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最强大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黄老湿
前世的奶奶倒的水,夏禹立马双手接过来,感谢地笑道:“谢谢婶,我也不是外人,不要叫我先生,叫我阿禹就成。”
同时心中大为触动,他的记忆中,奶奶古月娣已经苍老,一头银发,脸上满是皱纹,哪像现在这般年轻。
古月娣看了看夏禹,发现他脸色真诚,这才连连点头说道:“好好。”
“这里有花生,家里种的,前几天刚晒好,可甜了!”
说着,古月娣又打开柜子,断出一盘花生到桌上。
在古月娣期待的目光中,夏禹拿起一包剥开,将花生米倒进嘴里咀嚼,啧啧嘴赞叹道:“真的很甜,好吃!”
“好吃就多吃点,等下我给你装点带回去。”
“婶,不用不用,您坐下!”
看到古月娣又要去装花生,夏禹连忙笑着阻止。
这时,夏东方,也就是夏禹前世的父亲,撩着胸前的衣服兜着一堆红彤彤的柿子跑了进来,到夏禹面前,嘿嘿笑道:“大哥哥,吃柿子,可甜了!”
赞赏地看了眼自己的大儿子,古月娣也热情地招呼道:“是啊,家里的柿子特别甜,阿禹你尝尝!”
看着夏东方期待的眼神和天真的笑容,夏禹眼眶逐渐些湿润,连连叫好,拿起一个柿子剥开用力一咬,含糊道:“很甜,谢谢!”
柿子真的很甜,而且味道很清新,让夏禹的味蕾绽放。
可是此时夏禹根本没在意这些,他只感觉心被紧揪着,眼眶酸涩,他努力地控制着不让眼泪流下来。
这就是他父亲,他前世勤勤恳恳劳作将他养育大,面朝黄土背朝天供他读上大学的父亲!
尽管眼前只是个小孩子,但是夏禹似乎看到了他身上那道苍老的身影,正一脸慈祥地看着他。
ps:一直感觉本书没烟火味,就写了这么一章,来回修改斟酌,生怕哪个字词用的不好,写完之后一脸惆怅。。。
重生之最强大亨 第721章 前世的夏禹是一棵树(第二更)
“阿文,去地里喊你爸回来。”
“好的!”
夏禹还没来得及阻止,夏东文便跑出去了。
夏禹收拾好心情重新坐下,跟古月娣唠起了家常。
他确实有一些事要找他前世的爷爷夏新华,光是古月娣一个人也做不了主。
没一会儿,夏禹便看到一个皮肤黝黑的年轻人进了院子,然后丢下锄头小跑着进来,看到夏禹后,咧嘴一笑,露出了淳朴憨厚的笑容。
“夏先生,你来了,诶,你别站起来,快坐快坐!”
“刚去地里干活了,让你久等了!”
“没关系,应该是我打扰你干活了,让你特地跑回来。”
……
说说笑笑间,夏新华也坐上了桌,而古月娣则带着三男一女四个小孩坐到了一旁的椅子上。
夏禹也收拾好了心情,面露关心地问道:“叔,现在一家六口人吧?粮食够吃吗?”
夏新华笑着说道:“是六口人,都在这了,粮食的话还凑合,勉强饿不着,比其他村就好点,毕竟族里也会管,大队里懒汉更少,年年产的粮食多一些。”
夏禹点点头若有所思。
现在还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各个村都有生产大队,土地是农民的,大家一起干活吃大锅饭,时间一长滥竽充数的人肯定就多了,粮食产量和效率也更低。
犹记得现在这个时间点,小岗村偷偷实施分田到户也才一年,谷子刚打完不久,一年的粮食产量相当于过去几年。
如此看来,他得从中推波助澜一番,才能更好地实行自己心中的计划。
夏禹又询问道:“叔,村里有种果树吗?”
夏新华不知道夏禹问这个干嘛,但还是如实回答道:“公社种的就只有五十亩的桃子和五十亩的板栗,去年刚开山种了二十亩的橘子,不过各家自己开山种了点杂七杂八的果子,也不指望卖钱。”
夏禹点点头再次问道:“那有种橘子,不知道你们知不知道脐橙?”
“脐橙?你说的是底部有一个肚脐的那种吗?”
“是的!”
“没有,不过我听说隔壁镇有种,开了六百亩山林种橘子,其中有一小部分脐橙,我见过,但是没吃过,不知道味道怎么样。”
“这种脐橙很好卖吗?”
看到夏新华疑惑的眼神,夏禹微笑着点点头,肯定道:“很好卖,几年前拿到广交会上,卖到香江的价格达到了一公斤十八港币,换成人民币是十五块左右。”
夏新华眼睛瞪得滚圆,难以置信地说道:“一斤就七块五?”
夏禹点点头:“是的,不过也有数量太少的缘故,如果数量多起来,价格会往下降,但是要是出口到大陆外面,一斤卖个几块钱不成问题。”
夏新华呼吸急促,脸涨的通红,只不过由于脸色黝黑,使得面色变得红黑色。
见此,夏禹嘴角微扬。
他是故意这么说的,就是激起夏新华心中的想法。
这是夏禹考虑许久后,为自己前世的家人,以及整个夏村找到了出路。
前世夏村家家户户都种脐橙,但是夏禹家一直时运不济。
那时开始种是在2003年,父亲夏东方很有闯劲,开山种了五百棵,等到2007年结果时,卖了不少钱,本钱归来一半。
但是无奈到了2008年,又遇到了百年难得一遇的大雪灾,就因为一些意外,晚了七八天没卖,大雪就来了,原本还可以卖一斤一块三的脐橙,三毛钱一斤都没人来收,霜冻打坏了大部分果子,最后血本无归。
好歹缓过来几年,又遇到了有着“柑橘癌症”之称的黄龙病,果树全部病死。
而人家还有果树的,就卖出了四五块的高价。
就这般十年下来,辛辛苦苦却换来一场空,夏父夏母只能打点零工,种种地供夏禹三兄弟上学读书。
不过前世的家庭不缺努力只缺运气,这一世,夏禹完全可以为他们补上。
“那个,阿禹,脐橙这么值钱,我们要是种,能卖出去吗?”
夏新华搓搓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夏禹点头说道:“当然能卖出去,只要果子种的好,不愁没人买,我认识的人也多,可以帮忙卖出去。”
夏新华惊喜异常,但还是担忧地说道:“苗种我可以去隔壁镇打听一下去买,就是不知道他们愿不愿意教种植技术给我。”
夏禹笑道:“叔,这事你先了解一下,我也希望为整个村找点出路,到时候如果种的话整个村愿意一起种就最好,有规模也更好找销路。”
夏新华感激地说道:“阿禹,感谢你为村里操心!”
“应该的!”
说完,夏禹又叫夏新华单独出来一趟,来到了院子里的那棵柏树下面。
“叔,我想跟你商量个事,这棵柏树我想买了。”
看着眼前的柏树,夏新华有些懵,念叨道:“买?这个树怎么买?”
“你要挖到哪里去种吗?直接挖就行,说买就太见外了!”
昨天他也收到了夏禹给的大红包,对夏禹感激万分,现在夏禹要一棵树,虽然要求很奇怪,但是他也不可能要夏禹的钱。
夏禹笑道:“叔,我不是要挖,我就是想买下这棵柏树,拿块木牌上面写上我的名字,挂上去就行了。”
“我现在就给你找块木板钉上去。”
说着,夏新华便想要去找木板的钉子。
夏禹一把拉住他,连忙说道:“叔,你听我说完!”
“我不差钱,我就是喜欢这棵树,你帮我看着点就行别种死了,这钱你拿着。”
说完,夏禹从衣服的内兜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两沓纸币,以一个隐蔽的角度塞到夏新华手中,小声叮嘱道:“叔,这钱你拿着,也别对外人说,满足我这个愿望就行。”
夏新华看了看夏禹,又低头看向手中的钱,眼睛瞪大,猛地看向夏禹,深吸一口气低声询问道:“阿禹,你这是干什么,我不能要你的钱,昨天你就给了我一个大红包,我不能再要你的钱。”
说着,夏新华挣扎着就要把钱塞回夏禹手中。
夏禹紧紧地抓住夏新华的手,目光直直盯着他,郑重地说道:“叔,整个村,我就跟你家投缘,家里这么多孩子,以后成家不容易,给他们留点底,如果你想做事业,也更容易点,你家过得好了就是对我最大的报答。”
听到夏禹真情切意的一番话,夏新华沉默了,他眼眶泛红,重重地点头:“行,阿禹,你的恩情,我家永世不忘!”
“叔,帮我种好这棵树就行了,把钱放好,有外人在,传出去不好。”
夏新华知道夏禹指的是屋里的夏永全,他点点头将钱踹入兜里,拉起衣服盖住。
之后,夏禹和夏新华重新进屋,把茶喝完便告辞,夏新华执意将夏禹送出门。
“叔,我先走了,有空再过来窜门!”
“一定要过来,就当自己家一样!”
“好嘞!”
夏禹笑容满面点头说道,然后转身离开。
有了这两千块钱,前世的爷爷夏新华一家也能过得更好,这棵树,就当是前世的他在陪着他们吧!
如同四季常青的翠柏一样,静静地陪着他们!
因为夏禹明白,在来到夏村,来到前世的爷爷家的那一刻起,前世的他,将不会再存在!
()
重生之最强大亨 第722章 九州果业有限公司(第一更)
刚走出没几步,夏永全便忍不住了,直接问道:“阿禹,种你说的那个脐橙真的有那么赚钱?”
看着夏永全眼中渴望的眼神,夏禹微微一笑,颔首道:“确实很赚钱,现在种的十分少,只要夏村种了,绝对不愁卖不到高价,即使后面越来越多的人种了,拉低了价格,夏村的名气也打出去了,赚的钱也是最多的。”
得到肯定的回答,夏永全眼中满是兴奋,似乎被未来的金钱蒙蔽了双眼。
“阿禹,那我们家也种,回去我就敢我爸和爷爷说,他们肯定会种的。”
夏永全兴奋地说道。
夏禹淡笑道:“不急,回去我会跟你爷爷聊聊,再跟吴州长也说说。”
夏永全重重点头,接下来闲逛一直心不在焉,让夏禹感到好笑。
逛到十点左右,夏禹返回了住处,找到了在院子里喝茶聊天的吴思明等人。
“夏先生,您回来了。”
吴思明起身笑道。
“来喝茶,老支书拿来的山茶味道很独特,来尝尝。”
“好的,谢谢!”
夏禹拉了一张竹椅坐下,品了品茶水,啧啧嘴赞叹道:“味道很清新,这山茶不错。”
“是啊,这里山清水秀,制作出来的茶品质也上乘!”
吴思明也是一个好茶之人,他的观点有一定的代表性。
“对了夏先生,您逛了一会儿,感觉怎么样?这里没办法跟香江那种大城市比,但是论自然环境的话,应该是这里更好。”
“是啊,香江地少人多,为了发展,牺牲了生态环境,有得有失吧!”
夏禹有些感慨地点头说道。
“其实在工业时代,任何国家发展经济,都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山林被破坏,水源被污染,生物也陆续灭绝,也许现在看来不在乎,但是等到未来,想要挽回代价可就大了。”
“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啊!”
吴思明一愣,没有想到夏禹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他咀嚼着夏禹最后几个字,眼中若有所思。
“夏先生的话精辟,如果我们提前注意到这一点,也能够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宝贵财富。”
……
聊了一会儿后,夏禹终于进入了正题。
他脸色一正,看着吴思明说道:“吴州长,这一次我回来了,想到了一条适合夏村的路,如果实践成功,甚至可以全县、全市推广,对创汇有巨大的帮助。”
一提到创汇,吴思明和一旁坐着的赵市长、李县长眼睛都直了,目不转睛地看着夏禹。
吴思明连忙问道:“夏先生,敢问是什么路?”
夏禹嘴角含笑,看向李县长说道:“李县长应该知道,就是大面积种植脐橙。”
“脐橙?”
李县长没想到夏禹说的是这个,他当然知道脐橙,看到吴思明和赵市长疑惑的眼神,他连忙解释道:“各位令导,在我县安东镇,有一个地方种植脐橙,之前还拿到广交会上试销,卖给香江的客人,一公斤卖到了三十六港币的价格,换成美元是一公斤将近八美元。”
“我也到现场看过,只不过种植范围不大,加起来也就一百多棵树,而且种植脐橙很讲究,不仅需要很高的技术要求,对于土壤气候也要求严格,现在一直没有找到大面积种植的办法。”
听到李县长这么说,原本还震惊的吴思明和赵市长眼中闪过一丝遗憾。
就在这时,夏禹出声说道:“对于脐橙,我也有一定的了解,脐橙这种作物最早是在巴西发现的,然后在美国成功种植,实际上在美国已经有了成熟的种植技术,如果想要学习,完全可以派人去美国学,再进行本土化改良。”
“其次,就环境而言,整个龙丰县,实际上都适合脐橙生长,这里又独特的稀土矿,土壤蕴含各种稀有微量元素,这是口感超过美国脐橙的根本原因。”
“所以我打算组织夏村种植脐橙,并且与国家合作,成立脐橙种植研究中心,国家出政策和科研人员,我提供资金和科研仪器,以夏村为实践种植基地,如果成功了,将为赣南人民探索出一条发家致富的道路。”
吴思明没有想到夏禹竟然想好了一个完整的计划,他细细一想,觉得百益而无一害。
如果成功了,赣南乃至赣省都将拥有一个特色产业,还能为国家创造宝贵的外汇。
也许那个时候他已经不在赣省,但是能够为人民谋福利,这就够了!
越想他心中就越振奋。
吴思明立马点头:“夏先生,对于这种利国利民的事,我想我找不到任何拒绝的理由,不过我毕竟不是分管农业领域,这也涉及到了更高的层次,我做不了主,具体要如何执行,许多上面来定夺。”
夏禹微笑着说道:“我理解,劳烦吴州长跟上面提一下。”
吴思明立马点头:“这里没电话,我现在就去镇上,将消息报上去,会以最快的速度给你一个答复。”
之后,吴思明立马动身,带着李斌前往南石镇上。
而中午吃饭的时候,已经从夏永全口中知道消息的夏安山向夏禹问起脐橙种植的事,夏禹跟他们聊了一个中午。
在夏禹的再三要求下,夏安山才按捺住心中的激动,焦急地等待着上面的消息。
吴思明中午到镇上时,一个电话就将搅得省会一众大佬心情波动不已,当天中午紧急开会,对于这种利国利民的好事,全员表决通过,然后以省里的名义上报。
两天后,高层的决定下来了,全力支持爱国华侨夏禹的行动,国家脐橙种植研究中心的牌子也急速批了下来。
当看到红头文件的内容时,不仅夏禹笑了,就连吴思明、赵市长、李县长等人,也大笑不已。
随后赵市长和李县长也立马落实上层决策,通知在家的其他成员根据文件内容,以最快的速度制定出落实方案。
而同样等待的心焦的夏安山,得知国家同意后,感到无限的光荣的同时,对未来充满了憧憬,立马召开村民代表大会。
会上,夏禹描绘了一遍脐橙种植的前景,以他如今的威望,村民也没有怀疑。
再加上得到了官方的支持,他们怎么可能不愿意呢,其中以夏新华的支持声最响亮。
所有环节都打通了,夏禹立马嘱托九州实业有限公司的人成立了一家九州果业有限公司,以公司的名义与官方合作,成立国家脐橙种植研究中心,占据了百分之四十九的股权。
然后明确以九州果业有限公司牵头,解决种植技术和苗种、销售等环节的问题。
而夏村的男女老少,在现在的农闲时节,全都涌上了山林,开始按照规划有序开荒,为来年的脐橙种植做准备。
重生之最强大亨 第723章 捐资助学(第二更求票票)
为夏村找了一条致富的路,已经能够满足夏村大部分方面的需求,但是还有一个方面,让夏禹不得不操心。
那就是教育!
他去过村里的小学,现场确实让他揪心,破旧的教师,修修补补的桌凳,就连黑板都会坑坑洼洼的,条件十分艰苦。
而且上课的老师也是那种年纪比较大的,夏禹在外面听了许久,最终下了一个判断。
学校老师师资质量和数量都很低,而且教材匮乏,硬件设施也落后,这种条件下,孩子们很难学到很好的知识。
而孩子又是夏村的未来,如果在教育阶段都学不好,何谈富国强家?何谈为社会做贡献?
前世夏村的教育水平就十分低,许多孩子小学就开始辍学,夏禹都是村里少有的大学生。
夏禹记得很清楚,他前世读书时,小学一个班有六十个人,到了六年级时,就只有五十二个,其中八个陆陆续续辍学或者嫁人,然后上了初中后,辍学的就更多了,恰逢《古惑仔》电影风靡,带坏了学校的风气,一时间多出了很多小混混,打架斗殴的不在少数,都还出了不少人命。
然后到了高中,又有人辍学,他了解过,原本小学一个人的同学,最后包括他在内,只有三个人上了三本以上的大学。
比例极其低下!
也许这一世,在他的干涉下,夏村的人会更有钱,但是也不见得全是好事,也许会有更多的孩子生出读书无用,即使不读书也可以赚钱生存的想法。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夏禹想要尽力去避免这种事,其他地方他管不了,但是夏村还有他前世的父亲和叔叔们,以及其他亲戚,他还是希望他们都能够读到书、读好书!
想到就做,夏禹再一次找到了夏安山,跟他提到了想要新建一所小学的想法。
夏禹会出钱修路就让夏安山喜出望外了,现在又要修小学,夏安山高兴不已,当然同意,并且第一时间通知全村,要选址新建小学。
在村里沸反盈天时,夏禹喊来了南石镇的李镇长,跟他提出了需要师资方面的支持。
李镇长当然没话说,只不过师资方面,一直都是县里教科局统一分配,整个南石镇,其他八个村都跟夏村情况差不多。
因此他面露为难之色说道:“夏先生,现在各个村小,包括镇上的初中,都缺老师,而且老师普遍大龄,涉及到老师调动,需要教科局同意,我们是没权干涉的。”
夏禹眉头微皱,没有想到是这个情况,他想了想,叫来车子,让李镇长带路,去各个村和镇上实地了解情况。
一番走访下来,看到的情况让夏禹沉默。
事实却是如李镇长所言,而且情况更加恶劣,不少村子的小学比夏村的还烂,找学生一问,下雨天还会漏雨,虽然一直会修缮,但是因为教室是土坯木梁的,拣瓦难度大,修缮难度也大。
只不过虽然条件很差,但是孩子们学习的热情不减,那对知识的向往之心,触动了夏禹的心灵。
回来的路上,夏禹全程沉默,一直看着车外的悠悠青山。
李镇长以为是自己让夏禹不满意了,心里惶恐不已,立马向县里报告,希望得到县里的帮助。
这让李县长焦急不已,直接批准调拨年轻老师去夏村,补满夏村老师的编制,然后还特地跑来跟夏禹解释情况。
院子里,看着李县长小心翼翼的样子,夏禹有些哭笑不得。
“李县长,坐下喝口茶吧,让你们担心了,我只是想到了一些事情。”
看到夏禹这种态度,李县长才暗暗送了一口气,但他刚坐下,还是开始把详情讲述出来。
“夏先生,县里已经讨论决定,将加大对县里和南石镇的教育资源的倾斜……”
夏禹安静地听完,笑着说道:“李县长,因为我的一时想法,让你们操心了。”
“正好你来了,我也跟你说个事,你斟酌一下看看可不可行。”
李县长精神一振,郑重地说道:“夏先生请讲!”
夏禹微微颔首,娓娓道来:“我到南石镇各个村看了一下,也跟李镇长聊过,知道整个县的教育水平都差不多,一番走动下来,我也心有感触。”
“我是一个商人,如果说没有能力就算了,既然有了一点成就,就打算回馈社会,虽然夏村是我的老家,但是往大了说,南石镇,龙丰县,同样是我的老家,所以我打算为家乡做一番事业。”
“我打算捐资助学,为每一个村修建一所小学,为每一个镇修建一所中学,然后为县里再建一所高中!”
李县长猛地站起来,震惊地脱口而出道:“夏先生,您是认真的?您可能不知道,龙丰县有十三个乡镇一百二十六个村。“
他的潜意思很明显,这么庞大的数量,会不会对夏禹造成一定的压力。
夏禹笑着说道:“这也不多,我全建了,并且包含配套的教材,只不过在师资力量上面,只能你们负责。”
就算要建一所高中,十三所初中,一百二十六所小学,按照现在的物价,每所学校配个图书馆,土地要不要钱,顶天了也就五百万人民币,甚至还可能打个六七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