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汉儿不为奴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傲骨铁心
更新这一块我肯定不会断,所以今天我会努力码明天和后天的稿子,然后定时发布,当然,可能会少一些,这个大家应该能体谅。(未完待续。)





汉儿不为奴 第三百二十三章 督抚文报
司礼监王坤早年不过是宫中的普通内侍,一直伺候永历帝朱由榔的父亲朱常瀛。朱常瀛是神宗万历皇帝的第七子,天启七年到衡州就封桂王时,王坤也跟着到了衡州。
弘光元年朱常瀛病死,死后由第三子安仁王朱由楥袭桂王,不久朱由楥也病死,这才让永历帝朱由榔袭了桂王位。在此期间,王坤一直是桂王府的管事太监,也是颇受三代桂王的信重。
隆武二年,隆武帝朱聿键在福建汀州被清军俘虏杀害,使得南明政权皇位再次空出,按照明朝的皇位继承制度,皇位应该由神宗皇帝的直系男性后裔继承。而当时神宗皇帝的男性后裔只剩下朱由榔一人,于是在广西巡抚瞿式耜等人的拥立下,桂王朱由榔称监国于肇庆,以两广总督丁魁楚为首席大士兼兵部尚书,瞿式耜为东阁大士兼吏部左侍郎管尚书事,同时任命了各部院官员。
按制,首辅丁魁楚和次辅瞿式耜向永历帝推荐了司礼掌印太监人选,他们共同推选的司礼监掌印人选是曾担任过崇祯、弘光、隆武三朝的司礼秉笔太监兼御马监提督的庞天寿,而永历帝朱由榔中意的的人选桂藩老人王坤只能出任司礼秉笔太监一职。
崇祯朝以前,司礼掌印太监虽是内廷第一人,但是实际权力却不如提督东厂和提督御马监的秉笔太监,如天启朝的九千岁魏忠贤便是司礼秉笔兼提督东厂太监,而当时的司礼掌印太监王体乾虽号称是内廷首佬,但不过是唯魏忠贤马首是瞻的一条狗。究其原因,便是他没有提督东厂和御马监的权力。
崇祯帝登基以后听信党人蛊惑,裁撤了东厂和锦衣卫,使得之后的提督东厂太监再难以利用厂卫监督文臣势力,导致文臣势力一手独大,皇权无法再与之抗衡。之后,随着关内农民起义和关外战事频发,原先号称内兵部。排名内廷十二衙门二十四监第二的御马监成了内廷最炙手可热,也是权势最重的衙门。崇祯朝的大太监高起潜便是提督御马监太监,也正是此人害死了五省总理卢象升。
王坤早年就在宫中耳闻目睹过九千岁魏忠贤的赫赫权势,又看到过高起潜如何仗着御马监横行一时。蒙骗崇祯帝。他自知资历浅,争不过三朝元老的庞天寿,便想将御马监这支直属皇帝的兵马抓在手中,可惜虽有永历帝朱由榔力撑,王坤却是斗不过有外朝支持的庞天寿。若不是庞天寿在永历朝廷迁到安龙后弃了旧主攀附孙可望。恐怕王坤一辈子都要被庞天寿死死压一头。
庞天寿畏罪自杀后,王坤如愿以偿当上了永历朝廷的司礼掌印太监兼提督御马监,他与首辅马吉翔互为援引,在昆明城中呼风唤雨,不可一世得很。
庞天寿虽有投靠孙可望欺压旧主之嫌,但却是知兵之人,当年永历帝从桂林逃到全冈时,庞天寿坚持留在桂林将从澳门佛郎机人手中购买的火炮用于守城,结果凭借这些火炮重创了来犯清军,清军夺城无望被迫撤退。到安龙以后。庞天寿也是积极支持孙可望的东进战略,间接为李定国的桂林大捷和衡阳大捷创造了有利条件。
与庞天寿相比,王坤当真是差得太多,他除了不断劝永历帝在清军未到之前就先逃难,便再无是处了。这使得他与马吉翔一样深为外朝有识之士痛恨,奈何永历帝却对这位桂藩老人无比信任,近乎言听计从,因此即便外朝再如何痛恨这位内廷第一人,王坤的地位都稳若泰山。
大士郭之奇是崇祯元年的进士,后因得罪当时的首辅温体仁和权臣周延儒不得已告假归乡。温、周二相倒台后。郭之奇回京任礼部主客司主事,再转员外郎奉使荆州。崇祯九年典升福建提参议,主试泉州。后又升福建按察副使,率兵平定闽清一带之乱。并提兵扼守杉关,使闽南得以安定,再升任詹事府詹事。
甲申年,北京沦陷,郭之奇带领在闽明军为朱由榔戴孝举哀。永历帝在肇庆登基时,郭之奇丁忧守制在家。永历三年奉召至桂林。官礼部尚书。永历四年以后,郭之奇得授东阁大士,自请回广东雷州巡视营兵,招募义勇抗清,结果在马鞍山下遭飓风,所乘船只覆没,其妻儿5人身亡,郭之奇漂至一海岛仅以身免,从此便一直在广东沿海坚持抗清,与永历帝已经七八年没有见过面。
这一次郭之奇突然回来,自然让永历帝朱由榔惊喜交加,顾不得皇帝威仪直奔进了书房。
在此之前,郭之奇一直与王坤着话,他是带兵的文臣,十多年来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过,更有几次险些以身殉国,加之知道王坤的劣迹,因此对于这个司礼掌印太监自然是不假颜se,只淡淡与其话,连声恭维都没有。王坤却也不恼,面上一团和气,肚子里怎么想却不得而知了。
“皇上!”
“万岁爷!”
朱由榔进来之后,郭之奇和王坤同时跪倒在地。
“郭卿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看到多年未见的郭之奇已是满头白发,朱由榔不由心为之一痛,赶紧上前将郭之奇扶起,又示意王坤也起来。
“郭卿,这些年让你漂泊在外,真是辛苦你了。”
朱由榔上下打量着老了许多的郭之奇,心中感慨万千,当年君臣初见时,这位郭大士刚满四十岁,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尔今再见,却已是如垂幕老人,满脸风霜姿态。
“臣不辛苦,辛苦的是皇上您啊。”郭之奇看着数年未见的皇帝,也是不出的酸楚。
王坤见君臣二人相对近乎要流泪,赶紧笑着上前道:“万岁爷,郭大人从广东一路风尘仆仆赶来,一路上也不知吃了多少苦头,这刚进城还没歇脚,连饭也没吃上一口,就要老奴领着他来见万岁爷了。”
一听郭之奇饭还没吃,朱由榔的眉头不由皱了起来,急道:“那怎么行,怎能叫郭卿还饿着肚子,朕这就让人去传饭菜来。”
王坤抬头朝外看了眼,苦笑一声:“万岁爷,这都深夜了,膳房怕是停了火。”
永历一怔,王坤得不假,国公府只是他和王皇后暂居之地,各项规矩都没定下来,这会膳房那边怕是早就灭了火头,匆忙之下哪里能有饭菜送来。
永历有些为难起来,既想快点从郭之奇那里了解广东的情况,又不忍心郭之奇就这么饿着肚子话。
郭之奇却摇头道:“皇上,臣不饿,你不必为臣的肚子张罗,臣这还有要事禀报。”
闻言,永历没有吱声,而是从御案上亲手端起一碟点心递到郭之奇手中,道:“郭卿,天se实在太晚,朕又是刚搬到这国公府来,下面各项用度还没个章程,还请郭卿不要往心里去。这些是朕吃剩下的点心,你且将就先垫垫肚子。广东的事等你吃完再,朕等得起。”
“臣!臣谢过皇上!”
接过永历帝递来的碟子,郭之奇鼻子奇酸,微一点头便将碟中点心塞进嘴中。他确实是饿得很,这一路上也是吃了不少大苦头,更险些叫清兵捉了去,若不是那位流落民间的公主相救,只怕他今生再也不得见永历帝了。
吃了几口,郭之奇忽抬头道:“皇上,广东总督连城壁的奏报你可看到了?”
“连城壁的奏报?”朱由榔一怔,摇头道:“朕没有看到连卿的奏章。”
“没有?”郭之奇一惊,失声道:“怎会没有?连城壁的奏章去年腊月就急递御前了,臣是二月才启程离开钦州,这都隔了数月,为何皇上还没有收到奏章?”
朱由榔意识到事情不对,脸se一变,怒视王坤:“怎么回事!”
王坤一惊:“莫不是半路叫清军截了?”
郭之奇冷哼一声:“不可能,连总督奏章发出时,南宁、柳州尚在我大明手中,讯道并未中断,清军如何能截我方奏章!莫非是朝中有小人蒙蔽圣听,私扣了督抚文报!”
“或许是发到了安龙,这才没有收到?”
王坤很是委屈,这事真不是他干的,他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擅压督抚文报,只能猜测是不是连城壁的人把奏章误发到了安龙去。
听了这话,郭之奇愣在那里,奏章误送到安龙的可能性也存在。
朱由榔目光闪动,忽对王坤道:“你马上去内阁给我查查看,若是有广东的奏报,马上拿来给朕看。”
“是,万岁爷,老奴这就去。”
王坤吓得冒出一身冷汗,赶紧带人到暂充作内阁办公的国公府门房去找广东来的奏报。
待王坤走后,朱由榔有些忐忑的问郭之奇:“郭卿此次不远而来,莫非广东发生了大事?”
郭之奇见永历帝好像很害怕听到什么不好的消息,忙道:“皇上,广东是发生了大事,不过不是坏事,而是好事!”
凌晨定时发布,另一章看情况发布,这个情况就是骨头今天醉不醉酒老姐终于出嫁了!(未完待续。)




汉儿不为奴 第二百二十四章 伪帝之女
“好事?”朱由榔jīng神一振,急忙问道:“什么好事?”
“新会城被我重新夺回!”郭之奇这话的时候一脸兴奋。
“噢,你所的新会是不是前年晋王围城数月而不下的新会?”朱由榔眼睛有些发亮。
郭之奇重重点头:“就是那新会城!”
“听那新会城被清军修得无比坚固,前年晋王几万大军使尽手段都无法夺取,最后无奈饮恨撤兵,却不知如何被你们收复的?郭卿,你快与朕,朕很想知道!”
永历急不可耐想知道郭之奇他们是如何收复晋王李定国都打不下的新会城。
郭之奇却摇头道:“皇上,新会城不是臣和连总督收回的,而是太平军从清军手中夺回的。”
“太平军?”
永历一怔,不知这太平军是哪家兵马,旋即释怀,郭之奇这几年一直在广东坚持招募义勇抗清,想来这太平军便是他招纳的一支义师吧。
“这太平军是如何从清军手中夺取新会的,郭卿快与朕细。”
见皇帝如此心急想知道事情经过,郭之奇当下便将太平军夺取新会城,并在此城坚守数月,最后击退清平南王世子尚之信所统大军的事迹详细与永历帝了。
在叙述过程中,郭之奇对太平军首领周士相的功劳丝毫没有隐瞒,最后还将周士相守城又让城之事与永历帝了。得知凌海将军陈奇策也率部参与了新会之役,现在更和镇国将军朱统等人一起据守新会,又于去年腊月发动了三江口之役,永历帝甚感欣慰。自晋王李定国两蹶名王以来,这还是明军首次收复失地并成功守住,不能不让他感到高兴和欣慰。
郭之奇又细了眼下广东各地明军情况,将这几年他和广东总督连城壁所做的努力一一向永历帝禀报。
朱由榔听得不住点头,不时夸赞郭之奇和连城壁劳苦功高。
“三江口之役我军虽败,但却也牵制了广东二藩,只要新会一日在我手中。广东清军便不能全力西进,如此,可保西南不受广东清军威胁。另外臣得知晋王护送皇上移跸昆明之后,一直担忧圣驾安危。与连总督商量之后,臣便辗转前来昆明,一来向皇上禀报广东详情,二来也是想请晋王再次出兵东进,一举收复两广!”
“这”
朱由榔有些失神。他与晋王李定国决定东征还是入川时可不知道新会城已被明军重新夺回,若是知道的话,肯定会放弃入川,改为东进。哪怕孙可望大军杀来,哪怕晋王需要亲自领兵东征,他也断然支持的。
新会关系重大,晋王李定国在朱由榔面前可是数次提起在新会饮恨之事,每提及都是遗憾无比,晋王曾道若当日能一举拿下新会,眼下广东全省便尽为大明所有。广西局势也不会崩坏,如此有了两广地盘,再有云南缓冲,孙可望能逞一时威风,却逞不了一世威风。关键时候,大可让圣驾移跸广州,有两广地盘在手,再有闽浙呼应,孙可望不足为虑,中兴北伐也大有可为!
只可惜这消息来得太迟了。就迟了那么两三个月!
朱由榔大是懊恼,却不能扫了郭之奇殷殷之心,便转过话题道:“听郭卿一,那周秀才真是奇人。能文又能武,朕恨不能现在就去广东见一见这个奇秀才!”
郭之奇没有察觉永历帝心中的懊恼,笑着道:“周士相将新会城让与凌海将军陈奇策后,便率所部去了香山县。臣来前,连总督授他以记名cháo州总兵一职。”
一听连城壁只给了奇秀才一个记名cháo州总兵,朱由榔不乐意了。埋怨道:“如此大功,连城壁也忒小家子气了,何须记名,实授便是,他也不怕寒了义士之心。”
郭之奇提醒他道:“皇上,总兵实授非督抚所能定的,连大人之所以只授他记名,也是为了朝廷威严。”
被郭之奇这么一提醒,朱由榔才想起来实授总兵可真得由他这皇帝来颁发旨意,要不然各地督抚人人都能实授总兵,还要他这皇帝做什么。
“瞧朕高兴得,倒把这事给忘了,明儿一早我就叫内阁拟旨,让兵部派人去香山。周士相既率太平军到了广州府的香山,那便让他做广州总兵好了,嗯,定要实授,以显朕对有功将士厚望。”
“皇上圣明!”
郭之奇听后心事顿时一松,眼下国难当前,对有功之人朝廷正是要不吝封赏才是。正要开口相问贵州方面情况,却见王坤一脸苦se的急急奔了进来。
“万岁爷,广东的奏报找到了。”
“拿来我看。”
永历伸手从王坤手中接过连城壁的奏报,上面所写果与郭之奇所没有一点误差,朱由榔先是彻底松了口气,却不禁又有些恼怒,一拍桌子怒道:“马吉翔怎么办的事,他怎敢将地方督抚的奏报压下不报!”
王坤有些害怕道:“许是圣驾刚刚移跸昆明,内阁又是新建,千头万绪,把这事给忘了。”
王坤不话还好,一这话朱由榔更是大怒,喝道:“住嘴,朕知你与马吉翔关系紧密,可这等大事焉是你能为他辩解的!”
“老奴不敢!”王坤吓得跪在了地上。
朱由榔余怒未消,“从明儿起,通政司送上来的所有奏报必须先送到朕这里看过再交内阁票拟,马吉翔若问起来,就是朕的,他若反对,就叫他来见朕!”完,又瞪了眼王坤:“你是朕的人,不是他马吉翔的人!”
王坤险些被这话吓得晕过去,趴在那里动也不敢动。
郭之奇动容道:“上天感皇上勤政之心,定会天人感应,保皇上做中兴之君,恢复祖宗江山社稷。”心下却是暗叹,皇上也当真是太过信任马吉翔了,私扣地方督抚文报这等大罪竟然不做任何处置就轻轻放下了,这叫朝臣作如何观感?
郭之奇有心就此事奏马吉翔一本,可考虑自己刚到昆明就在皇帝面前弹劾首辅,恐怕有些不合适,便打消这念头,准备明日见晋王李定国时再将此事与他,希望晋王能够劝皇上处置马吉翔。
至于那位公主之事,郭之奇也是心有犹虑,不知当不当与永历帝,毕竟这位公主不单单是殉国的隆武帝侄女,更是与永历帝争夺皇位的唐王朱聿鐭的女儿,身份实在敏感,牵涉帝系之争,若是处置不好,恐怕会给永历帝带来大麻烦。故而他不敢轻易开口,站在那里,很是为难的样子。
见他这样,朱由榔知他是有事,便道:“郭卿还有何事?但无妨。”
郭之奇迟疑一下,终是道:“臣这次来昆明,于途中得一女子相救,据那女子自己,她乃伪绍武帝朱聿鐭的女儿长乐公主朱淑仪。”
作者注:明朝公主姓名不按太祖所定命名仪制。(未完待续。)




汉儿不为奴 第三百二十五章 是真是假
“唐王的女儿?”
朱由榔听到伪绍武帝朱聿鐭的名字时,没有如郭之奇以为的那般情绪激动破口大骂朱聿鐭,反而依旧称呼朱聿鐭称帝前的藩王号,很是奇怪的问他:“当年广州城破,唐王不是全家都叫李成栋捉了么,怎么还有个女儿跑了出来,你确定那女子是唐王的女儿长乐公…长乐郡主?”
“皇上?”
郭之奇摸不透永历帝是真关心这个唐王女儿真假,还是怒极之下在反话,他直觉眼前的皇帝这些年变化太大,当年闻知朱聿鐭在广州称帝后,永历帝可是当着百官面破口大骂朱聿鐭是窃登大宝的鼠类,恨不得将之缚来当场砍杀。这使得一直以来永历朝臣都不敢在永历帝前提起有关绍武的事情,甚至绍武的年号也是犯大忌的。郭之奇刚才用伪绍武帝称呼唐王朱聿鐭,又称其女为公主,已是犯了永历朝廷的大忌,因此他也是万分的紧张,害怕永历帝因此而恼怒。
见郭之奇忐忑的看着自己,朱由榔知他想什么,轻叹一声,低语道:“唐王当年虽与朕有过争位之举,但他以死殉国,全了我朱家子弟气节,你朕和一个死节藩王还置什么气?况唐王是朕的叔辈,朕又岂会真为他一时之过而恨他一辈子?”
言毕,又是一声长叹:“只可惜当年广州城破,我宗室24位藩王被清军捕杀,使得宗室人才凋零,无有大材能辅佐于朕,不然,何以叫朕独力应对这危局。”
郭之奇不知道如何接这话茬,当年李成栋打进广州城中,城中24位明朝藩王与绍武帝朱聿鐭一同殉难,虽使得近亲宗室亲藩为之一空,但同样也使得世上再无藩王可以威胁到朱由榔的皇位继承。句不好听的,若现在还有几位亲藩在。永历帝恐怕不会是希望这些藩王能够辅佐他,而是会害怕另一个绍武帝出现吧,毕竟永历朝廷所作所为很令一些拥明志士心寒。
一旦出现一个比永历帝更有能力,更能得民心的藩王。甚至哪怕只比永历帝多一些胆sè,不会遇事就跑,那么永历帝的帝位是否还能得到天下拥明势力承认可就难了。这一点从眼下闽浙的二张和郑氏态度便可看出,他们名义上虽奉永历帝为共主,但一个却仍对鲁王不死心。一个则是打着死去的隆武帝旗号,对永历朝廷不冷不淡。
当然,这些话郭之奇是肯定不敢当着永历帝的面出来的,只能将之深藏在心中。
“当年唐王与朕争位,细算起来还是朕的过错,朕若不跑,唐王也不会在广州篡逆偕称伪号。”
回想当年之事,朱由榔也是懊恼万分,一点也没有为自己粉饰的意思,这让郭之奇在惊讶之余不由生出些许感动。经历这些年的风雨,皇上终是成熟了许多,能够反省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
隆武二年,因郑芝龙拒不发兵,以致清军队长驱直入福京,并于长汀俘虏隆武帝朱聿键。不久,隆武帝绝食殉国,时为唐王的朱聿鐭和隆武朝的宫员逃到广州,而其他南明势力则在广东肇庆推举桂王朱由榔为监国,对此。唐王朱聿鐭和逃到广州的隆武朝官员都没有异议,愿奉朱由榔为尊。
同年十月十六日,江西赣州失守后,在肇庆监国的朱由榔闻讯大惊。不顾朝臣劝阻,于十月二十一仓皇从广东肇庆逃往广西梧州,置广东全省于不顾。于是,大士苏观生在朱由榔放弃广东全省出逃的情况下,与一众已由海路到达广州的明朝藩王合议后,按兄终弟及原则。联同大士何吾驺、广东布政使顾元镜,侍郎王应华、曾道唯等拥立朱聿鐭为皇帝,以明年为绍武元年。
朱聿鐭在广州称帝的消息传到梧州后,朱由榔大惊大怒,立即又回到肇庆登极称帝,改元永历。称帝后,朱由榔立刻派遣兵科给事中彭耀、兵部主事陈嘉谟前往广州,以藩王礼节拜见朱聿鐭,规劝其取消帝号。
绍武帝朱聿鐭本人并未表态,而首席大士苏观生却大怒,斥责永历当日不顾广东出逃,今日却反来指责绍武君臣,要绍武帝奉他这逃跑监国为尊,实在是无耻至极,因此命人斩了彭、陈二人,再令大将陈际泰督师攻打肇庆。
清军大敌当前,苏观生却要和永历朝廷内战,显然应对极为失当。永历君臣见tiáo解无望,也tiáo兵遣将,以广东道林佳鼎为兵部右侍郎总督军务,夏四敷任监军,会同从韶州tiáo来的武靖伯李明忠带领一万多名士卒迎击。双方在广东三水县城西交战,绍武政权的军队大败,陈际泰临阵脱逃。林佳鼎初战告捷,踌躇满志,命令士卒昼夜行军,直奔广州,企图一举扫灭绍武政权。
绍武方面的总兵林察利用与林佳鼎同族和过去共事关系,采取伪降诱兵深入之计,指使四姓海盗伪降。林佳鼎轻信寡谋,依约率部乘船前往三山,突然遭到四姓兵的攻击。林佳鼎部所乘内河小船无法同四姓海上大船作战,被迫登陆迎敌。又因地理不熟,陷入了三尺多深的泥淖,结果一败涂地,林佳鼎和夏四敷溺死水中,李明忠单骑逃出,部下兵员几乎全军覆没,绍武军大获全胜。
正当绍武、永历二帝自相残杀之时,由佟养甲、李成栋率领的清兵已夺取cháo州、惠州。李成栋用缴获的南明地方官印,派人向广州的绍武君臣发出地方太平,清军并未压境的假消息,使得广州的绍武君臣根本不知道cháo州、惠州已被清军占领。
隆武二年十二月十五日,绍武帝朱聿鐭幸武,百官聚集,而此时,李成栋jīng选清兵300人,进入广州城北花山,又派10余人混入广州城,内应脱去头上的伪装,露出辫子,挥刀大呼“大清军队到了”,并斩杀一人,广州便满城奔溃,紧接着,大队清兵从东门冲入。
士兵向大士苏观生报告清军来袭,苏观生却压根不信,还以妄言惑众把报信士兵处斩。转眼之间,清军登上城墙,随即去掉伪装,露出辫子,乱箭下射,城中顿时鼎沸起来。不久,清军压境的战况得到证实,苏观生急令关闭城门,tiáo兵作战。
可是,绍武朝廷的jīng兵都被派往肇庆方面去对付永历朝廷,一时tiáo不回来,苏观生遂率领城内明军与清兵激战一昼夜,清兵本有撤退之意。但原崇祯朝督师袁崇焕的部将、福建总兵官谢尚政却引清兵入城,广州即陷落。
1...8081828384...3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