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千斤顶
第九百六十五章 差点发火
,请二十分钟后再观看
时间是天启5年,如果用公元纪年的话,是1625年1月1日,这个昔日强盛的大明帝国已经逐渐迈向了没落。
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茫茫的大学给古老的南京城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几乎全都披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在已经淹没到了脚踝的大雪中艰难的跋涉着。号称“八十万居民,秦淮河上胭脂水粉十里飘香”的南京,那曾经人来人往的官道上,如今就连马车一颗无法通行了。因为在这种严酷的天气里,就连那玄武湖上原本穿梭如织的花船也停了下来。
因为行人稀少,守护者南京城的守城士兵也变得非常懈怠,许多原本应该守在城门口的士兵将长枪随手靠在城墙上,自己则是不停的搓着双手来回走动。一边走动还一边咒骂着这个令人绝望鬼天气,偶尔有几个农夫挑着卖炭或是卖菜的农夫经过,这些历来奉行雁过拔毛的兵丁们也懒得去检查,随便挥了挥手就让他们通过了。
大明立国两百多年以来,除了朱棣在造自己侄子的反的时候经历过兵灾,其他的的时候南京基本就没出过什么乱子。在这种承平的年代就更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如今的这两个守城兵丁只盼着早点结束当值,能够早点回家喝一口热酒,然后搂着家里的婆娘在炕上好好的睡一觉,如果有兴致的话还可以把灯吹灭后做一些男人都爱做的事情。
但是此时在南面的正阳门的城门下,守城的两名士兵却拿着冰冷的长枪,警惕的望着眼前这个装束奇特的男子,眼中露出了警惕的神色。因为这个男子身材高大,皮肤白皙,身穿一件外表看起来极为柔顺的蓝色短衫,下身则是穿着一件很少见直裤,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他的头发竟然只有寸把长,这样的发型非僧非俗的,有种说不出的怪异。
穿着一件青色夹克的杨峰,看着城门口用警惕的目光望着自己的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内心充满了一种叫做崩溃的情绪。
“你妹的,这里还是南京吗,怎么会这么冷”
杨峰使劲跺着脚,虽然他是一个在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南京人,但在他二十多年的生命里,这么冷的天气却很少碰到,根据他的估算,如今的气温至少有令下15度左右,这对于只穿了一件夹克的杨峰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不过,身体上的痛苦还只是一方面,最令他感到崩溃的是这个令人崩溃的时代距离他从小生长的年代足足往前推了三百多年,这么长的时间足以让任何人都感到崩溃。
“没想到我们家祖传下来的镜子竟然还有传送功能,只是这种功能不是我想要的啊”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杨峰使劲挥舞了一下拳头,看着不远处的城门口那两个用警惕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守城兵丁,杨峰又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整个人变得没精打采起来。
此时的他正强迫自己接受一个事实,现在是公元1625年1月1日,而这里则是大明帝国的陪都南京,这是一名进城卖菜的老农告诉他的。而对于这件事的真实性他已经从不少于六个人的嘴里得到了证实。
“不行,我一定要回去,否则要是继续留在这里的话我要么会疯掉,要么会饿死,没有第三种结果”
杨峰紧紧的握着挂在衣领口的那个圆形的物体心里暗暗发誓,当两天前因为一次“意外”而来到这里后,杨峰的思维便陷入了一种呆滞之中,那时的他看着出现在自己面前的那些村民就象在看外星人,而那些村民看着他也象看着疯子一般,要不是看到他长得一副身材高大貌似有些不好惹的样子,恐怕他早就被村里的几个二流子给抢个精光了。
可即便如此,杨峰这两天的日子也堪称是水深火热。在这两天里,杨峰经常在幻想着这只是个梦而已,可是那种深入骨髓的冷俄疼痛的感觉却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他这不是梦境,他确实是从二十一世纪来到了三百多年前的明朝。
在村子里呆了两天后,杨峰就再也受不了了,虽然说杨峰在二十一世纪只是一个只有高中文凭的打工仔,混了好几年依旧是一个标准的月光族,在二十一世纪属于不折不扣的i丝阶层,但好歹也是顿顿能吃饱,偶尔还时不时的出来喝点小酒打点牙祭,可到了这个时代后的两天时间里他就吃了四个参杂了大量野菜的粗粮饼子,今天早上饿得实在受不了的杨峰终于离开了那个村子,走了两个小时多的路来到了南京的城门外,他已经决定了,要是还不能找到回去的办法他宁可饿死在外面也不会再遭那份罪了。
杨峰控制着自己有些混乱思绪,抬头打量着眼前的南京古城。
一眼望不到边的高耸的城墙被可以修建得弯弯曲曲,就象一条银白色的巨龙,蜿蜒着伸向远方。在足足有四五丈款的护城河便种满了杨柳,树上挂满了一条条晶莹剔透的“银条”。看着这幅景色,要不是肚子不时发出“咕噜”的声音,杨峰保不齐也会赞叹出来。
只是此时此刻,杨峰却完全没有关上景色的心情,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通过那两名守城兵丁的检查进入南京城。
“不要灰心,一定会有办法的。今天要么进入南京城,要么就活活饿死在城外”
杨峰一边想一边蹲下了身子抓起了一把雪使劲的涂抹在自己的脸上,刺骨的寒意透入了他的身体,同时也让原本躁动的心开始冷静了下来。
使劲裹了裹身上的衣服,杨峰站直了身子,又拍了拍身上的落雪,抬头看了看这座数百年后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的城墙,这才从容的迎着那两名守城的兵丁走去。
看到杨峰走过来,两名原本正好奇的看着他的守城兵丁赶紧握紧了手中那把用普通的杂木做木杆的长枪,其中一名年纪稍大的兵丁大喝了一声“站住,干什么的”
杨峰停下了脚步,看着这两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但却努力装作威武状的兵丁,强自镇定的说道“我要进城”
老年兵丁大声道“你是哪人有路引没有”
第九百六十六章 胸有成足
原本跟杨峰喝酒喝得好好的,却被韩这个老喷子这么一劝诫,朱由校心里这叫一个气啊,有些喝大的他适才差点有喊人把韩拖出去打廷杖的打算了,不过随着杨峰拍案而且,撸起袖子就要打人,随后被孙承宗拦下来,朱由校的火气这才渐渐熄了下来。
看到孙承宗发问,朱由校指了指桌子,语气淡淡的说道“既然喊三位爱卿过来,自然就是要与诸位爱卿一起喝酒说话的,爱卿旦坐无妨。”
这时,三德子已经将坐凳摆放完毕。
“多谢陛下”
孙承宗和朱国桢朝朱由校一拱手,坐了下来。
韩却是犹豫了一下,自己刚刚喷了朱由校和杨峰,话音刚落却坐下来跟皇帝共饮,这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看到韩犹豫的动作,朱由校嘴角露出讥讽之色,“韩,朕的御书房你也不是第一次来了,怎么今天却不敢坐下来啊,莫非你从今往后都不想来这里了”
韩的身子就是微微一抖,一般而言官到了四品以上,皇帝都不会直呼其名,要么称呼他为爱卿要么称呼他的官职,自己身为内阁阁老,皇帝居然直呼自己的名字,由此可见朱由校对刚才的事是何等的火大。
有心转身告辞,但他也知道,一旦自己真的告辞的话,恐怕自己这个内阁阁老明天就得回家吃自己了,弄不好还要晚节不保。
韩虽然是个老喷子,但并不是个无脑喷,刚才的事也只是一时冲动,冷静下来后他自然知道应该如何取舍。
朝陛下拱了拱手,“多谢陛下赐座,老臣敢不从命。”
“这还差不多。”
杨峰斜眼看了这老货一眼,要是这家伙敢转身走人,他立马就让这家伙好看。这家伙估计是这些年首辅当久了,怼皇帝也怼惯了,所以乍一看到皇帝居然和自己对饮,一时间没反应过来,下意识的就开喷,这才闹了这一出。
杨峰对一旁站立伺候的小太监努了努嘴,小太监赶紧过来提起酒壶替所有人的酒杯都斟满了酒。随后他才举起酒杯道“三位阁老,今儿个本侯刚回京,还未回府沐浴更衣便被陛下召入宫中,承蒙陛下怜悯,得以同陛下对饮,其实在本侯看来这也不是什么大事,陛下固然贵为大明天子,但陛下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
别的不说,几位阁老也是读书人出身。平日谓闲暇之时邀个知己饮酒作诗闲谈作乐也是常事,这种事为何诸公能做陛下却不能做
本侯刚从南洋为国征战而归,与陛下许久未见,俩人坐在一起喝几杯小酒闲聊放松几句有何不可为何到有些人嘴里却成了不分尊卑、有失礼仪本侯就不明白了,诸公为何对陛下,对本侯如此苛刻”
“说得好”
朱由校忍不住在心理暗自叫好,皇帝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偶尔放纵一下也无伤大雅嘛,你这老小子一上来就指着老子的鼻子骂,真以为我没有脾气吗要不是看在你是年纪太大的份上,老子早就把你拖出去打板子了。
面对杨峰的指责,孙承宗三人沉默了。
他们不是蠢人,正好相反,能当上内阁首辅的人无论是智商还是才请都是上上之选,他们自然知道杨峰说得非常对,朱由校虽然身为皇帝,但说到底他也只是一个才二十五岁的年轻人,即便是杨峰今年也不过二十九岁,两个年轻人坐在一起喝点小酒难道不是很正常吗
长叹了一声,孙承宗站了起来举起了酒杯真诚的说道“江宁侯,适才虞臣说的确实有些过了,老臣替他向陛下和侯爷道歉,这杯酒老臣先干为敬。”
说罢,孙承宗一仰脖子,吱的一声将酒一饮而尽。
“孙阁老”
看到孙承宗居然替自己受过,韩如何能够忍受,他也站了起来大声道“陛下,刚才之事跟恺阳公没有关系。此事确实是老臣做的不对,陛下要责罚就责罚老臣吧”
看到韩这个平日里总是给自己挑刺的倔驴居然罕见的低了头,朱由校心中就是一阵畅快,不过脸上依然是风轻云淡的,轻哼一声“朕若想治你们的罪早就做了,何须等到你们来请罪,罢了,都坐下吧。”
“谢陛下”
重新落座后,气氛这才变得正常起来。
说实话,即便孙承宗身为帝师兼内阁首辅,但这样跟皇帝同桌喝酒的事情也是头一遭,一时间心神有些激荡起来,几杯酒下肚后才慢慢恢复正常。
他放下了筷子,对杨峰道“江宁侯,你刚从南洋回来,不知南洋那边的情况如何”
提到南洋的事情,杨峰点了点头“还好数月前,本侯率数万大军以及一百多艘战舰在吕宋登陆,连下数城,半个月前更是拿下了宿雾岛,将盘踞在那里的西班牙击败,夺取了他们的城池,如此一来西班牙人在吕宋国的势力已经被大明驱逐一空。本侯估摸着,再过一年的时间,咱们便可以征服吕宋,将他么纳入大明的版图。”
“纳入大明版图”
在坐的三位阁老都是宦海沉浮了大半辈子的人,自然不会肤浅到高喊什么擅自对友邦开战其罪大焉的屁话。
沉吟了半晌后孙承宗问道“吕宋毕竟距离太远,又相隔着大海,若是擅自将吕宋纳入大明,会不会引起南洋诸国的非议而且若是将吕宋纳入大明,那么大明势必要在吕宋驻军,每年光是驻军的饷银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这点不知江宁侯考虑过没有。”
孙承宗的顾虑也正是朱国桢和韩担心的,韩板着脸道“非是老夫鸡蛋里挑刺,如今朝廷收入比起数年前虽然有所好转,但陕西、山西两地流寇频发,卢象升正率领三万新军在此两地平叛,每个月光是饷银就需要三十万两。
吕宋距离大明足有上千里,若是驻军的话至少也得两三万,每年光是饷银至少就要两三百万两,江宁侯可否想过这笔饷银从何而来”
“这个问题本侯早已想过,其实也不难解决。”对于这个问题,杨峰早已考虑过了无数回,此刻的回答也很是胸有成足。
第九百六十七章 论海洋的重要性
,请二十分钟后再观看
时间是天启5年,如果用公元纪年的话,是1625年1月1日,这个昔日强盛的大明帝国已经逐渐迈向了没落。
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茫茫的大学给古老的南京城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几乎全都披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在已经淹没到了脚踝的大雪中艰难的跋涉着。号称“八十万居民,秦淮河上胭脂水粉十里飘香”的南京,那曾经人来人往的官道上,如今就连马车一颗无法通行了。因为在这种严酷的天气里,就连那玄武湖上原本穿梭如织的花船也停了下来。
因为行人稀少,守护者南京城的守城士兵也变得非常懈怠,许多原本应该守在城门口的士兵将长枪随手靠在城墙上,自己则是不停的搓着双手来回走动。一边走动还一边咒骂着这个令人绝望鬼天气,偶尔有几个农夫挑着卖炭或是卖菜的农夫经过,这些历来奉行雁过拔毛的兵丁们也懒得去检查,随便挥了挥手就让他们通过了。
大明立国两百多年以来,除了朱棣在造自己侄子的反的时候经历过兵灾,其他的的时候南京基本就没出过什么乱子。在这种承平的年代就更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如今的这两个守城兵丁只盼着早点结束当值,能够早点回家喝一口热酒,然后搂着家里的婆娘在炕上好好的睡一觉,如果有兴致的话还可以把灯吹灭后做一些男人都爱做的事情。
但是此时在南面的正阳门的城门下,守城的两名士兵却拿着冰冷的长枪,警惕的望着眼前这个装束奇特的男子,眼中露出了警惕的神色。因为这个男子身材高大,皮肤白皙,身穿一件外表看起来极为柔顺的蓝色短衫,下身则是穿着一件很少见直裤,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他的头发竟然只有寸把长,这样的发型非僧非俗的,有种说不出的怪异。
穿着一件青色夹克的杨峰,看着城门口用警惕的目光望着自己的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内心充满了一种叫做崩溃的情绪。
“你妹的,这里还是南京吗,怎么会这么冷”
杨峰使劲跺着脚,虽然他是一个在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南京人,但在他二十多年的生命里,这么冷的天气却很少碰到,根据他的估算,如今的气温至少有令下15度左右,这对于只穿了一件夹克的杨峰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不过,身体上的痛苦还只是一方面,最令他感到崩溃的是这个令人崩溃的时代距离他从小生长的年代足足往前推了三百多年,这么长的时间足以让任何人都感到崩溃。
“没想到我们家祖传下来的镜子竟然还有传送功能,只是这种功能不是我想要的啊”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杨峰使劲挥舞了一下拳头,看着不远处的城门口那两个用警惕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守城兵丁,杨峰又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整个人变得没精打采起来。
此时的他正强迫自己接受一个事实,现在是公元1625年1月1日,而这里则是大明帝国的陪都南京,这是一名进城卖菜的老农告诉他的。而对于这件事的真实性他已经从不少于六个人的嘴里得到了证实。
“不行,我一定要回去,否则要是继续留在这里的话我要么会疯掉,要么会饿死,没有第三种结果”
杨峰紧紧的握着挂在衣领口的那个圆形的物体心里暗暗发誓,当两天前因为一次“意外”而来到这里后,杨峰的思维便陷入了一种呆滞之中,那时的他看着出现在自己面前的那些村民就象在看外星人,而那些村民看着他也象看着疯子一般,要不是看到他长得一副身材高大貌似有些不好惹的样子,恐怕他早就被村里的几个二流子给抢个精光了。
可即便如此,杨峰这两天的日子也堪称是水深火热。在这两天里,杨峰经常在幻想着这只是个梦而已,可是那种深入骨髓的冷俄疼痛的感觉却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他这不是梦境,他确实是从二十一世纪来到了三百多年前的明朝。
在村子里呆了两天后,杨峰就再也受不了了,虽然说杨峰在二十一世纪只是一个只有高中文凭的打工仔,混了好几年依旧是一个标准的月光族,在二十一世纪属于不折不扣的i丝阶层,但好歹也是顿顿能吃饱,偶尔还时不时的出来喝点小酒打点牙祭,可到了这个时代后的两天时间里他就吃了四个参杂了大量野菜的粗粮饼子,今天早上饿得实在受不了的杨峰终于离开了那个村子,走了两个小时多的路来到了南京的城门外,他已经决定了,要是还不能找到回去的办法他宁可饿死在外面也不会再遭那份罪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