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一刀倾情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安喜县尉

    刘涌点头答应了一声。刘康看了看围在身边的十几名各门派的首脑人物,对众人说道:“请各位掌门、长老到大殿之中,老夫有几句话要说与各位听听。”

    刘康说完之后,便在大喇嘛的陪同之下走进了大殿,各门派的掌门人及首脑人物紧紧跟在刘康身后。刘康走了两步,转头看到厉秋风站在一边动也未动,当下微微笑道:“这位厉少侠也一同去大殿罢。”

    厉秋风本不想去,只是刘康在众人面前相请,却也不能不给他面子。当下冷笑了一声,便即跟在众人身后。慕容丹砚正在跟上,厉秋风冲她摆了摆手,慕容丹砚只得停下了脚步。

    刘涌对群豪说道:“各位朋友,刚才这位老者想来大伙儿也都知道,他便是朝廷中的刘阁老。他老人家已经说了,官兵到这里是捉拿反贼,与咱们无关,只待事情查明之后,大伙儿自可离开。只是眼下还须稍等片刻,各位不要焦躁。”说完之后,他吩咐华山弟子小心在意,这才匆匆走入了大殿。

    只见大殿之内已聚集了将近二十位各门派的首脑人物,俱都恭恭敬敬地垂手肃立。刘涌见厉秋风站在一边,悄悄地走了过去,两人微微点了点头,却没有说话。

    刘康坐在一张椅子上,正在和大喇嘛说话,见刘涌走了进来,便即转过头来说道:“各大门派的首脑已经到齐了,咱们便议一议罢。”

    众人齐声说道:“恭聆刘阁老指示。”

    刘康道:“指示什么的,老夫愧不敢当。只是各位此次犯下了重罪,须得想一个脱身的法子才是。”

    他此言一出,众人脸色大变,厉秋风却是暗自冷笑。

    刘涌拱手道:“好教阁老得知,大伙儿是被人哄骗,才误入皇陵之中……”

    刘康点了点头道:“事情我已经知道了。但是朝廷之中奸臣当道,上奏给天子的奏章是不会为各位说好话的。何况有不少东厂的番子和锦衣卫的探子就在外面,他们的密奏对各位也是极为不利。”

    昆仑派掌门人楚丹阳说道:“我们在地下陵墓之中,见到过兵部侍郎赵真。此人煽动众人反叛,妄图谋朝篡位,这里各位江湖同道都是亲眼所见。朝廷若是不信,咱们可以与那赵真对质。”

    其余几位掌门人也随声附和。刘康微微一笑,道:“各位在皇陵之时,赵真早就写了奏折送了上去,诬陷各位毁坏先帝陵寝,妄图聚众谋反……”

    “这个奸贼!”楚丹阳高声喝骂道,“明明是他把咱们骗入皇陵,怎么反咬一口,真是狡诈无比。”

    刘康道:“不过这折子到了内阁,便被扣住了,皇上还没有看到。”

    几名掌门人对视了一眼,齐齐躬身道:“多谢阁老成全。“

    刘康摆了摆手道:“这事情与老夫没什么关系,朝廷之中,毕竟还有些清流官员,知道各位都是忠心为国的好男儿,是以代为周旋。只是那赵真奸谋已然败露,定然不肯放过各位,他会不断纠集东厂和锦衣卫的败类,诬告各位图谋不轨,是以须得想个法子,让朝廷不再怀疑各位有谋反之意,这才是一劳永逸的大计。”

    青城派掌门人许成和道:“不如咱们挑选各派高手,去将赵真杀了。这奸贼一死,再无人敢诬告咱们谋反了。”

    有几位掌门一听,纷纷拍手叫好。刘康摇了摇头道:“实话与各位说罢,赵真区区一个兵部侍郎,能翻起这么大的风浪么他只不过是一个站台的小角色,后面那些大人物才是主谋。杀了赵真,还有钱真、孙真、李真,于事无补。”

    众人议论纷纷,却拿不出一个让人信服的主意。便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刘涌说道:“刘阁老既然到了这里,定然是有让咱们脱困的妙计。大伙儿还是听听阁老的意见,方能脱此大难!”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既然刘康到了此处,自然是为了众人而来,自己又何必费尽心计去想什么脱身之计当下纷纷点头称是。刘康笑道:“老夫倒也没有什么妙计,只不过机缘凑巧,却有一份大功劳摆在面前。各位若是将这功劳揽在身上,便是再大的罪名,也可抵消了。”

    众人听他如此一说,俱都兴奋不已。刘康接着说道:“赵真这奸贼本来便想裹胁各位江湖好汉一起造反,一计不成之后,他又收买了一些叛军,妄图杀入京城,做那大逆不道之事。眼下叛军正在集结,数日后便要开拔。若是各位英雄能够将叛军拦住,待朝廷平叛大军一到,将叛军消灭,这自是大功一件,便有奸人捣鬼,朝廷也不会相信各位会谋反。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众人想不到刘康竟然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心下都是一震。这些人都是各派的首脑人物,江湖中的大风大浪见过不知多少,此刻心中正在紧张盘算刘康这个主意是否可行。刘涌说道:“启禀阁老,大伙儿虽然都会武功,但于战阵一道所知甚少,与大军对敌,只怕胜算极低……”

    刘康道:“老夫不是要各位与叛军在战阵之上一刀一枪的厮杀。那是弃我之长,用我之短。叛军集结之后,必然首先要占据永安城,作为进攻京城的要寨。眼下永安城驻军不过数百,且都是些老弱之兵。叛军一到,必然作鸟兽散。老夫想请各位江湖朋友先行进入永安城,帮助守军固守。只须守上个四五日,朝廷平叛大军便会到达,到时叛军土崩瓦解,各位立此大功,朝廷自有封赏。”

    刘康说完之后,啜了一口茶,转头对大喇嘛道:“真是好茶啊,为何不请各位英雄也喝上一杯”

    那大喇嘛脸上一红,急忙吩咐小喇嘛道:“快去给各位施主奉茶!”

    刘涌道:“大喇嘛不必在意,咱们这些江湖粗人,于品茶一道所知甚少,就算是喝了,只怕也是白白糟蹋了大师的香茶。”

    刘康笑道:“江湖英雄,不拘小节,老夫一向是佩服的。十二年前,不少江湖豪客,为了大明江山,在湖广安陆洲做了一件大事。虽然为奸人所乘,死伤惨重,却不枉了‘好男儿’三字。此次各位若是能够将叛军拦在永安城下,功高如同日月,日后朝廷褒奖下来,那才是名门正派的荣光,这份荣耀,可是金钱武功换不来的。”

    嵩山派掌门人林毅郎双手一拍,道:“那些官兵一个个只会欺负老百姓,咱们怕他作甚既然是为朝廷出力,咱们嵩山派愿意听从刘阁老号令。”

    刘康道:“林掌门果然是一条爽快汉子。这些年嵩山派为朝廷出了不少力,前任尹掌门便是在安陆洲一役遇难,朝廷自当封赏。老夫可以给林掌门打个包票,待平叛之后,峻极峰便是嵩山派的道场,而且朝廷会给嵩山派送去一块匾额,上书‘嵩山正派’四字,未知林掌门意下如何”

    林毅郎大喜,拱手说道:“刘阁老大恩大德,嵩山派上下无不感激涕零。林某愿听阁老驱使,刀山火海,万死不辞!”




第151章
    嵩山派在武林之中虽也算得上名门正派,排名却不甚高。除了嵩山派本门武功在江湖之上并非一流之外,便是嵩山之中还有一个名震天下的少林寺。是以江湖中人,只要一提“嵩山”二字,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少林寺。

    少林寺是天下武学正宗,千百年来领袖武林,是江湖公认的武术之来源。对此嵩山派也并无异议,只不过数百年来,嵩山派始终名声不显,派中的高手名宿心下却有些不服气。况且自大唐开国之日起,少室山便成了少林寺的庙产,外人不得进入。嵩山派虽以“嵩山”为名,在嵩山上却无半分田产,只不过是借居在峻极峰下。正所谓“名不正言不顺”,这数百年来,嵩山派历代掌门人对此始终耿耿于怀。

    刘康这番许诺与嵩山派却有极大的好处。首先由朝廷出面,将峻极峰赏赐给嵩山派,自此之后,嵩山派在嵩山便有了立足之地,也成为真正的“嵩山派”。其次若是朝廷送来“嵩山正派”的匾额,悬于峻极峰嵩山派大殿之上,便是朝廷承认了嵩山派名门正派的地位,日后嵩山派弟子行走江湖,当真是扬眉吐气,各大门派无人再敢轻视嵩山派。林毅郎等嵩山派高手虽然从来未想过与少林寺分庭抗礼、平起平坐,但若朝廷真的如此封赏,嵩山派在江湖中的地位可以说几乎与少林寺不相上下。

    各派首脑人物见嵩山派得了如此好处,登时眼睛都红了。泰山五老的老大丁玉也站在这些掌门人之中。泰山派前些日子在永安城中已经得到了刘康的许诺,自是心满意足,此时沉声说道:“刘阁老处事公正,咱们泰山派甘受阁老驱使。”其余昆仑、青城、衡山等各派掌门人也极为兴奋,心下各自盘算事成之后会得到什么好处。

    厉秋风见刘康故技重施,几句话便将林毅郎折服,其余各派掌门显然也都打算听从刘康驱使。心下暗想:“这些人唯利是图,却不去想想有没有性命来得到这些好处!”

    刘康见众人跃跃欲试,不由微微一笑,道:“各位掌门既无异议,便请到殿外与门下众人好生协商,若是大伙儿同意助朝廷一臂之力,再回来告知老夫。”

    众掌门纷纷告辞出去,最后只剩下刘涌与厉秋风二人。刘涌说道:“阁老在上,刘某有一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刘康道:“但说无妨。”

    刘涌见殿中除了大喇嘛与厉秋风之外再无旁人,便上前一步道:“阁老,咱们这些江湖武人若论单打独斗,聚集在此的六七百位朋友足可以抵得上几万官兵。只是此次是野战争锋,讲求的是进退有序,相互配合。而这些恰恰都是武林中人所不擅长之事。若是驱使各帮派的朋友与叛军交战,只怕一战即溃,反倒折损了朝廷威名……”

    刘康站起身来,在殿中踱了几步,转身对刘涌道:“老夫已得了密报,这几日你们能从地下皇陵脱身,全仗着刘先生临危不乱,指挥有方,足见刘先生是一位可托付大事之人。”

    刘涌急忙拱手道:“不敢,刘某只是凭良心做事,不忍看群豪落于宵小之手。‘临危不乱,指挥有方’却万万称不上。”

    刘康道:“刘先生不必过谦。其实你所担忧之事,老夫又何尝不知。唉。”

    刘康自露面以来,始终谈笑自若,处变不惊,此时却深有忧色,刘涌和厉秋风都是一惊,不由得对视了一眼。

    只听刘康说道:“自今上登基之后,一改先帝倚重东厂和锦衣卫的弊政,裁撤东厂,约束锦衣卫,重用文臣,吏治为之一新。只是这样一来,失势的一些先帝老臣便与东厂和锦衣卫中不甘受压制的官员勾结起来,妄图谋反,以恢复东厂和锦衣卫力压朝臣的局面。这十几年来,虽然这些奸贼的阴谋不断被挫败,只是背后那几个大人物始终未被揭穿,是以静水深流,这些人的活动一天都没有平息过。

    “最近这五年间,这几个主谋人物已然知道单凭东厂和锦衣卫,很难实现他们的谋划,便开始打军队的主意,在军中收买统兵将官,以为已用。短短三年之间,大同、宣府等重镇先后发生哗变,虽然都被镇压下去,一些对朝廷忠心的将官或在哗变中被乱军杀死,或在平乱之后被朝中奸臣构陷,诬其治军不力而遭到朝廷贬斥,有的甚至被斩于军前。眼下京城三大营军纪松弛,带兵的将领都是平庸之辈,不少还是奸党同伙。一旦叛军杀到,这些兵马只怕一触即溃。”

    说到此处,刘康又叹了一口气道:“这些年来,老夫多次给皇帝上折子,提醒朝廷注意这些奸党的活动。只是老夫一向被视为先帝的股肱之臣,今上登基之后,待政局稳定下来,便将老夫逐出京城,回乡养老。是以老夫的奏折,估计皇帝不会细看。况且东厂虽势力不可与先帝在时同日而语,但司礼、秉笔太监仍有极大的权势,老夫的那些奏折,或许压根无法送到皇帝御前。

    “半年之前,老夫接到密报,称被调驻在皇陵的原宣府、大同的边军对朝廷不满,正谋划哗变。老夫派人详查,却发现有人鼓动皇陵驻军谋反。而且这个计划已经进行了数年,兵器、粮草、马匹均已齐备,更与朵颜三卫和关外的鞑子兵互相勾结。若是给这些人办成了此事,那便是兵连祸结,我大明江山再无宁日。是以老夫四处联络,想将这场大祸弭平于无形。只是对方谋划已久,绝不容失败,时局已到了万分火急之时。皇陵藏宝,是他们布下的一个局,引江湖人物上勾,为他们在京城之中做内应。更要取出皇陵重宝,以做军费。眼见叛军已经集结完成,只待朵颜三卫的兵马到达,便要向京城攻击。只是叛军这些年来所积攒的兵器、军饷、粮草等大半都藏在永安城中,是以叛军第一个目标便是取下永安城,作为向京城进军的根基。老夫一个告老致仕的文官,手中除了几个僮仆之外,一兵一卒也没有,只能借助这些江湖人物,能够抵挡上几日,以待朝廷大军到达。”

    厉秋风和刘涌听得这些军国大事,脸色却都变了。厉秋风道:“军队谋反这等大事,若是有人上奏,皇帝怎会不理”

    刘康道:“你虽一直在锦衣卫中当差,却不知朝廷的规矩。奏折交由内阁,由大学士筛选之后,再由司礼太监送达御前。若是大学士将奏折扣留,皇帝便休想看到。眼下几个内阁大学士都是明哲保身、首鼠两端之辈,他们才不肯冒险去奏报实情。皇帝不知道宫外的实情,半点都不奇怪。”

    刘涌道:“阁老大人,若是咱们能在永安城拦住叛军,又如何能保证朝廷会知晓有军队叛变,及时派出军队来支援咱们呢”

    刘康道:“若是有人在军队秘密活动,谋划叛乱,只要军队未动,朝廷那些大员自不会上奏皇帝。只是若是军队已然哗变,并且兵锋指向京城,朝臣胆子再大,却也不敢将这等大事欺瞒,况且还要率先推卸责任,自然会立即向皇帝报告。此时朝廷才会调动京城左近的兵马前来平叛。京城三大营虽然军纪松弛,战斗力不强,但是宣、大诸镇却是久经战阵的边军,得了朝廷的调兵令之后,三日便可直抵永安城下。眼下叛军满打满算不过万人,兵器、粮饷等大半又藏在永安城中。只要咱们在永安城拖住他们,叛军必败。”

    便在此时,只听殿外有人高声说道:“昆仑、青城、嵩山等各派掌门人求见阁老大人。”

    刘康坐回到椅子中,脸上又恢复了先前那般轻松的神情,缓声说道:“请各位掌门人进殿说话。”



第152章
    只听得脚步声响,各派首脑人物鱼贯而入。昆仑派掌门人楚丹阳躬身施礼道:“咱们已与师兄弟们议过了,各派对阁老之提议均无异议。”

    刘康站起身来,微笑着说道:“如此最好,老夫就先行谢过各位英雄。”

    他说完之后,竟然向各派掌门深深鞠了一躬。

    楚丹阳等人急忙避过一边,口中说道:“我等草莽中人,岂敢受阁老大礼!”

    刘康道:“各位英雄这是为国家出力,老夫感激不尽。既然大伙儿上下齐心,老夫这颗心也放回肚子里了。眼下事情紧急,请各位掌门人准备一下,咱们即刻启程,直奔永安城。”

    众掌门人答应一声,便即出了大殿,各自号令本门中人准备出发。

    刘康见刘涌和厉秋风仍然站在当地,于是微微一笑道:“不知道二位有何打算”

    刘涌看了厉秋风一眼,拱手说道:“既然各位江湖英雄都愿意助阁老一臂之力,多华山一派不多,少华山一派不少。刘某不欲参与此事,这便向阁老辞行。”

    刘康点了点头道:“强扭的瓜不甜,人各有志,老夫也不便勉强。只是刘先生须得知晓一件事情,华山之上,并非只有华山一个门派。中原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贵派邱掌门竟然不能亲赴,华山四大高手之中也只来了刘先生一人,无非是防着太华派趁虚而入。自元末太华派创派祖师袁一鸣崛起江湖,占据华山朝阳峰,这百余年来,华山派与太华派缠斗不休,两派各自称为华山正统,实是难分高下。只是十二年前,太华派掌门人尽率高手赴湖广安陆洲参与兴献王陵一役,全军覆没,这才给了华山派一家独大的机会。正是有了这个教训,此次邱掌门才坐镇华山落雁峰,不敢离华山半步。刘先生,老夫说得不错罢。”

    刘涌默然不语,过了片刻才道:“阁老所说不错。只是袁一鸣原本是华山派弃徒,创下太华派与本派作对,这百余年来,为颠覆华山派正统,卑鄙手段不知用了多少。我华山派只是守着本分,不想让本派数百年的基业毁于一旦。”

    刘康笑道:“当年袁一鸣威震武林,华山派各位名宿皆许他为华山派百年武功第一人。只是其时华山派掌门人一心想将掌门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暗地里使了绊子,激得袁一鸣破门出派,这才创立太华派。其实两派武功,同出一源,单以武功而论,倒似太华派更强一些。十二年前,太华派为朝廷出力,内阁大学士本已票拟将华山诸峰皆交由太华派掌控。只是先帝驾崩,这事情便搁置了下来……”

    刘康说到此处,刘涌脸色大变,双手已自微微颤抖。厉秋风虽与刘涌相识不过数日,但一直佩服他临危不惧,隐隐有一派宗师的风范。想不到刘康瘳瘳数语,竟然让这位名扬天下的摘星剑客方寸大乱,几乎不能自制。

    刘康接着说道:“刘先生是一个聪明人,咱们可以用聪明的方法说话。永安城一战,眼下已不可避免。华山派是否参与,与全局来说,并无多少影响。只是武林各派的气运,必然因此战而改变。邱掌门武功高强,智计超群,是以虽然身处内忧外患之中,仍然派了刘先生带领门下弟子远赴中原,这份苦心,刘先生不会不知道罢”
1...6667686970...5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