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财人生[综]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林木儿
说到上学,林雨桐就叫问问,看哪里的先生好。尤其是如今的塾师,就怕把孩子的灵气给磨没了。
四爷还看她:“为什么要送孩子出去,还想着附学?咱们请个先生在家里开蒙便是了,想找好先生的,自然会来咱们家附学,还怕孩子没玩伴?”
也对!
加上怡哥儿,这都两个孩子了。
将来贾瑕家少不了也要添孩子的,光是自家的孩子,就值得请个好先生。
这事跟四爷一说,四爷就往心里去了。林雨桐也就不多管了。
恰巧,那边邵华又有了,不能在城外住着,再者,余梁如今也没那么忙了。于是,林雨桐便把怡哥儿给接过来,一个孩子是看,两个孩子也是带,刚好,叫孩子们一块玩,她顺便也就给启蒙了。邵华只来看过一回,瞧着孩子姑姑带孩子带的挺好的,只把奶妈并丫头往这边一送,也不管了。要是晚上来得及回便回,要是来不及回,想在他姑姑家住,便叫他住去。
小孩子就爱跟小孩子玩,俩小子都能把后院给翻一遍。
王熙凤来的时候,就见林雨桐躺在树下的躺椅上,边上的小几上放着果盘,她自己只看着两个滚成泥猴子的孩子直乐呵。
“你倒是会享受。”她眼里带着几分羡慕,要是有个儿子,她也就万事足了。
林雨桐叫人搬躺椅:“你也来享受享受。”
王熙凤摆手:“我出来是有事,顺道跟你讨点果酱。我家那姐儿出痘了,在家供着痘娘娘呢。”
林雨桐忙叫人去取:“打发个小丫头来,我难道不给你?还值当你这么巴巴的跑来。”
王熙凤躺下只叹气:“如今你是金贵人,等闲都见不到你的人。老太太请了你三五回了,只不过去。可是我们哪里得罪了你?”
林雨桐当然不乐意过去了。皇后有喜了,肚子大了自然就瞒不住了。到了贾家,少不得要听贾母和王夫人念叨。也不想想,跟自己念叨能有什么用呢?难道不叫人家皇后生孩子了?
这事一出,贾母和王夫人心里定是悬着的。要是有了嫡皇子,这元春哪里还有什么出头的机会。要是不指望着元春,又少不得要念叨宝玉和黛玉的婚事。
林家一直是避而不谈,这态度就已经非常明确了。这一年里,她也能见黛玉两次,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警幻的事,黛玉并不见对宝玉有多深的情愫。往常她也是不听这些事的。倒是非常有兴致的把林家的藏书阁收拾了出来,各种的书籍分类整理。孤本得另外收藏,放在外面的都是手抄本的。别的事一概的不沾手,林家人也纵着她。杨哥儿找书还找到四爷这里,借了家里的孤本回去给黛玉誊抄,完了再把书还回来。
贾家说宝玉身子不好了,叫黛玉回去瞧。黛玉就央求了杨哥儿去贾家探望。
为这个事把林彤玉气的跳脚,在林雨桐面前也不掩饰,只说是贾家无礼,哪里有叫人家的闺阁小|姐去看他们家的爷们的。
之前林雨桐倒是也见过宝玉几回,说实话,再叫贾母把宝玉当病人的耽搁下去,他真就成了个病人了。
在王熙凤面前,林雨桐也不瞒着这个事,就直说了:“……十几岁的孩子,学学便是了。我觉得娘娘想的就挺好。发奋上三两年,纵使科举出不了头,可这读了书,人必然就清明了。若是有个秀才或是举人的功名在,这也便是一道护身符。只一味地等着娘娘……娘娘能如何?那宫里是什么地方?是想要如何便如何的?!人家承恩侯府的孩子,还都出门去求学呢,难道皇后不及你们家娘娘尊贵?”
王熙凤斜眼看她:“你如今越发的敢说话了?”
林雨桐嘲讽的笑了笑:“好话不好听,好听的话却未必是为了你们好的。看见了不说心里过不去,说了偏偏又不讨喜,你说我干嘛非要往你们家去呢?”
“罢罢罢!不去便不去。我来原也不是来做说客的。”王熙凤低声道:“娘娘怕是也不想叫宝玉被太太拘在屋里,凡是出去,稍微晚一些回来,必是要兴师动众的找的。如今,娘娘叫宝玉并姐妹住到园子里去。”
林雨桐摇头,轻笑:“娘娘也是糊涂,这嫂子小叔子自家的姑娘亲戚家的姑娘住到一个园子是怎么回事?”
王熙凤愣了一下:“这么说,二丫头她倒也不是那般的木。前儿才说叫搬,结果她过来跟我说,她还有许多的活没做完了,日子太紧了,便先不搬了。来来回回的折腾,怪麻烦的。我当时应下了,倒是没多想,你如今一说,我倒是明白了。她是以绣嫁妆的名义拒了避嫌了。怪倒是大嫂子也说住园子里,兰儿上学不方便,她不搬了。原来根子是在这里呢。那这倒是不怕了!三姑娘原跟宝玉是一房的兄妹,不防事。四姑娘还小,更是碍不着。想来薛家的姑娘和史家的姑娘瞧这样子,也便不搬了。如此,倒也好!”
那你大概是想多了。薛家估计是要搬的,史家的湘云更是要搬的。
林雨桐想起什么似的问:“史家如今还在京里?”
王熙凤看她:“这话可真是问的巧了,还真没有你不知道的。上个月叔父来信了,不知道是不是史家的两位侯爷求到了叔父的跟前,叔父信中还叫我们家那位爷带着人去给老关系送了礼,怕不是史家两位侯爷就要出京了。只是到底是安排在哪里,倒是不尽知。”
那就对了!
四爷回来的时候见林雨桐说史家的事,就道:“史家要是这么拮据的过下去,也未必就不好。非是作死的往上靠。真要心里清明,早收拾东西回金陵去了。守在家里闭门谢客,躲上几年,说不得还就叫他们躲过去了。偏不!许真是穷日子过怕了,扑腾着只想要实权,还奔着王子腾去,这就是不自量力的找死。”
“还没打算对王子腾如何?”林雨桐就问:“是不是边境不稳?”
可不就是吗?
“东南海疆摩擦不断。”四爷皱眉:“尤其是靖海侯撤回京城之后,那边民心有些涣散。”
林雨桐一时倒是也不知道如何说了。
上辈子闻家基本是死绝了,只剩下单单一个独苗。那时候回京城,只觉得闻家惨烈。但如今情况又不同,闻家的撤出来,是朝廷的决定。但难免叫人觉得是不是朝廷对西南有放弃的心思。
其实,怎么可能就放弃西南,就怕有人兴风作浪误导百姓。
正想着呢,就听四爷道:“说句公道话,这事原本也不与靖海侯府相干。可这西南一闹起来,王子腾就上本,保举安南王返西南……”
安南王安南王,这安南的名号怎么来的,必是祖上平定了南边而得来的。这种人心散,叫安南王去西南的提议……可真真是不知道怎么说好。
要说这个提议有理没有?有!总得有个举足轻重的人去西南稳定人心吧。
可这里面有没有王子腾的私心?要说没有也没人信啊!四王八公捆在一起,利益交错,根本就是一个整体。偏偏的,太上皇对这些事如今不管,皇上有多有忌惮,而当年的太子遗孤到底也没有找到。
把这一连串的连起来,正隆帝心里焦灼不焦灼?
林雨桐就有些明白了,她就低声道:“只怕皇上会答应,叫安南王去西南,却不会给兵权的吧。只要他不轻举妄动,只坐镇的话,拖上两年也便是了……”
说到底,朝廷没有军饷打这场仗。
四爷点点头,正隆帝就是这么想的。
所以,才说元春省亲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呢,猛的一看,这些老勋贵还真有些老树发新芽的兆头。
两口子说着话,那边蕴哥儿吃完饭了。今儿余梁回来了,把怡哥儿带回去了,这小子没有玩伴了,比较蔫吧。
四爷点了点这小子的鼻子:“明儿带你逛街去,可好?”
孩子没在外面见过世面,终是长不大的。
于是一家子三口,吃过早饭就出发了。林雨桐得带着围帽,也不要轿子,那玩意颠着更不舒服,还不如马车呢。一家人上了马车,能去哪里?
不外乎戏园子古玩铺子首饰铺子这样的地方。孩子瞧见什么都稀罕,四爷只管叫买,这小子被他爹抱着,欢喜的什么似的。到了首饰铺子,还拿人家放在外面的金光灿灿的首饰往林雨桐头上插:“给……给娘……好看……”
知道什么就好看!
两人逗孩子,正乐呵呢,就听到一声打招呼的声音:“贾大人。”
扭头看过去,竟是个长的极为清秀俊美的少年,见他对着四爷行礼,四爷只是淡淡的点头,林雨桐就知道,这不是什么要紧身份的人。
却听四爷说:“今儿你怎么出来了?王爷今儿不在家?”
这少年腼腆的一笑:“王爷进宫了,小的出来走走。”说着,又对着林雨桐行礼,“夫人安好。”
林雨桐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了。
从首饰铺子里出来,林雨桐就低声问:“谁啊?王府的亲戚?”
“蒋玉菡。”四爷低声说了一个名字。
林雨桐不由的朝后瞧了一眼:“忠顺王真是……”
四爷点了点她,不用问都知道她想到什么地方去了,他忙道:“不是!”
林雨桐松了一口气,心道:直郡王当年可没那种毛病的。
可话又说回来了,书上可不是那么写的!
四爷轻笑:“这样的戏子,能跟那些人家的子弟相交,往往能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事。”
所以,比探子都好用。
林雨桐恍然:果然还是把问题想的太简单了。
四爷回头又看了一眼,低声道:“那铺子是薛家的。”
林雨桐也回头看过去,要么说脑子不机灵的就得本本分分呢,你看,皇家不是那么好打发的,他们的手段,总是让人防不胜防。
出来逛了大半天,蕴哥儿的兴致依旧不减。回家还直嚷着明儿还去。
去哪啊?
你爹能有多少工夫陪你逛。
哼哼唧唧的,只到四爷答应十天后还带他去,这才洗澡,然后光溜着自己钻被窝睡觉去了。
四爷上班去了,林雨桐又得开始她的应酬。先是打发人去瞧瞧王熙凤家的大姐儿,回来只说是孩子没大碍,这才罢了。
又有黛玉叫人送来一箱子花笺,说她今年自己做的,如今得了,分了一半给林雨桐,剩下的谁都没舍得给。林雨桐哭笑不得,又拾掇了自家种的果菜,叫给她送去了。
琐碎的事情没完没了的,又叫人把递进来的帖子拿过来,看有没有特别要紧的,这总要过一过的。没想到倒是翻出来一张署名为钱通的帖子。
钱通这个名字,林雨桐没听过,但这钱姓就不能大意。
钱氏的娘家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林雨桐也不知道。她就叫了幼娘来,问她这钱通可是舅家的亲戚。
幼娘摇头:“钱家早些年都已经回西北了,跟家里也少有往来。还真不晓得是不是?”
可这莫名其妙的,也不能说不认识的人就来下帖子。
叫了门上的人问了,这才说:“瞧着不是本地人,只说是亲戚。投了帖子就走了。”
这上哪问去?
帖子上只有一个地址:东三胡同。
得!万一是呢。这可是正经的亲戚,不能马虎的。
钱氏如何先不论,这亲戚上门了,闹不好还是娘舅那边的,这就不是说装傻能混过去的事。有时候是麻烦,但这再麻烦横不过一个‘礼’字。
不能叫人指摘的。
结果一打听,还真是!
钱通是钱氏的侄儿,家里遭了难,来京城里投奔的。又因着好些年不联系了,也不好直接上门。先递了帖子探探路。
说起来,这钱通的年纪也不小了,三十往上的年纪了。带着老婆孩子,租住的院子,也没就指靠着这边如何,据说满世界里找活干呢。他能写能算,出门给人当账房先生,维持生计。瞧着人也还行,林雨桐少不得亲自登门,这个态度是要做到的。
本以为就是一家子意外来的亲戚,岂不知竟也不是毫无瓜葛的人家。
这钱通的老婆姓张,再想不到是哪一家的人!她说起自家的娘家一副惭愧的样子,“说起来跟贾家也还沾着亲的。我那兄弟跟尤家的姑娘定了亲,那宁国府的当家奶奶便是我这订了亲的弟妹的姐姐……”
脑子里绕了一圈之后,林雨桐想起一个人——张华?!
这还真是没想到,林雨桐心里也是无语,不过随即又想,若不是跟贾家有这样那样的瓜葛,钱氏当初也不会嫁给贾数。
她这时候才更加清晰的意识到,这大家族枝枝蔓蔓的,到底有多庞杂……
敛财人生[综] 1352.重归来路(30)三合一
重归来路(30)
家族再大, 可从来没有一次的经历是接触过这些非常纤细而又密集的家族最外围的触角的。如今再想想, 作为四福晋的时候, 像是宋氏这些人的娘家包括她娘家的七大姑八大姨, 甚至包括这些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乃至七大姑八大姨, 说不得在很多小老百姓的眼里, 那都是跟皇家, 跟四爷家有瓜葛的。可要是问四爷和四福晋,他们两人知道家里有这么多的亲戚吗?有这么多的人在外面以他们的亲戚自居吗?那个时候两人能知道个屁。谁没事管这些细碎的事。这些事压根就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 更不要说是去接触了。
可如今许是身处大家族的边缘吧, 竟是触及到的都是这些远的八竿子打不着, 但说出去人家都觉得是亲戚关系的人家。
就比如说贾芸的舅舅,那对外还说是贾家的姻亲呢。也没谁敢说不是。
再比如眼前这个张氏, 竟是尤二姐那未婚夫的姐姐。论起姻亲关系, 远吗?不算远的。从自家这里算,人家还是贾家这一支的表亲。正经的表嫂。
张氏一说是什么瓜葛,林雨桐就知道谁是谁了。
知道谁是谁了, 就不免又有些沉吟。张华这个人物,是个小人物。可林雨桐对此人的印象真不好, 第一,吃喝嫖赌败了家业,被老父赶出了家门, 尤家十两银子给退了亲事。第二, 被王熙凤给收买, 打了那场官司。
可如今张氏还说两家是姻亲,那就是如今这亲事还没退。
难不成家业还没败完?
说的多了,张氏才露出苦笑:“也不怕你笑话,其实人家那边也未必就认咱们。也说退亲的事呢。”她的眼里闪过一丝愤恨,眼泪就跟着下来了:“我那弟弟是不好,但他们也未必太下作……”
竟是设局勾搭的张华入了套,欠债多了,这才给了十两银子打发了张华。
试想,这稍微有几亩地的庄户人家,给儿子娶媳妇嫁个闺女也不是十两银子能办下来了。这张家和尤家再不济事,也不会比如庄户人家。当初定娃娃亲的时候想来家业更丰厚才对,怎么就十两银子下的聘不成?
怪不得张家后来又不肯答应了,只找来纠缠。原来还有这般内情。要是这么着的话,那很多十强便又解释的通了。
但这到底是人家的事,林雨桐不会多说旁的,边上的钱家的闺女也拉了拉她娘的袖子,不叫再说了。
张氏这才收敛了神色:“看我,这都说的是什么。”于是又热情的留林雨桐吃饭。
林雨桐以孩子在家为由,没有多留。只把各色的礼留下来了,这就起身告辞。
人走了,这钱家姑娘就怨怪张氏:“您说这些做什么?还没怎么着呢,又为舅舅家的事这样。爹不是说了嘛,叫别管这事。咱们自己的日子还不知道怎么难呢……”
张氏嘴角动了动:“这不是没管住嘴吗?”说着就去看那礼,见都是实在的家里能用的东西,五十两银子的红封,好几匹不是顶尖,但穿出去又不会叫人低看的布料。想来这是留给自家人裁剪衣服的。很用心的一份礼了。
她也有些后悔:“我也是,说那些个做什么。没的叫人家厌恶,还当咱们要求人家办事呢。”
林雨桐等四爷回来就把这一门的亲戚说了,“转了一圈子,又跟尤家扯上关系了。听那意思,竟是贾珍他们指使人给人家下套了……”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四爷就说:“不用管去。他要是持身正,怎么会轻易入套?”
以前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如今是五杆子打着了,但要是什么事都管,那真是什么事也不用做了。
其实,今年最重要的事有两件。对家里来说,自然是皇庄那边最要紧。到了六月份,稻子下来,就知道有没有普遍的推广性了。而对于朝廷,在大部分人则认为,皇后的肚子是一等一的大事。
可皇后,自打肚子鼓起来之后,所见之人就少了。
不凑巧,林雨桐又恰恰是常见皇后的人之一。
贾母和王夫人,两人如今是每月都必然要进宫的。进去就是见元春的。如今的元春也不是以往了,太上皇搬出去之后,正隆帝自然就占据了皇宫。这个占据是多方面的,包括把偌大的后宫给填满。元春有了属于自己的宫殿,贾母和王夫人进宫成了每月的大事。
林雨桐听说,贾母还递了牌子给皇后,结果她的牌子人家压根就没接。
知道这事的时候林雨桐觉得特别尴尬。皇后有孕了,谁都知道人家现在不见人。尤其是你也不是重臣的妻子或是母亲,只是一个妃子的祖母,皇后凭什么得见你。再说了,按照议程,你递牌子见妃子属于申请内省,皇后准了。你在外面给皇后磕头就算是谢恩了,要是皇后每个人都见,她一天就是累死也干不完这些活的。深知其中苦楚的林雨桐换位思考,也知道皇后最讨厌这种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贾母回去估计也思量了:“……到底是不如以前了。当年老国公在世的时候……”
老国公在世的时候当然不一样。林雨桐如今什么待遇,估计她那时候也是什么待遇的。前后一比较,这心里自然就不舒服了。
反正连着几个月,每次去了宫里回来,都得小病一场。每次病了,就打发人来要东西,东西也不贵重,就是像是果子露之类的东西。这东西贾母那边不是真缺,她就是在传递消息说:我病了,你赶紧来看看我吧。
林雨桐就不去!
她哪里是身体不舒服,她是心里不舒服。去了还不定提什么要求呢。
反正每次问人家派人的人说:“老太太到底是怎么了?没叫太医给好好瞧瞧,认准了病症了没有?”
人家派来的丫头婆子就说了:“也没什么病症。不过是年纪大了,进宫一趟累着了。”
那既然是累着了,我就不上门去了。要不然老太太还得支应我,更不得累着了吗?然后叫人收拾了药材等物,打发家里的丫头给送去,这事就算了完了。
许是林雨桐太不上道,结果这一日,天气热,四爷又不在家,稻子要看要成熟了,他跟余梁都忙。邵华又正好带着怡哥儿过来了。
邵华如今肚子也起来了,有些显怀。人又怕热,这不是因着幼娘的夫家张家催婚呢嘛。催婚也是对女方的尊重,并不是说马上就得成亲。四爷和林雨桐的意思是,幼娘明年及笄,及笄之后再成亲也行。好歹得等到明年的后半年去了。
哪怕是后半年,这细碎的嫁妆也该筹备起来了。
本来是要跟齐氏商量的,可齐氏在娘家书院那边很少进城。恰好邵华过来了,她怕林雨桐没办过这事,有哪里疏忽了,就跟过来帮着参详一二。
两人在外间歪在榻上说话,叫琉璃在一边记着。想到什么记上什么。幼娘不好意思听,两孩子又在里面睡午觉,她在里面看着孩子呢。
结果没说多大工夫话,外面就急匆匆的来禀报,说是府里的老太太并大太太太太以及各位姑娘奶奶都来了。
哎呦!这是连招呼都没提前打一声。
林雨桐皱眉,出去接的时候脸上也没个笑模样,反倒是怨怪道:“老太太如今越发的随性了,这大热的天,前两天才说不自在,我都不敢去打搅,刚嫂子还说给您请安去,我说算了,如今日头长,夜里短的,您老人家白天怎么着也得歇两觉的,再叫我们把您给搅和了。只打发人把今儿刚下来的水蜜桃给您送去了,难不成去的人还没到。”
王熙凤搁在一边就笑:“正是到了,吃了桃儿味儿特别好,老太太反倒是精神了。又不愿意在家里呆着,这不,说来就要来,谁也拦不住。”
“您快里面请,瞧这日头毒的。”林雨桐说着,就扶着人往里面去。
自家住的院子是不成的,待客有正房正堂,都是不错的地方。把人迎进去,又上了各色的果子和酸奶|子,“都尝尝,看看味儿可好?”
王夫人点头:“味儿轻,我尝着倒是好。”
碗是甜白瓷的,个个做的好造型,比那金玉琉璃瞧着都精致。
很少出门做客的邢夫人端着碗爱不释手:“难为哪里淘换来这样的东西。”
“回头叫人给大舅母送一套去,不值什么。”待客最麻烦,尤其是招待这种不请自来的客人。这边打发人去外面叫席面,那边还得找话题跟这边寒暄。像是尤氏和李纨,她们就比较关注邵华的肚子,跟邵华说这些话题去了。王熙凤是看见别人大肚子心里就不自在,也往跟前凑,只侍奉贾母罢了。
三春跟过来,随着来的还有宝钗,幼娘请去她那边的屋子坐了。三春倒是利索的跟去了,只宝钗在这边坐着。
跟着薛姨妈来的,还有余柳。她打从一进来,视线就跟着林雨桐,一副有话要说的样子,林雨桐只做不见。薛姨妈不止一次警告似的看余柳,也没阻止她这种执着的眼神。
贾母见林雨桐忙来忙去的,就拉了她坐到身边:“一家子娘儿们,出来串门子,也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家常的招待就行了,别忙了,这小半年都没见你了,过来说说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