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秦怀远微微一愣,但还是答道:“下官蹉跎岁月,浪费光阴,今年已是四是有三,比李大人您还要痴长两岁,可惜成就却远不如李大人,当然,与赵大人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
李立德一副深为秦怀远惋惜的模样,叹息道:“以秦大人的才干,如今这般年纪,却还只是区区一个大理寺少卿,实在是有些屈才了。不过,依我看来,这其中也有秦大人你自己的原因啊,你这些年来朝中为官,总是落落寡人,没有人能扶持一把,这升迁自然也就慢了许多。”
秦怀远自然能听明白李立德的暗示,却没有答话,只是沉默不语。
实际上,秦怀远并非不知道“朝中有靠山、日后好升官”的道理,然而秦怀远一向不愿意参与到党争之中,没有靠山固然升迁慢些,但至少活的安稳。
见秦怀远只是沉默不语,李立德眼中闪过一丝不快,但神色间依然温和客气,又说道:“不过嘛,虽然秦大人你的性子孤僻了一些,这些年来一直没人能扶一把,但赵大人他却是一向欣赏秦大人你的才干,曾不止一次在我面前提及,今后只要有机会,就绝不能委屈了秦大人,赵大人他是爱才之人,更是说话算话,今天咱们在这里相聚,第三个原因,就是为了恭贺秦大人你的升迁了。”
“升迁?我?”秦怀远不由一愣。
赵俊臣笑着点头,并第三次举起酒杯,道:“你我三人今日在此相聚,这第三个原因,也正是为了恭贺秦大人你的高升了,今天我向陛下推荐了李大人之后,李大人原本的刑部右侍郎的位置就空了下来,然后我就向陛下他再次推荐了秦大人你接任刑部侍郎的位置,而陛下他也答应了,等到明日早朝宣布之后,秦大人你就是朝中正三品的刑部侍郎了,而我就在这里先行恭喜秦大人了。”
而李立德亦是接口笑道:“秦大人你刚才还在羡慕我升迁快,但我从正三品升到从二品,也只是升了一级罢了,而秦大人你得到赵大人的举荐之后,却是从正四品升到了正三品,一口气升了两级,却又比我还要快多了!秦大人你能有这番机遇,还不赶紧谢谢赵大人他的举荐之恩?”
听到赵俊臣与李立德的一唱一和,秦怀远一时间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是喜是忧!
从正四品的大理寺少卿,升到正三品的刑部侍郎,固然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
然而,早朝上他才刚刚帮着赵俊臣说话,第二天就在赵俊臣的举荐之下升了官,这种情况落在朝中百官眼中,必然都会以为秦怀远已是投靠了赵俊臣!接下来秦怀远即使想要辩解,恐怕也是难上加难了。
心情虽然复杂,但秦怀远还是向赵俊臣答谢道:“多谢赵大人的举荐提拔之恩,下官没齿难忘!”
赵俊臣依然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说道:“大家今后就是自己人了,不用客气。”
然而,虽然也知道自己今后不可避免的会被朝中百官视为是赵俊臣的朋党,但听到赵俊臣的“自己人”三字,秦怀远犹豫了一下后,依然没有明确答复。
他终究无法下定决心就此投靠赵俊臣!
接下来,宴席之上,推杯换盏之间,赵俊臣与李立德又暗示了秦怀远许多好处,但秦怀远至始至终都没有松口,仿佛已是下定决心绝不会投靠赵俊臣。
渐渐的,李立德眼中已是有怒火闪烁,只觉得秦怀远不识抬举。
然而,就当李立德想要直言斥责的时候,却又在赵俊臣的暗示下按捺了下来。
面对秦怀远的避而不谈,赵俊臣依然是一副淡然宽和的模样,似乎毫不担心。而李立德深信赵俊臣的手段,见赵俊臣这般神色,也知道赵俊臣必然是另有手段,不怕收服不了秦怀远。
但让李立德失望的是,直到这场宴席结束,也不见赵俊臣再施展其他手段,仿佛已经默认了秦怀远的不合作态度。
只是,在宴会结束后,赵俊臣显得热情无比,非要秦怀远搭乘他的马车,并亲自送秦怀远回府。
秦怀远面对赵俊臣的执拗,坚持不过,只能答应了。
然而,上了马车之后,与赵俊臣、李立德二人闲谈期间,秦怀远却没有发现,马车并没有直接向他府邸方向驶去,而是不知为何绕了远路。
等到马车经过天海楼的时候,突然停下。
然后,车厢外响起了许庆彦的声音。
“少爷,我在前面的天海楼外,看到了黄有容黄阁老、沈常茂沈阁老、张少傅、礼部尚书林维林大人他们,咱们要不要停下来打声招呼?”
听到许庆彦的请示,秦怀远面色顿时大变。
而一旁的李立德,却是会心一笑,终于明白了赵俊臣的计划。
原来,今天黄有容与沈常茂这二位阁老虽然结盟了,但毕竟只是他们两个人的决定,他们各自的朋党与门生们却并没有参与其中。
所以,在傍晚时分,两派官员在两位阁老的带领下在天海楼聚宴,一来算是结盟的仪式,二来也是让两派的官员们相互了解一番,今后可以合作愉快。
而等到赵俊臣的马车经过天海楼的时候,这场聚宴正好散去,所以赵俊臣他们也正好遇到了天海楼外的黄有容、沈常茂等人。
事实上,赵俊臣早已是得到了消息,如今正是踩着时间点,“恰巧路过”了这里。
听到许庆彦的请示后,不待秦怀远答话,赵俊臣已是说道:“黄阁老、沈阁老他们是上官、是前辈,岂有路过却不问安的道理?停车,让我和李大人、秦大人二位,一同向两位阁老问好。”
另一边,李立德也拉住了秦怀远的胳膊,笑嘻嘻的说道:“正是这个道理,秦大人,你我二人随赵大人同去吧。”
~~~~~~~~~~~~~~~~~~~~~~~~~~~~~~~~~~~~~
黄有容、沈常茂等人,虽然并不认识赵俊臣的马车,但也能认出在外面赶车的许庆彦,知道许庆彦是赵俊臣的长随。
所以,当赵俊臣的马车停下后,他们也知道赵俊臣会出现,出于礼节,也皆是神色各异的等待着。
等到赵俊臣、李立德、以及心不甘情不愿的秦怀远三人下了马车,以黄有容、沈常茂二人为首,两派官员之中,许多人皆是把目光集中在了秦怀远身上。
先是早朝上秦怀远为赵俊臣说话,然后是下午时候赵俊臣向德庆皇帝举荐秦怀远升任刑部侍郎,接着又是现在赵俊臣与秦怀远二人一同出现……如此种种,在黄有容和沈常茂这两派官员看来,秦怀远必然已是投靠了赵俊臣了。
其中,许多黄有容门下的官员,思及今天早朝上若没有秦怀远的那些话,闫鹏飞与刘诠安二人恐怕也不会被收押问审,此时看向秦怀远的眼神更是多了一些恨意。
而在众人的注视之下,秦怀远只觉得汗如雨下。
“下官赵俊臣,见过黄阁老、见过沈阁老,见过众位同僚。”赵俊臣却是面色不变,只是一脸客气的问好道。
黄有容依然是那副笑面虎的模样,只是眼神愈加冰冷:“哦?赵尚书也在外面聚餐?倒是巧合……咦?秦少卿也在一起?哦,现在应该称呼秦少卿为秦侍郎了,原来秦侍郎与赵尚书的关系如此亲密,怪不得今天下午时候,赵尚书会在陛下面前极力举荐……怪不得……”
说到后面,黄有容的话声已是阴冷至极。
另一边,沈常茂皱着眉打量了秦怀远几眼后,一言不发,只是冷哼一声。
而秦怀远却是愈加的面色变化不定。
…………
与黄有容、沈常茂等人打过招呼后,赵俊臣带着秦怀远与李立德二人回到马车之中。
刚刚进入车厢,秦怀远突然一咬牙,然后向赵俊臣拱手,并涩声道:“下官从今往后,必是与赵大人共进退,唯赵大人马首是瞻,还望大人今后能够多多照料下官。”
秦怀远已是想明白了,经过这一遭之后,事到如今,他在朝中百官派眼中,已是彻底的投靠了赵俊臣,接下来他必然会迎来黄有容与沈常茂这两派的打压与报复。若是他这个时候再不投靠赵俊臣,反而拒赵俊臣千里之外,只怕还会再次得罪赵俊臣!
到了那个时候,他在赵俊臣、黄有容、沈常茂这三派的合力打压之下,又没人可以庇护他,只怕最终会死无葬身之地!
而事到如今,不论出于何种考虑,他也只能真的投靠赵俊臣了,至少可以得到一时之安稳!
所以,他别无选择!
而听到秦怀远的话后,赵俊臣笑容甚欢,说道:“咱们都是自己人,一切都是应该的。”
另一边,李立德从袖中抽出一份契约——这是赵俊臣事前交给他的——并递给秦怀远,也是笑道:“从今往后,咱们就当真是自己人了。这份契约,是赵大人的‘悦容坊’股份,朝中所有与赵大人亲近的官员,皆是人手一份,如今秦大人既然也成了自己人,自然也是如此,还望秦大人收好。”
说到这里,李立德语气加重,又意味深长的补充道:“今后秦大人就明白了,只要跟着赵大人,好处绝不仅只是如此!”
“悦容坊”有多大的收益,秦怀远自然也有耳闻——如今的“悦容坊”已是开遍了大江以北,每天都有数千两银子的收益!
这种收益,任何人都会眼红,秦怀远自然也不例外!
如今,看李立德把股份契约交到自己手中,再听到李立德的暗示,原本还觉得受了逼迫与委屈的秦怀远,却突然觉得,或许,投靠赵俊臣,也并不是那么不可接受。
…………
ps:这些天一直在考虑女主的人设与情节,也参考了许多名作,然后在“大家喜欢的情节”与“自己想写的情节”之间犹豫许久,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想写的情节”,毕竟,自己写的东西,如果连自己都无法接受,那么又如何能让读者喜欢?
接下来的情节,请大家拭目以待。(未完待续。)
摄政大明 第二百四十九章.即将失去的西厂【依然是万字大章】.
……
随着南巡日程的确定,接下来的几天时间,赵俊臣也愈加的忙碌。
虽然因为德庆皇帝的暗示,赵俊臣与黄有容暂时停止了党争,但赵俊臣在这段时间中不仅要应对朝中局势的变动,更还要为自己离京后的朝堂形势作出针对性的布置,却依然是少有空闲。
在接下来的三天时间中,赵俊臣一反原先在官场中低调行事的作风,多次召见自己在朝堂中的朋党与门人,或是叮嘱、或是收心,一时间赵俊臣的府邸前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每日皆是有大量的贪官奸臣相聚,颇是热闹非凡。
直到三天之后,赵俊臣才大致的准备妥当。
忙碌之间,时间流逝总是很快,不知不觉,却已是到了德庆皇帝举办宫宴的日子了。
这场宫宴,从某方面而言,决定着赵俊臣日后的联姻选择,关系到赵俊臣的一生,赵俊臣自然是无比重视。
…………
不过,这一天的下午申时,在前往宫中赴宴之前,赵俊臣还是特意的单独召见了西厂的魏槐。
说起来,赵俊臣如今在朝中的基本势力范围,也就是户部、工部、以及西厂这三大衙门,并且还在三法司衙门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
然而,这三天以来,赵俊臣只是不断在召见户部、工部以及三法司的朋党官员,对于西厂方面却一直不闻不问,直到今天才单独召见了魏槐商议事情。
这并非是赵俊臣不重视西厂,真要说起来,赵俊臣如今所掌控的各大衙门,不管是权势还是影响力,都要以西厂最强——西厂所拥有的缉审之权,若是赵俊臣能够充分利用的话,恐怕连周尚景也要对赵俊臣避让三分,即使赵俊臣想要在短时间内制霸官场,全方位的压制包括周尚景在内的朝中其他派系,也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赵俊臣自从接手西厂之后,在这方面却一直都是庸庸无为,甚至有些漠不关心,不仅没有释放西厂的恐怖能量,更还有意无意的压制了西厂权责。
这是因为,赵俊臣从一开始就很清楚,西厂的权势虽然恐怖,但它直接授命于德庆皇帝,是皇权的代表,除了德庆皇帝之外,也绝无任何人可以真正的掌控这个衙门!
要知道,西厂的构成基础是禁卫军、锦衣卫、内廷太监、以及一些三法司的辅佐官员,这其中除了那些三法司的辅佐官员之外,禁卫军大都是德庆皇帝的亲信、锦衣卫们也皆是因皇权而世代承袭、内廷更都是德庆皇帝的身边人,这些人或许可以暂时收买,但他们却只会效忠德庆皇帝,绝不会真正的投靠赵俊臣!
所以,西厂衙门的权势虽大,但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赵俊臣根本不可能真正的控制这个衙门,更不可能倚仗为根基,德庆皇帝只需要一句话,就能从赵俊臣的手中收回西厂之权。
若是赵俊臣当真是仗着西厂之权势,肆无忌惮的为己谋利、为所欲为,甚至是利用它打压朝中其他派系,即使能得一时之利,也必然会引起朝中所有官员的厌恶与怨恨,等到德庆皇帝把西厂从赵俊臣手中收回之日,就会是朝中百官对赵俊臣群起而反攻之时了,真到了那个时候,即使以赵俊臣如今的心机与手段,怕也完全无法应对。
所以,赵俊臣对西厂的使用,一直都是谨慎且小心,颇多顾忌。
事实上,随着赵俊臣这段时间以来在朝堂中的权势与影响越来越大,德庆皇帝对赵俊臣已经渐渐的有所防范了。
按照赵俊臣的计划与推算,等到南巡结束后,朝中必然会形势大乱,到了那个时候,德庆皇帝为了稳定朝中局势、也为了防止赵俊臣借机进一步的扩充权势,定是会把西厂从赵俊臣手中收回来!
所以,西厂对赵俊臣而言,注定只是寄存之物,赵俊臣对它也自然就少了一份关注。
此外,西厂的狼藉名声,也是为赵俊臣所忌惮的,若是与西厂联系太深,恐怕赵俊臣想要改善名声的计划,也就会彻底的夭折了。
…………
不过,如今连民间小贼也准从“顺手牵羊”的准则、连地方小吏也懂得“雁过拔毛”的道理,赵俊臣身为国之大贼、满朝上下最著名的贪官奸臣,既然亲自重建了西厂、又掌控西厂这么长时间,自然也不会空手而回。
在这段时间以来,赵俊臣一直都加强对西厂人员的收买与控制,希望可以在西厂中培养一些亲信与代言人,如此一来,等到德庆皇帝收回西厂之后,赵俊臣对西厂也能够继续保持一定的影响力,可以继续通过西厂获取情报、并利用西厂做一些自己不方便去做的事情。
——事实上,出于种种考虑,也唯有等到西厂在明面上与赵俊臣脱离关系之后,赵俊臣才可以无所顾忌的使用西厂的力量,虽然到了那个时候,能为赵俊臣所用的西厂权势已经只剩下很少一部分了。
但这些事情,出于避免引人注目的考虑,赵俊臣并没有亲自参与,只是全都交给了魏槐去处理。
而今天赵俊臣召见魏槐,也正是为了询问这件事情的进展与成果。
只是,赵俊臣却没有想到,魏槐所作出的成绩,竟是远远的超过了自己的最高期望!
~~~~~~~~~~~~~~~~~~~~~~~~~~~~~~~~~~~~~~~
在进入书房的时候,魏槐的形象一如既往的令人印象深刻——因腿脚不便而坐着轮椅,身体枯瘦好似一阵风就能吹倒,苍白的面容上表情平静,但眼神中所蕴含的阴鸷深沉,却是让人看着心中发冷。
但或许是萧漠的错觉,与初次见面时候相比,如今的魏槐愈加的枯瘦、也愈加的阴沉了。
“这段时间辛苦魏先生了。”赵俊臣打量了魏槐几眼后,缓缓说道:“西厂那边虽然初建不久,但也算是错综复杂,魏先生的身体又一向不好,把西厂交给你,实在是有些勉为其难,若是有其他可能,我也不愿意把这副担子交给你,奈何我身边一直没有合适的人手可以替代,哎……”
魏槐面色不变,淡淡说道:“厂督大人不必在意,卑职若是没有大人,如今怕还是在装疯卖傻以避祸,大人对卑职实有再造之恩,与此相比,这点辛苦实在算不得什么,更何况,卑职出身锦衣卫,精善此道,除了此道之外也再无其他长处,若是大人没有重用卑职,卑职也只是一名废人罢了。”
赵俊臣轻轻一叹,并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问道:“西厂那边,我叮嘱你的事情,办的如何了?”
“回大人的话,一切都很顺利。”魏槐眼中似乎有一道精光闪过,缓声答道:“卑职按照大人您的吩咐,已是在西厂中筛选了许多合适的人选进行收买与控制,如今这些人皆已经宣誓效忠大人,今后即使大人您不再是西厂厂督,他们也会以大人马首是瞻。”
说话间,魏槐从袖中抽出一份名单,交给了赵俊臣,内中是他这些日子以来在西厂中收买与控制的人选名单。
这份名单出乎意料的厚实,赵俊臣打开后一看,发现密密麻麻至少有两百余人,不由大为惊讶,下意识的问道:“这就是你在西厂所收买的亲信?竟然有这么多?这些人当真都可以为我可用?”
要知道,西厂毕竟初建不久,规模也不大,核心人员也就千余之数,魏槐竟是直接收买、控制了超过五分之一的人数,这实在是出乎赵俊臣的意料之外。
按照赵俊臣原先的估计,只要能控制收买其中几十人,就已是自己的极限,并足以保持自己对于西厂的影响力了,而魏槐的成果,却又要比赵俊臣的期望更加多出几倍。
面对这份远远超出期望的成果,虽然一向很信任魏槐的能力,但赵俊臣依然有些不可思议,总觉得不可能控制这么多人,担心其中大多数都并不可靠。
然而,听到赵俊臣的回复后,魏槐却回答道:“回厂督大人的话,这份名单,总计有二百三十一人,全都是西厂档头以上的官职,这些人不仅全都可用,更是可以完全控制,他们今后只会对大人您唯命是从,大人您让他们往东,他们就绝不会往西,甚至……”
说到这里,魏槐微微一顿,嘴角闪过了一丝意味深长的冷笑,缓缓补充道:“甚至,大人您想让他们做一些会违背陛下旨意的事情,他们也绝对会执行!”
赵俊臣又是一愣,依然有些不信,皱眉道:“当真如此?但怎么可能?恐怕就连如今的户部与工部,也没有多少官员会对我如此忠心!西厂的人手全都来自于锦衣卫、禁卫军还有内廷太监,他们或是陛下的身边人、或是因为皇权而世代继袭,又怎会为了我的命令而违背陛下的旨意?”
说话间,赵俊臣直视着魏槐,目光之中满是探寻。
魏槐做出的成果,固然远远超过了赵俊臣的期望,但这也就意味着,魏槐在办事的时候,必然是做了许多不为赵俊臣所知的事情。
果然,听到赵俊臣的质疑后,魏槐却是面色不变,只是缓缓答道:“实际上,当初卑职受大人所命,在组建西厂的时候,曾暗中动了一些手脚。”
“什么手脚?”赵俊臣眼神微微闪动着,但表情不变,只是轻声问道。
“西厂之所以会重建,是因为陛下他觉得东厂与锦衣卫近些年来办事效率低下,又渐渐有些不可靠,所以才会另择忠心精锐组建西厂,但如此一来,在初步组建的时候,人手的筛选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件事情,大人您是交由卑职去办的。”
赵俊臣点了点头,说道:“确实如此,我对厂卫的结构并不熟悉,当时朝中又有许多其他事情需要我去处理,所以只是从三法司中挑选了一些辅佐官员,至于从禁卫军、内廷太监以及锦衣卫当中筛选人手的事情,我则是全都交由你去办了……”
说到这里,赵俊臣突然想到了什么,若有所思的看着魏槐,缓缓说道:“难道,你在筛选人手的时候,竟是反其道而行了?”
“厂督大人英明,一猜即中!”魏槐微微一笑,但不知为何,这种笑容却让他的形象愈加阴鸷可怖了:“当初组建西厂的时候,人手的筛选本应该以对陛下的忠心为主,然而卑职在挑选人手的时候,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利用筛选时的调查之权,找到了许多表面上看似忠心耿耿,但实则在私下里做过许多欺君枉法之事的锦衣卫、禁卫军、以及内廷太监,并把他们调到了西厂任职,又趁机掌控了这些人的把柄,在他们进入西厂之后,则是威逼利诱双管齐下,如此一来,他们除了向厂督大人您效忠,也就再没有其他选择了。”
听到魏槐的解释后,赵俊臣目光微微闪动,叹息道:“是啊,这些人的把柄落在你的手中,就好似毒蛇被拿捏住了七寸,自然是不敢违背你了,否则一旦被你揭露了罪行,恐怕皆是难逃死罪,反倒是跟着你还有一条活路,更还可以谋求到一些好处……魏先生当真是好手段!我也是一向自诩多智,但这般手段,却是从未想到过!”
说话间,赵俊臣神色间满是赞叹,仿佛之前对魏槐的质疑压根没出现过一般。
但赵俊臣的眼神深处,此时却有忌惮与杀意一闪而过。
…………
当初,赵俊臣之所以会把西厂全权交给魏槐,一来是因为魏槐有这方面的能力,二来是因为赵俊臣对西厂并不抱太大的希望,三来也是因为赵俊臣相信自己可以完全掌控住魏槐这个人。
毕竟,不谈赵俊臣对魏槐的再造之恩,最重要的是,魏槐在西厂的权力影响,全都是赵俊臣给予的,一旦赵俊臣收回给予魏槐的权责,魏槐也就没了立足之处,更不会对赵俊臣产生任何威胁!
然而,赵俊臣却没想到,魏槐竟是背着自己做了这么多的事情!
如今,这么多的西厂官员被魏槐抓住了把柄、受魏槐所控制,这也就意味着魏槐在西厂的权力不再是由赵俊臣所赐予,即使没有赵俊臣,魏槐通过这些罪证与把柄,也同样可以控制西厂,从某方面而言,这意味着魏槐已是脱离了赵俊臣的控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