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慕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Loeva
谢慕林在旁听得他们兄妹二人似乎又要争论起来了,为了不让他们继续盯着萧瑞的事,她迅速转移了话题:“别吵了。我还是觉得,应该亲自前往罗廊巷跟毛掌柜打声招呼的好。他近来真的很忙,叫他过来说话,他也未必能腾出空来,还会耽误正事,何苦呢?我走一趟也方便,不到两个时辰就回来了。”说完立刻往外走,先回房间换衣裳去。
谢映慧连忙丢下胞兄,追了上来:“二丫头,你急什么呀?午饭不吃了么?都快到开饭的时候了。”
谢慕林哪里还敢吃什么午饭?万一在饭桌上,谢显之又问起萧瑞,那可怎么办?
她只能干笑着一边挥手,一边迅速冲回房间:“不不不,正事要紧。我得赶紧叫毛掌柜去订北上的船,一刻也不能耽误呀!”





慕林 第六百一十二章 震惊
等到谢慕林换上外出的服饰,顺利坐上马车离开的时候,谢显之与谢映慧都没有再追问萧瑞的事,仅仅是送妹妹出门。谢慕林总算松了口气。
这一回被她混过去了,但愿大哥谢显之以后都不要再追问,不然她也不是每次都能这么幸运的。
她回到湖阴后,估计不会逗留多长的时间,但去了北平后,由于谢显之也会同行,她恐怕就得好好考虑与萧瑞秘密通信的方式了。完全断绝联络是不可取的,那个少年既然说了会求娶她,怎么也得让她知道这些年他都会干些什么,是否改变了心意,又有些什么变化才行吧?否则她如何能放心地接受对方的追求?
这可不是什么能够自由恋爱的年代。她作为一个深闺少女,搞不好一辈子就只有这一个追求者了,总要对他有更多的了解,才能放心地托付终身吧?要是所嫁非人,难不成要她学二房姑姑谢梅珺,心里无法接受与丈夫继续过日子,但为了儿女又没办法狠下心和离,只得祭出个中不溜的析产别居,无法再追求新的幸福吗?
谢慕林暗暗在心中思索着接下来的计划,不知不觉便到了罗廊巷。
罗廊巷的谢家铺子依旧忙碌不休。毛掌柜看起来满脸都是疲倦之色,但说话依旧中气十足,做事井井有条。
谢慕林才走进铺子里,立刻就被他发现了,连忙起身迎了过来:“二姑娘来了?到后头奉茶吧。”说着就挡在谢慕林面前,替她隔绝开来往的工人伙计们,一路护送她到了后院的会客室。
谢慕林还没开口告诉他最新消息,毛掌柜就先说话了:“二姑娘,先前我已经去打听过了,咱们家的商号在北平的伙计们,这时候本来应该已经送信到京里,告诉我们今年春夏北平都热销些什么货物了。可不知怎的,今年那信没有直接送到我这儿来,却是直接往湖阴县那边去了。”
谢慕林一怔:“什么?”
毛掌柜告诉她:“是与我们家相熟的那家船行的伙计告诉我的,说是他前些日子走运河经过镇江的时候,偶然碰上了咱们家的人,正要送急信往湖阴老家去呢。那伙计还上前跟咱们家的人搭了几句话,那人来去匆匆的,好象有什么急事,说是耽误不得,没办法和他去吃酒了,得等下回见时,再做东道给他赔罪。
“船行的伙计说那人当时风尘仆仆,形容憔悴,只怕是赶了很远的路来的。以防万一,他问了下那人是否谢家出了什么事,那人说没有,只是东家有信需得递到家里人手上,似乎是有什么紧急的事要办。那人没细说是什么事,船行的伙计也不好多问,进京后他偶然遇上我,就提了一嘴。本是想从我这里打听消息的,没想到反而让我知道了北平的信来迟的原因。”
谢慕林顿时就明白了,谢璞并不是要把自己受伤的事瞒着家里人,只是他心里认定的妻子文氏人在湖阴,他要通知家里人,也只会把信送到湖阴去。且不说冬天南北消息断绝,他未必知道一双儿女上京接人来了,就算知道,他也没有把要紧事告诉几个半大孩子,却不通知当家的妻子的道理。如果他真要催家人上京照看他的生活起居,也只会向妻子文氏提这个要求。
毛掌柜不知她在想什么,干巴巴地说:“我猜想,老爷若是真的没出事,也没必要派人送急信回老家了。可看那人还有心情搭理外人,又不象是出了什么大事的样子,估计没有大碍吧?二姑娘不必担心。”
谢慕林笑着说:“爹爹没有大碍。我有一个朋友正在北上的路途中,恰巧听说了爹爹遇袭的消息,就快马加鞭给我报信来了。我已经知道了爹爹遇险时的经过,非常走运,燕王殿下恰好带着王府亲卫在附近,看到爹爹出事就赶过来相救了,还活捉了一个袭击者,正在审问呢。爹爹左手臂上受了点皮外伤,脚拐了一下,但都不要紧。只是我跟大哥大姐们商量过,觉得爹爹太过用心公务了,才受了伤,第二天就回衙门里办公去了,一点儿都不注意休养,所以打算尽快回湖阴去,然后收拾行囊,与我娘一块儿前往北平照顾爹爹呢。”
她把订船的事托付给了毛掌柜。因为要赶时间,他们回湖阴可能就不能走水路绕道了,有个身体不好的谢显之与旧伤未愈的谢映慧同行,谢映容也是病歪歪的模样,这一路还得小心打点才好。但从湖阴前往北平,他们主要还是要坐船走运河。为了早日与谢璞相见,他们不能再慢悠悠地赶路,最好还是找个行程紧凑些的船队。若是有那种专门只接一伙乘客的客运船,一路上都能打点妥当,还能加快行程的,那就再好不过。钱不是问题。
毛掌柜先是为谢璞安全的消息松了口气,接着又开始为他的伤势忧心,听说谢慕林的请求,他立刻拍胸口答应:“交给我吧!我们家虽然通常跟相熟的船行打交道,但别家船行我也不是不认得人。我知道开春后有好几家船行都有客船或货船北上的,当中定然也有载着生鲜货物必须赶路的船队。咱们包下一条船,跟他们一起走,路上省事许多。若是太太、少爷、姑娘们身体撑得住,最快不到一个月就能抵达北平了。”
谢慕林忙道:“这样最好,走水路怎么都比走陆路平稳许多。咱们家的人先前回乡时,已经有过坐船赶路的经验了,一定能适应下来的。毛叔你就尽快替我们订一条船吧。等我和大哥大姐三妹他们回到湖阴,估计是要尽快再度启程的。”
毛掌柜一口应下,出门叫了手下最能干的伙计来,把自己的活计先交出去,自己则优先处理订船的事。他还告诉谢慕林,等有了消息,就会立刻到珍珠桥大宅通知他们兄妹,让她安心回去等消息。
订船的事妥当了,谢慕林也可以松一口气了。离开铺子时,她才感觉到了饥饿,回家路上派人去买了几个鸭油烧饼垫了垫肚子,又构思了几套应付兄姐们的说辞,方才安心踏进了家门。
还好,谢显之与谢映慧都没功夫追问她萧瑞的事,前者知道要尽快离开,就去焦家辞行了,还说明日要再去一趟承恩侯府,试着再求见一次母亲曹淑卿。至于谢映慧,则在给好友马玉蓉准备礼物,打算明日亲自走一趟长公主府,正式向好友辞行,不打算等到烫伤彻底痊愈之后了。
谢慕林不太放心,打算要陪她走一趟,向太医问清楚,她这伤要如何收尾才妥当。
可次日清晨,他们兄妹三个都没能照计划出门。因为毛掌柜忽然到了家里,告诉他们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原本身在湖阴老家的文氏,在收到丈夫谢璞的来信后,已经立刻收拾行李启程,坐马车往京城这边来了,并且订好了船,与几个孩子在京中会合后,就要立刻北上北平。




慕林 第六百一十三章 转道
谢慕林、谢显之与谢映慧齐齐露出呆滞的表情,怔怔地看着毛掌柜,半晌没反应过来。
毛掌柜见状,心里不由得有些发毛,小声说:“这是船行那边递过来的消息……东家太太已经订好船了,约摸后天就要出发北上,不过不是去北平,而是去沧州,运的是一批紧急的货物。雇主要求船行在三月中就要送到,所以船行的人打算日夜兼程的……他们要派出去的船也是走得快的那一种,货物多,但不算重,这一路也是走熟了的,估计要按时把货送到地方,并不算难,只要中途别遇着什么狂风暴雨,又或是官差截查什么的,拖慢行程就行。
“虽说不是直通北平的船,但沧州离北平也就是四百来里路,水陆交通也便利。东家太太到了沧州,再雇车雇船去北平,不过是几日的功夫,方便得很。看这出发的日子,似乎也没有比这支船队更合适的了。若不是东家太太打出北平布政使司左参政的旗号,又托了谢家宗房的两位老爷帮忙牵线,找到船行的人说情,只怕人家还未必愿意答应带上她呢。不过带上官眷,若真遇到官府截查,也好说话。我想船行的人愿意捎带上东家太太,也是考虑到这一层吧?”
但也由于这回北上要坐的船,是特制的那种,为了不耽误行程,船行的人没有答应让文氏另外包一条船,跟在他们的船后航行,而是邀请她直接住到他们的船上来。专门为了快速送货而设计的货船,住起来当然不如大型客船舒适,只能说打扫干净后的舱房还算能住人而已。
但文氏并不在乎,她似乎认定了,只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北平,与丈夫谢璞团聚,就没什么事是不能容忍的。况且她怎么说也是个高官女眷,船行的人还不敢太委屈了她,舱房的环境还是过得去的。
文氏能找到这么一个船队,能在近期北上,条件还如此合适,也是不容易。为此她什么都顾不得了,可以说还未跟船行的东家谈妥条件,她就已经开始收拾行李,安排家中诸事。船行的东家前一天晚上才点头答应,她次日清晨就坐上马车出发,务必要赶上从京城开出的这支船队。倘若错过这个机会,她还不知道要上哪儿找更快的船去呢!
毛掌柜说完之后,就告诉谢家三兄妹:“算算日子,东家太太怕是今明两天就要到了。船行那边送信上京的人还是昨儿傍晚才到的码头,恰好我就在码头附近看船行的船,他们立刻就给我捎了话。可惜当时城门已经关了,否则我昨夜就该过来送信了!”不过今早城门一开,他就立刻奔珍珠桥谢家大宅过来了,连家都没回过呢。
毛掌柜这么说了之后,谢慕林总算回过神来。她看向一兄一姐:“如果是这样的话……大哥身体不好,恐怕不合适与我们同行吧?而且大姐又不打算去北平,本就说好了要回湖阴老家的,不如大哥陪大姐和三妹回去如何?娘那里有我呢,我陪她去北平吧!”
她本来是打算先把姐妹们送回湖阴老家,交给谢氏宗族照看了,再与长兄谢显之一道,陪同母亲文氏前往北平的。但现在既然文氏这么心急,都已经快到京城了,此时再执行原本的计划就太不切实际了。她又不可能任由亲娘独自北上,过后再自己和大哥谢显之两个半大孩子结伴追上去,那还不如直接在京城转道呢。
虽然她现在身边只有几件冬春衣裳,些许首饰、什么的,谢家大宅里也还有些封存好之后尚未来得及运回湖阴的旧物,花一天时间稍加整理,应该也勉强能凑出一副行李来,预备她去了北平后使用。若是衣裳什么的不合适,大不了到了北平后再做就是了。
只可惜,她说好要跟嗣祖母宋氏多借几本关于北平的书,再求教学问的,织机之类的工具也还在湖阴老家,她没有机会把这些东西也捎上了,只能等日后叫家里人给她送过去。
谢慕林很快就接受了新变化,谢显之却皱紧了眉头。他问毛掌柜:“太太是独自北上的?家里的弟妹们都没有随行?那族里呢?也没个后辈男丁陪同么?”
这种事,毛掌柜就说不清楚了。他知道的都是船行伙计们告诉他的。对方的信息并没有详细到陪同人员具体都有哪些人的地步,只知道准备上船的贵客是一位北平的高官太太,并没有带孩子,但有好几个随行人员。
“好几个?”谢显之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猜想文氏随行的人员应该不多,否则船行的人就不会说有“好几个”,而是“十好几个”又或是“好几十个”了。这么少的随行人员,又没有家里的孩子……
他犹豫了一下,又看了胞妹谢映慧一眼,方对谢慕林道:“我还是陪你和太太一块儿去北平吧。你们母女俩北上,还是坐的别人家的船,带的随从又少,叫人如何放心得下?”
谢慕林怔了怔:“你跟我们走,那大姐怎么办?还有三妹妹呢。难道你打算让大姐带着三妹妹回湖阴吗?”别开玩笑了,这两姑娘可没去过湖阴,连路都不认识呢!就算派个下人做向导,两个体弱的半大孩子也未必应付得来这四百里路的陌生行程呀!
谢映慧也觉得这么不妥,但若让她拒绝兄长,她又有些犹豫。二妹妹谢慕林不能陪她回湖阴就算了,好歹还有哥哥在,但如果连哥哥都不在……她可没胆子上路!让她一路只能跟谢映容作伴,更是难以忍受!
谢慕林想了想,劝说长兄:“大哥还是陪大姐姐和三妹妹回湖阴的好。你不用担心娘和我北上路上会有什么危险。我打算把从湖阴带来的护卫和男女仆妇带走大半,再加上船行的老板也是知根知底的,只要路上不停靠在陌生偏远的荒郊野外,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大哥这边,咱们家还有几位旧人要同船回湖阴,你们顶多就是少几个下人使唤,但有那么多人同行,再找熟悉的船行雇船,路上安全还是能有保障的。”
听起来二妹妹的安排似乎更周全些。谢显之又沉默了。
谢映慧左看看,右看看,索性把心一横,先一步替兄长做了决定:“就这么说定吧!我明儿去找玉蓉辞行时,再求长公主借一两个可靠的护卫或家仆随行,路上帮我们打点官面上的事儿,那就更加万无一失了!”




慕林 第六百一十四章 借人
两位妹妹拿定了主意,谢显之虽然依旧觉得自己身为长子,不该不陪同母亲妹妹远行,前去照看受伤的父亲,但二妹妹的顾虑也有道理。大妹妹与他一母同胞,他也确实是没办法丢下她独自回乡。犹豫再三后,他还是接受了妹妹们的安排。
既然做好了决定,那么他们就得更改原本的计划了。
原本谢慕林让毛掌柜去订北上的船,如今这北上的船是不必订了,谢慕林要跟着文氏一块儿去坐那几艘预备快速北上的货船。但谢显之、谢映慧与谢映容一行人回湖阴不必赶时间,倒是可以重新订两条船,慢慢走水路回去,路上要舒适许多,还能让谢映慧顺便看看京城以外的风景,开阔一下眼界,好好散散心。
至于谢慕林要坐的货船,既然是运货为主,那能住人的舱房肯定不多,文氏带的人已经不少,谢慕林就不能带太多丫头婆子,还得留出位子来给护卫和男仆们。
她想起翠蕉与自己更熟悉,知道的事情也更多,所以打算只带翠蕉。至于香桃,原本是要跟她回湖阴的,现在就看本人的意愿吧。倘若香桃更想留在京城与父母家人在一处,她也不会拦着。当然,香桃若是想去湖阴,那也是无妨的。大姐谢映慧那儿才撵了不少人,正缺人手呢,光靠一个绿绮,也不是长久之计。多添一个香桃,多少能给绿绮分担些。
除了随身侍候的翠蕉,再带一个外头跑腿办事的贾大,也就够了。谢慕林生活起居上都可以蹭母亲文氏的人手,况且她本来就不是那种离不得呼奴唤婢生活的人。侍候的人太多,她还会嫌烦呢。
再有就是行李。谢慕林带到京城来的多是冬衣,一两件春装也是偏厚的夹棉款。如今回乡日期一推再推,衣裳本就有些不大够用,在京城做新的也来不及了。谢慕林在自己装了箱的旧衣里找不到合身的——合身的都已经运回湖阴去了,只好问谢映慧借了几套家常秋装,都是去年做的,除颜色款式不大对季节,其他倒还凑合。
谢慕林如今长高了不少,谢映慧的衣裳对她而言略嫌短紧了些,但让人加紧时间放放量,还可以应付几天。随行的行李里,倒是应该多带几匹布,到时候在船上无事可做,正好埋头做新衣,等到了沧州就能穿了。
等到了北平,正好是春暖花开时节,为了照看受伤的父亲,她也没什么交际方面的需求,有家常衣裳足以。等到父亲伤愈,母亲文氏需要跟人来往应酬了,也到了做夏衣的时候。无论是在北平做新衣,还是从湖阴老家送旧衣过去,都有足够的时间转圜。
谢慕林盘算明白,便开始抓紧时间收拾行李。连带的翠蕉也要收拾自己的行囊,还问绿绮与香桃借了几套轻薄些的春装以防万一。
谢显之出门去了,他还是想去一趟承恩侯府求见生母。就算见不到人,也得跟曹文泰打声招呼,告诉对方自己要离开了。谢璞遇袭一事,他也得透露一二,好叫曹文泰知道,方闻山在燕王治下做了什么好事。不管方闻山在北方军中是否有许多人脉,光是这种当面打燕王脸的举动,就足够得罪人的。即使原本燕王不知道是他干的,谢家人的信一传过去,秘密也就不是秘密了。若曹家指望能靠着方闻山在北方军中拉拢到几个拥有兵权的将领,那无异于缘木求鱼。
谢显之决心要斩断方闻山在朝中的后路,免得他有了权贵支持后,行事越发嚣张疯狂。至于母亲曹淑卿是否会因此受到牵连,他已经顾不得这许多了。母亲能无视他们兄妹的安危,一心为了方闻山着想,又有什么资格再强求他们兄妹二人的孝心?
谢映慧去了永宁长公主府。等到半日后,她回到家里时,身后又添上了三个人。
马玉蓉借了三个人手给她,分别是两名大丫头与一个男仆。
那两个大丫头里,还有个熟人,就是谢映慧受伤时身边跟着的游春。游春那一回未能及时救助谢映慧,虽然是因为后者并非她的主人,她没有为了外人冒险的念头,但马玉蓉依旧很生气。
马玉蓉认为,若不是因为游春是自己的人,谢映慧优容有加,不愿意差遣游春出去跑腿,而是使唤了绿绮,当时谢映慧身边跟着的就该是绿绮。而绿绮忠心护主,看到有水壶朝主人飞过来,一定会挡在前头的。游春受了谢映慧的优待,却漠视她受到伤害,乃是失职。若不是谢映慧求情,她立刻就能把这个失职的丫头撵出府去。
但即使没有被撵出府,游春在马家的地位也是一落千丈,远不如从前做大丫头时风光了。她是个聪明的丫头,不甘心就此沦落,一蹶不振,下定决心要重回小姐身边。而解铃还需系铃人,为了能让马玉蓉消气,她得知马玉蓉要给谢映慧送婢女后,就毛遂自荐了。马玉蓉起初还不大相信她,后来经身边其他丫头说情,才勉强点了头,发话说这回要是游春不能把好朋友谢映慧侍候好,以后也不必回马家了,直接在外头自生自灭吧!
至于马玉蓉所借的另一个大丫头,则是她身边的乐夏。乐夏跟游春虽是同一批的大丫头,但性情与后者大不相同,是个憨直忠心的性子,擅长厨艺,尤其做得一手好药膳。马玉蓉把她借给谢映慧,是希望谢映慧能早日养好伤,调理好身体的。
谢映慧本来觉得不妥,因为乐夏是马玉蓉得用之人,若跟她走了,却叫马玉蓉怎么办呢?但马玉蓉却打消了她的疑虑,说自己如今跟在父亲身边,吃的也是母亲永宁长公主特地吩咐人做的好汤好菜,厨子的手艺比乐夏要强多了,三五月内都不用担心吃饭的问题,借出乐夏,还能避免这丫头太过轻闲,荒废了手艺呢!
至于那名男仆,则是乐夏的长兄乐旺,二十来岁的人了,书僮出身,从前曾在马二公子书房里侍候,识文断字,能写能算。再加上他的父亲是长公主府外书房里专门负责接帖子、回礼单之类活计的小管事,乐旺耳濡目染的,也学到了不少东西。跟着马二公子出门交际,他又认得了许多人,精通交际往来诸事。有他与谢映慧兄妹们同行,这一路上外务打点的杂事,便有人负责了。真遇上不长眼的人,连谢璞的名帖都不给面子的话,长公主府的人总还能狐假虎威一番,把人挡回去。
可以说,马玉蓉借出这三个人手,已经替谢映慧想得十分周到了。这个朋友实在是让人没话说。
谢慕林感叹万分,只觉得自家大姐真是好命。看谢映慧那笑眼眯眯的样子,显然也很高兴好朋友能如此关照自己呢。她便语重心长地劝谢映慧:“大姐,马姑娘对你这么好,你可不能辜负这份友谊呀。”
谢映慧轻哼一声:“那是当然!她是我一辈子的好朋友!”
谢慕林笑了,正要说话,便听得香桃来报:“三姑娘又闹起来了!”




慕林 第六百一十五章 哀求
谢映慧愤怒地杀到了金萱堂。谢慕林无奈地跟在她身后,一边劝她:“大姐你悠着点儿,别把伤口给崩开了。”一边也觉得有几分不耐烦。
谢映容又搞什么鬼?她不是已经对程笃死心了吗?整天只窝在房间里咒骂他和卞、程两家人,没有再挖空心思试图往外跑,又或是联系卞大姑娘了。谢慕林还以为她这回能消消停停地坐上返回湖阴县的船,没想到临行前又出了夭蛾子。这姑娘什么时候才能老实点儿,别给家里人添乱?!
谢映慧估计也是差不多的想法,脾气又比谢慕林要更急躁几分。进了金萱堂后,她连一脸不安地迎上来想说话的大金姨娘都懒得理会,直接冲到谢映容的房间门口大骂:“你这丫头又想出什么新花招来了?!我告诉你!无论你打的是什么主意,都是白日做梦!我绝不会再让你去宁国侯府的人面前出丑的!我与程宝钏不共戴天,丢不起这个脸!你要是还想纠缠姓程的,我索性直接去请永宁长公主帮忙,把宁国侯的爵位给革了,叫他们一家子滚出京城!这样程宝钏就再也没脸面欺负人,你也别做嫁入侯门的春秋大梦了!”
谢映容被她骂得满脸涨红,心里还隐隐有些后怕。当初把这个大姐得罪得不轻,倘若她真个成了程笃的未婚妻,却把谢映慧给惹恼了,激得对方真个去求永宁长公主出手,借着程宝钏害对方受伤的名义革了宁国侯的爵位,那她的百般图谋便全都成了空。没有侯府嫡长孙的名头撑着,程笃又凭什么得到三皇子的重用呢?
1...183184185186187...4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