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此刻,李笠就着舆图分析当前形势。
“我们像是深入敌境的孤军,三面被围,按说应该集中兵力,守着几个据点,但如此一来,反倒会露怯。”
“所以,要趁着齐主班师,其国内震动之际,采取攻势,也就是攻势防御,把萧县、沛县拿下,这可是彭城西面、北面门户,位置重要。”
“趁着对方没有回过神,或者顾虑重重,我们造成既成事实,然后抓紧时间巩固,迎接反扑。”
“萧县、沛县百余年来都属北朝,如今官军收复两县,必然人心不定,守可不好守,但再难也要做到,这是证明能力的时候。”
“我有你们做帮手,所以才能处理堆积如山的事务,你们,也得有帮手,才能处理军务、民政。”
“之前,你们总是在打仗,没机会当地方官,现在,虽然只是县令,但正好可以磨炼磨炼,把手下的团队搭起来。”
“搭建团队,同乡要用,但其他人也得用,如此以来,团队的能力才有保障,若只是搞同乡小圈子,成不了气候的。”
“学会如何与地头蛇打交道,学会如何安抚百姓,学会如何管理奸滑小吏,将来当郡守,才能尽快上手不是?”
李笠说着说着,“今年,你们做县令,明年,你们就做郡守!”
“这么快?”彭均脱口而出,李笠:“不,不快,你们都是侯,做个县令其实是屈就。”
“按说齐国应该和朝廷和谈,但谁知道齐主会如何决定?所以今年秋天,齐国可能会派兵来袭扰,你们得扛住。”
“然后,明年秋天,更大的反击或许会来,所以,仗是不会少的。”
“然而,我们徐州军府兵力有限,以区区一州军府之力,面对齐国河南之兵,若是防御战,我们胜一次,改变不了什么,败一次,那就是伤筋动骨。”
“正所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必须主动进攻,以此打乱对方的布置。”
李笠说到这里,摊开右手:“五个指头打人,不疼。”
然后握拳:“握成拳头打人,那才疼。”
彭均挠挠头:“那我们又要当县令,又要打仗,没法分身。”
“哈哈,我没说把你们集中在一起。”李笠笑起来,“这不,去年秋天,在鄱阳招的兵,练了半年,如今来了。”
“我打算来个以老带新,抽调老兵为骨架,带着新兵,扩充队伍,然后抓紧时间磨合,或许到了秋天,就要打仗了。”
李笠看向梁森:“我们要先发制人,临近秋天时,由你带着队伍出击,向西进攻,入齐国南兖州地界,直接把对方吓懵。”
南兖州在徐州以西,两者接壤,梁森点点头:“行,没问题!”
“至于彭郎,也不得闲,拨给你二千新兵,你多操练,到了夏末秋初,沿着泗水北上,到齐国兖州边上郊游,吓吓他们。”
徐州北边,和齐国兖州接壤,李笠这是要挑事,不让对方消停。
“他们会以为我军的出击方向是沿着泗水北上,结果到了秋天,是从萧县出击,又是一番折腾。”
“简而言之,需要你们两位主动出击,把水搅浑,让对方无法集中兵力进攻彭城。”
“若搅浑水后,引来大鱼,无妨,你们守城,我带兵去救,所以,萧县、沛县的防御要做好,该扩建的扩建,该改建的改建。”
李笠要大干一场,梁森和彭均同样也要有所作为,但彭城处于四战之地,齐国不可能给李笠以安心经营的时间,所以他们做什么都要快。
“我们要在齐国反应过来前,把彭城周边经营好,然后发力,让徐州完整起来。”
“我们也要在朝堂诸公反应过来前,把徐州的局布好,免得被人摘果子。”
在场的都是自己人,李笠说话开门见山:“和鄱阳不同,徐州是我们仕途的根基,我们这些出身微寒的武人,只能抱团取暖,然后以徐州做文章。”
“但抱团取暖不是排斥外人,我们这个团队,不能只是鄱阳人的群体,那么,在这南北要冲之地,我们要拉拢更多的人进来。”
“简而言之,我们就是一个戏班,徐州是戏班戏台,我们在自己表演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上戏台表演。”
“他们出名了,可能另谋高就,到别的戏台去表演,或者,觉得我们戏班的待遇不错,选择留下来...”
“寒人武将被排挤,那好,我们自己抱团取暖,不行么?”
。。。。。。
新平公府邸,黄姈正在宴客,薛月嫦、薛月娥姊妹带着乐工,在竹帘后就座,用手中的各种乐器,弹奏乐曲。
今日到新平公府邸聚会的客人,都是新平公李笠朋友的家眷,其中有彭均夫人、黄姈的妹妹,有梁森的夫人杨氏,也有武祥、黄?的夫人。
以及张铤的内人。
“夫人“这个称呼,这个时代可不能乱用,一般是公侯的正室(命妇)才可在正式场合称为夫人。
如今在座的女眷,除了张铤之妇,都是夫人。
毕竟自家良人为国征战,用命立下的军功,换来爵位,才让自己的正室成了夫人。
但没人在乎这点,这里不是建康,而是在寒山上,简单而不简陋的新平公府邸,就当是左邻右舍之间的串门。
“寒山这里局促了些,不像鄱阳城里地方大,所以我们将就着,过得一两年,等局势稳了,搬到彭城去,地方就宽敞了。”
黄姈感慨着,妹妹搭话:“我觉得这里就不错,每日一开窗,就能看到一望无际的原野,感觉心旷神怡。”
“反正比建康好,那里规矩多,出个门都得小心翼翼的。”黄?的夫人说道,她是在座黄家姊妹的嫂子,不过不敢托大。
毕竟李笠可不得了,黄家都指着这个女婿呢。
交谈间,杨氏有些走神,注意力渐渐被乐曲吸引过去。
她出身官宦之家,当然见过许多大场面,而新平公府如今有不少乐器,是闻所未闻的,于是奏响的音乐,音色也十分独特。
譬如那“风笛”,杨氏之前就没见谁家有过,甚至都没听说过,来到寒山后,她听了一次风笛演奏,就迷上了。
黄姈便让她派几个奴婢来府邸学,再过不久便能学成,然后在自家,就能和梁森一起欣赏这独特的风笛奏乐。
想到这里,杨氏颇为憧憬,她来到寒山和梁森团聚,幸福无比,只觉日子过得飞快。
前几日她忽然连连干呕,经医师把脉,已然是有了身孕。
杨氏想为梁森生下儿子,所以想到寺庙上香,结果发现寒山只有许仙祠而没有佛寺,信佛的杨氏,就只能在家里摆个佛堂,焚香许愿。
“据说秋天,齐国还会来犯,到时候,寒山怕是要被围。”
“被围就被围,谁怕谁?齐主亲自带兵来都打不赢,其他人来了又如何?”
“他们这次据说折了七八万人,还嫌不够,又来送命么?”
“他们仗着人多又如何?我们鄱阳人也多,到了秋天,我们鄱阳也来新的帮手,看他们跳。”
。。。。。。
清晨,段玉英从噩梦中醒来,坐起身,发现自己满头是汗,也不知是被热的,还是被吓的。
如今是夏天,天气炎热,虽然寒山上风大,但夜里睡觉必须关窗,否则容易被夜风吹着凉,所以此时房间里确实有些闷热。
房间内点着油灯,虽然灯光朦胧,却也能勉强看清四周,段玉英觉得口渴想喝水,不过听到在隔间打盹的侍女正轻声打鼾,便自己起来。
旁边食案上有水壶,里面一直有温热的熟水(不停的换),这是因为段玉英习惯喝温水,所以有如此安排。
她自己倒水,坐下,慢慢喝完一碗,心也静了下来,但回想梦境,又有些不安。
段玉英这段时间一直在做噩梦,梦到沦为奴工的兄长段韶在干活时累垮,然后发高烧,躺在草棚里呻吟,无人照顾。
就这么高烧不退,然后一命呜呼。
亦或是某日干活时不慎出意外,被重物砸成重伤、失足摔成重伤,无人照顾,苦熬数日,一命呜呼。
反正总是梦到兄长出意外,然后她从梦中惊醒。
兄长年纪比她大许多,而她还小时,阿耶就去世了,正所谓“长兄如父”,在段玉英心中,长兄段韶总是给她以长辈的感觉。
所以,她不能见死不救。
想到这里,段玉英默然。
段韶已经兵败身亡,无论是梁国还是齐国,都是这么认为,然而兄长还好好的活着,是寒山堰大量奴工中的一员。
这说明,因为某种原因,别人都以为段韶死了,但段韶还活着,以俘虏的身份,变成奴工,在寒山堰干活。
她要救兄长,唯一的办法就是献身,做李笠的女人。
得其宠爱后,找个借口,把几个奴工调走,妥善安排,其中就包括没人识破身份的段韶。
然而,李笠应该不是傻瓜,可不好糊弄。
这段时间以来,李笠没在段玉英面前出现过,段玉英明白,对方必然知道这‘杀兄仇人’之事,所以提防她报仇。
然而,她连自尽都没勇气,哪来的勇气报仇。
更别说,如今兄长还活着,她是唯一能救兄长的人,但段韶还活着这件事,李笠不可能知道。
一旦知道,又如何会饶过兄长?
万一骗她,先把她睡了,睡够了,便出尔反尔,到时候她怎么办?
段玉英陷入沉思,她很聪明,所以明白自己的处境,以及救兄长的困难有多大。
薛月嫦之前传话,说李笠不会为难她,她可以在府里常住,不需要改变什么,若愿意教书、教弹唱也可以,若愿意出家,也不拦着。
若不是意外撞见兄长还活着,段玉英真想出家,但不行。
不知不觉,天色大亮,段玉英简单梳洗后,坐在窗边弹琴,弹着弹着,觉得无聊。
弹琴给谁听呢?自娱自乐?
可不如此,她孤零零一个人在这里,又能如何,虽然有侍女陪伴,但侍女不怎么会聊天,也没有什么话题。
段玉英随后想起了薛月嫦。
她来到这里后,是薛月嫦陪伴身边,对方是邺城人,所以也算她半个同乡,毕竟她是在邺城长大的。
薛月嫦又有妹妹薛月娥,姊妹俩轮流陪伴段玉英。
有同乡陪伴,日子过得不那么慢,听着熟悉的‘乡音’,好歹心里没那么难受。
可半个多月前,薛月嫦特地向她‘告假’,说君侯另有安排,可能接下来一段时间,不能过来了。
“一段时间”有多久?不知道。
而薛小娘子薛月娥也不见来了。
段玉英想了想,决定还是打听打听,便问侍女,薛娘子或薛小娘子何时有空来这里。
侍女出去打听,片刻后回来覆命:“回娘子,薛娘子和薛小娘子,如今已相继被郎主收入后宅,已经、已经许久没出来了。”





乱世栋梁 第四十六章 量产
寒山堰旁,军器作场,熔铁炉正在运行,因为烧的是焦炭,又用了水力鼓风机、预热风道,所以炉火烧得很旺,将大量缴获的废旧刀具、铠甲熔化。
铁矿还未正式开采,所以军器作场只有少量铁矿石可以熔炼,于是只能先‘回收废铁’,将破损的刀、箭镞、矛头、铠甲熔化后,重新锻造兵器、铠甲。
李笠正在现场视察,却停留在水力开刃机旁,看着机器给大量刀条批量开刃。
“嚓嚓嚓”的磨刀声中,一根根刀条渐渐被‘定角开刃’,之后,再由工匠进行精研,然后进行其他装配工艺。
李笠拿起一根刚磨好不久的刀条,感受着刀条上暖暖的温热,忽然走神。
想起了暖暖的薛月嫦、薛月娥姊妹,想起这两位的万种风情,想起春宵苦短,意犹未尽的同时,真想说一声:
专业。
确实很专业,姊妹俩的表现之出色,甚至超过他的期待。
正所谓“色是刮骨刀”,李笠拿着温热的刀条,想到“薛氏双刀”的威力,思绪飞散,好不容易才收回来。
吏员随手抽出一把精研的环首刀,让人试斩,目标是排成一排共十捆泡过水的草席卷。
一名壮汉站好,挥刀一斩,轻松将草席卷斩断,李笠仔细看了看切口,很满意。
一如他对薛氏姊妹十分满意那样。
斩草席是模拟斩杀无甲目标,但战场上的对手,很多都穿着铠甲,所以,无论什么品质的刀,在战场上使用,免不了刀刃受损。
对于军队而言,环首刀(刀)是杀人工具,而工具只要使用,就一定会有磨损。
战斗越激烈,破损的刀越多,严重的甚至无法修复,只能回炉。
所以军中的环首刀是批量装备的便宜货,要在保证基本性能的同时,做到成本较低。
李笠大量引入水力机械,使得制作一把环首刀的成本明显下降,虽然品质比不上精工细作的‘精品刀’,但装备军队的‘量产刀’没那么多讲究。
便宜、堪用且相对耐用的量产型环首刀,无论长短,军中平均每人配把,刀盾兵甚至配两把,可以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刀的产量上来了,刀鞘的产量不能落下,而刀鞘的制作和盾牌制作一样,需要大量木板。
水力锯床,可以快速解木,生产大量板材,比起人力解木、锯木的效率高很多。
然后,以煤为燃料的木柴干燥窑,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将板材进行适当干燥而不会开裂,这可比正常的板材阴干节省时间。
板材是这样处理,弓材也是如此处理,正常工艺下,弓材的干燥需要至少一年时间(阴干),很耗时间。
对于量产弓而言,用干燥窑以适当温度对弓材进行干燥,可以显著缩短干燥时间。
虽然用干燥窑干燥的弓材,比不上自然阴干弓材的性能,但量产弓没那么讲究,李笠要的是‘装备率’。
刀、盾、弓、箭(箭镞)、矛、铠甲、兜鍪,在确保基本性能的前提下,改良制作工艺,做到批量生产,以明显降低成本。
所以,铠甲的改良,那就是和扎甲有所不同的布面甲。
说到这个话题,负责军器作场事宜的贾成,向李笠汇报:“使君,他们觉得布面甲太闷,江南夏天又热又湿,将士们不太愿意穿,所以,不打算做太多。”
李笠点点头:“江南气候湿热,布面甲比较闷...”
他一边说,一边在贾成带领下,向另一边走去。
来到铠甲作场,李笠看着工匠把已经制作完成的一副布面甲,穿在稻草人身上。
布面甲,顾名思义,为布面的铠甲,这种铠甲,在明清之际很流行,是很经典的铠甲影视形象。
形制,就是在布衣的内侧,用泡钉钉上一排排巴掌大的铁片,铁片边缘相互间压叠。
从外看起来,这布衣上没有一片铁甲,但其上满是圆点(泡钉),仿佛‘泡泡衣’。
李笠仔细研究过布面甲的优点,和扎甲相比,制作工艺简单,成本(制作成本和维护成本)低。
因为扎甲的甲片需要钻孔,每片甲动辄要钻七八个孔以上,所以费时费力。
然后需要大量皮条将甲片编织成型,这工时可不会少,而皮条的制作也颇为耗时,并且增加了成本和铠甲死重。
日常维护时,皮条也是消耗品。
布面甲则不一样,甲片以水力锻锤锻打出来,简单修型后,钻三四个孔即可,用泡钉钉在布衣上,工艺简单,更换起来也很方便。
水力拔丝机生产出来的铆钉(泡钉),成本很低,又坚固耐用,比起皮条,优势很大。
所以布面甲的优点不少,制作、维护简单,成本相对较低,但缺点也有,就是用的布必须厚,才能承受大量甲片的重量而不容易撕裂。
江南的夏天闷热潮湿,将士们身着布面甲,会比穿着扎甲还闷热、难受,于是透气的环锁铠,更受欢迎。
“开始!”
一声令下,五十步外,几名弓箭手对准身着布面甲的稻草人放箭,接连射了几轮,然后工匠们开始检查铠甲情况。
结果很快出来:布面甲甲片,无一被箭矢射穿。
试射过的布面甲,很快便拿到李笠面前,摊开。
李笠看着那几片被箭矢射出凹坑的甲片,对结果很满意,甲片是用水力轧机轧成的熟铁片,成本低产量大,又经过渗碳处理,当然坚硬。
制成的布面甲,防护能力显著。
徐州地区位于淮北,这里的夏天热归热,却没南方那么湿热,所以布面甲穿起来,还是能忍一忍的。
而到了冬天,布面甲的好处就来了:耐寒。
夹层里有柳絮、芦絮的布面甲,就如同一件内钉铁片的寒衣,御寒效果且不说,加厚的布面至少能防风。
最主要的好处就是能量产,维护也方便、省钱。
李笠之前攒下的环锁铠,还是不好公开,所以决定找机会‘换装’,或者作为衬甲穿着。
等到换装完毕,他深信身着‘泡泡衣’的梁国徐州军,一定会给齐国留下深刻印象。
就如同明清时期军队穿越上千年,来到这时代,只是不会有人认得。
。。。。。。
夜,寝室,李笠起身,披上衣服下床,扯起薄被,给薛氏姊妹盖好,以免着凉,随后转到角落。
角落的架子上,架着一领布面甲,连带铁面、兜鍪和臂甲,构成一个铠甲人。
李笠坐在铠甲人面前,看着对方那空洞的‘双眼’,陷入沉思。
他认为布面甲穿在身上显得有些臃肿,不够威风。
以目前手头的技术能力,他其实可以尝试着做板甲,因为水力锻锤和水力轧辊机可以派上用场,制作大块铁皮(相对而言)。
只是良品率较低,且因为冶金技术的掣肘,要批量制作大面积的匀质、优质铁皮很困难。
板甲,是铠甲的巅峰形态,有别称“铁罐头”,防御力极强,且重量不会过于压在着甲者双肩,着甲者双臂不容易疲劳。
奈何很贵,即便是省去四肢的胸甲,造价也不低,不能作为量产甲。
他已经试过了,真的贵,没有钱实行量产。
对此,贾成提出过替代方案,那就是“铆接板甲”。
譬如胸甲,既然做不出整块的匀质、优质熟铁板,那就不如先锻打出几个长方形铁板,然后铆接成一整块。
胸甲可以这样,其他部位的甲也能如此。
这个方案不错,但问题是同样不好量产。
板甲的缺点是贵,因为要量身定制各部件,靠手工修型,铆接板甲也是如此。
那么,在戎服都做不到给每个兵卒量身缝制的情况下,又如何实现铆接板甲的量身定制?
而量身定制和‘量产’是矛盾的,这就决定了成本不会低。
给两万步骑量身定制板甲(铆接板甲)的成本,恐怕连朝廷都承担不起。
所以,量产甲的形制,布面甲最合适。
批量制造的甲叶和铆钉(泡钉),厚布,都能做到价格便宜量又足。
战损后,修补起来很方便,布衣烂了打补丁,甲叶坏了,取下铆钉就能换新。
加上臂甲、兜鍪、铁面,齐活。
李笠想着想着,忽然觉得身上热:加上内衬衣物,布面甲夏天穿起来真是捂,长期穿着怕不是要捂出一身痱子...
所以环锁铠的技术,要不要拿出来,我和部下们也好名正言顺穿环锁铠?
“咳咳咳...”
床那边传来几声咳嗽,打断了李笠的思绪,他转头一看,看清楚后,只觉身上瞬间发热。
昏黄的烛光下,床上躺着的姊妹俩,毫无遮挡,可李笠明明记得,他方才起床时,已经扯了薄被给两人盖着。
现在,有人不知死活,他决定再教教对方,死字怎么写。




乱世栋梁 第四十七章 敲打
上午,薛氏姊妹走在过道上,随着侍女向前走,因为夫人在箭堂召见,她们得赶紧过去。
姊妹俩刚起来没多久,简单梳洗,匆匆挽了个发髻,看起来有些憔悴。
薛月娥走着走着,忽然一个趔趄,姊姊薛月嫦赶紧扶住,才没让妹妹摔倒。
一名侍女赶紧来搀扶,见这位一脸红润、眉目含情,走起路来步履蹒跚,似乎腿发软,只觉有些嫉妒:郎主馋你们馋成这般!
昨日,主母就派人跟两位娘子说过,今日上午,巳时一刻左右,要到箭堂。
清晨,侍女便候在外间,等着两位薛娘子起来,伺候着梳洗。
结果直到方才,郎主才放两人出来,如今两位这意犹未尽的模样,一会让主母见到了,不知会不会发火。
侍女的担心,薛月嫦不用想也知道,她和妹妹就是要不加掩饰,让夫人知道她俩是如何被君侯宠爱,以至于难舍难分。
君侯喜欢我们,你敲打也没用!
薛月嫦如是想,她和妹妹一起服侍君侯,如鱼得水,难舍难分,夫人嫉妒之余要敲打,理所当然。
转到箭堂,却见一身戎服、挽着男子发髻的夫人正在射箭。
这英姿飒爽的气质,为夫人本就出众的容貌,平添了一分英气。
薛月嫦看了,忽有自惭形秽之感:这份英气,她和妹妹是决计没有的。
侍女通报后,两人老老实实站在一旁候着。
黄姈依旧射箭,只当两人还没来:既然迟到了,就得罚站。
1...149150151152153...3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