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千斤顶
不过,身体上的痛苦还只是一方面,最令他感到崩溃的是这个令人崩溃的时代距离他从小生长的年代足足往前推了三百多年,这么长的时间足以让任何人都感到崩溃。
“没想到我们家祖传下来的镜子竟然还有传送功能,只是这种功能不是我想要的啊!”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杨峰使劲挥舞了一下拳头,看着不远处的城门口那两个用警惕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守城兵丁,杨峰又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整个人变得没精打采起来。
此时的他正强迫自己接受一个事实,现在是公元1625年1月1日,而这里则是大明帝国的陪都南京,这是一名进城卖菜的老农告诉他的。而对于这件事的真实性他已经从不少于六个人的嘴里得到了证实。
“不行,我一定要回去,否则要是继续留在这里的话我要么会疯掉,要么会饿死,没有第三种结果!”
杨峰紧紧的握着挂在衣领口的那
第七百二十四章 二女的心事
防盗章节,请二十分钟后再观看!
时间是天启5年,如果用公元纪年的话,是1625年1月1日,这个昔日强盛的大明帝国已经逐渐迈向了没落。
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茫茫的大学给古老的南京城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几乎全都披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在已经淹没到了脚踝的大雪中艰难的跋涉着。号称“八十万居民,秦淮河上胭脂水粉十里飘香”的南京,那曾经人来人往的官道上,如今就连马车一颗无法通行了。因为在这种严酷的天气里,就连那玄武湖上原本穿梭如织的花船也停了下来。
因为行人稀少,守护者南京城的守城士兵也变得非常懈怠,许多原本应该守在城门口的士兵将长枪随手靠在城墙上,自己则是不停的搓着双手来回走动。一边走动还一边咒骂着这个令人绝望鬼天气,偶尔有几个农夫挑着卖炭或是卖菜的农夫经过,这些历来奉行雁过拔毛的兵丁们也懒得去检查,随便挥了挥手就让他们通过了。
大明立国两百多年以来,除了朱棣在造自己侄子的反的时候经历过兵灾,其他的的时候南京基本就没出过什么乱子。在这种承平的年代就更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如今的这两个守城兵丁只盼着早点结束当值,能够早点回家喝一口热酒,然后搂着家里的婆娘在炕上好好的睡一觉,如果有兴致的话还可以把灯吹灭后做一些男人都爱做的事情。
但是此时在南面的正阳门的城门下,守城的两名士兵却拿着冰冷的长枪,警惕的望着眼前这个装束奇特的男子,眼中露出了警惕的神色。因为这个男子身材高大,皮肤白皙,身穿一件外表看起来极为柔顺的蓝色短衫,下身则是穿着一件很少见直裤,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他的头发竟然只有寸把长,这样的发型非僧非俗的,有种说不出的怪异。
穿着一件青色夹克的杨峰,看着城门口用警惕的目光望着自己的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内心充满了一种叫做崩溃的情绪。
“你妹的,这里还是南京吗,怎么会这么冷”
杨峰使劲跺着脚,虽然他是一个在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南京人,但在他二十多年的生命里,这么冷的天气却很少碰到,根据他的估算,如今的气温至少有令下15度左右,这对于只穿了一件夹克的杨峰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不过,身体上的痛苦还只是一方面,最令他感到崩溃的是这个令人崩溃的时代距离他从小生长的年代足足往前推了三百多年,这么长的时间足以让任何人都感到崩溃。
“没想到我们家祖传下来的镜子竟然还有传送功能,只是这种功能不是我想要的啊!”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杨峰使劲挥舞了一下拳头,看着不远处的城门口那两个用警惕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守城兵丁,杨峰又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整个人变得没精打采起来。
此时的他正强迫自己接受一个事实,现在是公元1625年1月1日,而这里则是大明帝国的陪都南京,这是一名进城卖菜的老农告诉他的。而对于这件事的真实性他已经从不少于六个人的嘴里得到了证实。
“不行,我一定要回去,否则要是继续留在这里的话我要么会疯掉,要么会饿死,没有第三种结果!”
杨峰紧紧的握着挂在衣领口的那
第七百二十六章赶到
隆隆的马蹄声越来越近,而此时的赵老黑他们也早就来到了位于屯子最高处的一处半山腰上。
此时,赵老黑已经从望远镜里看到了在距离他们约莫两里地的西南面过来了一队排得长长的骑兵。
这些骑兵穿着皮甲,背后背着牛角弓,腰间悬挂着各种兵器,或是长枪或是斧头,尤其是引人注意的是他们胯下的战马都较为矮小。
赵老黑轻“咦”了一声。
“这时候怎么还有蒙古骑兵过来难不成是去驰援盛京的”
赵老黑猜得不错,这一队骑兵正是奉命驰援盛京的蒙八旗中的镶黄旗。
带队的人正是镶黄旗都统国柱,这位可是皇太极的铁杆拥护者,被皇太极封为夸尔夸贝子,此次接到了皇太极的军令后,国柱不顾恶劣的天气亲率三千蒙古镶黄旗星夜驰援。
这位号称皇太极铁杆的国柱身材并不高,但却异常的壮硕,方头方脸的他脸上总有股阴霾的表情挥之不去,看起来便令人心悸。
骑在一匹比一般蒙古马高大的多的战马上,国柱望着天上飘着的雪花,一股担忧之色从他眼中闪过。
这一次明军可谓是来势汹汹,辽东军除了必要的留守部队外几乎是倾巢出动,再加上凶名在外的辽东军,无论是满清还是蒙古人都感到了一股庞大的压力。
国柱隶属于察哈尔部落的一个分支,整个部族只有一万多人,这次驰援他可谓是将部族里所有的青壮都带了出来。
要说这次皇太极对国柱所属的部落下达了驰援盛京的命令后,部落里便分成了两派,相互争吵得异常激烈。
有人认为此次明军来势汹汹,国柱将部落所有的青壮全都带出去,一旦有失,他们这个部落便将不复存在。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应该暂缓驰援盛京或是只带一半的兵力出去,这样一旦出了什么事部落也不至于遭受灭顶之灾。
但以国柱为首的另一群人则不同意,坚持要将全部的兵力都带走。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如果不听从皇太极的命令出兵,若是此次大清国获胜,皇太极秋后算账的话这个后果谁来承担
这次争论的结果就是国柱将三千青壮都带了出来,为了尽早赶到盛京,国柱甚至下令部队进行强行赶路,仅仅两天的时间队伍就连续强行军了数百里。
眼看着距离盛京越来越近,不知为什么,国柱的心却有些不安起来。
这时,他远远的看到了一排房子的影子,他指着前方问道:“前面是什么地方”
一旁的护卫回答道:“启禀贝子,前面是一个叫黑屯子的地方,那里约莫有一百多户人家左右,也算是附近一个比较大的屯子了,到了这里咱们距离盛京就不远了。”
听到距离盛京不远,就有一名千夫长说道:“贝子爷,既然已经快到盛京了,不如让勇士们下马歇歇吧,咱们已经连续赶了两天的路了,要是再继续这样的话,咱们的勇士再坚强也受不了啊!”
国柱回头看了看身后的队伍,看到众人虽然依旧强撑着赶路,但不少人的动作已经变得有些僵硬,若是再勉强行军的话,恐怕即便到了盛京城也会折损不少人马。
沉吟了一下,他点了点头:“好吧,传令下去,咱们今天就在前面的屯子里休整,顺便再派人过去通知屯子里的人,让他们替咱们烧水做饭。”
“明白!”
看到国柱答应,这名千夫长脸上露出了兴奋之色,亲自带着一队骑兵加快速度朝着屯子赶了过去……
“不好了,赵头……那些蒙古人过来了!我看清楚了,他们打出的是镶黄旗的旗号!”
半山腰上,一名夜不收低声喊了起来。
 
第七百二十七章会师
当孙承宗接到杨峰率领大军到来的消息时不敢怠慢,赶紧率领全体将领来到城头。
当他们一行人来到城门楼时,便看到西面一支人马滚滚而来,虽然远远的看不清那支人马的旗号,但依然可以感觉到一股逼人的威势。
很快,第一队最先抵达的队伍在距离城门约莫三百多米的地方停了下来。
在停下来的同时,这支队伍也开始整理队形,片刻之间队伍便整队完毕,在城门外排成了好几个整齐的方阵,这几个方阵既有步卒也有马队,但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兵,全都是纹丝不动。
慢慢的,随着队伍陆续赶到,城外的方阵也越来越多,但无论方阵再怎么增加,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所有方阵里的军士全都以最标准的姿势站立着,没有人发出声响。
天空中的雪花不断飘落,陆续的落在城外军士的身上,他们身上的铠甲也慢慢变成了白色,在城头上乍一看下去,犹如一座座雕塑般巍然不动。
看到这样的情形,城头上的将领们无不脸色大变,心中掀起了一阵阵惊涛骇浪。
孙承宗深吸了口气,指着城外的方阵问众将道:“诸位,尔等瞧瞧城外的江宁军比之我辽东军如何啊”
众将全都默然,良久一个苦涩的声音响了起来:“督臣明鉴,我等实不如也!”
“是啊!”
站在孙承宗旁边的赵率教轻叹了口气,脸上有些震惊又有些无奈的神色,轻声道:“好叫督臣得知,末将以前也曾跟江宁军并肩作战,盛京城将昔日嚣张不可一世的鞑子打得只能闭门龟缩不出。
甚至逼得皇太极不得不亲自将自己的两个亲生女儿送出来,那时末将便觉得江宁军实在是天下第一强军。
这一年多来末将也一直以江宁军为目标努力操练,原本以为如今纵然不及江宁军强大,但也应该相差不远,谁知今日一见才发现末将跟江宁军的差距不是拉近,而是更远了。”
按理说象赵率教这种灭自己威风长他人志气的话在军营里是非常忌讳的,恐怕话刚说出来就会被周围的同僚给鄙视甚至骂上了。
但赵率教说完后周围众将却没有人出言反对的,即便是原本对杨峰很不服气的吴三桂也沉默不语。
其实不要说被人,就算是孙曾宗本人的心情也是极为复杂的。
这两年来,他一直给朝廷上书,要求从江宁军手中购买军械、铠甲等物资。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已经组建起来了一支拥有六千支棕贝丝火铳的全火器部队和一个炮营,并效仿江宁军的方法训练军队。
原本以为纵然比不上江宁军,但也不会差多少,但今天看到江宁军的军容后,孙承宗心中原本的自信也开始动摇起来。
不过孙承宗早已过了争强好胜的年纪,而且身为帝师的他心胸又岂是那么狭隘的,那股极度和不甘很快便一扫而过。
这时,中军官匆匆来报:“启禀督臣,江宁侯到了!”
随着中军官的声音,一队骑兵出现在了众人面前,这队骑兵的速度非常快,很快便来到了城门口。
孙承宗对众将道:“江宁侯已经到了,诸位就随老夫下去迎接吧!”
众将齐声道:“末将遵命!”
孙承宗率先下了城楼,众将则跟在了他身后鱼贯而下。
吴三桂由于年纪最小,又只是一个小小的千户,所以自然排在了最末。
跟在众人身后的他出了城门后,看着陆续到来的大军和城外那一个个排列完
第七百二十八章出击
防盗章节,请二十分钟后再观看!
时间是天启5年,如果用公元纪年的话,是1625年1月1日,这个昔日强盛的大明帝国已经逐渐迈向了没落。
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茫茫的大学给古老的南京城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几乎全都披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在已经淹没到了脚踝的大雪中艰难的跋涉着。号称“八十万居民,秦淮河上胭脂水粉十里飘香”的南京,那曾经人来人往的官道上,如今就连马车一颗无法通行了。因为在这种严酷的天气里,就连那玄武湖上原本穿梭如织的花船也停了下来。
因为行人稀少,守护者南京城的守城士兵也变得非常懈怠,许多原本应该守在城门口的士兵将长枪随手靠在城墙上,自己则是不停的搓着双手来回走动。一边走动还一边咒骂着这个令人绝望鬼天气,偶尔有几个农夫挑着卖炭或是卖菜的农夫经过,这些历来奉行雁过拔毛的兵丁们也懒得去检查,随便挥了挥手就让他们通过了。
大明立国两百多年以来,除了朱棣在造自己侄子的反的时候经历过兵灾,其他的的时候南京基本就没出过什么乱子。在这种承平的年代就更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如今的这两个守城兵丁只盼着早点结束当值,能够早点回家喝一口热酒,然后搂着家里的婆娘在炕上好好的睡一觉,如果有兴致的话还可以把灯吹灭后做一些男人都爱做的事情。
但是此时在南面的正阳门的城门下,守城的两名士兵却拿着冰冷的长枪,警惕的望着眼前这个装束奇特的男子,眼中露出了警惕的神色。因为这个男子身材高大,皮肤白皙,身穿一件外表看起来极为柔顺的蓝色短衫,下身则是穿着一件很少见直裤,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他的头发竟然只有寸把长,这样的发型非僧非俗的,有种说不出的怪异。
穿着一件青色夹克的杨峰,看着城门口用警惕的目光望着自己的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内心充满了一种叫做崩溃的情绪。
“你妹的,这里还是南京吗,怎么会这么冷”
杨峰使劲跺着脚,虽然他是一个在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南京人,但在他二十多年的生命里,这么冷的天气却很少碰到,根据他的估算,如今的气温至少有令下15度左右,这对于只穿了一件夹克的杨峰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不过,身体上的痛苦还只是一方面,最令他感到崩溃的是这个令人崩溃的时代距离他从小生长的年代足足往前推了三百多年,这么长的时间足以让任何人都感到崩溃。
“没想到我们家祖传下来的镜子竟然还有传送功能,只是这种功能不是我想要的啊!”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杨峰使劲挥舞了一下拳头,看着不远处的城门口那两个用警惕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守城兵丁,杨峰又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整个人变得没精打采起来。
此时的他正强迫自己接受一个事实,现在是公元1625年1月1日,而这里则是大明帝国的陪都南京,这是一名进城卖菜的老农告诉他的。而对于这件事的真实性他已经从不少于六个人的嘴里得到了证实。
“不行,我一定要回去,否则要是继续留在这里的话我要么会疯掉,要么会饿死,没有第三种结果!”
杨峰紧紧的握着挂在衣领口的那
第七百三十章 一地眼镜
防盗章节,请二十分钟后再观看!
时间是天启5年,如果用公元纪年的话,是1625年1月1日,这个昔日强盛的大明帝国已经逐渐迈向了没落。
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茫茫的大学给古老的南京城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几乎全都披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在已经淹没到了脚踝的大雪中艰难的跋涉着。号称“八十万居民,秦淮河上胭脂水粉十里飘香”的南京,那曾经人来人往的官道上,如今就连马车一颗无法通行了。因为在这种严酷的天气里,就连那玄武湖上原本穿梭如织的花船也停了下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