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贵女有点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诺诺宝贝
第二天,整个村子都忙碌了起来,里正专门挑了那做活细致的人来帮忙收土豆,五亩田地只一天就连茎带根的全收了回来。次日又把泥土翻了一遍,妇人和孩子们拎着篮子在后面捡漏,争取不落下一个土豆在田里。
忙碌三天,土豆与秸秆分离,刨去表面的泥土,放在箩筐里上秤。
“九十八斤!”
“一百一十二斤!”
“一百零九斤……”
一筐又一筐,文彬在纸上书写,里正把算盘拨得噼里啪啦响,郑丰谷家不大的院子里里外外都挤满了人,有的甚至踩到凳子上,趴在墙头朝中间称重的地方张望。
“每一筐都有百多斤呢,我看着怕是得有三四十筐!”
“称了几筐了?”
“这可是能活命的好东西,下一茬丰谷家肯定种不完,是不是能给大伙儿都分一些?”
“我看悬,老夫人派来的管事在村里盯了半年,即便有多的肯定也要运到府城去。”
“还有京城!皇帝陛下都下圣旨来赏赐丰谷了,肯定看重这土豆。”
“急啥?今年不行不是还有明年吗?”
光是称重就称了大半个时辰,里正把算盘拨到飞起,来来回回的拨了足足三遍,拨到后来,他的眼神都是恍惚的。
算了三遍,里正最后盯着那三个不同的数字有些发窘,缓缓的把算盘推到了李宝根的面前,摇头叹息道:“老了就不成了,宝根啊,你算数好,你再给大伯核对核对。”
云萝站在旁边听到老爷子的话,不由得眼角一抽,耳边也忽然响起一声轻笑,然后就听见景玥轻声说道:“四千七百六十二。”
同时文彬也在她另一边报出了一个数字,“三姐,总共是四千七百六十二斤!”
云萝点了点头,她算出的也是这个数。
不过……“先别说,让里正自己核算清楚。”
文彬当即就闭紧的嘴,景玥也含笑看着她,觉得她这一本正经使坏的模样实在是可爱得很。
郑大福从人群外挤了进来,里正见了他连忙一把拉住,说道:“郑老哥你刚才跑哪去了?丰谷出去找了你好几趟都没见着你。你快来帮着算算,这总共是多少斤?我咋算不对呢?”
郑大福低头去看桌上写了数字的纸,一看之后忽然抬头,诧异的看向了文彬,“这是你写的字?”
文彬抿嘴一笑,笑得矜持又斯文,“是的爷爷。”
郑大福有些恍惚,就好像是突然发现老二家的这个儿子也长大了,斯文有礼,很有读书人的模样,尤其这一笔字,竟是不必文杰的差。
郑大福没读过许多书,但也不是目不识丁的文盲,他不懂鉴赏字迹好坏,但好不好看还是能分辨的。
他看着文彬忽然有些迷茫,直到文彬疑惑的问了一句,“爷爷,您怎么了?”
一愣回神,郑大福又低头去看桌上的数字。
他并不用算盘,而是掐着手指算数,前面的几个数字来回的算了好几遍才逐渐定下心来,伴随着李宝根拨算盘的声音一起,终于算出了一个统一的数字,“四千七百六十二斤!”
这个数字说出口,连郑大福和李宝根自己都呆愣了一下,旁边围观的乡亲更是忽然安静,然后猛的喧腾了起来。
“多少?”
“四四四千七百多斤?”
“一共是多少亩田?十……十亩?”
“瞎说啥呢?一共是五亩三分多,就算是五亩四分吧!”
五亩四分田收了四千七百六十二斤土豆,亩产是多少?
父老乡亲掰着手指头怎么也算不出到底是多少,只觉得那数字高得吓人。
景玥转头看着身后一筐又一筐的土豆,忽然深深的吸了口气。
亩产近九百,比去年的五百八十斤又高了一大截!
云萝察觉到身侧的异样,转头就看到景玥走到了装着土豆的箩筐前,低头好似在发呆,但她觉得他整个人身上的气息都不大一样了。
身旁一只小胖手伸过来抓着她的衣角扯了一下,郑嘟嘟眼巴巴的看着那几十筐土豆,口水几乎要从嘴角滴落下来。
“三姐,我想吃土豆,也不晓得好不好吃。”
“你去年不是吃过的吗?”
郑嘟嘟眨眨眼,那么久远的事情,我哪里还记得住?
------题外话------
亲爱哒,今天就只有这么多了哦,车追尾了,我要去修车,不然过年就要开破车了,真是烦得很。e=(′o`*)))唉~
农门贵女有点冷 第218章 啥是戏文
四千七百多斤土豆一下子就把乡亲们给镇住了,不出半天,附近的十里八乡也迅速的传遍此事,以至于在之后的几天中,就连到白水村来走亲戚的人都忽然间多了不少。
可惜,土豆虽然是郑丰谷种出来的,收成后的分配却不归他管,然而上门来套交情的人仍络绎不绝。
郑丰谷是个厚道人,面对热情的乡亲颇有些手忙脚乱,明明是被请求的人,先不好意思的那个人反倒是他。
云萱都看不下去了,悄悄的提醒他道:“爹,我们家得了皇上的赏赐,先前不是说好了收完土豆之后就要设宴请乡亲们来吃席吗?你还说要请戏班子来热闹几天呢。”
郑丰谷一拍脑门,“这几天忙得我头昏脑涨的,差点把这个事儿给忘记了。”
文彬捧着一本书从旁边走过,也幽幽的说了一句,“娘还说要挑地儿造个大房子呢,至少等下次三姐回来的时候不用再到茶园去借宿。”
郑丰谷拍了下大腿,“这也是个要紧事!”
想想小闺女很有可能会因为不好意思经常去麻烦景公子而减少回家的次数,郑丰谷就恨不得立刻建造个足够安置下所有丫鬟侍卫的宽敞大院子。
他家现在也不缺那几百两银子。
没错,就是这么的财大气粗!
郑丰谷被分散了注意,乡亲们也因为即将到来的酒席和戏文而被转移了注意。
文彬不知从哪儿翻出了一本老黄历,一脸高深的对他爹说道:“爹,最近的四月廿八就是个适合宴客的好日子,不过五月初三更好,酒宴之后还有连续三天的戏文,正好把端午也一块儿热闹过去了。”
郑丰谷看着大儿子手里的老黄历满脸敬畏,虽然他啥都看不懂,但是文彬既然都这么说了,那肯定是没跑了,毕竟他大儿子是个童生呢!
他有看没有懂,但还是利索的定下了日子,“成,那就五月初三吧!”
定下了日子,郑丰谷就开始沿门挨户的请人,不仅宴请全村,连附近的桥头村以及其他几个村子的德高望重之辈也都在受邀之列。
除此之外,还有亲戚也不能落下,比如孙家的舅舅姨母,比如横山村的岳家,比如镇上的大妹郑玉荷,府城的姑母姑父也不能忘记,还有其他有交情的人家,比如一起开作坊的金家,比如一起受封赏的余家,以及文彬的同窗友人。
当然,这仅仅只是自家邀请来吃酒席的,酒席后的大戏却是不拘谁都欢迎来凑个热闹,村里好多人家都向亲戚们发出了邀请,邀请他们来村里看戏,不过这些人的招待就不归郑丰谷家管了。
时间一晃进入五月,村口搭起了戏台子,一溜的大方桌也从郑丰谷家的门口摆到了村口,食肆暂时被作为灶房,支起大锅烧起白柴,扑鼻的香味从初一的大清早一直飘到初二的深夜。
乡下办酒席,说是初三的日子,但其实初一初二就开始有亲戚上门了,席面也从两天前就开始吃起来。当然,不是正席,端上桌的就不会是多丰盛的饭菜,但每顿必有一碗大肉还是让亲戚和帮忙干活的乡亲邻里甚是满足。
初三的大清早,天还没有亮,尚未完全冷却的炉灶就再次生起了火,鸭子肚里塞上香菇笋干用麻绳绑得紧紧的,一只紧挨着一只在锅里码放整齐,撒上生姜桂皮小茴香,粗盐米酒雪砂糖,然后加水,上盖,开炖。
云萝就凭着这一道炖鸭的菜谱,请来了镇上食锦楼的大师傅带着徒弟亲自上门主持今日的宴席,且不收一文钱。
什么?凭她的身份完全可以轻易的请来比这更好的大厨?
可以她为什么要仗着身份去做这种没意义的事情呢?凭本事用一道菜谱勾来一个……不,是一队免费的厨子难道还不够划算吗?
旁边的炉子上,大骨头熬了一整晚的汤,正鲜香扑鼻。
案板上,大碗大盆盛放着过了油的大块扣肉,大块的鱼,圆滚滚的肉丸堆得小山一般,褪毛清洗干净的鸡堆在木盆里,正等待着下锅。
天光微亮,吃早饭的人逐渐聚集了起来,村里帮忙的汉子和妇人从灶房里捧出了一盆又一盆的骨汤面,每桌先上两大盆。
“先吃些简单的垫垫肚子,好东西都是中午呢,可别现在吃得太饱到午饭上好东西的时候却吃不下了!”帮忙的宝生媳妇一边把瓦盆放在桌上,一边与桌边的乡亲说笑道。
旁边的一个汉子摸了摸肚皮,说:“这两天顿顿有肉吃,肚里的油水也足了起来,饭都要少吃一碗。”
村里的日子和前几年相比要宽裕许多,但离不缺油水不缺肉的日子却还相差甚远,乡下人看一家酒席的好坏,首先就看桌面上的肉多不多。
大鱼大肉才是实在菜,青菜萝卜,谁家也不缺这些呀。
盆落到桌上,十来双筷子顿时就蜂拥而上,捞起面条就往自己的碗里盛,有那着急的更是直接端起瓦盆往碗里倒,常常惹来同桌人的一片骂声。
郑玉荷从面汤里夹起了大片的肉,脸色却有些不大好看,幽幽说道:“二哥家看来是真的发了财,就连这早饭的面汤里都是这么好的肉。”
姑婆郑七巧见不得她这阴阳怪气的样儿,当即横了她一眼,“有的吃就吃着,哪里来的这么多叽叽歪歪?”
郑玉荷一哽,“我不过是随口一说,这不是也为二哥二嫂心疼嘛,又是办酒席又是请戏班子的,可得花不少银子。”
“有空操心这个还不如手脚利索些多干点活。”郑七巧可不惯着她,“丰收家的,丰庆家的都忙到脚不沾地,你倒是坐得安生,还真当是回娘家来做姑奶奶的?”
乡下办酒席,都是要兄弟妯娌、邻居乡亲互相帮忙的,从借桌凳碗筷到集市采购,从洗碗择菜到端盘子上桌,一直到结束后的送还从各处借来的东西、清扫掸尘,总得忙碌上好几天。
郑玉荷被姑母一句话顶得气堵,但她又不敢跟郑七巧顶嘴。
对于这个从小就没见过,一直到几年前才突然回来的姑母,郑玉荷是有些忌惮和害怕的,毕竟这位可是敢于直面硬怼孙氏的人物,郑大福还多数情况下都向着这个亲妹。
更重要的是,袁家家境富裕,袁承如今又考中了进士,眼看着就要当官了。
所以,郑七巧的一句话之后,接下来的整个早饭阶段郑玉荷都安静如鸡,不敢再乱起幺蛾子,她甚至有点后悔过来跟姑母同桌了。
本来还想来讨个好,没想到一句话才开口就被怼了,对二哥一家倒是和颜悦色的。
哼,还不是因为云萝成了卫家的大小姐,袁承今后当官恐怕还得依仗那个死丫头呢!
如果……她忽然看了眼身旁的女儿,又转头去旁边桌看了看两个儿子,眼珠子骨碌碌转着在人群中搜寻云萝的身影。
云萝却并不是这边,而是在自家堂屋里,已经一口气干下了三大碗面条。
盆里只剩下小半,景玥又往她空了的碗里捞上满满的一碗,剩下的则全一咕噜的倒进了他自己的碗里,“这面与往常吃的不大一样。”
云萝捞起一筷吸进嘴里,头也不抬的说道:“这是用米做的,有些人叫它米粉米线,不过在这边,只要是这种长条的食物,不管用什么做的都统称面。”
景玥其实有些吃不惯,但看到云萝吃得这么香,他就不知不觉的也多吃了一些。
门口突然探进了一颗小脑袋,然后郑嘟嘟略显吃力的爬过门槛,蹬蹬蹬的跑到了云萝身边,拉着她喜滋滋的说道:“三姐,有土豆!”
云萝从面碗里侧过头看了他一眼,“你眼睛怎么这么亮?”
郑嘟嘟不以为耻,而是越发的得意了,“我都看到了,在灶房里堆了好几大盆,大师傅说,过会儿要和肉一块儿炖着吃!”
四千七百多斤土豆,大部分都被云萝藏了起来,挑出那些实在太小的让人洗洗干净,为今日的酒席添了一道菜。
郑嘟嘟趴在凳子上仰头看她,问道:“三姐,啥时候吃午饭?”
“早饭没吃?”
“吃了,可是我又饿了!”
“那就再吃一碗。”
郑嘟嘟摸摸自己圆滚滚的肚子,十分聪明的转移了话题,“三姐三姐,戏班子啥时候来?不是说了今天要做戏文吗?”
“午饭后才开始,过会儿就到了。”
“戏班子是啥样的?啥是戏文?三姐你看过戏文吗?”
在郑嘟嘟有生的将近五年里,他只在镇上大集的时候看过一次戏文,对他来说记忆早已经模糊,甚至是毫无印象,只隐约觉得那大概、可能是很有趣的事情,不然为啥大人们说起来都是十分激动的模样呢?
云萝将碗筷放进空盆里,想了下说道;“戏文就是有许多人一起给你讲故事。”
郑嘟嘟不由得瞪圆了眼,完全无法想象那是个什么样的场面,“那多吵啊?我要是听不清了咋办?能让他们停下来重新给我讲一遍吗?”
景玥轻笑一声,看着他的眼神就像是在看一个小蠢货,跟他的大外甥一样的蠢。
“当然可以让他们停下来给你重新讲一遍。”这让他想到了去年的正月里,蠢太子格外中意戏文里的一段武戏,闹着让戏班子在台上来回打了足足七遍才算完。
门外又响起一阵吆喝,郑嘟嘟转头看了眼,然后对云萝噘着嘴说道:“我不喜欢大舅舅家的表哥,他昨天还把哥哥的一本书给弄坏了。”
自从小妹刘月琴的事情之后,刘氏对娘家也没有以前那么亲近了,但逢年过节的礼数都不曾少,如今家里办酒席,于情于理都应该邀请刘家人。
刘老汉自私还偏要摆出一个堂正的姿态,对于这些年大女儿对娘家的轻忽,他心里是十分的介意,以至于在之前几次郑家有事时,他都摆架子不肯轻易答应来吃席。
不过他的架子虽然摆出来了,结果郑丰谷和刘氏竟然也没有多次上门邀请,导致刘家人错过了女婿家的进屋酒,大外孙女的定亲酒,之前卫家在村里摆的三天流水宴,直到这一次,他终于收起架子,带着儿孙来了白水村。
但是人虽来了,姿态却说不上有多好,在郑丰谷夫妻两竟然没有让出主屋,而是让他和大孙子睡在文彬屋里的时候,他又觉得被怠慢了。
那刘苗用卖小姑母的银子在去年娶了个媳妇,人却并没有因此而稍微正经稳重些,之前看到云萝身边两个丫鬟的时候就眼珠子不安分的乱转,嘴上也不干不净的,要不是顾及着来者是客,兰香当时就想一巴掌过去把他给劈裂了。
没想到他在文彬的房里宿了一晚,没规没矩的乱翻东西还把给弄坏了?
云萝眉头一皱,“弄坏了什么书?”
郑嘟嘟歪着头想了好一会儿才迟疑的说道:“诸……猪?猪啥啥的!”
小文盲突然被自己馋得吸溜了下口水,配着从外面飘进来的肉香味,他真觉得他饿了。
云萝默默的看了他一会儿,不忍直视的撇开了眼。
她觉得还是直接去问文彬比较好。
随着中午的靠近,各色肉香味也越来越浓郁,许多孩子都不由自主的聚集了过来,连大人也忍不住的偷偷咽口水。
随着鞭炮连声,大碗大碗的肉被端上了桌,炖鸭肉丸红烧鱼,最引人注意的却是那一碗土豆炖肉。
“这就是那土豆吗?哎呦喂,咋这么好吃?满嘴的肉味!”
“用大肥肉炖的,能不好吃吗?”
“多稀罕的东西啊,咋就这么给吃了?”也有人心疼得很。
“这是太小了特意挑出来不能留种的,你瞧这个头,比豆子也大不了多少。”
总觉得吃了这土豆,往后能吹上一整年。
热热闹闹一场宴,让常年没什么油水的乡亲们吃足了瘾,随着“锃”的一声响,好戏即将登场,所有人都不由得加快了手上的动作,收拾好碗筷,摆放好桌椅,随手在围裙上一擦,然后急急忙忙的围到了戏台子前。
所谓戏文,不过是老话长谈、才子佳人,但对极度缺乏娱乐的人们来说,就算只是随口哼出一首不成调的小曲都能让他们听得津津有味。
台上在咿咿呀呀,台下也跟着应和,郑嘟嘟瞪大了眼睛,终于明白许多人一起给他讲故事是什么意思。
他转头四顾,突然发现三姐不见了。
------题外话------
过年了,汽车配件送不过来,想到过年我要开着破车去走亲戚,我就觉得坐公交车其实也不错哦(′-w-`)
农门贵女有点冷 第219章 你是不是喜欢我
戏台子上咿咿呀呀的唱得热闹,无非也是才子佳人的故事,云萝看了一会儿之后就有些看不进去了,转身溜出了人群,往茶园那边去研究土豆。
家里地方小施展不开,她能想到最安全的地方就是茶园那边的院子,虽然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但在景玥表示无妨之后,她还是厚着脸皮继续占用着。
她记得前世的土豆都是很大个的,拳头大的都只能算是中等个头,可不是现在这样大的也不过比鸡蛋稍稍大了一圈儿。
是肥料不足,还是基因尚未优化?又或者是种植的手法不当?
可惜她不曾修过农学,不然还能更细致专业的研究研究,如今却是只能提出个概念,然后交给有经验、脑子灵活的农夫们去专职研究。
云萝过去的时候,景玥正在摆弄着几个土豆,绕着桌子围了一圈的人,明明已经看了好几天,但此时看着却仍是每一个人都兴致勃勃的。
“爷,这土豆虽不如米面好吃顶饱,但也算得上是粮食,西北之地若是也能种植并推广开来,往后咱的粮草就都不用愁了!”
“是啊是啊,那边良田不多,荒地却多得很,正适合种植此物。干吃有涩味,但用肉炖了却全是肉味,我觉得比正经的肉也不差什么了。”
“还有四千多斤呢,郑二叔一家也种不了这么多,要不均一些送去西北?”
景玥放下土豆,又拿着帕子将手上的泥土擦了擦,头也不抬的说道:“想没什么美事呢?这点种子都不够一个村种的,倒不如留在这儿继续种植,尽快的增加数量。”
无痕点点头,“爷说得对,江南的田地肥沃,一样的东西在这里总能种出更多的产量,等过几年数量多了,不必我们操心就自然会流传到西北去。当然,若是能早几年种植,就更好了。”
大罗掰着手指算数,“五百斤种子出了四千七百多斤土豆,下一茬全种下到十月份就有近四万斤,到明年就变成几十万,上百万斤……哎呦我去!不出三年,必能传遍整个江南甚至是南方地区。”
无妄在旁边提醒道:“别忘了京城皇庄里还有这个数呢。”
大罗回味了一下今日中午吃的那个土豆的滋味,又畅想了一下以后能够敞开肚子吃到饱的美好日子,不由“哧溜”的吸了下口水,顿时惹来旁边同伴的嫌弃眼神。
云萝就是在这个时候进来的,被无痕等人分外热情的迎了进去,然后又在自家爷嫌弃加警告的眼神中默默退散。
之后的一整个下午云萝都留在这边院子了,研究了半天土豆其实也研究不出什么来,后来索性就问起了这个新建的茶园。
茶园新建,但成活的植株在今年开春的时候就都长出了叶芽,挑着芽尖采摘了一茬,所得的茶叶数量不多但也不少,都封存了起来。
如今正是茶叶生长的旺季,但茶树还是苗,除了隔三差五的去摘个尖儿让下面的枝叶横向发展,还不能大规模采摘。
不过茶树生长得很快,去年种下的茶树经过今年一年的生长就基本能成园了。剩下的大片地方也正在持续的种植,预备在今年寒冬之前全部种遍。
茶园建成之后,附近的村民在一年的春夏秋季就又能多一个干活挣钱的去处,肥皂作坊的规模也一直都在扩大,这周围一片人的百姓们只要不是太懒惰的,日子总能越过越好。
只不过,再富裕的地方也总有那懒惰不事生产的人,宁愿饿着肚子得过且过,也舍不得放下他们游手好闲的主业。
云萝傍晚时离开茶园,在经过村西边一间废弃破屋的时候就听到了从屋后传出的一阵吆喝声,还有骰子与骰盅碰撞的骨碌声。
云萝原本不想理会,只是听到了几个耳熟的声音,想到今日是自家设宴,若是闹出了事情来也有自家的责任,稍一犹豫就朝屋后转了过去。
“四六六,大!”
随着开盅,有人欢喜有人唉声,坐庄的刘苗将面前的铜钱收拢,两只眼睛都在放着光。
忽然从身侧投下了一片阴影,他下意识转头去看,脸上的笑容微僵,然后又迅速的舒展了开来,一双眼骨碌碌的在云萝身上打着转,说道:“呦,表妹怎么到这儿来了?要不也来玩两把?”
云萝面无表情的看着他,又从其他几个人的身上一一扫过,郑文浩、李大水,还有其他村的几个,都是些日常不干正事的二流子。
郑文浩在看到她的时候目光不由得瑟缩,李大水却打量得颇有些肆无忌惮,还咧嘴喊她,“侄女!”
他的嗓子在那日对邱妞妞作孽不成之后就被云萝使手段弄坏了,就是防着他事后胡说八道坏妞妞的名声,所以他其实发不出什么声音来,使尽了全力也只有极沙哑的仿若吹气一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