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曲流水
出乎他意料的是,顾大河对逛街很是热衷,他每天早上带着小厮到一间人气旺的茶楼喝茶,一坐就是半天。他又识字,京城各式各样的小报简直让他大开眼界,和别人讨论起这些可谓是兴致勃勃。
小陈氏不同,她不大喜欢出去逛,就算出去也是去佛寺上香。她每天在家念念经,看看孩子,再和连氏闲聊,一天很快就过去了。至于宴席,她是极少出去的,都推给简薇,所幸她年纪大了,别家也不会多说。
家里一切顺利,顾青云在鸿胪寺卿的位置上坐得稳稳的,他没有四处去活动,以求调到一个好的实权职位,比如户部侍郎等。他在业余时间里还是从事翻译的工作,就算翻译出来的书籍没有翻起多少浪花也不着急。他偶尔还会写一篇评论发表在小报上,匿名抨击某个朝廷的政策。
不过他最关注的还是市舶司和水师的发展,尤其是市舶司对商品的抽解和抽买。
所谓的抽解就是征税,朝廷会根据情况的不同,经常变动税率。至于抽买,是指入港的货物,朝廷根据需要从中收买一部分,比如一些军事货物等,这些是绝对不能在外流通的。
顾青云小心记录着这些信息,还有国内物价的变化,他暂时还不知道要做什么,但他相信,他做的这些事不会白干,总有一天能派上用场。
在外人看来,顾青云除了定期参加算学圈子的学术文会外,其他不必要的应酬都被他推掉了。他不结党,不营私,平时生活规律,注重修身养性,有空就埋头看书,偶尔才和老友聚一聚,日子过得无趣至极。
有一次见面时,张修远就吐槽他:“青云,你是不是想在这个位置上一直待到致仕?”
顾青云莫名其妙,他当然不会承认,忙摇头道:“这是从何说起?我平时干活兢兢业业,你突然扯到致仕干嘛?”
张修远不满地紧盯着顾青云,看了一眼又一眼,开口道:“你才四十六岁,不是五十六,不是六十六,还那么年轻你就满足这个位置了?不想更进一步?”语气有些恨铁不成钢,“天上不可能总会掉馅饼,到了如今这个位置,想更进一步就得拿出更多的努力,人脉是必不可少的。而人脉从哪里来?平时不好好维持,到关键时刻就抓瞎了。你老是窝在家里,这样不好。”
顾青云微微一笑,这些道理他自然是懂的,只是人各有志,他不想汲汲营营,两个儿子又考上了进士,感觉肩头上的担子一下子轻松许多,自然想按自己的心意来。
“你单是说我,你自己呢?”顾青云反问。张修远是正五品的礼部郎中,看他的样子,看似交友满天下,其实也是个不思进取的,要不然他早就活动到其他实权位置了。
张修远呼吸一窒,想到自己也不好再劝说了,最后只嘟囔道:“我只是觉得可惜,你再努力一把,说不定二品三品都不算什么。”
“我暂时没有出京的想法。”顾青云摇摇头,想再升上去不是有大功就是要出京,他没有地方经历,这是个硬伤,以后这点在和别人的争斗中会被人优先攻击,很难胜出。
还是那句话,人各有志。有这功夫在官场上钻营,他还不如多看几本算学书,早日把微积分弄出来呢。
最后这场谈话不了了之,时间很快就走到金秋九月,在收到顾永良的重阳节礼和顾景的添妆礼,知道他在福州已经渐入佳境后,顾青云等人也跟着高兴起来。
而九月十八日,顾景出嫁的日子到了。
这场婚礼是在京城举行,顾永良和宁瑶没有回来。至于庞喜林,儿子成亲他可以请假,主要是南京离京城比较近,倒是让顾青云满意了不少。
虽说早就有了心理准备,这个准备还是从顾景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做了。此外,这一年来顾家一直在增加顾景的嫁妆,顾青云同时做好了心理建设,但当他看到顾景拜别他和简薇时,心里还是难受得厉害,双眼有些酸涩。
身边的简薇早就和顾景哭得泣不成声了。
周围的人连忙围过来劝说,好不容易,等顾永辰背着顾景准备送上花轿时,顾青云在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扶着简薇的手臂,自己情不自禁地抽出手帕按住眼睛。
等顾景回门那天,顾青云特意请假在家等候。双方一见面,顾青云和简薇就先朝顾景身上看去,见她面色红润,和庞庭深有眼神交流时难得出现的羞怯,心中又是酸溜溜的。
大家相互见礼后,顾景和简薇、卢妙云回房说私房话。
堂屋里,顾青云对着神态恭敬的庞庭深,有些不是滋味,半晌不想开口。
郁闷,以前他的态度可以随便,现在女儿嫁给他了,为了自己的女儿好,他是不是要对这臭小子态度好一点?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272章 感触
顾青云内心想归想,面上却不动声色, 只和庞庭深聊一些安全的话题。
不行, 面上还是不能对他示好,毁自己形象不说, 还容易让人起骄矜之心, 虽说庞庭深应该不是这种人。
顾大河和方仁霄没有在这里待多久, 和庞庭深说了一会儿话就回房了。
“潇哥儿这次乡试怎么没去考?”三人把两位长辈送出门后,顾青云就开口问庞庭深。
庞庭深的弟弟名为庞庭潇, 今年二十岁,和方子茗的儿子方瑞一样,去年刚考中秀才,不过他没有参加今年八月的乡试。
至于顾三元的儿子顾传阳,去年倒在院试那一关,只是童生,现在在老家林溪村苦读,准备等考中秀才再回京。
庞庭深坐在顾青云下首, 摇头笑道:“弟弟院试的名次就排在榜尾,父亲觉得弟弟现在去考很难如愿,说是等下一科, 想拘在身边再学多几年, 不急于一时。”顺便参加自己的婚礼。
顾青云点点头, 庞庭潇的资质和他大哥没法比,他考较过对方,觉得勤能补拙的话, 考中秀才是没问题的,举人则需要一点运气,国家承平日久,科考的竞争就更加激烈。
接下来,顾青云父子和庞庭深又根据最近邸报上的消息讨论起来,等正经事说完了,庞庭深突然说起这段时间朝野上下热议的八卦。
“岳父,陛下是不是想组船队下西洋?”庞庭深看向顾青云,他在翰林院任职,进宫轮值时见到皇帝的机会比较多,消息比较灵通。
至于顾永辰,他现在还是庶吉士,处于实习阶段。
“你爹是这么想的?”顾青云反问。
庞庭深一笑,脸颊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他轻声道:“父亲认为陛下是有这个想法。”
顾青云还是觉得有些奇怪,这出不出海貌似和庞家没什么关系啊?不过他没问出口,这毕竟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人人参与。
他只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你爹想的没错,自从我朝和荷兰打仗后,朝廷诸公方知世界之大,而今年海贸之利又创下新高,可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是依靠民间的道听途说,这样下去不行,于是有了这段日子闹得沸沸扬扬的下西洋之说。”
“爹爹,如果前朝下西洋的史料能保存下来就好了,可惜当时的君臣上下昏聩,竟然把这些辛辛苦苦的史料付之一炬,实在是太可惜了!”顾永辰扼腕,“现在我们自己去弄,不知又要花多少银子!”
“现在大家主要猜测陛下会派谁出海。”庞庭深接过话茬,“按理说应该是陛下信任的内侍,只是消息还不确定。再者,总要派官员去的,我看很多人不想出海,大家都在找门路,相互探听消息。”
顾青云默然,庞庭深说的正是这段时间发生的事,别看那些商人出海一趟利润极大,能赚得盆满钵满,运气好的话可以一夜暴富,但还有一些人遭遇台风、大浪、海盗、疾病……他们中的不少人永远长眠于异国他乡。
这世上,像王家王家骏和王铂这类商人也是有的,他们乐于冒险,不怕风浪,对自身的实力和运气有信心,即便这样,他们也会在出过几次海后就安定下来,不会一直冒险。
官员的社会地位最高,大家好不容易奋斗到这一步,再去出海冒险,这不是把自己的小命寄托在运气身上吗?这是大家所恐惧的。因此当有消息说陛下有意组织船队出海时,在京的官员就暗自着急起来。
“出海一趟牵涉到方方面面,起码军队和官员要随行,懂得翻译、制图、航海的人多多益善,至于陛下是否还有其他目的,现在咱们还不得而知。”顾青云说着这里,突然一愣。
他想到了去年顾永辰成亲时新皇给自己的赏赐,该不会是为这次出海做准备吧?毕竟自己写过两本有关于海外的话本,因为其广泛的流传,特别是白银的发现,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果这不算什么,那自己一直以来翻译的外国著作,还有平时的言论,妥妥地表现出自己是一个对海外有兴趣的人,而自己还学习了英语、拉丁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等。
难不成皇帝真的想让自己出海?那自己乐意吗?
扪心自问,顾青云发现自己的心竟然在蠢蠢欲动。
“爹爹,您是不是突然想到什么了?”顾永辰见顾青云沉思,就随手给他倒了杯清茶。
顾青云回过神来,见他们都好奇地看向自己,摇摇头:“没什么,深深,来,试试这茶叶,这是你们湘省的野茶,辰哥儿的表叔去年入京赶考带过来的。”
他一向对喝茶没什么兴趣,但有些场合还是不得不喝,幸好,他对这种野茶算是情有独钟,所以每次陈桥来京城时都会带一些。
庞庭深一听,连忙端起茶盏喝了一口,随即脸色微微一变。
顾永辰见状,来不及阻止,忙急声问道:“哎呀,这茶水是不是太烫了?”
庞庭深摆摆手:“没有没有,不算烫。”强忍住被烫伤的痛楚。
“那就好,早知道就让丫鬟来泡,我就不乱伸手了。”顾永辰咕哝了一句。
见他们在聊,顾青云想跟顾景说说话,就找了个借口出门,径直往内院走去。
顾青云进门时,发现他们卧室的小厅只有简薇和顾景在,两人不知说了什么,顾景的脸上还带着羞涩。
看来小陈氏和连氏已经和顾景说完话了。
“夫君,你怎么来了?深哥儿呢?”简薇见是他,就朝他身后看了一眼,空荡荡的,没人。
“辰哥儿在和他说话,我来找女儿。”顾青云随手拉来一张椅子,在顾景对面坐下,开口就问,“小丫,庞家他们对你如何?好不好相处?特别是庞庭深对你如何?”
简薇掩嘴一笑,夫君问的问题和刚才自己问出的一模一样。
顾景干咳一声,头微微低垂,低声道:“爹爹,他们对我挺好的,婆婆很和善,小叔和小姑子也很好相处。”说完后突然想起什么,又抬头道,“我刚嫁进去,现在哪有不好的?爹爹,您放心,真不好的话我肯定会告诉你们,不会忍着的。”
顾青云松了口气,虽说看顾景的神情就知道她过得不错,但还是要问一问才安心。
“就是想你们了。”顾景紧接着又开口道,“一下子有些不习惯。”幸好身边服侍的人都是自己熟悉的。
顾景说到这里神情有些怅然,这次回门后,她真正意识到自己已经出嫁了,以后回来就是客人了。
“只能慢慢习惯,人总能适应环境的,还是和以前说的一样,你不用怕,有什么事跟爹爹说,爹爹给你做主,就是想和离也行。”顾青云安慰她,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的确是这样,可是这种事情他无能为力。
想到顾景就想到十几年后的小孙女,唉,辛辛苦苦养大的女儿一长大就要嫁出去,到别人家生活,他该庆幸庞庭深这几年都不会离京吗?否则可能他们见面的机会会少得可怜。
“又在胡诌!”听到“和离”两个字,简薇忍不住捶了顾青云一下,“女儿刚新婚燕尔,你就说这些话。”
“对对对,是我的错。”顾青云忙道歉,觉得不吉利,作势要扇自己嘴巴,被简薇拉住了。
顾景看到这一幕,忍不住扑哧一笑,刚才的伤感很快就散去。
当她每次有不想嫁人的想法时,爹娘之间的举动又重新让她有着憧憬。
接下来,顾青云被简薇赶出房门了,说有他在不方便说话,让他颇为郁闷。
等吃过午饭和晚饭,趁着太阳还未落山,顾景和庞庭深就赶回家去了。至于住对月的事,现在还不急,主要是庞喜林他们还在京城,等他假期满了回到南京,顾景再回来住即可。
这是顾家和庞家商量好的。
顾传恪在跟顾景道别后,眼睛红红的,拉着顾青云的手,神情十分认真地说道:“爷爷,我以后只想生儿子,这样就不用住到别人家里了。嗯,还有,我以后要对妹妹更好。”
顾青云低头看着身高只到他腰部的小胖子,嘴角抽搐了下:“壮壮,你想得太早了,你媳妇还不知在哪呢。”
*
这天晚上,顾青云在帮简薇梳通头发。
简薇望着镜子里的顾青云,狐疑地问道:“今晚怎么突然对我这么好?还把壮壮赶回去睡了。”
“天气热,我怕他再多动一会汗就出来了。”顾青云叹了口气,“也不知道岳父岳母现在如何?”他是有感而发,想到简薇跟着自己来京城二十几年,能回去看望父母的机会极少,就觉得有些对不住她。
“我爹肯定在吵着让瑜哥儿快点上京参加明年的会试,我娘想让弟媳再多生一个儿子,起码要比我大弟生得多才行。”简薇不假思索地开口,“最后一个,我爹娘还想着让外公外婆回林山县居住,说在临阳府也行。我觉得不妥,不说别的,外公外婆有我们在身边侍候,且他们在京城的老朋友极多,起码比林山县熟悉多了,回临阳府做什么?天天看我爹娘吵架吗?”
顾青云想到一把年纪了还在闹别扭的简志远和方氏,觉得方仁霄他们还是留在京城更好。
没多久,等顾景带着庞庭深回家居住时,今年八月份的乡试结果出来,他们老顾家的秀才团总算是突破重围成功了一个,顾青明的大儿子顾永东考上了举人,现在准备上京。
方瑞同样榜上有名。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273章 冷战
收到消息后,顾青云还是比较欣慰的。他们顾家终于又出了个人才。
“爹, 有些奇怪, 不说我们家,你们那一辈的人除了亮二伯, 明大伯和叔叔们都是秀才, 我们兄弟这一辈就只出了大哥一个。”顾永辰说的大哥是顾永东。
“不奇怪, 我和你的叔伯是尝过苦日子的,对于读书的机会我们都极为珍惜。你们这一辈的人不同, 到你们出生后家里的日子已经好过多了,如果长辈们管教不严,是不容易成才。再者,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读书,不是天才,进步就不明显,读书靠的就是日积月累的坚持,这些都需要自己来克服。”顾青云弯弓又射了一箭, 感受到全身发热,随口说了几句。
“可是我和哥哥就不同。”顾永辰见自己的箭支正中靶心,颇为满意地点点头, 又瞄了一眼顾青云。
“你忘记小时候你被我和你太外公打过多少次手心了?”顾青云瞄了他一眼, 像他二叔家, 二婶就是对孙子一辈太过于宠溺,导致现在几个侄子还没能考中秀才,幸好侄子们从小就熟读律法, 又有长辈和族里看着,没在林山县闹出什么事。
顾永辰被他这么一说就不好意思了,忙说道:“那等我以后的孩子读书,我肯定对他们严格要求。”说到这里他又看了看顾青云,满怀期待,“不过有爹爹在,以后孩子敢不听话,您就帮我揍他们。”
顾青云换了个姿势,这次他用左手拉弓,瞄准,放手,再次正中靶心。
持续不断地射击,等身体感觉到疲惫后,顾青云终于停下来,他接过顾永辰递过来的汗巾擦了擦,提起刚才的话题:“教育孩子的事情你不能指望我,爹爹总会老的,而且隔辈亲真是毫无道理,像我现在对壮壮,每次一面对他的眼睛,我的心就软下来了。”
“爹爹才不会老!今年三月的蹴鞠赛您还能在球场上大杀四方,别人都说我们像兄弟。”这话顾永辰就不爱听了,至于那句心软,他暗自撇嘴。
他爹爹就会嘴里说得好听,其实每次罚人都毫不手软。最近小侄子因为贪玩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事被他爹知道后,这几天小家伙的日子可谓是过得苦不堪言,胖乎乎的小脸似乎都瘦了一圈,让他极为同情。
可惜他帮不上什么忙,不止他,连太外公和爷爷他们也是束手无策,只能暗地里鼓励小侄子,再教育他不能再犯。
“别人这是恭维,偏你还当真。”顾青云瞥了他一眼,把弓箭放下,再做一套拉伸动作。
中途他和顾永辰的动作同步,父子俩在宽敞的庭院里完成今天的运动量,动作舒展,身形相似,让路过的下人不自觉地放缓脚步偷偷看了一下。
“说吧,你今天散值回来没有去看六六,一直围着我转,是不是有事要和我说?有事就说,扭扭捏捏成什么样?”
六六就是顾永辰为自己女儿取的小名,因为小家伙生在六月,又有六斤重的缘故。
这个名字大家是不怎么满意的,可顾永辰是孩子的父亲,事先又说好由他取名,大家只能妥协。
“那我就直说了。爹爹,陛下是不是想让你带队出海啊?”顾永辰想了想,终于开口。
“你是从哪里得到的消息?”顾青云惊讶地看着他。今天早朝后,新皇和他在御书房是说过此事,可能是因为这一出海要两三年才能回家,所以新皇的要求并不强硬,似乎还有商量的余地。
据顾青云所知,今天新皇就召见过好几位官员谈话,品级和自己差不多,不是新皇的心腹,就是博学多才,特别是对别国有过研究的人,连他的下属封少卿也位列其中。
说实话,顾青云确认这个消息后,就算之前有了隐隐的猜测,但当皇帝问他的意见时,一时之间他还真不好回答。
他不喜欢生活发生大的变动,在京城的日子他过得还是很满意的,可以兼顾自己想做的事。只还是那句话,人在官场身不由己,就算皇帝好说话,那不意味着自己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当皇帝说出口的那一刻,自己就得寻思可行性了。
想到这些年他从书中看到的资料,顾青云不得不承认,自己对海洋是有好奇心的,他好奇如今的西方国家发展到哪一步……纸上得来终觉浅,不到实地看一看,他怕出错。
“大家都在偷偷议论啊,只要陛下不想,就算是宫里的消息总能很快被人知道。”顾永辰努努嘴,又面露急色,“爹爹,这消息到底是不是真的?您到底是如何想的?难道您真的准备出海吗?那可是要两三年的!”
顾永辰觉得威胁最大的是安全问题,到了大海,能回来是祖宗保佑的事,万一父亲出事……他简直不敢想象!
“爹爹,能不出去吗?”见顾青云沉默不语,这一刻,顾永辰神色一变。
本来以为是无稽之谈,没想到竟然是真的!
顾永辰很是着急,他在原地转了一圈,一时之间,对父亲的担忧盖过了忠君的思想,他第一次觉得皇帝太不通情达理了,他父亲都快五十岁的人了还想让他出海,万一出个什么意外他们家可怎么办?
顾青云一把搂住小儿子的肩膀,和他一起往后院走去,一边斟酌着回答:“这个主要看陛下的意思,如果朝廷需要我,我肯定会去的。我是鸿胪寺卿,出海外交本来就是我的职责,而且陛下是看重我的学识和对外国的熟悉,认为我能达成目的。”
这次出海的主要目的是探出海外国家的发展,特别是军事水平。当然,还得宣扬一下夏朝的强大,如果能多几个进贡的藩国,上演“万国来朝”这一幕就更好了。
顾青云暗地里算一算,朝廷组织船队出海真的是利大于弊,能更好地了解其他国家的发展,如果有心,还能抢先强占资源,而且出海一趟也能提高航海的技术水平,至于坏处就是花费颇多,起码要几百万两银子。可现在朝廷财政还算宽裕,出去一趟是完全没问题的,再不济,他出海的时候还可以顺便做生意,也许回来的时候还有盈余呢。
“爹爹!”顾永辰突然停下脚步抱住他的手臂,板着脸道,“您是不是心动了?”眼里有着显而易见的焦虑和恐慌,“我不想你出海。”
他心里清楚,如果父亲真的不愿意,凭父亲的人脉,还是有一定几率使陛下改变主意的,可从早上到现在,父亲毫无动静!
顾青云摸摸他的脑袋,低低地叹了口气,已经长得比自己高的孩子现在抱着自己的样子是那么地委屈,就像孩子小时候朝自己撒娇一样,往常他会心软,可这次不同。
“小鱼儿,你知道的,我翻译了这么多本书,还对外国那么热衷与好奇,又在京城待了这么多年,说句心里话,我是想出去看看。”顾青云仰起头望着夕阳西下的天空,幽幽地说道,“你要对朝廷有信心,前朝的船队下西洋都能平安返回,现在的航海技术比那时更先进,这次肯定没问题。”
他暗暗补充了句,只要自己的身体没有染病。
事实上,皇帝也同样看出了自己身体的健康。不得不说,从小到大注重锻炼的自己,身体条件真的不错,这往常令自己高兴的事,没想到现在会发生作用。
“万一呢?”顾永辰摇头,还是不愿意让顾青云冒险。
顾青云笑笑:“你刚刚还说我年轻,放心,爹爹的身体状况自己清楚,不会有问题的。”
顾永辰还是摇头,见自己劝说不了顾青云,他在饭后把顾传恪赶出去玩耍后,就直接对其他人开口了。
毫无疑问,这个消息在顾家掀起了轩然大波。一向对顾青云言听计从的顾大河和小陈氏知道至少要出海两年后,第一个就反对。对着顾青云的耐心解释,小陈氏充耳不闻,陷入一片恐慌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