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曲流水
毕竟师爷这个位置很重要,万一碰上一个坑主子的,那到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两人谈到最后,顾青云想起他在等待起复的事,就直白地问他:“你上报吏部了?要不要我帮忙?你准备去哪个地方?”
庞喜林笑得坦然,很是淡定:“要你帮忙我会开口,现在不用。”
顾青云见他有打算,也不再问。其实仔细想想,他就知道庞喜林不缺人脉,岳父白烨白大人那边不说,单是他的几个师兄弟就能给他很大的帮助。
等两家人一起用过午膳,顾景和庞庭深的婚事终于敲定下来,婚期定在明年秋天。
顾青云想到明年过了五月份,顾景到十八岁,和简薇商量后才同意,毕竟庞庭深年纪要大个三岁。
送走庞家人后,没几天,庞家就请了官媒上门,两家正式定下亲事。
有消息灵通的约摸早就听到了点风声,现在见果然如此,和顾青云见面时纷纷贺喜。
顾青云有了心理准备,对此表现得很是喜悦,对于别人暗地里的怪话充耳不闻。
和谢长亭见面时,见他同样疑惑,顾青云就耐心解释:“庭深那孩子的性子我了解,挺好的,至于家世,我顾家也是农家出身,门当户对,没有什么配不上的。”
“我承认庞家小子年纪轻轻就考中进士非常厉害,可他们家的官职到底低了点,你是四品官,还在算学方面有着偌大的名声,唉,早知道就让咱们家欧缜早点上京来了,说不定还能和你家做亲戚呢。”谢长亭面露不甘,很是失落,不是他自夸,自己舅舅的儿子同样是探花,就算中进士的年龄比当初的庞庭深大个四五岁,可他长得好看啊。
顾青云望了望他干净滑溜、保养得宜的脸庞,忙摇头道:“就算你家欧缜提早上京,这事也难。再说了,欧夫子指不定已经对欧缜有安排。”
谢长亭是个例外,说实在的,他真的对长得貌美的男子欣赏不来,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小时候的经历造成的,欧缜眉宇间总有一股轻愁,整体的气质偏向阴郁。
相比之下,他更喜欢庞庭深这种性格开朗、积极向上的少年郎,就算他话多点也比忧郁的男人好相处啊。
最重要的是,顾青云总觉得欧夫子暗地里还有一层身份,他可不想以后的生活被人窥视,这种麻烦能省就省。
果然,听他这么一说,谢长亭皱眉思索了一会,觉得有理:“你说得对,这种事还得问过我舅舅,现在的年轻人和我们那时不同,他们自己不同意,我们做父母的休想做主。”
虽说婚事还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约”,但现在风气开放,大多数的父母为了自己孩子以后的生活着想,定亲之前总会问一问孩子的意见,至于采用与否,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顾青云觉得谢长亭说得太夸张了,就笑道:“又在担心你家荣安的亲事了?”谢长亭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已经出嫁,现在身边只有一儿一女。
新皇登基后,册封谢长亭的三女儿为荣安县主,相比她的两个郡主姐姐是低了一层,但到底有了封号,加上安乐公主和新皇是一母同胞的亲姐弟,别人不敢小觑,说起来应该更不愁嫁才对。毕竟现在安乐公主可是炙手可热的大人物,不过相比之前的活跃,现在的安乐公主深居简出,一下子低调起来。
谢长亭满脸愁绪,点头道:“嗯,算起来荣安只比你家小丫小两岁,你家小丫都定下人家了,我家姑娘还不开窍,整天就想着吃,还在京城到处乱窜。我就想不通了,家里的厨子都是陛下赏的御厨,做的菜别家是比不上的,她怎么就那么喜欢街头小食?”
他说完还指指案桌上的桂花糕,已经被顾青云消灭了大半。
见谢长亭百思不得其解的模样,顾青云随手夹起一块糕点放进嘴里,味道的确与众不同。
喝了一口茶后,他深表同情:“大概吃惯了大鱼大肉想尝试一下清菜小粥吧。”其实他知道谢长亭真正愁的是女儿的身材,毕竟荣安县主长得珠圆玉润,有别的闺秀两个大,在全城的大家闺秀中可谓是独树一帜。
“最好如此,我只希望她能稍微控制一下就好,不能整天吃吃吃,对身体也不好。”谢长亭自己是个注重身材和容貌的人,自然看不得女儿糟蹋自己。
他振作一下精神,转移话题,“幸好我家天保又乖巧又听话,还文武双全。”
说起儿子,谢长亭一下子眉飞色舞。
顾青云认真听他把谢天保的优点夸了一遍,心里还是认同的。
安乐公主的教育非常成功,十三岁的谢天保如今是京城贵妇们虎视眈眈的好女婿,看他样子以后走的是从武的路子,有他皇帝舅舅在,建功立业还是有很大指望的,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
和谢长亭的聚会极为愉快,两个大男人八卦了一下午,说些家长里短的小事也不觉得无趣。
时间过得极快,等顾青云发觉大街小巷多了不少抱着鞠的人时,察觉到又是一年蹴鞠比赛开展的时候了。此时,顾永良总算是等到了空缺,外放的地方已经确定,这意味着又是一次离别。
作者有话要说: 刚才上传时翻到字数榜,发现本文排在晋江开站以来的第189名,看来写长文的人还是挺少的。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270章 孝顺
顾永良外放的地点是闽省的福州府。
一般外放时,官员的品级会提升一级, 顾永良就是如此, 从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到正六品通判。
接到圣旨后,顾家开始为顾永良收拾行礼, 吏部规定他要在两个月内到达福州上任。虽说乘坐海船的话时间绰绰有余, 但还是有许多准备要做。
首先第一条就是跟去的人员问题, 这次宁瑶是肯定要跟去的,顾青云和简薇不是那种见不得儿子儿媳夫妻恩爱的父母, 相反,为了避免儿子遭受诱惑、夫妻离心,他们对宁瑶跟去上任最为赞同。
至于顾传恪,京城皇家书院的教学质量肯定比福州府好,加上有顾青云等人照顾,自然是留在京城不提。
第二条是出行问题。要顾青云说,在古代最大的不便是出行问题。
在外出行不便,就算有官船, 也很难说路途绝对安全,因此侍卫必不可少。幸好,宁瑶出身国公府, 国公府别的不多, 练武的侍卫小厮还是有的, 有些还是从军中退下的士兵。她当初嫁到顾家就带来八名护卫。这几年来,这八名护卫在顾家得到的待遇很好,以往让他们跟着顾永良等人出门是大材小用, 现在正好用上。
去年十月份,顾青云和庞喜林谈过后就开始为顾永良物色师爷人选,可惜值得信任及有才华的人不是那么容易遇到的。此事被方子茗知道后,他那边就暂时借来一名有着秀才功名的林姓中年男子,这是跟在方子茗身边最久的师爷,对地方衙门的事务极为熟悉,可以让顾永良快速适应地方官场的门门道道。
林师爷解了顾家的燃眉之急,但肯定不会一直跟在顾永良身边。不过出乎意料的是,老家的顾青安知道顾永良谋求外任后就毛遂自荐要跟在身边,为此他还特意跟在顾青明身边学习几个月,毕竟顾青明接受了恩荫名额,恰好在林山县任职。
“你三叔是老实人,跟着你二爷爷做了多年生意,又在林山县县衙跑过腿,人情世故还是懂的。”顾青云评价自己的三堂弟顾青安,说得毫不避讳,“这是咱们自家人,他肯定不会坑你,不过他到底是长辈,也要小心他倚老卖老,或者好心办坏事。”
说实在的,这种亲戚用起来还是很有安全感,这时的人讲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诸多官员身边的人大都是族人或同乡同年等,只是事情不可能十全十美,总会有风险,这就得看官员约束身边人的手段了。
顾永良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他小时候就听顾青云说过身边人犯事牵连到自身的故事,加上有庞家的例子在,从一开始就会警惕。
“爹,您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私底下,他是我三叔,在外面,自然由我说了算,而且我觉得三叔是个有分寸的人。”顾永良见他爹再次拉着他絮絮叨叨说了一通,心里又是好笑又是感动,自己不是小孩子了,他爹连怎么用人都事无巨细地告诉自己,浑然忘却这些话往日早就教过了。
“你知道就好,这种事可马虎不得,幸好还有林师爷跟去,他经验丰富,深谙地方官场规则,你三叔能学到他三成本事就够用了。”顾青云感叹。
大概是三弟顾青安的两个儿子资质平庸,比他这个做爹的还不如,看样子很难在科考上有所建树。顾青云上次回老家时,他就和自己聊过,似乎想把希望寄托在孙子这一代。
其实顾青云能猜到顾青安的意思,现在老家的几兄弟,顾青明有恩荫名额,在林山县做官。顾青亮一心一意经商,蔗糖作坊还有顾大河的份子。顾青平接替顾青明的位置,在族学里教书,受人尊重。只有顾青安,只在林山县开个书画店,看起来很是普通。
等老一辈的人去世,大家总会分家,那时就看各自发展如何了。无疑的,跟在顾永良身边是一个好出路,可以加深感情,难为他能放下长辈的架子。
“我身边的方行性子机灵,到时让他一起学。”顾永良说了一句,又很是遗憾地说道,“妹妹出嫁我大概不能回来,到时只能看福州那边有什么好东西,到时我让人送回京。”他年纪比弟弟妹妹至少大四岁以上,对弟弟妹妹一向关爱,现在不能回来送妹妹出嫁,只要一想就觉得难过和遗憾。
人在官场身不由己,顾青云清楚这个道理,现在不是官员大幅度调动的时候,能等到一个适合的空缺算运气不错了,自然不能挑挑拣拣。
一旁在看着行礼清单的简薇听到这里,不由得再次开口说道:“谁让你好好的京城不待,非要跑出去,咱们一家子全在京城住着有什么不好?”想起大儿子将要离开自己不知多少年,简薇掏出手帕擦了擦眼睛。
顾青云和顾永良对视一眼,两人忍不住苦笑。其实道理简薇是懂的,只是此时的她处于“不想懂理”的状态,两人也无可奈何,只能一顿好哄。
“娘,庞叔叔在各地为官,专攻农田水利,上次我听说他已经开始著书了。而舅公他老人家为官一任,可以做到造福一方。我从小的志向就是尽自己所能,做一个好官,能为百姓谋福祉。”顾永良蹲在简薇膝前,神情坚定,“我不像爹,单在京城满足不了我的想法。”
“儿子说得对。”顾青云赞同,“男儿志在四方,趁着还年轻想做就去做,都老了也不后悔。爹只希望你能不忘初心。”
顾永良站起来,微微一笑,没有说话,只是郑重地点头。
“至于你妹妹的婚礼,她能理解的。”顾青云拍拍他的肩膀。如果离京城不远还好,路途远就不行了,很难请到假。
比顾永良更早出京的是庞喜林,过完年京城各大官署刚一开印,他就很快接到圣旨,仍在地方任职,竟然升了品级,到南京下辖的地方任知州,从五品。
兜兜转转间,庞喜林用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重新回到这个位置。
父子俩正说到这里,就有下人来禀报侯府的小世子和坚少爷来了。
顾青云一愣,随即想起什么,忍不住笑道:“这肯定是给他们父母送东西来了。”陆煊在泉州任职,离福州不是很远,还是可以派人送东西过去的。
于是,在四月万物生长的日子,顾永良满怀斗志,带着一腔热情出发了。
家里的长辈们因为此事有几天都是闷闷不乐,恰好京城一年一度的蹴鞠赛开始了,大街小巷都是去看蹴鞠的人,人一多,加上天气好,心中的郁气这才散去。
而顾传恪看起来懂事,可到底是离开父母,精神不振,还偷偷躲在被窝里哭了好几回。想到小家伙一向是被儿子夫妻看睡的,顾青云特意跟他睡了半个月。
“……五十八,五十九,六十!爷爷,够数了!”这天晚上,顾青云正在卧室的凉席上做俯卧撑,耳边听到顾传恪稚嫩的童音接着响起,“对了,爷爷,我要和您商量一件事,嗯,是这样的,明天晚上您就不用来陪我睡觉了。”
顾青云见够数了就停下来,他站起来缓慢地走动,拿起一旁的布巾擦汗,一边大口喘气,一边看向顾传恪。
只见小家伙披散着头发,身着一套白色柔软的里衣,正坐在凳子上泡脚,和顾永良相似的面容仰起,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看向自己,烛光下仿佛有星子在闪烁。
“是不是嫌弃爷爷了?”顾青云心里一下子柔软起来,他走过摸摸小家伙的小脑袋,笑道,“还是你认为自己不怕,以后不偷偷哭鼻子了?”
顾传恪小脸一红,拉着顾青云的大手,摇啊摇,叫道:“哎呀,爷爷,我只哭过两次,以后再也不会了。”他的嗓门立马高起来,说话的语速极快,“您可不许跟爹爹和娘亲说,要不然他们肯定会笑我,坚哥哥就笑话我了。”
顾青云挑挑眉,难怪说不用自己陪呢,原来是被小伙伴嘲笑了。
这段时间顾传恪和陆坚的感情突飞猛进,两个小娃儿同样是和父母分开,一下子有了共同语言,不单是上学时黏在一起,就是每天下学后陆坚大都会跟着回顾家,不到天黑是不想回侯府的。
顾青云见两小没有耽误功课,对他们的玩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好吧,既然壮壮这么要求,爷爷只好答应你的要求了。”顾青云装作无可奈何的样子,应道。
没想到顾传恪一下子失落起来,他紧紧拽住顾青云的手,又问了一次:“爷爷,真的答应么?你不陪壮壮了?”
顾青云憋住笑,认真颔首:“嗯,既然咱们壮壮这么志气,那爷爷也不能拖后腿,放心,爷爷明天晚上就回去陪你奶奶。”
顾传恪听到这里,眨巴眨巴眼睛,半晌总算是憋出一句话了:“那好吧,反正我不怕的,我已经六岁了,是个大孩子了。”他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比划了一下。
“好好好,你是大孩子了。”顾青云很是赞同,见自己的呼吸逐渐平稳下来,又做了一套拉伸的动作,然后准备去洗漱。
走之前,顾青云看见顾传恪还呆呆地坐在凳子上不知道在想什么,神情凝重,似乎在拧眉思考着什么国家大事。
顾青云洗漱完毕,就半坐在床上给顾传恪读完自己写的睡前故事,接着爷孙俩开始讨论故事里两个孩子哪个读书的效率更高,最后得出“读书要劳逸结合,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重要”这个结论,顾青云这才掀开被子躺进被窝。
京城四月的夜晚还有些凉,被窝里暖洋洋的,顾青云舒服地呼出一口气,很快就感觉到一个热乎乎的小身子挨了过来。
“爷爷,被窝里暖不暖?”顾传恪热切的声音在顾青云耳边响起。
“暖。”
“那以后我每天晚上到你和奶奶房里为你们暖被窝好不好?暖完了我再回房自己睡。”顾传恪肥壮的小腿搭在顾青云的肚皮上,搂着他的臂膀,“就像故事里的黄香一样。”
顾青云侧头看着孙子,见他黑亮的大眼睛正期待地看着自己,脸蛋上的绒毛在烛光下清晰可见,他心情更好了,不忍心再逗他,直接应下:“好,咱们壮壮真孝顺,我和你奶奶可以享福了。”
顾传恪一听,抿起红润的小嘴,使劲地忍住笑,眼睛亮晶晶的。
顾青云嘴角含笑,摸摸他细软的头发,柔声道:“睡吧,明天还得早起上学。”
顾大河和小陈氏本想和以前顾永良读书一样在书院附近的院子居住的,免得小孩子来回奔波,只是考虑到他们的年纪,顾青云还是坚决拒绝了。
反正马车布置得很是舒适,顾传恪可以在车上一路睡过去,而且他们班一部分孩子也是如此走读,没道理别的孩子能做到,自家孩子不能做到。
顾传恪见自己的想法得以实现,终于心满意足了。他打了个哈欠,把小腿从顾青云身上抬下来,放好手脚,姿势规规矩矩地闭上眼睛,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顾青云满怀笑意,他静静地注视着孙子的脸,突然想起两个儿子小时候的事。那时的他们也是如此黏着自己,到睡觉时间还舍不得离开。时间过得真快,似乎才一眨眼,他们就成了家,大儿子还雏鹰离巢,奔向他的事业。
小儿子也即将成为孩子的父亲,之前的孩子气在成亲后逐渐变得成熟稳重,像之前跳上他的背部撒娇之类的动作已经极少见了。
顾青云心里有些酸楚,同时又是极为骄傲的。
想到自己现在做俯卧撑只能做六十个,二十几岁那会他可是能做到上百个,只能说岁月不饶人啊,没道理孩子大了,自己还停留在原地。
这个晚上,顾青云静静地思考着一些事情,等想开后,终于陷入黑甜的梦里。
等到时间进入五月份,过完端午节后,全家人都把心思放在卢妙云身上,此时她已经怀胎九月,按照时间来看,六月份即将临盆。
卢家父母还在山东,卢妙云的大姐跟着公婆在地方,留在京城血缘关系最近的就是卢开云夫妇了,工部卢侍郎府上也常派婆子来看望。
大家对这一胎很是期待,在精心养护下,卢妙云的怀相还不错,肚子里的孩子不是很折腾。
一直等到六月初,刚进入六月,卢妙云突然发动,经过一个下午和一夜的挣扎,她终于生下了一个六斤重的女婴,母女均安。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不更新,后天再更。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271章 出嫁
听到产婆说母女平安的消息,在产房外面等待的顾青云等人总算是松了口气。
“母女平安最重要!你辛苦了, 赏!”一夜无眠的顾青云听到这个消息不由得精神大振。
产婆见产妇生了个女儿, 主人家表现得如此喜悦,心里也高兴得很。旁边和她一起出来的卢嬷嬷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 看来自家姑娘不用担心了。
“好好好, 咱们家来了个小女娃, 先开花后结果,老二家辛苦了。”简薇喜滋滋地望了望产房的门口, 脸上笑开了花,“夫君,你听这孩子哭声多么响亮,身体肯定不错。”这年头,孩子的身体好比什么都重要。
顾青云点头表示赞同,马上吩咐道:“赶紧的,把消息传到老太爷和老师他们那里。”顾大河和方仁霄他们不可能在产房外守候,但对这边的消息一直很关注, 顾青云估计他们一夜没睡好。
想到顾景估计也睡不踏实,又补充道,“再跟姑娘那边说一声。”
“是。”
他们再大的喜悦都没有顾永辰感同身受, 当产婆宣布这个消息时, 他先是呆愣, 等顾青云出声后终于确定消息的真实性,一晚的担忧顿时不翼而飞,他跳了起来, 听到室内婴儿的哭声,嘴巴咧得老大:“我家娘子没事吧?”
“是顺产,把月子坐好就什么事也没有。”产婆笑眯眯回答,产妇的年龄正好合适,这一胎又保养得好,遭的罪不算大,还算顺利。
她说完后很快就返回房,里面还有另一名产婆在给小婴儿擦拭身体。
“爹爹,嘿嘿,我要当爹了!”顾永辰一下子把顾青云抱住,一夜未睡,他的脸上冒出了一层青色的胡茬,面容丝毫不显得憔悴,反而精神奕奕,“哈哈,我有女儿了!太好了!太好了!”
“我马上去看看娘子和孩子。”顾永辰猛然想起这个,立马就想往产房内冲。
顾青云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他:“里面还在收拾,你先不用进去。”至于简薇,她早就跟产婆进去了。
接下来,顾永辰在门口急得团团转,几乎要把青石板踏低一寸才终于看到自己的女儿。
“爹,你看她!是不是很像我?”顾永辰早就抱过小时候的顾传恪,所以现在抱起女儿的动作丝毫不显得生涩,更别提还有顾青云在旁边提点。
顾青云和他一起看向襁褓里皮肤皱巴巴的婴儿,面上的笑意不自觉加深,再听着小儿子一惊一乍的叫声,他能理解。
比起第一次当爹的自己,小儿子可比当时的他强多了。要知道当他第一次见到顾永良时,可是激动得哭了,为此还吓了方仁霄他们一跳。
等简薇出来说里面收拾好了,卢妙云还算精神,顾永辰就火烧屁股般急匆匆进去,顾青云则接过孙女,看到她哇哇大哭,忙轻轻摇晃。
简薇探头和他一起看,一边问他:“孩子不能放在外面太久,早上的露水重。”
顾青云知道这个道理,就道:“让人去给辰哥儿请假,我待会洗把脸就去上朝。”他本来想请假的,但没道理儿媳生孩子公爹请假的,所以只能强打着精神去上值了。
“那我让人给你沏一杯浓浓的茶。”简薇看了看顾青云的面容,见他的精神头还好,就提议道。
就算再不喜欢喝茶,顾青云此时只能同意了。
*
新生儿的到来让顾宅充满了欢声笑语,大人们对家里添丁进口很是喜悦,顾传恪同样对这个传说已久的妹妹饱含期待,每天下学回来都要去看一下小婴儿才开始做功课。
唯一遭受折磨的是卢妙云,在六月天坐月子不是一件享受的事,幸好顾宅庭院里绿树成荫,又刚进入六月,没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她还能勉强忍受。
除此之外,顾家发生的大事就是六月底的除服了。是的,距离顾季山和老陈氏去世已经过去了二十七个月,顾家在举办除服礼后,顾大河和小陈氏的孝期已经期满。
当时的悲伤还记忆深刻,现在顾青云才恍然察觉到两年多的时间不经意间就过去了,老一辈去世,家里多出一个粉嫩嫩的小婴儿,新老交替,不外如是。
顾大河和小陈氏既然已经出孝,顾青云带他们外出的机会也渐渐多了起来。他并不希望父母待在家里不动弹,老是在两个宅子打转是一件无趣的事,有时间的话还不如带他们去郊外或街上逛逛。
1...167168169170171...18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