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儿不为奴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傲骨铁心
这份名单让清军上下都吃了一惊,但让他们更骇然的是,明军开出的这份名单不但将南宁城的大小官员一网打尽,还在每个名字的后面详细标注了籍贯。
标注籍贯是何用意?
清军上下全体哑口,当官的没有傻子,他们如何猜不到明军的用意。
非广西籍的官员对这名单倒不怎么有切肤之痛,广西籍及家乡在明军控制区的官员们却当场都变了脸。
太平军这是拿他们全家老小,不,是拿他们的家族来威胁他们!
降了吧
有几个两广籍的官员在震惊之后,第一个念头就是赶紧降了吧,他们可不敢去赌太平军是在恐吓他们还是真的准备这么做。他们实在是赌不起。况且,再守下去,除了让战事再惨烈一些,让死的人再多一些,让太平军的怒火再高涨一些,对于局面又有什么益处?
两广籍官员及家眷在南宁的定南藩下军官相互张望着,他们已经没有了坚守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南宁知府谢君胆子较小,太平军攻城时他一直躲在府衙里,连上城头的勇气也没有,可听太平军弄了这么一出杀全家老小来bī降的剧目后,他却不知哪来的胆子代表城中官员向王国维委婉表达了投降的意愿。
谢君的胆气和底气来自于那些暗中已经串连的定南藩下军官,或者,此刻城中,有超过八成的官员意见达成了一致,那就是这城不能再守了,再守下去,死的不光是他们,更是他们的妻儿老小,弄不好整个家族都会被太平军给血洗掉。这时代,在官员眼里,升官发财远远是不及宗族存续来的要紧的,太平军真要大开杀戒,那后果可是他们想也不敢想的。
迫于主降官员的压力,王国维派人出城前往太平军大营,请求太平军派人入城商谈投城事。
十一镇的副将、丰正伯熊朝佐主动请令愿为使者入城,他自己十多年都被清军撵的跟狗一样,今日终是能看到清军跟狗一样被大明的军队bī迫,所以无论如何也要进城去看看城内那帮清狗的嘴脸。高进库和王兴商量之后,认为城中清军不可能有胆量杀害太平军的使者,所以同意了丰正伯这个请求。
熊朝佐只带了两个亲卫入城,进城后发现清军搞了几百人摆了个刀枪阵,不由冷笑一声,丝毫不惧的从那帮清兵面前走过,然后来到一众清将面前,四下缓缓打量了一眼,朝坐于正中的王国维道:“你们何时降?若降的话,这便开城迎我大军入城。若不愿降,那便莫要废话,各凭本事,你们若能守住算你们本事大,若守不住,那便带你们家小一同赴黄泉便是莫怪我没提醒你们,桂林、柳州、浔州三府已尽被我太平军攻占,你们是指望不了什么援军了,所以要降便早降,莫要磨磨叽叽的不爽快。”完,又嘿嘿一声:“柳州那边开城晚了半天,我家大帅便叫人将知府苏谨和提督政黄鼎全家老小都宰了。”
熊朝佐的声音远远传扬开去,守在外面的南宁文武官员几乎人人听到他的话语,闻听柳州知府苏谨和提督政黄鼎二人只因晚开城半天就一家老小被杀,当真是骇得无不变sè。
王国维更是脸sè铁青极为难看,熊朝佐斜眼瞧他,根本不惧他的表情,嘴角一翘,冷笑一声。
“放肆!”
那曾提议要诛尽城中青壮的军官见熊朝佐一点也不把他们放在眼里,怒不可遏,拔刀上前就架在了他的脖子上。熊朝佐却是夷然不惧,只是看着王国维冷笑不停。他是真的不害怕,因为换作他是南宁守将,也断不会将唯一的活路给断绝。
果然,王国维开口了,却不是要杀人,而是道:“贵使好大胆子,只身入我城来,还敢当我将士面前如此羞辱本镇,难道你就不怕本镇将你格杀吗?”
熊朝佐闻言,摇头道:“你若杀我,这南宁城中官员便一个也跑不掉,他们跑不掉,他们的妻儿老小也跑不掉我太平军办事向来一是一,杀你全家就绝不留一个活口!所以我很乐意看到几千颗脑袋为我陪葬。”
熊朝佐语气极为森然,一边一边扫视那帮官员。被他双目扫到的官员,个个都是心生寒意,很多人都自觉的避开他的目光,不敢与其直视,就连王国维身边的一些将领都不由的感到头皮发麻。
王国维心中暗叹一声,知道这场谈判从一开始自家就落了下风,处于劣势之中。他无力的挥手示意手下将刀拿开,然后摆出谈判的架势,对熊朝佐道:“本官若开城向贵军投诚,将来有何待遇?”
太平军要诛家小的威胁已然让南宁城中官员分化,现在大多人都是主张投降,余下少数仍坚持不降的不外乎家眷不在南宁,也非两广籍贯。王国维固然可以死撑不降,但他可以肯定,城中很多人恐怕不会让他撑下去。毕意城中大半官员都是广西人,谁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宗族被太平军连根拔起,又谁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妻儿老小被杀死呢。
熊朝佐也不含糊,道:“你的兵马必须开出城接受我军改编,除此,我军不会追究你们从前所作所为,也保证你们所有人性命无虞。”
听到改编二字,王国维心中微微一跳,显然是心中有所犹豫。熊朝佐对于他的心思也明白,不过却丝毫没有松口的意思。改编是太平军大帅周士相对于接受广西清军投降的最低要求,一直以来军帅府都在刻意打破兵为将有的旧军模式,这一点太平军上下包括新编几镇都看的明白。虽新编的几镇目前仍在太平军体系中保持独立性,但这个独立性的代价却是战斗力远不及太平军老镇来的厉害,在政治上也没有太大的发言权。可以预见,新编数镇若是一直保持这种独立性,那么他们能够从周士相那里得到的资源便极其有限。(未完待续。)
汉儿不为奴 第五百三十五章 南宁城破
肇庆军议时,周士相为尽快整合广东明军力量西进,避免将时间和jīng力都消耗在内耗上,从而对粤西诸军头做出妥协给了他们新编镇的待遇,此例日后会不会再开,熊朝佐不敢肯定,但他肯定广西降兵是不会享受这种待遇的。打散广西清军,将他们分别安置是军帅府给各镇下达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军令,所以熊朝佐不可能松口,也没有权力做出改变。
条件已经开出,接受改编,保证全体人员性命安危,且不追究他们从前所犯的罪孽,包括参与屠城事,这个条件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已是相当的优惠。所以大多数官员脸上流露出大石落地的轻松,这刻,全不约而同的看着王国维,等着总兵大人做最后决断。
南宁知府谢君就在王国维旁边,离的最近看的也是最清楚,他发现王国维这会很是犹豫,有点拿不定主意。
王国维的确很为难,之前他想的投降条件只是简单的易帜,将城头上大清的旗号换成大明的旗号,除此之外,什么也不变动。这样,即便将来清军再打回来,他也能再次降清,毕竟南宁现在已是孤城,朝廷不可能苛求他真的坚守到底,拿全城文武家小性命来替大清守节到底。
可现在,太平军提出的条件却是改编,这就一下断了王国维后路。一旦接受太平军的改编,可想他手下的兵马就将尽数被对方吞掉,连渣都不剩,而他这个总兵有没有的做也是问题了。这年头,手下没了兵,无论在明还是在清都是不好混的。
犹豫许久,王国维终是开口道:“我如何相信贵军不会食言?”
“你没的选,你只能相信。”熊朝佐斩钉截铁道,看着王国维一脸苦sè,心中很是快意。
王国维沉默片刻,又道:“可否让一些人离开广西。”
“不行,要么降,要么死。”
熊朝佐知道王国维是想放一些向着清廷那边的官员走,但他的回答却是毫无商量。周大帅可是在军令中的明明白白,广西诸官除非投降,否则不得走脱一人。
“此事关系太大,可否容我考虑一下。”
王国维拿不定主意,决定拖一拖,若是太平军能给他几天时间,不得事情会出现转机。
不想,熊朝佐的回答却是:“可以,但一个时辰后你方必须做出答复,超期哪怕半柱香,我军也视你们无投降诚意,到时城破,如我军所言,南宁大小官员及其家眷皆死。”
完,熊朝佐看也不看一脸发懵的南宁官员们,视若无人的掉头而去。
熊朝佐离开后,南宁官员们立时争论起来,而太平军开出的投降条件也在他们的争论中快速传向全城。
这世上,小人物固然影响不了大局,但小人物和大人物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王国维身为总兵,犹豫自己投过去会不会被夺去兵权,可他手下那帮千总、把总们想的更多的却是总兵大人怎的还不下令开城,难道真要他们连同家小和南宁城同殉不成。
高级将领们手握重兵,在这大事上有发言权,所以他们在那为了自身利益争吵。小人物们却利索的多,他们手上没有多少兵,最多的不过百十人,单拿出来都不能让城外的明军正看他们一眼,可当这些小人物汇在一起,他们却有撬动局势的能力。
就在总兵大人和一众将领、官员争吵时,南宁绿营的两个把总和一个定南藩下汉军出身的千总聚到了一起,开始密谋什么。
“只要接受改编就可以么?”姓齐的把总满脸惊喜的问那汉军出身的千总官。千总叫陆德,辽东金州人,不过他一家老小早在顺治五年就随定南王迁来了广西,这会都在南宁城中。
“明军的人是这么的。”
陆德将明军来人所言和这两个把总了,两个把总听后都是高兴,对于他们这些底层军官而言,改编什么的根本就不是问题,他们本来就是明军,再换身皮压根不存在心中有道坎的问题。这年头,只要有饭吃,替谁卖命不是卖。现在局面很明显,南宁城撑不了多久,明军真要发狠再攻上两次,这城指日就能破了。到时城破,别改编了,能把命保住就是老天爷开眼,菩萨爹爹保佑了。所以,他们打心眼里接受太平军开出的投降条件,问题在于开不开城,投不投降不是他们了算。
满脸惊喜的齐把总想到了这个问题,他问陆德:“咱们不想打,可上面不同意怎么办?”
陆德“呸”了一声:“上面哪管咱们的死活,实话告诉你们,柳州、浔州都已经降了,桂林也叫明军占了,咱们压根就没有援军。”
听了这话,另一个姓江的把总低声骂了句:“照这么,总兵大人是骗咱们喽?”
“你以为呢?”
陆德冷笑一声,目光朝正议事的城楼那边看了眼,摇了摇头,又道:“总兵大人和王参将他们正在商量这事,明军的人了,只给他们一个时辰考虑,时辰一到再不开门,咱们就是想降他们也不接受,到时,大伙就是一个死字。”
“我那二小子刚出世,我可不能死。”江把总不甘心的道。
“许他做初一,不许咱们做十五?”齐把总把心一横,也是豁了出去了,对陆德和江把总道:“要不然咱们现在就开门降了吧?”
江把总看向陆德,陆德没有话,只把头点了下。三人既已拿定主意,又眼看距离明军给出的时间快要近了,便不敢耽搁,各自领了亲信的手下摸到城门,却撞见那名叫嚷着要杀光全城青壮的参将佟正。
佟正是汉军旗出身,家眷族人都在北京城中,所以他不肯投降,但又怕有人偷偷开城,所以领着亲卫来到城门巡视。发现陆德等人后,佟正倒也没有多想,因为这陆德也是汉军旗出身。他将陆德等人唤过来,吩咐他们道:“总兵大人那里正议着事,城中恐怕有些人被明军吓破胆,你们得给我看紧些,城门这里一定要看仔细了,千万别让那些广西佬摸过来。”
“卑职遵命。”
陆德一边点头,一边朝江把总他们打了眼sè。等佟正发现四周有帮绿营兵靠上来,觉得不对劲要喝问时,陆德突然拔刀大吼一声:“还不动手!”
这声大吼惊动了佟正手下那些亲卫,可他们还没回过神来,四面就冲上来一帮绿营兵将他们乱刀砍死。
佟正大惊失sè便要拔刀抵抗,可他还没来得及挥舞手中的利刃,就发现一柄尖刀从背后冒了出来,穿过他的xiōng膛,鲜血“咕咕”的冒了出来。
陆德一刀捅穿佟正,声音冰冷道:“佟将军,莫怪我,卑职也是想寻个活路而矣。”话音刚落,他拔出刀来,佟正拼命的想转过身,可惜浑身的力气都被抽干,跌倒在地上,转眼就没了声息。
佟正手下的亲卫队长目瞪口呆的看着眼前的一幕,他下意识的朝后奔跑想去报讯,可没跑几步就被另一帮营兵堵住了去路。那帮绿营兵其实也没明白到底发生什么事,不过看到前面的营兵动手杀汉军这帮人,佟参将又被斩杀当场,于是也参与了进来。面对人数众多的绿营兵,那亲卫队长抵挡不过,很快就被砍翻在地。
“开门!”
陆德控制城门后,立时叫江把总他们打开城门。
东门被打开的消息传到还在争吵没有拿出决定的王国维耳中后,他起身大叹,知道现在已经容不得他再去做什么了,唯一补救的法子就是赶紧一块跟着投降,要不然明军恐怕就拿他们开刀了。
南宁东门被打开后,城外第十一镇的太平军起初还愣了下,等到城中清军跑出来要投降后,这才回过神来,在军官的指挥下立即冲向城中。
永历十二年九月十七日,南宁城破。总兵王国维、参将李义夫、知府谢君等人请降。
最近这段时间,骨头每晚都要出去挣钱(咳咳,正经挣钱),更新保证每天两更,思路好,不卡文会争取三更。(未完待续。)
汉儿不为奴 第五百三十七章 围而不死
云南,经安宁之变后的永历如惊弓之鸟,仓皇向滇西奔逃,六天后到达永昌。◎,马吉翔等人唆使永历直奔缅甸,太后和王皇后却坚持不去。想到在安宁时自己急于逃生,而将太后、皇后、太子扔下,永历心中愧疚,便下旨驻扎永昌。此时随驾官员已经去了八成,护驾兵马也只剩不到四千人。
数百里外,未遇任何抵抗的吴三桂率军赶至昆明城下,眼前看到的一切却让他目瞪口呆。其部下诸将也一个个嘴巴张得老大,仿佛看到了世间最不可最议的事情。他们不能不震惊,因为明军做了最愚蠢也是最聪明的决定一把火烧了整座昆明城!
吴三桂的脸sè难看到了极点,一边的女婿夏国相甚至能看到岳父大人抓着马鞍的右手在微微发抖。
吴三桂想到了明军可能死保昆明,也想到了明军可能放弃昆明,但他唯独没有想到明军既没有死保昆明,也没有放弃昆明,而是选择了最简单最粗bào的方式放火烧了昆明城。
幕僚方守亮也是倒吸了一口冷气,人都李定国仁义,不想此人竟有这般魄力,竟敢放火焚毁昆明!这胆魄,方守亮佩服不已,换作是他恐怕都下不了这般狠心。
吴三桂不能不恨,他决定抢攻昆明,除了要夺下这颗大梨挟制朝廷,更重要的是为了昆明城中那几百万石军粮。有了这几百万石军粮,吴三桂便再也不用担心这粮受限,可以有更大的余力决定云南事,让自己的图谋一点点实现。现在倒好,李定国竟然一把火把昆明焚了,这让他所有的盘算和图谋尽化为乌烟,如何让他不恨。
昆明城内已成废墟,城中建筑大多是木质结构,几天大火烧下来,整座昆明城都化为了灰堆,余下的也都剩孤零零的几根正在燃烧着的木柱。空气中弥漫着木炭的味道,空中飘落的也是无数灰尘。城中除了废墟就是被烧成焦炭的尸体,没有一个活人。昆明算是彻底毁了,除了四周还算完好的城墙外,这座人口数十万的滇南第一大城已然不存在。清军没有办法在昆明城中住上哪怕一晚,因为城中满是尸焦味,也不知这场大火之下到底死了多少昆明百姓。
大梨到手了,却是个烂梨,吃都吃不得,吴三桂按着心头愤怒前往贝勒尚善军中议事。征南将军赵布泰也率军赶到,看到已成废墟的昆明,反应和吴三桂一样愤怒和无奈。
贝勒尚善代表信郡王多尼要求吴三桂立即率军往滇西追杀永历,吴三桂心中却另有想法。永历朝廷已属qiáng弩之末,放弃昆明退往滇西表明其势衰竭,若要灭它根本不成问题。眼下聚集在昆明的清军众多,吴三桂手下有五万余人,尚善有两万多人,赵布泰也有两万多兵,近十万大兵挺进滇西,永历手下只有李定国、白文选在死扛,二王兵马加在一起也不及清军一半,多寡悬殊,灭明之事只在顷刻之间。
然而,吴三桂却不愿意就此消灭永历朝廷,或者他不想永历就这么死了。他很清楚,清廷之所以倚重着他,不过是因为朱明尚在,若是朱明真的灭亡,他这走狗还能有好下场?
狡兔死走狗烹,洪承畴那日在贵州杨老堡拿茶水所写“挟天子”三字,吴三桂自己有诸般解释,胡守亮、方于宣他们也有诸般解释,但归根结底却都是为了他平西王不致落个走狗烹的下场。
挟天子,挟哪个天子?
胡守亮认为是挟顺治这个天子,拿什么要挟?拿永历这个天子去挟顺治这个天子。
吴三桂很认同胡守亮这个猜测,所以清廷巴不得永历死去,他吴三桂却不能。但是永历朝廷若还在云南,吴三桂图谋云贵之事便不得成。因此,他不能让永历留在云南。
故而,吴三桂便对尚善和卓布泰道:“据探,伪帝行在永昌,我军须得立即进至永昌,将伪帝擒杀。”
尚善点头道:“平西王得有理,只是我的兵马长途至此,劳累已极,恐难再战。”言外之意自然是不想率兵去永昌,因为永昌那里有明军李定国和白文选在,二将虽屡遭败绩,但清军却不敢他们无一战之力。”我的兵马伤亡过重,恐怕也无力再战。“
赵布泰早就对吴三桂不满,当日在杨老堡时,若不是他挤自己去与李定国对敌,他的兵马怎么如此大的伤亡,因此下意识的便要将去永昌追杀永历帝的任务推给吴三桂。
吴三桂心中冷笑,尚善和赵布泰都不肯率兵去永昌,却正中他下怀。在他看来,若让自己作为主力去追击永历帝,永历帝的死活就捏在自己手中,自己的图谋也将能按自己的意愿得以实现。心中虽高兴,嘴上却道:“我军虽累,但敌军更疲,若让其喘息,恐怕死灰复燃。到时要想灭它,更加困难。”
尚善看了眼赵布泰,思虎片刻,道:“只要平西王愿打头阵,我们愿意协助。””昆明已成废墟,我军粮草这一块是个大问题。“吴三桂立时顺势而上,尚善和赵布泰不肯去永昌,那他们就得付出代价。
尚善和赵布泰计议了两句,同意给他们军中的粮草拨出一些供吴三桂军使用,三人又商定由吴三桂率军正面进攻,尚善与卓布泰率兵随后。
军议之后,吴三桂回到军营立即整军出发,开向永昌,途中遭遇明巩昌王白文选部。白文选据jīng兵万余守玉龙关,吴三桂遣前锋统领白尔赫图进剿。白文选军接战后,不敌白尔赫图,只得拔营先遁。吴三桂令清兵追及,白文选掉头又来迎战,结果再次不敌,只能仓皇退走。此战,清军缴获白文选巩昌王金印一颗,生擒明总兵吕三贵,并获象三只,马一百四十匹。
大败白文选后,吴三桂立即率军进至永昌,他命军队在距永昌五里外安营,然后带着女婿夏国相和胡国柱前往勘察永昌地形。
探子来报在永昌城西发现一条通往缅甸的小路,吴三桂闻知后心中一动,吩咐诸将:“等下各路人马分别将永昌城的东面、南面、北面围住,只让出西面不围。”
胡国柱不解地道:“王爷,围而不紧,岂不是要留一脉生机予敌军么?”
夏国柱却是知道岳父心意,所以笑着对即将成为自己连襟的胡国柱道:“若紧紧围之,恐令敌人生背水一战之心,到那时反对我军不利。”
胡国柱却是有些不解:“眼下明兵如qiáng弩之末,只需紧紧围住他们,不出数日,明兵不战自乱。若能俘虏永历帝,岂不是大功一件?”
夏国相不以为意道:“兔子急了还要咬人呢。小心驶得万年船。”
胡国柱还想话,却被吴三桂挥手止住。此间他手下除了自己嫡系关宁兵外,多是陕西、四川、贵州、云南一路招降的明军,所以有些话不能落在这些人耳中。
(未完待续。)
汉儿不为奴 第五百三十八章 广东蛮子进展太快了
吴三桂兵进永昌之时,清军统帅、信郡王多尼也率满汉大军进至昆明,于城外安营扎寨。左路清军线国安部也突破广西府城,定于26日前来昆明会师。
抵达昆明后,多尼便感到头疼,让他头疼的是入滇各部的粮草运输出现问题。
清军进入云南后,李定国便令各部明军实行坚壁清野,使得清军无法在云南就地补充粮草,加上明军突然退去,清军在没有抵抗的情况下长驱直入,结果固然占领了云南大部地区,可在钱粮方面却是所获有限,后勤补给线也随着清军推进过快出现问题,设在贵阳的粮草大营已经不能按照原先的计划定期向各部清军转运粮草。
另外,明军主力部队虽退去,可云南及贵州境内仍有不少明军杂牌和土司武装反抗清军,他们的存在直接威胁到了清军粮道,已致多尼不得不令平郡王罗可驿带兵北返,以确保粮道安全。
昆明这场大火让多尼也是措手不及,大火不仅焚毁了李定国屯于城中的数百万石粮食,更让城中百姓的存粮也毁于一旦,使得清军想从百姓手中搜粮都不得。
倘若永历朝廷随着昆明城一起覆没,那么清军的粮草问题也不算多大,可现在永历朝廷跑到了滇西,李定国、白文选等明军主力也退到了滇西南一带阻击清军。永历朝廷一日不亡,这场战争便一日不能结束。而战争一日不能结束,大军所需钱粮就是个无底洞,单靠贵阳粮草输送,显然是无法支撑入滇清军长时间和明军对峙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