泄是最不能容忍的。
不过这也是压住顾青最好的一块石头,李承乾心中有忐忑也有激动和立刻去找了长孙无忌。
李二也知道了消息,王钦急匆匆找到顾青,“顾候爷,赶紧去见陛下吧,事情闹大了。”
“我知道了。”顾青连连点头离开家门。
李二坐在家中把手中的迷信烧毁,直到顾青来到自己的面前,“顾青,你和朕解释解释。”
“陛下!”顾青对李二说道,“其实火器还在我们手中,所谓的海盗也是我们自己人。”
李二眯眼看着顾青,“自己人?”
“没错。”顾青对李二说道,“其实这件事情是晋王殿下和我的安排,为的就是控制海贸主导权,这股海盗是我的人,当然了,对朝中我们的解释是军事演习,不能让朝中的人知道这股海盗是我们的人。”
“所以朕还要配合你演戏?”李二问着话。
“如果可以的话,陛下来配合我也不错。”顾青惺惺说道。
“你好大的胆子,怎么?还要朕和你同流合污?”
“反正咱们联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哼!”李二没好脸地又说道,“那你和朕说说,怎么样证明这支拥有火器的海盗是我们自己人,你要怎么控制他们。”
“其实不难。”顾青又说道,“这支海盗拿着的是火器,不过都是落后的火器,更加先进的火器不会交给他们,而且我可以让他们去再次攻打高句丽,来证明他们是我的人。”
李二看着顾青对王钦说道,“把稚奴叫来。”
“是。”王钦这就离开。
顾青看了一眼李二的神色又说道,“陛下,火器的发展是必然的,有些事情要早做准备。”
第九百三十一章 李治的成长
场面的气氛开始安静下来,李二看着顾青说道,“你给朕说的明白些。”
顾青接着说道,“是这样的,从农耕开始人们用的是棍棒,而后是铁器,之后会有各种火器,这是一种演变,这条路会一直走下去这是一条没有折返的路。”
李二听顾青说完,“你的意思是说一直留着火器是没有用的?”
“陛下,其实火器的制作并不难。”顾青又对李二说道,“像我一开始使用的陶罐炸药其实很简单,这种技术大唐不可能只是一直独有,这种独有或许在百年之后就会被打破。”
李二安静听顾青的说着,火器的制造之法自己心里是明白的,有些制作看起来很难,其实知道其中道理之后要做起来一点都不难,就像顾青说的陶罐火药,只要有足够的人手就可以造出一大堆。
“我不否认火器带来的好处,可是我们不能固步自封。”顾青接着对李二说话道,“火器加之改进,大唐的火器打造不能止步于此,我们要更加犀利的火器,如今火枪已经投入使用了,我们需要造出更好用的火枪,我将其称之为步枪!连射步枪!”
李二沉默不语,屋内恢复了安静,王钦一直站在门外守着耳边可以听到两人的对话。
“顾青。”李二长出一口气说道,“有时候朕很想杀了你,可是每每当你有用的时候,朕是多么庆幸自己留下了你的性命。”
“我相信陛下不会做出杀害自己女婿的事情。”顾青也说道。
“哈哈哈。”李二笑着说道,“顾青,朕当初想要你帮助李承乾,那时候朕一直想看看你会怎么做。”
“说来惭愧,朝堂上有这么多有用的人,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顾青笑眯眯说道。
“陛下。”王钦走来说道,“晋王殿下来了。”
“让他进来。”李二朗声说道。
李治走入屋中,面对自己的父皇行礼说道,“儿臣见过父皇。”
“那支海盗是怎么回事?”李二问着李治,像是明知故问一遍,顾青已经解释道了,不过还是要听一听李治的看法。
“是这样的,儿臣也是之后才得知。”李治对自己的父皇解释道,“早在海贸司成立之前,顾青就安排了一些人混在修建港口的人中,儿臣也是之后才知道这个消息,其实关于海寇的安排,儿臣也觉得可以这么做,海贸的开辟之后,长此以往会有更多的人想要来中原做生意,根据这些日子从倭国送来的情况来看,很多倭国人想要来到大唐。”
“是吗?”李二疑惑。
“是的。”李治再次说道,“中原的富饶是吸引他们的地方,如今已经有不少的高句丽人来到中原,甚至想要久居中原,这一点早在第一次海贸之后就出现了端倪,儿臣以为,在以后倭国与高句丽和中原的来往之间会更加的密切,加之如今南海港口还在开辟,以后不免和南海接触到,所谓生意就是有来有往。”
“我们中原的人可以,他们其他国度的人也可以来,如此来往海贸只会越来越频繁,如今海船的建造阎立本手下的学子都已经轻车熟路,因为他们发现只要海船按照规矩来造,其实也不难,永远不要小看其他国度的生产力,如今高句丽更是已经在自己打造海船了,用顾青的话来说,大航海的时代要来了。”
“想要掌握海贸的主导权儿臣以为有三点。”李治接着说道,“就像顾青做的养寇自重,这一点可以暂时让大唐掌握主导权,可也不是长久之计。”
李二的神色露出了讶异,这种讶异不是李治的想法,而是李治谈吐中的一种自信,这种自信也是李治小时候最需要的,那时候的李治太过听之任之,现在却可以直接说出顾青这个做法的缺点。
李治接着说道,“父皇,顾青的海盗在十多年内或许是一个好办法,可是十年后呢?就像当初的自行车和煤炉,还有烈酒,当初谁也没有见过用,现在自行车的制造早就已经不可避免的流入民间,还有程家的烈酒也是,虽然没有程家的烈酒地道,可也算是烈酒,用书院的话来说,若没有一定的管制,知识不会被垄断的。”
李二点头细细听着。
“第二点!”李治再次说道,“那就是海贸的管理上,大唐作为上国一方面要频繁接触他国,从他国手中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资源,这一点朝中与海贸司一直在推进。”
“接下来是第三点。”李治继而说道,“海上的情况其实与我们中原没有太多的差别,当然了在海上更多的是一个无法的地带,在海上生存,海船就显得无比重要,在船方面,阎立本一直在想办法增加船航行的速度,这一年来阎立本绘制了不少海船的图纸各式各样的传到我们海贸司中,再者就是火器,只有装备更加好的火器,有了足够的能力,才可以称霸海贸,究其两点,火器与船!”
顾青也没有想到李治已经把方向给明确下来,想来李治在海贸司花费了不少的功夫。
“这些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李二反问,对李治也是眼中毫不掩饰的赞赏。
“这都是上官仪与儿臣之间几次推演出来的。”李治老实回答道,“除了朝堂上,上官仪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海贸司,这些日子上官仪帮助儿臣做了不少的事情。”
李二微微点头,“你们都退下吧,朕自有思量。”
“儿臣告退!”
“我也走了。”
顾青也李治一起走出李二的行宅,出来之后李治长出一口气。
“晋王殿下今天的表现很好。”顾青说道。
李治苦笑着,只有他知道自己说话的时候一点都不敢看自己的父皇,不过总算是说出来自己想说的。
李二独自坐着悠闲地喝着茶水,一边拿起手中的书看起来,那么一些火器外泄,李二跟本不在乎其实更在意的是李治的蜕变,这种蜕变让李二很放心,李治终于是可以独当一面了。
第九百三十二章 旧账
李治李泰李承乾三个嫡子中,李承乾是一个非常矛盾又执着的孩子,李泰则是太多的小聪明,李治则是太没有主见,从如今来看,李治更加的有主见也更加的有想法,李泰放下了自己的小聪明更愿意成全大局,李承乾则潜藏城府。
三个嫡子都因为顾青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顾青李泰进入的书院,因为顾青李治进入的海贸司,因为顾青李承乾不得不鞭策自己。
如果说顾青是李承乾的磨刀石,那么也是李泰可以放下仇怨的一杯酒,更是李治的指路人。
想着这些书里的内容没有看进去,长孙皇后带着一些红豆粥而来,“刚刚顾青和稚奴来过了?”
李二点头接过红豆粥,“稚奴这个孩子成长了不少,朕以为可以考虑安排婚事了。”
“妾身都听二郎的。”长孙皇后点头。
“皇子嫁娶黔首女子,朝中应该会有不平的声音。”李二有些担忧叫来王钦,“王钦,这段时间朝中的情况如何。”
“朝中一切都好。”王钦微笑说道,“老臣们也逐渐都退去了,今年新朝会会有大安排,不少去年科举入朝为官的新官员也终于是可以晋升,有的也会下派再次开始试用,而且朝中的规矩也是推陈出新。”
“你倒是说得一番形势大好。”李二冷笑道,“朕知道如今朝中看起来一派平稳其实暗中涌动不断,每当新老交替,李承乾想要权力,有三卿的制衡又有顾青的羽翼,朕这个儿子如今心中可忐忑着呢。”
“陛下说得是,是老奴眼拙。”王钦尴尬笑笑。
“也罢,朝中的事情朕插手过多也不太好。”李二低声说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