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全职国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方千金
这个方子怎么说呢,药效峻烈,哪怕是谢亚群本人都不敢贸然使用,可方寒却用了,当真是胆大心细。
倘若不是谢亚群已经拿着方子开始反推,没有这个参考,他自己都有些难以下手。
谢亚群早就听说过江中院急诊科的方寒,却一直只闻其名,未见其人,今天他虽然也未见其人,却算是见识到了方寒的手段了。
“林主任,谢主任,咱们先去会诊室商议一下后续的治疗方案?”丁医生看到谢亚群看过了方子,这才提议。
从患者目前的情况来看,暂时已经没什么危机了,只不过患者暂时昏迷不醒,还需要尽快商议一个治疗方案出来。
“不急,等一等再说。”谢亚群摆了摆手:“方寒的这个方子极为对症,我们先等一等,看看效果。”
林右昌是知道方寒的本事的,也点头道:“谢主任说的对,患者现在暂时情况稳定,既然服了药,那就等一等再看。”
丁医生张了张嘴,还是忍住没说什么,两位副主任都开口了,他这位主治医在插嘴那就有些不合适了。
“那患者先安排住院?”丁医生询问。
“暂时先在留观室住下来,看情况再说。”林右昌道。
“嗯,林主任说的不错,先在留观室住下,看看情况再看,不行也可以去我们中医科嘛。”谢亚群开口了。
丁医生又是一惊,林主任和谢主任对这个方寒好像相当的重视啊,一般来说急诊科来的患者,如果没必要,其他科室那都是能推就推的,主动接收那也是要看情况的。
这倒不是说其他科室的医生不乐意接收患者,而是医院的各个科室的床位那都是相当紧张的,患者能留在急诊科,其他科室就不想把患者转去自己科室,这省下来的床位那就是资源。
如今谢亚群竟然说了要是不行,患者可以去中医科,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谢亚群对方寒的药方那是相当的自信。
“那就暂时留在留观室观察一下。”丁医生点头。
......
方寒开着五菱,把方甜和她的几个同学送到学校门口,几个小丫头依依不舍的下了车,向方寒挥手告别:“方寒哥哥,再见。”
“再见。”方寒也笑着摆手,然后缓缓启动车子,向医院而去。
方寒的五菱平常都是停在医院的停车场的,他租住的小区没有车位,在附近停车停车费也不少,反而是医院有着属于五菱的专用停车位。
不仅仅有着五菱的专用停车位,而且五菱无论在医院停多久,方寒每次去开车,车子都是一尘不染,也不知道是谁偷偷擦的。
方寒把五菱在属于自己的专属停车位上停好,就直接到去了科室。
作为急诊科骨伤分区的负责人,方寒现在已经算是名副其实的二线医生,甚至于比起一些二线医生还要自由。
这会儿已经下午五点多了,急诊科的患者并不算太多,方寒一路点着头就到了骨伤分区。
“方医生。”
“方医生来了。”骨伤分区值班的护士看到方寒都瞬间笑颜如花,好像整个分区的温度都突然升高了。
方寒点着头,迈步走进值班室,值班室只有一位住院医正在整理病案。
“方医生。”正在整理病案的住院医也急忙向方寒打招呼。
方寒点了点头,走到属于自己的地方坐下,随后就有护士端着茶放在方寒的边上。
“谢谢。”方寒到了一声谢,给了护士一个礼貌式的微笑。
“方医生您太客气了。”护士脸色微红,急忙转身溜了。
方寒一边喝着茶,一边打开电脑,电脑上面就有今天科室的值班安排和手术安排,这会儿温学义还有一台手术。
“方医生。”
方寒正看着,陈远迈步走了进来。
“方医生,这两天五号床的患者家属问了我好几次了,什么时候可以给他们做手术?”陈远走过来问。
“五号床?”方寒一愣。
“就是从林海市第三医院来的那位患者,匡主任的老同学的亲戚。”陈远提醒。
陈远这么一说,方寒就知道是谁了,问:“患者的情况现在如何了?”
“已经调理了有一阵了,具体的还要您亲自看一看。”
方寒站起身:“走吧,去看看。”
留观室五号床,匡明卓老同学的小姨夫,当时匡明卓是前去林海市第三医院做飞刀的,还带了方寒一起,谁知道患者竟然隐瞒了病情,要不是被方寒看出来,当场手术八成要出大乱子的,为这事匡明卓对自己的老同学已经不怎么搭理了。
方寒和陈远走进病房,陪在病床边上患者的妻子急忙起身:“方医生。”
“方医生。”患者这会儿也靠坐在病床上,看到方寒同样急忙问好。
方寒点了点头,走上前问:“现在感觉怎么样了?”
“感觉好多了,每天都有医生针灸治疗,也不怎么疼了。”患者的态度相当不错:“就是我这已经在医院住了有一段时间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手术?”
患者是肝胆管结石,同时还伴随着糖尿病,因为体质问题,伤口恢复能力非常差,这也是当时没有直接手术的原因。
算起来患者已经调理了有二十来天的时间了,也确实住院时间不短了。
方寒走过去在病床边上坐下,一边给患者诊脉一边问:“这一段时间饮食怎么样?”
“胃口还行,都是按照您的交代,吃一些清单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
“大小便呢?”
“大小便也正常。”
方寒松开患者的手腕,站起身道:“张嘴。”
“啊......”
患者急忙张嘴,方寒看了一下舌苔,眉头微皱:“你这口气有着重啊,晚上没少吃?”
患者急忙道:“我这人胃口好,晚上都是要吃一些的。”
“晚上不要再吃东西了,中午可以多吃一些,少吃多餐,过了六点就不要在吃了,再过两天我来检查。”
“好,好。”患者急忙点头。
有了林海市医院的一幕,患者现在是真不敢闹腾了,现在他的外甥都不怎么待见他了。
方寒站起身,一边和陈远往外走,一边交代:“这两天注意一下患者的饮食,三天后安排手术,到时候你和匡主任沟通一下。”
“好。”陈远点了点头。
回到骨伤分区,方寒又去骨伤分区的病房转了一圈,然后就下班回家了。
.......
市中心医院。
下午六点半,丁医生去食堂吃了饭,已经准备下班了,不过还是有些不放心下午送来的患者。
急诊科的医生虽然有着上下班时间,可一般来说是没有其他科室亦或者门诊的医生那么自由的,哪怕是下班,也要把属于自己的患者安排妥当才行,要是不安排好,有可能自己前脚进门,后脚就有住院医亦或者护士打电话。
丁医生从食堂回来,迈步向病房走去,还没走到病房,就看到管床的住院医急匆匆从病房出来了。
“丁医生。”住院医看到丁医生,急忙问好。
丁医生看着急匆匆走出来的住院医,心中就是咯噔一下,难道说患者又出现什么问题了?
下午的时候,丁医生就对林右昌和谢亚群的安排有些不满,单单服用了方寒的一剂药,这就不管了?
这可是中风啊。
“是不是患者出现什么状况了?”丁医生急忙问。
“丁医生,患者醒了。”住院医急忙道。
“醒了?”丁医生一愣,急忙道:“走,去看看。”
患者醒了,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坏事,在丁医生看来,有可能坏菜的可能还是比较高的。
丁医生急匆匆的走进病房,就看到患者已经斜靠在病床上,病床边上患者的儿子正在给患者喂着稀饭。
“谁让你们给患者喂吃的的?”丁医生走上前就是一阵呵斥。
患者的儿子急忙把稀粥拿开,有些心虚的道:“我爸醒了,说是有些饿,我就从外面买了些稀粥。”
“瞎胡闹。”
丁医生呵斥了两句,走上前看向患者,问:“现在感觉怎么样?”
“感觉好多了,就是有些饿。”患者这会儿看上去已经完全正常了,口眼?斜的情况也消失了,就是脸色有些差。
“胳膊能动吗?”
丁医生问。
“可以的。”患者急忙给丁医生演示了一下,丁医生还不放心,又仔仔细细的给患者做了一个检查,这才啧啧称奇。
“这就好了?”丁医生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患者送来医院的时候那可是昏迷不醒,口眼?斜,很是吓人,这一剂药下去就好了?
“医生,我爸没事了吧?”患者的儿子小心翼翼的询问。
“先观察一下,明天再看情况。”丁医生想了想道。
“那我爸可以吃饭吗?”患者的儿子又问。
“可以简单的吃一些,吃一些易消化的,明天早上空腹再做个检查。”丁医生交代道。





全职国医 第四百五十九章 关系户
第二天早上,方寒来到科室的时候,就发现科室的人又多了不少,不仅仅李小飞和林广才回来了,就是这一阵一直在轮转的秦熙姌和林光亮也回来了。
特别是秦熙姌,站在边上,一双漂亮的眼睛水汪汪的看着方寒。
自从方寒取消了凌晨四点的查房之后,轮转的秦熙姌也没有什么借口再来急诊科了,这么算起来她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见过方寒了。
当然,要说完全没见过有些夸张,偶尔吃饭的时候亦或者闲的时候,秦熙姌还是会找机会远远的看一看方医生。
当然,这并非秦熙姌的专利,事实上其他科室的护士和年轻女医生都是差不多的样子,每天能看一次院草,对很多女护士亦或者女医生来说那都能保持一整天的好心情。
“方医生!”
“方医生!”
一大群人亲热的和方寒打着招呼,特别是李小飞和林广才等人,可以说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跟在方寒屁股后面转悠了。
“你们两个轮转结束了?”方寒首先询问林广才和秦熙姌。
“我们已经轮转了四个科室了,方主任说剩下的时间就不轮转了,让我们安心准备毕业论文。”
方寒又是一愣,这都已经四月底了,算起来距离毕业也就剩下一月多一点的时间了。
林州中医院的毕业日期是六月中旬,到时候方寒这些个在医院实习的大五学生都要去学校参加毕业典礼,拿毕业证,拍毕业照之类的,算是彻底给五年的大学生涯划下句号,而毕业论文更要在毕业的前半个月交上去,提前半个月,这已经是最晚的时间了。
一般来说毕业论文都是交的越早越好,要交的早,论文不合格,还有重写的机会,要是交的晚了,论文不合格,毕业有可能就会延迟。
当然,现在本科毕业的要求已经不是那么严格了,有的医学院甚至已经不需要本科毕业生写论文了,只需要毕业考试合格就可以,即便是有论文任务,要求也不会太高,只要不抄袭,言之有物,差不多就能过关,不过想要拿下学位证的话,实习成绩和论文还是比较重要的参考。
林光亮和秦熙姌算是运气比较好的,本科学历基本上已经确定留院了,因而学位证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要不是方寒,本科学历想在江中院留院,真的是比较艰难的。
方寒点了点头,也没多问,回头对陈远道:“李小飞和林广才也回来了,还有秦熙姌和林光亮,科室的人多了,排班你重新安排一下。”
陈远点了点头:“知道了,方医生。”
对于一般的实习生而言,基本上五月底实习也就彻底结束了,实习生不能算是常备人员的,林光亮和秦熙姌算是比较特殊,既然决定留院,那么实习结束也是要继续在医院的。
“温医生,过两天院办会来人,你这边也准备一下,能不能担任住院总,还要经过院办同意,到时候李小飞也准备一下。”方寒又回头对温学义和李小飞道。
“知道了。”温学义点了点头,回头看了一眼李小飞。
李小飞倒是没什么激动的,这一次骨伤分区设立住院总只是走一个程序,竞选住院总的话好歹也要有两个人选,李小飞这边其实只是走个过场,方浩洋可是早就给李小飞承诺了,叶开任期结束,李小飞到时候就是急诊科的住院总,因而他是没必要和温学义抢着一次机会的。
.......
江中市市中心医院。
早上刚上班林右昌和谢亚群就来到了急诊科,和丁医生一起前去查房。
谢亚群亲自给患者做了检查,很是有些惊讶。
“患者恢复的相当不错,我看再调养一两天,完全就可以出院了。”
“嗯,今天早上患者的各种检查也都很不错。”丁医生点着头,说实话,他是真的有些惊讶。
昨天方寒的那个方子他还真没当回事,没想到患者服药之后不到两个小时就醒了,今天的状态比起昨天更好。
患者的儿子也很高兴:“医生,我爸这算不算是没事了?”
谢亚群点头:“基本上算是没事了,不过该注意的还是要注意,回家之后还要悉心调养,尽量不要摔跤,饮食方面也要注意。”
“谢谢您医生。”患者的儿子连连道谢。
昨天在车上的时候,患者的儿子可是吓坏了,中风啊,搞不好就会半身不遂。
这花钱倒是小事,到时候老爷子半身不遂,这还要有个人照顾,这其实才是最麻烦的。
.......
江中院急诊科骨伤分区,方寒带着一大群人开始早上的查房。
基本上每次休假归来的第一天早上大查房已经成为骨伤分区的惯例了。
方寒走在前面。陈远、吕新文肖云恒等三位主治紧跟其后,之后是温学义、李小飞林广才等一群主治医,之后则是林光亮和秦熙姌等实习生。
李小飞和林广才跟在后面,一边走还一边低声交谈,在丰州骨伤医院学习了半年回来,准确的说年后也就四个月的时间,急诊科已经大变样了,变的他们都有些不认识了。
因为骨伤分区的人员增加,骨伤分区现在的床位已经增加到了50张,这也是近期骨伤分区的极限了,50张病床的规模,足可见现在骨伤分区在急诊科的地位。
相比来说,哪怕是肝外现在也是比不上骨伤分区的。
这倒不是说方浩洋对肝外不重视,而是相比来说,患者的群体,骨伤患者要比肝外的患者群体大得多,就拿江州省来说,每年全省各大三甲级医院,骨伤科基本上都是人满为患的,而相应肝外的话患者群体就少了很多。
毕竟骨折外伤的患者要比肝肿瘤、肝胆结石、肝损伤、肝破裂、肝硬化等患者的基数大。
再者,肝切除相应来说基数含量要高一些,江中院急诊科现在在江州省的名气还不是过于大,招牌还是不是很响亮,因而肝切除患者选择的话,现在大都不会首选江中院。
要不是匡明卓加盟的话,肝外方面或许回事急诊科最后的几个领域。
相比起来方浩洋现在倒是更为重视简单一些的外伤,现在急诊科不仅仅骨伤分区扩建,同样也新建了不少处置室和治疗室,现在一些外伤患者,比如说什么脑袋破了,被人砍了两刀了,摔伤了、骨折了之类的情况,江中院急诊科处理起来已经游刃有余了。
而对于急诊科来说,大量的普通急诊才是基础。
医院虽说追求的是顶尖领域,尖端领域,可任何一家医院都是依靠基础医疗项目支撑起来的,人气、人气,哪怕是医院这种地方,那也是讲究人气的。
除了一些专科医院,其他的三甲级医院,你别说你肝切除做的好,关节置换做的好,患者进了医院,都感觉到空荡荡的,下意识就认为你们家医院不怎么样。
反而,哪怕是一些医院顶尖领域并不是很突出,可基础医疗项目做的好,患者进了医院就看到人满为患的场景,下意识就会认为,嗯,人家这个医院水平绝对高。
国人凑热闹的心理那是自古至今的。
人多了,东西就好,人少了东西就不好,这是大多数人都比较认可的理。
“吴磊看来是真的打算留在内科了。”李小飞轻声对林广才说着。
“人各有志呗。”林广才和吴磊不算太熟,要不是吴磊是方寒的同学,他都懒得操心吴磊。
“骨伤分区现在倒是有模有样了。”林广才更操心的反而是自己的前程。
他和李小飞从丰州骨伤医院交流学习半年归来,相应来说还是具有优势的,要不是吕新文和肖云恒等人,林广才自问现在绝对算是骨伤分区的骨干了。
不过林广才也不气馁,肖云恒和陈斌阳两个人都算是肝外的,吕新文又是主治,有着属于自己的领域,换句话说吕新文和温学义那都是主刀医生,而他和李小飞虽然在丰州骨伤医院学习了半年,可距离主刀还是有差距的,并不是人人都是方寒,三个月就能掌握关节置换。
当然,也没人有方寒当初的待遇,方寒当初学习的时候那是梁群风手把手教的,方寒去了丰州骨伤医院几天,天天都在手术室,而且还是主刀,他和李小飞却不可能有方寒的待遇。
这一段时间,温学义和吕新文几乎没怎么闲着,骨伤分区50张病床基本上已经占了一大半了,方寒带着众人查过房,才刚刚回到值班室,科室那边就送来一位患者。
患者是一位五十来岁的女性,是叶开领着来的,坐着轮椅,陪同患者一起来的还有患者的丈夫和儿子。
“这是我们骨伤分区的方寒方医生,方医生是我们急诊科骨科方面的专家。”叶开很是客气的向对方介绍。
“方医生,您好。”患者的丈夫很是客气的伸出手,看上去文质彬彬。
“您好。”方寒伸出手和对方握了握,然后带着患者进了治疗室,在路上,叶开轻声凑在方寒耳边嘀咕:“方医生,患者是省厅杨处长介绍过来的,是杨处长的兄长和嫂子。”
方寒这才了然,怪不得叶开那么客气,原来是关系户,省厅的杨处长方寒早就认识了,算起来关系还算不错。(第一卷快要结束了,这一段不太好写,剧情也比较平淡,我是每天都在码字整理情节的,大家理解一下,等剧情整理好,会来一波爆发!)




全职国医 第四百六十章 不死癌症
向云岚陪着丈夫应海涛缓缓的走出了江州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
应海涛的脸上有着疲惫和灰败,向云岚陪着丈夫,强忍着让眼中的泪花又生生的收了回去,她不能在丈夫面前落泪。
应海涛今年四十二岁,向云岚今年四十岁,他们两个人正是人生大好的年华,四十岁,才刚刚步入中年。
原本向云岚和丈夫应海涛有着属于他们的幸福,应海涛是大学生,高材生,四十二岁的年纪,也就是十七八年前的大学生,十七八年前的大学生到现在混的大都不算太差。
向云岚是高中毕业,她和丈夫应海涛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考上大学的应海涛并没有当陈世美,而是和高中毕业的向云岚成亲,他们两个人在乡下养猪、养鸡。这些年来日子过得倒也不差,如今他们两人的女儿也已经十三岁了。
奈何老天可能就是看不得好心人幸福美满吧,两年前应海涛查出早期胃癌。
早期胃癌嘛,癌虽然可怕,可早期胃癌的话康复的概率还是很高的,向云岚陪着丈夫应海涛做了胃癌手术,又陪着丈夫化疗。
向云岚原以为化疗之后丈夫就可以恢复,她们一家人又可以过上和和美美的幸福生活。
谁曾想一年之后做检查的时候却发现,应海涛的癌细胞转移了,转移到了肝脏。
拿到检查结果的那一刻,向云岚和丈夫应海涛差点没承受住,应海涛躲在病房里面哭,向云岚躲在卫生间哭。
正所谓久病成医,丈夫向海涛查出早起胃癌,做手术,做化疗,向云岚也没少了解关于胃癌方面的一些常识。
无论是网上查的还是医生说的,都说早起胃癌的的治愈率几乎达到了95%,癌细胞转移的概率非常低,可就是这5%的概率,竟然被自己家碰上了。
哭过之后,向云岚继续陪着丈夫治疗,陪着丈夫做抗癌剂华老,常识各种抗癌化疗药物。奈何用尽了一切办法,通过ct扫描和肿瘤标志物检查确认,应海涛的癌细胞还在不断的增长。
这两年来,应海涛已经尝试了无数的抗癌药物,做了无数次的化疗,原本殷实的家境如今已经摇摇欲坠,奈何应海涛的癌细胞却依旧在持续扩散,癌细胞从肝脏转移到了腹膜,现在几乎已经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
昨天下午的时候,应海涛的主治大夫把向云岚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语重心长的告诉向云岚:“你丈夫的病情到了这一步,几乎已经没有什么治疗的希望了,你这边要有心理准备。”
向云岚当时眼角的泪花就从眼眶涌了出来,眼睛直勾勾的盯着主治大夫:“什么叫已经没有治疗的希望了?”
“你不要激动。”主治医生耐心安慰,等到向云岚的情绪稍微稳定,这才道:“你丈夫常识的抗癌药物已经用了不少了,却几乎没什么效果,抗癌药物都有很严重的副作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停止治疗反而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向云岚眼睛一眨不眨的看向医生:“您的意思是?”
1...199200201202203...7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