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外交大臣麦克凯特解释道:“没错,首相阁下。但是我们也要看一组数据,最近几年俄奥贸易总额在持续下降中。
沙皇政府正在努力摆脱经济上对奥地利的依赖,为了发展国内工业,俄国人已经多次提高了关税。
如果不是俄国工业实在是太落后,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力,奥地利人也保不住现在的市场份额。
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大开荒运动,已经出了成果,今年俄国农产品滞销成为了定局。
俄国皇储这次欧洲之行过后,很有可能对英法开放国内市场,换取国内的农产品能够进入国际市场。
奥地利在丧失了对俄国市场垄断后,还要面临俄国农产品在国际粮食出口市场上的冲击,两国关系肯定会大受影响。
现在俄国人和英法达成了协议越多,奥地利损失的利益就越大。短时间或许不明显,三五年后这个变化就非常明显了。
只要让奥地利人看到更大的利益,抛弃俄奥同盟也不是不可能。
比如说:
让他们相信,只要在下一轮普俄战争中我们赢得了胜利,他们就可以获得乌克兰地区和俄属巴尔干半岛,断绝俄国人的粮食出口通道。”
众人脸色大变,显然被麦克凯特的惊人言论吓倒了。
室内突然安静了下来,只剩下了众人的呼吸声,还有隐隐约约的心跳声。
……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七十四章、新的一页
没有犹豫多久,威廉一世就同意了这项计划。普鲁士的家底有限,没有能够拿出手的筹码做交易。现在开的都是空头支票,能不把数字填大一点儿么?
国际局势千变万化,几年前英法还在全力支持普鲁士抗俄,转眼间英法就要同俄国人缓和关系了。
不是威廉一世不想阻止这一切发生,实在是在利益面前,根本就不是他能够阻挡的。
已经没落的俄罗斯帝国,不再是英法的竞争对手,自然可以在一起愉快的玩耍。
下一次普俄战争,即便是英法还会站在他们一边,支持力度也不可能有上一次那么大,想要赢得战争只能靠他们自己努力。
俄国人就是前车之鉴,普俄战争中奥地利不再无条件支持他们,心态没有调整过来的沙皇政府,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
俄奥关系日渐遇冷,实际上就是沙皇政府对维也纳政府在普俄战争中有保留的支持不满。
沙皇政府心中有气,维也纳政府心中也不舒服。在维也纳政府看来自己做得已经够多了,完全履行了盟友义务,付出的甚至还超出了盟约规定范围,还要受俄国人的埋怨。
双方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解不开的结,成为了横在俄奥同盟之间的一道坎,战后两国关系一直都没有恢复如初就是证明。
作为旁观者,威廉一世可以冷静的思考问题。可是轮到自己了又不一样,英法摆明了只是把他们当棋子用。
打击完俄国人后,所有的扶持帮助都戛然而止。伦敦政府一度想要扶持普鲁士制衡法奥两国,权衡利弊过后,最终还是没有实施。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利益,继续扶持普鲁士王国,英国人要付出的代价太大,能够获得的好处太少,还要面对法奥两国的激烈反弹。
相比英国人,法国人更可恨,居然还在图谋莱茵兰地区。如果不是法国人突然吞并了意大利地区,造成了欧洲各国的恐慌,令巴黎政府不敢妄动,没准莱茵兰地区也要易主了。
在无法兼并德意志联邦帝国的情况下,莱茵兰地区成为了普鲁士王国的心病。威廉一世时刻提心吊胆,怕法国人不管不顾一口给吞下了。
为了摆脱困境,威廉一世多次提出要加入德意志联邦帝国。毫无疑问,遭到了汉诺威的强烈抵制。
鸠占鹊巢的事情,怎么可能不警惕呢?
普鲁士王国的体量要比德意志联邦帝国大得多,说得好听是加入进来,换个说法就是要吞并德意志联邦帝国。
文得不行,武得更不行。柏林政府要对德意志联邦帝国动手,奥地利肯定不会答应。一旦强行动手,普奥战争就要爆发了。
那绝对是最糟糕的情况,真到了那一步,普鲁士王国就是真的举世皆敌了。
在和奥地利、德意志联邦开打的同时,还有应付落井下石的俄国人,没准北欧联邦都有插一杠子,搞不好法国人也会来凑热闹。
在利益面前没有什么好说的,大家都抵御不了诱惑。普鲁士王国的地理位置,可以说是欧洲列强中最糟糕的没有之一,这就决定了他们扩张的时候必须要小心谨慎。
普俄战争对普鲁士来说是挑战,同样也是机遇。普鲁士想要发展壮大,最佳的选择就是踩着俄国人上位,这是第一次普俄战争决定的。
最近几年柏林政府没有闲着,即便是政府兜里没钱,他们也在想办法发展经济。比如说:利用英法资本在新占领的土地上修铁路,甚至还在帮波兰人修铁路。
为了筹集发展资金,柏林政府还加大了资源出口。莱茵兰地区的矿产资源,大量被出口到法国、德意志联邦帝国。
硬是靠着工商业产品和矿产资源出口,普鲁士王国实现了贸易顺差。当然这其中更大的原因,还是波兰王国为普鲁士工商业产品提供了倾销市场。
正常情况下,一个国家出现了贸易顺差,大量的资金从外界流入,应该是不缺钱的。
可惜普鲁士是一个例外,这些财富都被用来偿还了债务,经济上不得不受制于英法。
为了偿债,柏林政府尽可能的压缩开销。不过这并不包括军费,再穷也不能够穷军队,即便是现在普鲁士的军费开销也从来没有低于过财政收入的45%。
这种背景下,柏林政府想要釜底抽薪,拆散俄奥同盟也就不奇怪了。
只有彻底击垮了俄罗斯帝国,普鲁士王国才有一个安定发展的国际环境,才能够把军费开销压下去,安心的发展经济,摆脱债务危机。
而拆分俄奥同盟就是赢得战争的第一步。威廉一世已经做好了提前发动战争的准备,真要是等沙皇政府完成了内部改革,战争的天平就完全倒向了俄国人。
第一次普俄战争,普鲁士靠交通上的优势赢得了战争,这种优势自然要保留。
即便是进行了扩张,普鲁士王国加波兰王国的领土面积也远远无法和俄国人比,这就意味着他们可以先修完铁路。
目前计划进展的非常顺利,普鲁士的铁路建设进度,根本就不是俄国人能够比的。
尽管亚历山大二世已经很努力了,但是俄罗斯太大了,区区几千公里铁路对这个帝国来说,实在是不值得一提。
从战略上来说,俄国人要摆脱交通困境,至少需要三十万公里铁路。就算是忽视亚洲地区的领土,仅仅考虑欧洲部分领土,那也需要十五万公里,才能够勉强满足需求。
相比之下,普鲁士王国就要好太多了,就算是加上波兰王国,他们再修一两万公里就足以满足战争需求了。
当然想要达到原时空德二帝国那个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将铁路贯通到每一个乡镇,也只有德国人做到了。
在仅仅5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建设了六万多公里铁路,可以说是五公里内必见铁路。德国人创下的铁路覆盖率,一直到21世纪都是一项无法打破的世界记录。
当然,这种特殊情况是时代造就的。等汽车工业发展起来后,很多铁路都丧失了经济价值,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交通上面临的问题,亚历山大二世也是一清二楚。悲剧的是他想要吸引外资投资铁路,都无人问津。
给再多的优惠条件都没有用,奥地利的捆绑铁路都坑死了不少资本家,很多铁路公司一亏就是十几年,谁还敢去跳俄国人的巨坑?
现在英法资本投资普波两国的铁路,都只是投资有经济价值的主干道,支线铁路那是一概不碰。
俄国铁路就更不用说了,那怕是把圣彼得堡到莫斯科的铁路拿出来招标,都没有铁路公司敢冒险。
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风险,最主要的是大家对沙皇政府信誉产生了怀疑。万一铁路修完了,沙皇政府宣布铁路国有,大家还不赔死?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俄国铁路还是国有制,高昂的运营成本,让私人资本望而怯步。
曾经有奥地利铁路公司前往俄罗斯考察,最后得出了结论,俄国铁路的总体运营成本是奥地利铁路的三倍。
都是冬天惹的祸。除了小部分地区外,俄罗斯帝国就是一个冰雪国度。这个年代技术有限,铁路要冬季运营不仅风险高,所需要支付的维护成本也会大大增加。
成本高也就罢了,关键是还地广人稀、经济落后。无论货流量,还是客流量都不足,这点儿收入根本无法满足铁路公司的运营。
没有额外附加条件,谁愿意去冒险建造一条无法赢利的铁路呢?
无法赢利,民间资本不肯投资,俄国铁路建设的责任都落到了政府肩上,这个建设进度自然就慢了。
即便是到了21世纪,俄罗斯的交通都和便利扯不上关系,欧洲部分尚且过得去,亚洲部分客运还勉强,大规模货运依然是一个难题。
这个年代更不用说,偌大的俄罗斯帝国运营的铁路总里程还不到一万公里,具体的来说是7876公里,不足普鲁士王国的一半。
比历史同期还要少,这都是战争的后遗症。财力匮乏的沙皇政府,铁路建设进度也被拖延了。
……
在威廉一世准备挖墙脚的时候,亚历山德罗维奇也抵达了伦敦。迎面而来的怪味,灰蒙蒙的天空,让亚历山德罗维奇眉头紧锁。
号称世界第一大城市的伦敦,居然就是这副景象,实在是太令人失望了。
唯一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景,大概是高高耸立的烟囱,冲天而起的浓烟,迎风起舞,宛若人间仙境。
哦,这些美景都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万一被呛死了,可没有人会负责。
这个年代的伦敦就是工业之美的最佳写照,全世界污染最重的城市之一,雾霾界的扛霸子。
亚历山德罗维奇的运气不错,没有在冬天过来,不然他就可以感受一下这个年代最具杀伤力的生化武器。
现在是秋天,伦敦的天气还凑合,能见度还有几百米,不会出现大规模中毒死亡事件。
迎接亚历山德罗维奇的是英国王储爱德华,这不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了。两人也是亲戚了,欧洲王室是一家,这个说法一点儿也没有错。
他们就拥有共同的老丈人,被尊称为“欧洲岳父”的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
事实再一次证明,欧洲王室都不好惹,即便是小国王室,也架不住人家亲友团够强大。
欧洲王室有一点规则很不错,那就是亲戚归亲戚,战争归战争,就算是战场上打得你死我活,私下里大家还是可以做朋……友,不对应该是“亲戚”。
两人这点儿关系,还影响不到英俄两国的外交。亚历山德罗维奇还好点儿,已经开始参与政务,在政治上多少有些发言权。
爱德华就惨了,因为他生活不拘礼节,有时失于检点,因此维多利亚女王一直不许他掌管有关实际朝政的任何事务。
换句话说就是一个空头王储,除了有个高贵的身份外,政治上根本就没有他插手的余地。
一阵礼节性的寒暄过后,两人乘坐马车离开了喧闹的港口。历史似乎在这一刻,翻开了新的一页。
……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七十五章、利益动人心
自从英布战争后,本杰明内阁就陷入了政治漩涡中。不要说考虑连任了,想要干满这个任期都需要努力。
殖民部为此承担了责任,殖民大臣路易斯和开普敦总督德尔福同时引咎辞职,反对派依然不肯罢休,逮着这个问题穷追不舍。
如果不是用“三国同盟”吸引了公众视线,转移了舆论关注点,没准现在唐宁街已经换了主人。
这还远远不够,如果想要掩盖住这个污点,内阁还必须要在政治、外交上做出更大的成绩。
对俄关系也是其中的一环,资本家们需要打开俄国市场,赚取更多的利润。
在这种背景下,亚历山德罗维奇访问伦敦,自然受到了伦敦政府的欢迎。
……
“皇储殿下,贵国想要借款的问题,原则上我们是同意的。只要你们能够说服银行家,借多少都不是问题。”
外交大臣麦克林风度翩翩的说道,这是他的真实想法。只要俄国人能够说服银行家,无论借多少钱伦敦政府都不会干涉。
亚历山德罗维奇眉头一皱,要是能够说服银行家,他也不用和英国外交部打交道了。
“大臣阁下,现在我们遇到困难,需要贵国政府的帮助。”
说这话的时候,亚历山德罗维奇内心深处受到了强烈的刺激,为了一笔贷款,居然要他这个皇储低三下四的求人。
没有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要是不亲自出马,亚历山德罗维奇敢肯定,外交部那帮官僚是绝对谈不出结果的。
这不是他们无能,主要是英国人想要来一场政治作秀,提高政府在民间的声誉。
相比外交部的官员,和他这个皇储谈,能够增加更多的话题性。
亚历山德罗维奇同样需要这笔资历,增加在国内的威望,双方也算是各取所需。
外交大臣麦克林微微一笑,淡定的说道:“我们也很乐意帮助朋友,只不过现在有一点点麻烦。
贵国政府设置的关税壁垒,严重影响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运转。如果贵国能够加入自由贸易体系中,那么这些都不是问题了。
这是项双赢的选择,一旦加入了自由贸易体系,贵国的农产品出口将不会受到任何限制。对贵国解决财政问题,有非常大的帮助。”
自由贸易体系,这是英国人为了打开欧洲各国市场提出的。在扩大英国商品市场的同时,还伴随着英镑——黄金结算体系,或者说是推行货币霸权。
目前俄国人推行的仍然是金银复本位制度,一旦加入这个体系,就必须进行金本位币制改革。
沙皇政府的货币体系改革,早就已经开始,只不过一直以来都是在奥地利的帮助下进行的。随着两国关系的遇冷,俄国人的货币改革也陷入了停滞状态。
这让英国人看到了机会,想要趁机取而代之。将俄国人从半只脚跨入的神盾——黄金体系,拉入到英镑——黄金体系中,从而拉开同竞争对手的距离。
现在国际货币市场上,流行着三大体系:英镑——黄金体系、神盾——黄金体系、法郎——黄金、白银体系。
毫无疑问,英国人拥有加拿大、澳大利亚两大黄金产地,加上这么多的殖民掠夺积累,英镑——黄金体系自然占据了上风。
紧随其后的就是神盾——黄金体系,奥地利国内的黄金产量也不低,加上非洲大陆黄金的补充,也在国际货币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
不过距离英国人依然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为了弥补这个差距,维也纳政府一直都拉拢俄国人加入。
只不过亚历山大二世不愿意做小弟,这个问题一直都没有谈拢。沙皇政府财政危机爆发后,双方再次展开了谈判,然而双方底线差距太大,依然是无疾而终。
相比之下,法国人的金银复本位制度就比较悲剧了。法兰西的黄金产量太低,无法满足需求,不得不采取复本位制度。
尽管这个年代大多数国家都是混合本位,但是因为金银币值时常发生变化,给结算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
要维持法郎的币值稳定,法国人也是费尽心思。然而,这依然无法阻挡白银贬值的事实。
采用金本位产能不足,采用银本位又产能过剩。这个年代的白银产量已经开始暴涨,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社会财富的增长速度。
亚历山德罗维奇沉默了,加入英国人主导的自由贸易体系,牵扯太广,根本就不是他可以决定的。
不要看麦克林说的贷款不是问题,听起来似乎非常不错,实际上这里面问题大得去了。
别的不说,一旦丧失了关税保护,俄国那脆弱的工商业,能够生存下来么?
英国人的自由贸易体系,为什么没有工业强国加入?还不是担心,遭到国内的工商业遭到冲击,这个年代英国制造可是质量的保障。
经济上受到冲击,政治上也要受到影响。加入了英国人主导的自由贸易体系,还必须要考虑奥地利的反应。
不要看两国关系在转冷,那只是政治上的,民间商业往来联系的还是非常紧密。
第二次普俄战争已经出现了苗头,双方都在为战争做准备,这个时候奥地利的重要性变得不可替代。
就算是加入了英国人的自由贸易体系,伦敦政府也不可能在普俄战争中支持俄罗斯帝国,普鲁士和波兰才是人家忠实的小弟。
当然,只要沙皇政府肯放弃仇恨,不向普波两国复仇,那么英国人也可以调解双方的矛盾。
这种想法,在亚历山德罗维奇脑海中一闪而逝。他是和平主义者不假,但绝对不是圣母,会脑残到连自己的位置也摆不正。
思考了一会儿,亚历山德罗维奇开口问道:“大臣阁下,自由贸易的好处我也清楚。
贵国的工业实力世界第一,一旦没有了关税壁垒,以我国那初生的民族工业,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击垮。
目前俄罗斯帝国的工业人口,已经超过了六百万,一旦出现了问题就会引发失业潮,严重的还会危机国家安全。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
麦克林侯爵不慌不忙的解释道:“皇储殿下,你实在是多虑了。或许有很多产业会受到冲击,但是贵国同样有很多优势产业。
比如说农业,贵国的农业是欧洲最有潜力的,一旦加入自由贸易体系中,超过奥地利是早晚的事情。
奥地利的农产品加工产业,规模有多大,想必没有人比你们更了解了。
如果贵国依托本土粮食生产的优势,发展配套的加工产业,根本就不怕任何人竞争。
仅仅农产品出口一项,贵国都可以创造上亿英镑的出口额,这里面的利润,还不够用来弥补别的产业上的缺失么?
不光是农业,贵国资源丰富,也是一项先天优势。只要整合了起来,根本就无惧竞争。”
亚历山德罗维奇面上不显,内心深处已经非常反感了。除了挑拨了俄奥关系外,别的内容都是假大空。
国际粮食市场已经饱和,现在俄罗斯帝国加入进去,最多也就分一杯羹。想要达到麦克林说的那种程度,先击垮奥地利再说吧!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农业生产技术上俄奥双方存在着严重的差距,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弥补的。
糟糕的自然条件,也是限制俄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别的不说,单单是高额的运费,就增加了成本。
除了这些问题外,农产品加工技术也是一个问题。首先这些机械设备,就必须要进口,本土生产的机械设备质量不过关。
其次,技术工人缺乏,导致生产出来的次品率居高不下。这是俄国工商业的通病,就算是同样的机械设备,他们生产出来的次品率也高于欧洲各国。
这么多问题,全部加在了一起,已经大幅度增加了成本,这让他们如何在农产品出口中和对手竞争?
俄罗斯帝国资源丰富,后面还应该加上一句——交通落后。再丰富的资源,运不出去还有什么好说的?
要加入自由贸易体系可以,不过这得要英国人拿出好处来。亚历山德罗维奇需要的是切切实实的利益,而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画饼。
“大臣阁下,你说的这些都只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短期内俄罗斯帝国加入自由贸易体系是获得不了任何利益的。
但是我们要付出的代价,却非常的惨重,不但国内的工商业会受到影响,甚至还会导致俄奥同盟破裂。这不是一项对等的交易,对待朋友不应该这么虚伪。”
亚历山德罗维奇特意加重了语气,向麦克林表示了心中的不满。
……
第一轮交锋,双方的互相试探失败,谈判暂时告一段落。
不过亚历山德罗维奇确实动心了,不管英国人是不是在画饼,可是能够取得农业出口市场上的霸主地位,确实非常的诱人。
只是想想竞争对手,就让他感到了绝望。这个年代俄罗斯帝国只是对外出口粮食,而不出口别的农产品,没有那么多原因,就是交通问题。
像水果蔬菜之类的,从俄罗斯帝国运到欧洲各国销售,半路上就烂得差不多了。
小麦、马铃薯、豆类、玉米,就是俄罗斯帝国的拳头产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太小,出口份额非常小。
比如说:棉花。因为生产技术、地理条件、交通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俄国人的棉花丧失了竞争力。
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先天上的不足,想要后天弥补实在是太难了。
……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七十六章、都在演戏
英俄谈判没有保密,远在维也纳的弗朗茨都收到了消息,甚至连谈判的内容都还原的七七八八。
待价而沽,这么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懂。俄国人故意泄露消息出来,很明显就是在等奥地利出价。
不一定要比英国人高,只要是相差无几,沙皇政府就一定会选择和奥地利站在一起。
这是利益决定的,俄奥同盟存在的价值可比英俄同盟有价值的多,况且英国人还不会和他们结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