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Loeva
送走了谢家兄妹后,马大奶奶也把自家丈夫安置到了休息的地方,还要安抚好小姑子马玉蓉。至于两位尚未醉倒的马公子,自然是要继续招呼宗室里的表兄弟们去了。马大奶奶将一切安排妥当了,才将待客的任务交给弟媳马三奶奶赵滢,自行去见婆母永宁长公主。
永宁长公主已经听完长子的禀报,此时正独自坐在水阁一角用屏风隔出来的静室,沉默不语。
马大奶奶微笑着上前行礼:“母亲觉得如何?大爷也说很吃惊呢,道是万万没想到,谢大公子喝醉以后,竟是这个模样!”
永宁长公主笑了笑,听到外头有人走进屋,抬头望去,发现是丈夫马驸马,忙起身扶着行动有些不大方便的他坐下。马大奶奶行过礼后,也迅速倒了茶水,并把取暖的熏炉挪得离公公近了些,以免公公因为受寒而引发腿部不适。
马驸马也不在意这些,开口就问:“如何?已经试过谢家长子了吧?”
永宁长公主看向长媳,马大奶奶便笑道:“是,大爷说了,谢大公子是个老实人,十分实诚。明明不善饮酒,却还不好意思推辞别人劝酒。明明谢二公子都寻了借口少喝些,也时不时劝他吃些糕点垫肚子,可每次大爷一劝酒,他就半点不打折地把一整杯酒都喝下去了。大爷都不好意思欺负老实孩子了!不过谢大公子的酒品倒好,即使喝醉了,也依旧斯斯文文的,举手投足、说话礼节,半点不出差错,只是动作略慢一些,与平日相比,倒有些憨憨的意思了。”
马驸马品了一品,有些嫌弃地道:“我看过他的诗,不过中平罢了,算不得才思敏捷,要科举出仕应是不难的,想要以诗文邀名,怕是没什么希望。如今听你们说来,只怕是个老实有余,机敏不足的孩子。若不是我们希望尽快为蓉儿定下亲事,又盼着蓉儿近几年离京城远些,我是断断不会看上这种傻女婿的!”
虽然说着嫌弃的话,但马驸马心里却已经没什么抗拒的想法了。他看向妻子:“公主以为如何?”
永宁长公主叹了口气:“玉蓉与谢家的慧姐儿交好,那个真姐儿,与她相处得也不错。就算真的嫁过去了,想必姑嫂间也是和睦的。至于谢显之这个孩子……哪怕将来才名不显,人品却还是信得过的,不会叫玉蓉受什么委屈。我只是……不喜他的生母。一想到我的玉蓉竟然要管那个曹淑卿叫婆婆……我这口气就无论如何也咽不下去!”
马驸马顿时就不说话了。曹淑卿名声狼藉,不管这当中有多少林家以及二皇子一方,又或是从前与曹淑卿结怨之人的手脚,她做过的那些事,是无论如何都洗不白的。让自家的宝贝女儿奉这样不知廉耻的女子为婆母,毕恭毕敬,哪个做父母的会乐意呢?
长公主夫妻二人不说话了,马大奶奶左看看,右看看,犹豫了一下,方才微笑着开解公婆:“曹家二姑太太已经与谢参政和离多年,又再另嫁他人……她早已不是谢家主母,哪怕血缘抹不去,又不在一处居住,不过是名份上的婆婆罢了,几年都未必能见上一回,有什么要紧呢?谢大公子娶妻,他的妻子要敬的婆母,想必只有谢家那位原配的文氏夫人了。听闻文氏温柔和顺,宽和慈爱,便是谢大姑娘那样脾气倔强的姑娘,也说不出她一句不好的话来。有这么一位婆婆在,谢家的儿媳妇想必不会受委屈的。”
永宁长公主的表情缓和了下来。长媳这话说得是。谢家这门亲事,不但有种种好处,这正经当家的婆婆好相处,也是一个很大的优点。
只是关于文氏的情况,她都是听旁人说的。就算谢映慧也夸文氏温和,没有亲眼见过,她心里始终有些不大放心。
她虽然认识谢显之许久了,但真正把他当作女婿人选来观察,还是最近这段日子的事。倘若就这么把女儿许出去,是不是太仓促了?
马驸马与她多年夫妻恩爱,看她的表情,就知道她在犹豫什么,便微笑着建议:“咱们能为了蓉儿的亲事,大老远地跑一趟蜀中,如今再跑一趟北平,又能如何?索性咱们就带着孩子往北边走走,到了北平后,再多瞧瞧谢显之那孩子,顺便也见见他父母。若是觉得他好了,就把婚事定下,索性连婚礼都在北平办完了才回来,也省得蓉姐儿要在过门后给曹淑卿磕头敬茶了。若是公主到时候觉得谢显之还不够好,咱们再看看北平府的青年才俊,也是使得的。”
丈夫替她做了决定,永宁长公主顿时觉得心头一松:“这是个好主意。等燕王府嗣子人选定了,我可以跟太后与皇上说,要送咱们家的孩子去北平安家,看看他过得如何,顺道探望一下弟妹和侄女儿。早就嘱咐了皇弟,让他这次上京把永平带过来的,偏偏他又没带。太后娘娘可想永平了,我替她老人家走这一趟,她定会答应了,皇上也没有不许的理由!”
这么一来,她一家子都有了离京的借口,还能顺便躲一躲京中愈演愈烈的风波呢!
马驸马同意妻子的决定,马大奶奶连忙提醒婆母:“那是不是……跟谢家事先打个招呼?我看那谢大公子年纪也差不多了。等他到了北平,他家里人定要开始给他相看的。倘若谢参政太快给长子定下亲事,那就不好了。虽说小姑并不是非他不嫁,但既然母亲看中了女婿人选,万万没要让旁人截胡的道理!”
永宁长公主听得笑了:“这话说得不错,只是我也不好跟几个孩子说这种事……明儿你带上一份礼,去瞧瞧谢家老太太,给她暗示一番吧。我听说她是个糊涂人,但再糊涂,也不可能误了亲孙子的姻缘。让她给谢参政写信,暂时别给谢显之定亲吧。他还年轻,迟一两年相看也没关系,还能用心读书备考呢!”
慕林 第七百四十三章 陪伴
当永宁长公主夫妻为了自个儿小女儿的终身大事烦恼的时候,燕王也在水阁外头的观景平台上,一边望着眼前的美景,一边与萧瑞闲话。
萧瑞向他打听,是否真有把握在四天之后离京,他却不置可否,只道:“你只管把行李都收拾好,先送到燕王府来,随时预备着出发就是了。若是积攒了什么私房,也只管一并拿过来。免得临走之前,还要回柱国将军府去,遇上什么阻碍,耽误了出发的时辰。”
萧瑞顿了一顿,应下了,又小心地看了燕王一眼:“殿下觉得……我在家里会遇上什么阻碍呢?”莫非是指他父亲萧明德会阻止他继续回北方任军职么?
燕王笑笑,不答反道:“这几日你也不必到处跑了,只管在家里待着,有时间就多陪陪你姨娘。几日后你随我北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返回京城,你姨娘定会想念你的。”
萧瑞听了,心里不由得生出几分愧疚来。确实,他离京两年有余,回家后却因为不想听父亲啰嗦,更不想被父亲嫡母抓住安排相亲,一天到晚都往外头跑,甚至还经常宿在外头的宅子里,虽然自己是省心了,却未能时常在姨娘面前尽孝,实在是不应该。就算姨娘并不在意,反而还帮他往外偷跑,可正因为她一心一意为他着想,他才应该多陪陪她,尽一尽孝心。
这次北上之后,若是能在北平安稳下来,还是想个法子,把姨娘接到身边来度日吧?反正自他记事以来,就没见过父亲在姨娘房里过夜,平日里也只是偶尔白天过来坐坐,想必父亲是不会介意他把姨娘接走的。只要别把消息传到外头去就行了,否则谁还关心将军府里一个极少出现在外人面前的姨娘还在不在京城生活?
萧瑞想到自己成亲后,就能好好地奉养姨娘,让姨娘不再受嫡母与马姨娘的气了,心情顿时大好。他开始向燕王辞行,用的理由自然是要回家,不过他也提到,自己想到隔壁去见一见分别多时的小兄弟谢徽之,两人好好叙叙离情。
燕王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少动歪主意,我知道你真正想要见的是谁。方才在水阁,不是已经让你跟人家姑娘见过一面了么?这就足够了!我年轻的时候,想要见心上人一面,可没你这么轻松!你父亲如今整日想给我添乱,打算早早替你定下婚事来,别在这时候让你父亲抓住了把柄,牵连到人家姑娘身上,好好的婚事也要生出波折来。”
萧瑞吓了一跳,有些惴惴地:“不至于吧?父亲他……”想了想,又觉得没什么底气,忍不住再打听一次,“殿下,我父亲他……到底是因为什么,跟您闹起别扭来了?!”
燕王冷笑了一下,道:“大人的事,你们小孩子家就别管了。横竖我答应了要给你保媒,就不会让你被逼着娶了什么不相干的外人!萧明德有什么小心思,你也不必理会。他自个儿做了亏心事,接下来要应付的麻烦还多着呢,很快就没空逼你做什么了。只是他到底占了父亲的大义名分,对你有教养抚育之恩,若你真的叫他抓住了把柄,我就没那么方便替你说话了。你且老实些,多陪陪你姨娘,少给我添乱就是了!你都快要娶得美人归了,何必在乎这短暂的一面两面?!”
萧瑞听得双颊发红,低头老实应了是。
不过,当他告退下来之后,心里还未完全打消去见谢徽之的念头,只不过是打算稍稍改一下原计划,不与谢慕林详谈了,但也不能一声招呼不打就离开,所以……远远见一面就好,好歹不能让谢慕林傻等!
然而,他还未出桂园大门呢,燕王那边就派了个侍卫过来,说是燕王赏赐了他一些糕点,用食盒盛了,给他送到家里去,其实就是要盯梢的意思。有这么一个人“陪同”在旁,萧瑞只能在经过谢家大门的时候,托门房给谢家兄弟几个捎句话,道是他要先走一步了,改日再来拜访,便在侍卫的催促下,一步一回头地骑马离开了珍珠桥。
谢徽之收到口信的时候,正好在兄姐们身边,什么都不知道,还笑嘻嘻地说:“真可惜,我没去桂园,竟然跟萧二哥错过了!可萧二哥怎么就这样走了呢?都到咱们家大门口了,好歹要进来跟我们喝杯茶,聊聊天嘛。”边说还边给二姐谢慕林使了个眼色。
谢慕林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心里有些失望。她还有好多话想跟萧瑞说呢,他怎么就这样走了呢?
不过,眼下她事情也多,就算他来了,她也未必能挤出多少时间来陪他,走就走了吧,反正他改日还会再来。
于是她便把张婆子打发了,对谢徽之道:“你就别在这儿磨蹭了,我方才跟你说的事儿,你有没有门路打听?那位黄举人,还有与他同船进京的宛琴姨娘的兄弟叶金荣,都与燕王府的船队同路,他们是否有听说过船队在山东时接走了什么身份不明的客人?这事儿你别惊动曹荣那边,但若打听得确有其事,咱们还是尽快准备离京的好,免得过些日子,京城乱起来了,我们想走就没那么容易了!”
谢徽之拍着胸脯道:“二姐放心,这种事我做来最拿手了,包管办得妥妥当当的,还不会泄露风声!”他探头朝床铺的方向张望一眼,“那大哥这儿,就交给二哥与姐姐们了,我先走一步。”
谢映慧面带忧色,难得给他一个好脸:“一切就拜托三弟了,若有什么花费,你只管报到我这里来。事后我与大哥必有重报的!”
谢徽之惊讶地看了她一眼,心里暗爽,脸上便露出了笑来:“大姐不必跟我客气,都是一家人,分那么清做什么?”随即胡乱作了个揖,便蹦着跑了。
谢映慧忧心忡忡地在桌边坐下,叹了口气。二妹也不知打哪里听来的消息,但如果是真的,曹家的麻烦到了,她的亲生母亲……还不知日后何去何从呢!虽然有个方闻山在,可她母亲都闹着要和离,闹到京城人尽皆知了,就算不得不回方家生活,只怕日子也会很难过吧?可她如今的情形……又如何能庇护母亲呢?更不能让大哥把母亲接到身边度日。且不说父亲与二太太文氏会怎么想,如今眼看着永宁长公主与马家人有了将马玉蓉许配给大哥谢显之的意思,万一因为接回生母,让这桩婚事产生变故……那就真真大事不妙了!
为什么……每当他们兄妹遇到好事的时候,母亲就总是要跳出来拖他们的后腿呢?!
大哥谢显之刚刚吃了解酒茶,梳洗换衣后,已经在床上睡沉了。谢映慧连个商量事的人都没有,看向隔母的二哥谢谨之与二妹谢慕林,求助的话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她发愁得不行了。
慕林 第七百四十四章 席面
谢慕林安抚地轻轻拍了拍谢映慧的肩膀:“大姐,别发愁了,事情都还没出来呢,一桩河工案是否能将曹家连根拔起,尚是未知之数。兴许曹家还能留下一口气呢?曹家的姻亲党羽又多,其中高官显宦不在少数,能让你母亲投靠的人多了去了,更别说她还有方闻山这个夫婿。你这么早就开始担心她的将来,也想太多了。”
谢谨之在旁也微笑道:“是呀,况且……就算曹家真的一败涂地,方太太能保得性命在,想要安置也容易。不过是赁个小院子,再买几个男女仆妇服侍的事儿。到时候她也不必置办什么珠宝华服,不必四处与人交际往来,清清静静地关起门来过日子,保个富足是不成问题的。一年下来,几百两银子的花销就到顶了,你们兄妹还不至于拿不出这笔钱。况且,哪怕是为了大哥与你的名声着想,父亲与母亲也不会置之不理的。如今需要担心的,反倒是令堂未必能忍受得了那样孤寂安静的生活,可能更乐意回方将军那边做诰命夫人呢。”
谢映慧听着他们兄妹的安慰,眼眶里就一直有眼珠子在打转,鼻子也在发酸,心里却温暖无比:“我们兄妹能做到这一步,就已经是尽了最大的孝心了。倘若母亲到时候还有不满,我也不想再管她了。大不了把她从前给我的财物都还回去,让她自生自灭就是。”
这话说出口,她心里的大石顿时去了一半,仔细想想,如果仅仅是安置曹淑卿的生活,似乎真的没什么难的。他们兄妹没必要把人接到家里照顾,只需要在外头租宅子或是买宅子就行了。哥哥也好,她也好,每旬每月过去请个安,问声好,保证她在生活上的用度供给,大不了再把将来的配偶子女带过去给她磕个头请个安,也就完事了,有什么可愁的?若还有人挑剔他们兄妹不肯将母亲接到身边奉养,她还能拿文氏这位正经嫡母的存在驳回去呢!改嫁过的母亲,自然不可能与未和离改嫁的母亲同等待遇。
眼见着谢映慧的神色缓和下来,谢慕林再一次提醒她:“旁的都好说,眼下你只需要提防曹家人就行了。曹家若是送什么东西过来,你可要检查清楚了,大宗的财物绝对不能收!一些吃食布料小玩意儿什么的,倒是无关紧要。至于别的……你别再去曹家了,大哥也不能去,倘若曹家有什么人约你们外出,一律拒绝,免得他们生坏心,要算计你们,又拿你们当人质什么的。就算是你母亲要你们去见她,你最好也别应承。”
谢映慧正色道:“她如今哪里乐意见我们?若不是昨儿有求于我,只怕连打发人来送衣裳的想法都不会有!我对母亲早已没了念想,愿意在曹家落败后奉养她,也不过是尽为人之女应尽的孝心罢了。她先把我们兄妹抛诸脑后,那就怪不得我不再把她当成最重要的亲人了!”
谢映慧这里算是打好了预防针,等谢显之醒过来后,她也会把情况告知胞兄,提醒他小心提防。谢慕林与谢谨之见眼下无事,便各自告辞回院了。在桂园混了这半日,他们也挺累的,不但身累,心也累,当然,收获也有不少。
谢慕林换了家常衣裳,短短地打了个盹,醒来的时候,已是太阳西斜时分。
香桃进来服侍她梳洗,顺便向她报告:“桂园那边已经结束了,贵人们都各自乘车而去,听说都挺尽兴的。长公主府的人在收拾东西,我爹娘带了人候在偏门,等什么时候他们收拾完了,把钥匙交还,就该轮到咱们家的人进园子善后了。”
谢慕林忙问:“我回来后,园子里一切顺利吧?没再闹出什么事来了吧?”
香桃摇头:“想来应是无事的。我爹说,看长公主府的人神态如常,就算真有什么小意外,也没啥大不了的。”
谢慕林点头。若不是什么特别要紧的大事,长公主府的人以及园中的宗室皇亲们,估计也会保住秘密,不叫外臣家的下人知晓的,毕竟家丑不外扬……象三皇子那样陷害未婚妻与堂兄弟,却在外臣之女面前露了馅的,纯粹是他运气不好。
话说起来,三皇子与蓝氏的事儿,萧瑞应该已经告诉燕王了吧?谢映慧也悄悄儿跟马玉蓉讲了,后者想来定会知会永宁长公主。两位贵人俱知情后,事情又会如何收场呢?汾阳王府能不能咽下这口气?真令人好奇……
谢慕林一边胡思乱想着,一边问香桃:“今日可有客上门?可有人送信来?”
香桃摇头:“除了先时萧二少爷在门上给三少爷留了口信,再无旁人上门或送信来了。”顿了顿,“哦,永宁长公主赐了一桌席面给老太太,已经送到金萱堂去了。这是刚刚的事儿。老太太今晚大概不会到外厅上与少爷姑娘们一道用饭了吧?”
谢慕林挑挑眉。永宁长公主赐了谢老太太席面?这估计只是她客气一下而已。如果她与马驸马夫妻俩真的如谢谨之猜测的那样,看中了谢显之做女婿,那么对于未来姻亲家的长者,礼尚往来一番,也是正常的礼节。只是……谢老太太对永宁长公主,好象有点心结呀……
谢慕林装扮好,看着时间差不多了,该到前院与兄弟姐妹们一道用晚饭了,便决定先转去金萱堂走走,看看谢老太太对那桌席面是什么态度。
谁知到了金萱堂,她却意外地看到了谢映容。谢老太太竟然一改数日前愤怒又嫌弃的态度,满面是笑地招呼三孙女儿吃菜。而谢映容面前的小圆桌上,满满一桌放了十八只小碟子,里头的菜色样样精致,只不过份量很小——当然,加起来足够让谢映容吃饱的了。
谢老太太面前也有同样的这么十八道菜,统一用内造的精致碗碟盛着。显然,谢映容面前那十八碟子的菜通通都是从谢老太太那儿分拨过去的。可这么一大桌席面,为什么非得分席而食?
谢老太太主仆数人,个个都紧张地盯着谢映容,劝她吃菜。谢映容本来是高高兴兴地过来的,看到她们这模样,反倒惊疑不定了,迟迟不肯动筷。
谢老太太劝着劝着就不耐烦了,笑脸一收,手拍桌面:“你这是做什么?!好心叫你来吃山珍海味,你竟然不领情?!你是打算给脸不要脸是不是?!”
谢映容浑身一抖,忽然掩面跪倒在地,仿佛是无意般,袖子在桌面上一拖,就把四五个小碟子给拉到地上去了,碎了一地。她还哭喊道:“老太太恕罪!孙女儿实在是感动得不得了,受宠若惊。您老人家不动筷,孙女儿怎敢先食?!”
谢慕林在旁看得好笑。敢情这对祖孙……是在疑心菜里有毒吗?!
慕林 第七百四十五章 乌龙
谢慕林的笑声惊动了屋中众人。
谢老太太抬头望过来,生气地质问:“你笑什么?!你没瞧见三丫头有多气人么?!居然对待长辈如此无礼,有什么可惹人发笑的?!”
谢映容继续嘤嘤地哭起来。
谢慕林微笑着走近了道:“老太太,你不必疑心这桌席面里放了什么不该放的东西。今日永宁长公主包了桂园设宴,招待燕王殿下与一众宗室皇亲们,期间招了大哥二哥、大姐与我过去问了几句话,顺手命人赏一桌席面过来,只是好意罢了。反正长公主也没有留下人来,盯着你把整桌席面都吃了,你就算分出一点来喂个鸡呀狗的,又有什么打紧?虽然我觉得这种想法很无稽,永宁长公主只怕压根儿就不记得你也曾经出现在覆舟山的道观里,但如果能让你安下心来,享用这桌席面的话,做一点小实验,也没啥大不了的。”
谢映容顿时停下了哭声,惊疑不定地抬头看向谢慕林,又看向谢老太太。
谢老太太目光闪烁,嘴硬地道:“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长公主有赏,我心里自然是高兴的。因想着三丫头这几日一直禁足,没得好吃好喝,看起来也知错了,所以才召她过来一同品尝长公主赏赐的好菜,谁知道她这么不懂事,惹得我生气了呢?!”
她闭口不谈自己想试探菜中是否有毒,不是找鸡找狗又或是找院里的下人来试验,而是直接叫来了亲孙女儿,只当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自己真的是纯粹要跟孙女儿分享美食佳肴一般。
但她还是没有动筷去尝一尝桌面上那些已经有些放凉了的菜色。
谢慕林扫了一眼,认出几种在戏台那边见过的点心,随手拿起一块吃了,看得谢老太太目瞪口呆,但也渐渐地露出喜色来。
没毒的!长公主赏赐的席面是没毒的!长公主不记恨她了?她以后可以不必再提心吊胆了?!
谢慕林咽下那块自己在听戏时就觉得挺好吃,却不好意思当着别人的面多要一块糕点,双眼留意着谢老太太面上的神色变化,忍不住撇了撇嘴。
谢老太太总算认清自己的处境了!她在永宁长公主面前,真的没那么重要!当初那场生死大逃亡,完全就是被谢映容吓出来的!她不是早就知道这个真相了吗?为什么遇上永宁长公主,还是忍不住脑补那些有的没的?!
谢慕林想到自家大哥可能会跟永宁长公主的女儿结亲,便忍不住再对谢老太太说:“老太太,长公主从头到尾就没灭过谁的口,她那个前任二儿媳也是事后因病去世的,如今她二儿子不但再婚,而且还跟新婚妻子生了儿子,全家人都把前头那个女人给忘了。就是在京城里,又还有几人能记得覆舟山发生过这么一件事?你也别老是将这件事记在心里,挂在嘴边,万一在人前说漏了嘴,尴尬的还是你!永宁长公主一向待咱们家很关照,也知道你是大姐的亲祖母,因此才会赏席面下来。她是一片好意,你就别老是觉得人家要害你了。说句不中听的话,若不是大姐跟马姑娘交好,永宁长公主殿下知道你是谁呀?!”
谢老太太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虽然心头大石彻底烟消云散,能让她轻松许多,但孙女儿说得她毫无份量,连知道了那等要人命的大事,都不值得让永宁长公主记在心里,这种感觉又叫人心里万般不是滋味。她……她好歹也是三品的诰命夫人!儿子在燕王麾下任高官,还曾经是皇后的姻亲来着。她从前也跟那些达官贵人家的女眷交好了许多年,就算是仗的曹家的脸面,可她的身份半点没降呀!怎么就……一文不值了呢?居然还要靠着孙女儿,才能让长公主记住自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