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大玩家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邱天27
随着游戏的进行,玩家们明明是从身边朋友那里获得的体验,也在给予朋友们同样的绝佳体验,但是却在佩服青瓷科技。
青瓷科技居然能把这样的东西挖出来。实在是太强了!如果没有青瓷科技,谁能想到游戏还能这么玩?
玩家们心中感叹不已,这样的公司出现在中国,真的是所有国人玩家的幸事啊。
在皖省的一个城市中。
赵宁也跟着父母回到了老家,和老人一起过年。他父母在南江工作,准备初四回南江。所以赵宁之前就和几个小伙伴说好,元月五日再一起打多人模式。
可他看完了纪录片,就回想起了两周前,在青瓷大厦中的游戏时光。那次虽然有些微妙,但五个陌生玩家,却做到了团结一心啊。他连再等几天都等不了,手痒无比,就是想玩。
所以他白天就和几个小伙伴说好了,又去买了张超贵的上网卡。准备凌晨的时候,用他老爸的笔记本电脑上网打这游戏。
新年钟声敲响以后,节目还没完。这一大家子人还围着看电视呢,赵宁就迫不及待地上网了,准备和另外四个朋友一起玩这游戏。
看到赵宁要玩青瓷科技的游戏,好多亲戚都围过来看。(未完待续。。)





重生大玩家 第二百七十七章 围观青瓷科技的游戏
那些七大姑八大姨们,以前要是看到小辈玩游戏,肯定看不惯,一堆“玩游戏没前途对不起父母”等等都要冒出来。今天他们围过来,倒是没吱声。因为这些人也在好奇,青瓷科技靠着做游戏赚那么多钱,到底什么东西那么好赚啊!
赵宁照着上网卡,输了半天密码,这才连上了网,通过游戏盒登上游戏。还在载入界面呢,就引起旁边一片惊叹声。
“看这画面,比碟片的选单还要漂亮些啊!难怪那公司才成立一年,就赚那么多呢。”
“你昨天还没看到,那单位做的纪录片在电视上播出来,才真叫一个漂亮。”
“小华,你不是认识王不负么?主动点,请他吃顿饭啊!都二十七岁了,主动点没人笑话你。”然后亲戚说着说着就说到钢琴老师身上了。
“小华”就是钢琴老师。她也站在旁边看,莫名其妙地就中了枪。她对逼婚已经听习惯了,根本没往耳朵里去,就盯着屏幕看。
可怎么看,也没有办法把《我的抗日》第二章的画面,和那个给小女孩揉手的青年联系起来。反差太大了。
“小华,你就是太别扭,不好的你看不上,好的你不敢追。你工作那么好……”亲戚们过来看游戏就是好奇而已,真正能引起他们兴趣的,还是教育小辈。
以前他们围攻赵宁没事打游戏,今天转了枪口。七嘴八舌地为钢琴老师操心。
赵宁一脑门子汗。为表姐叹气。此时另外四个小伙伴也陆续上了线,于是一起开了游戏。
上次那个女军花弄得他到现在还心有余悸,可不敢随机生成人物,天知道会搞出什来么。游戏里有一个暗恋他的女生,别被女孩子看低了。
“唉!这游戏居然可以换脸啊!”赵宁的小姑妈看到了,惊奇不已。
“连身子都能换!”亲戚们闻言去看,都是一副刷新世界观的表情。本来以为游戏就是可以操纵的电影呢。没想到居然能换脸!
对于赵宁来说,这根本是无足轻重的小功能。第一章里没有捏脸,玩起来也不差。
可是对于这些亲戚们来说,捏脸却是他们期待已久的功能,至关重大!
他们每天都要看电视剧,有些明星的脸看着就不讨喜,惹人生厌。而剧情又很对他们的胃口,不看可惜。于是就非常别扭。“要是电视剧里面的主演也能随便换就好了……”他们或多或少地产生过这个想法,没想到居然在游戏上实现了!
难怪年轻人爱玩游戏呢。亲戚们又有点明白了。
这家里也有不少比赵宁还小的孩子。他们也跑过来看。大过年的,各自的父母都没有赶人。有个特别小的看不到屏幕,于是被他爸爸抱起来看。他爸爸还说呢:“看你赵宁哥哥打日本鬼子!”
改善游戏的社会环境,就是这样细水长流的过程。赵宁不知道,他今天在老家打游戏,为青瓷科技和国产游戏扎深了一分根基。
他的心神已经进入游戏中。专注地和四个“战友”一起。阻挡日军的进攻。
那四个小伙伴,一个是暗恋赵宁的女生,三个是和赵宁极为要好的同学。都不可能表现出自私的一面,各自用什么武器早已商量好了。这时候都不用多磨叽,配合就非常默契。
而那些亲戚们,则眼界大开,原来青瓷科技居然把游戏做到了这个样子!
看那五个人玩的!赵宁和另一个顶在最前面,像门神似的。掩护后面操作迫击炮的、玩机枪的……真要打仗,估计也就这个样子吧?
赵宁飞快地甩着鼠标,每枪都爆掉个日军的脑袋。当赵宁子弹不够的时候。就会打出剩余的子弹数字。立刻就会有队友扔过来步枪子弹。
扔了三次后,赵宁又一次打出了数字,队友没子弹给了。这次赵宁他们选的难度挺高,弹药数量捉襟见肘。
赵宁身后的亲戚们心都拎了起来,知道子弹不够了,怎么办?
令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只见另外三个男性战友都和赵宁站成一排,然后同时跃出战壕。四个人一起行动,不会被集火,伤害分摊,面对七八个日军也能冲下来。
因为是第一人称的游戏,赵宁一跑起来,屏幕中就看不到战友了。但只是赵宁的画面,也够瞧的。只见隔着一个日军还有几步距离,赵宁就在键盘上按了个什么,主角突然加速,并且举起了刺刀,捅进那日军的胸口里。
光这画面,就已经够震撼的了。可赵宁没有停下来,又开始按键盘。屏幕中的主角拔出刺刀,捅进旁边一个日军的肚子。
“……”亲戚们已经看呆了。做梦也想不到能看到这么够味的画面。
这波日军算是打光了。赵宁和五个队友打扫战场,把所有弹药都捡起来,然后拿到阵地中重新分配。
因为都是朋友,而且难度也很高,谁都没有贪东西的的想法。像是赵宁,就毫不留恋地把捡到的炮弹直接扔在地上了。
“用炮不是打的鬼子多么?怎么给扔了?”有人不解。
赵宁的一个表哥也知道这游戏,解释道:“他们都是朋友,应该说好了的,每个人都盯着一种武器用。互相合作的话,就应该有所付出、有所得到。”
“……”这道理讲得就有点大了。那些四五十岁的亲戚听了这话,再看游戏,感觉顿时就不太一样。在现实中呆久了,这种单纯的人际坏境,还真的挺让人心向往之的。
有了个概念,他们再接着看下去,便越看越惊。明明只是游戏而已。可是赵宁五个人却能玩出了真正的战友之情。这游戏也太有深度了吧?
本来以为电脑游戏就是用来打发时间的东西。可这么一对比,他们看的那些电视剧,感觉起来才真的是浪费时间……
青瓷科技是怎么做到的?将游戏做得这么动人?他们心中都在想。
虽然理解了青瓷科技的游戏为什么好玩,但他们估计自己学不会,还是看电视轻松些。要是这《我的抗日》,能拍成电视剧就好了……
“唉!那个女孩子喜欢小宁,你们发现了没?”赵宁的小姑妈注意点一直很奇怪。就在别人为游戏的深度吃惊时。她却发现,游戏里的医护兵特别喜欢跟在赵宁身后。
每次赵宁中弹,血立刻就会加起来。要是那个医护兵是女孩子的话,肯定喜欢赵宁!
赵宁不好意思,赶紧否认:“不是的,我们就是普通同学。”
“还不是呢?姑妈有经验,那女生肯定对你有意思,她长得漂亮么?”小姑妈非常八卦地问。
“还行吧。”赵宁含糊道。
顿时亲戚们的注意力就被这事吸引了。比起为一款游戏吃惊,小辈的这事更重要些。
赵宁好容易应付过去。他自己不愿意谈这个。却好奇地问钢琴老师道:“姐,你见过王不负,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啊?”
赵宁去过青瓷科技,但没见到王不负。他对王不负好奇透了,究竟是什么人,能做出这样游戏出来?
“他……应该是个很单纯的人吧。”钢琴老师不知道怎么说。这游戏越看。越和那个给小女孩揉手的青年对不上了。
“也是。要不是单纯的人,估计也做不出这种游戏出来。”赵宁叹服不已。只觉得这世上能有一个叫王不负的人,作为玩家来讲真是幸事。
要是能再拉上关系,每次都能提前玩上青瓷科技做的游戏……赵宁问:“姐,你认识王不负这么久,有戏没?”
“有什么戏啊,他找的那个,长有多好看你估计都不知道。我都二十七了,确实没法和十五岁的比。”钢琴老师苦闷道。
赵宁于是也闷了。他还以为表姐所说的,是青瓷科技有位很会唱歌的“老板娘”呢。表姐虽然漂亮。但和那位小狐仙似的少女一比,确实有高下之分。
赵宁在心中叹气,看来提前玩青瓷科技的游戏还是别想了,以后还是老老实实等游戏发售再玩吧。但有得玩就不错了,去年的这个时候,他想都不敢想,有天能玩上这样质量的国产游戏。
……
在大年初一的凌晨,去玩这游戏的,除了赵宁还有很多人。
从两个星期前,就有玩家购买了游戏币准备着了。到了初一早上,青瓷科技值班员工换班时,《我的抗日》第二章已经卖了超过五百万份。
更多人是睡了一觉,早上起来再去打游戏。五百万远不是极限,仍然在以极快的速度节节攀升。
毫无疑问,最终的销量绝对可以超过千万。甚至因为70后的加入,最终玩家群可能会超过《反恐精英》,也是说不定的事。
而这一切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国人所熟知的游戏背景带来的。是青瓷科技帮他们圆了从童年时就做了的抗日梦。
在欧美,情况就不同了。
因为需要装盒、分销,维尔福怎么都赶不上青瓷科技的速度,只能将游戏发售的时间推迟到一月二十七日。
对于这款即将上市的游戏,欧美玩家之间的评论也越发的两极分化。爱的爱死,恨得恨死。
真有爱的要命的玩家。他们通过《狂潮》乃至《我的抗日》第一章,成为了青瓷科技的粉丝。不会抱怨青瓷科技使用“生僻”的背景,青瓷科技做什么,他们玩什么。
为了能玩得更尽兴,他们甚至会去事先了解相关历史背景。(未完待续~-~)
ps: 今天三更,求张推荐票。(^o^)/~




重生大玩家 第二百七十八章 两极分化的欧美玩家
这部分玩家在玩过第一章后,就去了找伪满时代的相关书籍去看。了解大背景后,再重玩一遍游戏,体验顿时高了不少。
等打过第二章的试玩,他们被新增的那么多武器勾起期待,同时也了解第二章的大概时间、空间背景,立刻就去寻找相关的资料。
在西方国家,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书籍有不少,在各地图书馆里都能找到。可这些书籍的读者很少,没什么人会去看的。可最近好像刮起了一股风潮,大量年轻人前往各地的图书馆,去借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英文书籍。
这些青瓷科技在西方的粉丝们,心理很简单,既然那中国公司不迎合他们,那么他们就去迎合那中国公司。所以会尽可能详细地去了解游戏的背景,以期能和在玩到游戏时,获得最佳的体验。
他们想要在玩新游戏之前,就弄懂游戏的相关背景。可是,中国的抗战历史太庞大了,图书馆的书籍又太杂乱。他们从头接触,各种东西搞得一团乱麻,看了前面忘了后面。
比如说长沙会战就有四次。除此之外,各种战役、会战更是看的人头都大了。要是有本书简单明了地把时间线划一划,告诉他们大概的情况,那该多好?
结果还真有。最近有一位名为张纯如的华裔女作家,要出本抗日题材相关的书,名为《四亿人的八年》。从网上看介绍,那女作家按着时间线。完整地写明了中国八年抗战的所有大事件。
这书可太好了。听书名就感觉简单易懂,正是那些玩家们所需要的。毕竟又不是做学术,了解一下游戏的前因后果,等发售时玩起来更投入,也就可以了。
《四亿人的八年》这本新书,要到游戏发售后两天才会上市。新书面世后,一般要等个几年才能从图书馆借到。既然如此。不少玩家为了提高游戏体验想看这书,赶紧预定。
在正式发售前,那女作家还会环游全美各大城市,做演讲和签售。等不及的玩家甚至会抽出时间,专门去提前买书看。
这些玩家因为游戏的惊人玩法,爱屋及乌,连带得也接受了游戏的背景。可更多的欧美玩家却没有这个意识。
迎合青瓷科技?怎么可能?作为消费者,天然就是上帝,去迎合厂商?怎么想出来的?
第一章面世后。不知道有多少人给青瓷科技写信,请求那中国公司改做欧洲战场的游戏。毕竟再怎么样,也得考虑一下这些花五十块钱买游戏的玩家意见吧?
没想到,青瓷科技无动于衷,按部就班地做出了第二章。
基本上每个发信要求做欧战游戏的玩家,都有被无视的感觉。他们忍着气。玩了试玩。或多或少总会有所不满。严重些的,甚至都想把桌子给掀了。
因为这个游戏在立项上,就是以王不负的喜好为出发点,没有为欧美市场做任何考虑。所做出来虽是大作,可个人化气息太过明显。根本无法满足所有人。
试玩中那三分钟开车剧情,更是让无数玩家恨得咬牙切齿。
这简直太坑人了。那家中国公司知道美国人不见得会看这种剧情,不仅设置了不可跳过,还要时刻进行无聊的操作,才能渡过那三分钟!
对于欧美的玩家来说,用令人摸不着头脑的故事作背景。已是非常坑人了。用就算了,起码得有一点包装的技巧吧?将内容循序渐进地灌输给玩家,有什么难的?通过事件,将主角的经历、队友的身份、敌人的凶残都展现出来,然后再开始正式的剧情,不行么?
简而言之,就是先把仇恨拉好,再打怪。
《远东战场》第一章做得不好,但还算勉强做到了。主角是个猎人,日军烧了主角的家,队友救下了主角,该交代的都交代了。
但第二章这是什么?在第一章中那么迷茫的主角,为什么到了第二章,却东跑西跑地帮军队打了四年仗?这心理转变太大了,没有丝毫铺垫,不是逻辑混乱是什么?
此外,“yuyanling”是谁?主角为什么要听他的命令?完全可以逃跑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守住这个地方?主角打这仗能得什么好处?这些基本的故事要素都不交代,那中国公司是怎么想的?
这些问题让欧美玩家困惑莫名,但在王不负乃至所有中国玩家看来,却全是完全不需要解释的事情。
主角为什么要打仗?抗日!还要什么解释?
两方玩家由于文化、教育、环境等等因素,对于同样的题材,接受程度却天壤之别。对中国玩家来说,这游戏就是神作。可对欧美玩家来说,却是缺点和亮点同样明显的作品。
欧美的游戏玩家从小接触各种游戏,所玩游戏的数量只怕是天文数字。但他们从未见过有这么一款游戏的。上来直接告诉玩家:你的敌人是谁,你的友军是谁,你要做什么。至于要问为什么?原因你自己去查。
根本就是捏着人的嘴巴,然后往人喉咙里塞一把药片。已经到了不尊重玩家的程度了。
那中国公司用奇怪的剧情也不是第一次了。绝大多数下载去玩试玩的人,本来就不是期待能看到多吸引人的剧情,而是想要知道第二章中新增了什么玩点。
等看完了剧情,操作到迫击炮后,他们就目瞪口呆了。本来以为第二章相比第一章就算有所提高,也提高不到哪里去呢。没想到居然增加了火炮,还有那么炫目的击杀特效!
机枪、手榴弹、刺刀……新增的玩点一个接着一个。
这游戏实在是有些难办。一方面有着惊人的玩法,另一方面,游戏的剧情根本就是在无视玩家。这种不尊重人的态度,确实很难让人接受。
一家位于纽约的游戏杂志,曾经热情评价过背景为纽约覆灭的《狂潮》,却不假言辞地批评了《远东战场》第二章的试玩。
“这肯定是一款令人失望的游戏,中国游戏制作商的毛病暴露无疑。”
文章之中,那杂志的编辑写出了理由,认为这款游戏的生硬剧情,已经到了无法让人玩下去的地步了。这可能是因为那家中国公司的管理层出现了问题,缺少对市场的评估。
明显可以看出,第二章的试玩是从游戏本体中切割出来的,可能那家中国公司,直接把第一个关卡放出来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整个游戏的剧情,都是这种东西啊。在1944年,保卫“hengyang”,对抗日军“”……全是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名词。
编辑断定,第二章的销量绝对走低。可能凭着一些惊人的玩点依然吸引少部分玩家。但长此以往,那家公司就会因为无视市场的傲慢态度,而导致自身的失败。
最后文章也给出了建议。事到如今,换个剧情已经不现实了。起码也得把剧情编得容易接受一些吧?最好将游戏发售延期,请好莱坞的编剧参与剧情的修改,做出更能令玩家理解的剧情。
不是只有纽约的这家游戏杂志不看好。所有的游戏杂志都是如此。游戏杂志的编辑们本身就是最资深的游戏玩家,他们接触了大量的游戏,所以觉得《远东战场》特别刺眼。不看好这游戏的市场表现。
网上的风浪就更厉害了。除了玩游戏的人,还有日本的右翼团体参与其中。
这些团体从日本的大财团、大企业得到资金,专门在国际上操纵舆论,以洗白过去历史。最终目的,是希望能欧美人能毫无芥蒂地使用日本产品。
这帮人行事肆无忌惮。只要有人胆敢在公开场合向世人述说历史真相,就会被他们苍蝇一般地骚扰。
毫无疑问,《远东战场》第一章就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在网上极尽抹黑之能事。第二章发售在即,他们也行动了起来,企图拉低游戏的销量。
不管是骂是夸,时间总要向前。终于到了游戏在欧美正式发售的前夕。
……
纽约。
有个金发青年,从报亭上买了本游戏杂志。先翻开关于《远东战场》的文章。看了一会,说道:“这杂志说得没错!那家中国公司太自负了。一点也不知道迎合市场,他早晚有一天会衰败的!”
“中国公司?做了什么游戏啊?”卖报人好奇起来。好多买了这杂志的人,都会义愤填膺卖骂几句。真是奇怪了。
“叫做《远东战场》。”青年把名字告诉卖报人。
卖报人是俄罗斯裔,还真不知道自己卖的杂志里有这些东西,赶紧拿起一本,边翻边兴奋道:“是不是二战游戏?当年苏联红军可是歼灭了几十万日军的!”
“不是,是中国军队打日本军队。”青年叹气说。
就好像中国人难以想象菲律宾也发生了抗日战争一样,绝大多数美国人也难以理解中国在二战中起了什么作用。金发青年也是如此。
游戏公司不应该制作玩家不感兴趣的题材。这不是常理么?谁会将非洲部落追逐猎物的过程,制作成游戏给玩家玩?
生僻的题材,下场都是做得越好,亏得越惨。那中国公司是怎么敢于开始做的?
卖报人也是同样毫无兴趣,翻看了几页,合上杂志道:“这有什么可做成游戏的?”(未完待续~-~)




重生大玩家 第二百七十九章 在欧美市场上市
青年郁闷道:“那游戏确实很好玩。他们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做个正常的游戏呢?”
《远东战场》第一章的剧情生硬,但玩法好玩,他玩了很多遍,才算彻底弄清第一章的剧情。
可第二章为什么要做成这样?哪怕是按着第一章的剧情来做。主角先是感受到了仇恨,然后积累力量,接着产生冲突,主角需要更强大的力量,加入了军队。最后矛盾爆发……这个时候再开始防守“hengyang”,也稍微好一点啊。
青年不想再为那游戏花钱了。他拿着杂志回家,只见合租室友正在抱着一本书在看。
“你居然还买书看呢?”金发青年惊奇道。他的舍友一般喜欢去图书馆借书,很少去买新书看。
舍友也是填鸭式地看这书,说道:“对。这书正式发售还要再过几天,不过作者正在搞签售,去了可以先买到。我就去了,还听了演讲。”
“什么书?”金发青年没听懂舍友在说什么。又看了看书名,《四亿人的八年》,也没看懂。
“写的是二战的中国战场。马上《远东战场》不是要出第二章了么,我先了解下背景,玩起来能更投入些。”舍友说着又啃起书来。
金发青年知道,舍友是那中国公司的狂热粉丝,可不至于这么夸张吧?为了玩一款游戏,居然去买相关的书来看。真是令人难以理解。
“我去喝杯咖啡。”舍友合上书,实在看得头疼。
“我能看看么?”金发青年好奇道。
“行。”舍友说完出门。
金发青年拿过那书。先看定价。三十九美元。相对于很厚一本书来讲,还不算特别贵。
他翻到第一页,看着看着就看傻了。里面不仅有中文人名,还有日本人名。这些名字就连他一个美国人都不会念,何况记得住?弄得他每看到一个人名,就要翻到最后的列表,重看那人是谁。
1...117118119120121...1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