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国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方千金
当然,刚才的事例要是正面形象倒也没什么,可问题他刚才明明是被当做反派的。
“方医生就没什么话对老头子我说?”包教授忍不住提醒。
方寒愣了一下,自己该说什么?
他沉吟了两秒,问:“包教授您吃了吗?”
“我吃了。”包教授没好气的哼了一声,他严重怀疑这小子就是装傻充愣。
褚院长眼见气氛不对,急忙插嘴:“包老,要不您给大家讲两句,大家可是很想听一听您的教诲。”
包老又是一哼:“免了,我这个某教授也就是作为反面教材给大家当个典型更为合适。”
说话的时候,包老眼睛微眯,脑袋一偏,不过却偷偷的斜眼看向方寒,心说,小子,我现在已经说得够明白了。
包老其实倒不是非要和方寒较真,他就是有些气不过方寒若无其事的样子。
方寒用他本人举例子,他不在场也就罢了,问题他明明就在当场,这小子却一丁点的尴尬和不好意思都没有,这就比较气人了。
你好歹不好意思一下啊。
方寒站在边上,面带礼貌式微笑,依旧是一声不吭。
一般面对尴尬的时候,方寒都会选择和系统聊天,既然不知道和这位包教授说什么,方寒干脆查看系统后台,清点刚才两个半小时的收获。
崇拜点结余:28965432
上次兑换了高级温氏微创手术之后,方寒消耗了五百万点崇拜点,这一段时间崇拜点增长缓慢,之前也不过两千五百多万,现在却将近两千九百万了,足足增长了有三百四十多万,今天中午的收获颇丰啊。
大概翻看了一下后台明细,在助教卡牌的加成下,今天在场的医生们贡献崇拜点的频率很高,像住院医们每个人差不多都贡献了近两万崇拜点,主治医们那就更多了,至于副高以上的,贡献多的一个人就差不多贡献了七八万崇拜点。
包教授一个人也差不多贡献了三万多点。
这位包教授贡献崇拜点的频率虽然低,奈何人家基数高啊,一个真心崇拜就贡献了两千五百点,简直让人欣喜。
包教授斜眼看着方寒。
一秒钟........
三秒钟........
足足过了十秒,方寒依旧是面带礼貌式微笑,没有任何表示。
“罢了。”
包老叹了口气,颓废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没必要和这小子计较,而且自家孙女的事情说不得还要靠这小子呢。
只是包老有些想不通,一个人的脸皮厚到什么程度,才会对自己的提示一而再再而三的视而不见,自己都不要脸了,都不在乎丢人了,提示的很明白了,奈何人家方寒就是不接招,你说气人不?
全职国医 第四百三十五章 书到用时方恨少
边上的人还真没听出刚才包教授话音中的自爆。
嗯,自我爆料。
方寒刚才足足讲了两个半小时,讲的内容太多了,至于说某教授的事例只能算是两个半小时的内容中的一丁点,总共讲了还不到五六分钟时间。
而且那是前言部分,经过后面漫长的两个小时十多分钟,大家对于前言部分的内容其实已经忘的差不多了,即便是一些人有记忆,也不会把心思放在追究某教授究竟是某教授的这个点上。
褚院长还热情的邀请着包教授讲两句。
包教授作为江州医科大的医药教授,或许算不上治疗方面的权威,可权利真的不算小,包教授身上的头衔那也同样不算小。
很多时候,一些东西的认可,一些政策的探讨,其实都是类似于包教授这样的专家参与的。
就好比去年全国经济研讨会,那么多的经济学权威,其实也大都是各个高校的经济学教授,真要说是什么级别,还真不好说,除了一些荣誉头衔,就是一介白身,还真没什么官职,可你说人家没权吧,可人家可以参与制定一些路线。
比如说最近几年的经济走向,国内经济发展的趋势,等等,都是这些人在操心,在把关。
包教授虽然没有达到那些人的地步,可在江州省却绝对算是个人物了,长清县又是包教授的老家,褚院长也不是第一次和包教授见面了,每次都会邀请包教授讲两句,而包教授其实也愿意偶尔讲两句。
奈何今天包教授却没什么心情,摆着手:“算了,我今天是以患者家属的身份来的,就不讲了。”
褚院长一愣,急忙关切的问:“包老,是谁生病了?”
“我得小孙女,重感冒,也不算什么太严重的毛病。”
重感冒确实不算太过严重的毛病,可这也要看生病的是谁,一般的患者患了重感冒褚院长自然不会太关注,一个小感冒都要院长操心,院长还不累死了?
可这个重感冒的患者是包教授的孙女,那就不一样了,褚院长急忙问:“包老的孙女住院,这事我怎么不知道,谁是主治大夫?”
今天在场的医生不少,除了个别值班休假的,大都在了,长清县中医院又没有急诊科室,这个点的话除了门诊,住院部的医生那是都在场的。
一位中年医生听到褚院长喝问,急忙上前:“褚院长,我是主治大夫。”
这会儿中年医生真是慌的一逼,昨天他其实是想给院长汇报来的,奈何包老不允许,而且态度不好,中年医生就觉得包老可能心情不顺,所以就没说,现在这就成事了。
褚院长倒也没有当面责问中年医生为什么没有给自己汇报的事情,而是很关切的问:“患者的情况现在怎么样了,有没有好转?”
中年医生张了张嘴,这个问题有些为难人啊,他该怎么回答好呢?
前来听课的时候,中年医生是查过房的,说实话,患者的情况还真没什么好转,可问题这个药是包老开的,他是该实话实说呢还是该委婉一点呢。
说的太直接,会不会让包老颜面无光呢?
真的很纠结,谁能给个建议,在线等,挺急的。
还好包老及时说话了:“孩子只是小感冒,问题不严重,褚院长就不用操心了。”
包老那也是要面子的,之前才被方寒当做某教授给大家上了课,这一次包老自然不想再让更多的人知道,他打算悄悄叫上方寒去给自己的孙女瞧一瞧。
可褚院长又怎么会轻易放弃这种机会呢,急忙道:“小感冒那也不能忽视,感冒要是不抓紧治疗,并发症也是很严重的,万一发展成肺炎,那可就麻烦了。”
说着褚院长就看向方寒:“正好江中院的方医生在,我们和方医生一起过去给孩子做一个检查,组织一个会诊?”
站在方寒身后的江枫嘴巴瞬间就张大了,这位褚院长当真是无节操啊,一个小感冒就组织一个会诊?
这尼玛要不要这么夸张,这要是癌症,估么着全球名医云集排场也显得有些小了。
包教授很无奈啊,心中有些埋怨褚院长多事,可人家也是一片好心啊。
“好吧,那就麻烦褚院长了。”包老无奈的点头,已经成为某教授了,那就再当一次某教授算了,子曰,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陈远急忙一推方寒,比较熟悉方寒的陈远知道方医生又走神了。
“啊......”方寒猛然回过神来,有些茫然,怎么还这么多人,都没走?
陈远急忙凑在方寒耳边轻声嘀咕了几句,方寒这才了然,原来是包教授的孙女生病了?
......
中年主治这会儿急忙在前面带路,褚院长等人拥簇着方寒和包老紧跟其后,一群人浩浩荡荡的进了高级病房。
还好高级病房足够大,也没什么别的患者,要不然今天这事还真算个小新闻。
包老的儿媳妇正坐在病床边上打盹,听到脚步声,急忙站起身,笑吟吟的上前喊了一声:“爸。”
看着进来的一大群一声,包老的儿媳妇那真是倍感骄傲,自家的公公就是了不起,就这么出去转了一下,回来屁股后面就跟了一大群。
什么叫范儿,什么叫气势,什么叫权威,这就是。
包老懒得搭理自己的儿媳妇,带着方寒走上前道:“小方,就麻烦你了。”
方寒点了点头,走上前伸手给小女孩诊脉,检查,检查的很是详细。
检查过后,方寒这才问:“孩子发烧多久了?”
“今天是第四天了。”中年医生急忙上前一步,很是详细的把患者的情况给方寒说了一遍。
”病历呢,我看看。“
中年医生一回头,边上一位住院医急忙递上文件夹,方寒接过,详细的看了一下,道:“这个大青龙汤开的还算可以,思路没什么问题,只不过剂量需要修改一下。”
病历上面的大青龙汤是包老开的,可医院的病历上却不会写包老的名字,这也是中年医生的聪明之处,一个小感冒的责任他还是担得起的,如此也算维护了包老。
方寒也没深究,走带边上刷刷刷写了一个方子,药材还是原来的那些药材,只不过剂量有所变化。除了剂量有所变化之外,方寒也详细的备注了煎药的顺序。
以水九升,先煎麻黄,大火煮开然后小火慢煎,减二升,去浮沫,十五分钟后加入其它药物......
方寒写方子的时候包老就在边上看着,方寒的这个方子和昨天上午开的方子剂量又有所不同,不过煎发却是一样的。
“小方,这个剂量和煎法有什么说法吗?”
昨天开方的时候,包老也是详细辩证过药方的,他的药方剂量其实和昨天上午方寒在你江中院给小男孩开的药方剂量也是有差别的。
可再看方寒的药方,又有差别,特别是麻黄,方寒用到了20克,生石膏也用到了60克,其他药物的剂量多少也都有所增加。
包老不懂中医的原理,可作为医药方面的专家,他对药材的药效药理以及禁忌是知道的非常清楚的,麻黄是中药中的发散风寒的药物,因为麻黄的发汗力强,故而外感风寒轻证、心悸、失眠、肺虚咳喘等均应忌用或慎用,针对老人、体虚及小儿的时候甚至会把麻黄换成炙麻黄。
不仅仅是包老惊讶,同样站在方寒身后看着方子的褚院长和苏铁航等几位长清县中医院的主任也有些咂舌。
这位方医生用药当真是有胆魄啊,昨天重用白虎,今天麻黄也算是大剂量了,要知道很多中医人对麻黄这味药都是非常谨慎的,一般用麻黄很少超过9克,12克其实已经算是用的比较胆大了,20克,反正在场的是没几个人敢用。
“难道说这位方医生走的是火神派的路子?”有人暗暗猜测。
方寒把药方递给中年医生,同时缓缓道:“《伤寒论》第38条记载‘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出汗而燥热者,大青龙汤主之......."处方记载‘麻黄六两、桂枝二两、杏仁四十枚、生姜三两、大枣十枚,石膏如鸡子大’......”
说到这里,方寒回头看向众人:“《伤寒论》都看过吗?”
看到方寒的目光扫来,一群医生瞬间躲避,太丢人了,简直丢人丢到家了,褚院长都觉得无地自容。
方寒要是说出一番长篇大论来,众人还不觉得什么,问题方寒说的竟然是《伤寒论》里面的原文,甚至一个字都没改,这就让众人羞愧了,中医院的医生没看过《伤寒论》,这事谁敢承认?
《伤寒论》里面的计量单位是汉代的,一两大概是现在的3克,要是按照这么算的话,方寒的方子几乎是照抄《伤寒论》的,根本就没有丝毫的更改。
江枫轻声问陈远:“陈医生,您在《伤寒论》里面看过这一段没有?
陈远回头瞪了一眼江枫,低声道:“《伤寒论》那么多内容,即便是看过,早忘了,谁记得住。”
此时长清县医院的一众医生估么着也都是陈远此时的心思,即便看过,记得住的还真不多,有句话怎么说来的,书到用时方恨少(今天就两更了,公众号求一波关注,中文搜索:方千金)。
全职国医 第四百三十六章 急诊科现状
华夏五千年,中医伴随着华夏民族的诞生而诞生,一直伴随华夏民族至今,期间名医层出不穷,名医典籍也多不胜数。
可要说影响最深的,最为概念性的,一个是《黄帝内经》,一个则是《伤寒论》,身为中医没有读过内经和《伤寒论》好意思见人?
现在一些小说里面,动不动各种黑,各种杜撰,《黄帝内经》好端端的一本中医养生治疗的书籍,被写成了什么双.修秘籍,简直让人无语到了极点。
在场的医生们那可都是内行,自然知道什么是《伤寒论》,说一句毫不夸张的话,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那绝对算是中医体系的系统理论书籍,换而言之,那就是参考书。
现在方寒说的完全就是《伤寒论》里面的记载,在场哪儿还有人敢质疑。
既然医圣都这么说了,那自然就是正确无误,这就好比文人遇到“子曰”一般。
见到没人吭声,方寒微微一叹,虽说这个方子是《伤寒论》里面记载的,可提到医圣却无人质疑,这并不是什么好现象。
医圣也不能说完全无措,“子曰”也并非全都是至理名言。
之前一群人还觉得方寒的药方剂量大,现在却都觉得理所应当,这并不好,哪怕“子曰”是正确的,我们也要知道为什么正确,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或许这正是长清县中医院死气沉沉的原因吧。
解释过后方寒把药方递给中年医生。
中年医生接过方子详细的看了一遍,急忙安排护士下去抓药。
不多会儿,汤药煎好,包老亲自给自己的孙女服下,看着自己的孙女入睡,大概二十分钟,包老就看到自己的孙女出了一身大汗......
.......
当天下午,方寒就和陈远江枫两个人离开了长清县中医院。
方寒三人离开的时候,褚院长带着长清县中医院的一大群主任相送,包老也在人群之中。
“方医生,这一次真是谢谢您了,您今天上午的一席话真是让我们茅塞顿开。”褚院长握着方寒的手,当真是有些舍不得。
方寒这么优秀的年轻人倘若是他们长清县中医院的医生那该多好啊。
“褚院长客气了。”方寒给了褚院长一个礼貌式的微笑。
“小子,谢谢你了。”包老也给方寒道了一声谢,叹道:“之前我在很多事情上确实有些先入为主,等过几天我回到了江中,找机会咱们再好好探讨。”
“能向包老学习,是我的荣幸。”方寒也给了包老一个礼貌式的微笑。
“学习个屁,下次别再把老头子我当做某教授,老头子我就很欣慰了。”包老没好气的骂了一句。
陈远和江枫捂着嘴偷笑,在场一些人还没有听出话外之音,不过有一些人却渐渐的回过味来了,莫不是之前方医生所说的那位教授就是包老?
......
江中院急诊科。
温学义又做了一台手术,缓缓的迈步走出了手术室。
“温医生,累了吧,喝杯茶。”一位住院医很是殷勤的给温学义端了一杯茶水。
“谢谢。”温学义接过茶水,轻轻的吹了吹上面的浮沫,缓缓的喝了一口。
“嗯,真香!”
来了江中院差不多快半年了,他温学义终于也享受到了有人端茶倒水的这个待遇,当真是让人陶醉啊。
这一阵方寒几乎完全放手,而温学义也确实非常努力,每天他至少都要做三台手术,多的时候甚至是四台。
就这还是因为江中院急诊科现在只有一间大手术室,匡明卓偶尔也要占用,温学义自然不能去和人家匡主任抢手术室。
每天三台手术,这几天给温学义打下手的住院医们也都殷勤了不少。
一位医生在医院的地位是怎么来的,一个是职务,一个自然就是技术,当然,换过来说,有技术其实也就等于有了权势。
现在骨伤分区的医生多了,再也不是之前的大小猫两三只,一台手术都要凑人,人多了,自然就不是人人都有资格上手,如此一来,温学义这位主刀就有了权利,就有了话语权,什么人上手术,完全是温学义自己说了算。
“温医生。”
吕新文笑呵呵的走进了值班室,向温学义打着招呼。
“吕医生。”温学义也急忙起身。
不管怎么说,人家吕新文都是主治医,温学义表面上还是要给予吕新文一定的尊重的,而且吕新文并不擅长关节置换,擅长的是肌腱修复、断肢再植等方面,在业务方面,吕新文其实和温学义是没什么冲突的。
“温医生,我等会儿有一台断肢再植的手术,有没有兴趣给我帮个忙?”吕新文笑着问。
“当然有兴趣了,谢谢吕医生。”温学义急忙道。
艺多不压身,温学义自然不介意多掌握一些东西,吕新文今年都已经三十七八了,他温学义今年才二十八岁,相比起吕新文足足年轻了十岁,年龄方面是有着天然的优势。
“那好,半个小时之后咱们手术室集合。”吕新文看了看时间,迈步走出了值班室。
在江枫看来,吕新文的到来再加上陈远、温学义,骨伤分区已经有了小团体,可事实上在陈远乃至于温学义亦或者吕新文眼中,这根本就不是事。
温学义擅长的是关节置换方面,吕新文擅长的肌腱修复和断肢再植,陈远其实更为擅长中医一些,三个人其实是不同的领域。
而且单从年龄方面来看,吕新文最为年长,已经三十七八了,陈远次之,三十五六,温学义二十八九,并不存在直接的竞争。
如果仔细看,其实就会发现,方浩洋招人也是很有水平的,他现在正在逐渐弥补江中院急诊方面的短板和不足。
断肢再植其实算是手外方面的手术了,只不过江中院急诊科暂时不会划分太多的分区,吕新文暂时还属于骨伤分区。
“方医生!”
“方医生!”
吕新文刚刚走出值班室,就听到外面护士亲热的声音,只见方寒正迈着步子走了过来。
“方医生。”吕新文也急忙笑着和方寒打招呼。
“吕医生。”方寒也笑着向吕新文点了点头,问:“这两天都还顺利吧?”
“一切正常。”吕新文笑着点了点头,同时道:“方医生,我等会儿有一台断肢再植手术,您有没有兴趣?”
“这个我一窍不通,就不搀和了。”方寒笑着摆手。
“方医生谦虚了。”吕新文笑着道。
既然来了江中院急诊科,吕新文自然是早就掌握了江中院急诊科的情报。
在眼下的江中院急诊科,除了科室主任方浩洋和几位副主任之外,最不能得罪的就是方寒这位年轻的实习生了。
现在急诊科不少人的心中都和明镜一样,方浩洋那是把方寒当成接班人培养的,通俗的说,方寒那就是急诊科名副其实的太子爷。
吕新文今年已经三十八岁了,也算是资深主治了,可因为三年前的医疗事故,他这位资深主治其实是有着水分的。
因为这一次来到江中院,吕新文对自己的定位也是相当的明确,现在江中院好好干两年,争取四十岁拿下副主任医师职称,退休之前混一个主任医师的待遇那也就行了。
江中院急诊科现在的很多事情其实都很清晰,一目了然。
眼下江中院急诊科的主任是方浩洋,副主任是李文军和匡明卓,李文军很显然是没有什么野心的,而匡明卓初来乍到,因而在急诊科,方寒的阻力其实是相当小的,目前也就个别几位资深主治或许心有不满。
可人家李文军还在前面呢,几位资深主治就更显得微不足道了。
不得不说当初郭文渊创建江中院急诊科的时候打的底子是非常牢固的,郭文渊对方浩洋和李文军两个人都有恩情,方浩洋现在大力支持方寒,李文军本人也是持乐见其成的态度的,这要是换了别的其他医院,哪怕是你大主任有心,人家后面的副主任也不见得乐意。
人家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步一步从实习生熬到副主任,为的是什么,科室主任屁股下面的位置不知道多少人眼红呢。
一些有本事的真要觉得没指望,或许就会离职跳槽,偌大一个科室,总不能让科室主任一个人负责吧?
除了方寒的地位,方寒的本事吕新文也是有所耳闻的,这位方医生不仅仅精通中医,就是在西医外科方面也很有建树,关节置换、左右半肝切除,每个方面都是佼佼者,哪怕是新来的副主任匡明卓对方寒也是相当的客气。
方寒说自己不懂断肢再植,吕新文还真不敢全信。
方寒还真没谦虚,他还真不会断肢再植,既然不懂,那就没必要瞎掺和。
告别了吕新文,方寒迈步进了值班室,温学义又急忙起身打招呼:“方医生回来了?”
方寒点了点头,目光在值班室扫视了一圈,然后就出了门,去病房巡视了,自从听了陈远的建议,方寒取消了凌晨四点的查房之后,白天他只要有空都会去病房巡视,积攒技能点。
全职国医 第四百三十七章 桥塌了
方寒从病房转了一圈回来,差不多就到了下班的时候了,科室的医生护士们都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有人甚至还在商议晚上去什么地方吃饭。
对于急诊科来说,如果没有大量的患者亦或者突发事件,晚上值班的人员也不是太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