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卒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高月
这时,过了一名官员,给众人发放名单,每人一份,名单上面是北衙宦官和他们徒子徒孙的名字,密密麻麻有一百六七十人。
“就是这份名单,你们回去查自己客户的存钱册,如果有名单上的人,要立刻向官府禀报,尽快把他们交给官府。”
郭宋说到这里,语气开始变冷了,“我知道,有些存钱人的名字可能和名单上对不上,或许是他儿子、妻子之类,但我相信你们自己其实很清楚,或者今天晚上悄悄让他们来人把钱提走,所以我要警告你们,从现在开始,如果出现名单上的人把钱财提走的情况,一旦查实,由柜坊来承担全部损失,并处以十倍重罚,至于会不会杀人,那要看最后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不光是你们,连你们的东主也逃不掉!”
郭宋的语气很平淡,但他说话的内容却让每一个掌柜都心惊胆战。
这时,宝元柜坊的宋大管事起身道:“殿下,宝元柜坊想汇报一下!”
所有人目光都盯住了宋大管事,郭宋也点点头,“请说吧!”
宋大管事道:“宝元柜坊一共有十三个北衙宦官客户,包括俱文珍、霍仙鸣、窦文场等人,之前吐蕃人攻克雅州消息传来之时,宝元柜坊已经把所有客户的财物都转移到梓州去了,后来北衙宦官等不及财物转移回来,他们就仓促南逃了,所有十三个北衙宦官的财物目前都在柜坊内,我们保证一文不少地上缴官府。”
宋大管事自然和郭宋有过沟通,郭宋用他来抛砖引玉,让所有人都老老实实交出财物。
“你可以愿意代表柜坊签订军令状?”郭宋又追问道。
“小民愿意!”
这时,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如果宋大管事带头签订了军令状,他们也都得签,一个都逃不掉。
.........
就在掌柜们愁眉苦脸写保证书的时候,郭宋已经离开官衙,来到王太后的住处,他明天一早就要赶去雅州,很多事情必须今天处理完。
皇宫已经烧毁,王太后和小皇帝目前住在一座官宅内,这座官宅最初是前剑南节度使崔宁的官宅,崔宁死后,这座官宅一直空关着,后来又成为权宦宋朝凤的私宅,但宋朝凤一天都没有在这里住过。
大宅占地百亩,院落幽深,假山堆翠,各种亭台楼阁数不胜数,虽然宋朝凤没有在这里住过,但宅子却修葺一新,布置得十分富丽堂皇。
这里除了居住太后和小皇帝外,还有两百余名宫女和数十名宦官,另外郭宋还安排了二十几名女护卫贴身保护。
几天前在码头,郭宋只是和太后简单见礼,并没有深入交谈,今天有些话,他必须和王太后交代清楚。
府宅后堂上,王太后坐在一幅竹帘后,接见了前来觐见的晋王郭宋。
这次郭宋没有再行大礼参拜,只是躬身行一礼,王太后淡淡道:“殿下请坐吧!”
“谢太后赐座!”
郭宋坐下道:“今天中午,北衙宦官已经全部公开处斩,太后可知?”
“哀家听说了,俱文珍那个奸贼也终于伏法,哀家不胜欣慰。”
“他们确实罪有应得,大唐社稷几乎要毁在他们手上,他们万死不足以赎其罪。”
“大唐社稷要毁了吗?”王太后一惊问道。
郭宋点点道:“虽然还没有完全摧毁殆尽,但确实已奄奄一息,就像一个极为危重的病人,需要漫长的时日来恢复,最终能不能修复还为未可知。”
“为什么?”
“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宗室凋零,到目前为止,宗室男子只剩下八人。”
王太后眉头一皱,“但俱文珍给哀家说,宗室还有十八人。”
郭宋摇摇头,“太后,血统不符的义子义孙是不能算在其中的,召王李偲的六个义子义孙首先就要排除。
另外,彭王李仅去年秋天在洛阳病逝,他的儿子和两个孙子已经公开写了退出宗室申明,也不能算在内,这样就只剩下成都的七名宗室和召王了。”
王太后沉默片刻道:“天子年幼,思路混沌,难以和人交流,百官都认为他无法承担大唐社稷的重担,殿下有没有考虑过另立明君?”
郭宋摇摇头,“正如太后所言,天子尚幼,有的孩子发育会稍微晚一点,这是很正常之事,微臣相信天子长大后会成为正常孩子,只要悉心教导,他一定会成为明君。”
王太后沉默了,她实际上是在试探郭宋,如果郭宋有换帝之意,说明他还是为大唐社稷着想,如果他坚持李纹继续为帝,那他的野心就彰显无疑了。
半响,王太后心中轻轻叹息一声,这个结果在自己的意料之中,自己不应该想得太奢侈了。
“请问殿下,哀家什么时候启程回长安?”
“太后可是在这里住得不适?”郭宋问道。
“这里很好,但哀家迟早要去北上去长安,难道不对吗?”
郭宋微微笑道:“太后请安心,大明宫目前正在收拾,如果太后想早点回旧居当然可以,微臣安排一下,最早十天,最迟半个月后就能启程。”
王太后点点头,“返回长安,这一天哀家盼望很久了!”
王太后是个聪明女人,没有多问朝官的安排,以后朝廷怎么过度她什么都没有问,她相信郭宋早有方案,自己问与不问都没有任何意义,如果郭宋想告诉她,他自然会说。
经历了数年被宦官们的精神折磨和各种奔波劫难,王太后现在已经很疲倦了,她不想再触怒郭宋毁了自己的后半生,大唐社稷不是她一个弱女子能挽回的,她只想平平静静的生活,渴望能平静的生活。
“殿下想见一见天子吗?”王太后问道。
郭宋点点头,王太后随即吩咐宫女带郭宋去见小皇帝李纹。
小皇帝其实就在隔壁,只是他在玩耍之时不会理财任何人,强行把他带走,他会又哭又闹,直到哭得晕死过去,难以收拾。
大家都很了解这一点,都不会轻易打扰他。
房间里,小皇帝李纹坐在榻上,正全神贯注地玩五个小木方块,之前他只玩两个,在应采和的引导下,他现在开始玩五个木方了。
此时应采和就坐在一旁,平静地望着小皇帝李纹,她已能感触这孩子的内心世界,那是她从未见过的纯净。
应采和忽有所感,一回头,却见一名宫女领着她的主人进来了,应采和连忙站起身,郭宋向她摆摆手,示意她坐下。
郭宋蹲在李纹面前,注视他摆玩几块小木方,郭宋忽然想起了积木,自己可以安排木匠做一副给他。
“他这样一般能玩多久?”郭宋问道。
“如果没有人打扰他,他能玩一整天。”
旁边应采和解释道:“和他处久了,就会发现他活在自己的一个圈子里,没有人进得去,我能感悟到,却做不了任何改变。”
郭宋点点头,“那就不要改变,让他活在自己世界里,任何人都不要打扰他。”
猛卒 第九百七十一章 发现秘密
次日天不亮,郭宋便率领两万骑兵出发了,一同出发的还有五百艘满载粮草和物资的货船,货船将南下到眉州通义县,再从通义县用骆驼转运到雅州名山县,用船运的话,比骆驼从成都直接运货路程缩短了一半。
留守成都的是三万新军,成都基本上不会爆发战争,新军的作用更多是维持秩序。
两万骑兵一路向南疾奔,郭宋之所以急于赶回雅州城,是他刚刚接到了裴信的飞鹰传信,唐军斥候截获了几名从高原过来的吐蕃报信兵,第二支吐蕃援军正向雅州赶来。
两万骑兵昼夜奔驰,向名山县疾奔而去........
雅州城和往日一样平静,唐军骑兵每天上午会来挑衅一番,傍晚收兵回大营,天天如此,吐蕃人也熟视无睹了。
城内的粮食储备还算充足,但城内百姓却比较惨,很多人家都断粮了,只能靠吐蕃人救济,每天中午一碗粥,勉强维持着生存,如果是壮劳力,待遇稍好一点,去替吐蕃人干活,拆除房屋,修建石堡,吐蕃人要修建一座三层高,占地六十亩的石堡作为官衙,他们需要劳力。
周飞和他的手下就是修建的石堡的劳力,劳动强度相当大,每天天不亮开始干活,天黑才收工,工钱是没有的,每天只有两顿饭,勉强能吃七成饱。
每天回来都累得筋疲力尽,倒地就睡着了。
但周飞还继续寻找雅州城的漏洞,这两天他听到了一件密事,吐蕃军夺取雅州城是穿墙而入,这让周飞顿时有兴趣了。
告诉他消息的是一名年轻羌人,他在一家商铺里做伙计,住在西城墙脚下,他亲眼看见大批吐蕃士兵从一座民房内涌出来,足有数千人之多,他们随即向南城门发动进攻。
周飞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极有价值的情报,一座民宅当然容不下三千人,只有一个可能,城墙被挖了一个大洞,城外吐蕃军从大洞外涌进来。
今天,他又从年轻羌人那里套到了这座民宅的具体位子。
他们的民夫营就靠近城西,这里都是贫民居住地,房舍破烂,小巷众多,吐蕃人划了一片区域给他们两万民夫居住,四周都有吐蕃巡哨,看守得十分严密。
如果是刚住在这里,周飞确实找不到办法出去,但他们已经住了快一个月,这片区域他们都熟悉,可以说了如指掌,至少有三处漏洞可以让周飞利用。
入夜,民房内鼾声如雷,周飞一跃而起,一招手,两名手下立刻起身,跟着他从后门窜了出去。
后面出去便是一条很深的巷,巷子是死巷,旁边有一间空屋是他们的茅厕,这里臭气熏天,吐蕃士兵是不会靠近这里,从茅厕的窗户出去,正好可以避开吐蕃巡哨。
他们身姿矫健灵活,对地形极为熟悉,不多时,他们便离开了民夫区域。
“应该就是这里!”
他们奔到西城墙脚下,在一座民宅前停住了脚步,院门上插着一杆吐蕃旗帜,插旗帜的意思表示这座院子是吐蕃军方地盘,严禁百姓入内,但也正是这面旗帜使它成为周围唯一的标识,使周飞很容易地找到了目标。
“将军,让我先去看一看!”
他的一名手下身材矮小,俨如孩童,但轻功极为高明。
周飞点了点头,手下便如一只猴子般窜了出去........
周飞隐隐看见手下的身影出现在房顶,瞬间又消失了,旁边另一名手下低声问道:“将军觉得这里还有吐蕃人?”
“从大门上布满尘土来看,应该没有了,就怕万一,吐蕃人不从院门进出,所以还是谨慎点好。”
“将军说得好,我们不能有半点暴露。”
这时,手下出现院墙上,向他们招招手,周飞大喜,带着手下飞奔过去,轻松跃入院中。
这座民宅确实已经荒废了,里面没有吐蕃人居住,大门从外面反锁,他们从窗户跳入房中,一直向里走,来到最里面的一间屋子。
周飞立刻发现这间屋子的异常,竟然没有窗户,漆黑一片,这时,手下将屋顶的几片揭开了,让几缕月光照入房内。
很快,他们的眼睛适应了房间的黑暗,眼前的景物也变得清晰起来。
房间里空空荡荡,什么都没有,只有两个橱子,既然周飞猜到吐蕃军是穿墙而入,那么两个橱柜背后必然就是通道了。
他上前奋力推动橱柜,手下连忙上前帮忙,两扇橱柜吱吱嘎嘎推开了,一个大洞出现在他们眼前。
大洞内堆满了石块,几乎占满了大半个洞坑,上面的顶板和支撑柱子都没有拆除,这是拆除后城墙会坍塌。
“来!我们把石头清理出来。”
周飞吩咐一声,三人一起动手,不到一个时辰,就将二千多块石头清理出来,房间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块,而一个黑黝黝的大洞出现在他们眼前。
虽然石块还没有完全清理干净,地上还铺着一层,但已经不影响他们进洞查看。
周飞按耐住心中的激动,走进大洞,‘哐当!’一声,他似乎绊倒了什么金属杆,他蹲下摸了片刻,顿时又惊又喜,竟然是两把铁钩子,又细又长,当斥候的士兵都知道这个工具,专门用来取城砖。
紧接着,周飞又摸到一只火镰,火镰下方拴着一个小布包,里面一般都是火绒。
“七郎,把外屋的油灯拿来!”
刚才他们在外面发现一盏油灯,里面还有点灯油,但没有打火之物,周飞还奇怪呢!火石这种东西,吐蕃人不会故意带走,原来是落在这里了。
手下飞奔出去,不多时,捧着一盏油灯跑回来,周飞轻轻捻了一下,上面灯芯还在,‘咔!咔!’敲响火镰,几颗火星落在火绒上,立刻燃了起来。
周飞点燃了油灯,他高高端起,整个城洞变得清晰起来。
洞约高八尺,宽七尺,地上都是散乱的石块,反正等会儿还要填回来,也不用清理那么干净了。
洞穴上方和四周铺满木板,四根大木柱顶着这些木板,周飞仔细观察这些木板和柱子,他有点明白为什么洞穴不能复原了,城墙内部都是泥沙,只要撤掉任何一根柱子,泥沙就会涌出来,填满整个洞穴,但城墙很可能也会随之坍塌。
“将军,这里还有兵器!”
周飞一怔,回头望去,只见在最里面的角落里对方着十几样兵器,周飞又惊又喜,连忙走上去细看,有六根长矛和七柄横刀,都是唐军的兵器,不是吐蕃人的短剑。
“兵器都不错,怎么会遗漏在这里?”手下不解问道。
周飞想了想便笑道:“估计是卧底吐蕃探子的兵器,他们兵器平时就藏在这里,吐蕃军队入城,他们再拿唐朝的兵器,就有点不伦不类,索性就丢弃在这里。”
“原来如此!”
两名手下欣喜上前查看兵器,又问道:“将军,这些兵器我们要带走吗?”
“可以带走!”
周飞随口答应,他的心思已经在墙上了,他轻轻摸索着墙砖,墙砖之间的石灰已经脱落了,显得缝隙很宽,但外面有没有光透入,应该是抹上了一次泥土。
周飞随时拾起一把横刀插了进去,外面果然是被泥土封住了,刀轻轻一捅就开了。
用铁钩子探进去,轻轻转动一下,钩子就钩住了外面的城砖,两把铁钩一用力,就能把城砖抽出来。
周飞心中明了,他笑道:“可以了,把兵器拿出去,我们恢复原状。
三人一起行动,又把石块填回了洞内,推上木橱子,把油灯也放回远处,甚至地上的脚印也要抹掉,绝不能让吐蕃发现他们的这个秘密暴露了。
回到住处已经快三更时分了,他们挖坑把兵器掩埋起来,周飞三人这才倒下睡觉,眼睛一合便没有了知觉,这一夜,他们实在太疲惫了。
猛卒 第九百七十二章 围城打援(上)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郭宋率领两万骑兵奔行两天两夜,终于抵达了名山县大营,他的副将李冰也在几天前回来了,整个名山县的唐军兵力达七万人之众,清一色的骑兵。
他们最大的问题还是补给,一万头骆驼一直往来于成都和名山县之间,要运粮草,又要运军用物资,导致军粮供应一直比较紧张,好的宦官集团的船队被带回成都,使他们能够从水路进行补给,尽管还要由驼队中转,但这个距离就近得多了。
时间已经到半夜,郭宋顾不得身体疲惫,回中军大帐喝了口茶,便把王侑、裴信、李冰和张云召来。
郭宋不在名山期间,是由裴信和王侑暂时统领军队,他们比较了解情况。
“回禀殿下,四天前,我们一队斥候抓捕了两名吐蕃报信士兵和一名仆人,但吐蕃士兵很烈,两人在半路上嚼舌自尽,这名仆人稍微胆小,在我们的威逼下交代了,这两名吐蕃士兵是报告援军的,但交代者毕竟是仆人,了解情报不多,有多少援军、距离这里多远,他都不知道。”
郭宋沉吟一下问道:“难道没有书面的信件吗?”
裴信摇摇头,“我们再三搜查,都没有发现任何书面信件。”
旁边王侑补充道:“据卑职所知,斥候队追逐这两名报信兵五十多里才抓住他们,估计在这个过程中书信被他们毁掉了,卑职也觉得应该有书面信件才对。”
郭宋点了点头,既然是追逐了五十多里才抓住,书信肯定被毁掉了,撕碎了吞掉,还是撕碎了扔掉,就不得而知了。
他负手走了几步,便回头对张云道:“我考虑最好在距离雅州城百里外歼灭这支军队,所以斥候要探查得更远,这个任务我就交给斥候营了。”
张云躬身道:“请殿下放心,卑职一定安排好!”
这时,亲兵在帐外禀报,“殿下,周将军从城内派了一名手下前来。”
郭宋大喜,连忙道:“速带他进来!”
不多时,士兵带进来一个瘦小的男子,张云哑然失笑,“猴子,怎么是你?”
这个士兵就是和周飞一起探洞穴的手下,他叫申耀祖,只有二十五六岁,关中陈仓县人,出身一个著名的武术世家,他因为练武太早,三岁就开始练武,结果影响了发育,导致他身材又瘦又小,长得尖嘴猴腮,所以有一个猴子的绰号。
他六年前参加斥候营招募,虽然身材条件不合格,但张云发现他轻功高绝,便将他破格录取,又在攻打关中和河北的战役中立功,张云两次提拔他,现在他是一名斥候旅帅。
申耀祖连忙给张云行一礼,又单膝跪下给晋王郭宋行大礼,“斥候营旅帅申耀祖参见晋王殿下!”
郭宋微微笑道:“看来申旅帅在斥候营名气很大!”
张云走上前笑着介绍道:“我们都叫他申猴子,轻功高绝,能够直接攀城而上,他应该就是翻城墙出来,我没说错吧!”
“统领没有说错,卑职是从东城墙出来,钻了一队巡哨的空子。”
“申旅帅辛苦了!”郭宋赞许道。
申耀祖心中感动,连忙道:“卑职还要连夜赶回去,明天吐蕃军队点名时发现少一人,所在队劳工皆杀,兄弟们谁也活不了。”
“那就长话短说!”
申耀祖随即把周飞发现城墙洞的事情远远本本说了一遍,郭宋等人交换一个眼色,这个发现终于揭开他们心中的一个谜,吐蕃军究竟是怎么夺取雅州城的?
“现在洞穴情况怎么样?”郭宋又追问道。
“我们已经恢复原状了,其实吐蕃军就是用石头填进去,人手多一点,半个时辰就能掏干净,我们怕吐蕃士兵发现,没有留下痕迹。”
郭宋负手走了几步道:“这个漏洞吐蕃人不会疏忽,你们只是侥幸没有碰到人,下次可能就会遇到了,告诉周将军,千万不可大意!”
“卑职遵令!”
申耀祖从怀中摸出一卷布,呈给郭宋,“这是周将军绘制的一幅城内驻军图,请殿下过来。”
这幅图正是郭宋所需要的,他精神一振,连忙接过打开地图,劳工营位子,吐蕃军队营地位置,还有吐蕃军队的布防,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不愧是斥候的地图,简洁而完整,郭宋把地图交给王侑,让他安排参军重新绘制。
郭宋又对申耀祖道:“你回去告诉周将军,我们很可能要进行铁火雷攻击,你们要注意安全,然后铁火雷停止后的第三天晚上,三更时分,我们将进攻西城,大概在一更时分,会有九支火药箭提示。”
“卑职记住了!”
郭宋随即让亲兵带申耀祖下去饱餐一顿,然后送他出营。
这时,李冰见晋王殿下眼睛里布满血丝,应该是两夜未睡,他便道:“殿下休息吧!有什么事情,我们明天再商议。”
郭宋点点头,他也着实有点困倦了。
..........
在一望无际的山峦和森林中,一支两万人的吐蕃援军正浩浩荡荡向雅州方向赶来,这是两万步兵,还有数千头牦牛,牦牛身上背负着士兵的口粮。
吐蕃军所在之地是一个叫做松城的村落,属于吐蕃地界,越过一座山峦就进入了雅州地界,这里距离金沙江不远,金沙江在山涧中咆哮,声如巨雷,数十里外清晰可闻。
这是,十里外的山丘上出现了一队的唐军斥候,由十名唐军斥候骑兵和一名向导组成。
他们一个时辰就发现了吐蕃援军,但他们需要确定对方的人数,山丘上,斥候旅帅确定了吐蕃的人数和装备,约两万人,装备一般,皮甲、盾牌和短剑,他立刻调转马头带领手下向十几里外的会野城奔去。
会野城就是今天的康定,属于雅州管辖,是一座边境小城,居民基本上都是羌人,也有一些来这里做生意的唐朝商人,唐军斥候的信鹰就在会野小城内。
很快,一只信鹰腾空而去,在空中盘旋几圈,便向三百里外的名山县大营飞去.......
名山县唐军大营内格外热闹,一万头骆驼和三千辆牛车满载着粮草抵达大营,它们是从眉州过来,牛车也是从眉州就地征用,粮队的到来,极大的缓解了唐军的粮草紧张。
名山县城已经成为唐军的仓城,有五千军队专门守卫仓城,仓城护城河外排满了长队,牛车车夫都已经去休息,换成了唐军士兵,就算这样,进仓城依旧会很严格的盘查军牌和口令,郭宋在物资粮食的安全保障上,几乎是做到了无懈可击,不给敌人任何机会。
他们要防备的不仅仅是吐蕃军,还要当心其他势力的破坏,这也是郭宋把名山县城作为仓城的主要原因。
此时在中军大帐内,郭宋紧急召集了李冰、裴信和王侑三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