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千年帝国海军上校
曾经有一场不为人知的战役。
一边是名震天下的骑士团,最强的勇者和魔法师。
一边是新一代神意代行者候补,比所有传说中的怪物捆在一起还要恐怖危险的超越种。
这场战役的结局以意料之中和出乎意料并存的形式落下了帷幕,也由此决定了很多人的命运。
仿佛是呼应血脉的联系与传承,又像是命运的恶作剧或某人一贯精心设计的舞台剧一般,当时的那一幕似乎又要重演——
“还差得远呢。”
右手轻轻扬起,叠加压缩在一起的多重“叹息之墙”瞬间释放,如同被压缩的弹簧或用蛮力紧紧贴在一起的同级磁铁,被释放的斥力转换成冲击力和足以杀人的高过载。
比起一点点提升的g力,短时间加速的高过载更为致命,李林释放出的这一击瞬间赋予“叹息之墙”表面以120倍重力的下压g力。体重60公斤的人会承受7吨的重量,相当于被7辆叠在一起的轿车压在地下。就算是身强力壮的男人也会变成被一掌拍死的蚊子,全身骨头粉碎,整个人被压扁平摊在“叹息之墙”上。
就算奇迹加持之身也——
刺出的长剑再次与“叹息之墙”碰撞,红色眼眸微微偏转,注视着愈发逼近的迪兰达尔。
刚才的斥力攻击是在零距离爆发的,尽管还不到光速,可那也有着数倍音速的超高速,人类别说做出反应,就连察觉的空隙也不存在。
可是罗兰躲开了那一击,而且还进一步逼近了。
这实在太过匪夷所思。
疑问仅仅一闪而过,聚拢过来的fau展开火网,全方位无死角射出的光束贯穿罗兰所在的位置,炙热的光线烧灼着留在视网膜上的残像。耀眼的彩虹磷光在天空中描绘出繁复的轨迹,展开追击的fau接连布下交叉火力网,可没有一次能够命中,反倒在罗兰的还击中被击落数机。
李林无言的注目着在天空中尽情驰骋的彩虹流星,通过各种侦测手段获得的数据反馈至思考回路的深处,几个声音开始检讨眼前不合理的现象。
——果然不是错觉。
——速度提升了。
——信息处理容量也扩大了。
——推测原因。
——提出15种假定,其中最符合客观环境和观测结果的有一项。
——集体意识的投射,对独角兽和迪兰达尔产生了力量增幅作用。
原本迪兰达尔就是投射人们的祈愿成就奇迹的圣剑,可以称之为圣职衣的原型,关于手持迪兰达尔的勇者们的逸闻数不胜数。如今借助遍及全世界的通讯网络,所有人都正目睹着攸关世界命运的大战,亲眼见证着李林那令人绝望的压倒性力量。在面对越来越绝望的战况,眼见反抗命运的战士渐渐居于下风时,人们理所当然的开始祈祷,渴求着英雄,渴求着勇者,渴求着奇迹。
只有当人坠入黑暗之时,才会追求光明。
不管那光明是多么微弱,多么渺小。
只要有光存在于那里,人们就会下意识的伸出手,渴望抓住那一线光明。
对于那些恐惧“新秩序”,恐惧不会改变的未来的人们,独角兽和教会正是那道微弱的光芒,是他们的希望。
吸纳的祈愿越多,容器所展现出来的奇迹也越是强劲。那股力量甚至能帮助弱小的人类战胜前所未见的强敌,一举扭转绝望和危机。
所谓奇迹和英雄,就是这种机制下的产物。
现在全世界的人都将希望聚焦在他们身上,触动了奇迹产生机制的迪兰达尔正在发挥出空前的力量,之前一面到的战斗在奇迹之力的介入下也开始发生变化。尽管距离扭转力量差距和战况走向还遥遥无期,可奇迹正一点点确实的侵蚀着这个战场,开始动摇李林原本坚若磐石的优势。
这是何等美丽,何等了不起的力量。
——也正因为如此。
“……才有抹杀的价值。”
美丽的晶体羽翼——死之翼一阵抖动,左右两翼下方同时出现六处空间扭曲,扭曲的空间一边旋转,一边开始绽放七彩光芒,那瑰丽的景象俨然是一个绚丽的万花筒。
七彩闪光乍现,下一刹那消失的无踪。
不。
并不是消失,而是从前后左右及下方展开夹击。
第三次冲击.狙击模式。
通过空间通道对目标实施精准狙击,为求保险还选择六发齐射形成无死角的交叉火力。
独角兽也有“叹息之墙”可供防护,可与李林的这一击相比,差距有如云泥,想要用独角兽的防御能力当下这一击,等于用一张打印纸抵抗从山顶滚落的巨石。
但是,这正中罗兰的下怀。
“……真是有够夸张。”
置身于能量风暴的中心,罗兰不禁吐槽。
“第三次冲击”本身的力量就已经强大到近乎离谱,哪怕擦碰一下,构成物质便会被还原为基本粒子。如今再加上无法预测、也难以察觉的空间通道。
所谓噩梦组合亦不过如此。
每一次齐射对他而言不啻于在地狱门口转了一圈,亲手创造出这个局面,还能在这个能量风暴中幸存至今,就连罗兰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是彻头彻尾的赌博,甚至连赌博都算不上,纯粹只是在发疯。
可这绝不是孤注一掷,更不是自暴自弃。
“你的视野开始变窄了哦。”
从风暴的间隙中眺望着远方天空中的一点,罗兰吐出了感慨一般的话语。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25.死线(二十)
李林很完美。
他的存在仿佛就是为了诠释所谓“完美”应该是何种样貌,为了向世人展现个体乃至种族都无法企及的高度是什么样的。
不得不说,哪怕心态再好,见识过那凌驾于奇迹之上的强大,亲眼目睹犹如神明创造出来的艺术品一样的身姿之后,也只剩下绝望、嫉妒、愤懑之类的反应了。
所谓完美无瑕到令人畏惧,大抵就是指他那样吧。
然而正因为完美,正因为事事以追求正确、高效为第一要务,才会留下可以用来攻略的缝隙,而且还是三处。
李林的基本战术是防守反击,在不对环境造成无可弥补的破坏的基础上,观测目标的战术和行动,制定出最合理的战术对策,然后根据实际执行的效果进行调整修正。
这套战术里最可怕的是李林处理、分析信息的速度。
分析信息,预判战局发展,针对敌人或自己的不足进行调整,引导战争走向——就像下棋一样,能够更快、更长远、更精准计算出未来走向的一方将获得胜利。可当人类才算出三步棋的时候,李林已经把剩下所有的棋路都计算完毕,甚至开始计算下一局棋。光凭这一点,李林就稳操胜券。
而罗兰瞄准的,也是这一点。
战争不是棋盘。不管是如何精密绝妙的计划,一到战场上就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突发意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情报疏漏错误、纯粹的偶然等等“不可控的摩擦”,导致战况发展迅速脱离计划制定者和执行者的掌控。
能够排除这些干扰,无比精准的预测战场变化,做出最佳对应。必定需要攫取海量的情报,加以分析和计算。
这当中存在一个问题。
——情报处理的优先等级。
在处理情报时,常常会遇上一个悖论。应该优先确认情报的真伪?还是哪怕不正确,也要立刻告知哪里有问题?
指挥阶层倾向前者,一线官兵则渴望后者。会出现这样的偏差,主要是两边立场不同造成的。作为指挥官,必须考虑到规模庞大的军队一旦开始行动后要临时调整方向和部署是非常困难的,有时候甚至会引起混乱。因此比起情报的速度,他们更倾向情报的准确性。而身处一线,顶着枪林弹雨拼杀的士兵更重视自己能否及时得到信息,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死。应该说两者都不存在什么问题,基本上只要军队结构健全,内部分工明确,两种倾向也不至于发生重叠,也就不会产生悖论。
然而,身为亚尔夫海姆防卫军最高指挥官的李林亲自现身战场,单挑查理曼和教会的联军。这一行为毫无疑问打破了现场与后方之间的等级壁垒,即是指挥官又是身处现场的士兵,两种身份混淆在一起后,必然会出现“情报优先等级的悖论”。
以李林的计算能力,多半还是能应付这种程度的悖论吧。可这里还有第二个问题,就是他自己的战略规划。
战争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这场盛大的像闹剧一样的力量秀,说到底,也不过是通过展现力量来恐吓其它诸国,以此建立新秩序。
为此,比起高效快速的解决对手,尽可能展示力量,让民众尽可能看清楚双方的力量差距更为重要。这就导致李林只能在这个框架下选择战术,增加对手预测成功的概率。
比方说,哪怕明知道对手在准备压箱底的王牌,他依然会选择等待对方打出这张牌,又或是催促对方快点把这张牌打出来,而不是在对手准备完成前就痛下杀手,轻轻松松结束一切。只因为在所有人面前粉碎那张王牌更能达成震慑的效果。
又比如,已经快把对手逼到死角的档口,因为突然有一人做出意料之外的出色表现时。他不是先专心将弱小的对手处理掉,然后集中力量来对付那名强敌。而是仿佛对弱者失去兴趣一样,丢下只差一口气就能逼死的目标,转头去对付新的敌人。
这些都是不符合“集中力量快速打击对手”的战术基本原则的举动,可如果结合战争背后的意图来看,又显得非常合理。
毕竟,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才是一切的大前提。
“……你做的事情真的很正确,也很合理。就算最苛刻的人也没法挑出你的错处。可是,你太正确了,太合理了。以至于只要弄清楚你的目的,你的行动方向就很容易预测,应对起来也就更容易!”
穿过能量的风暴,罗兰大声咆哮。
从空间通道的出口到罗兰所在的位置,至多不过几百公尺的距离。与“第三次冲击”的最大射程相比,这点距离几乎等于零。即便因为空气的阻隔,导致威力和速度出现少许下降,不过那也只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损耗,庞大的能量流依旧以人类不可能反应的速度交错于天空之中。
可是那个本应一击就能歼灭对手的“第三次冲击”接连落空,每一次都以毫厘之差从罗兰身边掠过,消失于天空的彼端。
简直就像是读取了对方的“气息”,预测对手的动作,抢在对手出手前的一刹那进行规避一样。
这是不可能的。
李林没有杀意,没有罪恶感,也没有所谓的感动和兴奋。一旦进入战斗状态,他的眼里就不存在所谓的“个体”或“个人”,视野中只剩下贴着“目标”、“优先目标”、“非目标”之类标签的人形标靶。他只是按照既定的处理流程展开相对应的处理,这之中并没有感情的存在,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杀气。那种靠感应对手的情感思维波动来预判出招时机的小把戏,对李林毫无作用。
能够追上李林的速度,甚至还比他快上一步的原因只有一个。
“……你大概也已经猜到了,不,一开始这就在你的计算内吧。集结所有人的祈愿制造出前所未见的奇迹,然后以一己之力破坏这个奇迹,将恐怖和绝望的种子深埋进所有人的心底——这就是你的剧本大纲。你不会想不到‘集结了大量祈愿不但会增幅大型奇迹术式的威力,还会增加个体的奇迹使用者的各种能力’。预测到这一点的你决定充分利用这一点,充分调动现场的紧张气氛,让更多的希望充进‘奇迹’这个气球里,这样一来引爆气球的时候造成的反效果也越大是吧!”
罗兰眼前的世界异常清晰、宽广。
那不是形容或比喻,是他切身体会到的,与迄今为止截然不同的领域。
脚下一公里有一株白桦树,在暴风的吹拂之下,大树不断摇晃,树叶漫天飞舞。
在罗兰眼中,每一片树叶舞动时的姿态都清晰可见,花草树木、岩石流水、人群的交谈行动、导弹和光束飞行的姿态——所有一切都在他的观测之下,万物的趋势尽收眼底。
笼统又互相交缠交错的万物要走向何方,如何关联。大陆对面有只蝴蝶正在拍打翅膀,从蝴蝶翅膀下产生的微风经过一系列的叠加关联,最终在彼岸引发风暴——无数要素互相叠加关联的变迁现象。
观测着这些现象的自己,把握到了世界的流势,从而避开了李林的攻击。
相对的,李林也在通过诱导那个流势,制造出思考的间隙和死角,进而反制对手。
两相比较,尽管李林受到种种制约,无法完全发挥计算效率上的优势,可他要超越罗兰现在的计算精度和速度,也并不是做不到。
之所以没那么做的理由,正如罗兰所说。这早已在李林的剧本之内,他当然没必要去破坏自己的剧本。
“在这么一堆乱七八糟的束缚之下,还能花式吊打对手……这种事也就他能办到吧。”
光凭这一点,李林就已经足以堪称古往今来最强的存在了。
“要从力量上来压倒他,恐怕是不可能实现的。就算再多给一千年准备的时间,也未必能做到。可所谓胜利,或者说人类的胜利,并不见得非要以‘打到超越种’这一种方式实现。反过来,你的胜利倒是只有一种。”
神不会错,永远是正确的,而且不会死亡、不会改变,因此才称之为为神。从结果上来说,神应该是万能且绝对的,并且是永远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存在。
因此,在神与人的战斗中,神的胜利方式只被允许存在一种。
没有任何伤痕、彻底的压倒性胜利。
“以一己之力压制整个世界——要达成这一目的,就非要达成那种苛刻的胜利不可。除此之外的任何形式,哪怕只是一道小小的擦伤,‘人类触碰到了神,并给神留下了伤痕’这个事实也会变得不可动摇。从受伤的那一刻起,齐格菲.奥托.李林就不再绝对,‘新秩序’也不再坚若磐石。‘推翻神.的.独.裁’种子一经种下,要再想根除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这也就是最后,也是最大的破绽。
以上三个破绽,罗兰清楚,李林也清楚。双方激烈的攻防正是围绕着这三个破绽展开,直到最后定胜负的那一刻到来。而这一刻到来的时间,比罗兰预想要来得更早。
仿佛得到了天启,又像是某种神迹的显现,肆虐的风暴平息了,撕裂天空与大地的闪电也消失无踪,天空重新恢复清澈的湛蓝。
下个瞬间,一道赤红色光线从天而降,笔直地刺向神意代行者。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25.死线(二十一)
赤红光线出现在视野的一刹那,所有人就立刻理解到“那绝非寻常的存在”。
说是理解,却并非通过知性的观测和计算后获得的认知。而是从意识更深层,直达灵魂根源的“某种东西”将“非同寻常”这一答案直接注入自己的认知当中。仅仅是轻轻一瞥,所有人都已经明白那是什么样的奇迹了,不少人甚至落下了感动的眼泪。
那是堪称圣典诸多逸闻故事中最为著名的奇迹——也就是,救世主的处刑。
被背叛者用三十枚银币出卖的救世主被钉在十字架上后,负责处刑的士兵为了确认救世主是否死亡,用长枪刺入救世主的侧腹。据说被救世主之血溅到的士兵确信救世主即是神之子,后来接受了洗礼。
士兵的名字叫做朗基努斯,刺入救世主身体的长枪被称为朗基努斯枪。
这是圣典和教会神学家唯一承认的“弑神的圣物”。对普通人而言,朗基努斯就是“弑神”的同义词。
燃烧着连烈焰熔岩也为之逊色的赤红之光,从高空降下的长枪强行撕裂了能量乱流和狂风闪电,一边笔直的前进,一边将静逸的苍穹重新带回世间。
——圣典有云:
原本身为处刑者的朗基努斯,看到伴随着救世主之死的奇迹,踏上了信仰之路。
赤红的长枪虽然无比迅捷,但并不比光速更快,也不比“叹息之墙”的生成速度更快。赤红的光线笔直地撞上金色正八边形光膜。
——圣典有云:
救世主失去性命时,在圣朗基努斯的眼前,太阳失去光明,岩石碎裂,大地因悲怆而自行撕裂。
现在,亦是如此。
遭受上亿吨tnt爆炸当量的氢弹零距离直击也不会撼动分毫的“叹息之墙”,就连神在这堵金色高墙面前也唯有叹息。
此刻,承受朗基努斯枪冲击的金色光膜上闪现出一道裂痕。
啪嚓!
类似玻璃碎裂的轰鸣响彻天空,这一瞬间,整个莱茵为之颤抖,全世界为之惊叹。
理应能承受任何能量和物理攻击的“叹息之墙”表面爬满了蜘蛛网一般的裂纹,那道仿佛植物根茎一般开始渗入下一层“叹息之墙”,不到一秒时间,裂纹爬满全部十四层“叹息之墙”,金色光膜如同碎玻璃般剥落、崩塌。
突破“叹息之墙”后速度和气势丝毫不减,红色长枪全速刺向毫无防备、也丝毫没有闪避的李林。
——能行。
——这一击能行!
——终于打败那个怪物了!
——神的时代就要结束了!
无数人攥紧了拳头,成百上千的思绪化为同一个声音发出的呐喊。
混杂喜悦与恐慌的呐喊在整个世界传递、共鸣,即将化作撼动时代潮流的巨响之际,时间凝固了。
这是比喻,也是现实。
兴奋、恍惚、虔诚、喜极而泣、欢呼雀跃——亲眼目睹奇迹和见证人类战胜神明那一刻带来的感动和冲击化作千千万万的表情,并且即将化为各式各样的高喊欢呼和手舞足蹈之际。人们的表情就定格在了这一瞬间。
这并不是真的时间停止了。只是人们在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性历史瞬间之前,骤然遭遇过于突兀,甚至背离他们所认知的一切知识、理论、乃至想象的逆转画面在他们面前上演之时,情感处理机能无法接受这一现实,导致身体行动功能失调,看起来就像被冻结在那一刻一样。不过,导致他们会变成这幅样子的那一幕现象,倒是和时间静止有几分相似。
闪烁着赤红光芒的长枪没有消失,那道比鲜血还要鲜红,比黄昏还要深沉的光芒依旧闪耀于莱茵的天空中。
光芒依旧,威势丝毫不减,只是不再前进,一动不动悬停在李林额头前方不到三公尺的位置上。
仿佛遇上了隐形墙壁而骤停下来。
“朗基努斯枪。弑神的奇迹。诸位还真是没让我失望,如果是这个奇迹的话,一旦刺中目标,不论是神明还是神意代行者,恐怕真的会死掉也说不定。不过——”
红瞳与赤红长枪交相辉映,俊俏的脸孔扬起一丝戏谑的微笑。
“再怎么厉害的攻击,打不中就没有意义吧。”
罗兰和教会知道李林受到哪些限制,会针对这些限制制定什么样的战术方针——正如罗兰预想的那样,李林不但了若指掌,还顺势纳入了自己的剧本当中。
用力量让人一时屈服很容易,但终究只是一时。用糖果和鞭子来约束可以获得相对较长的稳定,但终究还是会逐渐失序。要想彻底操控人心,哪怕时间推移,也没有人敢挑战秩序。唯有依靠绝对的力量……神的力量。
通过直播这场神与人的对决,向全世界展现“绝对的存在和力量”。让所有人认知到“在神明与其使者面前,再强的人类也不过是蝼蚁”、“无论做什么都无法反抗”、“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从属地位”等等概念,当这些概念在心底里深深扎根,并且被人们当做一种现象接受时,新秩序便可屹立不摇。
这是罗兰和教会对李林背后真正目的的解读。从政治和战略层面来讲,他们的推论完全合理。换成别的什么人处在他们那个位置上,也不见得能做出什么更高明的推论,更不用提发现以上推导出来的目标对于李林不过是附带的添头,真正的目标是更加深层、根本的东西。
没错,这一次所谓的“决斗”真正的目标乃是越来越呈现出觉醒活性化的集团无意识——阿赖耶识。
作为个体的人类,作为群体的组织,譬如军队、国家等等,对李林和母神都算不上威胁。然而作为人类乃至全体智慧生命的共通意识根源,堪称智慧生命总体意志为回避毁灭和延续种群的祈祷所诞生的终极安全装置。一旦阿赖耶识被成功激活,那么迄今为止所构建的战略将会被全部推翻,无论李林和他背后的母神是否愿意,都必须做出选择——是要放手对世界的管制,与创造物及其集团意识共存;还是不惜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也要对智慧种进行肃清,将所有文明重新白纸化,所有一切全部从头开始。
那种事情对母神来说,绝不是抱怨一句“很麻烦”就能了事的。
因此在教会不断刺激集团潜意识以获得显现奇迹的档口,有必要利用现状,最大限度散播“不能反抗”的种子,进而将已经出现活性化觉醒征兆的阿赖耶重新封锁起来。
于是便有了这场“决斗”。
“作为最后的挣扎,这可真是杰作,在下也不得不奉上称赞和掌声。”
掌声和微笑敲击着所有人的心灵,陷入沮丧、绝望、遗憾、悔恨的人们并未发现,李林的发言并无嘲讽的意味,只有称述真实的淡然。
这堪称赌上人类命运的乾坤一掷确实可以获得“杰作”的称号,毕竟这一击不但完全突破了“叹息之墙”,连李林压箱底的王牌都逼出来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