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帝国无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录事参军
实际上,这次拆分后,河东军仅仅保留两万士卒,河北军四万士卒,辽东军五万士卒。
辽东军编入的是最为精锐的士卒,同时,全部转为军户,亲眷迁徙去辽东。
与此同时,在汴京和诸妃欢度新年之后,陆宁则启程前去北宁卫。
虽然诸妃都不放心,永宁和贵妃、德妃都出言相劝,毕竟那里是大疫之地,谁知道到底有没有真的平息?
但圣天子銮驾,还是在二月份,到达了北宁卫。
北宁卫的各族奴户,激动无比,一些本地还会爆发大疫的流言也渐渐消失。
圣天子不惜万金之躯,亲自冒险来北宁卫,更接见各部奴户,和他们聊天,听他们所需,这简直是前所未闻之事,令他们感激涕零,不知该如何感恩。
与此同时,中原之民,也渐渐有迁徙来北宁卫的,包括许多南洋奴。
当然,迁徙来的内地民户和南洋奴,少量开垦,大部分,还是作为牧户,只是,变成了小范围游牧。
其实农垦也好,过度放牧也好,都会破坏草原的水土,使得渐渐沙化。
将草原变成耕田?从来不是解决游牧的办法,而是扯淡。
而辽东地,迁徙来的农户、南洋奴等等,自然便是为开垦土地而来了。
与此同时,北宁卫、承德卫、锦州和辽宁城,也在不分日夜的筑城。
当然,现今人力资源很紧张,初春,主要还是开垦土地,建砖窑、军械场等等,城防现今只能先用夯土,尔后,再用砖石加固。
圣天子銮驾,看似还在北宁卫的时候,文总院,出现在了辽宁府。
此次文总院被授尚方宝剑,迁桓州团练使,领辽东抚慰使,安抚治理辽东周边黑山白水诸部,同时处理和“辽北王”耶律贤,对双方实际控制区域的划分。
对“文总院”有一些了解的,自然便知道,治蛮治胡,“文总院”颇有些才具。
桓州,在鸭绿江畔,是高句丽时代都城丸都城所在,不过原本的丸都城早就毁于战火,现今不过是在旧址重建的土城而已。
桓州是契丹灭了渤海国后所设,迁徙来的,都是原渤海人,多数是粟末靺鞨人,少数汉民,而原本的契丹户多已经逃亡。
在辽东,陆兴统军和契丹鏖战,几乎和中京地走了两个极端,屠城灭绝契丹部族的事情,所在不少,当然,陆兴便是奏报也寥寥几笔,大概以后,这种血淋淋征服手段,也只有野史才有记载了。
所谓“犁庭扫闾”,其实就是一种种族灭绝政策罢了。
桓州的契丹户,自然是闻听这些可怕之事,听得耶律罨撒葛逃去东海女真地后,也跟着逃亡。
但实际上,现今东海诸部女真,还未在契丹人治下,也就是所谓的生女真,逃亡去的契丹人,只怕,也是羊入虎口而已。
而陆宁任团练使的桓州,紧邻鸭绿江,南方的鸭绿江两畔,同样是未屈服契丹人的鸭绿江生女真各部,
桓州之西北,则是回跋部女真,是已经接受契丹统治被契丹编入部族的,熟女真之一支。
陆宁来桓州,除了看一看熟女真、生女真现今到底都是什么状态,自己该如何治理外,也在准备,尽快将国境线推进到大同江,不管前唐还是渤海国,和高丽人都是以大同江为界,而现今,却正是高丽人渐渐北进,向大同江和鸭绿江之间扩张之时。
契丹战败,高丽现今国主王昭可是个人物,必然趁机北进,不过鸭绿江及长白山诸部女真不是那么好相与,桀骜不训,野蛮好战,倒是暂时遏制高丽人扩张野心的“好帮手”。
桓州,西北距离耶律贤击败耶律罨撒葛后占据的黄龙府八百里,东南距离大同江畔的高丽西京平壤六百里。
陆宁现今考虑的,便是这南北两处,黄龙府和平壤城。
当然,此外还有东北鸭绿江上游的渌州,渤海国时期又称鸭渌府,还存在一个渤海民起义建立的政权,叫定安国。
实际上,渌州渤海民谋反是反抗渤海国苛捐杂税,还未被扑灭,契丹就灭了渤海国,渌州这所谓的定安国,因为在鸭绿江对岸,山势险峻,加之附近鸭绿江、长白山各部生女真还未被征服,是以定安国倒是残存下来。
历史上,定安国甚至曾经遣派使者去和宋约定一起进攻契丹。
而直到十几年后,契丹人真正出兵征伐生女真,定安国也随之灭亡。
而现在,这小小定安国,巴掌大地方,最多一两万人口,也就等于一个稍大的部族,却也不得不令陆宁琢磨,该怎么招降他们。
契丹人容忍生女真,容忍这定安国存在数十年,便可以知道,白山黑水之地,征讨这些小小部落,实在困难重重。
而现今,这些难题到了自己面前。
……
只是,令陆宁没想到的是,他刚刚到桓州土城,汴京便有密使到,却是说,高丽国主王昭,和平州朴氏,几乎是前后脚派出的使者,此时都到了旅顺,但被水军止住,令其待命。
旅顺,便是原来辽国的苏州,平定辽东半岛,苏州随即被更名为旅顺港。
使者带来的消息,更令陆宁无语的是,王昭也好,朴氏也好,却是都准备献上族中女子。
随王昭使臣而来的,是王昭的长女千秋殿夫人,和朴家使者而来的,是朴家家主的孙女,其母金氏陪同。
显然,中原王朝对契丹的屡屡获胜,终于令王昭坐不住了,这才遣派爱女,作为和亲的筹码。
尤其是,前次来请求中原册封的使者一直未见到中原皇帝,最后悻悻而回,可能更令王昭心里没底。
而朴氏,自不必说,是来请求得到中原王朝帮助的,最起码,也希望得到中原大皇帝的庇护。
王昭这个人,性格隐忍无比,刚刚登上皇位时,各地豪族势力很大,其父亲在世时都不得不和诸多豪族联姻,虽然如此能得到豪族支持,但其去世时,也引发了各豪族支持自己血脉王子继位的争斗,宫廷腥风血雨,王昭继位的哥哥,便死的不明不白。
在这种风雨飘摇和政治阴谋洗礼中登位的王昭,登位后实行无为而治,表面上什么都不管,仅仅颁布了四等功役法,但暗中,却利用该法培植自己亲信,到登位八年后,等他皇位渐渐稳固,便开始推出科举制等减弱地方豪族的举措,甚至为此起用了许多中原来此的文人为重臣。
到三年前,王昭终于开始大开杀戒,清洗皇族、功臣、豪族,包括他同父异母的弟弟,诸多平辈王族,都被他毒杀,对臣子、豪强的血腥杀戮更是残酷无比,是以,历史上他的口碑也极为两极化,明君和暴君,可能只是一线之差。
而且,他野心勃勃,从开城的情报来看,他和后世一些历史学家猜想的一样,实则在内部,他自称皇帝。
他长女千秋殿夫人,对其政权内部来说,则是公主的一种封号。
而平州朴家,自己还是齐王时便结识了他家的人物,算是旧识,现今是希望得到自己支持谋叛也好,希望得到庇护也好,却和王昭不约而同的,派出使者的同时,献上族中亲眷美女来取悦自己。
可能是辽国诸多宗室女子被自己玷污的恶名都传到高丽了?
陆宁咳嗽一声,只怕以后,事关自己的香艳野史,绝对少不了。
……
桓州共有户三千余,口两万六千余人,也就是,在桓州的农户、猎户,大家庭很多,分家的少,多少继承了渤海传统。
而且,便是本来的渤海汉户,现今也早入乡随俗,行事作风性格,都和中原汉人有了区别。
陆宁领着羽林卫上任,本地户,按照惯例,团练州,户全转为军户,成年男丁五千余人,都招之能战,平素备战及辑凶捕盗的团练,维持在五百名,只是这种团练,其中四百卒轮流服役,又一百名团练,选的本州最强壮男丁,完全脱产,配备皮甲和战马,这是许多团练州的固有模式,只是根据人数及族群不同,常备团练和脱产团练人数有所不同。
其实,契丹对桓州的控制力本来就弱,便是契丹人逃走,齐人来之前的空窗期,桓州一带民户,城中及各个村落都由德高望重的首领自发组织起武装,防备女真来抢掠。
陆宁进了桓州土城,也是第一时间,召见了城内城外汉户及粟末靺鞨户中比较德高望重的老者。
不过,显然渤海国以学习中原文明为荣,现今桓州城内,便是粟末靺鞨,也多是汉名,且德高望重老者的比例,汉人为多。
可能现今时代,比较有追求觉得只懂得炫耀武力太野蛮的族群,一旦接触中原人,便会觉得遇到真理了吧,论嘴炮,忽悠人,站在道义制高点上等等,周边蛮胡,及不上中原万一。
当然,主要还是因为这个文明,本身就强大而吸引周边诸族,后世中原文明声音渐渐没西方文明响亮,也是同理。
陆宁选定的团练副使高彪师,便是粟末靺鞨中的勇士,判官李九思,则是汉人后裔。
监察使,便是道署或京城任命的,桓州监察使,为韩德让。
而陆宁刚刚到任的第二天,距离桓州很近,鸭绿江对岸的一个女真部落,就来请求互市。
女真渔猎,但生活用品,莫说生活用品,便是盐、粮等生存物资,也需要和统治辽东的政权交易,或是中原王朝、或是渤海国、或是契丹。
当然,也有一些女真部落,靠的是劫掠。
而来请求互市的这个女真部落,便比较温和,可老实人通常被欺负,其不管何中原王朝、渤海国还是契丹人交易,用大量肉干、药材等等,只能换很少一点盐,这次来的是该部首领,叫尼迂火,陆宁亲自接见了他,拟定了一个比较公平的价格,当然,在陆宁看来,实在占了大便宜,可尼迂火,却感恩戴德无比了。
……
羽林卫四名队主,现今除了曹光实,都换了新面孔。
完颜怒哥最为引人注目,迁升辽东大营五军之一军的统领,万夫长,成为本朝袅袅升起的闪亮将星。
毕竟从羽林卫成立的第一天便跟随圣天子,立下赫赫战功,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空缺安排而已。
耶律斜轸,留在了西北,包头卫团练使。
尼罕则编入了河北军,任营指挥使。
而现今羽林卫四队主,论资排辈,曹光实排第一,其他三位分别是傅潜、孔守正、拓跋三娘。
傅潜和孔守正都可说是一时俊杰,才具极为出色的青年将领。
甚至陆宁觉得,这两个人物,就看年轻时这出色劲儿,史书上必然有记载,只是自己孤陋寡闻罢了。
拓跋三娘,这陆宁就有些无奈了,本来,是令宁夏道、宁夏大营推荐一名最出色的党项将领。
细封铁胆固然是合适人选,但陆宁已经令其入铁鹞军,为骨干将领之一,何况,细封铁胆从心内,已经被自己慑服,自己是想选来一名党项桀骜将领,将其驯服。
毕竟党项人民风强悍,如细封铁胆这类勇士必然多少,选些品性好的培养为将领为己所用也不错。
却不想,宁夏大营招讨使荆罕儒,最后推荐的是守盐城的寨妇首领拓跋三娘。
但荆罕儒是什么人,老成持重的名将,推荐一名女将,那自然有他的道理。
这拓跋三娘,在党项勇士的骑射较量中,连败数名神射手,骑射之精,荆罕儒评为“世所罕见”,其惊艳之情,溢于言表。
在盐城时,陆宁见过这拓跋三娘一面,当时只是觉得,党项五百寨妇守盐城,果然西夏人驱使女兵,名不虚传,却不知道,这拓跋三娘原来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而陆宁所知的本国历史上,除了上古人物妇好,起义人物也不算,正史记载统领正规军的女将军,也就明末秦良玉一位了。
现今这拓跋三娘,若不仅仅是弓马之术,而确实有领兵才具,难道将来真要放出去领兵?创造历史?
不过,拓跋三娘被选为羽林卫,却是有一个令陆宁意想不到的好处。
贤妃折赛花来信,对拓跋三娘很感兴趣,说是要来看看,过几日应该便到了。
贤妃一直坐镇承德卫,但现今,诸事已定,且中京成为了北方边境之地,自己去中京时便有意令她随行,她却推脱,现今,一个拓跋三娘,却勾起了她的兴趣。
这令陆宁甚至有些后悔,不该令萧皇后、夷懒也来桓州,她俩也是,该当这几日便到。
我的帝国无双 第一百二十七章 古丰寨
村寨,阡陌耕地中,许多农人在忙。
这是西女真之地,策马阡陌小路上,看着这些女真人耕田,陆宁心里泛起中怪异的感觉,真正来到这个世界,却是打破了许多原来的固有认识。
桓州过鸭绿江,东部都是山区,地形险峻,居住在那里的生女真称为长白山各部,是白山靺鞨和渤海人融合形成的一个个部落,又被称为东女真各部,渔猎为生,极为彪悍善战。
恒州西南,到大同江下游,则有大片平原,居住在此的女真为鸭绿江各部,又称为西女真各部,生活在平原地带的,却是渐渐走了农耕之路,比之东女真,便温和许多。
现今高丽,便是以西京平壤为前沿,主要蚕食西女真各部生活的平原地带。
至于和东女真的战斗,可能要到明朝,高丽人才真正进入了长白山女真各部之地,又因为明朝皇帝比较糊涂,承认鸭绿江南长白山女真诸部土地为高丽人所有,使得长白山各部女真怨声载道,得不到中原宗主的支持,彻底失去了故土。
而西部女真,想来大多数,最后融入了朝鲜族。
陪在陆宁身边的髡发老者,是定居在这秃鲁江畔数千户西女真的首领,这一部女真,便以秃鲁江古称为姓氏,称为秃库部,老者叫秃库萨里莫,大概意思,就是秃鲁江畔的智者的意思。
这女真老族长也确实有些见识,刚刚闻听桓州易主,便亲自前去桓州,请求归附。
原来近来,秃库部深受高丽人所扰。
高丽国主王昭,以西京平壤为前沿,侵袭西南平原地,势力已经延伸到清川江一带,并开始在清川江两畔筑城,十年前,便筑了长清镇和威化镇,现今,还在陆续沿清川江筑城。
而长清镇,距离这秃库部中心的秃库土寨百余里,高丽官吏,每年都来收税,且赋税越来越高,前阵子,更传来令喻,要从秃库部征丁,去东两百多里的清川江上游,帮高丽人筑城。
秃库萨里莫族长,向桓州求助,但契丹人当时自顾不暇,闻听桓州被齐人占据后,这老族长又赶忙前去桓州求见齐人官员,这才见到了陆宁。
陆宁当下领羽林卫,跟随老族长到了这秃库寨。
桓州距离秃库寨的距离,和高丽长清镇到此差不多,都是百里左右。
随陆宁原来秃库寨的,还有刚刚到桓州的萧皇后,她那人高马大的侍女胡都古,自然如影随形。
“辽”作为中原外的独立区域,陆宁认为已经不存在,现今来说,辽恢复古意,为中原辽水之地,既然没封辽王,自不能再有“辽王妃”一说,是以萧皇后这辽王妃,在不久前被改封朝鲜县主。
从爵位来说,降了两等,公主、王妃等为正一品,郡主、国夫人为从一品,县主、郡夫人等为正二品。
而“朝鲜”作为古地名,在《山海经》、《史记》中都有所提及,其所在,便是中原以东的大海中、辽东再远东之地。
但基本上,现今很少有人会将高丽人和朝鲜这个古地名联系在一起,是以,陆宁封萧皇后为“朝鲜县主”,看起来不是个正经封爵,因为“朝鲜”并不是中原的古县名,这封爵,倒好似因为萧皇后的战俘身份,而故意轻慢她一般,随意封了个中原外的地名为县主,便是陆宁身边近臣,也不知道,现今圣天子,思索的正是朝鲜之事。
明面上,萧皇后被降爵自然是因为她对中原政权来说重要性已经不复存在,契丹分裂,便是耶律罨撒葛眼看都要成了过去式,更莫说睡王了。
胡都古心下也暗暗着急,真怕有一天主人再触怒了齐天子,被直接发去哪处大营的军艺队做伶人,或是也封个胡夫人,送去做针线活做到老死他乡。
帮萧皇后牵着马,胡都古看着前方陆宁背影,轻声道:“娘娘,圣天子好像越发雄伟了!”
胡都古是真这么觉得的。
萧皇后也懒得理她,不过确实,现今看这齐天子,好似又和过去不同,分裂契丹,占据中京、东京,如果再算上幽州,这齐天子,已经占据契丹三京之地,“辽”实则已经灭国,此时看这中原皇帝,自然和过去看他,大有不同。
想想刚刚认识这中原皇帝时,开始觉得他行事很荒唐,后来知道他悍勇,又觉得他自恃勇武刚愎自用,而现今呢,好像越发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样一个人,只知道,这个是可怕到恐怖至极的人物,甚至识见之高明,便如传说中的萨满先知,神话传说中才有的人物,至于其武略之盛,却是旁枝末节了。
……
秃库土寨,圈起寨子的木栅栏极高,箭塔林立,显然西女真便是渐渐转向农耕,但彪悍之风仍在,而且,和渔猎时心态不同,更有了农耕之民要保护好自己家园的强烈情感,而不是见到敌人势大,便被驱逐,自然也能寻找其他山林地生活。
而开垦好的农田,却不是到处都有了,毕竟开垦农田极为不易,农田越是耕种,才越发肥沃,渐渐变成良田。
土寨类似议事堂的宽敞土屋中,陆宁坐在上首,旁侧坐着萧皇后,萧皇后身后站着胡都古,又有曹光实、孔守正、拓跋三娘三大队主,依次坐在下首。
桓州监察使韩德让,则坐在另一侧。
另一名队主傅潜,领羽林卫在寨中心广场听令,羽林卫进寨前,甚至都上了重甲,轻弓扈从们则在寨外一处河岸畔,看管马匹。
毕竟防人之心不可无。
议事厅内,秃库萨里莫控诉着高丽人的野蛮行径,说秃库寨,因为男丁众多,又建有城寨御敌,所以倒没发生过被高丽人杀戮的事件,但很有一些女真小部,被高丽官兵整个村落都屠杀一空。
陆宁慢慢喝着茶水,倾听秃库萨里莫的控诉。
秃库萨里莫不见这位齐人总院神色变化,心下,渐渐有些不安。
韩德让这时候在旁微微一笑:“秃库族老,大同江以西,本就是中土,现今我大齐承继中土大统,大齐之民,必不容外侮。”
秃库萨里莫大喜,忙笑道:“是,是,有官家这句话,老儿就放心了。”
秃库萨里莫知道这位“韩监察”在说什么,他也早打听的很明白。
大齐和历来中原王朝一样,宣称天下所有土地,都是齐土,天下所有人,都是大齐臣民。
而部落所居的山林、草原,也是如此,要么是宣称是公家土地,要么就是皇家私产。
但实际上,各内附部落,生活和过去没什么不同,赋税反而比被其他大部压制时变得轻了,而且,受到大齐铁骑巨弩的庇护。
在诸边各地,大齐都是如此做法,渐渐成了一定之规,辽东各部族之地,也是如此。
而且,便是被划为皇家私产,划为大齐皇帝皇家庄园牧场的奴户,除了自由被限制,也和普通良户没任何不同,甚至好像赋税更轻一些。
至于限制自由之类的,现今如果能在家乡活下去,谁又愿意背井离乡出去闯荡呢?
秃库萨里莫的部族,本身就是所有田地都归部族所有,族中财产,由他分配,而他也正因为尽量做到公平公正,才得到方圆数十里,十几个村落形成的本部的拥护。
现今,内附大齐,最起码不用再向高丽的长清镇缴纳那许多苛捐杂税,而且,以前那些被视为珍品的大齐产生活用具、农具,也可以用很低廉的代价得到了。
更莫说,高丽人现今更逼着本族选派两千名男丁,去遥远的东北,帮其筑城了,那代表着,本族几乎所有精壮男子,都要被高丽人榨干。
原本便是想,如果大齐不能庇护自己部族,便只有准备抗拒高丽人征伐了,左右也是部族消亡,反抗之下,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听韩德让的话,秃库萨里莫大喜之余,又问道:“敢问上官,我部以后,是民户,还是圣天子奴部呢?”
陆宁一口茶水差点喷出来,看了这老头一眼,有些无奈,但也有些欣慰,这就是某项政策坚持不变的好处了,比之刚刚在边地、蛮地推行这种山川河流农田草原都归官家或皇家所有,地主佃农变官家佃农的革新,现今,诸边部族民众,大多已经知晓,这种转变,对他们下层贫民大大有利,受到损害的,只是部族中的首领亲族。
当然,这秃库部,本身便有点原始部落公社的意思,部落阶层架构,还未进化到私产阶段,所以,这老族长才会这般痛快,若是土地都是这老族长私有,要其归附,那又是另一回事。
韩德让也微微一呆,随之笑道:“好,原来族老是明理之人,这秃库寨,圣天子早有训示,改古丰寨,古丰寨,暂隶桓州,知寨等官员,由钦使文总院权定,文总院有尚方宝剑,诸边部族事,可代天子便宜行事。”
陆宁看着秃库萨里莫微微一笑:“古丰寨第一任知寨,就辛苦族老了,只是,族老的名字如何书写,还请写下来。”
秃库萨里莫已经站起身,跪下向西南叩首,“小老儿遵旨,天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陆宁微微蹙眉,其实,唐高宗便曾经上尊号为天皇,但陆宁后世来者,听自己被称为天皇,心下不免就有些不舒服。
心下突然冒出个念头,朝鲜铜,日本银,等将朝鲜铜矿勘察并变成自己私产后,是不是顺便去日本转一转,将那里的银山也都霸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