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倾情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安喜县尉
江湖之中的仇杀争斗,最多不过数百人参与。而战场之上,双方的兵马却往往是数万甚至数十万。统兵大将为了能够激励士气,往往许诺破敌之后可抢掠数日。战国之前,各国交战之际,尚遵循礼数,列堂堂之阵,敌人败逃之际,并不纵兵烧杀抢掠。只是到了七雄争霸之时,秦国商鞅变法之后,兵行诡道,大举进攻山东六国。因补给困难,便主张“因粮于敌”,其实就是纵兵抢劫敌国粮仓和百姓的粮食充作军用。到得后来,“因粮于敌”变成了“因财于敌”,军士往往趁乱大肆抢掠金银财物。历朝历代兵荒马敌之时,统兵大将在破敌之后的几日之内,往往不对军士抢掠行为加以约束,便是为了激励士气。即便是名臣大将,在这件事上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放眼自战国至大明立国两千年间,能公开约束兵士抢掠的只有两位大将。一人是三国时刘备帐下的大将赵云。刘备攻占成都之后,荆州兵在成都抢掠,只有赵云所部秋毫无犯。当刘备准备将成都的田产宅院分给诸将之时,又是赵云力谏,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另一人是宋初大将曹彬。宋军攻蜀之战,曹彬所部军纪最严,宋军攻蜀诸将占领成都之后,纵兵抢掠百姓及降兵财物,只有曹彬约束麾下兵将,抢夺一物便即斩首。是以蜀中因宋军军纪败坏而叛军大起之时,除曹彬等少数几位将领之外,其余攻蜀诸将都受到了处罚。待宋太祖赵匡胤下令平灭南唐之时,便以曹彬作为主帅,最终灭了南唐。李煜君臣及江南百姓未受太多伤亡,也与曹彬约束部下极严大有关联。
除了这两人之外,纵观历代名将,能约束部下不大肆杀戮抢掠之人,却是少之有少。带兵大将多无好下场,固然有功高震主的原因,大多数却是因为杀戳太重,祸及自身及子孙,是以为将者不可不存仁慈之心。如秦国大将白起、蒙恬之辈,临死之际才感叹自己战阵之上杀戳太重,却是为时已晚,徒留笑柄于后世而已。
第377章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一刀倾情 ”查找最新章节!
司徒桥说话之际,学着那魏千户的口气,声音阴阳怪气,听在耳中颇不受用。刘涌皱紧了眉头,心下暗想:“十余年前与他初识之时,此人倒不似今日这般古怪。怎么入赘到花家之后,竟然给折磨成这般模样”
厉秋风听司徒桥叙说往事,越听越是心惊。他与在场的其它江湖豪杰不同,久在锦衣卫当差,知道官府中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若是狠下心来,比之江湖中的杀手不知要狠毒多少倍。孝陵卫自成体系,盘踞于南京孝陵。历任指挥使都由孝陵卫内部公推,再将名字报到北京。内阁接到奏报之后,无权驳回,须得交由司礼太监直送御前。自从成祖皇帝登基之日起,一直到当今嘉靖皇帝继位,从来没有驳回过孝陵卫指挥使的任命。这是因为自成祖皇帝设立孝陵卫以来,孝陵卫便由他亲自挑选的神秘术士所控制。成祖之后的大明诸帝知道孝陵卫绝对不会参与官场的争斗,其责任又与皇家风水有关,内部自有一套制度,是以并不加以干涉。世人都以为锦衣卫和东厂极其神秘,只是在锦衣卫当差的官员却都知道诸卫之中,最神秘的便要数盘踞于南京的孝陵卫。只是这魏千户既然在孝陵卫当差,负有守卫大报恩寺大殿秘密之责任,又为何要向南京刑部的石大人解释这些事情须知南京六部虽然名义上与北京六部地位相同,其实只是一个摆设,没有任何实权,所下达的命令在南京城内都没人听,更别说是江南诸省了。京官人人都知道南京六部是清水衙门,若是听说要被调到南京任职,即便是官位升了三级,也是如丧考妣,削尖了脑袋也去找门路,死活不去南京六部烧冷灶。
“这姓魏的如此有耐心与那石大人周旋,甚至不惜将这密室的秘密说与石大人知道,那是犯了大忌。难道……”
厉秋风想到此处,不由得心下一凛,看着司徒桥脸上的古怪神情,心下暗想:“此人方才说过,当日进入密室中的十余人下场凄惨,看样子姓魏的如此行为,定然有古怪。”
邓遥等人虽然听说过孝陵卫之名,却哪里知道其中有这许多关节只是将司徒桥所说之事当作故事来听。对司徒桥的为人虽是十分厌恶,不过这故事讲的倒是颇为曲折,是以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的还插上一句冷嘲热讽之语,却也是非常快意之事。
司徒桥接着说道:“我藏在暗格之中,偷偷观看密室之中的情形。眼看着石大人被魏千户说得面红耳赤,却又无可反驳,心下暗想:‘这姓魏的王八蛋伶牙俐齿、尖酸刻薄,不是什么好人。我原本盼着他能将姓石的弄死,不过看此人的模样,要比姓石的难对付的多。最好姓石的把他弄死之后,自己身负重伤,这样我再出去,事情就好办的多了。’
“我正思忖之时,却听那魏千户对石大人道:‘当日那马三保虽带了一支军队团团包围了忠教寺,只不过只有他一人守在忠教寺密室之中,到最后他走出之时,仍然只是孤身一人。其时皇宫已烧成一片白地,传说建文帝眼见燕军攻入南京,不想做亲叔叔的阶下囚,便一把火烧了皇宫,自己也死在大火之中。不过嘛,还有一个传说,想来石大人也听说过……’
“魏千户说到这里,石大人和他手下那些刑部官员个个脸色大变,嗫嚅着说不出话来。魏千户道:‘这事情传了将近百年,谁也不知道真假。马三保、也就是后来的郑和郑大人七次率领宝船船队远赴海外,与这传说也有莫大的关联。只是当日皇宫烧成一片白地之后,燕王声称找到了建文帝、后的遗体,由宫中的太监、宫女辨认之后,便即收敛下葬。其后群臣劝进,燕王登基,便是成祖皇帝。成祖皇帝之所以能登上帝位,便是因为他是孝慈高皇后的嫡子,得到了群臣的拥戴。若他并非嫡出,不要说分封于各地的亲王,便是各省的督抚大员,却也不能心服。是以他能登上大位,除了要谢太祖皇帝之外,最应该感谢的便是太祖皇帝的元配妻子,也就是孝慈高皇后。’”
他话音方落,慕容丹砚突然说道:“司徒先生,你刚才说到建文帝**时,提到有一个传说流传了百年。郑和七次出海,也与这个传说有关。不知道这个传说到底说了些什么”
邓遥心想司徒桥这个王八蛋说话本来就颠三倒四,绕来绕去,好不容易他不兜圈子了,你偏偏又把话题岔开,真是不知好歹。林义郎等人也与邓遥一般想法,心怀怨气地瞪了慕容丹砚一眼。
只是慕容丹砚这一问,却恰好搔到了司徒桥的痒处。他这人自以为博览群书,通古达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传说本来便是宫闱秘事,少为人知,正是卖弄自己学识的好时机。只不过当日在密室之中,魏千户却是一笔带过,并未深说,他也不好意思捏造魏千户和石大人的对话。此时听慕容丹砚问起,正合心意,登时觉得这个小子倒也并不是非常讨厌。只听他哈哈一笑,道:“小哥,你算问对人了。这传说自朱棣登基之后,便四处流传,那朱棣得位不正,当了皇帝之后,却也是心怀畏惧,寝食难安。他下令郑和七次远赴海外,名义上是威慑群丑,宣抚海外各国臣服大明,其实正是为了寻找传说中的那人。此外更是派出锦衣卫到各地暗地里寻查,要查清那人的死活……”
他这番话说下来,慕容丹砚更是一头雾水,群豪也是全然不知道他在说些什么。只是厉秋风却是面色平静,倒似早就知道司徒桥说的是什么事情。只听司徒桥接着说道:“当日皇宫大火,烧死了建文帝、后。不过朱棣登基之后不久,朝野便有一个传说。说是当年太祖皇帝驾崩之前,担心朱允炆对付不了几个藩王,便将一个锦盒交给一个贴身太监,叮嘱他说,若是皇太孙一生平安无事,便无须打开这个盒子。若是突发剧变,皇宫被困,危急之时将这个盒子打开,自然便明白如何去做。燕王举兵靖难,攻破应天,大军直扑皇宫。建文帝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却又不想成为叔叔的俘虏,便即决定自杀殉国。此时突然一个老太监走了过来,对建文帝说道,太祖皇帝驾崩之前曾经交给他一个锦盒,并叮嘱他如果皇上遇到危难,可以打开盒子。建文帝听后,急忙要这个老太监将锦盒取来。两人将那锦盒打开一看,里面装有三件僧衣,三张度牒,一把剃刀。三张度牒上分别写着应贤、应能、应文三个名字。应文指的是建文帝朱炆,应贤、应能则是指建文帝的心腹近臣杨应能、叶希贤。盒中还有一张纸条,上面是太祖皇帝亲笔所书:应文从鬼门出,余从水关御沟而行,薄暮,会于神乐观之西房。建文帝一看,便明白这是太祖皇帝早就预料到燕王会造反,留此锦盒,告知自己剃发为僧,从密道出逃保命。按照太祖皇帝的遗言,建文帝剃发做了和尚,从鬼门逃出宫去,由亲信趁乱送出应天,从此销声匿迹。建文帝化装为僧人出逃之后,皇后为了掩护建文帝逃走,命令太监放火焚烧皇宫,然后自己跳入火海,**而死。这位皇后也姓马,但是并非出身于孝慈高皇后之家族,性子刚烈无比,令人赞叹。待得燕军攻入皇宫之后,燕王亲自带人进入被烧成一片废墟的皇宫,搜寻建文帝的下落。太监、宫女们生怕燕王知道建文帝逃走,恼羞成怒之下大开杀戒,便慌称建文帝和皇后已**而死,除了指认皇后的遗体之外,又将一名烧死的侍卫尸体指为建文帝的遗体。其时皇宫已烧成白地,这侍卫的尸体自然也被烧的面目全非,难以辨认。燕王信以为真,便没有追究。”
司徒桥说到此处,见众人一脸惊愕,笑道:“此事的真伪,咱们自然不得而知。不过燕王登基之后,便有官员暗地里传说这件事情。民间百姓更是街谈巷议,说什么的都有。于是这传说越传越邪乎,到了后来,终于传到宫里去了。朱棣听后吓得要死,虽然他登基之后,便即诏告天下,要以仁孝治国,不负太祖皇帝所托。一听到建文帝还活着的消息,立时大惊失色,情急之下,却做了一件不孝之事。
“想当年太祖皇帝设立锦衣卫,主要是为了对付飞扬跋扈的武将和阴谋篡位的文臣。只是除掉了胡惟庸和蓝玉这一文一武两大集团之后,朝野之中对锦衣卫罗织诬陷大臣颇有怨言。太祖皇帝以为心腹大患已经除掉,任由锦衣卫办案大为不妥,便收回了锦衣卫的权柄,焚烧锦衣卫南北镇抚司的刑具,且留话给后世子孙,不得再授锦衣卫以办案大权。朱棣为了压制建文余党,更为了查清建文帝的死活,不顾太祖皇帝遗命,下诏授予锦衣卫办案特权,且权力比太祖皇帝之时要大的多。
“锦衣卫重获大权,当即雷厉风行的办起案来。锦衣卫所属之镇抚司分南北两部,北镇抚司建有诏狱,直接奉皇帝圣旨行事,专管司法之事的刑部对北镇抚司办案也无权过问,是以北镇抚司的权力越来越大,用刑尤为酷烈,官员百姓谈之色变。只是最初之时,北镇抚司却将全部力量却用于追查建文帝的下落。当时派往各地的锦衣卫密探都报知查到建文帝的下落。最后在福建崖山和云南栖溪两地,各有一名僧人与建文帝极为相似。锦衣卫指挥使和副指挥使各带一部分高手分赴两地,奇怪的是这两队人马进入福建和云南之后,竟然离奇的失踪了。”
司徒桥说到此处,刘涌等人不约而同地向厉秋风望去。厉秋风苦笑道:“各位不要看我,厉某今日也是第一次听说此事。”
第378章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一刀倾情 ”查找最新章节!
慕容丹砚道:“厉大哥,你不是在锦衣卫当差么这么大的事情,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厉秋风道:“这传说我倒是听说过。只不过从来没有听说有锦衣卫指挥使和副指挥使失踪之事。”
司徒桥听说厉秋风在锦衣卫当差,心下一凛,盯着厉秋风看了几眼,心下暗想:“怪不得这小子如此心狠手辣,原来是锦衣卫的差人。他知道了我许多秘密,可不能留着他活着走出这山洞。”
他念及此处,看了看厉秋风手中紧握的长刀,心中又想:“该死!他手中的长刀明明便是绣春刀,我只顾着猜想他的武功,竟连他的兵刃都忘了辨认。”
厉秋风见司徒桥神情大变,一双眼睛盯着自己,只不过自己的目光迎上去之时,此人又急忙将视线挪开。他心下暗笑,知道此人对锦衣卫十分忌惮,只不过尚不知道自己早已叛出锦衣卫。此事暂时不能说破,让他有几分顾忌,便不敢大模大样地做手脚来害人。
众人各自想着心事,一时之间石洞之中又安静了下来。过了片刻,却听刘涌说道:“这话可又说得远了。司徒先生,还是将密室之中发生的事情说给大伙儿听听罢。”
司徒桥点了点头,道:“建文帝是否逃出了皇宫,逃出皇宫之后又去了哪里,到现在仍然无人知晓,咱们也不必去管他。单说在那密室之中,魏千户对石大人说道:‘石大人,说到这里,你可知大殿中的那尊塑像,到底是谁么’
“那石大人面露犹豫之色,沉吟了半天才道:‘按理来说,既然是成祖皇帝为报答太祖皇帝和孝慈高皇后的养育之恩而建造大报国寺,大殿之中供奉的自然是孝慈高皇后。只不过那塑像、那塑像……’
“他说到此处,一时之间再也说不下去了。魏千户笑道:‘石大人想说那塑像诡异丑陋,若是有人敢这样给孝慈高皇后塑像,定然会被砍了脑袋,诛连九族,是也不是’
“那石大人却是默然不语,只是瞧他的神情,自然是作如此想。魏千户接着说道:‘可是下令如此塑像的,正是成祖皇帝……’他话音未落,石大人及其部下个个面色大变,一名官员颤声说道:‘这、这怎么可能,成祖皇帝岂能如此为孝慈高皇后造像’
“魏千户嘿嘿笑道:‘这位大人说的不错。依常理而论,便是寻常百姓之子,也绝不敢如此遭践自己的母亲。只不过成祖皇帝却将一腔怨恨,发泄在那塑像之上。’他说到此处,略停了停,接着对众人说道:‘天下有一种人,倒是能做出此事。有些大户人家侍妾所生之子,因是庶出,在家中低人一等,甚至母子二人都受到大房和家人的侮辱欺凌,一旦翻过身来,往往便会将大房视为仇敌,非得想法子报了当年的仇怨不可。有的便将大房子女卖掉,或者将其变为家中奴仆,任意殴打侮辱。若是大房姨母已然去世,有人为了发泄仇恨,甚至掘了坟墓,挫骨扬灰……’”
众人听他叙说魏大人所说之话,越听越是心惊,隐隐已自猜出了大殿中那塑像为何会被弄成如此诡异的模样。只是这事情过于离奇,更是有些可怕。是以人人心中惊惧,暗想:“这事情若是真的,他日传扬了出去,只怕天下震动!若是咱们将这事情泄漏了出去,即便逃到了天涯海角,官府也不会放过咱们!”
司徒桥见众人面如土色,嘿嘿一笑,道:“各位,下面的事情若是说了出来,若是有一人泄漏了出去,便是诛连九族的大罪。到了那时,再要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刘涌、楚丹阳、许成和等各派首脑都是出身名门正派,并非是绿林山寨,虽然并不助纣为虐,与官府却也一向是河水不犯井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对于官府的一些事情,暗地里还帮了不少忙。是以一想到与官府作对,都有些不情愿。只不过要公然承认自己不敢听司徒桥说下去,那是万万不能。是以司徒桥问完之后,石洞中一片沉默,并无人答话。
过了半晌,清风道人说道:“各位朋友,咱们听这位司徒先生说话,只当作是在酒舍茶肆听书,谁也没有当真,是也不是”
他话音一落,邓遥第一个叫起好来:“清风道长说的不错。咱们只是在这山洞之中走得累了,歇息之时,大伙儿在一起聊几句而已,算不上诽谤皇帝。官府便是要给咱们按上一个罪名,那也是诬陷好人,咱们可以互相作证!”
邓遥此言一出,众人纷纷出声附和。慕容丹砚心下却暗想:“这些人算得上是江湖中的一流人物,怎么如此畏首畏尾我在慕容山庄之时,原本以为江湖好汉个个快意恩仇,对于官府更加是不放在眼中。可是自从踏入江湖以来,无论是五虎山庄,还是兴远镖局,甚至武林十大门派,没有一人不与官府虚于委蛇,不敢公开得罪朝廷。难道以前我在慕容山庄听到的那些故事,都是假的不成”
她却不知江湖各大门派,无一不与官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仅以华山派为例,若是当地官府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便给华山派按上一个“啸聚山林,骚扰地方,意图不轨”的罪名,到时折子送入内阁,不数日陕西总兵便会调集兵马,围攻华山派,到时不免玉石俱焚。何况各大帮派少则数百人,多则数千人聚居于一处,正是官府最为忌惮之事。若是不向当地衙门事先通气,双方生了龌龊,便是极大的麻烦。何况这么多人口每日都要吃饭、住宿,不得不置办土地,购买屋宅。是以田税屋契,事事都要与官府打交道,一个不慎便会大祸临头。帮派规模越大,与当地官府的关系就越是密切。
慕容丹砚在慕容山庄之时,虽然时常听长辈说起江湖之事。只是大半都是添油加醋,尽挑些英雄豪杰快意恩仇的事情来说给她听。更何况慕容山庄庄主慕容秋水与官场关系极深,不只当地官府不敢找慕容山庄的麻烦,即便是京城各部,对慕容秋水也是礼敬有加。只不过这些事情,慕容丹砚不知道罢了。
司徒桥见众人想出了这样一个法子,心下暗自鄙夷,心想什么江湖豪杰,全都是一些表面风光,背地里一肚子龌龊的王八蛋。只不过他心中虽然这样想,表面上却是一本正经地说道:“既然各位有如此胆气,那我就将当日之事说给各位听听。那魏千户说完之后,石大人等越听越是心惊,谁也不敢答话,生怕一时不慎,口出不敬之言,不免给他人落下了把柄。魏千户接着说道:‘成祖皇帝之所以要将大殿中这塑像弄得如此难看,便是因为他真正想报恩之人并非是孝慈高皇后,而是密室之中供奉的这位娘娘!’
“魏千户说到这里,右手食指一弹,只见两点火星从他手中飞了出去,堪堪打在那供桌两端放着的巨烛之上。只听‘呼’的一声,那两支蜡烛登时被点燃,火苗蹿起足有两尺多高。石大人等不知道魏千户用了何种手段,居然能够突然从手中弹出引火之物,人人心下惊惧,不由得向后退了两步。
“其时我已懂得一些机关秘术,魏千户这一手功夫能吓退石大人,却吓不住我。他手中定然早就藏着用人骨粉末制成的球珠,其中还加入了磷粉。那球珠不过指甲大小,以指力弹出之时,只要速度略快,便会生热燃烧。江湖之中常有人以此手段吓唬他人。只是用于实战,除非事先埋藏火药,用这球珠引燃火药来伤人,否则单凭这球珠,倒并没有什么杀伤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