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呯”的一声响,硝烟弥漫,燧发手枪喷射出一枚弹丸,直接在郑彩脑袋上,打出一个血洞,郑彩身体侧倒,双眸圆瞪,死不瞑目。
其他郑彩的心腹,立时便被乱刀剁死,横尸当场,衙门外的护兵,也被早有准备的东海镇士卒包围,解除了武装。
各路大帅们见此,惊得目瞪口呆,原来赵大帅的银子,并不是那么好拿的。
郑彩被杀,令各路军阀们噤若寒蝉,好一出鸿门宴,血淌了一地,众人看着鲜血,还有郑彩两只瞪大的死鱼眼,心中不禁一颤。
这时赵铭站在箱子上,忽然大声道:“郑彩咎由自取,本藩念他抗过清,参与反正有功,给他一个全尸,祸不及其家人,保留他家产,其子冠礼后,承继其爵!”
下面的军阀,被赵铭威严所震慑,都不敢说话。
赵铭继续道:“殿下对我等不薄,大家能有今日,都是殿下提拔。现在殿下有难,尔等见死不救,想着逃脱,猪狗不如!且以尔等以为,现在逃了,回去还能保住自己的势力和富贵?本藩可以负责的告诉你,党争历来残酷,一旦殿下出事,大军散去,锦衣卫必定上门锁拿尔等,届时不要说势力和家业,能否活命都是问题!”
这一席话,令不少军阀内心有些动摇了,确实看锦衣卫在浙江的架势,何腾蛟得势后,不比魏忠贤差,对于政敌基本是赶尽杀绝。
他们这些人,就算躲过清洗,想要往上爬,也不可能了。
再者,大家伙抛头颅洒热血,跟随朱以海多年,不就是想要挣得一身荣华富贵吗?
现在难到就这么放弃。
朱以海被困后,浙军群龙无首,士气低迷,但毕竟是连败清军的劲旅,被赵铭一激,不少人又燃起了豪情。
李应元抱拳出列道:“大将军,卑职愿意听从大将军号令,一切任凭大将军做主!”
“好!李应元,本藩提拔你为参将,毛有伦,你为副将!郑彩的人马,打散后,暂时交给你们统领!”赵铭沉声说道。
这两人与军情司有接触,动郑彩前,赵铭已经与两人通过气。
毕竟五万大军之中,东海镇才一万人,剩下都是军阀,为了避免发生大乱,赵铭早就拉拢了一批人,以确保十拿九稳。
两人立刻大喜抱拳,“卑职谢过大将军提拔!”
“尔等是汉子的,就跟本藩救出殿下,清除奸贼,当然,本藩绝对不会亏待尔等。”赵铭扫视众人朗声着,然后指着满地的银箱道:“这些银元,尔等分了,等救出殿下,拥护殿下登基,大家都是从龙功臣,还有大大的奖赏!”
众人仔细一想,现在大家散伙,朱以海就彻底完了,而朝廷必然会清算他们。
届时,他们再想与朝廷对抗,便没了丁点机会,不如现在跟着腿粗大赵铭,大家聚集在一起,或许还有机会。
现在大家有钱可分,万一成功了,大家都是功臣,不仅自己荣华富贵,子子孙孙也能拿到一张长期饭票,挤身勋贵阶层。
赵铭已经表面了一个态度,与他作对,不识抬举,那就步郑彩的后尘,而只有听命,便能得到升赏,还有大把的钱财。
赵铭接着道:“好,奸党陷害殿下,咱们立刻起兵,清君侧,除奸党,救陛下!谁当孬种,郑彩就是下场!”
李应元、毛有伦等将,立时都拍着胸脯打了包票,绝对和何腾蛟死磕到底,把朱以海捞出来。
当下,赵铭在宜兴停留几日,对浙军诸部,进行了整顿,调兵遣将,发放军饷,建立完善的指挥体系,控制诸部,然后才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向镇江进军。
大军刚走到丹阳时,前军斥候忽然奔驰过来,“大将军,卑职在前打探,撞见一队人马,说是朝廷使者,要求见大将军!”
赵铭闻语勒住马缰,将战马拉到道路旁,皱眉道:“朝廷使者,他们来做什么?”赵铭沉吟片刻,“把他们带过来。”
不多时,一名青袍官员被领到赵铭身前,微笑道:“恭喜国公,下官礼部主事冒辟疆,奉命宣旨,国公找个地方,备下香案接旨吧!”
赵铭微微一愣,连马都没下,沉声道:“行军途中,有所不便,使者就直接宣吧!”
“这不合礼制……”礼部主事冒辟疆为难道。
旁边东海镇众将,将刀抽不半截,唐通大声喝道:“大将军让你宣,你就宣,不宣就滚回南京去!”
冒辟疆心中感到极大的耻辱,没想到赵铭居然对朝廷如此不敬,看来果然准备反叛,彻底撕破脸皮。
冒辟疆脸上阴晴不定,真想拂袖而去,不过他还记得自己的使命,于是只能忍气吞声道:“好,那下官就直接宣读了。”
说完,他一抖衣袖,双手恭敬的从随从手中,接过圣旨,然后展开,朗声读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国公赵铭,一心为国,素有功绩,晋封为吴越王!现今储君朱以海谋反叛乱,叛将李成栋、张名振集兵与扬州,着吴越王赵铭,领兵征讨,图报圣恩!”
冒辟疆读完,走上前,双手将圣旨高举,呈到赵铭马前,“殿下接旨吧!”
“吴越王!”众多东海镇的将领,眼前都是一亮,没想到一向小气的隆武朝廷,居然会突然给赵铭一个王爵。
不过,朝廷这个时候给赵铭封王,用意十分明显,唐通立时道:“大将军~”
赵铭却接过圣旨,先对冒辟疆道:“哈哈,使者转告陛下,这个吴越王,臣认领了!不过,陛下身边有奸臣作乱,后面之事,孤不能从命!”
冒辟疆不禁大惊,脸色难看,这个圣旨,征讨李成栋、张名振是一个整体,是封王的条件,可是赵铭领了王爵,却不听从朝廷指令去征讨叛军,便有些不按套路出牌了。
第636章镇江会师
这次对朱以海动手,隆武朝经过了详细的谋划,基本可以说是万无一失。
朱聿键和何腾蛟并非不知道,朱以海在浙军中的威望,也并非不晓得,北面还有清军虎视眈眈。
他们之所以敢于动手,是料定了赵铭不在,一旦控制朱以海后,浙系没有领军人物,李成栋、张名振只是帅才,却难以挑起浙系的担子,没有实力挑战朝廷,局势必然向朱聿键和何腾蛟预想的方向发展。
届时,朱以海被废,浙系无力对抗朝廷,李成栋和张名振只能接受削藩,这样一来,隆武朝廷便不用开战,就能解决浙系,清兵自然也无可乘之隙。
只是,朱聿键和何腾蛟没有想到,计划一开始,就发生了变数,抓捕朱以海的消息被人泄露,朱以海没有进宫,而是去了军营,然后冲出内城,困守孝陵卫,并坚守了数月时间,才被朝廷控制。
正是这数月时间,使得朱聿键和何腾蛟的计划,出了纰漏。
原本远征南洋的赵铭,突然赶回来,夺取了杭州,控制了浙江,一举扭转了局面。
这样一来,隆武朝廷失去了对浙系军阀压倒性的优势,而赵铭返回江南,也使得浙系军阀,出现了一个能抗大旗,有足够声望来统筹全局的人物。
现在,北面有清军虎视眈眈,而隆武朝廷又无法轻易解决赵铭和浙系,解决这次风波,便使得隆武朝十分被动。
因此,何腾蛟在调兵遣将的同时,又耍起了手段,劝说朱聿键以王爵来稳住赵铭,希望赵铭不要插手朝廷和浙系之间的斗争,甚至出兵攻击浙系。
可是,赵铭的话,却让冒辟疆震惊了。
南京城,御书房内。
朱聿键大发雷霆,“好你个赵博安,真是岂有此理。”
朱聿键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内心一团邪火,无法发泄,使得向来都很有风度的朱聿键,显得暴躁起来。
他停下脚步,目视冒辟疆,咬牙切齿道:“他真是这么说的?”
冒辟疆拜服于地,惶恐道:“臣不敢欺瞒陛下,赵铭确实接受了吴越王的封爵,拿走了臣带去的赦书和吴越王金印,但其声言不会攻击李成栋和张名振,反而要发兵南京,清除朝中奸党,救出陛下和鲁王!”“谁是奸党?朕要他救?”朱聿键被气得身体颤抖,他目光扫向一旁的何腾蛟,不禁怒骂道:“何阁老,你出得什么馊主意!”
何腾蛟无奈道:“陛下,臣怎知赵铭如此厚颜,接下朝廷的善意,却还要反抗朝廷。”
何腾蛟没想到,浓眉大眼滴赵铭,一旦成为敌人后,居然会有这么不要脸的一面。
朱聿键拂袖道:“何阁老你是首辅,这件事你来处理,总之朕不想看见一个浙军,出现在南京城外!”
朱聿键说完,便直接愤怒的离开了书房,将何腾蛟丢在里面。
十一月初,赵铭率领五万浙军,抵达镇江城外,与此同时,从江东逆江而上的一万江东水军,也抵达镇江与赵铭会师。
镇江城头,何腾蛟提拔其的心腹刘承胤站立在城头上,正密切关注城外浙军的动向。
几天以来,聚集在城外的浙军和江面上的战船越来越多,给了刘承胤一定的压力,不过倒也并不恐惧。
镇江城经过满清的经营,隆武朝廷又进一步完善防御,城池坚固,加上守军人马众多,外围还有十多万援军,给了刘承胤底气。
“哼!朝廷兵马远多于浙系,本帅倒要看看,赵铁棒如何攻下我这镇江城!”刘承胤咬牙切齿,一拳砸在城墙上,然后大声吩咐道:“传令下去,各军打起精神,一旦叛军寇城,给本帅迎头痛击!”
城墙外,赵铭正领着一队人马,注视着镇江城。
赵铭扬起马鞭,指着城池,神情有些复杂道:“本帅占据江东后,满清就众点经营此城,而如今看,此城防御比满清时,更加完善和坚固,可知朝廷早防备本藩了。”
“这城池;城角改成半圆,墙体每隔一段距离,便筑有敌台,城上火炮众多,守军还装备了手雷,确实不易攻打!”唐通颔首道。
赵铭却笑道:“本藩有攻城臼炮和开花弹,料想一个镇江还是能够拿下滴!”
赵铭自信满满,说完便一拔马缰,“回营商议,破城之策!”
当下一行人离开原地,奔回营地,众人刚入营门,便见一支数百人的骑兵快点奔来。
赵铭眼尖,一眼就看见领头的两人,甚为威武,正是李成栋和张名振,再后则跟着阮进、阎可义等一大群浙军将领。
赵铭见此忙翻身下马,转过身来,走到营门前,亲自迎接。
“哈哈哈~老帅、李督镇,赵某请了你们几次,怎么才来!”赵铭老远便大声笑道。
赵铭到了镇江后,便邀请李成栋和张名振会面,共同商议大事,可是等了好多天,两人才从扬州过来。
李成栋、张名振翻身下马,领着一群将领进入大营。
李成栋阴阳怪气道:“这还不是博安封王,本镇担心殿下,拿我的人头去换赏钱!”
赵铭微微笑道:“确实有这么点想法,李督镇既然猜到,咋还羊入虎口呢?”
李成栋板着脸道:“本镇后来一想,要是博安投靠奸党,那本镇根本不是对手,与其被擒,不如主动来投,把这份功劳,送给熟人!”
若赵铭真投靠隆武,那李成栋、张名振肯定输了,两人想清楚,才从扬州过来。
赵铭听完,与李成栋对视一眼,而后忽然同时“哈哈哈”大笑起来。
两人笑了一阵,一旁的张名振道:“博安归来,我心立时安定不少,我就知道,博安素重情义,不会坐视不理。今日我与李督镇过来,就是想与博安商议一下,救出殿下的策略!”
赵铭闻语颔首,正色起来,侧身做请,“老帅,李督镇,咱们进营后,再来详谈,救出殿下的策略!”
当下赵铭领头,一众浙系将校,紧随其后,鱼贯而行,进入赵铭的帅帐!
(明天扯结婚证,要早点睡,晚上没有了)
第637章洪承畴复起
公元1654年,隆武十年,清顺治十一年。
在明清南北议和仅仅一年后,明朝内部便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政治动荡,并向兵戎相见演变。
北京,刑部大牢内。
洪承畴身穿囚服,在死牢内,已经关押了三年多。
这时,幽暗的牢房,忽然被打开,几名狱卒提进来一个大食盒,从里面取出一盘盘的菜肴,放在了桌案上。
闭目打坐的洪承畴,睁开眼睛,看着桌上的食物和酒,平静道:“本官的时候到呢?”
狱卒没有回答,摆完之后,便后退出了牢房。
一名刑部官员走进来,乃是侍郎吕长音。
吕长音名为吕宫,是江南人氏,不过却是满清入关后开科取士的第一个文状元。
满清与明朝议和,吕宫作为副使跟随冯铨南下,两次与明朝大臣交手,第一次,奉多尔衮之令,成功拖延了时间,第二次,不辱使命,在满清内部混乱的危机时刻,成功与明朝签订和议,立下了大功。
在议和之中,吕宫给了满洲统治者很不错的映象,加上有冯铨提携,六年时间,就做到了刑部侍郎,成为副部级大员。
吕宫进入牢房,身后还跟着几名小吏,每人都端着一个托盘,上面摆着新的黑色官袍、黑色官靴、红顶官帽、朝珠等物。
“洪大人,恭喜您出狱了。”吕宫微笑道:“万岁爷说,现在大学士的位子满了,六部尚书也不缺人,委屈您先做个兵部侍郎!”
洪承畴闻语一愣,身体轻微颤抖,脸上却已经平静,宠辱不惊。
吕宫对于洪承畴十分佩服,又道:“当初洪大人,向皇太后所进献之策,如今一一应验了!”
两年多以前,满清内部发生政变,摄政王多尔衮被杀,满清内部政局动荡,外部有明军发动北伐,收取湖广、江西、江南,前线清军连续溃败,局势堪忧。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危机情势之下,刚掌握满清朝局的皇太后布木布泰,想起了洪承畴,并问计于洪承畴。
当时,洪承畴给出了,“南北议和,以退为进,待南朝自乱,再兴兵南下”的方略,令布木布泰豁然开朗,并指示福临按策施政。
如今仅仅时隔两年多,洪承畴所预言的情况,便真的发生了。
南北议和后,清军重新在徐州一线,站稳了脚跟,并逐渐平定北方各地的叛乱,加强了对北方各省的控制,增强了满清朝廷的实力。
而明朝一边,果然不出洪承畴的预料,明清议和后,明朝外部压力减轻,内部的矛盾,立刻就逐渐尖锐起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