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国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方千金
主治医道:“站在医生的角度,站在为患者考虑的角度,我的意思是剩下的时间让患者尽可能的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继续治疗反而对患者没有太大的益处。”
向云岚终于忍不住哭了,哽咽道:“医生,您直说吧,我丈夫还有多长时间?”
类似于这样的场景,向云岚以前没少在电视上看到过,每一次看到的时候向云岚都会流泪,同情电视上的角色,可是她做梦也想不到,这一幕会发生在她的身上。
“大概还有三个月。”医生缓缓的道。
“三个月?”向云岚差点崩溃,三个月,轻飘飘的三个字,可这三个字对于患者和患者家属来说却无异于一击重锤。
“医生,真的没有别的什么办法了吗,求您了。”
向云岚哀求着:“再痛苦的治疗,我丈夫都熬过来了,恶心、呕吐,无论什么样的痛苦,什么样的煎熬他都不怕的,我知道,他想活着,他想看着女儿长大,求求您了......”
主治医也很无奈,作为肿瘤科的医生,更是见惯了生死,见惯了各种悲情,他脸色平静:“还希望您能理解,我们真的已经尽力了,实在不行,你们可以去江中院试试看。”
“江中院?”向云岚一愣.......
向云岚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医生的办公室的,她就那么一步一步挪回了病房,到了病房门口的时候,她才稍微平复了一下心情,推门走进了病房。
病床上,应海涛看向向云岚,妻子的眼眶发红,很显然哭过了,虽然很多事情妻子都瞒着他,可是他清楚,他自己的情况应该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
向云岚坐在病床上,应海涛握着向云岚的手,柔声安慰:“不怕,没事的,什么大风大浪我们都能过去的。”
向云岚终于扛不住了,趴在丈夫的身上哇哇大哭,明明生病的是丈夫,明明剩下三个月生命的是丈夫,可这一刻,向云岚真的觉得自己扛不住了,她多么想躺在病床上的其实是自己。
哭过之后,向云岚和丈夫应海涛商量:“要不我们转院吧,去江中院?”
应海涛笑着点头:“好,都听你的,你说我们去哪儿,我们就去哪儿。”
应海涛脸上带着笑,心中却在滴血,去江中院,医附院转院去江中院,什么原因,什么情况这不是明摆着吗?
有句话怎么说,如果中医劝你去看西医,那么说明你的病其实没什么要紧,可如果西医劝你去看中医,那必然是因为你的病已经无药可救。
“三年时间,终于要走到尽头了吗?”应海涛心中苦涩,他想活着,他才四十二岁,他的女儿还小,他也舍不得他的妻子,可是.......
“老天何其残忍!”
......
走出医附院,向玉兰拦了一辆车,陪着丈夫前往了江中院,在江中院门口下了车。
应海涛站在江中院门口,看着不远处江中院的门诊大楼,心中的不知道怎么的突然升起一阵绝望,他在医附院治疗了那么长时间,难道在江中院就能治好吗?
中午,艳阳高照,应海涛的心中却一片冰凉,看着远处的江中院门诊大楼,应海涛突然感觉到一阵天旋地转,整个人就那么直挺挺的倒了下去。
.......
骨伤分区。
方寒带着温学义、吕新文、陈远等几个人一起给患者做检查。
“什么情况?”
患者听到询问,没有吭声,而是直接伸出了自己的双手,露出了自己的双脚。
看到患者双手的时候,温学义和吕新文的瞳孔就忍不住一缩。
关节变形,肌肉萎缩,看着双手就很吓人,双脚同样如此。
不仅仅是双手双脚,双腿个肘关节、手关节都发生了肿胀。
“类风湿性关节炎!”
简单的给患者做了检查,温学义和吕新文基本上就可以确诊了。
类风湿性关节炎,听名字好像不严重,可实际上这种病却非常的可怕,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所有疾病当众,致畸率和致残率是最高的,这个病不仅仅会侵害人体的各各关节,严重的时候甚至连嘴都张不开。
患者从最初的关节僵硬,活动不灵活,会逐渐发展为全身疼痛,关节肿大,关节畸形,以至于最后完全丧失劳动力,生活不能自理。
这个病还不比别的病,哪怕患者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患者也要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生不如死,用生不如死来形容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情况那是再合适不过了,因而类风湿性关节炎又被一些人称之为“不死癌症”。
在西医上,被称之为“不死癌症”的四种病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牛皮癣(银屑病)、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其他三种疾病可怕,可患者的承受的痛苦却一点也不比其他三种疾病的患者少。
目前为止,西医对类风性关节炎的发病原因还没有有效的发现,也就是说这个病的病因在现代医学上还是个谜题,病因成谜,那么治疗自然也就是难题了。
温学义和吕新文给患者做了检查之后,都看向了方寒。
类风湿性关节炎,虽然病的名字叫关节炎,听上去好像是骨科疾病,可这个病作为骨伤科医生的温学义和吕新文还真没什么办法。
从患者目前的情况来看,患者的病情已经算是比较严重了。全身疼痛,不能走路,是坐着轮椅来的,也就是说患者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了。
这可不是一个单纯的什么膝关节炎,单纯的骨骼问题,关节问题。
患者已经到了这种情况才来江中院,可见患者之前也是去过不少医院,看过不少医生的,这个病很棘手啊。
方寒倒是不慌不忙,详细的给患者做了检查,然后问:“这个病多长时间了,把患者发病的时间和情况都详细的给我说一下。”
全职国医 第四百六十一章 秦卫华发火
患者的丈夫很是详细的向方寒说了患者的病史。
患者家住南河省东南部的一个小乡镇,气候潮湿多雨,镇上很多人都有关节疼痛的小毛病,患者也不例外,只不过大多数人都不是很在意,只是没想到患者的情况愈演愈烈,竟然越发的严重,准确说起来这个情况已经有好几年了。
从最初的关节疼到之后的全身疼,难以忍受,这才开始四处求医,求医生涯也有一年半了,这一次前来江中市,正是患者的弟弟杨处长介绍的。
方寒听的很是认真。
类风湿性关节炎从西医的角度讲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小关节滑膜所致的关节肿痛,继而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晚期因严重骨质破坏、吸收导致关节僵直、畸形、功能障碍。
甚至于到了现在,现代医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可在中医的角度,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就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等就做了较全面的精辟概括,如《黄帝内经素问·痹论篇》中就有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中医分类中属痹症,痹有闭阻不通的意思。中医认为痹症是外邪侵袭经络,气血闭阻不畅,引起关节等处出现酸、痛、麻、重及屈伸不利等症状,因此为痹症。由于病久或素体肝肾亏虛则气滞血凝,引起关节肿胀、畸形、强直及筋脉拘急的病象。
而且就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也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类。
第一,风寒湿痹:主要表现为关节酸痛,或部分肌肉酸重麻木、迁延日久,可致肢体拘急,甚至关节肿大。由于不同患者所感风寒湿三气各有所盛,因此本型又可进一步分为行痹(风气盛)、痛痹(寒气盛)、着痹(湿气盛)。
第二,湿热痹:表现为关节酸痛,局部热肿,痛不可近。关节活动障碍,可累及单个或多个关节,并有发热、口渴等。本病症久病者,又可区分为肝肾亏虚型、气滞血瘀型、气血虚弱型等。
根据以上分类辨证,中医对于行痹者采用祛风通络法,可用防风汤、大羌活汤等;对于痛痹者可采用散寒祛湿法,可用黄芪五物汤、温经通痹汤等;对于着痹者可釆用祛湿蠲痹法,可用薏苡仁汤、除湿通痹汤等;对于湿热痹可采用清化湿热法,可用桂枝芍药知母汤等。对于气血虚弱型可采用益气养血舒筋通络法,可用独活寄生汤、人参白虎汤等;对于气滞血瘀型可采用祛瘀通络,可用加味四物汤等;对于肝肾亏虚型可采用补养肝肾法,可用加味鹿角胶丸等。
根据方寒判断,患者的类风湿属于风寒湿痹,主要是当地的气候造成的,气候湿寒导致风寒侵袭经络,关节肿大。
“方医生,我爱人这个病?“患者的丈夫看着方寒,方寒年轻的面庞并没有让患者的丈夫有多少心忧。
患者的丈夫是个高中老师,也算是文化人了,正式编制的老师也算是半个体制中人了,因而患者的丈夫很懂得察言观色。
不提他弟弟的推荐,省厅的处长在医疗卫生系统还是有着很大的话语权和关系网的,江州省那么多的三甲级医院,他弟弟唯独推荐了江中院的方寒,由此可见这个年轻人的厉害。
而且刚进门的时候,患者的丈夫也一直在观察,现场这么多的医生,吕新文和陈远乃至于肖云恒温学义的年龄都要比方寒大不少,可是这么多的医生,却独独对这个年轻人很是尊敬。
患者的丈夫对医院的一些事还是了解的,在医院这种地方,年轻人想要出头,想要被其他医生尊重,那可真是要靠真水平,没有几把刷子,怎么可能让那么多的老资格尊重认可?
医院是讲究资历的地方,越是讲究资历的地方,能出头的年轻医生那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很多人去医院看病,遇到年轻的主治亦或者副高往往都不怎么在乎,认为人家是新人,其实这是有误区的,有时候越是年轻的主治亦或者副高,那才是有真本事的,一些五十来岁的主治,那可真老油条了。
“住院吧,先安排患者住院。”方寒回头对陈远吩咐:“就安排患者住在咱们骨伤分区。”
“好。”陈远点了点头,骨伤分区现在的空床位还是很充裕的。
给陈远吩咐完,方寒这才对患者和患者的丈夫道:“患者的情况我已经了解了,具体的疗法呢咱们采取内服外熏,等会儿我会把治疗方案交给陈医生,咱们先住院治疗一段时间看看效果,如何?”
现在的方寒说话已经相当圆滑了,在医院这种地方工作,作为医生说话还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打包票的话语对医生来说是千万要不得的。
病情瞬息万变,哪怕是再把稳的病症,医生一旦说了打包票的话,真要出现意外,那就是话柄,医生本人麻烦,医院也要跟着麻烦。
“我们听方医生的。”患者的丈夫点头,既然来了,而且特意找的方寒,他们自然是有着心理准备的。
“行,安排患者去办住院手续吧。”
方寒对陈远交代了两句,然后刷刷刷写了两个方子,一个内服,一个外熏,内服外熏,双管齐下,写好之后,方寒把方子交给了陈远。
陈远才刚出门,就有护士进来通知:“方医生,方主任通知您前去会诊。”
.......
方寒来到抢救室,抢救室已经有不少人在了,方浩洋、李文军、苗大龙.......
抢救室的病床上躺着一位四十来岁的患者,患者这会儿已经醒了。
“方主任。”方寒走上前打了声招呼问:“什么情况?”
不等方浩洋开口,苗大龙就急忙道:“患者两年前做过早期胃癌手术,之后一直在坐抗癌治疗,手术后一年癌转移到了肝部,现在已经转移到了腹膜,之前在医附院进行抗癌治疗,今天才出院,原本是打算去门诊的,结果昏倒在了医院门口,被送来了咱们科室。”
方寒顿时就知道病情的复杂性了,怪不得患者已经醒了,方浩洋还通知他过来会诊。
苗大龙这边正说着话,秦卫华也到了,苗大龙又把情况向秦卫华说了一遍。
秦卫华没吭声,和方寒亲自给患者做了一个检查,这才看向方浩洋。
“先安排患者住院吧,咱们去会诊室说。”
苗大龙和几位住院医安排患者住院,方寒和方浩洋、李文军、秦卫华则去了边上的会诊室。
进了门秦卫华就忍不住发火:“哈,真是,两年了,在医附院治疗了两年了,早不来咱们江中院,这眼看着已经没救了,却来咱们江中院碰运气,这算什么,啊.....就是拜佛烧香也没有这样的吧?”
这也不怪秦卫华火大,实在是患者的情况很严峻。
医附院等于已经给患者判了死刑了,现在却让患者来江中院碰运气,江中院治好了还好说,这要是治不好,岂不是又要被扣上屎盆子,反而是医附院,一推二五六,该收的钱收了,该做的治疗做了,患者还没有死在医附院,多好。
秦卫华也算是好脾气了,这一次也忍不住发火:“两年了,患者哪怕早来半年,咱们也不至于这么被动吧?”
治病救人,讲究的是一个时机,病情瞬息万变,哪怕是癌症,秦卫华也不是没有治好过,问题是,你在别的医院把好机会都耽误了,病情到了最后时刻,现在却来江中院,这......
“老秦,少说两句,事已至此,咱们还是商议一下该怎么办吧?”李文军笑着劝慰。
“我是没什么办法。”秦卫华双手一摊,患者现在肾阴大亏,阴不抱阳,元气亏损,胃气不复,生机流逝,你们说怎么办?
方浩洋和李文军也知道情况严峻,患者晕倒在江中院门口,眼下倒是没有什么生命危险,基本上送到抢救室的时候就醒过来了。
可问题是患者的病情,正如秦卫华所说,肾阴大亏,阴不抱阳,元气亏损,胃气不复,用句古话说,那就是病入膏肓了。
学过扁鹊见蔡桓公的都知道,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蔡桓公不当回事,扁鹊第二次见蔡桓公又说:“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蔡桓公依旧不当回事。
扁鹊再一次见蔡桓公,又说:“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蔡桓公依旧不当回事,到了扁鹊下一次见蔡桓公就成了“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这个故事说的虽然是讳疾忌医,却也说了病情的不同时期,哪怕是扁鹊,病倒了骨髓,那就是病入膏肓,也只能望桓侯而走。
现在患者的情况就差不多是这样,在腠理、在肌肤、在肠胃的时候,人家都没有想起江中院,现在到了骨髓了,医生说,我没办法了,你去江中院看看吧?
江中院的医生又不是神仙。
全职国医 第四百六十二章 以身试药
秦卫华刚才发火,倒不是完全针对患者,他的不满更多其实是针对一些医生。
就拿现在的抗癌药剂来说,很多抗癌药机的作用其实都被一些医生夸大化了,某一家医药企业生产出来什么新的抗癌药剂,动不动都会被冠上划时代意义之类的大帽子。
就比如秦卫华去年参加的一个抗癌药的推介会,演讲的专家在上面夸夸其谈,什么报告显示,经过某某药物的治疗,癌细胞转移的患者有32%的患者肿瘤缩小了,这个新药具有多么多么了不起的疗效等等。
诚然,新的药物却是给一部分绝望的人带来的希望,32%的患者因为新药收益,这也是客观的事实,可现在很多医生对抗癌药根本没办法治愈癌症这个事情闭口不提。
准确的说,现在很多医院和医生对患者说的都是某某抗癌药剂对你的情况有效,有所改善,可这个改善和有效的程度是什么?
甚至于一些医生只是单纯的为了让患者化疗而化疗,治疗而治疗,一旦到了最后关头,回去好好享受剩下的生活吧,亦或者找中医去试试吧。
中医又不是背锅侠。
当然,病情瞬息万变,各种情况都有,病情一步一步发展,倒也不能说全都是医生们的私心,秦卫华之所以发火,是因为一些人一边诋毁中医,却一边做着让中医背锅的事情,自家都看不好的病人推给中医,中医看不好就成了无能了。
这是什么逻辑?
还有一个,秦卫华最近已经接了好几个这样的患者了,本就头大,这一次更是有些憋不住了,顺便发泄了一通。
方浩洋没吭声,等着秦卫华发泄完,这才笑着道:“老秦啊,没办法这个不行啊,我们总不能告诉患者家属,我们没办法,带着患者回去吧?”
秦卫华叹了口气,这话理说的通,可问题是事不通啊。
“大家都讨论一下吧,看看该怎么用药?”
方浩洋看向方寒:“小方你也说说。”
在场的也就方寒是小辈,方浩洋也不忌讳。
方寒微微沉吟了一下道:“我说两个问题,第一个患者今天晕倒的原因,虽然患者今天的晕厥并没有生命危险,但是患者今天晕厥的原因却至关重要。”
秦卫华眼睛一亮,道:“继续说。”
“从患者的症状和脉象等种种因素来判断,患者今天的晕厥其实是因为绝望,完全丧失了信心,失去了希望,这才导致气血不畅,突然晕厥,治病先治心,其实有时候患者希望的并不仅仅是自己的病能不能痊愈,医生对患者的态度也是至关重要的。”
方寒缓缓道:“特别是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很多时候击败患者的并非癌症,而是绝望,对死亡的恐惧,对于癌症,现在大多数患者心中其实都是清楚的,癌症是绝症,治不好的,他们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其实惧怕的不是病魔,而是抛弃。”
“抛弃?”方浩洋轻声重复了一句。
方寒点头:“不错,抛弃,癌症患者,特别是癌症晚期患者,他们不断的求医,不断的治疗,一方面是求生,其实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在寻找陪伴,而陪伴在患者最后时刻的并不是亲人,而是医生。”
“患者所希望的不仅仅是治好病,还有医生不放弃他,只有医生的鼓励和陪伴,才能让患者更坦有勇气去面对死亡。”
“如果把病魔比作是敌人,比作是不可战胜的敌人,如果这一场战胜是一场早已经注定失败的战争,而医生则是患者唯一的战斗伙伴,哪怕明知是输,他也不孤单,最起码有人和他并肩作战,而不是孤军奋战。”
“嗯,说的好。”秦卫华缓缓点头,心态是最重要的,如果医生都放弃了患者,患者本人呢,有几个患者能够有豁达的心态,真正的坦然面对死亡。
心态是第一位的。
以前网上就有一些类似于这方面的段子,说是某农村的妇女患了癌症,可是她并不知道什么是癌症,正是因为不知道,所以不害怕,还以为癌症和感冒发烧差不多,因而该吃吃,该喝喝,该干活干活,原本只能活一年,结果十年过去了,人家依旧活的很健康。
从这个段子就能看出来,心态是很重要的,良好的心态有时候真的是会发生奇迹的。
前一段时间,网上还传过一个图片,一位看上去已经百岁高龄的老太太嘴里面叼着一根烟,满脸带笑,图片上还配着字:“劝我戒烟的医生坟头早已经几尺高了。”
这个图片和文字是很多烟民的一种恶搞,可是有几个人从图片中看出了老太太的乐观,乐观的心态其实才是长寿的关键。
“小方你继续说。”方浩洋点了点头,让患者重拾信心其实是治疗的第一步,方寒说的很到位。
方寒继续道:“治疗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参考一下李老的攻癌夺命汤。”
“攻癌夺命汤?”秦卫华一愣,然后微微沉吟。
方寒所说的攻癌夺命汤是李可李老在五十年代后期六十年代中期所创的一个方剂,攻癌夺命汤脱胎于知名老中医董静庵董老的“海藻甘草汤”。
这个攻癌夺命汤在李老手中加减变化,治愈过不少肿瘤患者,甲状腺瘤、淋巴瘤、神经胶质瘤等多钟恶性肿瘤。
方寒上次去郭文渊的书房,正好看过李老的医案集,郭文渊亲自注解的。
方浩洋道:“李老的攻癌夺命汤确实可以借鉴一下,小方你是不是已经有了想法了?”
方浩洋是比较了解方寒的,方寒一般都不会空穴来风,他既然能这么说,那就代表他其实已经有了腹稿了。
“没有。”方寒摇头,他也是最近在看李老的医案,这才提议了一下,具体的哪有什么想法,从综合实力方面讲,方寒现在比起方浩洋和秦卫华还是有差距的,秦卫华都没办法,他能有什么办法。
秦卫华缓缓道:“小方这个提议倒是一个思路,只不过李老的攻癌夺命汤只能借鉴,却不能拿来用,药方改动尝试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患者又不可能让我们用来做实验。”
“做实验?”
方寒一愣。
秦卫华的这句话倒是给了他一个提示。
中医上很多成熟的方剂那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中医是一门实践性的医学,并不是凭空设想的,无论是经典名方还是现在很多医生常用的方剂,那都是经过试验而来的,是通过大量的病症积累而来的。
就拿李老来说,李老对附子、川乌等一些药效峻烈的药物,那都是亲口尝试的,亲身感受其毒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