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帝国雄心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空之承
“明天一早我就要到前方去视察部署情况了,您真的决定留在柏林?”古德里安转过头来问。
罗根郑重其事地回答说:“在这个节骨眼上,我必须留在柏林。也只有这样,你们才能更安心地在前方作战”
这句话应该很容易让古德里安联想起上一次进攻受挫的情形,那时候他还是一员奋战在前线的集群级指挥官,失去了大后方的战略物资供应,德军便犹如强弩之末,眼睁睁看着即将到手的胜利渐行渐远。
次日一早,古德里安就登上了飞往波兰的专机。按照计划,德军将在东线投入20个装甲师、207个步兵师以及超过万架作战飞机,即便不算上多达29个师的战略预备队,这也将是德军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势。在宽达一千一百公里的正面战场,a、b、c三个作战集群一字排开:霍特将军指挥的a集群居左,以46个师沿着波罗的海向列宁格勒方向进攻,第2航空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提供火力支持;莱因哈特指挥的b集群居中,以72个师经由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北部直插苏联腹地,第第3航空军提供空中支援,并配备2个整编空降师;曼施坦因指挥的c集群居右,配备第5航空队提供掩护,沿乌克兰中部和黑海北岸向伏尔加河流域及高加索地区发起进攻。
在克莱斯特、斯图登特等主要将领的统御下,部署于东线的德军各部队不折不扣地执行着由国防部签发的代号为“和平欧洲”的作战指令,至第一梯队的进攻部队均已进入进攻出发阵地,负责火力支援的炮兵部队和第二梯队的作战部队也将在傍晚之前全部就位,隶属于各航空军的战斗机加强了对边界空域的巡防,侦察机依然按照往常的频率实施跨境航拍,由四百多架远程轰炸机组成的空袭编队则比以往提早两个小时出发,矛头直指莫斯科……
军事准备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但对于留守柏林的罗根而言,各种预料之中或是预料之外的坏消息还是如预料那般接踵而至:首先发难的是身处葡萄牙的政府总理沙赫特,停泊在里斯本港的德国海军旗舰“俾斯麦”号装备着最新式的恩尼格玛iii型“超级谜题”密码机,他当即下令通过这台新设备向国防部长雷德尔发来绝密电报,申明国防部虽然在军事方面享有独立决策权,但在采取“对政治局势有重大影响”的军事行动之前仍须报经政府内阁和国民议会批准,然而根据海军方面的消息,沙赫特本人在这天中午仍然出现在了由葡萄牙官方举办的一次庆典活动上,似乎并没有立即返回德国的打算。紧接着,提前12个小时获德军总参谋部作战通知的意军总参谋部,突然以外交途径告知德国盟友,由于恶劣天气导致道路阻塞,加上国内民众举行大规模反战游行和罢工行动,驻扎在意大利和罗马尼亚的意军作战部队无法按照德军要求在22日凌晨之前抵达预定位置。就在意大利人发来电报后不到十分钟,罗马尼亚高层也以相同的理由要求延迟出兵。至此,原定参战的轴心**队就只剩下不到十个师的保加利亚军队,即便加上由英、法及荷兰、丹麦、比利时、挪威等外籍志愿人员组成的独立部队,也还不到东线作战部队总规模的百分之五
至21日晚上7时,西班牙大使火急火燎地拜会了摩西莱特——在冯牛赖特跟随总理沙赫特出访期间,德国的外交事务暂由这位德高望重的退役军人负责。7时15分,罗根就接到了摩西莱特的电话,被告知西班牙政府考虑到国内民众意愿,不仅不派兵参加此次德军对苏联的进攻,同时也不会在出口物资方面予以特别的关照。
7时40分,罗根出现在威廉弗里克的官邸,而他见到总统的第一句话便是:“仿佛一夜之间我们成了所有欧洲国家的敌人,处境空前孤立”
弗里克照例剪开一支雪茄,温吞地说:“我估计各国会抵触欧洲经济一体化建议,但没想到他们的态度会这么强硬和一致,从政治角度来说,我们确实在一夜之间成了欧洲公敌不过,汉斯,就算没有了意大利、西班牙以及罗马尼亚的支持,我们还是能够按计划打败苏联,对不对?”
罗根十分肯定地回答说:“那是当然的,意大利人只会拖我们的后腿,而西班牙军队的战斗力只勉强超过意军,至于罗马尼亚军队,他们的规模无足轻重”
弗里克抽了口雪茄,点头道:“其实我们没什么好担心的,少了这些国家,在击败苏联后也就不必与人分享胜利果实了另外,我们还可以好好利用这次机会在政治上大做文章”
“您的意思是利用各国的共同抵触来对付沙赫特?”罗根有些惊讶地问,太多消息集中在同一天出现,他平日里颇为清醒的头脑倒是有些晕乎了,以至于到现在才想起这点。
弗里克一边抽着雪茄,一边慢吞吞地在房间里踱步,看来他的想法也还没有完全成熟。过了好一会儿,这位脸色并不是很好的总统说道:“这场仗我们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得漂亮同时,我们还要让军队将领和官兵们知道,是谁领导和支持他们打这场仗,又是谁临阵提了反对意见,拖了大家的后腿我们还要让国民议员们知道,是谁在推动德国走向胜利,又是谁在诱导德国陷入诸国抵触的沼泽”
听了这话,罗根犹如醍醐灌顶,眼前顿时大亮:“说得对,这可是我们扳倒竞争对手的大好时机”
“哼哼我们的沙赫特总理在经济和金融方面虽然堪称奇才,但在政治方面还偏于稚嫩啊”弗朗茨笑道,但紧接着又一次剧烈咳嗽起来。
“为了身体着想,您还是少抽烟的好”罗根从弗里克手中“缴”过雪茄,直接按灭在烟灰缸里。两人的合作始于共同的利益,但这其中毕竟还有姻亲的关系存在,而且在政权相对稳定之后,两人的现实利益变得愈发紧密——弗里克的政治经验与罗根的军队基础相辅相成,渐渐进入了“蜜月期”
“嘿,艾薇儿也总是这样从我手里把烟抢走”弗里克有些感慨地笑了笑,然后教导说:“此事既要把握时机,又不能让真实动机过于明显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充分利用意大利政府的狂妄和自负”
对于政治,罗根显然还不是特别上路,他有些纠结地想了想,还是问:“那我们具体怎么做?”
弗里克讪讪地笑了:“汉斯,你知道,墨索里尼可能是全欧洲最刚愎自用的人,他的自尊心不容任何人侵犯,而且非常的敏感易怒只要想方设法挑起两国总理之间的口水仗,所有人都会知道他们的矛盾所在,到时候我们再稍稍放缓进攻速度……”
罗根顿时竖起了大拇指:“高明,实在是高明”
[www]





帝国雄心 第92章 进攻狂潮
第92章进攻狂潮
1942年3月22日凌晨3时整,超过万门火炮在相差不到十秒的时间内齐致地发出了怒吼,霎时间地动摇山。每小时80余万发炮弹的攻击速率将形成来自浩瀚星海的陨石雨,它们带着巨大的摧毁能量坠落到了东经30度线以东的苏军控制区域,冲天烈焰和滚滚浓烟将数千平方公里的前线地带变成了可怕的炼狱,“月球表面”迅速取代了原本沟壑纵横、堡垒遍布的地形。随着炮击的持续,一座又一座古老的村镇消失了,一片又一片刚刚绽放春芽的树林消失了,只剩下一个飞沙走石、热浪滔天、人畜不留的世界……
都说战争是技术的强力催化剂,与上一次战略反击相隔不到半年,这一次德军不但集结了空前规模的炮兵,其炮群的构成和威力也有了不小的提升。随着西线战事的彻底结束,德军得以放心从英国本土和法国西海岸的要塞阵地拆走大口径火炮,并组织英、法本国的军工厂加班加点生产与之相匹配的弹药。此外,克虏伯等德国本土军火商研发制造的一批新式火炮也首次投入作战,这其中除了曾被列入头号机密的800毫米口径超级列车炮“多拉”之外,还有改进型的280毫米k5“古斯塔夫”列车炮、新投入使用的210毫米k41列车炮、最新量产型105毫米fh40型榴弹炮以及最新式的210毫米五管火箭炮,这些新武器投入使用的时间都不长,但无一例外地经过了严格的检测,其出色的性能已经得到了专家和将领们的高度评价。
在距离前线800多公里的柏林,当座钟敲响三声,罗根心平气和地转头望向窗外。尽管视线无法摆脱客观限制看到战场的硝烟,但他的心却能够听到来自遥远战场的隆隆炮声。作为一个对未来有着宏观预见性的“预言师”,他深知兵器技术的发展趋势,这一次德军在东线的炮火准备不仅刷新了历史纪录,也极有可能成为日德兰式的历史绝唱,要知道随着技术发展,火炮造价将与射程、精度同步增长,加之长射程、大威力的新型武器挤占了战术空间,火炮装备数量将不再是动辄成千上万。
时间静静地流逝着,为了健康而狠下决心戒烟的年轻男人轻轻摩挲着手中的瓷杯,清冷的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茶香。目光转回到面前的茶几,上面摆着一盘做工颇为精致的国际象棋,从盘面的战局来看,白棋占据着绝对优势,黑棋只有苟延残喘之气而无反攻之机。
“嗯,输了输了这才一年不到,副总理的棋艺进步了许多”
坐在罗根对面的年轻人穿着一套笔挺而整洁的空军将官制服,穗纹的肩章上点缀着两颗菱状将星。一年的时间说短不短,取得进步的又何止棋艺?要知道在整整一年之前,这个满怀憧憬的旧贵族青年才刚刚获得空军准将军衔,动荡的局势给了他前所未有的机会,从赫尔曼戈林将军团到柏林地区防空指挥部,他尽情施展着自己的才华,并且在政局变换的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现如今,他已经成为德国空军历史上第三年轻的中将,并且担负起了整个德国东部的防空事务——相当于军团级指挥官。
罗根轻啜了一口茶:“漫漫旅途,没事的时候就会跟同僚们切磋几招,但总的来说还是输多胜少”
“大事既定,小事无妨”年轻的空军中将罗格冯德切斯特神情淡定地重新摆好棋子,“休息,或是再来一局?”
罗根瞧了瞧置于斜对面的座钟,这才3点一刻,结合预定进攻计划和弹药准备情况,重点地域的炮火准备将持续4个小时,而即便在普通地段,猛烈的炮击也将持续到天明时分。在炮火准备阶段,战局出现意外的可能性是很小很小的。
“再来一局吧不论胜负,下完就去休息”罗根说。
冯德切斯特自是没有异议,紧接着又笑道:“能在副总理官邸借宿半宿也是在下莫大的荣幸啊”
“彼此彼此”罗根淡然摆出第一步棋,虽无羽扇纶巾,却也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因为是晴朗的好天气,6点未到,东线的天空就已明亮。隆隆的炮声仍不绝于耳,在空前沉闷的轰鸣声中,由3600多架战斗机和第一波空袭梯队以铺天盖地之势飞越战线。在这由人造飞行器形成的“死亡乌云”面前,临时升空迎击的苏军战机显得势单力孤。不多会儿,距离战线两百公里以内的数十处苏军机场就都笼罩在烈焰与弹片交织的火网之中,冲天浓烟即便在好几十公里之外也能够望见,湛蓝色的天空中很快就只剩下喷涂着铁十字徽标的作战飞机,制空权易主的速度之快,竟令人有种目不暇接之感,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苏军兵败如山倒——德军进攻前的大规模调动虽然在短短两天内即宣告完成,但苏军高层的警惕性显然远胜于和平时期,而德国空军一天前的侦察也证实苏军对前线部署的调整,许多机场都只保留用于执行侦察警戒任务的少量飞机,驻扎在兵营的人员车辆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消失不见的,大量的战术伪装网甚至造成了地形地貌的变幻,这些应急的准备工作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德军空前猛烈的炮击与空袭
清晨7时许,在战线的一些地段,德军停止了大规模炮击,坦克、装甲车以及步兵则开始向目标地域运动。这时,2400余架斯图卡分成数百个攻击小队出现在了战场上空,它们全然无惧于苏军地面部队孱弱的防空火力,尖啸着从高空俯冲而下,把250公斤到1000公斤不等的航空炸弹精准地投向目标,异常猛烈的爆炸交相呼应,升腾的烈焰浓烟此起彼伏,大地受到了强烈震撼,人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仿佛这里的世界面临山崩地裂,人们逃无可逃、陷入绝境。
上午8时许,在奢侈地消耗了300多万发炮弹之后,德军全面停止了炮击,转而进入地面攻坚阶段。在1100多公里宽的战场正面,ju-87、ju-88、he-111以及挂载炸弹出击的bf-109、f]




帝国雄心 第93章 黑锅总得有人背
第93章黑锅总得有人背
在东线,德军3月22日当天的进攻完全可以用“酣畅淋漓”来形容,而根据总统威廉弗里克的授意,当晚9点,国家广播电台以公开广播的形式向全国公布了当天的主要战况,初步估计了德军摧毁敌军战机、坦克、火炮以及击毙俘获兵员的数字。在播报了这些鼓舞人心的讯息之后,国家广播电台不加评论地公布了意大利、西班牙、罗马尼亚等国延迟或取消出兵的消息,但就在当晚,一些关于欧洲各国共同抵制沙赫特“经济一体化”政策的评论还是在上流社会不胫而走,根据讯息传播的规律,这些高层的非正式观点很快就会在民间传播开来。
国内和国际局势突变,原计划按照“葡萄牙-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路线进行友好访问的德国总理沙赫特终于也坐不住了,他当晚便提前结束了葡萄牙之行,搭乘“俾斯麦”号战舰离开里斯本——抛下部分航速较慢的舰艇,仅有6艘护航舰艇的快速编队以26节航速驶向本土,若是保持这一航速不变,他们将在大约35个小时后抵达德国西北部港口
“总理先生倒是毫不担心近期深入北海和东大西洋活动的苏联潜艇”得知这一消息时,罗根正在国防部长办公室和雷德尔下棋,同样是国际象棋,在海军元帅的精湛棋艺面前,罗根难逃屡战屡败的命运。
在这个问题上,资深的海军领袖显得胸有成竹:“以‘俾斯麦’号的防御,就算同时遭到两艘苏联潜艇袭击也足以保证沙赫特总理的安全,何况苏联在北方以及芬兰湾的军港大部分才刚刚解除封冻,我估计目前在北海和大西洋活动的苏联潜艇加起来还不超过10艘”
罗根有些无趣笑了笑,全世界都知道海军是红色帝国最弱的一环,尽管英国丘吉尔政权在失败前向自己的临时盟友输送了一批重要的武器设备和技术,这其中就包括有攻击潜艇,但受到船舶工业以及战略位置的限制,在与德国的战争中,苏联海军所能够发挥的作用非常小,自从1941年4月1日以来,其潜艇部队击沉的德国舰船只有27艘,总吨位还不到5万吨,而且没有一艘是吨位超过2000吨的作战舰艇。纵然如此,若是有心,仍能够假借苏联之力或仅仅是名头来导演一场灾难大片——只可惜雷德尔是个谨慎的中立派,他不愿意为任何人肝脑涂地,即便是当年的**者阿道夫希特勒也不例外
雷德尔不动声色地将罗根所执黑棋将死,然后语态平静地说:“如若沙赫特总理此行出现任何意外,德国海军都将为此背上永远无法磨灭的屈辱,因此,海军将士们是不会坐视任何意外出现的据我所知,海军司令部已经向驻守西欧和本土的部队发出了沿途护航和警戒命令,海军航空兵也将全力以赴”
这话让罗根心里有些不爽,他心里虽然有所谋划,但眼下也只好老老实实地坐着下棋。正巧又输一局后,雷德尔的副官敲门进来报告说:“长官,k编队已顺利穿过达达尼尔海峡进入黑海,并将在后天凌晨发起克里米亚登陆战q编队炮击舰队也已抵达塔林近海,炮击和轰炸将从天亮后开始实施”
以往国防部的副官、参谋官是以陆军军官为主,随着雷德尔入主国防部,在这里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海军蓝”,这位副官也不例外。
雷德尔一边收拾棋盘,一边很淡定地回了一句:“知道了”
在罗根看来,淡定的心态源于个人自信以及对事务的深刻认知,千里迢迢奔赴黑海的k编队算是德国海军的一步“奇招”,这支舰队虽然没有战列舰、巡洋舰或是航空母舰,甚至没有超过8英寸的舰炮提供火力支援,但德军的常规战略使得苏军在克里米亚半岛以陆上防御为主,尤其是在德军41年秋季攻势之后,苏军更加绝大多数精力投入到陆防体系的巩固上,除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之外,半岛南部的海岸防御大都依托古老的工事和岸炮,应付单纯的海上攻势尚可,但抵御德国空军重磅炸弹攻击的能力就差强人意了
至于深入波罗的海作战的德国“q舰队”,算得上是德国本土舰队的精华所载。比“俾斯麦”号更为新锐的“提尔皮茨”号担当旗舰,两艘经过改装的前英国海军战列舰尽管航速偏慢,但火力和防御都十分强悍,又被德军官兵们笑称为“超级炮舰”,其近岸攻击和压制能力可见一斑。海军航空兵方面,除了在大西洋海域活动的“格拉夫齐柏林”和“彼得施特拉塞”号、在地中海活动的“赫尔曼戈林”号,德国海军其余战斗航母和护航航母均集结于此,而且还将得到驻扎在芬兰南部的德国空军、海军陆基飞机的支援。按照计划,k编队首先用强大的舰炮火力给几个月前夺回塔林并重新修筑了岸防工事的苏联守军一通狠揍,天亮后再以优势航空兵进行猛烈轰炸,接下来出场的将是德国海军引以为豪的第第第11航空军的两个伞兵团也将参战。就投入的兵力来说,这将是有史以来德国海军主导的登陆作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而考虑到海军此次投入实战的新装备、试验装备多达二十余种,此战远非德国海军的终极目标
等到房间里重新剩下两个人,罗根借着下棋的机会解释说:“其实……沙赫特总理提出的欧洲经济一体化是历史大势之所趋,只不过现在提出来还为时过早,遭到盟友及中立国家的抵制不足为奇在我看来,这一设想至少要到欧洲战事结束后十到二十年内才有实现的机会,毕竟……我们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了过多的侵略性”
“侵略性?”雷德尔的语气带有些许轻蔑之意,看来他对这个字眼并不反感,或许还有些骄傲。在棋盘上,他照例祭出了开局求稳、在对峙中细心寻找对方破绽的套路,十几步下来,就已经牢牢掌握了主动权,在棋盘上对罗根形成步步进逼之势。
“除了对苏联是自卫反击,其余的战事都是以我们的主动进攻开始,这自然很容易被理解为侵略性不是么?”注意力并不在棋盘上的罗根,用一个轻巧的追问挑起了话题。只听雷德尔顺势反驳道:“每个民族都有它的特性,这是基于生存空间而产生的客观规律如若不抢先进攻,我们将无法避免的遭到进攻——也许波兰1940年就会越过边境攻击我们,法国和英国也是如此,最终我们打败了他们,避免像遭到苏联进攻一样经受重挫再说了,我们在扩张民族生存空间的过程中,也将给欧洲带来长久的和平”
这看似有理有据的论调非但驳倒罗根,相反的,年轻的副总理微微一笑:“部长阁下的话让我想起了帝国元首,想起了他和他关于千年帝国的宏伟设想只是我想,若是德国成为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公敌,‘千年帝国’又能够维持多少年、熬过几代人呢?”
雷德尔的右手连同手中的棋子突然停在了空中,民主时代并没有言论禁锢,何况**时代留下的思维定势对这个国家的民众还有很大的影响,抛开**带来的白色气氛,德国自1933年以来迅速崛起,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一系列漂亮的胜利,这一切都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只是,这话在雷德尔听起来不免有些别扭,甚至还有那么几分讽刺意味。他的目光离开棋盘放在了罗根脸上,异样地看了看这个名义上比自己高半级的年轻人,凝眉冷言道:“‘千年帝国’是日耳曼人共同的梦想,但是总理阁下,难道我们非要在内争外斗并存的进程中才能实现它?我想我们的战士宁可与强敌作战,也不愿意再将枪口对准自己人”
这话狠狠将了罗根一军,年轻的副总理还没来得及反驳,雷德尔便道:“好了,副总理阁下,今天的棋就下到这里吧我倍感身心疲倦,就像这个国家一样”
罗根悻悻地起身:“那么我就告辞了,部长阁下,很抱歉打扰了您一个晚上”
雷德尔很形式地和罗根握了手,然后走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后面,等罗根走到了门口正准备开门,他远远地说:“副总理阁下,请原谅我对政治的无知我之所以同意签署进攻命令,完全是处于国家利益和战略形势的考虑,并没有个人情感和政治倾向混杂其中作为国防部长,我的使命就是率领国防军诸兵种以及预备部队来对抗任何威胁德国的力量,哪怕要和所有国家为敌,我也不会有丝毫畏惧”
罗根半转过身,反问道:“以部长阁下的认知,德国已经拥有抗衡全世界的力量了?”
对于这个问题,雷德尔没有回答。
次日上午,国民议会紧急会议在议长汉克迪尔瓦约的主持下召开,总统威廉弗里克出席并进行了会前演说,他向国民议员们简单介绍了国防军全线进攻的决策考虑和进展情况。自从全面攻势发起以来,德军在不到30个小时的时间里彻底摧垮了苏军的边界防线,在拉脱维亚北部,在白俄罗斯东北部和东部,在乌克兰北部和南部,迅速突进的德军装甲部队成功将数十万苏军部队分割包围,行动最快的第2装甲军已经挺进到了距离出发地有120多公里的战线,而德军控制战区的总体新增面积达到了近6万平方公里这样的战绩是自从1939年战争爆发以来前所未有的,而且从苏军的准备情况来看,这还算不上一场出其不意的突然进攻
仅仅一天多的时间,战场的局势就已经初步明朗化,在迪尔瓦约的巧妙带动下,国民议员们以190票对27票通过了旨在尽快结束对苏作战的议案,这也意味着由总统批准、国防部签署的进攻命令已经获得了国民议会的认可和支持。紧接着,内阁副总理汉斯罗根向国民议员陈述了来自意大利、西班牙和罗马尼亚的照会——“欧洲经济一体化令欧洲各国害怕遭受经济侵略”,在这个有力的噱头下,罗根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预测了三国延迟参加或退出东线战事可能造成的后果,悲观的论断使得国民议员们对这项不久之前还得到众人赞成的方案有了新的看法。在此基础上,罗根还列举了沙赫特在多项国内经济决策上的“激进”手腕。毫无疑问,这些早有争议的决策确实损害了许多中小企业和经营者的切身利益,经过刻意渲染,这些弊端被人为放大了,甚至达到了不可接受的程度
1...191192193194195...222
猜你喜欢