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洪武末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修铁路是决定废除漕运之后,就颁布的命令……为了这条路,投入的资源和人力,简直难以计数。
如果不是柳淳强大的威望,估计就要半途而废了。
经过了近五年的努力,铁路终于初具规模,当坐上去的那一刻,每一个人的心头不自觉浮现出两个字:值了!
作为铁路的实际设计者和执行者,朱高煦哭成了二百斤的孩子,挨着他的太子朱高炽不得不用力拍着兄弟的后背,不停地提醒他。
“冷静,一定要冷静,咱们还要把父皇送去应天呢!要是中间出了事情,咱们可就丢人了!”
朱高煦终于冷静下来,他抹了抹眼泪,“大哥,放心吧,我都安排好了,咱们出发!”
开路的专列出发了,十二节的火车载着太子和汉王,还有许多官员护卫,他们提前一个时辰出发,替天子开路,同时也是保证铁路畅通,没有任何意外。
如果说前面突然出现一个悬崖,朱大胖和朱老二去死就是了,咱永乐大帝和柳太师绝对安全无恙。
当然了,一国的储君和亲王也是值钱的,所以在他们前面,其实还有骑兵,这些人出发更早,他们检查沿途的情况,通知地方官吏,做好接待的准备。
总而言之,这是一次准备充分,安排严谨的行程,绝对不会出任何意外。
柳淳信心满满,和朱棣谈笑风生,可是在别人看来,却是吃惊到飞起!
我的天啊!
这是什么?
冒着浓浓的烟,还有火光,身躯那么庞大,又是长长的……好像传说中的恶龙!难道上国会驯服恶龙,充当交通工具吗?
这简直是疯了!
公主殿下满脑子奇奇怪怪的念头,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坐着的位置,就是“恶龙”的肚子,莫非她要变成对方的食物吗?
这位公主吓得连忙站起,转身就要跑。
幸好让常茂把她给拉住了,尽管常茂也怕得厉害,但是他还有一丝理智。
“别慌!有大明天子在,你怕什么!”
公主殿下听到了大明天子四个字,总算冷静了一些。
或许这样一个超级大国的皇帝,真的有不可思议的能力吧?偶滴神啊,一定要保佑我啊!公主攥着胸前的十字架,不停祈祷。
而拥有“神力”的大明天子,则是显得很悠闲,他把靴子拖了,光着脚丫子,慵懒地靠在卧铺上,在他的对面,正是太师柳淳的床位。
相比朱棣的放松,柳淳两手插着,一想到要跟朱棣一起渡过漫长的旅途,他就发愁。
“陛下,要不这样,等到了晚上,咱们下车,找个地方休息,毕竟夜晚行进,还是有些麻烦的。”
朱棣哼了一声,“什么麻烦?”
“万一铁轨上出现了什么动物,或者遇到意外,来不及应变。所以火车还是不要连夜行进的好。”
朱棣也不是榆木疙瘩儿,柳淳的建议他采纳了一半。
“朕答应晚上休息,但是不管什么时候,朕都不会下车!朕就要体验一回,从京师到应天的美妙感觉。”朱棣是铁了心,要在狭小的卧铺上面睡觉了。
“快点告诉下面,赶快开车!"
柳淳实在是拿朱老四没办法,这有什么好感受的,就那么宽的一条,能舒服才怪呢?不过皇帝陛下的命令,谁敢违抗。
终于,这一列御用专列开动了。
火车咔嚓咔嚓,向前缓缓行驶……大学士金幼孜、工部尚书宋礼、户部尚书解缙等人,全都情不自禁,伸长了脖子,向外面用力挥手。
尤其是冲着越来越小的杨士奇等人,放声大笑。
“东里兄!我们告辞了,京里的政务全靠你了!”
杨士奇盯着远去的火车,吃着滚滚黑烟,气得想昏过去。
尽管之前测试火车的效果,他已经坐过了,可那才多少时间,哪里有这一次过瘾啊!从京城到应天,如果真能这么快就到了,实在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应当作诗填词,大肆纪念啊!
杨士奇向四处看去,突然发现已经有太多的记者,聚集在周围,亲眼目睹火车离去,每个人的脸都涨得红红的。
奋笔疾书,毫无疑问,这就是今天的头条消息!
除了在火车站的这些人之外,还有人干脆追踪着火车的前进方向,不想放过任何的新闻细节。
这几年朱高煦下了很多功夫,只不过他的精力放在让火车更可靠,更安全上面。只要车速,倒是没提升多少。
也就是说,快马完全能追得上火车,甚至还能暂时领先。
貌似也没什么了不起,根本不值得骄傲啊!
可是当过去半个时辰以后,这些追逐者就傻眼了,过了一个时辰,所有人都停下来了。他们对着浑身热汗,肌肉不停颤抖的马儿露出了羞愧之色。
从此刻开始,他们明白了一个真理,那就是血肉竞争不过钢铁!
火车不知疲倦地飞奔着。
这还不是重点,真正关键的是可怕的运量。
以朱棣和柳淳的专列为例。
他们乘坐的车厢一共二十个卧铺,除了他们君臣之外,就是大学士,六部尚书,还有几位国公重臣。在之外,还有一节车厢办公,一节车厢装着重要的旨意奏疏。
再之外,就是人员了。
光是这一列御用火车,就装了足足八百人!
前后三列火车算下来,将近三千人的恐怖运力,几乎可以发动一场小规模的战斗了!
大明不光有可怕的力量,还有强大的速度,简直不给人活啊!
“陛下,前面就是天津了!”
“陛下,进入了山东境内。”
“陛下,离着黄河不远了!”
下面人不断报告着火车的进度,朱棣的脸上,笑容就没有停止过,当听闻要到黄河,他忍不住挥拳!
兴奋地站了起来。
对面的柳淳显得无精打采,这种原始火车的咔哒声,还有强烈的震动,让他非常不舒服,过天津的时候,送来的包子都没吃几个。
倒是朱棣,胃口大开,足足吃了好几十个,还意犹未尽,幸好下面人告诉他,进了山东还有扒鸡吃,要不然他才不会停下来。
“柳淳,这么愉快的旅途,你怎么就打不起精神来?”朱棣忍不住责备道:“这可是风驰电掣啊!多美妙啊!早知道你这么无趣,朕就该把解缙叫过来,让他跟朕赋诗填词,你这个人,太没趣了。”
柳淳翻了翻白眼,他也想兴奋起来,可是这个破火车做不到啊!
朱棣是受不了柳淳的死样子了,他干脆把柳淳扔在了一边,主动去找别的臣子了。谈朱棣走出来,就发现混血小娃娃,常如意正在兴奋地跑着,蓝玉蹲在过道的一头,兴致勃勃瞧着,满脸的慈祥。
朱棣见小娃娃跑过来,伸手将他抱起来,用满是胡茬的脸,狠狠蹭了小家伙一下,惹得常如意皱起鼻翼,仿佛要哭了似的。
朱棣急忙又掏出一块玉佩,塞给了小家伙,才让他笑了。
偏巧此刻火车停下来补充水和煤,朱棣干脆从车上下来,告诉小太监,去把所有勋贵都请到月台上。
很快,朱能、火真、陈亨、王忠、李远、郑亨……这些靖难的功臣,纷纷跪在了朱棣的面前。
朱能最是兴奋,他手舞足蹈,乐不可支。
“陛下,到了山东了,前面不远就是济南!济南啊!”
朱棣也露出喜悦的笑容。
“没错,就是济南!”朱棣还记得,当初铁铉、盛庸等人守卫靖难,死死挡住了靖难大军南下的步伐。
可是如今,早上出发,还没有天黑,他就已经距离济南咫尺之遥。
试想一下,假如当初有这么快的速度,完全可以打守军措手不及,轻易就能杀进城去。
“诸位爱卿,在十年前,你们想过会有这一天吗?”
别说十年前,就算是一年前,也没人敢设想铁路修成的样子。这次出行,除了震撼,就是震撼!
“朕知道,你们当中,许多人都觉得朕无情,朕逼着你们,背井离乡,去海外建藩立国。可是你们想过没有,真的是朕黑了心,要害你们不成?”
“错了!大错特错了!”
朱棣恨铁不成钢,他怒吼道:“大明变了,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铁路就在这里,你们也体验过了,是好是坏,你们应该清楚吧?咱们需要修更多的铁路,方便往来,让商贸变得更繁荣。咱们需要资源,要人,要矿石,要贩卖商品的市场……如果仅仅局限在大明,就没法快速完成这个壮举!”
“你们还是朕的兄弟,心腹,是朕寄予厚望的国之栋梁。让你们去海外,既是为了大明好,也是为了你们能和朕一起,永享富贵。”
朱棣说到了这里,深深吸口气,“何去何从,朕希望你们想清楚,千万不要再迟疑了,不然,就像着火车,不会等待迟到的人!谁都不行!”
说完,朱棣断然转身上车,此刻水煤已经补充完毕,锅炉燃烧起来,白汽升腾,马上就要出发……
第864章 朕就是神
朱棣的御用专列在半夜时分,进入了济南站。山东巡抚汤怀率领着所有的文武官员,翘首以盼,等待着天子驾临。
此刻的朱棣没有半点睡意,一双眼睛亮得像灯泡似的。他在嘴里不停念叨着,快,太快了!
柳淳佯装睡觉,闭着眼睛,懒得搭理这个土老帽,你说快那就快吧!反正你这辈子估计是享受不到真正的快了,不过说句心里话,以现在的速度,也足以吊打一切了。接下来就是多修铁路,把大明东西南北都串联起来,到了那时候,自己就可以安心退休,到封地享受晚年了。
柳淳闭目养神,盘算着接下来的事情。
朱棣哪有心思想这些,他完全沉浸在震撼当中,来自工业力量的震撼!
火车载着上千人,一天的功夫,就奔驰了一千里!
一千里啊!
过去最快的传播手段,也就是八百里加急。需要骑士昼夜不停奔波,人没了大半条命,马也会被跑死好几匹。
说是八百里加急,其实两京之间,最快也要四天多,如果是道路崎岖的地形,那就要更长的时间。
八百里加急耗费太大,能携带的东西又太少,因此除了最紧急的军情,少数的国家大事,根本用不起。
可火车不一样,速度更快,运力万倍增加,平摊到货物上面,成本又大大降低……不光是军国大事,就连普通的商贾货运,都能得到极大的发展。
柳淳在总结修路的时候,最常用的六个字就是“要想富,先修路”,现在看来,这小子还真没忽悠朕,他说的是大实话!
这还不算什么,朱棣最震撼的是过黄河的方式,事实上,如果不是有黄河在,他们早就进入济南了。
早在修铁路的时候,朱高煦就考察过,他跟许多人探讨,想要在黄河上修建铁路桥,短时间之内,是绝对做不到了。
朱高煦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建造大型的平底渡船。
采用类似福船的造型,把肚子尽量变大,降低吃水线。在甲板上,铺上铁轨,然后将几段渡船连结起来,形成一座浮桥。
而且为了让浮桥足够坚固稳定,他还向河水中打入了铸铁桥柱。
在这次南下之前,朱棣只知道大明的工匠相当了得,可工匠究竟到了什么程度,他还不清楚。
可是在过黄河的时候,朱棣真真切切感触多了,合抱粗细的柱子,稳稳立在黄河之中,三百丈长的铁链,横断大河之上。
汹涌澎湃的黄河,宛如被驯服的猛兽,乖乖匍匐在脚下。
火车通过引桥,上了浮桥,向着南岸飞奔。
脚下就是滚滚的黄河水,天堑变通途,这是何等的壮举!
当初在靖难的时候,人扛马拉,把货物送到了北岸,然后装船,运到南边,再利用人力,畜力,向前运输。
一个人过黄河容易,可是货物过河,简直比登天还难!
多少民夫船工,牛马牲畜,被活活累死,尸体布满河面,何其惨烈!正因为如此,大江大河,从古至今,就成了许多动荡时期,分裂格局的天险。
远的不说,当初朱允炆不就想着划江而治吗?
如今铁路修成,一夜之间,朝廷禁军就能兵临城下,试问谁还有本事分裂疆土?
铁路就是一条坚韧的大筋,把朕的天下紧紧绑在了一起,再也不会四分五裂,再也不会分崩离析。
朕的江山,比钢铁还要坚固!
朱棣这次南下,本来是想教训一下勋贵,让他们知道厉害。谁知道最受震撼的竟然成了朱棣自己。
他此刻信心十足,充满了斗志。
就算靖难勋贵通通反对又能怎么样?朕手上的力量根本不是你们能比的,想跟朕斗,你们还差得太远了。
朱棣豪情万丈,豪气冲天!
当他从济南站下来,见到了汤怀等一众官吏之时,朱棣主动大步走过来,伸手把汤怀拉了起来,没舍得让他下跪。
君臣四目相对,噼里啪啦的火光四射,弄得汤怀都不好意思了。
“陛下,臣等恭迎陛下,臣给陛下准备了鲁菜大宴,请陛下过去休息。”
朱棣摆手,“不吃了,大宴留给你们了……朕想吃大葱!”
“大葱?”汤怀生怕自己耳朵坏了,又反问了一句。
“没错,就是大葱,有煎饼就更好了。酱要是没有就算了,火车上有,是六必居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