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猛卒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高月
军营内,李纳脸色阴沉地听着国相王崇信的汇报,“目前我们一共还有军队三万人,粮食还有不少,有五十万石,钱三十万贯,粮食还算充足,但王爷答应过的,战争结束后发三个月的双倍军俸,还有阵亡将士抚恤,我估计钱不够,需要再筹措一点。”
李纳有些不耐烦道:“再想想办法,实在不行从商人那里暂时借一点,我平时对他们不薄,他们也该有回报了。”
王崇信心中苦笑,这些商人怎么可能借钱,要么就是强行借了。
他暂时不提借钱的事情,又继续道:“王爷,现在我们当务之急是恢复对济州和郓州的有效控制,要在两州进行驻军,还要安抚两州百姓的情绪,希望王爷能够亲自前往两州,安抚百姓将士。”
李纳摆摆手道:“当务之急是安抚军队,我很奇怪? 我们的军队不至于才三万人吧!守城战爆发的时候,我们有六万人,什么时候损失了一半?”
大将刘浩有些不安? 他是负责全权指挥守城作战的主将? 王爷显然是在质疑他。
刘浩连忙解释道:“王爷有所不知? 守城战的实际阵亡人数是八千人,然后逃亡士兵超过一万人,还有受伤士兵也有一万余人? 所以目前军队总人数只有三万人。”
李纳眉头一皱? 不满道:“为什么会逃亡?”
刘浩有点为难道:“当时守城的六万人中,有两万民团士兵,都是本城青壮男子? 他们普遍训练不足? 都没有经历过战争? 而且攻城战中就是他们阵亡最惨重? 有六千余人阵亡? 他们都被吓坏了? 朱泚停止攻城后,他们都找各种借口回家,便再也没有回来。”
“那一万多受伤士兵呢?都失去战斗力了吗?”李纳又问道。
“王爷,无论是箭伤还是刀伤,最快的恢复也要一个月左右时间? 等伤口完全愈合才能算恢复? 如果王爷说现在? 我们确实只有三万士兵? 但一两个月后可能恢复到四万人。”
李纳负手走了几步,对大将潘瑜道:“我不管是什么原因逃跑,立刻贴出通告? 所有逃兵三天之内必须回来报道,超过三天不归者,皆斩!”
潘瑜躬身道:“遵令!”
李纳又对大将刘浩和吴孝谦道:“济州和郓州是齐州的外围,十分重要,必须要牢牢控制在我们手中,刘将军和吴将军可各率一万军队前往济州和郓州,要让百姓理解,之前我们的撤军是迫不得已,并非抛弃他们。”
说到这,李纳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长子李师古,竟然当着自己的面拔剑杀人,要不是自己儿子,他早就严惩了。
李纳没有动怒,只是淡淡道:“我要坐守都城,就由你代为父去安抚济州和郓州的百姓。”
众人一起躬身答应,各自退下了,大帐内只剩下国相王崇信,王崇信对李纳道:“还有东面的四个州也不能忽视,卑职建议把四州刺史和长史都召到历城县述职,然后再派人去盘查各州的家底,到底有多少人口,能得到多少税赋,咱们能不能复苏,就要看它们了。”
李纳点点头,“你说得对,这段时间我们有点忽略东面四州,我希望它们都平安无事。”
.......
历城开始紧急调兵,刘浩和吴孝谦各率一万大军先后离开了历城县,向济州和郓州开去。
历城县内开始清理逃兵,布告贴满全城,军队也开始挨家挨户劝说民团士兵返回军营。
历城县宝丰酒楼,是历城县三大酒楼之一,这里曾经是藏剑楼在历城的据点,藏剑楼解散后,这座酒楼被卖给一名历城县酒商,但前年晋卫府又把它买回来,目前是晋卫府在齐国的情报站。
在李正已时代,齐国就十分重视商业,李纳也不例外,以缴税多少论地位,发给象征不同地位的牌匾,以至于商人在齐国的地位很高。
宝丰酒楼每年缴税高达两千贯之多,所以宝丰酒楼的牌匾便是黑底金字,这是最高等级,可以免受盘查、搜查等等待遇,大掌柜出门还可以使用两马拉拽的马车。
宝丰酒楼的大掌柜叫王景,四十岁出头,长得又高又胖,一脸和气,在历城县人脉很深,齐国的官员也好,将领也好,基本上没有他不认识,不熟悉的。
中午时分,大酒楼内人声鼎沸,宾客满座,一名伙计匆匆走进酒楼,一直来到掌柜柜台旁,对大掌柜王景低声道:“确认过了,属实!”
王景精神一振,连忙道:“去掌柜房细说!”
王景今天上午得到一名官员透露的消息,昨天晚上,两万军队连夜离开了历城县,向济州和郓州方向去了,但这个消息是否属实?
所以王景派手下去打听确认。
来到掌柜房,王景问道:“你怎么确认的?”
伙计道:“卑职请军营朋友帮忙,找到了昨晚的当值士兵,请他喝了两杯酒,他便什么都说了,昨晚两更时分,两支各一万人的军队先后出了大营,离开城池向东去了,现在军营内就只剩下一万军队。”
王景当然知道军营内还有多少军队,就算加上重新召回的一万民团军,也不过两万人,这是难得的机会啊!
想到这,他当即起身来到一间独院前,敲了敲门,门开了,门口是一个年轻男子,王景闪身进去。
“大掌柜有要紧事?”年轻男子关上院门问道。
小院里住着两名李冰派来的联络士兵,王景点点头,“历城县有情况,机会来了。”
他把一封短信交给另一名从房里走出来校尉道:“两万军队昨晚去了济州和郓州,城内只剩下不到两万人,其中一万还是民团士兵,烦请两位立刻赶去登州,把这份信交给李将军。”
这名校尉稍稍犹豫一下道:“我们带有信鹰,我觉得用信鹰送信更快一点。”
王景点点头,“鹰信也送,你们也送,我就担心李将军已经出发在半路了。”
.........
在一个黑咕隆咚的夜晚,一支五万人的军队正浩浩荡荡在青州官道上疾速行军,与此同时,一支由五十艘战船组成的船队驶入了济水,也同时进入了青州,船队上运送一万军队和大量物资。
队伍要穿过青州和淄州,历城县还在三百里之外,至少还要行军三天。
李冰骑马走在队伍最前面,因为是夜间,官道上空空荡荡,看不见行人,两边是一望无际的麦田,现在是三月初,黄河冰彻底融化,空气中的寒意完全消失,带着一丝湿润的暖意,凉风习习,非常舒适,很适合行军。
这时,前方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队二十余人的斥候从前面疾速驰来,正是他派出的一队骑马斥候。
只见他们中间还挟着一人,堵住嘴,双手被反绑,由两名士兵一左一右带着他。
“参见将军!”斥候旅帅躬身行一礼。
“那是什么人?”李冰望着被他们挟持的人问道。
“启禀将军,他是李纳派出的信使,各州送信,正好被我们撞到。”
“送什么信?”李冰问道。
旅帅将几封文牒交给李纳,又一把扯掉了信使嘴里的破布,李纳先不急看信,问信使道:“你送的什么信?”





猛卒 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雨夜夜袭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信使不是军人,只是个普通的文吏,他吓得战战兢兢道:“是齐王通知各州刺史、长史去历城县述职。”
“有哪些州?”
“主要是青州、淄州、莱州和登州,密州已经被朱泚抢走,所以只有这四个州,我已经通知了淄州和青州,下面是去登州和莱州。”
朱泚和李纳达成协议之事,李冰也知道了,密州已被朱泚夺走,但现在李冰关心的是自己会不会被敌军发现。
他沉吟一下问道:“你送给青州刺史的信,是什么时候?”
“就是今天下午!”
李冰心中盘算一下,对方很可能是明天上午才出发,这样就会被对方遇到,自己的行踪会泄露出去。
李冰便让手下把信使送去莱州,等他们夺取了历城县,再释放信使。
他随即派人把向导找来,不是一名商人被士兵领了过来,这名商人在齐州和登州之间走了二十多年,对这边的道路了如指掌。
李纳问他道:“昨天你说,还有一条路也能到历城县,也是官道吗?”
商人连忙道:“也是官道,叫老官道,那条路主要是沿着济水,这几年常有盗贼出没,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走那条路了。”
“官府和军队呢?”李冰又问道。
向导摇摇头,“军队和官府距离那条路比较远,一般不会走,都是走现在这条路。”
“现在可以改道吗?”
“前面就可以!”
向道指着前面道:“前面五里外有一条小青河,沿着小青河走,可以到老官道。”
李纳当即下令道:“通知前面斥候,我们即将转道!”
两天后,李冰的大军进入了齐州,他的船队也同时进入齐州,队伍和船队几乎平齐而行,这时,李冰接到了从历城前来送信的两名手下? 得知了历城县的情况,完全和晋王推断一致,朱泚撤军后? 李纳一定会分兵去收复失地? 历城县的兵力不会有太多。
这个情报让李冰更加精神振奋? 休息一天后,天刚擦黑,队伍再次启程出发? 又走了八十余里? 次日夜里三更时分,队伍终于抵达了历城县二十里外。
历城县南面山峦起伏,而北面却是平原? 一片片树林分布在一马平川的旷野里? 四周则是大片麦田。
这两天的天气不太好? 春雨连绵? 云层底垂? 细细密密的小雨落在脸上? 四周一片漆黑,队伍放慢了速度,一直行到五里外,才完全停止下来。
这时,他们能看见历城县黑黝黝的城墙? 在出兵之前? 李冰便通过历城县的斥候掌握了历城县的基本情况。
历城县的东西南三条护城河都已经被朱泚填平? 唯独北城墙外的护城河没有动? 并非朱泚不想填平,而是从北城攻打没有意义,北护城河相距济水不到一里? 摆不开战场,宽达数十丈的济水河面也让朱泚军望而生畏。
北护城河就像从济水中挖出的一条渠沟,从东北面引出来,又从西北方流回济水,是护城河的水源。
这边没有农田,岸边都是密集的大片树林。
这种独特的城河一体和扬州颇为相似,让李冰一下子想到了破城之策。
他的五万大军虽然暂时停步,但船队却没有停留,五十艘大船满载着一万士兵浩浩荡荡向巍巍城池驶去........
目前,历城县的兵力重新达到了一万八千人,夜里部署了五千士兵守城,主将潘瑜经验也很丰富,他并不知道晋军已攻占登州,他只是担心密州和兖州的朱泚军会不会来偷袭历城县,所以他加强了夜间的防御。
夜里,王崇信也出现在城头,他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来城头巡视一圈,他担心士兵们懈怠,夜里偷偷睡觉,那样的话,城墙基本上就没有防御可言了。
王崇信正好遇到了主将潘瑜,潘瑜连忙上前行礼,“王国相这么晚还不休息吗?”
王崇信笑了笑道:“马上就回去了,辛苦潘家军了。”
潘瑜叹了口气道:“我们这些做将领的,劳累一点是应该的,让人担心的是王爷,他若有点国相一半的勤勉,我们就不至于被欺负得这么狠了。”
王崇信明白潘瑜的意思,自从长子李思古出去稳定局面后,李纳又固态重犯,重新沉溺于参军戏中,这几天连他影子都看不到。
士兵们或许不知道怎么回事,但将领们个个都知道,主公着实让他们失望,他们都希望主公能及时让位给长公子,
潘瑜当然也是一样的想法,他迟疑一下,低声问道:“国相觉得主公会不会让位给世子?”
“现在别想这种事情,会惹杀身之祸的!”王崇信立刻严厉地制止了潘瑜。
潘瑜不敢吭声了,王崇信点点头,“我先回府了,有什么紧急情况来找我,我去通知王爷!”
王崇信转身走了,潘瑜低低叹了口气,齐国江河日下,导致现在将士们都看不到前途啊!
........
潘瑜也到南城楼内睡觉去了,时间渐渐过了三更时分,城头上巡逻的士兵也到了最困倦的时候,这时,从东北方过来的船队已渐渐靠近了护城河。
济水进入护城河有一座哨卡,货船都是从这里进入护城河,然后从水门进入城内,哨卡既是盘查关卡,同时也是税卡,不过都已经被晋军斥候拔掉,一艘四千石的楼船顺利地通过哨卡,进入了护城河,护城河宽达十丈,深两丈,甚至可以航行五千石的巨船。
“那是什么?”
正在北城上巡逻的一队哨兵忽然发现不远处一队庞然大物驶入护城河,船体的庞大黑影在黑夜中看起来格外恐怖。
“是船队!”
为首旅帅认出了船只的身影,失声大喊起来,“快去敲警钟!”
几名士兵飞奔跑向城楼,这时,城头上又有不少士兵看见了船队,都惊恐得大喊大叫。
北城上有一千余名士兵,很多士兵都靠坐在城垛上瞌睡打盹,这会儿他们都被叫喊声惊醒,纷纷起身张望,第一艘大船已经靠近城墙,下方踏轮轰隆隆直响,俨如天边滚过的闷雷。
其他几座城头上的士兵们纷纷起身向北面望去,每个人的眼中都充满了疑惑和茫然,担心是敌人,但又不敢相信是敌人,连熟睡中的潘瑜也被惊醒了。
“是什么声音?”潘瑜走出城楼问道。
士兵摇摇头,不知道是什么声音,就在这时,北城头上警钟声大作,“当!当!当!”
潘瑜大吃一惊,竟然是敌情,他大喊道:“敲警钟!”
四个城头都同时敲响了警钟,全城惊动,无数士兵向北城头奔去。
这时,十五艘大船靠近了城墙,楼船上箭如疾雨,百余名冲上前的齐军士兵纷纷中箭摔倒,后面的齐军士兵吓得纷纷卧倒,趴在城头不敢动弹。
在箭矢的掩护下,一根根长板搭上了城头,这种长板宽三尺,长两到三丈,有一定弹力,前端都装有铁钩,长板前端铁钩牢牢钩住城墙,身披明光铠甲,手执盾牌和短矛的士兵纷纷沿着木板冲上了城头。
转眼间便有数百名士兵率先冲上城头,船上的箭矢也停止了射击,越来越多的士兵冲了城头,这时,从其他几座城头赶来支援的齐军士兵也到了,双方在城头上激战起来。
大船船头和船尾之间用木板连为一体,后面船只的士兵向前疾奔,渐渐涌上城头。
潘瑜来不及骑马,从城南奔过来,奔到东城时,正好遇到副将杨平迎面奔来,潘瑜连忙问道:“怎么回事?哪里的敌军?”
“是晋军!”
杨青颤抖着声音道:“晋军!是晋军杀来了!”
潘瑜大怒,一把抓住他脖领喝问道:“到底有多少晋军?北城到底怎么样了?你给我说清楚!”




猛卒 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攻陷历城
“至少有上万人,弟兄们顶不住,北城....北城马上要失守了!”
潘瑜一把甩开他,转身向城下奔去。
其实潘瑜已经猜到是晋军,朱泚大军已经西撤,不可能再发动对齐国的战争,只有晋军从河北过来才会有船只。
潘瑜心急如焚,催马急向齐王府奔去,在齐王府门,却看见了站在台阶上的王崇信,正向北城头眺望。
“王国相!”
潘瑜大喊一声,翻身下马奔来,王崇信也看见了潘瑜,连忙迎上来问道:“潘将军,城头怎么爆发激战了?”
“国相,是晋军杀进城了!”
“晋军!”
王崇信大吃一惊,连忙后退几步,喃喃道:“不可能,怎么会是晋军?”
“国相,是晋军,从河北乘船过来的,高密的朱泚军不可能有船,快通知王爷撤退,再晚就来不及了。”
王崇信顿时醒悟,现在暂时顾不上是哪支军队,保证安全再说,他连声道:“对!对!速速通知王爷!”
两人连忙奔进王府,正好遇到几名亲兵把李纳背出来。
“王爷怎么了?”王崇信急问道。
“启禀国相,王爷大醉,怎么叫不醒他,我们想用马车!”
“快去安排马车!”
很快,一辆四马拉拽的马车停在了门口,众人将李纳抬进车厢,王崇信也坐了进去,数百名侍卫纷纷上马。
车夫挥动长长的鞭子,马车起步而行,这时,晋军主力已经进城了,从军营奔出来的齐军无心恋战,四散奔逃,城内一片大乱。
东城门已被开启,无数士兵争先恐后向外逃命,在一片混乱中,李纳的马车在数百骑兵侍卫的护卫下冲出了城门,向城外驶去。
晋军并不打算在城内展开巷战,所以也不封堵南城门和东城门,任由齐军士兵逃亡,本城的士兵则逃跑回家,外地的士兵则争先向南城门奔去。
当一万多齐军士兵逃出城后,就意味着历城县彻底失陷了........
李冰骑马进了历城县,这时,城内已经看不见齐军士兵,投降的投降,逃亡的逃亡,回家的回家,大街小巷都被戒严了,数万大军牢牢控制住了历城县。
李冰来到齐王府,齐王府的大管事带着数百名侍女仆妇跪地求饶,李冰翻身下马问道:“李纳何在?”
大管事战战兢兢道:“王爷喝醉酒,被他的亲兵侍卫抬走了,早就走了,听说是向东门方向逃走。”
李冰点点头,他对李纳逃走并不在意,失去了都城,李纳距离灭亡已经不远了。
李纳实行钱粮集中制度,把整个齐国的钱粮都集中在历城县仓城内,一旦失去历城县,他根本养不了那么多军队,必然会不战而溃。
“李纳的妻女可在?”
“她们都在府内。”
李冰随即吩咐道:“给她们半个时辰,各自收拾细软离开王府,王府其他人也一样,半个时辰后,军队要查封王府。”
大管事和侍女仆妇们急忙去收拾各自钱物去了,李纳的数十名妻妾也慌张地收拾各自细软首饰,带着贴身侍女离开了王府。
很快,王府中人被清理干净,士兵们开始抄查王府和仓库,李纳父子两代人积累的大量财富从仓库和钱窖中被搬出来,各种箱笼堆积如山,粗粗统计,光绸缎布帛就有三十万匹之多。
这还只是齐王府的财富,还有齐国仓城,就在王府背后,占地数百亩,由近百座大仓库组成,这里面都是齐国的钱粮物资了,主要是粮食和铜钱以及铜锭,而兵甲和火油等战略物资都差不多在守城战中消耗殆尽。
铜钱以外的财富就是黄金,齐国盛产黄金,大量的黄金流进了官房仓库,由于齐国铸造的小钱,在外面不流通,所以齐国从河北、江南购买各种物资都是用黄金支付。
但黄金不在国都仓库,而是存放在齐王府的密室内,具体有多少没有人知道。
“李将军,这边六十座仓库都是粮食库!”
一名仓库官员指着三排长长的大型仓库给李冰介绍道:“仓库很大,每座仓库都至少能屯万石粮食,现在一共有五十万石粮食。”
李冰走进一座粮库,只见里面的一袋袋粮食堆积如山,都是用大麻袋装好,一袋就是一石,摆放得整整齐齐。
李冰拍了拍其中一袋粮食,十分结实,里面应该是小麦,袋子上还有‘青产,一万两千四百四十二号’的字样。
“这是什么意义?”李冰指着麻袋上的粮食问道。
官员连忙解释道:“齐国所有的官仓粮食都要运到都城来,这表示是青州运来的粮食,第一万两千四百四十二号,青州去年秋天运来三万袋粮食,也就是有三万号。”
李冰点点头,“我明白了,另外我听登州的官员说,登州原本有一批造船的大木,被运来历城县了,在哪里?”
“确实有这么一批木材,我记得在一百号库到一百零四号库,一共有三万根阴干的老船木,还有不少上等龙骨料,王爷一直说要造船,但从来没有付诸实施,这批木材运来三年了,从未动过。”
“那铜锭和生铁有多少?”李冰又问道。
官员叹了口气,“这次为了备战朱泚,打造了大量的兵器盔甲,两百万斤生铁都用完了,铜锭倒有不少,三百二十万斤,这两年都没有铸钱,积累下来了。”
李冰又翻了翻清单,可以看出齐国并不富庶,剩下的物资都是布匹、药材、盐,冰窖肉,铜钱还有不少,居然有三十万贯。
李冰忽然想到一个重要的问题,问道:“你说两年都没有铸钱,那军队和官员不发俸禄吗?”
“当然要发俸禄,齐国十万大军,士兵军俸一个月一贯钱,十万大军一个月就是十万贯,一年就是一百二十万贯,靠盐税和商税基本上能解决士兵的军俸,但据我所知,从年初到现在的军俸还没有发,李纳答应今年三个月发双倍俸禄,奖励士兵们守城,本来这几天就要发的,但现在应该发不了。”
“什么叫应该发不了,别的州没有钱吗?”李冰眉头一皱问道。
官员摇摇头,“钱粮都要运来都城,这从老王爷时候就定下的规矩,然后各州用钱粮都是由都城拨付,哪个衙门敢私下藏钱粮是要被严惩的,朱泚占领那么多州县,估计一文钱一颗米都拿不到,所以卑职才说现在发不了。”
李冰心中有数了,李纳军队坚持不了多久,他随即下令,除了部分粮食仓库和冰窖外,其他各个仓库都悉数贴上封条,等军师接手再行处理。
1...417418419420421...4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