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这个疏忽,直接导致了那不勒斯的悲剧。不然维也纳政府提醒他们一下,没准可以第一时间就干掉了加波里的救国军。
……
黑山公国,匈牙利独立组织高层齐聚一堂,商议对策。气氛有些压抑,显然他们收到的不是什么好消息。
斯蒂芬开口说道:“情况大家都知道了,大家有什么建议就说吧?”
布基亚斯一脸愤怒的说:“能有什么建议?现在匈牙利只是一个地理名词,我们马札尔人已经变成了少数民族,还是受到当地人敌视的少数民族。
奥地利族,上帝啊!谁能够告诉我,伟大的匈牙利还有这么一个民族?”
远在万里之外遥控,和亲临其境感受那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么远的距离,传递一次消息都不容易。
匈牙利独立组织本来就是骗经费的咸鱼组织,被派出来执行任务的人,都要被再三叮嘱安全第一。
不是他们战友情深厚,一方面是怕落入维也纳政府手中,把所有的事情都交代了;另一方方面是他们人少,根本就损失不起。
大多数时间,他们都把据点放在了撒丁王国。因为奥撒关系的缘故,就算是身份暴露,撒丁政府也会第一时间通知他们跑路。
反正都是贴贴小广告,宣传一下革命思想。在撒丁王国忽悠中二少年去干就行了,有奥撒仇恨在,又有金钱刺激,不怕找不到人。
这种事情,只要小心谨慎被抓住的几率非常低。后世监控满大街,都杜绝不了小广告,更何况是这个年代呢?
这个时候一名中年男子不满的说:“布基亚斯先生,关于奥地利族的问题,我前面已经向组织汇报过了。”
确实汇报过了,可是他们并没有重视。在很多人看来,这只是维也纳政府在自欺欺人。
正常情况下是这样,可惜他们忽略了义务教育的存在。成年人不好忽悠,小孩子就不一样了。
从小封闭式教育,几年过后他们的人生观中,自己就是奥地利族,德意志民族分支南奥地利人。
老一辈连自己是啥民族都没概念,加上维也纳政府给分地了,他们对奥地利的认同度正是最高的时候,当奥地利人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这种背景下,马札尔民族充当了拉仇恨的角色。
因为家中有人参加过匈牙利独立运动,被剥夺了爵位、封地、产业,成为了普通民众;本身又是原来奴役当地民众的统治者,天然上受到了排挤。
十几年过去了,往日的风光傲气早就不在了,可是作为乱党的家属,严密监视还是少不了的。
有人脉关系的纷纷转换民族、搬家离开当地,反正他们又不是真的马札尔人,只是为了利益才加入的,现在换个身份也没有压力。
然后,在奥地利人口增长迅速的年代,马札尔人数量却在急剧减少中,不足巅峰时期的三分之一。
数量少也就算了,还被打散了安置。一个村就那么一两户,敢搞事情不怕被邻居给镇压了么?
这对匈牙利独立组织来说,非常的不利。本来这些在权利斗争中的失败者,最有可能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可惜以现在的情况,这些人根本就翻不起浪花。
甚至要不了多少年,这个民族只能在历史书上看到。
一名老者打断道:“好了,这个问题不用纠结。奥地利国内对维也纳政府不满的人或许不少,可是愿意和我们一起发动起义的人,绝对是凤毛麟角。
愿意看到匈牙利独立的人,不用想我们也知道,除了马札尔族外,估计就只剩下部分意大利人了。
我提议放弃在匈牙利地区的行动,将革命阵地转移到意大利地区,美国人只需要看到结果,他们不会在乎是匈牙利地区爆发起义,还是意大利地区爆发起义。”
斯蒂芬反对道:“马里乌特先生,你觉得我们有能力在意大利地区发动起义么?
大家在国内或许有一些关系,可这些人都是大家的亲朋好友,我知道你们是不想把他们牵扯进来,我也不想牵连到他们。
可是行动还是要继续,那怕是做一个样子。这么多年,我们可拿了美国人不少钱,要是没有一点儿动静,肯定是说不过去的。”
马里乌特摇了摇头说:“自从奥地利吞并塞尔维亚地区过后,匈牙利已经变成了腹地,要在当地发动起义我没有办法。
可是在他们的边界地区就不一样了,这些年组织在撒丁王国的经营,多少有点儿根基,可以利用奥撒矛盾做文章。
比如说:忽悠一帮撒丁人冲击伦巴第王国,或许是去酒馆找一帮酒鬼搞破坏。
只要折腾出动静,拍摄几张照片,我就可以告诉美国人,这是在挑起法奥矛盾。
大家还可以演一出苦肉计,故意受点儿伤,证明我们确实是损失惨重,没有办法继续发动起义了。
不管怎么说,我已经老了折腾不起了。这次的事情过后,我就退休,再不过问组织的事情。”
吹牛逼他们是专业的,造假那也是大师级的。马里乌特本来就没准备要挑起法奥冲突,真要是挑起来了,美国就回不去了。
现在的联邦政府,可没有庇护他们的底气。法奥两国一施压,卖掉他们的几率那是九层九。
斯蒂芬厉声呵斥道:“马里乌特先生,不要忘了曾经的誓言,在匈牙利独立前,任何人也不能够退出组织。”
想要脱身,不要做梦了。斯蒂芬早就做出了决定,要么大家一起平安着陆,安享下半生;要不大家一起完蛋,他可不会当替死鬼。
作为匈牙利独立组织的老大,斯蒂芬可没有办法退休。除了后面加入的中二少年,高层都在思考后路了。
如果马札尔是一个大民族,他们或许还能够坚持下去。非常遗憾那怕是匈牙利共和国时期,他们的巅峰人口也就六十万。
剩下的匈牙利人,都被他们主动排除在外。如果像历史上一样,他们没有被一网打尽,还可以慢慢吸收底层民众加入壮大马札尔民族。
现在已经不可能了,参与、支持匈牙利独立的人直接完蛋,同情者也被排除了权利中心。
分裂后的匈牙利王国,维也纳政府都直接派出了公务员管理,严格执行民族融合政策,根本就不给当地贵族插手的机会。
就算是东山再起,也不让他们在本地做官。再想做暗度陈仓的事情,根本就不可能。
马里乌特一拍桌子,进入了嘴炮模式:“斯蒂芬,少说这些废话,现在哪里还有什么匈牙利?
匈牙利独立这些鬼话,你拿去糊弄傻子吧!别人不清楚怎么回事,我们还不清楚么?
从头到尾,都是为了和维也纳政府争夺权利搞出来的。本来大家说好的慢慢谈,免得刺激到维也纳闹得局面不可收拾。
结果看到奥地利虚弱了,科苏特那家伙尽情的给大家吹嘘独立的好处,一个个被利益蒙蔽了双眼,脑袋抽风就跑去革命了。
最后确实独立了,共和国也建立了。只不过不等匈牙利复兴,奥地利的军队就杀过来了。
这些年在美国,你也捞了不少钱,差不多就收手吧!再折腾下去早晚有穿帮的一天,到时候你觉得美国人会放过你?”
气的斯蒂芬差点儿冲上去揍这个倚老卖老的家伙一顿。难道他就不想收手么?问题是美国人不答应啊!
拿钱不办事,世界上哪里有这种好事?这些年虽然没有搞出大动静,舆论宣传工作他们一直都没有放弃。
有多少作用姑且不论,至少也有点儿苦劳。给美国人带来了政治上的收益,可以证明美国体制的优越性。
真要是没有了匈牙利独立组织罩着,在坐的凭什么在美国过着富裕的生活?要知道,最初流亡过去的时候,一个个都穷的叮当响。
大家的第一桶金就是联邦政府的资助,大家靠这笔资金度过了第一关,才开始了嘴炮养成之路。
四处演讲、忽悠筹集资金,这些钱并没有投入到匈牙利独立事业中,而是变成了大家的私产,在美国投资置业。
这个时候觉察到了危险,想要退出去,别人都可以退,斯蒂芬这个匈牙利独立组织领导人没有办法退。
他已经被包装成为了革命家,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不然的话,斯蒂芬早就想解散匈牙利独立组织,过着富家翁的腐朽生活。
斯蒂芬冷笑着问:“马里乌特先生,我知道你胸中有丘壑,那么告诉我现在该怎么退?”
“这就要看你够不够狠了!”
马里乌特的话音刚落,室内的温度仿佛到了零下十度,众人的脸色都变得苍白了起来。
狠,肯定不是让在场的人去死,不然马里乌特也不会大张旗鼓的说出来。那么被牺牲掉的就只能是底层的组织成员。
什么情况下“一个革命家”会放弃?
……





神圣罗马帝国 第五十一章、两个濒临破产的国家
维也纳宫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笑眯眯的说:“陛下,为了寻求我们的支持,普俄两国都开出的条件几乎一样。
俄国人许诺只要我们支持他们,战后可以获得西里西亚;普鲁士承诺只要我们保持中立,战后就割让西里西亚地区。”
俄国人的承诺那是慷他人之慨,沙皇政府不会介意拿普鲁士的利益收买奥地利。
柏林政府的承诺,那是被逼得没办法,他们也不愿意放弃西里西亚。为了赢得了战争,他们必须要稳住奥地利。
赢得了这场战争,他们的付出都可以加倍的收回来;输掉了战争,西里西亚根本就保不住。
尽管过去了这么些年,可奥地利人对西里西亚地区依然耿耿于怀。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实力的增加,维也纳政府中收回西里西亚地区的呼声越来越高。
一旦普鲁士王国出现弱势,奥地利肯定会落井下石,现在柏林政府不得不先稳住奥地利。
看着欲言又止的费利克斯,弗朗茨问道:“首相怎么看?”
费利克斯首相回答道:“陛下,这个两个都不是最好的选择,我们需要的是普俄两败俱伤。
现在我们和俄国人的联盟已经很碍眼了,欧洲各国都在为拆分这个联盟而努力。如果沙皇政府继续胜利下去,未来我们遇到的麻烦只会更多。
对我们来说,现在的俄罗斯帝国已经够强大了。要是让沙皇政府完成了内部改革,俄奥联盟还有没有价值就很难说了。
同样,一个更加强大的普鲁士王国,也不符合我们的利益。欧洲太小了,容不下这么多强国。”
普俄两败俱伤这是最理想状态。不但可以借普鲁士人的手打断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让沙皇政府这次改革比历史上更加不彻底;同时也可以打断普鲁士人的野心,这次失败过后他们就再也没有崛起的机会。
可是要做到这一点非常的困难,至少弗朗茨不认为奥地利有能力玩儿这个平衡。
普鲁士王国输一次就完蛋,表面上来看俄国人可以输很多次,实际上这非常的虚,沙皇政府内部问题太多,弗朗茨也不确定他们的损失承受能力。
这和近东战争不一样,当时俄军打到了君士坦丁堡门口,国内的各个阶级都都在支持战争,再大的损失沙皇政府都必须要坚持。
弗朗茨想了想说:“这种理想主义计划就不要有了,很容易玩儿崩盘,最后两边不讨好。
按照实际需求,我们只要做到两点就够了:
一、利用普鲁士人打乱沙皇政府的改革,只要俄国人无法短期间内获得胜利,亚历山大二世就会向保守派让步,这次改革就不会彻底;
二、普鲁士王国不能够做大,德意志地区有一个强国就够了,没有必要再增加一个竞争对手。
增强普鲁士实力的事情,可以让英法去干,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必要的时候给沙皇政府输血,坚定他们打下去的决心。”
两头讨好是不可能的,真要是那么干了,最后的结果多半是两相厌弃,变得里外不是人。
俄奥同盟的作用正在降低,可是盟约一天没有解除,奥地利就不能公开给俄国人捅刀子。
这关系到了奥地利在国际政治外交中的信誉,一个没有信誉的国家,永远不要想获得大家的尊重。
幸好普鲁士政府够聪明,没有玩儿什么不宣而战,也没有主动入侵俄罗斯,不然根据盟约奥地利也被拖入了战争。
现在的情况是普鲁士王国入侵丹麦,俄国人为了保护这个小弟,向普鲁士王国宣战。
这种情况,并不在俄奥同盟的必须参战范围之内。
丹麦王国是俄国人的盟友,并不等于他们也是奥地利的盟友,维也纳政府不需要和俄国人站在一起。
财政大臣卡尔提醒道:“陛下,沙皇政府的财政非常糟糕,俄国人行动迟缓,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财力的限制。
前不久,沙皇政府发行的债券在资本市场上遇冷,投资者们担心俄国人会赖账。
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分析,俄国人的财政如果还得不到改善,沙皇政府有可能会再次宣布破产。”
俄奥同盟中有规定: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情况下,有义务向盟友提供物资援助。
理论上,这种情况下维也纳政府怎么也要帮一把,这是选择性问题。不过,怎么支持就要看实际情况了。
提供贷款是援助,捐赠物资也是援助,具体情况还是要看利益。
没有足够的利益,随便从仓库中拿些武器弹药凑数,同样可以应付过去。
财政大臣的态度非常明显,那就是沙皇政府财政非常糟糕,战争过后很有可能会破产,奥地利没有必要跳这个坑。
财政破产,在欧洲大陆从来都不是一件新鲜事。尤其是沙皇政府,一旦政府债务超过了承受能力,他们就会宣布破产。
政府破产意味着前面的债务他们无限期的暂停支付,也可以理解为不还了。这种事情沙皇政府干得多了,很多债主被坑的欲哭无泪。
当然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资格赖账,这个年代还有一种方式收钱——武力讨债。
小国就算是宣布破产,通常也只是赖掉个人债务,列强的债还是要还的,比如说:列强监管财政。
墨西哥就是一个反面例子,没实力也敢学习人家赖账。1862年总统胡亚雷斯宣布暂停支付债务,然后法国债主就杀上门去了。
这种方式对俄国人无效,还没有哪个债主有能力杀到圣彼得堡去要钱。坑的次数多了过后,资本市场上就没人借钱给沙皇了。
弗朗茨诧异的问:“俄国人的财政已经恶化到了这种程度?”
在他的记忆中,沙皇政府的财政虽然糟糕,却没有到崩溃的地步。就算是打一次普俄战争,也不至于马上破产。
财政大臣卡尔解释道:“陛下,近代以来,普通的欧洲国家只要能够坚持下去,就会尽可能的想办法还债,很少有赖账的,然而俄国人是例外。
根据以往的经验,沙皇政府的债务到达了一定程度,他们就会宣布破产。最近我们收集到了一个情报,沙皇政府已经做好了破产预案。”
弗朗茨无话可说了,其实中世纪时期国王宣布破产赖账的事情很多,几乎每隔几十年都会来一次。
很多资本家都被坑哭了,其中以犹太资本家被坑的最多。这是太有钱的缘故,大部分的钱聚集到了他们手中,不找他们借钱找谁?
当然,被坑的国王也很多。犹太资本招人恨,就是因为他们常常在贷款合同中埋钉子,不少借钱的国王都上了当,要额外支付很多利息。
事实证明统治者不好惹,尤其是君主制时代,敢骗他们的钱,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欧洲大陆的排犹运动,大部分就是这么来的。
进入近代,资本的力量不断壮大,各国政府通过破产赖账的事情越来越少,尤其有列强背景的国际贷款更加不敢赖账。
大家一起赖账的年代,自然是没有关系,反正天下乌鸦一般黑。可是突然间别人都开始遵守规则,就剩下你一个人赖账就很突出了。
债主们一宣传,沙皇政府的信誉就这么完蛋了。没有了信誉,很多事情都不好办,才有俄国人使用金币、银币的尴尬局面。
弗朗茨想了想说:“那么我们也对外收紧银根,提醒国内的金融界加强警惕。
对俄国人的支持,以实物援助为主。所有的对俄大额贷款,都必须要有抵押品。”
这也算是落井下石了。这些限制条件,无疑是增加了沙皇政府对奥地利资本市场融资的难度。不过只要沙皇政府不赖账,就算是拿出再多抵押品也无妨。
有了抵押品,就算是俄国人宣布破产,也不可能赖掉这些债务。毕竟抵押品的价值,通常都是超过贷款的。
弗朗茨也是不得不为之,要知道前不久沙皇政府就拿阿拉斯加冲抵了257万神盾的债务,还附带欠下了一个人情。如果不是真的撑不住了,俄国人绝对不会这么干。
……
在奥地利担心俄国人破产的时候,伦敦政府也面临了同样的问题,作为欧洲大陆是最穷兵黩武的国家,普鲁士王国可不是有钱的主。
现在借钱给柏林政府,风险一点儿不比贷款给俄国人低。柏林政府发行的战争债券,在伦敦金融市场上遇冷。
如果普鲁士王国赌赢了,那么还有可能还得起钱;要是普鲁士王国输了,或者是两败俱伤,这些投资都打水漂了。
看好普鲁士的人不多,大家不愿意拿钱去冒险。即便是债券利息已经提高到了年息15.8%,销量依然不容乐观。
作为普鲁士王国的金主,伦敦政府自然不能够看着这种情况发生。没有足够的钱,普鲁士王国拿什么打这场战争?
财政大臣阿加瓦尔说道:“我们已经给普鲁士人发行的战争债券,至今为止只是销售出去了186.9万英镑,距离发行额1500万差距太远。
民众们不看好他们能够赢得这场战争,除非有人能够给他们提供担保,否则这笔债券没有办法销售出去。
普鲁士王国的财政非常糟糕,1848年开始到现在,他们一直处于赤字状态。
国内的多家金融机构都认为普鲁士财政在破产的边缘,拒绝给他们提供贷款。”
金主也不好当,这是要投入真金白银的。普俄战争的花费注定是一笔巨额开销,血本无归的可能性还非常大。
约翰-罗素首相揉了揉额头说:“这么说,我们承诺给普鲁士王国的援助,这两个月时间还没有筹集到五分之一?”
按照约定,英国人要向普鲁士王国提供1000万英镑贷款,外加发行1500万英镑战争债券。
现实情况是,除了伦敦政府预支了500万英镑给普鲁士政府外,资本市场上根本就无人问津。
这是近东战争的后遗症,英法都没有打赢俄国人,更何况是普鲁士王国呢?
即便是伦敦政府,也不认为普鲁士王国能够打赢这场战争。要支持他们,那只是为了打断俄国人的改革,并不是指望普鲁士王国能够获得胜利。
“是的,首相阁下。大家对普鲁士没有信心,所以在投资的时候都比较谨慎。”财政大臣阿加瓦尔回答道
支持普鲁士王国打击俄国人,英国民众还是非常支持的,可是要掏钱了就不一样了。
伦敦的一些报纸都在赌普鲁士王国什么时候失败。
最乐观的估计也只是认为,普鲁士王国能够支撑一年时间然后输掉战争;最悲观的则认为,要不了一个月时间柏林政府就会投降。
外界普遍认为普鲁士王国要赢得这场战争,除非是英法亲自参战,不然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神圣罗马帝国 第五十二章、落井下石
不光是伦敦政府在想办法帮普鲁士人筹钱,法国人同样也没有闲着。不过他们不是在筹钱,而是忙着扯皮。
在发展经济上,拿破仑三世完全可以说得上优秀。最近十来年,法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
这一点在财政上体现的尤为明显,1851年法国财政收入12.73亿法郎,到了1864年法国财政收入已经接近了20亿法郎。
这还是没有计算撒丁王国的结果,不然还可以增加几个亿,意大利最繁华的地区,可不是吹出来的。
加入法国大家庭后,困扰着撒丁王国资本家们的市场问题,终于得以解决,当地经济开始迅速发展。
有利自然也有弊,法国资本家们也杀了过来。实力薄弱的撒丁本土资本,显然干不过法国资本,只能利用地头蛇的优势与之抗衡。
这些争斗,都在经济大发展的情况下被掩盖住了。毕竟赚到了更多的钱,就算是竞争更加残酷,可腰包骗不了人。
将近20亿法郎的财政收入,折合英镑近8000万,而此时联合王国的财政收入还不到7000万英镑,双方的收入差距高达1000万英镑。
当然,这并不是说法国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英国人。这个年代各国财政收入,都只是本土的财政收入,没有计算殖民地收入。
而且还要考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分配问题,不同的税收方式,也影响着财政收入的高低。
不过这些数据还是可以从侧面证明法国经济发展迅速。在拿破仑三世继位前法国的财政收入还要低于英国,现在已经实现了反超。
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增加,巴黎政府不但摆脱了财政危机,还有能力玩儿法郎外交。
经济上有能力支援普鲁士,拿破仑三世又想要取代俄国人的欧陆霸权地位,并不等于法国人就真的要支援普鲁士。
1...145146147148149...5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