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奋斗在洪武末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从那时候我就发誓,要读书,要出人头地,要让那些瞧不起我的人,惊掉下巴,我等不了那么久!”

    柳淳哈哈大笑,“所以你就决定背叛文官,站在我这一边”

    “我相信柳大人!”黄观认真道。

    柳淳愣了一下,笑道:“得了吧,我都不信我自己呢!就我这个小细腿,可给不了你庇护。而且要我说,你也别太在意过去,许家是给了你不少的羞辱,但是这世上能读书的人,一百个里不过两三个人罢了,你已经是很幸运的了。根据我的经验,不要把自己的荣辱系到任何一个人身上,只有能掌握在手里的,才是真的!”

    黄观万万没有料到,他一个状元公,卖身投靠,柳淳居然拒之门外,但若说拒之门外,他为什么要跟自己讲为官的心得

    能倒是说现在的程度还不够,没法跟他合作

    哎呦!

    柳淳啊,你也别太狂妄了,我可是六元啊,直接入选翰林院,也是从六品的翰林修撰,是有资格跟随在陛下身边,记录言行,甚至起草一些简单的诏书的。

    换句话说,本状元公是天子近臣,别看文官那边骂他的不少,但黄观相信,只要过了风头,他确确实实站稳了脚跟,会有人向他靠拢过来的。

    毕竟早年的经历,让黄观对人性很悲观的,他觉得趋炎附势,攀附权贵,乃是人的本能,改变不了的。

    好吧,他也在趋炎附势。

    柳淳很受朱元璋宠爱,黄观想通过投靠他,学到和天子相处的本事,也快速成为宠臣……只是有点不顺利啊!

    黄观很纠结,可也没有办法,只能尽力操持婚礼,顺便好好观察柳淳,寻找新的机会……按照古礼,从议婚到成婚,要经过六道




第231章 蓝玉要远征
    太子请自己去东宫讲课,莫非自己有机会成为太子师

    黄观照着自己的大腿根,狠狠掐了一把,没错,真疼!

    他是有史以来,唯一的六元不假。科举场的超级吉祥物,但菜鸟毕竟是菜鸟,还真别觉得自己是个人物。

    不服

    去城门外瞧瞧,当世第一功臣的人皮,就挂在外面!

    你不过是科举考的好而已,跟当官做事,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黄观终于懂了,难怪柳淳没收下他,如今来柳家贺喜的,勋贵最低一等,也是侯爵,其余包括锦衣卫指挥使,提督皇家银行的茹太素,甚至他的老上司,翰林学士刘三吾,这几位文臣都来了。

    别看柳淳结交的文官不多,但份量绝对够。

    刘三吾是公认的大儒,在宋濂死后,执掌文坛,地位非常尊崇。

    顺便说一句,在古代,值钱的是大儒,不是才子。

    就像黄观,考了六元,也仅仅算是才子这个档次,距离大儒,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就算他能诗词文章两开花,没有十年二十年的积累,也到不了大儒的境界。

    大儒厉害的是能解释经典,比如最典型的就是朱熹,明朝科举考四书五经,圣人微言大义,比如孔子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该怎么解读,是不是可以随便发挥

    当然不行,要去看朱熹的解释!

    你要是超出了朱熹的范围,或者跟朱熹背道而驰。对不起,写得再好,没有用,跑题了!

    像刘三吾,他没有朱熹的地位,但他可以对朱熹的一些观点,发扬光大,对朱子疏忽的部分,进行拾遗补缺。

    光是这一点,就很了不起了。

    比如像柳淳提出爱有差等,华夷之辩,以此来改写明朝的外交方略,老朱当然同意了,可在事后,刘三吾花了足足两个月的时间,考证典故,寻找圣人的言语,也翻出朱熹的文章,写出了洋洋洒洒的一万言,总算给这件事情定了调子。

    有他的文章,加上朱元璋的祖训,再加上实实在在的利益,以后不管谁继位,想要调整对待藩国的方略,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殿试之后,黄观就想拜见刘三吾。

    很可惜,他根本找不到机会、

    没想到,老先生居然来庆贺婚礼,他没拿什么贵重的礼物,只是亲手写了一百个风格各异的福字,凑成了百福图,送给了柳三。

    柳三立刻诚惶诚恐,赶快挂起来,高兴坏了。

    趁着喝茶的功夫,刘三吾又对黄观笑道:“少年多磨难,你在考场上一路过关斩将,所向睥睨。到了官场,就未必能如鱼得水。老夫也不怎么会做官,教不了你什么。不过你只要多向柳淳请教,必定能有所收获。眼前的这点事情,不算什么,很快就会过去的。你放心就好了。”

    这几句话一出口,黄观简直感动的要哭了。

    老先生没抛弃自己,那就是还有机会!

    操持婚礼的日子,黄观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许多以往想都不敢想的人物。说白了,就是把朋友圈搭建起来了。

    柳家就是一个舞台,他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把每一件事安排的井井有条,半点不乱。

    而这些贵人来到柳家,看到确实不错,纷纷伸出大拇指。

    六元黄观,不再是一个考场的幸运儿,而是一个实实在在能办事的青年官吏,不知不觉间,黄观就完成了最重要的蜕变,十年寒窗,科举煎熬,总算让他熬到了破蛹成蝶的时刻。

    “柳大人,恩同再造,黄某没齿难忘!”

    ……

    黄观一心感谢的柳淳,此刻正在跟老爹聊天。

    明天就是婚礼的日子,三爷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他的婚礼会这么热闹。

    “人家不是来看你爹的,而是来看你的!”

    三爷一如既往的清醒,“你小子的面子,是真的够大!爹服了!要不是你,爹没有尺寸之功,怎么会来这么多的神仙!”

    柳淳轻笑,“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什么叫没有尺寸之功,你老人家不是把我带给了大明吗!这就是天大的功劳!对吧”

    “呸!”

    三爷狠狠啐了他一口,“行了,说你胖你还喘上了。我可提醒你,越是这时候,就越要小心谨慎。他们这些人,把情义还在了我的身上,对你,可就未必那么客气了。”

    柳淳并不意外,老爹说得非常有道理。他立了不少的功劳,换成别人,早就能升任部堂一级了,但他年纪太小了,根本不能给。

    可有功又不能不赏,怎么办

    就从柳三身上下手,给他锦衣卫同知,拼命让他的婚礼隆重热闹,给足柳三面子,换句话说,也是给柳淳的面子。

    别管够不够,就算是对柳淳的赏赐了。

    “我把你的功劳白白浪费了,唉,我这个爹当的,是不是有点失败啊”

    柳淳摇头,撇嘴叹道:“那些功劳没了也挺好的,上面的人,尤其是咱们那位皇帝陛下,最是小心眼了。他要是觉得欠我太多了,还都还不起,没准就把我宰了,一劳永逸,永远都不用还账。”

    柳淳轻笑哂笑,



第232章 发扬光大郭氏之学
    汤和敲着桌子,怪叫着质问:“柳淳,你小子怎么掉钱眼里去了你现在缺钱吗要是缺,老夫给你三百两五百两的,用得着斤斤计较吗一点不大气!”

    柳淳冲着大气的信国公呵呵一笑。

    “老国公,你真是大方,小子也没有别的,我就要十万两就行!”

    “十万”汤和努力瞪大几乎不存在的眼睛,怪叫道:“你要那么多干什么”

    “多不多啊,我的意思是每年十万,当然了,往后还要酌情增加,老国公要是能拿出三五十万,我更是求之不得。”

    “你杀了我吧!”

    汤和不解道:“柳淳啊,咱都是爷们,别藏着掖着,你能不能跟我说个实话,你弄钱都干什么了要是好事,老夫也愿意出钱!”

    蓝玉呵呵两声,“信国公,你是他不了解这个小兔崽子了,他一准有别人想不到的发财路子,这小子,坏着呢!”

    一旁的魏国公徐辉祖突然咳嗽了一声,“我听四弟说,你在苏州,什么都没有拿到。要不要让四弟拿出一些干股给你为国出力,一无所获,说不过去啊!”

    难得,徐辉祖主持了一次公道。

    就在这时候,徐增寿在外圈敬酒,路过主位,忍不住跑过来。

    “大哥,你怎么能拿我的钱送礼呢!要知道我可是费了好大的力气,都瘦了好几十斤,这小子什么都没干,不能给他分的,不行!”

    柳淳呵呵一笑,高傲道:“四公子,你别怕,我说了不要,就是不要。我跟你不一样的!”

    徐增寿绕着柳淳转了两圈,突然怪叫道:“不对!你没说实话!”徐增寿冲着在座的诸位国公道:“我这些日子就在想,这小子向来无利不起早,他会干没有好处的事情吗趁着今天的机会,一定要问出来,问问这小子,他到底干了什么”

    在徐增寿的煽动之下,包括颖国公傅友德,曹国公李景隆,都跟着开口逼宫。

    “柳淳,真的那么秘密连说都不能说吗”

    柳淳瞧了瞧这帮人,拿着酒壶,默默给每人倒了一杯,然后自己也倒了一杯。

    “说就说,本来我是想等过些日子,一切准备妥当了,然后再说。现在看起来,是不能不讲了。”

    柳淳笑道:“皇家银行从京城拓展到了苏州,又要在北平设立分行,诸位以为什么是关键呢”

    “钱啊!”李景隆下意识道。

    蓝玉思量片刻,“是储户”

    徐增寿沉声道:“应该是结算吧”

    ……

    柳淳轻笑:“你们说得都对,可这些事情是茹太素老大人要负责的,跟我没什么关系。我呢,只是在做一件事。”

    “什么事”几位国公一起问道。

    “很简单,就是规范化!”

    “规范化什么意思”蓝玉不解。

    柳淳轻笑:“梁国公,你治军严谨,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士兵的衣着兵器,都必须一致,如此才能如臂指使,服从号令!”

    “没错。”

    柳淳笑道:“我就是在做这件事情,就拿金陵和苏州来说,两地的记账习惯就很不一样,金陵这边倾向于流水账,而苏州则是更加精细,使用四柱清账……这是两地的不同,再以不同的账房来看,他们的用词,数字的写法,记账的方式,都不尽相同,”

    “过去只是店铺内部记账,没有什么问题。可现在不行了,因为每个店铺作坊,都要在银行设立账户,他们每支出一笔钱,收入一笔钱,都要有票证凭据,银行才能做账……所以呢,就要所有的账房,必须按照统一的规矩,进行记账。账本也要有一致的格式,这样才能方便交易。”

    柳淳简单讲解了一些统一会计规范的作用,这帮人听得频频点头。

    “这的确是个事。也就是你小子能想到!”汤和发自肺腑赞道。

    柳淳叹口气,“实不相瞒,我干了好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光是为了统一记账,我就花了不少的钱,培训账房,改变积习,绞尽脑汁,是费钱又费力。我的进项又不多,没有法子,只能靠着卖烧酒赚钱。老国公你还舍得让我白白交出去吗”

    汤和干笑了两声,这么说起来,的确是有点欺负人,这小子也真是不容易。

    “行了,老夫太多没有,回头给你五千两,算是老夫的一点心意。”

    &

    nbsp;信国公都出钱了,其他人还能说什么,就在纷纷准备慷慨解囊之际,徐增寿突然幽幽道:“柳兄,你培养账房,不收束脩吗”

    柳淳白了他一眼,“我们当然不收束脩,我们又不是学堂,我收的是学费!”

    更直接了!

    大家都下意识闭嘴,先看看这小子能赚多少再说!

    “学费是多少呢”徐增寿追问道。

    “这个……就要看学的程度了,比如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是有差别的。”

    徐增寿琢磨了一下,又问道:“那这个等级怎么区分,难道是你们说了算”

    “当然不是了,我们会组织考试的,通过了考试,才能取得相应的资格。而且我们会邀请银



第233章 老朱的礼物
    朱元璋和朱标来了,对于柳家来说,绝对是天大的恩遇。

    就为了迎接皇帝和太子,三爷把媳妇送进了洞房,只出来转了一圈,一口酒没敢喝,就回到了洞房,向媳妇讨教面君的礼节。

    他一遍一遍的演练,生怕有半点差错。

    说到底,三爷跟柳淳不一样,他可不是穿越者,没有足够大的心脏,骤然被人放到了本不属于他的高位。三爷只能战战兢兢,诚惶诚恐,把任何事情,都努力做到最好,不惹麻烦,不让人笑话。

    柳三规规矩矩,给朱元璋行大礼。

    老朱瞧了瞧他,沉默了一会儿,突然笑了起来,“朕想起来了,你的脖子后面,是不是有个伤口,是被驴咬的”

    柳三愣了,惊讶道:“有,的确有,陛下怎么知道的”

    朱元璋大笑着抓起柳三的胳膊,把他拉到了自己的面前。然后转身对在场的诸位国公勋贵道:“你们还记得吧当年朕在军中收养了不少孩子,他们为了朕的江山,出生入死,好多人都战死了。活着的当中,就属黔国公沐英,最得朕的喜爱。朕当年赐给沐英一头驴,他人小,骑不得战马,就骑着驴到处跑,结果就惹祸了,他的驴把一个少年的脖子给咬了一口,鲜血直流。沐英都吓坏了,跑去找皇后要了金疮药,才把血止住!”

    朱元璋对柳三笑道:“怎么,朕说的没错吧”

    柳三憨笑道:“臣当时太小了,只记得被驴咬过,是有人给臣送了药。等到两三年之后,臣才知道,纵驴咬我的是沐英将军,那时候他已经替陛下四处征战,立了不少战功。臣比他年纪小,又过了一两年,才能为陛下效力。”
1...8081828384...5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