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
……(未完待续。)
摄政大明 第一百七十五章.一个蠢问题.
“对了,你们可知道江南才子赵山才这个人?听闻他出身于江南大族,又同样姓赵,可是与族里有什么关系?”
听到赵俊臣的询问,赵德清的神色之间,闪过了些许的复杂难明,似乎羡慕与嫉妒并存。
犹豫了片刻后,又带着些许不情愿,赵德清解释道:“那赵山才与咱们家族之间,说起来也算是有着些许的血缘关系,但那已是六七代之前的事情了,属于八竿子都打不着的远亲,而他所在的苏杭赵家,与咱们扬州赵家,近些年来的联系也是愈发的少了,所以关于这件事,两家也都是少有提及。”
说到这里,赵德清小心翼翼的打量着赵俊臣的脸色,又问道:“不知大人您为何会突然提到赵山才这个后生?”
另一边,赵德顺也同样满是紧张担忧,注视着赵俊臣的神色变化,等待着赵俊臣的回答。
无他,这苏杭赵家与扬州赵家,虽然都是江南大族,又有着些许血缘关系,但相互间却都是看不惯对方。苏杭赵家嫌弃扬州赵家做事跋扈名声狼藉,扬州赵家则认为苏杭赵家假仁假义自命清高。这般情况下,两家之间的联系与情谊,自然也就渐渐疏远了。
但不可辩驳的是,苏杭赵家的民间声望、家风教养、以及后辈的人才鼎盛,都是要比如今的扬州赵家强上不少。
如果说,扬州赵家在江南官民眼中,只是属于横行霸道的地方豪族,那么如今的苏杭赵家,已是成为了江南数得着的书香世家,也更加受人敬重。
尤其是到了两家的年青一代,这般差距更是愈发的大了,跟随赵德清他们来京的几名族中后辈,已经算是扬州赵家下一代数得着的人才了,比如赵轩成的脑袋活络,又比如赵轩同的学问颇佳,但与苏杭赵家的赵山才相比,却无疑是云泥之别。
所以,无论是赵德清还是赵德顺,都是不愿意让赵俊臣知道两个家族之间关系,生怕赵俊臣会抛弃了扬州赵家,转而与苏杭赵家联络。
毕竟,即使只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远亲,但终究还是远亲,而且赵俊臣对于扬州赵家,也至今都还有些怨恨难除。
…………
另一边,赵俊臣却没有理会这些小心思,只是沉吟间点头道:“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我曾见过那赵山才几次,颇是爱惜他人才难得,一直想要收为己用,可惜那赵山才却并不领情,反而一心想要投靠我在朝中的政敌,让我不免有些心中惋惜罢了。”
听到赵俊臣的解释,赵德清与赵德顺两人,反而皆是心中大喜,明白这苏杭赵家与赵俊臣怕是走不到一起了。
只是,赵德清虽然心中喜悦,但神色间却是一副气愤难平的模样,一拍身前的桌子,怒声说道:“这个赵山才,当真是不识抬举!自家人不帮自家人也就罢了!竟还想要去投靠大人您在朝中的政敌!还请大人您放心,我回到扬州之后,马上联络苏杭赵家说明此事,让苏杭赵家的长辈好好管教一下赵山才这个小辈!”
顿了顿后,赵德清却又面现为难之色,接着说道:“不过,如今咱们族里与苏杭赵家之间,已是关系疏远了不少,那苏杭赵家又一向是自命清高假仁假义,恐怕我就算是和他们说了,他们也不一定会听,所以还望大人您不要抱太大的期望就是了。”
另一边,赵德顺也是连连点头,道:“大人,那赵山才虽然与咱们勉强算是远亲,但终究是关系疏远可有可无,既然他不识抬举,那么大人您也就不用在意他了,要我说,赵山才虽然自称是‘江南第一才子’,但咱们族里的后辈也都不差,日后再有了国子监的经历,未必就比那赵山才差了,定是能帮上大人的。而且终究是自家人,大人用起来也放心称手。”
赵俊臣不可置否的点了点头,却没有接话,而是若有所思的问道:“你们刚才说……那苏杭赵家假仁假义自命清高,想来这个家族必是颇为爱惜名声了。但偌大的一个家族,人口不少,也不可能每位族人都是这样。恐怕在苏杭赵家里面,总会有一两个另类族人吧?”
赵德清微微一愣,想了一下后,回答道:“正如大人所说,据我所知,苏杭赵家之中,有一个叫赵博仁的,是赵山才的二叔,行事作风与苏杭赵家大不相同,所以不受苏杭赵家所喜,也颇是被人排挤。”
听赵德清这么说,赵俊臣突然笑了。
“好,你们回去之后,就联络这个赵博仁,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必须要让这个赵博仁来京投靠于我,到时候他也自会得到好处……不过,却也不能苏杭赵家知道此事,更不能让赵博仁与苏杭赵家彻底断了关系,这其中的分寸,你们一定要把握好。”
见赵俊臣一再提及苏杭赵家,如今招纳赵山才不成,又要招纳赵山才的二叔赵博仁,赵德清不由有些迟疑。
反倒是赵德顺,身为一名举人,脑袋终究活络些,隐约间已是猜到了赵俊臣的心思,用脚轻轻一踢赵德清,然后向赵俊臣保证道:“还请大人放心,这件事就交给我们了,必是为大人做成此事。”
赵俊臣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既然你这么说,那我也就放心了。”
~~~~~~~~~~~~~~~~~~~~~~~~~~~~~~~~~~~~~~
接下来,赵俊臣对待赵家众人的态度,终于和善了一些,还询问了一些扬州赵家近些年来的情况与发展,宴席气氛之间,也渐渐和睦融洽。
不知不觉间,随着时间流逝,这场家宴已是结束了。
在家宴散去之前,赵俊臣第一次端起了酒杯,向赵家家主赵德清敬酒,赵德清则连忙举杯相迎。
浅饮一口后,赵俊臣却是下了逐客令,说道:“知道你们把我交代的事情都办成了,我也就放心了,只是你们难得来京,本应该招待你们在京中各处游玩一番,但我想你们最好还是快些回扬州准备一下。如今南巡在即,陛下他前几次南巡,都曾在民间私服微访,这一次怕也不例外,而我到时候也会跟在陛下身边随行……”
说到这里,赵俊臣意有所指道:“而扬州的美景与人文,名扬天下,想来陛下他到时候必然是会去那里游玩一番的。”
听赵俊臣这么说,领会到了赵俊臣的言下之意,虽然是被下了逐客令,但赵德清等人却皆是大喜,连连答应。
另一边,赵德顺听到赵俊臣提及了德庆皇帝的“微服私访”,却是突然想起朝野间关于“赵俊臣是德庆皇帝私生子”的传闻。
这般疑问,对扬州赵家而言无疑是极为重要的,所以虽然有些尴尬,但赵德顺犹豫了一下后,还是低声向赵俊臣询问道:“大人,这些年来,关于陛下与大人您的关系,朝野之间时常会有各种流言蜚语传出,而陛下他上一次南巡时微服私访,也正好是在扬州,与堂妹她怀上大人您的时间也正好吻合……大人您这些年来常伴陛下身边,可是有什么相关猜测?而陛下他可有透露过什么?”
赵德顺的声音虽低,但桌子上的人却全都听到了,一时间全都支起了耳朵,等待着赵俊臣的回答!
若是赵俊臣当真如传言一般,是德庆皇帝的私生子,那么对扬州赵家而言,所带来的好处可就大了!
另一边,听到赵德顺的询问,赵俊臣却突然皱起了眉头。
他没想到,赵德清竟是提出了这么一个蠢问题!
~~~~~~~~~~~~~~~~~~~~~~~~~~~~~~~~~~~~~~~
ps:这个月,从二号到九号,虫子总共参加了五场婚礼,如今总算是全都结束了,明天会再次小爆发一下。(未完待续。)
摄政大明 第一百七十六章.那我也只能大义灭亲了.
是的,这是一个非常愚蠢的问题。
它蠢就蠢在,这明明是一个绝不能提的问题,但赵德顺偏偏当着所有人的面提问了,而且赵德顺在提问的时候,犹自不知道自己提了一个蠢问题,甚至还不明白这个问题为什么不能提!
看了一眼赵德顺,赵俊臣皱着眉头轻轻一叹,却反问道:“哦?那么在你看来,我和当今陛下……会是什么关系?”
赵德顺有着举人功名,算是扬州赵家中最聪明的人物之一,经常为族长赵德清出谋划策,但在接人待物、察言观色上,却终究比不上经验老道的赵德清。
所以,虽然一旁的赵德清马上就看出了赵俊臣的心中不快,但赵德顺却被利益蒙蔽了心机,根本没有察觉到赵俊臣的神情变化,也不等赵德清阻止,就已是神色兴奋的开口答道:“咱们赵家的根基在江南,毕竟是地处偏远,也没什么朝堂上的灵通消息,陛下与大人的关系,又哪敢妄加猜测?不过陛下他待大人您如此优厚,使得大人不过在几年之间便已是成为了朝中数得着的高官大员,想来朝野间的那些传闻,未必就是假的吧?”
说着,赵德顺满含期望的看向赵俊臣,却发现赵俊臣神色冷峻,眼神如刀子一般刺向自己,不由身体一颤,接着才反应过来,发现自己似乎说了些蠢话。
“虽说是不敢妄加猜测,但你不一样还是猜了?”赵俊臣的声音冰冷,好似能冻人一般:“我知道你为何会这么问,如果我当真如同朝野传闻一般,是当今陛下的私生子的话,扬州赵家就相当于皇亲国戚,就能够谋取更多的好处,也能够更加的狐假虎威,可是这样?”
见赵俊臣如此神态,赵德顺的身子又是一颤,再无原先的期冀兴奋模样,只是垂着头也不敢回话。
“世人逐利,从不会放过任何机会,你是如此,我也是如此,这不是坏事,反而是优点,我和那些伪君子不同,对此从不会指责,更不会阻止。”赵俊臣的声音冷淡,说到这里,又话锋一转:“但有些好处,看着诱人,却好似包裹着糖浆的毒药,是碰也不能碰的!若是眼里只盯着好处,被好处蒙蔽了心智,却从未想过隐藏在好处下面的祸患,最终也只能害人害己!”
另一边,赵家族长赵德清担心赵俊臣会因此嫌恶了赵德顺,又有心缓和气氛,连忙插话道:“是我等见识疏浅,看不清好坏利弊,都是自家人,大人莫要怪罪,还望详细指教。”
赵俊臣轻哼一声,又沉默片刻后,等到赵家众人愈发的紧张了,终于开口道:“这世间之事,总有利弊两面,从无例外!而你我即使再怎么贪慕利益,一只眼睛盯着利益的同时,另一只眼睛也要紧紧的盯住事情的弊端坏处!唯有确认了自己能够消化解决掉事情的坏处弊端,这事情的好处与利益才能安心的放入口中!唯有如此,才是长远之道!
就拿这件事来说,朝野间关于我与陛下之间关系的那些流言,我要比你们更加清楚!但你们可曾见过我利用这般传言谋取好处?事实上,我不仅没有以此谋取好处,甚至还一直都在撇清关系,连提都不敢提!
为何?这些传闻与谣言,你们可曾想过它因何而生?还不是朝堂里那些嫉恨我的官员传出来的?他们嫉恨我年纪轻轻资历浅薄,却身居高位手握大权,于是才居心叵测的制造了这些谣言,又岂会是好心?
若是我、又或是你们,默认了这般谣言,我以陛下的私生子自居,你们以皇亲国戚自诩,固然能在短时间内让世人敬畏,也能谋取到不少好处,但因此而带来的弊端隐患,你们可曾想过?
陛下他会因此而高兴吗?不会!如果我与你们默认了这般谣言,就相当于承认了陛下私德有亏!会有损陛下名声!陛下他又怎会因此而高兴?怕是反而会恼羞成怒吧?甚至还会认为我这是居心叵测另有所图!
至于天下间的朝野官民,见我年纪轻轻却手握大权,还有可能会是陛下的私生子,又会如何看待于我?又会心生怎样的想法?敬畏或许有,但更多的还是戒备!会将我视为江山传承稳定的隐患!”
说到这里,赵俊臣环视左右,见赵家众人皆是垂头听训,其中赵德顺更是面色发白,却又是轻哼一声,接着说道:“即使是我,对于这般谣言也不喜欢!抛开它所带来的诸般隐患不提,这般谣言相当于否定了我这些年来的功勋与苦劳,承认了自己是靠着关系才爬到如此高位的弄臣!”
顿了顿后,见众人皆是不敢接话,赵俊臣将目光转向了赵德清与赵德清两人,缓缓说道:“明白了吗?这般谣言,一旦你我默认了,甚至还借此谋取好处,那么天下世人都不会开心,若是天下人都不开心了,开始防备你我,甚至敌视你们,那我与你们还能安安稳稳的活下去?怕是没过多久,就会因此莫须有的罪名株连九族了!”
赵俊臣的最后一句话,语气极重,随着赵俊臣的话声落下,所有人都是跟着身体一抖。
其中,赵德顺更是连忙起身,也不顾自己的辈分要比赵俊臣更高,连连躬身行礼,颤声道:“多……多些大人提点,我一时贪心,没能看清好坏,竟是险些给大人与族里带来祸患,今日听了大人的教诲,受益良多,今后必然小心行事,绝不会再为大人招惹麻烦!”
赵俊臣点了点头,抬手示意赵德顺落座,语气稍缓,又说道:“本来,这些话我是懒得与你们提及的,不过如今我与你们重新联络了,算是承认了双方关系,从此就在一条船上,同荣共损,赵家兴旺鼎盛了,我也能跟着沾光,赵家若是犯了株连九族的大罪,我也会跟着倒霉,所以这些话,我终究要与你们提点一下。
我刚才说过,世人逐利,本是理所当然,只是有些人眼光短浅,看到好处就被蒙蔽了心智,忽视了隐患,结果跌入了万劫深渊再也无法翻身,最终害己害人;又有些人目光长远,能够分清楚好坏利弊,有所取舍,虽不动神色,却能够稳妥发展,最终成为百年世家……我是希望你们能够选择后者的。
刚才,我见你们对苏杭赵家不屑一顾,认为他们假仁假义自命清高,但不管他们是真清高还是假清高,至少人家懂得取舍,在地方上有一个好名声,却要比你们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高明多了。你们即使再怎么觉得他们虚伪,至少也要跟着学一下,如今这世道,总是伪君子比真小人吃香。
其他不说,过些日子陛下南巡,我跟着陛下微服私访的时候,若是民间人人都在唾骂你们的罪行,我在陛下面前也不好看,但反过来讲,若是你们在民间有个好名声,民间百姓人人称赞,我在陛下那边也是脸上有光,而接下来的好坏,自然也不用我提。”
见赵俊臣的神色稍有缓和,赵德清抓住机会连连点头,说道:“还是大人想的深远,还请大人放心,我等回去之后,马上开仓放粮救济百姓,修桥铺路行善积德,对于族中子弟也会多加约束,让他们与官府民间皆是搞好关系,绝不让大人在陛下面前丢脸。”
听到赵德清的保证后,赵俊臣好似已经忘记了刚才的不满,脸上重新挂上了笑意,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等着沾光了。其实,这朝野间的那些传言,根本无关紧要,如今陛下已经明言,要收一名族中女子入宫当贵人,所以不管那传言的真假,今后你们都会是朝廷外戚,又何必再在意那些传言?”
在赵家众人点头应是之间,赵俊臣依旧面带笑意,却话锋一转,又说道:“如今,这事情的好坏利弊,我都已是与你们说明白了,从今往后你们该如何做事,我也已是清楚指明,但若是我都把话说得如此明白,今后族里却还有人不知好歹的坏事,那么为了避免一损俱损,我也只能赶在别人对我发难之前,先一步的大义灭亲了,到了那个时候,你们可不要怪我。”
说这句话的时候,赵俊臣脸上的笑意,比任何时候都要和善亲切,语气也是轻柔温和,但赵家众人,却皆是感到心中一寒,下意识的身体一颤,然后在赵德清的带领下,全体起身,神色慎重的躬身应是,不敢有丝毫怠慢。
…………
等到这场家宴结束,赵家众人自是离开了,赵俊臣也带着方茹与许庆彦两人,向着书房走去。
路上,方茹笑道:“今日这场家宴,老爷竟是说了这么多话,却是少见,往前即使与朝中诸位大人说话,老爷您也只是寥寥几句罢了。”
赵俊臣苦笑一声,摇头道:“这又如何能比?朝中的那些门下官员,即使出了事,我也容易摘脱关系,交代寥寥几句,也能考验他们的悟性与办事能力,考察能否重用。但正如我刚才所说,今后我与扬州赵家已是同荣同损了,但那些人又实在目光短浅,我若是不把话交代清楚,将来不免会误了大事,所以必须要说多些。但即使说了这么多,我对他们却还是有些不放心。”
说到这里,赵俊臣转头看了一眼许庆彦。
许庆彦心领神会,说道:“我马上就派人到扬州那边盯着,若是那边出了什么事端,必然让少爷第一时间得知消息,绝不让他们连累少爷。”
许庆彦依旧不喜欢扬州赵家,经过这场家宴,见过了扬州赵家的目光短浅,这种不喜反而愈加的强烈,从某方面而言,说不定还巴不得赵俊臣在将来“大义灭亲”呢。
赵俊臣点了点头,这种事情交给许庆彦去做,他也放心。
三人谈话间,已是回到了书房门外。
然后,赵俊臣微微一愣,却是发现这些日子少有见面的柳蕊,正在那里等着自己。
而柳蕊的手中,则牵着一个小女孩,正是被赵俊臣收入府中的虾儿!(未完待续。)
摄政大明 第一百七十七章.柳蕊的请求.【第一更】
说起来,自赵俊臣上一次与柳蕊见面,已是两个月以前的事情了。
而这些日子以来,柳蕊虽然住在赵府,但行事低调,少有抛头露面,而赵俊臣又忙于朝务与党争,早已经忘记了这位看似柔弱却心性刚强的姑娘。
前日赵俊臣把虾儿收入府中,之所以交给柳蕊照顾,也是因为他发现身边熟悉的人都不合适,所以才临时起念罢了。
却没想到,柳蕊今日竟会带着虾儿主动来见自己了,却也不知为了何事。
这般暗思之间,赵俊臣已是走到柳蕊身前,微微点头示意后,赵俊臣微笑着开口问道:“原来是柳蕊姑娘,虽然你住在赵府之中,却是许久未见了,怠慢之处,还望海涵,却不知柳姑娘来见我是为了何事?”
说着,赵俊臣转头向着虾儿看去,柳蕊今日特地带着虾儿来这里,想来事情恐怕也与虾儿有关。
而虾儿如今来到赵府,不过短短两日时间,却已是与当初的难民模样大不相同,稚嫩脸庞上的灰尘洗净,换上了干净的新衣装,原本披散的长发梳成了丫头髻,虽然双眼依旧灰暗无神,但总算有了些正常女孩模样,看着秀气可人惹人怜爱,确是一个难得的美人胚子,难怪会被黄有容看上。
此时,虾儿虽然依旧表情不多,但小手正紧紧的抓着柳蕊的衣角,瘦弱的身体向着柳蕊微微倾靠,显然经过这两日的相处,虾儿已是对柳蕊依赖有加。
另一边,听到赵俊臣的询问后,柳蕊却露出了迟疑神色,好似不知该如何开口。
看柳蕊这般模样,赵俊臣笑了笑,伸手指向书房,说道:“这里说话不方便,还是随我到书房吧。”
…………
带着柳蕊与虾儿来到书房,又各自落座,早已候在这里的楚嘉怡为众人奉上了茶点后,赵俊臣抬头向柳蕊说道:“恩,究竟是什么事?你可以说了,这里都不是外人。”
随着赵俊臣的话声落下,许庆彦与方茹皆是看向柳蕊,却都是面含鼓励,对于柳蕊,两人即是性子再怎么挑剔,这些日子相处以来,却也很难心生恶感。
柳蕊又犹豫了一下,然后看了一眼身旁的虾儿,摸了摸虾儿的小脑袋后,终于开口道:“大人,我这次求见大人,是为了这个孩子的事情,我想带着虾儿离京一趟,此外,还想在大人府里借些银钱。”
柳蕊的要求,并不是什么大事,柳蕊终究不是赵府之人,如今也只是借住,自是来去自由,而赵府之中最不缺的也是银子,即使比之国库也不差多少。
然而,这般要求,从一向低调本分的柳蕊口中提出,却是多少有些让赵俊臣意外。
“怎么回事?”赵俊臣问道。
柳蕊再次摸了摸虾儿的小脑袋,姣好白皙的脸上,露出了温柔与怜惜之色,缓缓说道:“我想带着虾儿去治疗眼疾,虾儿年纪这么小,却什么都看不见,实在可怜,总不能一辈子都让她这样。我问过大人府里的大夫,虾儿之所以会眼盲,是因为很早以前被撞了脑袋,淤血拥堵又心受刺激之故,却还是有可能治好的,奈何有这般本事的大夫却不多,大人府里的大夫说,陕西那边有位神医名叫章德承,或有可能,所以我想带着虾儿去陕西找他。”
“哦?你是说那位接连三次拒绝征召入宫当御医的章德承?如果是他的话,确实有这般能耐。”
听到章德承的名号,即使是赵俊臣,也少有的露出钦佩之色,沉吟间点头道。
章德承,是这个时代顶尖的名医国手,多年来游走民间医治百姓,被誉为“万家香火生佛”,在朝野之间声望极高。
德庆皇帝曾三次征召他入宫当御医,却被章德承接连拒绝,声称“相比较宫廷权贵,民间百姓更需要自己的医术”,可谓是丝毫不给德庆皇帝面子,奈何德庆皇帝注重自己的名声,对于章德承这样表态,不仅不能生气,这些年来还屡屡下旨表彰,却也让章德承声望更隆了。
而且,这个章德承颇有些“嫌富爱贫”的模样,若是穷苦百姓,医治诊断不仅分文不取,而且还常常资助药钱,但若是商贾官家,想要找他治病却是银钱不菲,也因此在朝中毁誉参半。
当年有位晋商找章德承医治不育之症,章德承的一份药方竟是卖了三万两银子的天价,在天下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按照那章德承的话来讲,所谓人命,等值不等价,穷苦百姓身无分文,他自然也就分文不取,然而富贵人家腰缠万贯,又自认为高人一等,却也需要多出些银钱。就比如那位晋商,三万两银子换来香火传承、子孙延续,却也不能说是吃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