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这种小船,多瑙河的小船厂就可以生产。在不考虑使用使用寿命的情况下,两三个月时间就可以生产出劣质货来,反正登陆两三次是没问题的。
现在好了,敌人的岸炮遭到了重创,直接硬上就行了。就连事先准备的佯攻计划,也因此夭折了。
沙皇政府迫切需要占领黑海海峡,以保障这条最重要对外贸易航道的畅通。为了给国内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伊万诺夫上将决定兵贵神速。
在奥斯曼帝国没有反应过来前,抢先登陆阿瓦。前面制定的作战计划,也不是完全作废,只不过执行力度大打折扣。
对这种擅自篡改作战计划,无视两国事先约定的行为,联军总司令官阿雷斯特非常的不满。
尽管阿雷斯特不是陆军出身,但是维也纳政府给他配的参谋,可都是专业人士。
大家一眼就看出了更改作战计划的风险。按照原定计划,只要在奥斯曼帝国兵力薄弱地区登陆,实施焦土战略,驱逐民众进入内陆,就可以拖垮敌人。
根本就不需要进行苦战,只要不断的搞破坏,就能够赢得战争。更改计划过后,俄军就必须要和奥斯曼人决战了。
俄军信心满满,奥地利军方对他们可没有那么强的信心。区区十五万俄军,要对战数十万奥斯曼军队,丧失了人海战术后,灰色牲口们的战斗力有多强,大家心里可没底。
不得不说第一印象很重要,从一开始阿雷斯特就认为这支俄军战斗力有限。按奥地利的标准,俄军各项训练基本上都不合格。
……
阿雷斯特严厉的呵斥道:“伊万诺夫将军,这份作战计划是经过两国政府共同认可的。
在此之前,我们双方都经过了仔细评估,从众多作战方案中,筛选出最适合方案。
按照这份作战计划,我们双方的损失都可以降到最低,用最小的代价,赢得这场战争,我想这是大家共同的追求。”
伊万诺夫摇了摇头:“不,司令官阁下。这份作战计划太保守了,要四面出击逼迫敌人分兵,然后再进攻阿瓦,这至少需要三到五个月时间。
但这是建立在阿瓦守军防御火力强大,给登陆带来大麻烦的情况下。现在敌人的岸炮已经被我们摧毁的差不多了,完全可以立即发动进攻。
现在奥斯曼人还没有反应过来,我们完全可以打个时间差,就算是敌人集结的军队更多,但我们有空中优势。
相信我,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够在飞艇的轰炸下保持战斗力,腐朽的奥斯曼帝国一捅就破。
我们没有必要为这些无意义的问题争论,胜利是属于我们的。阿雷斯特将军,让我们一起铸造属于我们的辉煌!”
阿雷斯特眉头紧锁,语重心长的说道:“伊万诺夫将军,你太乐观了。飞艇也不是无敌的,很多特殊地形,比如说丛林中飞艇就难以发挥作用。
真要是爆发大决战,就算是我们能赢,你们也会损失惨重。小伙子们跟着我们来打仗,就要尽可能的把他们带回去。”
沉默了片刻功夫后,伊万诺夫还是摇了摇头。按照既定作战计划,尽可能的减少伤亡,他也想这么大。
可问题是国内顶不住,黑海海峡断绝,俄罗斯帝国的对外贸易遭到重创。如果不能尽快打通通道,秋粮入库过后,那个损失就更大了。
战争刚刚爆发,沙皇政府就三令五申,让他加快速度。战争需要为政治服务,军人也必须要考虑国家利益。
奥地利可以让战争拖下去,那是拖的时间越长,奥地利能够从俄奥贸易中获得的利益越大。靠垄断大半个俄罗斯帝国贸易带来的利润,几乎可以抹平战争带来的损失,维也纳政府自然不着急。
“司令官阁下,我依然坚持改变作战计划。这是圣彼得堡的意思,战争带来的经济损失太大,俄罗斯帝国已经拖不起了。”
阿雷斯特欲言又止,到了这一步,除非他强力阻止,比如说:奥地利的运输船舶、军舰不配合,不然就只能说服圣彼得堡。
沉思了一会儿后,才开口说道:“好吧,我会向维也纳汇报的,如果总参谋部同意的话,我们会配合你们。”
……
维也纳宫,收到飞艇轰炸大队建功,还没有来得及高兴的弗朗茨,紧接着又收到了前线爆发了“战略之争”的消息。
俄国人想要打通黑海海峡他是知道的,只不过没有想到沙皇政府这么快就沉不住气了,连士兵伤亡都不在乎。
好吧,貌似沙皇政府从来都没有在乎过士兵伤亡。这个问题,从一开始都不应该考虑。
弗朗茨拍了拍额头:“你们怎么看,俄国人这么急着要进攻,我们是答应还是拒绝呢?”
费利克斯首相:“陛下,这个问题怎么选择都一样,不过我个人还是倾向于同意俄国人的选择。
这次战争只是一次战略欺诈,胜负并没有那么重要。如果按照原定计划,我们可以说是必胜,奥斯曼能不能存在都不确定。
现在俄国人愿意改变战略,那就让他们去好了。如果俄军前线损失惨重,我们也好趁机结束这场战争。”
得,军事上干脆懒得考虑了,胜负根本就无所谓。这种咸鱼战略,要是传出去,估计都没有人相信。
或许等后人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把所有事情串联起来,才能够揭开事实的真相。当然,被带偏的可能性,还是要更大一些。
弗朗茨把目光投向了军方,他需要军方给出一个答案,全面权衡利弊,好做出决定。
似乎是觉察到了弗朗茨的目光,陆军大臣阿尔布雷希特:“陛下,更改作战计划后,俄国人在小亚细亚半岛的胜算大减,就算能够赢得战争,也会损失惨重。
不过,小亚细亚半岛战役胜负,并不影响我们的中东战略。
现在苏丹政府可不敢冒险增兵中东,谁也不敢保证,我们不会增加在小亚细亚半岛的兵力投入。
万一俄国人战败,或者是损失惨重,我们都可以随时出兵佯攻,苏丹政府是不敢妄动的。”
弗朗茨:“那就告诉阿雷斯特,不要管俄国人想干什么,随便他们怎么打,都由他们去。”
只要不影响中东战略,弗朗茨就无所畏惧,大不了出兵给俄国人善后。无非是钱的问题,和中东的石油相比,这都不是事儿。
……
君士坦丁堡,接到了弗朗茨的命令后,阿雷斯特放弃继续争取,语重心长的警告道:“伊万诺夫将军,你们要坚持先从阿瓦地区登陆,我们同意了。
不过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都由你们自行承担。如果奥斯曼帝国主力被吸引了过来,导致接下来的战略没有办法继续进行,可不要怪我没有提醒你。”
这不是推卸责任,而是合理甩锅。既然俄军擅自更改了事先商量好的作战计划,自然就要为此承担责任。
现在把话说清楚,未来可以少扯很多皮。就算是俄军损失惨重,也只能含泪往肚子里咽。
伊万诺夫欣喜的回答道:“放心吧,司令官阁下。我们和奥斯曼人可是老对手了,他们有多少实力,那是一清二楚的,不会出问题的。”
……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一百二十一章、登陆战
战后的阿瓦城,已经面目全非。奥地利的轰炸有针对性,除了军事设施外,挨炸的大都是地标建筑。
什么目标显眼,就炸什么。反倒是不起眼的平民区损失相对较小,大部分建筑物只是受到波及,并没有遭到毁灭性伤害。
轰炸带来的火灾很快就被扑灭了,哭泣声依旧响彻全城。城内的秩序已经崩溃,趁火打劫的混混们正在尽情放纵。
本该维持秩序的奥斯曼士兵,其中不少人也加入了趁火打劫的队伍其中,人性的丑恶彻底显露了出来,今夜阿瓦在哭泣。
如果有人统计的话,就会发现在轰炸中死亡的民众,还没有混乱中死得多。
面对混乱的局势,阿克约尔师徒也不敢出门。就在不久前,还有几名混混想要趁火打劫,被阿克约尔师徒手持猎枪给驱逐了。
猎枪是铁匠铺老板的收藏品,据说是祖传下来的,或许是时间太紧,又或许是太过紧张,猎枪被遗落了下来。
皇斯曼拉加的儿子问道:“师傅,他们还会不会再回来?”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这些作为收藏品的猎枪,都不知道是什么年代传下来的,拿出来吓人还行,真要是靠它杀人,杀死自己的几率不比杀人敌人的几率低多少。
阿克约尔不确定的回答道:“应该不会了,我们这是铁匠铺,都被官老爷们给征用了,除了一堆铁料和刀剑外,根本就没有多少油水可捞。
我们手中还有枪,这些人只要不是傻子,很快就会想明白的。”
换个时间点,铁料和刀剑就是财富。但是现在不行,官老爷们会直接没收的。打造出来的冷兵器,就是准备在城破过后,发放给平民死战到底的。
伟大的苏丹已经下了死命令:“城在人在,城亡人亡”。要是不死磕到底,那怎么能叫“圣战”呢?
民众们会不会和敌人死磕到底,这就不在官老爷们的考虑范围了,如果阿瓦地区丢了守军军官们也会跟着倒霉。
大家都自顾不暇,谁还关心民众会不会死战到底?能够动员一个算一个,把敌人诱进城中,再发起袭击,打不赢敌人也要震慑住敌人。
……
阿瓦守军司令部,厄兹居尔少将正在为了头顶上的威胁犯愁。不解决这个问题,敌人把炸弹从天上往下一扔,下面就乱套了。
或许有军队可以面对敌人的轰炸面不改色,但这里面不包括奥斯曼军队。在轰炸时期,口里喊着“神罚”,跪地上祈求***原谅的无知之辈可不少。
“敌人的飞艇太厉害了,大家有什么应对措施?”
说完,厄兹居尔将期待的目光投向了萨尔图斯。飞艇最早是法国人发明的,至今已有90年,技术已经更新换代好几次。
在奥斯曼还很少见到,但是在欧洲发达国家,已经有人运用到生活中了。甚至还有飞艇运输公司,当然这种超前的企业,日子通常都不怎么好过。
指望一帮连飞艇为何物都不知道的土包子想办法,厄兹居尔也知道不现实,只是把希望寄托在萨尔图斯这个高材生身上。
这个年代奥斯曼帝国派出去的留学生可不多,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受到西方思想影响,回来就投身革命,像萨尔图斯这种老实人已经不多了。
“老实人”这是厄兹居尔给萨尔图斯贴的标签,但凡是学习点儿溜须拍马技术,就不会被派到阿瓦。
有点儿军事常识的都知道,阿瓦地区临近博斯普鲁斯海峡,随时可能变成前线。
这次的敌人是俄罗斯和奥地利两国,奥斯曼帝国的胜算非常低,包括苏丹政府也只是追求能够体面结束战争。
几乎是注定失败的战争,处于第一线的军官除了要面对危险外,还要担心战后被当成替罪羊。
要不然阿瓦这种军事重地,也不是厄兹居尔一个少将坐镇,好歹手下也有两个师的部队,怎么也该由一个中将来指挥。
在场的基本上都是奥斯曼军队中不得志,或者说是后台关系不够硬,才被放在了第一线。
摆弄了一下被纱布包裹的手臂,萨尔图斯缓缓的说道:“将军,飞艇实战轰炸这是军事史上的第一次,各国都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
不过在法国学习的时候,有同学做过飞艇轰炸的设想。想要把飞艇打下来,非常的困难。
子弹的威力不够大,除非是命中要害部位,不然就算是击中了飞艇,也很难造成致命威胁。最好的选择是火炮,可惜火炮的仰角不够,无法对空攻击。
以目前的情况,我们无法对敌人实施有效反击。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步枪骚扰攻击,逼迫敌人升空,从而降低他们的命中率。”
没有解决问题,厄兹居尔少将有些的失望。步枪的射程有限,绝大部分步枪有效杀伤力都只有几百米,这意味着敌人只要在千米高空轰炸,他们就无能为力了。
厄兹居尔少将继续问道:“其他人还有不同想法么?”
一名中年军官站了起来:“将军阁下,攻击敌人飞艇我们不行,可是躲避轰炸总可以吧?
如果敌人在千米高空轰炸,那么弄一些掩体,比如说:伪装成杂草、灌木,干扰他们的视觉,或许可以降低伤亡。”
头上顶着一从草,或者是一窝灌木,这种低技术含量的掩体,在军事上已经出现,只不过不是用来防空,而是在野战中打伏击。
萨尔图斯中校反对道:“不行,在丛林地区或许有效,但是在萨瓦港口内,出现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不是给敌人制造靶子么!”
中年军官脸色一沉,反唇相讥道:“有没有效,要试过了才知道。我们可以人为暴露一些假目标,吸引敌人飞艇轰炸,这些小变化没有那么容易被注意到。”
厄兹居尔少将揉了揉额头,手下人的矛盾他是乐见其成的,只有手下人斗了起来,他的权威才可以完美的保障,但那是非战争时期。
现在敌人随时都有可能打过来,内部矛盾就很可怕了,一个不好就会带来灭顶之灾。
……
兵贵神速,既然决定从阿瓦地区登陆,自然不会给敌人留下准备时间。在轰炸后的第三天,联军就做好了登陆准备。
1874年4月18日,在奥地利飞艇、军舰的掩护下,五万俄军向阿瓦地区发起了登陆作战。
轰鸣的炮声响起,飞艇也呼啸而至。硝烟再次弥漫着阿瓦,血与火的呐喊,仿佛在宣泄着大地的悲伤。
飞艇上空朱尔斯上校拿起的望远镜俯视着大地,这是他的最爱。轰鸣的炮火声、爆炸声,在他看来这是最美妙的乐章。
奥地利飞艇轰炸大队成立都超过了十年,各项物资都没有短缺过,却没有一份拿得出手的战绩,每一名飞艇兵肩上都有沉重的压力,他们急需证明自己。
作为总参谋部的唯一直辖部队,他们游离在陆海军之外,每年军费争夺战中都少不了被拿出来说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取消飞艇部队的呼声在奥地利军中越来越高,如果不是皇帝陛下的支持,这支部队已经消失在奥地利军队中了。
缺乏战绩,没有证明自己的价值,这是飞艇部队最大的短板。军队是强者的世界,用战绩的说话比什么都有效。
第二次近东战争的爆发,飞艇部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阿瓦大轰炸过后,奥地利军方都震撼了。
大家第一次意识到了头顶上的威胁,取消飞艇部队的说法一夜间烟消云散。尤其是亲眼目睹轰炸现场的海军,第一时间就向国内打报告,要求装备防空武器。
有没有不重要,武器研发也是根据需求进行的。海军意识到了来自天上的威胁,要装备防空武器,兵工厂自然会去研发。
作为这支飞艇轰炸大队的指挥官朱尔斯一直有一个梦想,把飞艇部队变成空军,和陆海军并立。
这非常的困难,如果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想要实现这一点几乎没有可能。陆军和海军都会强烈反对,谁也不想多出一个争夺军费的竞争对手。
未来战争需要空中支援,没有关系他们搞陆航、海航,现在只是时间短,大家还没有反应过来,要不了多久就会有人提出来。
危机意识,让朱尔斯对这次作战格外上心。想要获得政府高层的支持,拿战绩说话,比任何理由都有说服力。
密集的枪声响起,即便是在几百米的高空,朱尔斯上校也可以听到。透过望远镜他还看到一个小不点儿,在几米之外一闪而过。
瞬间朱尔斯上校就反应了过来,急忙下令道:“命令舰队升空,飞行高度一千二百米,进行高空轰炸。”
这个时候,已经有两艘飞艇中弹了,好在这些步枪威力有限,只要没有击中要害部位,这点儿伤害还要不了命。
飞艇轰炸大队升空,下方的奥斯曼军队也松了一口气。就在短暂的对空射击中,已经出现了多起意外事故。
没有办法,不是什么步枪都可以直接对天上放枪的。设计师们在设计过程中,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天上的威胁。
一千二百米这个高度,已经超过了大部分后膛步枪的有效射程。这个距离不仅命中率大减,子弹的杀伤力也减小了,或者说根本就打不上去。
作为代价,轰炸的命中率也会大幅度降低。很多时候只能赌人品,想要保证命中率最好是低空轰炸。
显然,敌人有了准备,万枪齐发对空射击,朱尔斯上校可不敢下去冒险。
万一运气不好,被命中要害一艘飞艇就报销了。这种奢侈品,整个奥地利军队都才几十艘,他可损失不起。
即便是在高空骚扰也够了,上一次轰炸中已经摧毁了大部分岸防工事,这不是短短两三天时间,就能够修复完成的。
现在又是飞艇轰炸,又是舰炮攻击,被动挨打的奥斯曼军队怎么可能有好日子过呢?
伤亡惨不惨重尚且不知,反正俄国人已经开始抢滩登陆了。在飞艇上,朱尔斯上校通过望远镜还可以看到俄军士兵登陆过后,遭到了暗堡中奥斯曼士兵的袭击。
角落里冒出来的加特林驰骋沙场,一时间俄军伤亡惨重。不过这难不倒毛熊,很快架设好了火炮进行反击。
从俄国人成功登陆哪一刻开始,这场登陆战就没有了悬念,无非是付出伤亡大小的问题。
见大局已定朱尔斯上校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命令部队自由轰炸,远离港口区域,不要误伤友军。”
对整个登陆战役来说,目前联军已经占据了优势,可以说是大局已定。不过对正在下方苦战的俄军士兵来说,麻烦才刚刚开始。
奥斯曼人并不是那么不堪一击,很多隐藏的要塞工事,这个时候才暴露出来,给俄军带来的惨重的伤亡。
“进攻”的号角已经吹响,无数俄军士兵……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一百二十二章、一个时代结束
登陆大战一直持续到了傍晚,黑夜为这场战役划上一个逗号。这个时候,俄军已经登陆成功,并且建立了营地。
胜利的消息,已经随着飞艇部队的回归,传递到君士坦丁堡联军指挥部。庆祝宴会已经开始了,作为总指挥官的阿雷斯特并没有参加庆祝活动。
根据飞艇部队传来的报告,在登陆过程中俄军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甚至还有一艘运兵船被敌人的炮弹击中,险些沉没在港口内。
在火力全面被压制,天上还有炸弹落下的情况下,守军仍然进行了有效反击,足以证明守城的不是废物。
如果守军够聪明的话,就会后退布防。反正海军舰炮射程有限,再往后退上那么一点儿,炮弹就打不过去了。
在野战中短兵相接,飞艇轰炸的作用也丧失了。一旦双方混战在了一起,就没人敢再往下扔炸弹了,误伤友军的责任,谁都承担不起。
知道归知道,阿雷斯特没有提出来扫兴,反正死得都是俄国人,俄军将领都不怕伤亡,他干嘛要操心呢?
默默的将分析出来的情况,汇报给了维也纳政府。阿雷斯特安排海军和飞艇部队继续袭击奥斯曼帝国沿海城市,阿瓦地区战斗全部交给俄国人自己指挥。
午夜时分,安卡拉皇宫灯火通明,联军在阿瓦登陆的消息已经传了过来,苏丹政府睡不着觉了。
坦率的说,在战略上这对奥斯曼帝国是有利的。真要是按照维也纳政府的计划,只要在沿海30公里的区域范围内执行焦土计划,驱逐民众进入内陆,难民潮都可以令苏丹政府崩溃。
不过这并不能令苏丹政府感到欣慰,俄罗斯和奥地利都是大国,只要两国政府舍得增加兵力投入,多开几条战线也没问题。
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敌人在阿瓦地区登陆了,看来我们的判断没有问题,俄国人不能够长期容忍黑海海峡封闭。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敌人拖在阿瓦,拖到俄国人撑不住退出战争,因此黑海海峡万万不能够丧失。
在此之前,我们还要先解决敌人飞艇的威胁,军方有什么计划?”
战争大臣艾尔墨德:“陛下,根据前线传来的资料分析,无论是步枪,还是火炮都不能都飞艇造成威胁,那么能对付飞艇的就只有飞艇了。
战争部建议尽快从国外采购一批飞艇,用来对付敌人的飞艇部队。在此之前,我们只能用步枪干扰敌人。”
艾尔墨德清楚奥斯曼帝国的工业实力,非常明智的选择了进口,而不是自己生产。
并不是说奥斯曼帝国生产不出来,问题是生产出来的飞艇质量没有保障。要是性能不好,飞不起来该怎么办?
这种类似的乌龙事件,在奥斯曼帝国可是时有发生。以仿造的后膛步枪为例,奥斯曼比俄国人还要不堪,在傻、大、粗、高的基础上,还增加时常卡壳、炸膛等“优点”。
“造不如买”早就得到了军方的公认,对国内的制造业,艾尔墨德没有半点儿信心。
大家对飞艇了解不多,在很多人看来这种能够在天上飞的武器,那都是高科技产品,不是奥斯曼帝国能够造出来的,所以还是买吧!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决定是完全正确的。以奥斯曼官僚的腐败程度,他们负责生产飞艇,要是飞不起来也就算了。最怕的上刚飞上去就落下来了,那就要人命了。
……
伦敦,英国政府也在讨论飞艇的问题,甭管作用大小,别人有的东西,大不列颠也必须要有,这是原则性问题。
海军大臣罗伯特讥讽道:“外面都在疯传飞艇的厉害,甚至有的媒体捕风捉影,不负责任的说属于天空的时代降临了。
1...230231232233234...5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