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的帝国无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录事参军
在清川江开始攻击高丽据点时,陆宁便命胡都古知会了千秋殿。
现今陆宁身边没有女卫也没有女官,金氏可以做侍女的事情,但自不能当她做接发各种机密信息的女官,她才具是有,但毕竟现今很多来往信息,都涉及高丽。
是以,萧皇后侍女胡都古,暂时被陆宁要来做了近侍女官。
金氏给陆宁捶腿时,人高马大的胡都古,就站在一旁。
看着慢慢走近的千秋殿主仆,陆宁慢慢坐起来,金氏抢上两步,拿起靠垫放在陆宁身后。
“你先去吧。”陆宁对金氏挥挥手。
金氏忙告退,只是美眸中微微有了一丝担忧。
毕竟现今局势为定,虽然公爹得到中原皇帝册封后,联军士气大振,重新集结,且招募了更多的义士围攻开城,但数日大战,开京仍然在王昭牢牢掌控中,战局进行的并不顺利。
现今,齐国皇帝又要见千秋殿?从齐人开始攻击清川江高丽城寨,齐天子就没再召见过千秋殿。
“给你父写封信,劝其退位,我可为其提供安全保证,阖族迁去弁韩地,从此弁韩地,为你王氏领地,亦可保全族安危。”
看着千秋殿,陆宁淡淡的说,心里却是一哂,现今这小丫头,肯定将自己视作大仇人了。
看她高高发髻下,那冷冰冰又略带倨傲的小样子便知道了。
小小脸蛋,浓妆艳抹,红唇涂的鲜亮无比,华丽裙钗,倒真是影视里韩国小公主的样子。
甚至便是绿珠,也不穿女仆装了,而是换上了高丽侍女裙,想是觉得讨好自己已经没有意义。如此,那对儿被勾勒出深深沟壑的雪白高耸,隐隐露出半球形状,却更显靓丽性感。
又见千秋殿听自己说后,微微一怔,但沉默不语。
陆宁继续道:“所谓安全保证,就是说,令朴氏和你王氏签订和约,王氏领南韩之土,朴氏得北韩之地,两国皆为我大齐属国,从此为兄弟之邦,不得再动干戈,谁若起衅,我大齐必惩戒之!”顿了下,“如此休战,韩地百姓不再受刀兵之苦,岂不是好?”
看了千秋殿一眼,又道:“总之,你写封信,将我的意思告知你父,告诉他,若不答应,我大齐便介入这场战事。”
千秋殿咬着红唇,缓缓颔首。
“好,你就去吧。”陆宁摆摆手。
高丽贵族,书写都用中原文字,倒是不用担心她做什么手脚。
看着千秋殿和绿珠背影,陆宁转头对胡都古一笑,“一会儿,坐小船上岸转转,你去叫细君也来,总闷在船里,怕会抑郁。”
胡都古用力点头,说:“我就去告诉娘娘。”
陆宁点头,看着这个傻大个喜滋滋离开,心下一笑,也就她,头脑简单,整天倒是快快乐乐的,没太多烦恼。
又琢磨,将三韩地重新人为割裂,用来互相制衡,也不知成不成,只能走着看。





我的帝国无双 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议条件
开城虽然比不了中原繁华城镇,但本就是高丽半岛有数的几座古城之一,又有高丽人经营数十年,现今倒是欣欣向荣,加之城郊京幾地区散落的村镇,有两三万户,十余万人口。
如高丽半岛这种贫瘠狭小之地就是如此了,开京附近土地肥沃,又是京幾重地,生活在这一带的居民便极为密集,实际上现今大同江南所有高丽人口,也不过一百多万。
而随着甲胄鲜亮的齐军军卒进入开城,本来被围城的恐惧渐去,开城街头,从门可罗雀渐渐变得人流熙熙攘攘,多少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开城的战事,原本处于僵持阶段,朴氏联军攻城布下,只能采取围城之势。
王昭的军马并不能击退联军进攻。
而在闻听齐军水师登陆,从南部来的勤王之师被阻滞后,开京王宫内,经过激烈的争吵,最终,王昭同意了齐人提出的,双方军队全部后撤,在开京内,议定和约的提议。
忠于王昭的军马退出了开城,齐军入城,为双方提供安全保障,双方使者在开京内,商定和议。
开城内,齐军虽然仅仅进入了五百名军卒,但各个甲胄鲜亮威风凛凛,乘马行在开城街头,令城内高丽居民又骇怕又敬畏又好奇,都躲得远远的偷偷观望。
城内主持双方和议的是韩德让,当然,他已经完全领会了陆宁的意思,自会在和约中加入齐人的种种诉求,便如驻军、上使院等等。
齐国军马既然进入了开城,那么,自然也就不会轻易退出去。
陆宁的勾画便是,封朴守卿北韩王,王昭为南韩王。
王昭及忠于他的臣民退到南部的光州,保有弁韩之土,称为南韩,其余大同江南的高丽土地,称为北韩,为朴守卿治下之土。
在开城和光州,大齐都会驻军五百,并设上使院。
驻军的军营和上使院,都是齐国领土。
五百驻军,每一名驻军,配两名仆从军汉,由本地高丽勇健充任。
同时,军营附近田地,同样为齐土,可由驻军雇佣当地高丽农户耕种,收成作为驻军粮饷,若是收成有不足的部分,由南韩和北韩供养。
南韩和北韩地的铜矿,都由大齐东海百行开采,铸钱之后,十取其一作为采铜之费用。
上使馆的上使,处理采铜、贸易等等一切事务,若齐人在韩地触犯刑法,由上使院裁决,按照齐律定罪。
同时,韩地东南的东莱地(釜山附近),为大齐皇帝所有,大齐皇帝将会在此开港设市,为“釜山市”。
陆宁准备用“东海市”的模式管理釜山港,令釜山港成为己方东北远洋船队的重要补给点,以及东北日韩贸易的重要节点。
当然,这些,自然也不必和韩人提起。
最主要的条件便是这些了,也是韩德让必须谈下来的己方底线,至于韩德让会不会审时度势帮大齐在谈判桌上多拿到一些好处,那就看他的发挥了。
……
低矮的轿子,里面也特别狭窄,陆宁一个人坐在里面都显得有些挤,更莫说还有金氏了,金氏虽然纤细娇柔,但也属于压垮骆驼的稻草了,陆宁干脆将她揽在怀中坐在自己腿上,不免也毛手毛脚起来,甚至将其鞋袜褪下,把玩软绵绵雪白玉足,涂着红蔻丹的雪足,怎么揉捏都喜欢不够。
前两日在海船上,陆宁忍不住又宠幸了她一番,这个娇滴滴贵妇只能曲意逢迎,本来尊贵无比,现今却变成了自己的兴奴一般,征伐起来,实在是别有一番滋味。
此刻,金氏玉足乱动,咯咯娇笑着,在陆宁耳边喘息着,轻声说:“君父就,就知道欺负奴妾,却拿契丹两个皇后一点也没办法。”
时间长了,金氏自然也知道了,跟随在陆宁身边的那两个契丹贵妇是什么人了。
听金氏的话,陆宁咳嗽一声。
确实,刚刚抵达京幾湾的第二天,自己就领萧皇后上岸散心,但她还是一路冷冰冰的样子,对自己从不稍假辞色。
就现在,萧皇后和夷懒也都各乘坐一顶小轿跟在后面。
同样是做正事之余,带她们出来散散心。
“妾有法子,令她们乖乖的听君父的话……”金氏在陆宁耳边,小声的说。
陆宁心下暗笑,如果是千秋殿主仆,金氏怕是巴不得自己永远宠幸她们两个呢,和萧皇后、夷懒,金氏便觉得没有利益冲突,又实在怕自己晚点忍不住又折腾她,这才胡乱出主意。
摆摆手,陆宁笑道:“算了,看到她们,倒也时时警醒我亡国之可怕后果,”
金氏听到陆宁这话,可就不敢接口了,伴君如伴虎,很多忌讳很多的,尤其谈论什么“亡国”,不论她说什么,都可能会招来祸端。
陆宁这时,伸手挑开了轿子窗帘向外看。
轿子吱吱拗拗缓慢前行,抬轿子的两名高丽脚夫黑瘦干枯,但力气却是不小。
外间,是京幾附近的一处小镇,有数十户人家,小镇南数里,便是王昭军马临时屯兵之处。
陆宁看着外面却暗暗思忖,转悠了几乎一日,倒是这里,作为将来驻扎开城的齐军军营不错,附近土地又肥沃,地势也易守难攻。
又看两旁躲在茅草屋中惊惧偷偷观望外面的高丽土民,土地虽然肥沃,但他们各个脸有菜色,都是这片土地上的农奴罢了,此间沃土,不消说,肯定是城中权贵所有,令这个高丽民成为本朝驻军的雇农,对他们来说,其实是好事。
都不用想,这些高丽土民,不久后,很快就会变成大齐的拥趸、带路党。
至于驻军的高丽仆从军,回头化身成作战极为凶猛极为忠诚的猎犬都是必然的,只要令其生活状况比以前高出许多,一旦高丽叛乱,其相助齐人平叛时反咬的那一口,只怕比谁都狠。
高丽人特性便如此,许多人性格极为极端,而且和后世不同,其尚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对中原原本就大多敬畏向往,是以,极端排外仇视中原人的情况应该极少,那些仆从之军,得到种种好处成为本朝的忠实鹰犬倒是极有可能。
甚至南北和议如果很顺利,陆宁征东,也准备征募一千高丽勇健补充入镇东军。
高丽雇佣兵,一向比在宗主国正卒还凶残,这都是有传统的。
当然,前提是有大齐军械为其武装獠牙,若不然,高丽人现今战斗力,实在是堪忧。
而现今分裂南韩北韩,以及大齐在此的种种利益获得,才真正称得上宗主国吧。
历史上中原对藩属国,从来是名义上的宗主国,和西方那种宗主国意义完全不同。
正胡思乱想之际,陆宁突然目光看向了南方。
不一会儿,一匹快马疾驰而来,正是作为斥候的轻弓扈从,到了近前,来不及滚落下马,便大声向前方两名队主,傅潜和拓跋三娘禀告其发现。
陆宁听得清楚,却是南方出现了一队军马,看旗号,是王昭的军马,大概千余数,正向这小镇而来。
敲了敲轿子,很快轿窗旁露出一张脸,裴龙的狰狞大脸。
“去告诉四个队主,咱们去这小镇南口,列队,看一看王昭想做什么。”
听陆宁谕令,裴龙和裴虎,一个往前,一个往后,大步而去,自是去通知队前和队后的四大队主。




我的帝国无双 第一百五十二章 冤魂
镇南土坡上,光秃秃树干上几只鸟儿突然惊飞而起。
马蹄轰鸣,一队队马匹也披着重甲的骑士,慢慢的出现在土坡地平线上,在远方落日夕阳映耀下,黑黝黝的重骑兵身影,被拖得极为曵长,就好像,地狱来的使者。
轰隆隆马蹄声中,重骑兵左右,又奔出两队黑压压轻骑,汇聚在重骑兵前,两排余骑,排成长长三排,交错成阵。
由南方土路迤逦而行的长长高丽队伍,也慌忙集结列阵。
显然,如果对面的重骑、轻骑不是列队而是发起突袭,此刻高丽人已经吃了大亏。
为首的高丽统帅,文臣装束,正是王昭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前周的遗臣,推动王氏革新的最重要推手,高丽正匡双翼。
他此刻有些惊惧,实际上,他不太懂领兵之道,但听闻有数百齐兵出现在这京幾小镇,当下说服王昭,由他率兵来驱逐。
一来,此处小镇乃是王昭军营和开京和议的使臣通传消息的交通要道,齐兵出现在此,不知道意欲何为,而且,虽然国主和叛军都同意齐军入城,可没答应齐军在本国境内可以随意全副武装的任意妄为。
二来,这小镇附近土地,本是一名勋贵家族所有,现今这个家族已经被抄家下狱,附近千顷土地,王昭都赏赐给了双翼,这是他的领地,齐军突然冒出来,如何不令他惊怒。
三来,从开京和议使者传来的信息看,齐人提出的和议的诸多前提条件之一,便是要高丽主绑缚“双翼”等蛊惑高丽主僭越称帝的佞臣。
这令双翼更为震怒,从心里,便不希望和议成功,至于和议不成功会怎样,他自不去想,大不了南遁,与和议的情形也差不多。
听得齐人军马出现在这京幾小镇,他说服王昭,说是对齐人强硬,反而能获得对方尊重,更亲自领兵来驱逐。
双翼领的是“牵龙”军,也就是王昭的宿卫亲军。
实际上,这千名甲卒也是王昭的最主要军事力量。
后世历史上,记载为“开城之变”的王氏和豪族联军之战,虽然双方看起来动用的士卒很多,都各自有两三万的军马,但实际上,大多都是不堪一击临时征募的农夫而已,此外,便是武器装备极为粗鄙的常备军,但双方真正的战事,实则就是朴家精锐私兵和牵龙军之间的较量。
牵龙军共有千名勇健,实则战死了一些,现今,又补充进了一些新兵。
这千名勇健各个披甲,皮甲、铁甲都有,虽然比较杂驳,但在现今高丽来说,披甲士本就极为难得,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且牵龙军的五百骑兵,战马各个雄武,这才真正说得是上骑兵,其他高丽骑兵,按照中原的标准,根本算不上是战马。
总体上,牵龙军就是五百重骑兵,五百重步卒,当然,是以高丽的标准而言。
土坡最高处,陆宁站着眺望,微微颔首,看起来,王昭这支军马还不错,看精气神,应该很骁勇,只是很可惜,军备有些寒碜。
金氏、萧皇后和夷懒都下了马,站在陆宁身旁望着土坡下高丽军马阵容,看她们眼神,也知道心情各异。
而最前面的轻弓扈从们,见到高丽阵中甲卒,弓兵寥寥无几,纷纷将弓箭背挎,而提起了马鞍下悬挂的马枪。
从射程来说,现今抛射的弓矢比马枪更远,但是,如果对方没有弓兵,而是甲卒,那么,马枪的近程杀伤力和集结射击的精准,可就不是弓矢能比的了。
虽然高丽人甲胄看起来就是杂牌军,但对远程弓矢的防御却也不可小觑,如此,一旦爆发冲突,第一轮打击,自然用火枪更好。
陆宁将羽林卫的马枪全部配给轻弓扈从是在五国部立威之后。
羽林卫,终究是培养的年青军官,早晚会补充进各支禁军充当基层中坚力量。
而辅助羽林卫、为其上甲胄、送辎重的轻弓扈从,只要不到年老体衰之年,却是一直服役下去。
正是流水的羽林卫,铁打的轻骑扈从。
是以,不管羽林卫操控火枪如何熟练,最终,还是要离开,火枪,则要留给新的羽林卫。
如此,火枪倒不如装备给轻弓扈从,这些扈从,地位比羽林卫低,做的便类似重骑兵仆从的事情,但实际上却是一直跟随自己的真正的亲兵。
而且,轻弓扈从们是轻骑,使用马枪机动性更强,辅助羽林卫时战术花样会更多。
是以,从五国部回到敦化后,陆宁便令将马枪,配给了轻弓扈从。
当然,马枪虽然有一百四五十杆,但因为故障率不低,是以还是如同配给羽林卫一般,仅仅有半数,也就是百名轻弓扈从配给马枪,其余马枪留作备用。
现今,却是轻弓扈从,或者说马枪扈从们,第一次对敌。
那边,高丽人大声喊着话,不待有人来报,陆宁也听得清楚,那用中原话喝问的高丽文官将领自报姓名,为高丽正匡双翼,问齐军来此意欲何为,将领是谁,擅自领军进入开城外的高丽境内,可得到韩宣抚的首肯?
韩宣抚,自然是指韩德让,作为双方和谈的见证人、调停者,同时也是大齐使臣,他被授了三韩宣抚使的名头。
看着高丽军卒,陆宁心中轻轻叹息一声,但还是伸手,做了个斩的手势。
旁侧裴龙看到,立时拿起号角,呜呜呜的吹了起来。
前排轻骑,立时纷纷奔出,重骑兵在后,也缓缓跑动起来。
双翼虽然吃惊的大喊,但他所领的不愧是国主宿卫亲军,骑兵立时便迎上,想驱逐轻骑远离。
“嘭嘭嘭嘭”巨响声中,高丽骑兵纷纷坠马,便是厚厚铁甲,也根本挡不住几十步内火枪的轰击。
弥漫的硝烟中,马枪轻骑如潮水般向两翼散开,从高丽重骑阵前掠过。
高丽骑兵,人仰马翻中,突然才看到,齐人轻骑后,正加速奔袭而来的齐人重骑兵。
剧烈的撞击,齐人重骑的长矛加之巨大的冲击力,高丽骑纷纷被戳于马下。
而马枪轻骑,到了远处,纷纷给马枪重新装弹,再度飞驰而来时,目标变成了高丽步兵方阵。
兵种便极度相克,高丽统帅双翼更没想到齐兵会突然动手,猝不及防下,简直就是一面倒的屠杀。
远远看着,陆宁长长叹口气,不过,如此彻底击溃甚至剿灭王昭的牵龙军,不仅仅对王昭,便是对朴氏联军也是最大的威慑,可以使得后面谈判顺畅许多,各方面起衅的可能性大大减少,甚至影响可以一直到和议后很长时间,使得南韩和北韩,最起码短时间内,都慑于齐国的强大,会严守齐人见证下的和约,更不敢考虑动用武力改变现状,改变齐人在本地的支配地位。
从理论上,这场歼灭战,对日后的影响,减轻的人命流血冲突,比今日牺牲之人命要多得多,这些冤魂,只能说,死得其所吧。




我的帝国无双 第一百五十三章 板门镇
不出陆宁所料,“板门镇”之役后,南韩北韩和议事宜,也突然变得顺利起来。
板门镇,自是是陆宁对这荆棘小镇的命名,此处,也确实离后世声名大噪的板门店不远。
而现今,陆宁暂时驻跸在此,征募小镇及邻近村庄的村汉及老幼妇孺,在此晒泥坯砌垒土房,实则自然是给未来的大齐开城驻军建设营房。
正是冬闲,初始这些村民被征募还只是惧怕不敢答应,但等齐人每日按劳发放布匹,村民们立时沸腾,渐渐的,甚至几十里外上百里外都有土民赶来为齐人效力。
布匹,前唐时还是作为货币的硬通货,现今在大齐倒是彻底沦为商品,但在高丽,怕是比同等价值的贵重金属还受欢迎,毕竟便是发放铜钱,但以齐地论价的铜钱,他们在此地可买不到同样价值的布匹。
……
寒风呼啸,外面飘飘扬杨飘起了雪花,而“营房”处,赶工做活的便仅仅剩下了身体健硕的壮年男丁。他们中的很多男丁,实则前不久还被王昭征召守城,现今,便已经远离血腥战场。
而为什么这场本来可能惨烈无比的战事如此匆匆结束?
本来这些人自然不懂,但渐渐的,是齐人调停逼得“王军”和“叛军”议和的消息渐渐传扬开,这些高丽人,对齐人自然感激涕零。
对现今下层民众来说,哪里有那许多民族情结?能令他们安安稳稳活下去,令他们吃饱穿暖,他们就希望谁来统治他们。
而在板门镇的齐人,对板门镇周边村落来说,好像就正是带给他们希望的人。
茅屋之中,两个火盆烧得通红,屋内温暖如春,和外面简直是两个世界。
陆宁微笑坐在自带的马扎上,对面几个高丽土民,都赔着笑,诚惶诚恐站着。
火盆,自然也是裴龙裴虎搬来的。
高丽土民都衣衫褴褛,冬天严寒之时,根本无法御寒,只能躲在房里。
便是户主之妻和妹妹,少妇少女,也衣不蔽体,但她们早已经习以为常,邻里之间常见,也就不觉得有什么羞愧的。
倒是一个七八岁大的小丫头,户主的长女,却是穿着崭新的花布衣裳,显然是户主和弟弟,做活得到的报酬。
只是户主高大成,昨日做活砸伤了腿,在家养伤,却不想,齐人一个大官亲自前来看望,一家都诚惶诚恐,混不知如何自处。
金氏娘家来了人,庆州金氏,说起来,新罗皇族便是庆州金氏出身。
陆宁便没令金氏跟随,带来的通译,却是双翼。
当日,王昭的侍卫亲军几乎被诛灭殆尽,但双翼自然被生擒。
尔后,便听说王昭震怒下,迁怒于双翼,杀了双翼妻妾及所有子女,双翼没了归路,只能暂时跟随在齐人文总院身畔。
也不知道对这血海深仇他到底怎么想的,陆宁自也懒得理会,双翼才具并不是那么出色,只是在中原做过官吏,来到高丽如法炮制才得到重用。
至于做通译,双翼倒算是称职,甚至比金氏还出色,毕竟陆宁听得是翻译过来的这一部分,双翼翻译的意思未必如金氏精准,但胜在中原话流利,金氏有时候,特别是做通译的时候,总想尽量将高丽话的意思用中原话准确描述,但往往就找不到特别合适的中原词汇而变得结结巴巴的。
但双翼说高丽语自然便生硬,是以,陆宁慰问的话语,尤其是提到若高大成以后变成残疾的话,也会在板门镇军营为其安排力所能及的差事,确保他下半生衣食无忧。
这种承诺高大成亲眷们自然想不到,是以,双翼结结巴巴说了好几遍,她们才确信没听错,齐人官老爷真是如此承诺,立时一家大小泪眼婆娑跪满一地,磕头谢恩。
高大成的妻子更战战兢兢哭诉,请求齐人官老爷不要离开,更控诉大匡双翼的仆役,在此胡作非为杀伤人命,以前官家管都不敢管,她便曾经被双翼的奴仆们强行侮辱。
此地虽然是双翼的封地,但双翼却从来没和这里的土民有过接触,收租等等,自有下人们去做,听得此言,脸色阵青阵白,而全家被杀,更令他精神恍恍惚惚,本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现今就更是心绪混乱,只觉心中全是茫然,只是木然的将那少妇原话,翻译给文总院听。
陆宁听得微微颔首,说道:“你们所说,我听到了,本官自会尽力争取,令天军驻扎在此,并使得附近田邑为驻军所有,你等,为田邑军户,征收赋税,等同齐国子民,你们,也算大齐海外子民吧!”
1...203204205206207...3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