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当然,因为别的民族涌入,这部分坚持使用意大利语的人,在当地的总人口比例中下降到了六层。
没有办法,意大利文化传承并不落后,加上和中部意大利邦国的商业贸易往来频发,才形出现了这种情况。
农村更不用说,德语很多人都学会了,可是日常生活中依然习惯使用意大利语。
如果不是一开始就解放农奴,并且用土地收买了农民,培养了他们对奥地利的认同感,现在奥属意大利地区也不会这么稳定。
同样的事情,法国人没有办法做,因为解放农奴的事情撒丁王国已经干了。
除了拉拢当地的实力派外,法国政府没有办法收买人数众多的底层民众,这就给民族主义者留下了活动空间。
纵观历史,每一次革命的主力都是底层民众,什么时候看到过资本家跑去冲锋陷阵?
正常情况下,只要底层民众日子过得还行,对政府认同度高,那么就不会发生大规模叛乱。
偏偏认同度是拿破仑三世最大的短板,法国民众认同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有一个牛叉的伯父,而不是他本人多么受人爱戴。
意大利人就不一样了,看着拿破仑家族成为法国皇室他们非常的高兴。但是让他们向拿破仑家族效忠,那就不行了。
本来血统上大家就不认同,更何况还是被法国吞并呢?要是再损害了他们利益,那就就要举起造反了。
推动民族融合?抱歉法国都没有义务教育,怎么可能先给撒丁王国提供义务教育呢?
涉及到了自身利益,这方面法国民众是非常敏感的。巴黎政府就算是要推广语言文字融合,也必须要连着国内的义务教育一起搞。
这又牵扯到了一系列的问题,总之,短时间内巴黎政府是做不到的。
在军管期内,撒丁王国肯定会很安分的,一旦恢复了正常秩序,会发生什么就不确定了。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三十一章、墨西哥皇帝
美泉宫
情报头子泰伦汇报道:“陛下,马西米连诺大公夫妇昨天离开了维也纳,目的地是法国。”
弗朗茨喝了一口茶,压下了心中的不满,说道:“算了,随他去吧!”
现在这个时间点去法国,显然马西米连诺是准备依靠法国人的支持成为墨西哥皇帝。
估计这里面还有拿破仑三世的手笔,法国人需要的是一个出身高贵的傀儡君主,方便他们暗中掌控墨西哥。
马西米连诺能够脱颖而出,那是因为法国人没有更好的选择。不是什么样的人,墨西哥立宪派都会接受,起码拿破仑家族就不行。
实际上,一开始的备选就只有哈布斯堡家族和波旁家族。毫无疑问,拿破仑三世不可能扶持一位波旁家族的墨西哥皇帝,这是在给自己找不自在。
万一波旁王朝在墨西哥复兴,有人觉得波旁王朝干的不错,想要给法国换个君主那就惨了。
毕竟,波旁王朝是公认的正统,比拿破仑家族合法性要高得多,发生复辟的可能性非常高。
哈布斯堡家族几乎成为了唯一的选择,拿破仑三世支持马西米连诺不是因为他能力出众,恰恰是看中了他的中二政治思想。
真要是能力出众,无论是墨西哥立宪派,还是拿破仑三世都不会让他们成为墨西哥皇帝。
大家需要的是一个傀儡,而不是一个雄主。哈布斯堡王朝的实力不弱,要是马西米连诺真的能力出众,随时有可能会反客为主。
现在家族不愿意投入,那是马西米连诺能力不足,成功的可能性太低。要是他真的有能力,弗朗茨不介意扶他一把。
事实证明,中二少年惹不起,尽管马西米连诺已经不小了。
拒绝乘坐奥地利的军舰前往墨西哥,以抗议家族不为他提供支持,这是多么奇葩的大脑才想出来的?
要知道,这种护航也是有政治寓意的,表明了哈布斯堡家族仍然站在他身后。
就凭这他就可以轻松拉拢墨西哥国内德裔的支持,还可以获得中美洲殖民地的支持,顺便也能够忽悠一堆遗老遗少。
这个时候,马西米连诺跑去了法国,固然是打了他这个兄长的脸,同样也拒绝了家族在美洲地区的政治资源。
没有了这些资源,他就只能够依靠法国人的支持上位,未来想要摆脱法国人的控制,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对弗朗茨来说,这也是一件好事,不需要为了家族的荣耀,硬着头皮往里面砸资源。
英法西三国都盯上了墨西哥,奥地利再插手非常容易引起大家的敌视。发生了现在的事,奥地利正好脱身而出。
与其那么多人一起争夺墨西哥,不如跑去经营中美洲地区。至少把这一片地区整合起来,巴拿马运河什么时候开通,就是奥地利说了算。
如果可能的话,弗朗茨会尽可能延迟开挖这条运河。没有这条运河美国东西两洋分割,想要走海路就必须要绕一个大圈,首尾不能够相顾。
无论是商业贸易,还是国防都会大受影响。
……
巴黎
拿破仑三世对马西米连诺的到来,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看得出来他非常的高兴,离开了哈布斯堡家族支持的墨西哥皇帝,才是他需要的墨西哥皇帝。
对付一名理想主义者,对拿破仑三世来说太轻松了。
他可不是生下来就身居高位的,拿破仑三世也是一路摸爬打滚,靠自己的奋斗才成为法国皇帝的。
就凭这一点,他就超过了同时代的所有君主。如果不是后来在一连串的胜利下,逐渐迷失了自我,没准他还会成为法兰西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宴会结束过后的次日,拿破仑三世和亲信们聚在一起交流意见。
不要看这些人在历史上没有多少存在感,正是这帮人和拿破仑三世一起缔造了法兰西在19世纪中期的辉煌。
历史上,法国第二殖民帝国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创的,法国工业革命是在他们手中完成的,这一时期也是法国经济发展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年代。
拿破仑三世问道:“你们怎么看待马西米连诺,他有没有扶持价值?”
佩利西斯回答道:“陛下,马西米连诺就像一个宠坏了的孩子。居然就这么跑到了巴黎,估计维也纳那位应该气坏了。”
拿破仑三世笑道:“气坏了更好,不然以哈布斯堡家族玩儿政治的手段,没准我们还要吃一个大亏。”
在弗朗茨的蝴蝶效应下,奥地利浴火重生,自然成为了各国君主的必修课。
结合哈布斯堡家族的发展史,就被人整理出了一本《哈布斯堡家族政治》。
下半身帝国,可不仅仅只是靠联姻就能够做到的,更多的还需要政治手段。
不然,欧洲就不会只有哈布斯堡一个下半身帝国。
大贵族之间的联姻错综复杂,同样的种马家族不只有哈布斯堡家族,却只有哈布斯堡家族能够整合出一个帝国来,这其中的差距就在政治手腕上。
当然,政治手段厉害不等于军事手段也厉害,这两项能力似乎是成反比的。
巅峰时期的哈布斯堡家族,占据了小半个欧洲大陆,包括:西班牙、意大利大部分地区、比利时、荷兰、神罗共主、匈牙利……
哈布斯堡的殖民帝国更是从北非到墨西哥,是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号称占领了半个地球。
这个称号并不夸张,巅峰时期半个地球都在哈布斯堡王朝的势力范围内,只是因为时代的缘故没有办法直接统治。
然而,就这么一个庞然大物,还是被法国人给打垮了。到了后期,哈布斯堡王朝被迫进行分裂,以维护自身统治。
能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足以证明了政治强,不等于军事强。
当时法国人都被包围了,只要不犯超级错误,靠实力硬压过去,都可以取得胜利。
遗憾的是查理五世昏招频出,虽然靠着雄厚的实力互有胜负,可是在战略上却输得一塌糊涂。
当然,实力雄厚的哈布斯堡输的起,可是查理五世消耗了太多的财富,后面的继承人日子就不好过了,渐渐的丧失了霸权。
幕僚帕蒂分析道:“陛下,就算维也纳宫那位愿意出力,恐怕马西米连诺也未必会领情。
有一位优秀的兄长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一个宠坏了的孩子就未必了。
从小生活在兄长的阴影下,马西米连诺现在最想要做的就是干一件大事,证明自己的能力。
而留在奥地利永远都不会有这个机会,弗朗茨不可能不了解自己的弟弟,所以这么些年马西米连诺所有的职务都是虚衔。”
拿破仑三世皱着眉头说:“这对我们来说,似乎也不是一件好事。马西米连诺如果太无能,即便是有我们支持,想要坐稳墨西哥皇帝同样也非常困难。
现在的墨西哥就是一个烂摊子,普通人根本就收拾不了残局。
但愿马西米连诺能够继承几分哈布斯堡家族的天赋,不然后面我们的麻烦大了。”
这是矛盾的地方。一方面法国人需要一个傀儡皇帝,可以方便他们操纵墨西哥政治,从中获取最大的利益;
另一方面法国人又希望皇帝有点儿能力,可以稳定墨西哥的局势,不然天天打内战,他们怎么赚钱呢?
……
经过了一番讨论,综合了各方面因素,法国人还是得出了结论:马西米连诺是值得扶持的。
至于失败的风险比较大,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高投入才有高回报。
就算是墨西哥换了统治者,也不敢赖他们的账。要是扶持一个雄主出来,那么没准就血本无归了。
1863年底,马西米连诺夫妇乘坐法国军舰,前往了墨西哥帝国。
远在维也纳的弗朗茨,直接无视了这一切。除了苏菲皇太后发了一封电报,痛骂了马西米连诺一顿外,剩下的哈布斯堡成员都选择了冷眼旁观。
从离开维也纳的那一刻起,马西米连诺连同的后代,直接被默认放弃了哈布斯堡家族的继承权。
然而,正在军舰上撰写法院礼仪指南的马西米连诺,似乎并没有受到影响。仿佛离开了哈布斯堡家族支持,也只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
夏洛特公主心中有些不安,不过沉沁在成为皇后的美好生活中的她,并没有向丈夫说起她的担忧。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三十二章、干涉联军(加4-1)
马西米连诺要担任墨西哥皇帝,可是刺激了不少人的神经。
国内的共和派反对也就罢了,因为是法国人扶上位的,立宪派内部也有很多人担心法国人的势力会继续扩大,选择了观望。
在马西米连诺抵达墨西哥前,林肯就表明了态度,反对法国人干涉墨西哥内务,谴责法国人违反了门罗主义。
这都是小问题,连美国内政都干涉了,谁还会把门罗主义放在心上,林肯的抗议法国人根本就没有理会。
西班牙人已经占领了海地岛,奥地利把手伸到了中美洲地区,英国人有意重新拿回西部地区,法国人自然不认为图谋墨西哥有什么不对。
没有直接吞并,仅仅是扶持傀儡政府统治,这已经非常注意吃相了。起码要比奥地利,想要把中美洲各国变成自治省,看上去更加有吃相。
不光是北方政府反对,就连南方政府也反对马西米连诺出任墨西哥皇帝。他们担心墨西哥帝国发展起来后,损害到他们的利益。
在这种背景下,1864年3月,马西米连诺登上了墨西哥皇帝的宝座,史称:马西米连诺一世。
大家的目光都在美国内战中,对这个新诞生的墨西哥皇帝并不感兴趣,这次登基大典可以说是百年来最糟糕的。
宾客档次上不了台面,就不说了。距离这么远,也不能够指望欧洲贵族亲自跑一趟,就算是派代表也需要路费不是么?
场面布置寒酸也无妨,反正都是一个仪式。最终还是要看表现,失败了才叫寒酸,成功了这就叫爱惜民力。
关键是共和派搞事情了,加冕当天就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游行活动,要求皇帝滚蛋。
登基现场,都有几名中二少年想要破坏典礼,好在卫兵们及时反应了过来,阻止了这一恶劣行为。
这算是墨西哥实力派,给皇帝的下马威了,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告诉马西米连诺一世:你丫的并不受欢迎,要是聪明的话,就和我们合作。
……
就在马西米连诺登基后不久,南北双方就发动了一场大决战。
1864年4月中旬,在宾夕法尼亚州和俄亥俄州交界处,北方政府集结了42万军队,南方政府集结了34万军队。
这场会战的输赢,将直接关系到了美国未来局势的走向。
如果北方政府输了会战,那么宾夕法尼亚州将会沦陷,五大湖工业区将落入南方政府手中,北方政府基本上无力回天。
反之,南方政府输掉了战争,那么他们前期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优势,将荡然无存。
北方政府可以携大胜之威,收复俄亥俄州和马里兰州,然后凭借兵力优势辗压南方政府。
各国的目光都汇聚了到这里,作为旁观者南北双方永远分不出胜负,才是大家最希望看到的。
从内战爆发到现在,美国的工业总量已经下跌了百分之四十三,农产品产量下降了百分之三十七。
尤其是处于战场的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堪萨斯州、马里兰州、依阿华州、伊利诺州、密苏里州、肯塔基州损失最为惨重。
美国的总人口跌破了3000万,战争给这个国度带来了严重的创伤,十年时间都无法恢复到战前水平,作为交战区的各州未来二三十都要舔伤口。
美国人打的越惨,欧洲各国获取的好处就越大。军火商们就不说了,一个个都大发横财。
别的产业也大有收获,以奥地利为例:没有了美国这个粮食出口大国冲击后,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了百分之十三,作为欧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自然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除了农产品外,奥地利的工商业制品也出现在了美洲市场上。对美出口贸易总额,较之战前上升了百分之四十六。
英法两国也不逞多让,利用这个机会在美洲大肆攻城掠地,尤其是工业薄弱的南方政府,现在使用的工商业制品,大都是来自欧洲各国。
北方各州也好不了多少,经济向战争转型过后,其它的民用工商业产品自然是大幅度减少,市面上充斥着欧洲制造。
不要看弗朗茨提前囤积军火抢占了商机,实际上经济上获利最大的还是英国人。
作为世界上的工业霸主,在工商业制品出口上,约翰牛超过了世界各国的总和,很自然的成为最大的获益者。
自从英法奥西四国决定在对美问题上达成一致后,四国公使就时常聚在一起交流意见,偶尔还会发生争议。
奥地利代表德鲁克提议道:“诸位关键时刻已经到了,这次会战无论谁胜谁负,我们都必须要出面干预。
要是行动晚了,双方分出了胜负,再想要干预付出的代价就不是一星半点儿了。我提议立即组织干涉联军,直接用武力插手美国内战。”
法国代表亚尔弗里得反对道:“阁下,现在我们动手未免太早了一些。无论是谁赢得了这次会战胜利,都会损失惨重,短期内不具备全面反攻的能力。
这场战争还会持续很长时间,利用内战尽可能的消耗美国人实力,才是最佳的选择。
如果我们现在就下场,那么无论是南方政府,还是北方政府都保留了很强的军事实力,不利于我们接下来在北美的活动。”
这都是幌子,关键是法国人正在集中精力处理墨西哥事务,现在要出兵干涉美国内战,他们能够拿出来的兵力太少。
利益永远都是和实力挂钩的,现在能够投入的力量越大,战后能够获得的收益也就越大。
大家都是老牌列强,没有一个省油的灯,光想占便宜不想出力,这种好事还是不要做梦了。
亚尔弗里得现在最想做的就是拖延时间,等他们腾出来手来,再干涉美国内战,以便实现利益最大化。
反正在他看来,英法奥西四国联手干涉这次内战,根本就没有任何难度。不要说现在元气大伤的美国,就算是满血复活的美国,也无法同时和四国抗衡。
英国代表马里奥立弗开口说道:“美国内战打到了现在,双方都已经疲于奔命,长期持续下去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不是双方都要撑不住了,也不会有这次决战。从战场上的情况来看,大家都非常的清楚,这次会战南北双方的准备都非常仓促。
要是继续等下去,谁也不能够保证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万一分出了胜负过后,南北双方直接妥协了呢?
作为第三方,我们要是错过了最佳干涉的机会,,战后大家的利益又如何保障呢?
我支持德鲁克提议的计划,现在我们必须要立即组织干涉军,免得事态扩大,损害了我们的利益。”
二比一,西班牙人的一票成为了决策的关键。要是他们支持法国人,那么二比二这个问题,还有得谈;反之,那就是少数服从多数,提议获得通过。
西班牙公使弗朗西斯科说道:“据我所知,南北双方政府之间的联系一直都没有中断过,为了避免最糟糕的情况发生,我支持组建干涉军。”
没有令人感到意外,西班牙公使弗朗西斯科做出了最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
如果这次干涉计划失败,英法奥三国家大业大都损失得起,唯独西班牙不行。
美国人早就对古巴地区虎视眈眈,偏偏古巴又是西班牙最富烁的殖民地,每年都能够给他们带去大量的财富,面对一个统一的美国他们可没有把握守住。
在核心利益面前,西班牙人是万万不敢冒险的。因此,在分裂美国的问题上西班牙人表现的非常积极,即便是西班牙国内矛盾重重,他们也加入了干涉联盟中,
英国公使马尔奥立弗接着说道:“三比一,提议通过。现在我们汇总一下各国的出兵人数,确保干涉的顺利进行。
大不列颠可以出动美洲舰队,包括5艘铁甲舰、16艘风帆战列舰、其余各类军舰38艘,以及8万陆军。”
这是英国人在北美地区的几乎全部机动武装力量,显然他们是下了血本,准备将美国彻底分裂。
奥地利公使德鲁克想了想说:“我们的美洲舰队也可以出动,不过在西海岸地区,现在拥有3艘铁甲舰和三十余艘各类军舰,陆军可以出动5万人。”
这是目前美洲地区,奥地利的大部分军事力量,要不是前不久国内增援了一次,还拿不出这么多军队。
毕竟,中美洲地区还不稳定,地方上组织的民兵显然是不能动的。不能干涉完美国,结果自家的殖民地又丢了。
西班牙公使弗朗西斯科没有底气的说:“我们可以出动古巴舰队,各类军舰五十余艘,其中铁甲舰一艘,陆军我们可以调动七万。”
没办法,西班牙真的没落了。如果不是为了撑门面,这一艘铁甲舰都不会有。至于七万陆军,这包含了当地土著组成的军队,战斗力未知。
三人的目光投向了亚尔弗里得,法国可是干涉联军的陆军主力担当,往日里他可没少吹牛b,现在落到他们表现了。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亚尔弗里得做出了决定:“我们可以出动美洲舰队,各类军舰五十余艘包括三艘铁甲舰,陆军可以出动六万人。”
不管怎么说,法兰西的面子不能丢。大不了墨西哥的问题押后,这次行动,直接关系到了战后美洲利益的划分。
美国人后花园,要不了多久就会变成四国的狩猎场,不对现在已经是大家的狩猎场,就差一份条约划分各国的势力范围。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三十三章、共同防御条约
干涉联军秘密组建中,美国内战依然在继续。如果他们知道,谁赢了谁就要面对四大列强的打压,不知道南北双方还没有这么高的兴致。
当然,这只是想想而已。战争到了这个地步,除了继续打下去外,南北双方都已经别无选择。
换个角度来想,有四大列强兜底,就算是打输了,也不用赔上裤衩,估计心态就平和了。
战争初起,各国都支持南方政府。当南方政府占据上风过后,转眼间大家又卖军火给北方政府。
正是大家在南北之间玩儿平衡,这次内战才能够打到现在。不然的话,四国要是倾尽全力支持一方,估计第一年就分出了胜负。
拼拼凑凑,英法奥西四国就汇聚上百艘军舰和26万陆军,这要是没有提前准备,说出去都不会有人信。
这只是能够动用的机动兵力,并不是四国在美洲的全部实力。
真要是拼命了,不要说经营多年的英法西三国,就算是刚刚在美洲地区立足不久的奥地利,都能够凑出十几万大兵来。
殖民地全民皆兵,这是欧洲各大殖民帝国能够发展壮大的原因。不然光靠政府军守卫殖民地,英国人还不得哭死?
常备军只有十几万的大英帝国陆军,怎么去守卫三千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包括这次英国人出兵八万,其中大部分还是来自于加拿大殖民地,从国内调兵这个成本就太高了。
维也纳,收到了干涉联军建立的消息后,弗朗茨就取消了从非洲和南洋调兵的计划。
干涉联军的实力,已经足以颠覆双方的实力对比。毕竟无论谁胜谁负,都不可能短时间内干掉对方。
1...135136137138139...5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