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放弃了波兰地区,这场战争普波联邦就已经输了。丧失了大半的领土和人口,仅剩下的普鲁士王国战争潜力更小,根本就没有和俄国人拼下去的资本。
没有时间解决南线的威胁,那就只能寄希望于国内的守军能够给力一点儿,坚持到他们干掉俄国人的援兵,再回援国内。
前提条件是这是俄国人最后一批援军,要不然华沙攻防战还要继续。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战争继续的可能性更大。
望着地图,毛奇第一次不知所措。
“元帅,这是我们统计出来的战报,请过目。”一名青年军官低声道
毛奇抬起了头,摆了摆手示意青年军官放下战报出去。沉默了片刻功夫后,冷静下来的毛奇缓缓的打开战报。
纸上冰冷的数字,仿佛瞬间令室内的温度又下降了几分。
战争是要死人的,最近一个月普军可是战果辉煌,先后打残了俄第四军、第五军,还重创了俄第七军。
歼灭、俘虏敌军共计超过四十三万,一举瓦解了俄国人的华沙攻势,创下了举世震惊的“华沙大捷”。
然而在这辉煌的背后,也有十一万普军士兵永久的倒在了战场上,另外还增加了十五万伤员。
这只是人员伤亡,实际上他们付出的远远不只是这点儿代价,平民伤亡就不说了,毛奇也没把波兰人当回事。
经济损失不是他这个元帅关心的,武器装备、战略物资消耗,就由不得他不重视了。
短短的一个月内,普军就打掉了仓库中一半的弹药,消耗了近三分之一的战略物资。





神圣罗马帝国 推书
《我要做阁老》幼苗,一袖乾坤新作,值得你拥有。
嘉靖二十六年,大明天子炼丹修道一心求长生。
夏言、严嵩为了首辅之位明争暗斗,两不相让。
佛郎机海盗、岛夷倭寇轮番肆虐东南沿海。
袭任祖职不久的戚继光还在登州以诗鸣志。
张居正登科,俺答求贡,仇鸾下狱,陆炳被劾......
在这注定不平凡的一年,宁波府定海县的少年郎徐言登高远望,暗暗在心中发誓:我要做阁老!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两百七十四章、人心
华沙会战的消息传开后,俄军指挥部一片愁云惨淡。手机端 m.vodtw.la华沙地区的大好局面一朝丧尽,沙皇政府内部主张放弃南北会战,增援华沙的呼声越来越高。
收到战报的当天,伊万诺夫就乘火车返回了圣彼得堡,连夜和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密谈。
具体内容无人得知,总之俄国内部的风波,被亚历山大二世出面压下了。
摆平了内部纷争,伊万诺夫元帅的视线再次回到了战场上,看着手中的伤亡数据,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命令第四军撤退吧,现在不需要他们继续留在那里了。”
大发善心或许有吧,不过更多的还是没有需求了。原本伊万诺夫还指望第四军拖住普军主力,给俄军争取时间。
现在第五军被打残了建制,第七军也损失惨重,即便是第三军、第六军抵达,俄军也丧失了围歼普军主力的能力。
到了这一步,第四军就没有牺牲的必要了。就算是看他们再不爽,伊万诺夫也要考虑第四军全军覆没带来的政治影响。
中年军官提醒道:“元帅,根据前线传来的情报,第四军已经主力丧尽,奥波多将军手中的总兵力仅剩不到三万人,想要突围恐怕……”
伊万诺夫没好气道:“没有那么多恐怕!普军的主力都在华沙,敌人的总兵力就那么多,毛奇又不是上帝,他变不出军队。
包围第四军的多半都是样子货,也就奥波多那蠢货没有发现敌人主力离开,要是换一个人,现在的局面也不会这么糟糕了。”
甩锅!
打了败仗,也是需要有人承担责任的。第五军、第七军的高层作为当事人,肯定跑不掉。
现在没有追究责任,让他们继续指挥部队戴罪立功,那是战争需要,战后沙皇政府还是会清算功过的。
作为俄军总指挥官,伊万诺夫元帅同样需要承担责任。这个时候就需要背锅侠了,奥波多就是这个倒霉蛋。
当然,奥波多也不算冤枉。要不是他擅自行动,打乱了俄军的总体部署,也没有这场华沙大败。
……
自从华沙会战开启,弗朗茨就在密切关注。不得不承认这场战役,普军打得非常漂亮,将速度发挥到了极致。
相比之下,俄军的表现就要差得多了。尤其是在配合上,第五军遭遇普军围攻,第七军没有能够及时救援,不等他们反应过来第五军就完蛋了。
如果俄国人反应快一点儿,或者是警惕性高一些,第五军和第七军能够紧密配合,及时进行增援,普军想要胜利也没有这么简单。
参谋长阿尔布雷希特:“陛下,普俄战争快要结束了。如果没有奇迹诞生,普波联邦战败成为了定局。”
这个结论令弗朗茨大吃一惊。要知道华沙会战前,参谋部给出的结论是普俄胜算二八开,现在普军赢得了华沙会战,不但没有增加胜算反而降低了。
弗朗茨疑惑的问:“为什么?普军赢得了华沙会战,他们应该增加胜算才对,怎么会……”
阿尔布雷希特解释道:“从战术上来说,华沙会战普军赢得非常漂亮,一举扭转了华沙地区的不利局势。
可在战略上就不一样了,华沙会战后俄军丧失了在华沙地区的兵力优势,接下来俄第三军、第六军恐怕就要谨慎、再谨慎。
普军想要寻找机会围歼剩下俄军,几乎没有可能。以伊万诺夫的作风,接下来俄军多半不会主动发起进攻,而是远远的吊着普军。
俄第三军、第六军加上前面的第七军、第五军残部,总兵力仍然高达六十万。想要击败他们,根本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
前面的战斗,普军也不是没有损失,毛奇手中的兵力恐怕和俄军相差无几。想要分兵增援其他战场,也很难做到。
普军一旦分兵,这些俄军就会立即扑过去,夺取华沙地区。
毛奇不敢放弃华沙地区,丢了华沙地区也就丢了波兰。无论是政治影响,还是军事影响都不是柏林政府能够承受的。
战前总参谋判断普波联邦的两分胜算,那是建立在华沙会战普军全胜的前提下,毛奇必须要把俄第三军、第六军一起干掉。
正常情况下,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毛奇应该是意识到了没有把握,才会提前动手,不给俄国人集结兵力的时间。”
从军事上来看,毛奇的做法肯定没错。等俄军集结了起来,就算是送上门来了,他们也吃不下,先下手为强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
正确的选择不等于最后的胜利,实力上的差距,不是靠个人就能够弥补的。
如果只是考虑军事,现在放弃华沙地区,先干掉南线的俄军,再回来决战才是最佳选择。
实际上,这根本就做不到。普军中还有大量的波兰士兵,毛奇敢不战而弃华沙,波兰士兵就要哗变了。
财政大臣卡尔质疑道:“这恐怕未必吧!普波联邦已经全面动员,很多退役的老将都重新回到部队,军校的学生也提前毕业,进入了军队服役。
这些新编部队训练不足,战斗力堪忧,可是用来守城、拖延时间总是可以的。”
阿尔布雷希特点了点头:“柏林或许能够守得住,但是波兹南绝对守不住。战争进行到现在这一步,波兰人已经靠不住了。
东普鲁士会战俄国人有海军有事,普军也没有胜算,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普波联邦输不起,无论是哪里被俄国人突破,华沙地区的普军都会变成孤军。”
人心是最复杂的,忠诚也是有价的。
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而不是政府说出来的。俄国人都兵临城下,政府还说坚持就是胜利,谁会信啊?
普波联邦才建立几年时间,国民忠诚度根本就没来得及培养。人心乱了,那就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沙皇政府统治波兰地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在当地也不是完全没有根基,资本家、贵族为了自己的利益和俄国人暗地里有勾搭,再正常不过了。
……
略加思索过后,弗朗茨做出了决定:“既然大局已定,我们就不要插手了。让移民署做好准备,新一轮的移民潮那是就要爆发了。
这次移民非比寻常,里面有大量的退役士兵,必须要做好筛选工作,不要让极端主义分子混进来。”
没办法,这年头欧洲思想界就是一团乱麻,各种思想横行,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空想主义。
尤其是战乱地区,更是各种极端主义思想的高发地。奥地利吸收移民是为了发展殖民地经济,可不是为了试验新思想。
“是,陛下!”
……div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两百七十五章、不得不背的锅
柏林王宫,刚刚结束了一场庆功宴会,作为宴会的主角,毛奇被威廉一世特意留了下来。
宾客们散了,威廉一世的喜色也荡然无存。看得出来,刚才的轻描淡写、成竹在胸都是装出来的。
作为普波联邦的国王,威廉一世比任何人都清楚现在面临的危机,华沙会战只是战术上的胜利,并没有扭转战场上的不利局势。
只不过民众需要信心、需要胜利,为了稳定人心,才有这场自欺欺人的庆功宴会。
威廉一世关心的问道:“元帅,华沙会战什么时候能够结束?”
“不知道!”
普普通通的三个字,用在这里就有些沉重了。似乎耗尽了毛奇全身的力气,说完神色瞬间黯然了下来。
这是真实答案,华沙会战什么时候结束,已经不是普波联邦说得算了,决定权早就转移到了俄国人身上。
停顿了一下,威廉一世加中了语气:“如果我硬要一个时间呢?”
毛奇摇了摇头:“陛下,这不是我能够决定的!想要结束华沙会战,也要看俄国人答不答应。
俄第四军、第五军都残了,他们第的七军还保持着一定的战斗力,第三军、第六军正在赶来的路上,要不了多久就会抵达前线。
这只是一个开始,据我所知俄国人还有七个新编军,敌人至少可以抽调四个军投入到华沙战场。
就算他们都是炮灰饭桶,我们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击败他们。何况敌人现在根本就不急着决战,我们要主动出击难度就更大了。
从军事上来说,敌人已经进入我们的腹地,华沙地区已经丧失了继续守卫的价值。
如果可能的话,我建议先放弃华沙地区,集中兵力先解决南北两线的危机,专心进行普鲁士王国保卫战。”
见威廉一世久久没有说话,毛奇知道他犹豫了,继续补充道:“我们退守普鲁士王国,除了化解战略上的被动外,还可以利用德意志民族主义影响维也纳政府的决策。
奥地利支持俄国人不是没有底线的,如果让他们发现沙皇政府有侵吞德意志地区的意图,情况就要发生变化了。
没有奥地利人的支持,沙皇政府是坚持不了多久的。只要他们兜里没钱了,这场战争也就结束了。
如果进展顺利的话,我们还有可能在普鲁士地区围歼俄军主力,重新收复失地。”
表面上看来,奥地利支持俄国人就是为了剔除普波联邦这个竞争对手,为统一德意志地区扫清内部障碍。
一旦俄国人对德意志地区流露出兴趣,俄奥翻脸是分分钟的事情。就算是政府能够顾全大局,民族主义者也会挑起纷争。
威廉一世摇了摇头:“这是最坏的打算,放弃波兰地区容易,想要再拿回来就难了。
伊万诺夫的用兵风格,你是亲身领教过了,你觉得他又多大可能上当?
俄国人要是继续稳扎稳打,我们是撑不了多久的,没准都等不到沙皇政府钱包耗尽前,我们就先被耗死了。
况且,你真觉得俄奥会马上翻脸?亚历山大二世又不傻,再怎么垂涎德意志地区的领土,也不会现在就表现出来。
如果换了我在亚历山大二世的位置上,就将普属德意志地区全部丢给奥地利抵债,换取维也纳政府的全力支持。
维持好俄奥关系,战后躲在奥地利的身后休养生息恢复实力,坐观欧陆风云,等待下一次欧洲变局出现。
离间俄奥关系不现实,不过争取别的国家支持,倒是有几分机会,至少可以让英国人加大投入。
可惜丹麦倒向了俄国人,要不然租借皇家海军,奇袭圣彼得堡也是一招妙棋。”
俄奥关系柏林政府是深入研究过的,最后得出了俄奥终究会翻脸的结论,只不过这个时间不是现在,而是未来欧陆霸权之争的时候。
普俄战争都还没有结束,沙皇政府就算是再头铁,也不可能马上加入欧陆霸主之争。
这意味着俄奥矛盾爆发,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在短时间内,普波联邦仍然会是俄国人打击的第一目标。
实际上威廉一世还有一个没有说出来的原因,那就是现在他不仅是普鲁士王国,同样也是波兰王国的国王。
一旦放弃了波兰地区,未来他再想要获得波兰民众的认可就不可能了。
政治是残酷的,如果没有翻盘也就罢了,局势不会更加糟糕;万一普军在战场上翻了盘,收复了失地,他这个放弃波兰地区的波兰国王就做到头了。
到时候重建普波联邦,要缓和普波关系,他这个国王就必须要承担责任。退位是最好的结局,搞不好还要被早逝。
在利益面前,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战争进行到现在,威廉一世对这个国家的掌控力度,实质上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
在这种背景下,放弃华沙地区可以,但是这个命令不能由他来下,必须要找人背黑锅。
现在还有比毛奇更适合的人选么?
为了赢得战争,前线主帅下令放弃波兰,逻辑上完全说得通。
至于毛奇,战后要受到非议,甚至是声名狼藉。威廉一世恐怕还巴不得让他的名声更臭一些,没有哪个皇帝喜欢臣子功高震主。
如果不是暗示毛奇背黑锅,威廉一世根本就不会说出模棱两可的话,最后的那一句抱怨更是多余的。
没有实施偷袭圣彼得堡计划,不是因为丹麦人倒向沙皇政府,最关键的还是英国人掉链子。
伦敦政府不愿意下这个血本,这里面牵扯到的原因就很多了。
国内:反对党阻挠;国际上:法奥两国希望英国人遵守游戏规则,北欧联邦不希望看到英国人将势力延伸到波罗的海。
如果是为了维护不列颠自己的利益,伦敦政府可以不怂。问题是现在是为了普波联邦的利益,让他们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伦敦政府自然不愿意。
债务再多也没用,财团可以影响政治,不等于他们就能替政府做决策了,这年头还轮不到资本家当家做主。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毛奇苦笑道:“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说完,毛奇直接转身离开了王宫,连礼节性的告别都省了。
至始至终,威廉一世都没有开口阻拦。裂痕扩大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自从罗恩去世后,威廉一世和毛奇的关系就出现了间隙。
没有了润滑剂,普波联邦政府和军方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威廉一世要玩儿政治平衡,支持势弱的政府抗衡军方是必然的。
毛奇作为军方老大,自然成为了冲突的前锋,发生的冲突多了,关系恶化是不可避免的。
威廉一世现在让毛奇背黑锅,不仅仅只是局势需要,同样也是政治斗争的延续。
要不然政府同样可以背这个黑锅,只不过柏林政府本就势弱,再背了这个黑锅,就更加无法和军方抗衡了。
结束了不欢而散的会面,毛奇连夜乘坐专列赶回前线。表面上看是前线战事紧急,实际上这也是无声的抗议。
谁让这口黑锅,他无法拒绝呢?军方的老大也不好当,必须要考虑军方的整体利益。
军队的话语权是建立在胜利的基础上的,普波联邦是军队拥有国家,真要是输了战争,损失最惨重的就是容克贵族为首的军方。
从纯军事的角度来说,放弃华沙退守普鲁士王国才有一线生机,就凭这一条毛奇就必须要去做。
得罪了波兰人,他还是高高在上的元帅,大不了被人喷几句,名声又不能当饭吃;要是输了战争,他就什么也不是了。
赌气,那是不可能的。现在要是赌气,拒绝撤退死守华沙,那就不是在赌气,而是在赌命。
天诛国贼又不是日本人的专利,实际上普鲁士王国才是鼻祖,只是没有那么丧心病狂。
……
神圣罗马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两百七十六章、跑路
1880年11月18日,俄军攻克波兹南,在华沙的普军随时面临着后路被切断的危险,普俄战争变得明朗了起来。手机端 m.vodtw.la
华沙普军指挥部
收到这个坏消息,毛奇没有感到丝毫意外。从拒绝分兵增援波兹南开始,他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背黑锅也是有技巧的,放弃华沙不是嘴上说起来那么简单,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可没有办法向外界交代。
军事会议上,毛奇平静的说道:“波兹南提前失守,我们后路受到威胁,围歼俄第三军、第六军的计划破产。
现在不得不改变原先作战计划,先夺回波兹南地区,保障后路畅通,再掉头回华沙和俄国人决战。
现在占领波兹南的是俄第八军,以步兵为主,总兵力将近二十万,战斗力在俄军所有部队中只能算中流。
俄第八军不是孤军奋战,俄第九军距离他们只有不到一百六十多公里,一旦我们发起反攻,敌人肯定是进行增援。
国内的情况大家都有所耳闻,新编部队战斗力堪忧,短时间无法投入战场。
想要尽快从敌人手中夺回波兹南地区,这次我们必须要抽调主力参战,现在需要有人留守华沙,确保在主力部队离开这段时间里华沙不失。”
留守华沙,这可不是什么轻松的活。现在战场上的局势明显对普波联邦不利,如果进展顺利的话,他们还有机会迎来反攻,如果发生了变故,留守部队就是弃子。
第一集团军司令官吉奥瓦尼·费拉里上将抢先道:“我们留守吧,第一集团军战斗力最强,应该能够为主力部队争取足够的时间。”
这不是作秀,第一集团军是普军绝对的主力,战场上战斗力越强的部队,往往承担的作战任务也是最重。
在不知道国内已经决定放弃华沙的情况下,从大局出发,吉奥瓦尼·费拉里上将自然要接下这个艰巨的任务。
毛奇一口否定道:“不行!”
随即解释道:“第一集团军的战斗力最强没错,但你们最擅长的是进攻,而不是防守。接下来要夺回波兹南地区,也离不开第一集团军。
这次华沙防守战役很难打,俄国人可能会前所未有的疯狂,我们留守的部队又不可能多,在这种背景下要守住华沙地区,就必须要和当地的民兵部队亲密配合。
国内已经下达了全民动员令,华沙连同周边地区大约能够动员20万人。这些部队只接受过简单的军事训练,无法充当主力使用,当辅助部队还凑合。
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发挥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不求击败俄国人,只要保住华沙不失,就算是胜利。
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指挥部决定让民众基础最好的第三集团军留守华沙地区。
瓦氏凯维斯将军,你们要在俄军的攻击下坚守华沙至少40天,有问题么?”
普波联邦建立时间太短,虽然华沙政府有意推动语言文字统一,但时间还是太短了,加上波兰人的抵制,自然没能够取得成果。
语言文字没有统一,为了令行禁止,普军在编制的时候,不得不分开进行。
第三集团军就是波兰人为主的部队,大部分士兵都是来自华沙周边地区。本地人组成的部队,群众基础自然要比其它部队好。
瓦氏凯维斯脸色有些难看,表面上看毛奇是在询问他的意见,实际上他根本就没有拒绝的机会。
指挥部都做出了决定,他除了执行命令之外,还能够怎么办?
况且,毛奇的理由也非常充分,第三集团军是本地人,防守自己的家乡本身就是应有之义。
在不知道沦为弃子的情况下,瓦氏凯维斯抵触情绪并不高,只当是一个普通的任务。
瓦氏凯维斯关心的问道:“总体上我没有问题,第三集团军会尽可能的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不过要和地方部队进行配合,指挥权归谁?”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毛奇满意的点了点头:“指挥权当然归你们了。在我们发起反攻前,第三集团将接管波兰地区的全部军政大权。
现在是特殊时期,必须要特殊对待。无论是地方部队,还是地方政府都暂时归你们节制。
这场仗怎么打,指挥部不会过问,我的要求只有一个,必须守住华沙。”
放权,最大限度的放权。瓦氏凯维斯那是就要成为普波联邦权力最大的集团军司令官,即便是毛奇这个元帅都没有节制地方政府的权力。
瓦氏凯维斯没有觉得意外,战争年代一切皆有可能。尽管普军还没有接管过地方行政,这可能是第一例,但军队插手地方政务的事情,早就已经泛滥了。
1...295296297298299...5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