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奋斗在洪武末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旧的人才走了,新上来的官吏能不能做得一样好?

    比如说吏部左侍郎吴中,这家伙当年仗着言官的身份,胡言乱语,让自己给痛骂了一回,还给发配到了海外。

    虽然回来之后,他还算不错,但是让他执掌吏部,负责铨选,能放心吗?

    人品、才能、威望,他都跟茹瑺没法相提并论。

    如果硬把吴中推上来,他怎么可能做好?但是不用吴中,还能用谁?姚广孝吗?他比茹瑺还要老,而且僧人出身,算是官吏之中的异类,没法服众。

    任用别人,还有谁值得信任?

    “茹卿,你这一走,让朕如何是好?”

    朱棣哀痛许久,将眼中泪水擦干,又过了半晌,才缓缓从病房出来。在外面,除了茹瑺的家人之外,许多的文臣武将,都已经闻讯赶来。

    大家伙面色凝重,低垂着头,谁也不敢说话。

    内阁诸位学士,太子、赵王,六部尚书,就连蓝玉和朱能等人都来了,另外老贼秃道衍也来了。

    他面容悲戚,嘴里念念有词。

    茹瑺死了,或许下一个就轮到他了。

    长江后浪推前浪,他们这些人早晚要“浪”到头的。

    “太傅何在?”朱棣沉吟问道。

    众人向四周看了看,并没有发现柳淳,太子朱高炽急忙道:“父皇,师父去了武成侯府中。”

    “王聪?他跟此事有什么干系?”朱棣声音沉闷,难掩怒火。

    茹镛磕头作响,“启奏陛下,武成侯昨天傍晚来见家父,说了许多话,太傅前去询问,多半是了解一些情况。”茹镛没敢说是替茹瑺报仇,可朱棣哪里听不明白!

    “好大的狗胆!立刻把他给朕拿下!”朱棣愤怒道。

    这时候柳淳已经赶回来了。

    “启奏陛下,臣已经询问清楚,武成侯王聪的确来找茹尚书,商讨军制改革的事情,一直谈论近一个时辰,期间还有争论!”

    柳淳的话音刚落,大家伙都情不自禁吸了口冷气。

    茹瑺病得那么严重,又是谈话,又是争论,劳心伤神,难怪会死,王聪这家伙难辞其咎!

    果然,朱棣须发皆乍,怒火冲天!

    “王聪!畜生!”

    这四个字,直接将武成侯王聪的下场决定了。

    丹书铁券从来不能救命,在洪武朝的时候,柳淳就见的多了,因此半点不奇怪……可接下来朱棣的举动,却让柳淳大吃一惊。

    “太傅柳淳有大功于社稷,是朕之心腹,良师益友。从即日起,柳淳兼任吏部尚书,总揽变法事宜,官制军制,皆由柳淳负责。”

    什么?

    此话一出,不亚于雷霆炸响,把所有人都震得晕乎乎的,太意外了!

    上一次柳淳晋位太傅,同样负责官制改革,这一次连军制也给了他,再加上兼任吏部尚书,又有了人事大权。

    如果说之前还能说柳淳只负责官制调整,不负责具体政务,不算宰相……可是到了这一步,想自欺欺人都做不到了。

    柳淳就是实实在在的宰相,而且还是权柄惊人的超级宰相!

    朱棣看了一眼柳淳,突然笑道:“还不接旨吗?”

    柳淳的确很懵,他知道茹瑺死后,留下的巨大真空非常麻烦,最理想的结果就是选配一个人品过硬的官吏接掌,他能影响吏部也就是了,可谁知道,朱棣竟然直接把吏部尚书给了他。

    这,这可是违背祖制啊!

    朱老四啊,你到底在想什么?

    你把这么大的权力甩给我,你丫的不怕天下大乱吗?

    柳淳迟疑之中,朱棣又问了一句,“柳淳,还不接旨!”

    柳淳似乎从震惊之中醒过来,终于双膝弯曲,行了大礼。

    “臣……接旨!”

    朱棣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嗯,你到这边来,朕有几句话要说。”

    “是!”

    君臣两个到了旁边的屋子,留下了一大群傻眼的人。

    柳淳无暇理会身后碎了一地的眼珠子,跟着朱棣到了旁边的屋子,朱棣突然笑了。

    “柳淳,你猜外面的人,现在想什么?”

    柳淳两手一摊,“臣估计是盼着茹尚书起死回生吧!”

    朱棣哼了一声,板着脸道:“严肃点,从今往后,你就是大明的宰相了,要拿出宰相的威仪来。”

    柳淳满脸的为难,想要说话,朱棣摆手。

    “我知道,你还是想说祖训不可更改……行了,祖训让咱们俩改的差不多了,就算是父皇要找人算账,那也是先找朕,不会找你的。”

    柳淳翻了翻白眼,心说拉倒吧,老朱的脾气他还不了解了,儿子翻再大的错,那也是儿子。自己这个外人肯定要背黑锅的。

    “柳淳。”朱棣声音低沉,语重心长道:“我刚刚想通了一件事,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朕不能自欺欺人了,国家大事,到底不是一个人,几个人能决定的。父皇废了宰相,可总要有人承上启下,权柄不是落到内阁,就是落到六部。朕也不能自欺欺人,朕没法决定所有的事情。朕必须要托付一个信得过的人。”

    朱棣笑道:“张玉和茹瑺都走了,朕也没有什么选择了,这个最合适的人就是你了!”

    “别推辞,不是替朕,是替天下百姓,把这副担子挑起来。”

    朱棣站起身,拍了拍柳淳的肩头,“你刚刚去拿下了王聪,做得就很好……放手去做吧,在朕的眼里,张玉和茹瑺是朕的左膀右臂,股肱之臣。而你柳淳,是朕的朋友!知己!”

    “朕想要什么你清楚,你想要的,朕也知道,既然如此,就让咱们君臣携手,共同创造永乐盛世吧!”

    朱棣热情洋溢,而柳淳则是浑身冷颤,丝毫不知道是福是祸……这是周文王遇上了姜太公,刘玄德了诸葛孔明,上演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还是像许多权臣一样,凄凉收场,或者是王莽赵匡胤……

    真是有点吃不准啊!

    不过按照他们老朱家的传统,王振、刘瑾、魏忠贤……貌似都不是什么好下场啊!

    朱棣见柳淳迟疑,他忍不住怒哼,“你小子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是小觑朕的心胸,还是不相信自己的本事?你要是不愿意干,朕就把这个位置留给杨士奇!一个男子汉大丈夫,要拿出顶天立地的勇气。要还是瞻前顾后,叫朕如何相信你?”

    朱棣的这番话,颇有一种“你要支棱起来”的意味。

    柳淳只能无奈苦笑,“陛下,既然如此,那臣就勉强接受……不过臣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不经过臣的同意,陛下不可以下中旨,不可以干扰朝政运作,不可以随意罢免朝臣,不可以随便对外用兵……”柳淳一口气说了十几个不准……朱棣的脸都黑了,他切齿咬牙,怒气冲冲。

    “好你个柳淳,你想架空朕是吧?要是按照你这么说,那朕干脆把龙椅让出来给你算了!”

    柳淳眨眨眼,同样不甘示弱道:“陛下,若是陛下全都不同意,臣做宰相,又有什么滋味?”

    “你!”

    朱棣气得原地转圈,这个兔崽子,果然没有好心思,你跟那帮主张和皇帝共天下的文官有什么区别,都是一路货色罢了!

    柳淳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了,反正老子也不一定要干,对吧?

    “你……答应了!”朱棣突然收起了满脸的愤怒,变得春风和煦,比变脸还厉害!

    “朕答应这些条件,你就答应做宰相……好好干吧!朕会鼎力支持的,舞台给你了,好好给朕唱一出好戏,别让所有人失望!”

    朱棣笑得格外开心,柳淳顿时大呼上当了,朱老四这是故意下套……很可惜,柳淳发现已经晚了,朱棣直接让人草拟圣旨,加柳淳太师衔,兼任吏部尚书,总领百官,明发天下,再也改变不了!




第843章 新相的手段
    朱棣降下旨意之后,心情大好。

    破天荒早早回了皇宫,吃了晚饭,等到掌灯时分,就躺在床上,酣然大睡,这一睡可不得了,等到第二天醒来,已经日上三竿了。

    皇帝陛下睡懒觉了!

    我的老天爷啊!

    这是多大的新闻啊!

    自从登基以来,朱棣晚睡早起,从来没有一天懈怠。可即便如此,朱棣也唯恐做得不好,受人指责。

    没办法,他爹立下的标杆,实在是压力太大了,哪怕朱棣也是勉力维持,不知道能撑到哪一天。

    可这一次不同了,朱棣能放心大胆睡觉了。

    他把朝政托付了出去,有了宰相辅国,大可以把政务都推给柳淳,这个感觉……真是太好了!

    难怪古往今来,那么多帝王都愿意当昏君呢!

    没事想睡觉就睡觉,想起来就起来,这可比皇帝舒服多了!好吧,朱棣也是个没出息的货儿,只不过一点也不稀奇。

    一件事做一天两天不腻,一个月两个月也就腻了。

    就像码字一样,全年无休,而且是一年两年,三年五载这么坚持着,哪怕最有韧性的人,也要疲惫不堪。

    面对着屏幕,坐了一两个小时,愣是一个字也码不出来……所以说啊,真应该疼惜某些作者,他不是不想恢复三更,是精神头真的不够用啊!

    “朕这次把大权都给了柳淳,就看他如何治理大明。”朱棣斜靠着,把两只脚架在面前的桌子上,相当随意。

    能让他如此放松的,自然是皇后徐氏了。

    “陛下,以柳太傅……不,是柳太师了。以他的才能,保证能做到赏罚得体,优劣得所,以臣妾看,大明只会越来越好。”

    朱棣冷哼,“你别光给他脸上贴金,要优劣得所,是要有任用贤才的心胸,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朕的程度的。”

    徐妙云见丈夫一脸得意之色,忍不住掩口轻笑。

    你们老朱家人舍不得放权,谁不知道。柳淳再差,还会不如你?咱们就瞧着吧,保证把皇帝的老脸打肿了。

    就连夫人都不信朱棣,看起来这场赌局朱棣还没开始,就已经输了。

    ……

    “眼下第一件事,就是替故吏部尚书茹瑺处理丧事……这样吧,有胡广暂时负责,同时将礼部的事情交给你了。”

    胡广一愣,“太……师,我等是阁员啊!”

    言下之意,六部的事情,他们不能直接插手。

    柳淳哑然,“有些时候到了这个地步,也就不用遮遮掩掩了……你们六位,加上我,正好分别负责六部加上都察院。赶快把眼前的事情处理了,咱们还有太多的政务要落实。民生要改善,官职要改革,整个江山的担子都在你我的肩头,诸公,咱们只争朝夕!”

    胡广浑身一震,其余几个人都是瞪大眼睛,柳淳的话可真直白啊!

    他真是这么想的,还是另有盘算?

    几位阁员也拿不准。

    这人狡诈了一辈子,偶然说了真话,还没法立刻取信于人,柳淳也是无奈。索性不解释什么了,是真是假,大家伙很快就能看到了。

    胡广接了茹瑺丧礼的事情。

    他根据茹瑺历年的功绩,提议追赠茹瑺为安国公,赠太保衔,谥号忠献!

    胡广的建议得到了柳淳的同意,上奏给朱棣,不出意外,没有更改一个字,就立刻执行。

    作为追随朱棣多年的老臣,能得到如此隆重的恩遇,不光是对死者的告慰,也让活着的人大感宽慰。

    胡广的安排得到了一致赞许。

    柳淳趁机上书,加胡广太子太傅衔,从此一跃超过了六部尚书,成为了从一品大员。这样胡广就能顺利执掌礼部,统御所有相关政务。

    这让胡广大喜过望,同时也吃惊不小。柳淳的授权是玩真的!他的干劲顿时高涨起来。

    礼部一项不同其他衙门。

    由于掌管全国的礼法,所以礼部的人做事也都慢条斯理的,从来不知道着急,就算火上房了,也要有个清贵的派头。

    胡广早就看不下去了。

    “告诉你们,礼部有一项最大的事情,那就是兴学!天子有多看重,你们清楚,内阁有多重视,你们也知道。从今天开始,从礼部抽调人员,下去探查各地兴学情况,如果有疏忽遗漏,都要速速上奏。要是敢隐瞒,本官绝不姑息!”

    好家伙!

    一上来就给来个狠的。

    这时候可没有飞机,也没有高铁,就连铁路都没有修完……让一帮清贵的翰林老爷,跋山涉水,去考察兴学情况,简直是灭绝人性,丧尽天良!

    礼部上下简直要把胡广给骂死了,可柳淳却大加赞赏,甚至要求其他衙门比照办理,同样派遣人员巡查地方,了解情况。

    胡广成了所有官吏效仿的对象,拔得头筹,自然是皆大欢喜。

    其他众人也不甘落后。

    除了柳淳直接掌管吏部之外,杨士奇被分配到了都察院。

    众所周知,都察院管着科道御史,权柄大的吓人。

    杨士奇又是阁老之尊,加上手握言路,如虎添翼,势不可挡。

    纵观整个明朝的历史,阁老执掌都察院不是没有出现过……徐阶的好学生赵贞吉就兼掌都察院,同兼任吏部尚书的高拱杀了个难解难分,精彩无比。
1...432433434435436...5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